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

时间: 新华 三年级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考虑所需教具的准备,如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

【学习目标】

1、能写清楚练绝招的过程中有什么趣事,有什么体会。

2、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初步学习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口头引导,不做技能训练)。

4、自觉运用目标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灵感碰撞

(板书:“绝招”)

谁知道,什么是绝招。

(生活中、学习上的与众不同的本领,有天生的,也有练成的)

昨天马老师告诉我一个秘密:我们班同学练了许多绝招。是不是啊?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陌生的老师,她们来自天河区的另一间学校,和我一样,都是想来见识见识你们的绝招。然后,还想让自己班上的同学和你们比绝招呢。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二、头脑风暴,打开思路

1、你有什么绝招?静静地想一想,在作文纸上用符号快速记录下来,看谁想得多:(学生记录)

2、指名发言:

指导:你的绝招是什么,取个有意思的名字。

(绝招:生活中的、学习上的)

在黑板上随机板书。

三、对话平台,指导表达

1、全班交流(1~2个):

这么多的绝招,你们对哪个最感兴趣?(指名说)还有谁也对这个感兴趣?你们想知道什么?(是怎么样的?怎么练的?练的时候有什么体会?如何发现自己的绝招的?)

──板书

指名说,其余同学认真听,要求:听完后扮记者采访,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组交流。学生轮流讲,互相提问,互相补充。

四、记录思维轨迹

说绝招说得很棒,写绝招你们一定更棒。在动笔写作之前,把要写的内容想清楚可重要啦。请你静静地把“练绝招(发现)”的过程在脑海中“放一放电影”,尽可能“放”长一点,“放”出来的画面越清晰越好。一边“放”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画下来(简笔画或符号记录)。

五、目标定向,完成习作

教学目标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五

一、趣谈绝招

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什么是绝招吗?

(绝招就是你有别人不容易学会的本领,绝招又可叫绝技、绝活)

2、老师再考考大家几个生字词,看能不能读正确:

(撒了气、腮帮子、蔫蔫、攥饺子、露馅、调换、尴尬、下巴颏)

3、那么文中三个孩子的绝招各有什么绝招,你最佩服谁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想听故事吗?那好,不过,老师在读时你们要边听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停下来时,你就可以问。

4、好了,爱听故事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故事是这样的:

二、趣读绝招

1、读1~5节后:

⑴听着心痒痒吧,你想读哪儿!指名读

⑵好,现在请大家说说有什么实在想不明白的地方?

引导关注鼻尖为什么出汗?

⑶能用一句话说说刚才我们读的内容讲的什么吗?

小结:这是他们第一次比绝招,小柱子输了。请大家继续边听边想。

2、谁愿来接着讲下去──(师生共读6~12节,指导将读不好的自然段读好)

⑴故事讲到这儿又暂停一下,请大家想想刚才读的这些自然段在讲什么?

⑵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①奶奶包饺子这一招弄明白了吗?指名说,说不清再读读,想想后再说,注意专管一词,引导学生用动作体会。

②日子一天天过去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

Ⅰ如果问到尴尬,则肯定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的好习惯。什么是尴尬?联系前文理解并找近义词难堪,然后读读这两个词。

Ⅱ抓住有新鲜感的句子不放,你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吗?学生可能问大树下的尴尬是什么尴尬?为什么不能忘记?为什么暗暗的练?(重点肯定后两问,并引导我们也要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和同学、伙伴比本领,但不能是争着比吃穿玩)

Ⅲ小结学法:你们看,读书的时候,遇到有意思的地方停下来想想问问,问问想想,收获多大呀!

3、小柱子的绝招练起来了吗?指名接着读──读(13~17节)

⑴随读指导

①读到保准不错时,指导读出小柱子说话时的自信。(你看小柱子说这话,显得怎样?)

②(读到把嘴撇到下巴颏了)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注意到这句话了吗?喜欢吗?说说看,(生说理由,引导做动作,指导:你看作者写活了人物的表情,也就写出了人物的心理,这就叫以表情写)要是读书的时候不停下来想一想,多可惜呀!

③指导读好随口说到、脱口而出后面的语言

⑵这故事的后半部分又写的是什么呢?

⑶还想读读吗?想读哪儿就练习哪儿。

三、趣议绝招

1、故事,我们就热热闹闹的先读到这儿。接下来大家应该回过头去把课文默读默读,勾画出自己欣赏喜欢的语言,并想想读了整个故事自己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很想知道。

⑴你勾画了哪些喜欢的词句,简单说说理由。

⑵一个故事读完后,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我们应该知道的,谁来说说。

⑶读完全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接下来我们看看对这三个小朋友的绝招的人气支持率,佩服()绝招的请举手,看来最多只能加()颗星。

3、下面,看看书,说说你最佩服谁的绝招,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从三胖开始:

(说完佩服三胖和二福的理由后,引导:奶奶的话,道理也是落在这上面的。我们读读)

4、我想:

大家对有个问题一定很感兴趣,是什么问题呢?──小柱子的绝招是怎么练成的呢?小组讨论讨论。

⑴组内讨论。

⑵集体交流:

①围绕想了哪些办法?牺牲了哪些时间?吃了哪些苦?你想用怎样的词,怎样的话夸夸他?议。

(注意引读:日子一天天过去,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日子一天天过去,休息玩耍的时间一少再少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柱子费劲心思办法,废寝忘食挤时间,他)

②小结:

难怪大家最佩服小柱子。真是个有志气、能吃苦的孩子!

5、过渡:

学到这儿,我们已经很清楚文中几个孩子的绝招是什么,并且还明白了谁的绝招最绝。不过,老师还特别佩服文中一个人的绝招,猜猜看。学生猜奶奶的绝招,奶奶的绝招我佩服,但不是我特别佩服的,再猜,学生茫然。

四、趣探作者语言绝

1、其实,老师特别佩服写这个故事的作者,因为他的语言太绝了:

举例:村东头,大树下六个简简单单、朴朴实实的字,就把孩子们比绝招的地点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像一般人写成在村子的东头,大树的下面那么罗嗦。再有:作者写三胖憋气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短短十个字,三胖憋气时的样子就在我们眼前活灵活现。而且这十个字,一点不华丽,就像我们说的话,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还有八自然段的要过不说成拿过,十五自然段的腾地不说成一下子,感觉作者用的词又简单又生动得像在放电影。

2、同学们,你们愿意不出声音的默读默读课文,去寻找发现作者语言上的绝招吗?待会,给我们讲讲你的发现。

3、学生说作者语言上的绝招,教师引导猜猜作者语言的绝是怎么练起来的。

4、你们佩服作者的语言吗?请你把想抄下来,品一品的语言勾出来。同学们,会读书的小朋友,不但会边读边想,停一停想一想,而且在读过想过后,还会把自己欣赏的语言勾画出来,在笔记本上品味记录,并随时拿出来读读,记记。

五、我也要比绝招

总结拓展: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知道了故事中谁谁谁,什么绝,同学们尤其佩服小柱子的绝招,因为他的绝招反映了他的志气大,勤学苦练的精神。同学们,比绝招有意思吗?你们想不想也练一个绝招和你的伙伴比比?下去,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不过借小柱子的话老师提醒大家,条件是。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概括各段的&39;段落大意。

2、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教学难点:

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教师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

1、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1、2小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3

教材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二、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二、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交流资料,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对荷花的了解。

2、播放荷花录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形象感知。

3、谈谈感受:看完录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白态的荷花……)

4、教师引入:荷花真美啊,美得同学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文中细细欣赏吧。

二、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绘声绘色地读给同桌听,让他和你一同分享作者优美的语言。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体会,也可以是自己的疑问。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发言小结一下:瞧,同学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大家说得多好啊,老师把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以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自己的疑难。现在,我们先来欣赏美丽的荷花。刚才好多同学都夸荷花很美,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5、小组学习、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写出了荷叶的多、大、绿。(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

生:我觉得“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生: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

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你们可以比一比,也可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比划)

师:多么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啊,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

三、再创想象,拓展语感

师:同学们,这么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啊。现在,你们就是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了,哪一朵最美你就是哪一朵。你们穿着雪白的衣裳,在微风中摇摆。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用心倾听)

师:啊,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刚才还有哪些小动物告诉你什么悄悄话呢?

生自由表达:小鸟告诉我……蜜蜂告诉我……蝴蝶告诉我……青蛙告诉我……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蜻蜓、小鱼、小鸟都被吸引过来了。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先在小组里读,等一下各小组推选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比赛读,看谁读得。

四、拓展延伸,抒情表达

教师引入: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可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

师总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它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依然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荷花,热爱生活吧。

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画一幅荷花图

2、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3、办一期有关荷花的手抄报

4、深情地颂读课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

从文中明白题目“绝招”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讨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可以写一写。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进行说、写训练,发展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了解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以及为科技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知道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介绍玻璃的表达方法进行说写训练。

教学难点:

领悟各种玻璃的不同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玻璃的资料,了解科技发展的情况。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了解生活中的推销员: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到家里推销商品的推销员,他们是怎样推销的?指名简要介绍。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假如要让你当一个“推销员”向客户推销一种“新型玻璃”(板书课题),你们认为,怎样推销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呢?(引导学生领悟出:必须了解新型玻璃“新”在哪里?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怎样准确表达出来等等。)

3.教师导入:好,我们每个同学都来当一次推销员,看哪些同学推销的水平?我们先来了解关于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内驱力。本环节与社会生活联系,采用“创境激趣”法,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产生学习需求,引发学生主动学习。]

二、自主学习,理解内容

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1.学生自学,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理解带点字: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

(2)重点检查字形易混的几个字,并注意辨别相近的几个字的字形和意思:嫌—谦、歉;粘—沾、贴;噪—燥、操、躁;废—费。

2.这篇新型玻璃的“说明书”,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找出五种新型玻璃。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感知内容,了解文章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理解内容。

1.要当好推销员,让更多人了解 “新型玻璃”,我们应该先了解其特点和作用,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要求

(1)自学课文: 读、思、画、圈、收集资料……要重点画出特点和作用,概括出来。

(2)填写表格并注意玻璃名称与特点的联系。

新型玻璃名称特点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有层丝网,自动报警防盗, 用于重要部门

夹丝玻璃坚硬不碎,藕断丝连安全不易伤人,用于高层建筑

变色玻璃反射阳光,改变颜色调节室内光线,用于建筑物

吸热玻璃夏天挡光,冬天挡冷房间冬暖夏凉,用于窗户

吃音玻璃临街窗子,消除噪音房间减少噪音,用于临街窗子

2.交流自主学习和填写表格的情况

交流时先小组后全班。全班交流自学情况时,注意比较同学填的内容的异同,抓住生成点,在比较与释疑中得出更好的答案。这儿要注意:学生填写的内容没有,只有更好。

3. 指导逐段细读品析,领悟多种说明方法。

这篇课文除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之外,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新型玻璃的?

引导领悟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特点,同时领悟出“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诠释、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夹丝网防盗玻璃”运用了“举事例”的方法。说明“夹丝玻璃”的坚硬时,用“藕断丝连”来形容。说明“变色玻璃”时运用“打比方”,比作“自动窗帘”。把噪音比作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在介绍吃音玻璃时,作者又运用拟人和通过具体例子和数字加以说明的方法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自主细读文本,感悟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的方法,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个环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

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评选推销员。

1.组内自主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为了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并购买,下面大家就来当一次推销员,想想怎样介绍才能赢得顾客的青莱呢?请同学们先自己在小组内推销,选出一个最有特点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友情提示:

(1)要介绍好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

(2)推销要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3)推销具有创意,注意语言表达、态度等。

2.全班交流,评选。老师当主持人,学生当评委,师生共同评选出创意、推销词、推销效果的“推销员”。

[设计意图:通过评选“推销员”,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能力的空间,学生全身心投入,主体参与性极高,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提高口头表达、倾听和评析的能力,真正实现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拓展延伸,训练表达

1.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的需要,运用本文学到的说明方法,每人结合课前预习时对新科技的了解,创意一种新型产品,用一段话写清楚了,最后评出“小小发明家”。

2.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读,师生点评,评出“小小发明家”。

4.小结:真是奇思妙想,富有创意,新奇实用,相信大家只要刻苦学习,不断探索,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一定能够“梦想成真”,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史写上更加光彩夺目的一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迁移运用领悟出的表达方法,进行创造发明。重点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习语文和发展思维相结合,阅读与表达相结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6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7

《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我想请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8

学习目标

⒈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⒊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⒋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⒈谈话

中国人民历来是勤劳善良、充满着智慧,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其中就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长城、故宫等)赵州桥也是我国的古代建筑。它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有什么特点呢?

⒉简介赵州桥(播放赵州桥的图片)

打开地图,我国东部的川流映入眼帘,对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桥梁,古人有许多幻想和实践,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技术,汉代的画像砖上刻有为数不少的拱桥图形。我国现存最早的拱桥,是建于一千三百年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洨河之上,全长50.82米[全长应为64.4米],桥面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是一座单孔坦拱式桥梁。拱券[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券,读“xuàn”]净跨37.37米,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了。赵州桥由隋朝石匠李春主持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赵州桥的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弓形的,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一般桥都有桥墩,两个桥墩之间的桥洞,都采用半圆形的弧,桥洞的高一般是这段桥身长度的一半,这样桥才稳固。赵州桥如果只用一个桥洞,桥洞两边架桥墩,那么桥洞就得高25米(因为桥长50米),车马行人过桥就会像爬山一样困难。而要想降低桥的高度,就得多修几个桥洞,多造几个桥墩。这样既费工,又费料,桥下行船也不方便。(因为当时造桥全用石料,但那地方石料不易取得,因此造什么样的桥才能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就需要精心设计和建造。)

李春在拱桥建造工艺上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创造。他创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桥法,在当时堪称独步,桥梁质量上乘。由于李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赵州桥结构合理,外型秀丽,富有民族风格,素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美誉。

赵州桥建成之后,成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东都洛阳的交通要冲。历经千年风霜以及车压人行、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可通行车辆,成为世界桥梁建筑的一个奇迹。 赵州桥建成700多之后,也就是公元14世纪,欧洲才有人造出类似的石拱桥,那就是法国泰克河上建造的一座拱形桥——赛雷桥。但早已毁坏。而赵州桥一直保存到今天,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桥。

我国古代造桥技艺在实践中继承发扬,留下了许多杰作,如广西侗乡的风雨桥,又称廊桥;河北程阳的永济桥等等。如今,横跨江河湖海的大桥比比皆是,谱写了我国桥梁的崭新一页。

⒊揭示课题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音多读几遍。

⒉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⒊教师检查。

⑴检查生字词

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

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 爪、回首

遥望、双龙戏珠、 才干、宝贵、遗产、雕刻、智 慧

⑵检查课文朗读,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⒈自由朗读课文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⒉理清脉络

思考:课文哪一部分是写赵州桥的外形(结构)特点?(2)哪一部分是写赵州桥的美观?(3)

第一段(1)写明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年代。

第二段(2)写赵州桥的外形(结构)特点,以及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第三段(3)写赵州桥的美观。

第四段(4)写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课下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⒈认读字词

⒉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⒈品读感悟第一段

⑴指名朗读

⑵研读感悟

①说说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年代。

②“世界闻名”“一千三百多年”说明什么?

(前者说明赵州桥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是都很有名,表现了这座桥很不一般,突出了它的价值和地位;后者是说历经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想象: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赵州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承受了多少人踩车轧,至今仍横架在洨河上,说明这座桥很坚固,设计合理,工程质量高,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⒉品读感悟第二段

①默读分层

第一层(1、2)讲赵州桥非常雄伟。

第一层(3、4)讲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层(5)讲赵州桥的作用。

第一层(6)讲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②默读填空

这一段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是通过它的具体长度和宽度来说明的。接着介绍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桥下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二是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小桥洞。然后讲赵州桥的作用。最后讲赵州桥的设计优点:一是坚固,二是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是的一个创举。

③出示:“赵州桥非常雄伟。”

理解:这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种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说明赵州桥的雄伟的?(长和宽。比如说,一个教室的长是9米左右,50多米就有五六个教室那么长,9米大约是一个教室的长。)“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说明什么?(这座桥功能齐全。这种各行其道的设计,体现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这一思想对以后桥梁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课文写赵州桥的雄伟,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在学生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 的气魄读出来。

④设计上有哪两个特点?(对照图)

⑤其作用是什么?(平时……,发大水时……)

⑥这种设计优点是什么?(既……又……)用“既……又……”练习说话。

⑦出示: “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创举”,字典中的解释: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因为这种设计既……又……,所以……)

⑧想:这种设计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吗?(符合:一是平时水少,发大水时水多;二是赵州桥全用石料,但此地石料不易采得。)

⒊品读感悟第三段

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美观)作者用哪句话把上一段写其坚固和这一段写其美观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句)

②默读课文,填空

桥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③作者主要抓住什么来讲赵州桥的美观的?(主要抓住桥两侧石栏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师: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④雕刻的龙个是什么样的姿态?句中的分号起什么作用?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分别介绍了三种龙的不同姿态。第一种“相互缠绕,吐着水花”。“缠绕”指两条龙的身体绕在一起。第二种“前爪相抵,回首遥望”。“飞龙”是说腾空飞起的龙。“抵着”是用前爪顶着之意。“回首遥望”是说它们前爪虽然相互顶着,头却没有相对,而都回过头看着远处。第三种“双龙戏珠”,是两条龙在玩一个珠子。“戏” 是玩之意。句中的分号表示并列关系中的停顿。这三个小分句描述了龙的一种.种生动的姿态,每种不同的姿态之间用上分号加以区别。)

⑤理解最后一句。(看出把龙雕刻得生动逼真。“所有的龙”,既包括前面列举的三种姿态的龙,也包括没有讲到的其他姿态的咯功能,指的是栏板上雕刻着的每__。这些图案使人感到赵州桥不仅是一座具有实用价值的桥,而且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从科学性到实用性,从实用性到艺术性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⑥作者是用哪句话把上一段写其坚固和这一段写其美观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句)理解这句话的作用?(这句话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是二、三段内容的概括句。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隐含的意思就是前面的内容讲了“坚固”,下面的内容即将要讲“美观”。也就是第一个分句总结了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第二个分句提示并概括了第三段主要的内容。有了这一过渡句就自然地把二、三段联系在一起。课文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眉目清楚。学生在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时,不一定要求说出很深的道理,只要学生了解到,这个句子既概括了前面的内容,又引出了下面的内容就可以了。)

⑦这一段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主要讲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的?用“不但……而且……”练习说话。

(先用“不但……而且……”这个过渡句,点出本段讲述重点——美观;再具体讲图案精美;最后总结赞美。采用“总起——具体——总结”这一形式写的。找出总起和总结句。)

⒋品读感悟第四段

①朗读,理解“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②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赵州桥的构造以及栏板上图案的设计,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龙,谁也没有见过。它的形象以及各种不同姿态,都是凭借人们的想象画出来的。桥的建造和图案的雕刻都需要精湛的技艺,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才干,由此可见,赵州桥不仅是一座具有实用价值的桥,而且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从科学性到实用性,从实用性到艺术性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所以……)

③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三、全文总结

⒈在通篇文章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是在介绍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的骄傲和自豪的感情。所以,读课文时,我们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情绪,也表达出自己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课文,

思考: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

⒉中心:这篇说明性的课文通过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⒊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9

一、导入课题。

我们一进入教室,就置身于大海之中,谁能就这幅图画面(黑板上的海底世界图)说说。

二、借助重点句,指导分段。

1、听课文录音,思:海底世界怎样?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2、幻灯出示: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特产丰富。

3、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海底世界的?

4、结合“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尝试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划出这段中你认为最能反映海底世界景色特点的两个词。

(2)创设情境。

学生当潜水员。

(3)在深海里发现什么?

出示句子朗读:“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围绕哪一句话写?(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2)幻灯出示: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有的还好像在()。

(3)这些句子中用上许多叠词,好好地读一读。

(4)创设情境。

听海底动物的声音(录音)

(5)延伸说话(尽量用上叠词)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6)引读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

师:海底静中有(声音)有(动)。

(7)指导背诵(出示重点词)

四、学习第二段。

1、快速阅读4、5、6自然段,想想写什么?

海底特产丰富。不但有(),有(),而且还有()。

2、再读课文,准备说话。(抓住特点)

海底特产丰富。不但有()的动物,有()的植物,而且还有()的矿藏。

3、读好第4自然段。

(1)扶:“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

师:写海参什么特点?人哪几个词看出来?这几个词,我们可以读得突出一点。

(2)放:“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火车还快。”(学生自己练读)

(3)练习读写“乌贼和章鱼”的句子。

4、训练:

(1)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练习:

校园里的花朵真多,有(),有(),也有()。(花朵的色彩多种多样),有(),有(),还有()。最()的(),最()的()。

五、总结课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0

概述:

1、本教材是小学语文第六册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

2、本课共需1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条目后标明重、难点):

1、认读4个字。

2、默读课文,说说太空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3、将《太空人的生活》与《机器人》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总分的文章结构及围绕特点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4、运用所学的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打写创编。

教学重点:

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巩固总分的文章结构及围绕特点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打写创编。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以前的学习表现作出的

1、学生能借助课件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积累归纳语言,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3、学生对发明创造很感兴趣,对于这样的科普类文章乐于阅读。

4、大部分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画批,完成表格任务,并能在小组活动时进行交流。

5、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拓展阅读要求,并能够进行简单复述。

6、学生能够通过打写来表达自己发明的心愿。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大量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多种创新识字,画批、小组讨论、打写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设计特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写法,培养学生在网络上阅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作表达,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资源:

1、跨越式语文资源。

2、语文书、表格、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回忆学法

1、《嫦娥奔月》的故事同学们一定听说过,故事中的嫦娥因为吃了王母娘娘的仙丹而飞上了月球,而今,许多宇航员则借助科技的力量登上了月球,太空对于人类来说已不再神秘。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上是怎样生活的,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32课《太空人的生活》。

2、看到课题旁边的星号,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该怎样学习?

出示投影:自主学习,了解课文。

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梳理结构,总结写法

这节课,我们要运用这种方法自学两篇略读课文,有信心吗?

二、学习课文,梳理结构。

《太空人的生活》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太空人的生活。

2、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那么太空人的生活究竟与我们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来进行深入的学习。

自由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太空人的生活,用~~~画出来。

(2)、太空人的生活与我们有什么区别。

独立思考后同桌进行交流。

3、汇报交流。

4、回顾课文,梳理结构。

(1)、师: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概括了同学们刚才汇报的内容,赶快找出来读一读。

(2)、想一想:这一段中哪些词最能说明太空人生活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概括地说了太空人生活的特点,也就是先总写,3——6自然段围绕这从不同方面具体描写了太空人的生活,再分写,这种文章结构叫总分。

(3)、这篇课文运用了总分的结构,从衣、食、睡、洗等几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太空人的生活)。

师: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今天,不但《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人们发明、使用机器人也已不再是梦想。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篇文章《机器人》。

1、这篇文章中也蕴含着总分结构,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用——把总写的句子画出来。

2、默读4——6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围绕重点句从哪几方面描写了机器人的本领,用~~~画出来。

3、比较:两篇文章在结构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拓展阅读,领悟写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在资料城中还有许多这样这样有意思的科普文章,让我们赶快去读一读吧!

出示阅读提示:

1、边读边将前三篇文章的内容按要求填写在表格中。

2、想一想:这几篇文章在结构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写法课文《奇妙的音乐建筑》《“鸟巢”式国家体育馆》《有趣的机器人导游》

概括一个特点(总写)

从哪些方面把

特点写具体

(分写)

结构类型

四、尝试运用,打写创编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和阅读,我们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一定迸射出了创造的火花。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未来的()为题,采用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主题从不同方面将自己的想法或愿望打写下来。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4、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再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教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三、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重点认识“智、慧”两个字,会写11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县、设、史”3个字。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缠绕、智慧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重点:

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欣赏(各种桥的课件图片)

在生活中个,千姿百态的桥为我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优美风景。乡下村头,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天桥。车水马龙、耸立空中的立交桥,构成人间独特的风景线。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伟的长江南京大桥,横卧在滚滚江涛之上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见证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聪明才干。

14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参与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石孔桥。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吧,请欣赏(赵州桥的课件)

请大家说一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雄伟、坚固、美观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课文内容,领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板书:(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间,相互说一说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三、检查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1.展示生字,指名拼读,认读

县济匠砌横坚雕抵智慧

设参部跨举击固栏案爪贵

2.指名学生教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

3.教师引导学习识记生字,辨析字形、字意

4.指名认读多音字、组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读音

cān (参加) héng(横跨)

参{ 横{

shēn(人参) hèng(蛮横)

zhuǎ(鸡爪) gàn(干部)

爪{ 干{

zhǎo(爪牙) gān(干净)

5.检查词语认读,教学

让全班学生参与,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句子。

生:雄伟.......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真棒)

生:精美......朋友送我一个精美的文具盒。(多么深厚的友情啊)

生:宝贵......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珍惜我们的生命,让生命更精彩)

生:创举.......北京鸟巢的造型设计是世界建筑的伟大创举。(说的多好啊)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选择雄伟、精美、宝贵、创举四个词语,让学生感知这四个词语的美感,并为揭示赵州桥的坚固、美感埋下伏笔。】

6.请同学们小组推荐代表,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读出自豪的感情

2.指名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文中介绍说明了赵州桥的位置、名称、设计者、历史状况。

师:赵州桥成为我国桥梁建造一颗璀璨的奇葩,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汇报,积极调动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赏析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品读本段课文。

2.引导感悟:(1)写赵州桥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它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介绍了桥的哪方面知识?(2)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这种设计好出在哪里?(4)写作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生: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写作,是本段中心句,具有总领全段的作用。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生:写“赵州桥的长50多米、宽9米多,......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那个方法,具有科学性。

生: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①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②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的作用:“减轻流水的冲击力,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是建桥的一个创举”。

生:本段写作上的特点是:“总写——分述”的写法,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交流和汇报方式学习本段,让学生更加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与坚固,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六、指导书写

1.教师提示;书写时,坐直,保持身姿的正确,握笔姿势。

2.书写规范,注意字结构布局,观察,模仿,写美观。

七、通过课下搜集,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检查巩固

1.引导学生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2.完成练习(课件展示)

赵州桥非常_________,长________,宽_______。.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________,只有一个________,大桥洞顶上___________,还各有________,这种设计,在建桥是_________,既减轻了___________,使桥不易___________,又减轻了_________,节省了__________。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欣赏赵州桥的魅力。

二、品读欣赏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朗读第3自然段

2.思考问题:(1)本段围绕哪句话写作?(2)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文中主要写了那些精美图案?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3)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生动的画面吗?(4)写话:有的.......有的.......还有的........

3.大家分组交流讨论,汇报

生:课文围绕第一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来写。这一句在全文中是一个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又提示下文要写的是赵州桥的“美丽壮观”。

(写话练习)不但......而且.......

生:本段主要写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课件展示)三种龙的不同姿态: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遥首相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分角色朗读)理解语句意思

生:作者用的关联词是: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些龙的生动图案,用词语形容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生:练习写话

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在打乒乓球,操场上热闹极了。

有的........,有的........,还有的.......池塘里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羞羞答答,有的刚绽开娇嫩的花苞,还有的怒放,开得正艳,美丽极了,引得游人流连忘返。

有的.......,有的.......,还有的..........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在考场里,有的正奋笔疾书,有的正沉思苦想,还有的已经答完试卷,正在检阅,大家的表现真是千姿百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写话这一环节,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4.引导赏析课文

作者写作中,秒写赵州桥的特点,用总----分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分层写作,使中心表达得更准确详细。我们要借鉴这种写法,在自己的习作中,试着把事情写具体详细。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交流:

前三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雄伟,坚固,美观,为什么还要再写第4自然段呢?

2.怎样理解“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3.指导朗读

四、完成课后习题,试着运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一下赵州桥。

五、总结全文

作者写赵州桥的雄伟,壮观,美丽,刻画描写生动细腻,栩栩如生。不仅是再赞桥,更是在赞美造桥的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爱我们的祖国,立志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拓展延伸

1.赵州桥的知识介绍: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洨河上,始建于隋朝开皇大业年间(581-618),它是我国最早建造的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建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独特设计,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节省了石料,既美观,又大方,这种“敞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的首创,比欧洲的设计早了1100多年。在中国文学,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赞扬,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诗曰:“驾石飞梁尽一红,苍龙惊蛰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199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你的家乡还有什么样的桥?动手画一画,写一写。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朗读和感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懂得“诚实的劳动可以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3、学生在感悟和体味这种真情的基础上,能抒发自己的真情体验,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达到的情感内化和升华。

【学习目标】:

1、我会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知道—"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订户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课文蕴涵着的浓浓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学生情感共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都喜欢听什么样的歌?(指名说)

师: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听这样的歌?(指名说)

师: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听歌,老师最喜欢听《爱的奉献》这首歌,想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老师最喜欢这首歌里的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齐说)

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是啊!只要我们献出一份爱,也就献出了一份真情,有了真情,才能换来人世间真情的回报!今天我们将与同学们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真情的回报》。

二、揭示课题,据题设问,确立研读的主题。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

2、指导读题,并根据题目设问、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怎样读好课题呢?请老师说,大家读。

师:(真情)--的回报(突出真情)

真情的付出得到真情的--(突出回报)

师:根据题目的朗读,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呢?指名质疑。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以确立研读主题。

通过同学们的预习,回答:谁对谁的真情?(板书:"我"、订户)

你还有什么没解决的问题:老师我想问:"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订户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师:你提的两个问题也是今天学习目标之一:

出示学习目标:

1、我会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知道—"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订户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三、围绕研读的主题,自读课文感知。

过渡:请同学们围绕这两个学习目标,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要求课文读正确、流利,可以边读边圈出本课的生字、生词。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想领读生字。(指名读)

师:现在把生字生词送回课文中。

四、检查自读情况,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作相关的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我”的真情表现在哪?订户的真情表现在哪?

五、精读感悟,讨论解决研读主题。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我想,同学们书读好了,两个问题也肯定会迎刃而解的!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两个问题。

1、"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指名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最后一节前半部分)

讨论:"绝活"这个词明白吗?(超出一般的本领)既然是超出一般的本领,上面怎么还用上了引号?(表示特殊意义)想象一下,别的邮递员是怎样施展这?”“绝活”的?(指名学生做相关的动作)

师:如果你是订户,你乐意我这么做吗?

生:不乐意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尊重订户的表现,也是一种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师:谢谢你的提醒,你的回答让我认识到了这样做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我一定会像文中的小男孩学习,每次送报依旧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请你告诉我,"两个依旧"说明什么?

生:说明我是诚实的劳动

生:两个“依旧”可以看出我过去是很认真负责地为订户送报的,现在订户们送给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我更应该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回报订户们对我的真情回报。

师:精辟的解释、精彩的回答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巧妙与产生的魅力。所以我们在作文时也应该好好推敲一些词语或符号怎样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它们的内涵。

师:请大家一起把这段话读好,体会“真情”报“真情”的意味。

2、"我"的真情得到了什么!(板书:在"我"与"订户"间画上横线和单箭头)

3、"订户"对我的真情是什么?指名学生读,并指导概括。

A、推荐新订户;

B、多给小费;

C、圣诞礼物(送辆新车;真诚祝福;)E、一个星期的报费;

现在,如果你是59个订户中的一个,你会在圣诞卡上对"我"说些什么?分别指名说。

4、小结:这实际上就是"我"得到的"回报"!

5、讨论:"我"在真情付出的时候,想到要得到回报吗?

6、小结:"我"真情的付出,并没有想到要得回报,但我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使我永远记住了--(引读最后一句)

7、板书:诚实的劳动关怀与爱意

8、说话: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说看。(如助残日等)

9、小结:只有诚实的劳动,才能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在两者间分别画上横线和单箭头)

六、归纳总结,倾吐自己的感受。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凝成一句话。我先送给大家一句:"真情的付出,才有可能得到真情的回报!"(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真情换真心,真心换真情!"试着说一说。指名板写自己的"小名人名言",并让大家交流,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5、真情的回报

"我"----订户

诚实的劳动----关怀与爱意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你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听读感知

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预设: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

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

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四、了解内容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根据阅读成果填空。

课文主要写________在小伙伴掉入瓮中时,沉着冷静地________救出了小伙伴。

2.我们都知道一个事件一般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作者用这么少的字,有没有把事件说完整呢?请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吗?(用原文回答)

预设:

起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儿得活。

五、咬文嚼字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课文只用了30个字就把故事讲明白了。我们一起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1.逐字逐句翻译,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

2.读一读课文,试着翻译成现代汉语。

预设:

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耍),一失足就掉到了缸中,并没入水中。其他小孩(见出了事情)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打破,水流出来,这个小孩子便得救了。

3.再读课文,说一说小组讨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在哪里?重点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预设:文言文精炼简短、概括力强。体会文言文的语序有所不同。例如:

“群儿戏于庭”这句话我们的翻译是:“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并不像课文中的语序一样直接翻译为“一群儿童玩耍在庭院里”。

六、走近人物

1.危急时刻其他孩子的反应是怎样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读这句话,说一说:大家是怎样做的,司马光是怎样做的?了解作者用众人来衬托司马光的衬托手法。

2.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对朋友不离不弃,遇事临危不乱,机智勇敢。

七、能说会道

1.如果你在现场,可能会怎么做?

2.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么样?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学生自由交流。

3.如果你是被救出的小伙伴,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做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据说那个被救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此人在宋史上没有记载,或许一生之中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历史贡献。但他成年之后,对司马光当年的救命之恩却铭记于心,后来上官尚光移居到他地,特意在其住所之内,建造了一座庭院来感念司马光儿时的救命之恩,并且建立碑文来铭记这段史实。后来人们都叫这座亭子为“感恩亭”。

八、学写汉字

课文同学们学得真好,这么好的故事之所以流传了下来,就是因为它被载入了史册,让我们认真写字,以后用自己优美的文字来表现故事吧!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认真写。

强调执笔姿势和书写规范:

执笔:三指执笔,指实掌虚,用笔灵活。

书写目标:规范、端正、整洁。

1.出示生字:跌、登、庭、司、持、弃、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登”的上部的笔顺要注意。

4.学生临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小组成员比一比,看谁的坐姿最正确,书法最漂亮,写得最快。

5.背诵课文,用生字填空。

群儿戏于____,一儿____瓮,足____没水中。____皆____去,光____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九、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神童故事有很多,说一说你知道的故事。

预设:曹冲称象的故事、王戎识李的故事等。

十、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司马光》”,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6

一、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熟读这两首诗,能背诵更好。

2、通过读注释,能大体了解诗意。

3、教师准备春景电子图片。

二、教学课题

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诗画交融”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景色。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收录《咏柳》《春日》两首描写赞美春光的古诗,《咏柳》作者贺知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春日》作者朱熹,这是一首春游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

教学重点:1、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2、理解并能运用比喻修辞,体会比喻修辞的生动。

教学难点:以诗句中绚丽的色彩为媒介,在脑中想象出每句诗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以诵读法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春天是美丽的,许多诗人都在赞美春天,你们知道哪些描绘春天的诗?找学生回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背诵中追问:春天是什么颜色?春天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红的花、绿的叶、蓝的天、白的云,浅黄、嫩绿,鹅黄„„

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描写春天的新诗,大家已经预习了,已经背下来的学生来背诵。感知诗人贺知章、朱熹笔下的春天呈现出的色彩。

(二)、初读感知

1、背诵的同学注意停顿,纠正字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多找学生反复读,读至抑扬顿挫。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在诵读中识字。

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讲解: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

“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比较“载”、“栽”;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

“妆”,梳妆,女人爱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精读分析《咏柳》

1、 自由读,指名一个一个读,将诗的韵律读到位。

2、 请你再看看注释,边读边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想象碧玉一般的树叶。参照百度图片: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在头脑中想象千万条垂柳的情景。 百度搜索图片地址: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裁剪”原本指向衣服,诗中指的是:裁剪细叶。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把春风比作善于裁剪的剪刀,更加生动。

学生读,心里想象着每一幅图画,有感情的自读、同桌互读、点名读。至能有感情有节奏的背诵。

(四)、精读分析《春日》

我们学习的《咏柳》颜色是是春天柳树的碧绿,下面我们再读一下另一手描绘春天的诗。

1、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

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2)、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在风清日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春景,想一想,“无边光景一时新”都会有哪些景物?

根据学生回答点评,如说花草,可问什么样的花草,让学生想诸如“姹紫嫣红”之类的形容词。再齐读诗,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

参考百度搜索图片:

(3)、“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

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诗人看到的姹紫嫣红都有什么呢?

(4)、《咏柳》中我们知道是谁把柳树裁剪成碧玉一般?(生回答:春风)那《春日》这首诗中又是谁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答:东风,即春风)

(五)、同样是春风送来的春天,讨论一下这两首诗描绘的春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不同之处:景物不同,颜色不同„„

相同之处:都是春景,都很清新,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都像一幅画„„

(六)、小结: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你们也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学着诗人,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吧!

六、教学反思

1、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能有感情的背诵。

2、要体会古诗的意境,就不能死读书,要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画交融”、“情景交融”,想象一下碧玉般的柳树与万紫千红的春天。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7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 (青灵灵)的树叶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8

一、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材在编排上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模式,将全组课文放在单元主题的大环境下去学:先通过导读课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再分别从4篇课文中体验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自然美景,最后再通过单元总结课整体感悟,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省时高效。因为《燕子》是精读课文,因此教学中,要处处体现出精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分析中品味,在精读中感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自学字词

1.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情境之中,激起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欲望。

2.板书课题《燕子》,指导书写“燕”字。

3.自读课文,勾勾画画,自学生字词。

4.交流汇报学习字词的情况。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字词的学习、掌握还需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引导,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字词的时间,适时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才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把字词学好学会。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二)设境激趣,读通课文

设立比赛的机制,鼓励学生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在学会字词,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很有必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课文,可以为下一环节的品读感悟做好准备。)

(三)默读感悟,小组探究

1.老师引导学生由读通课文进入到下一个自读感悟的环节,提出要求,提示学生拿起笔,边读书边勾画边思考。

2.学生读完,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所得,互相启发,进一步探究。

(设计意图:做什么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学习也是一样。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老师的引导去自读自悟,充分的思考,到学习课文的时候,他们就有话可说了。这就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且在不断的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四)教师小结学习情况,制造悬念,激发学生下节课的学习欲望。

(第二课时)

(一)汇报收获,研读课文

1.过渡语引入。

2.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汇报前教师提示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汇报。

3.在学生汇报的同时,研读课文重点语句。

⑴研读第一自然段。

A.用课件展示小燕子。

B.用缩句、扩句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小燕子的方法。

C.通过设疑促思,来感悟作者突出小燕子特点的写法。

D.用感悟词语、体验朗读感悟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⑵研读第二自然段。

A.引导想象春天的景色,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

B.引读长句“微风吹拂着……柳丝”采取缩句扩句的方式让同学理解句子意思,并学习把句子写优美写完整的方法。

C.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体会打比方的句子的妙处,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萌生的繁荣景象。

D.课件动画出示小燕子,引导学生体会小燕子在春天里的作用。

E.指导朗读。

⑶研读第三自然段。

A.学生汇报小燕子出现的位置,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小燕子。

B.赏析“斜”、“掠”、“沾”等词的妙用。

C.师生扮演小燕子,展示课文中对飞翔的小燕子的描写,拓展联系想象说话。

D.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读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⑷研读第四自然段。

A.课件出示五线谱的图案,引导学生想象燕子停歇图。

B.赏析“痕”的妙用。

C.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的妙用,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

D.启发想象,小燕子在电线上说什么了?

E.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F.美读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阅读、感悟后,就会感觉有好多话要说出来,希望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因此,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精心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穿插进预设的教学方案,使师与生、生与生融为一体,共创和谐。)

(二)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创境激情,引导品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有位名师说过:理解了再读,就更有味儿了。的确如此,等学生们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导读,学生的情感就会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就会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借助朗读,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水到渠成。)

(三)赏读课文,指导背诵

1.配乐朗读,享受美文的熏陶。

2.激情引读,指导背诵。

3.集体背诵,抒发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意图:课后练习题中有一题,要求学生要把课文背下来。现实教学中,有不少老师把背诵课文的练习留到课下去完成,结果有的同学根本就不能完成。主要原因是没有给学生创设情境,没有教给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他们肯定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把背诵放到课堂上来完成,让学生学会背诵的方法很重要。)

(四)搜集资料,课外拓展

1.关于写燕子的文章,关于燕子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去查找来与大家共享!

2.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小燕子,别忘了把看到的和大家说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就要有大语文的观念,要把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觉处处皆语文,语文即生活。)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1.抄写好词好句。(必做)

2.以《我是一只小燕子》为题写一篇小练笔(选做)

3.仿照自己喜欢的段落,写一段话。(选做)

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