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好的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太空人的生活》这篇课文虽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但是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学本节课。针对略读课文的特点,以探究“太空人的生活跟我们有什么不同”为主思路,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交流的平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在自主质疑、互相交流中构建对文本的自我认知。从而达到了解文章大意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逐渐的形成自己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太空人的生活》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介绍了太空人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文分别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一些科学普及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太空人的生活》是最后一篇,同学们对一些科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些兴趣。特别是前一篇课文《给星星正名》,介绍得也是宇宙中的知识。有了前面的基础,同学们会利用资源来收集一些相关材料的。但由于学校地处北京郊区,外来借读生较多,因此学生学习的差异就更为明显,而这些学生的家长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对学生的学习关心不够,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在教学中,教师补充了一些相关资料,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已有经验,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达,从而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在教学方式上,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质疑;在与小组同学讨论;提出小组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全班讨论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了解太空知识。
4、教学技术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下收集与课堂相关的资料
5、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说明:
引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方法阅读文本、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明
教学目标:1、认读4个字。
2、默读课文。说说太空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难点:了解太空人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四、 教学过程描述
(一)、激情导入。
1.师:谁看过2003年月日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的电视直播?看录像。(设计意图:让学生视觉感受人类进入太空时那震撼人心的一幕,激发学生想了解太空人的欲望,同时增加对祖国航天事业的了解,从而产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2.你能简单说说杨利伟的太空之旅吗?(设计意图:回顾刚看到的情景,了解学生对太空人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
1.看生字表,解决不认识的字
自由读,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设计意图:学习生字,解决阅读障碍。)
2.同桌互读 ,纠正读音。
3.标出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设计意图:练习读准课文,为自学课文做好铺垫。)
要求:读准字音 注意句逗停顿
(三)、默读课文,了解太空人的生活跟我们有什么不同。
1、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介绍了太空人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2)读课文,了解太空人是怎么生活?
(课文从穿衣、吃饭、睡觉和洗澡上厕所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太空人的生活的。)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3)指名说说太空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四)、读了课文之后,关于太空和太空人,你还有什么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加以解决,对于比较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下再去收集材料,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小结。
太空不再神秘,但还是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发掘。
五、学习效果评价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2、介绍太空人的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吃 太空餐
睡觉 睡袋里站着睡
太空人 洗澡 吸水珠
上厕所 固定坐板及踏板上
七、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课文。
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的利用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学习。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默读课文。说说太空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知道太空人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谁看过2003年月日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外太空的电视直播?
2.你能简单说说杨利伟的太空之旅吗?
二、初读课文。
1.看生字表,解决不认识的字
自由读 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 解决问题
3.标出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注意句逗停顿
三、默读课文,了解太空人的生活跟我们有什么不同。
1、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介绍了太空人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2)读课文,了解太空人是怎么生活?
课文从穿衣、吃饭、睡觉和洗澡上厕所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太空人的生活的)
教师随时指导朗读
(3)对课文整体感知,划出课文共分为几个部分
小组之内交流,各组汇报
全文一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太空不再是一个绝对神秘的地方了。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介绍了太空人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第2自然段概括讲了太空里没有空气、水和食物,因此太空人必须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生活。第3-6自然段是分说,分别讲了太空人穿衣、吃饭、睡觉和洗澡上厕所的情况。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讲科学家相信:只要有完善的设施,人类向太空移民的日子也许不远了。
2、资料汇报
中国首位太空人的“非常”生活
天空人如何吃饭,睡觉,生活的
3、教师做总结
四、读了课文之后,关于太空和太空人,你还有什么问题?
指名说一说,同学之间根据资料和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相互解答,老师随时指导纠正
五、小结。
太空不再神秘,但还是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发掘。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概括的能力。
3、了解文章结构,仿写诗歌。
4、通过资料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并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1、[出示星空、星座的图片]
2、图片上出示《美丽的星空》的片段学生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3、[出示:诗歌是甜美的、想象是丰富的,多读诗,我们就一定能成为勇于表达的小诗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31给星星正名 [板书] 齐读
2“正名”什么意思?改名不可以吗?谈谈你的理解。
3、再读课题
过渡:
这么美的星星,作者却说它们的名字错了,快读读第一小节,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
二、自读自悟,第一小节
1、自由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作者认为星星的名字错了?
预设:完全搞错
怎样完全搞错的呢?文中运用了一个标点符号“——”
破折号的作用有[1.解释说明 2、表示延长 3、表示转折 ]在这里选用哪一个?
预设:指鹿为马 [故事]
把马叫骆驼 [图片]
理解意思:名不副实
3、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的好,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方法;读的不好,老师范读,学生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读?)体会前两句和后四句感情上的不同,再读。
三、细读第二至五小节,结合资料读出自己的感受
自由读2---5小节,哪些星星名不副实?为什么?[生自由读]
交流【板书:水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我们先来看看水星
1、 水星
1)能谈谈你的理由吗?[可以用自己的理解说;也可以根据课文说]
2)[出示:比方说太阳系中的水星,
它哪有水珠一颗。
热得石头都冒烟,
铅、铝都熔成湖泊。]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吗?[热]
3)怎么会这么热呢?让我们了解一下水星吧![资料:水星的平均地表温度为179摄氏度,为427摄氏度。]这样热的星球怎么可能有水呢?
4)改诗对比:[它没有水珠一颗,
因为星球太热。
把水星叫做火星,
更加适合。]比一比哪个好?为什么?(体会1,原文读起来更有意思;体会2,反问句强调作用)
5)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一小节。
2、地球
1)理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说明理由。原文中:可是我们的地球,
地少,水却很多。
假如把陆地削平,
海洋将把地球淹没。
2)概括它的特点:地少 水多
你对地球了解多少介绍(如学生说不出来,老师补充资料:地球上的水很多很多,据估计水的总体积约为13.8亿立方公里。如果将这些水平均分布于地球表面,相当于地球整个表面覆盖着一层平均深度为2650米的水。但是十分可惜,这些水98%是咸水,主要分布在海洋中。)
3)看来[把地球叫做水星,
绝对不会有错。]
4)去掉文中[假如把陆地削平,海洋将把地球淹没。]或者换成数据,行不行?问什么?(假设使我们通过想象,体会更加深刻)
5)再读课文。
3、默读4、5小节,概括行星的特点,并说说理由
(指导学生写一写,画一画)
反馈:
1) 火星
特点:冷 企鹅:南极气温很低,年均温在-2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达-88℃以下,企鹅是如何耐低温的? 为了保持体温(恒温动物),企鹅必须大量进食,其皮下也有厚厚的脂肪层,有效保温。另外,其体表的鳞状羽毛可有效阻挡寒冷的冰水。
[原因:再说神秘的火星
那里压根儿没火。
空气都冷得结冰,
企鹅也没法生活。]
木星
特点:没有树 原因:至于大个子木星,
充满了强烈的辐射。
整天像氢弹爆炸,
哪能有草木一棵。
什么是辐射?[资料: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物体通过辐射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辐射能,简称辐射。
以最常见的电脑辐射为例:电脑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及周围的相关设备都会产生辐射,眼睛看不见,手摸不到。据科学研究表明:电脑产生的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隐性的、积累的,人们经常(长期)在超强度的电脑低频电磁辐射环境中使用电脑,导致头晕、头痛、脑涨、耳鸣、失眠、眼睛干涩、视力下降、食欲不振、疲倦无力、记忆力减退、部分人脱发、白细胞减少、免疫力底下、白内障、白血病、脑癌、乳癌、血管扩张、血压异常、胸闷、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男性精子质量降低、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孕妇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生殖病变、遗传病变、癌症等可怕疾病。人在操作电脑后,脸上会吸附许多电磁辐射颗粒,经常遭辐射会出现脸部斑疹。一个人连续操作电脑工作五小时,电脑产生的低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相当于一天的生命损失。
氢弹爆炸?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氢弹爆炸的威力[视频]
[齐读:这样的行星,又该叫它什么……]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你的感受
2)[出示2---5小节]对比,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都是名不副实的名字,要进行正名;
都是先写名字,再写特点,最后写正名
都押韵
不同:后两个星星没正名(学生说不出来时可以补充,引导)
3)我们来想象一下它们可以叫什么星?可以根据课文,可以根据老师同学给你的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个星球的了解正名,一定有理有据。
指名说一说
(老师随即板书)
4)你能用自己起的这么多有趣的名字把这两小节补充完整吗?
[出示: 再说神秘的火星
那里压根儿没火。
空气都冷得结冰,
企鹅也没法生活。
如此寒冷的星星,
叫( )感觉不错。
至于大个子木星,
充满了强烈的辐射。
整天像氢弹爆炸,
哪能有草木一棵。
这样的行星,
叫( )合适不过。]
指名补充诗歌
过渡:
你们补充的多有创意呀!看来真有不少小诗人从这里诞生了!
四、回顾全文
1、不过[出示:我想这样的例子,
天上一定还有很多,
如果要一一正名,
有待我们去探索!]师生一起读
1、这篇诗歌的题目是《给星星正名》,请你再美美的读一读这篇课文,思考作者真的要给星星把名字改正过来吗?他想通过诗歌告诉我们什么?
1) 生自由读文
2) 反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五、总结全文
达尔文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并坚持长期探索。” 我希望你们能成为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的下一位“达尔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运用自己的材料仿写一节诗歌
3、推荐读物 戴巴棣 《大自然的语言》
七、板书设计:
31 给星星正名
水星 热 火星
地球 地少水多 水星 科学
火星 冷 …… 探索
木星 没有树 ……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内容分析:
《探索者1号》是一篇说明文,课文记述了人们在青少年科学研究成果展览会上观看机器人“探索者1号”作精彩表演的情景,展现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神奇魅力。内容生动有趣,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喜爱,产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机器人比较感兴趣,乐于学习,课前学生能搜集大量材料。但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可以借助课件进行自主阅读。
3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1)开课伊始,运用机器人的画面,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第二、三段主要讲的是机器人的精彩表演,引导学生借助电脑课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四段时,扩展课文学习《机器人》一课。
(4)学文后,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启发思维,进行仿写。
4 技术准备:
网络教室和专门为本课制作的网页课件;演示文稿;留言板。
二、本课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1 知识与能力:
l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它是怎样写具体的,引导学生从读悟写。
l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l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 过程和方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电脑课件的辅助下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探索者1号机器人能干、聪明、有礼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 机器人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2. 我们上学期已经学过一篇课文《有趣的机器人导游》,认识了机器人导游灵灵、莹莹、童童和哈利,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型机器人,它叫——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探索者1号有什么本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新授
(一)、出示生字词,导入课文。(提示读音或者书写易错的词语。)
(机械、爆发、摊开、杀败、顽强、迅速、计算、不折不扣、执行、熙熙攘攘)
“探索这1号”巧妙地做了一次化学实验,随后进行机械操作表演。观众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探索这1号”摊开棋盘,用机械手挪动棋子,很快杀败了顽强的对手。
青少年科学研究成果展览会开幕了,机器人“探索者1号”的展厅里熙熙攘攘,人们在等着观看机器人的精彩表演。
少 shǎo( ) shào( )
解词语:熙熙攘攘 这个词什么意思?你在哪还见过这种景象? (商场、广场)
小结:展厅里的人们熙熙攘攘,都在等待观看探索者1号的精彩表演,人们都在等着观看机器人什么精彩表演呢?请同学们读课文2、3段思考这些问题。
(出示自学提示)
(二)、理解课文2、3段
1. 自由读文,思考:
自学提示:
1、“探索者1号”做了哪些表演?
2、从它的表演中,你认为它是一个怎样的机器人?
3、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认真读一读有关的语句,在文中画出。
2、学生自学深入理解课文。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标画出有关的语句。在相应的位置做概括性的标注。
3、小组交流
4、学生汇报
板书:使用工具 做实验 机械表演 与人下棋
能干 聪明 有礼貌
讨论问题一:从哪儿感受到它是一个“能干”的机器人?(表演使用木工和金工的工具……进行机械操作表演)
(1) 课文中是用了哪些词把这句话连起来的?(先、接着、随后)
(2) 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些是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上这些词语,就能使内容表达得更加清楚,有条理。)
(3)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首先、接下来、然后、最后)
(4) 你能用上这些词,说一段话吗?(扫地、种花、擦玻璃、洗衣服、钉扣子、抓鱼)
(5) 看短文体会
短文一:我先放了一盆水,把青菜浸在水里。等青菜全部浸湿后,就把菜叶一张一张地掰下来,把菜茎上的泥粗洗一遍,接着再接一盆水,把菜叶一张一张仔细清洗,最后,把洗干净了的菜浸泡四五分钟,漂去可能有的农药,然后捞到筛子里漏干水。
短文二:我先把针纫好,再在它的末尾打个结。准备工作做完了,我左手拿衣服并用拇指按住纽扣,右手执针。我先从衣服的背面穿过纽扣,把线抽出,再从纽扣的正面的一个扣眼里穿过,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几次。最后,在对准纽扣的衣服的背面,将线打了一个结,并用剪刀把线剪断。纽扣终于被我牢固地钉上了。
短文三:我先用手指按照树坑的大小画了一个圆圈,接着,手握铁锹,沿着画好的圆使劲儿地往地上一插,用右脚在铁锹上面用力一踩,铁锹便伸进土里。我双手向下一压锹把,土就松动了。我把铁锹小心地端起来,把土倒进圆圈的外边。我继续挖下去,一锹,两锹……最后终于挖出了一个不深不浅、不宽不窄的树坑。
(6)看着这几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用上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使文章有条理)
(7)导读语:金工和木工工具在探索者1号的手里游刃有余,高难度的化学实验也做得轻巧自如,连复杂的机械操作也是不差一丝一毫,他是了不起呀!
把第二段完整地读一遍,再次体会机器人的能干。
(8)此时此刻,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谁的?(机器人精彩的表演)
讨论问题二:从哪儿看出是它是一个“聪明”的机器人?
(1)出示:机器人棋艺高超,很快就杀败了两名顽强的对手。
(2)为什么很快?原因是什么?人脑和电子大脑有什么区别?你再读读课文,来说一说。
(3)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机器人的聪明。
(4)还从哪能看出来?(他故意把“马”连跳了两步……退回原处)
小结:机器人精彩之处表现在机器人不仅能和棋手下棋,而且能很快地杀败对手。更精彩的是能发现对手走的棋是对是错。机器人简直太聪明了。让我们带着赞叹的语气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三)拓展学习:《机器人》
探索者1号能使用工具,能做化学实验,能进行机械表演,还会和人下棋,机器人会还作什么呢?请打开书136页,自己读这篇课文,把机器人还有哪些本领在书中画下来。
学生汇报:简单概括内容。
(四)、学习第四段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机器人并不是一种玩具,它在人类的劳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请同学们看课文第四段,齐读
理解:意志?不折不扣?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讨论问题三:机器人和人谁聪明?理由是什么?
(1)生自由发言,师调控。
(2)得出结论:
人聪明,因为机器人能按照人的(意志),(不折不扣)地执行任务。
人聪明,因为机器人再聪明也是人制造出来的
机器人聪明,因为在某一领域机器人的却比人做得更快、更好。
现在是人聪明,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一定会制造出比自己更能干、更聪明的新型机器人。
(五)小结:是啊,人的才智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才能推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希望同学们现在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出,研制出更多的机器人。
(六)打写
师:看过动画片多拉A梦吗?喜欢多拉A梦吗?
假如你的身边也有这样可爱的一位机器人,想一想你会给这个机器人起一个什么名字?这个机器人会干什么?你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有趣、惊险、刺激的故事呢?好,下面同学们进入留言板,展开想象,把刚才你说得故事写下来。这个故事内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连续的,写的时候注意顺序,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
习作要求:自定题目,展开想象,创编童话故事。注意内容具体,有条理。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区别指定的4组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区别指定的4组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的过程,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区别形近字的形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课。
二、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大家评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连带的词语读一读。(困)
2、根据生字构字特点两个人一组识记,然后汇报。
3、对于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范写)
四、练习写字
1、认真观察整个字,记住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书写,一气呵成。
2、写后对照范字检查不足,写每一个字都要有进步。
3、教师行间巡视,重点辅导。
五、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生词
板书设计 :
上学一路歌
溪 滑 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就是山区的孩子,那么谁愿意说一说在你上学的路上都能看到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1、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别的地方的山区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上学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2、默读思考:每个季节各有什么乐趣?
看提示,口头填空。
春天上学,走一路,( )。
夏天上学,走一路,( )。
秋天上学,走一路,( )。
冬天上学,走一路,( )。
二、精读课文
1、你对那所山区的小学生在哪个季节上学的情景感兴趣,介绍给同学听,并说说你感兴趣的理由。(困)
介绍春天
a朗读描写春天上学情景的句子,并标画好词佳句。
b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c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像。
d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介绍每个季节的方法大致相同,仅对重点问题做些提示。
介绍夏天
a边读边想像:溪水、丁冬丁冬的水声、湿鞋印。
想像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秋天
a边读边想像:砸核桃、摘酸枣。黑手指、红酸枣。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冬天
a指导朗读:读“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时,突出“变成了”,表现出惊奇;突出“长长的大滑梯”表现出多么神奇、有趣。
b边读边想像,再通过读把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c思考:同学们到了学校,为什么“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说说你的相法。
2、分季节读课文,你喜欢哪个季节上学路上的景色,你就读那个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你能用自己的口吻向城市小学生介绍一下你在一年四季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山区孩子一年四季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并通过边读边想像的方法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五、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上学一路歌
春天 野花
夏天 溪水
秋天 野果
冬天 冰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五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能理解“藕断丝连”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读熟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研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读出注音的生字,理解“藕断丝连”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几种新型的玻璃,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猜一猜
(老师出示一个袋子),同学们猜猜这个袋子里面有什么?(当学生疑惑时)老师摇了摇袋子,叮叮当当的声音给了学生启示,随机老师拿出袋子里面的玻璃杯子,玻璃碗等,趁机让学生再观察教室里面的窗户上的玻璃,日光灯,玻璃黑板,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普通的玻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新型玻璃。
(设计理念:由实物导入,让学生感受普通玻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小的作用,新型玻璃与普通玻璃有什么不同呢?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揭示课题
(老师板书课题)
理解“新型”一词
3.看课题质疑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大家齐读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一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老师巡回指导,并给学生推荐好的学习方法
要求:
(1)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遇到生字看看拼音,并想想它的意思。
(2)想办法识记生字,可以在小组内解决,也可以查字典
(设计理念:注重学法指导)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的
(设计理念: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2)出示课件:词语宝典
陈列 急促 企图 盗窃 坚硬 防盗
问世 阻挡 废水 噪音 研制 分贝
警报 碎片 窗帘 对付 制服 奇迹
博物馆 安然无恙 藕断丝连
3)出示课件:分辨多音字
tiáo ( ) zhan( ) kàn( )
调 粘 看
diào( ) nian( ) kān ( )
4)比一比,组词
噪( ) 粘( ) 藕( ) 废( ) 养( )
操( ) 站( ) 偶( ) 泼( ) 恙( )
5)指导难写的生字
学生练习写字,同桌互相检查,看谁写的既准确又美观
(设计理念: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教学生不会的,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办法,要相信学生的潜在能力。)
四、二读课文,读通句子
1.抽学生逐段读课文,老师随机指导,检查是否正确,流利,并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要求:大家仔细地听,看这个同学读的怎么样,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在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看字面意思,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等方法。理解“安然无恙”“藕断丝连”“问世”“分贝”等词语的意思。(设计理念:注重学法引导)
3.抽学生评价同学读的怎么样,老师引导他们从字音,停顿,语调等方面去评价。(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
要求:一边读一边用横线画出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名字,特点及作用。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
2、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出示课件
种类特点作用
4.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5.看表格内容,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6.出示课件
有机玻璃,u型玻璃,夹层玻璃,钛化玻璃等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六、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
加丝网
加丝
新型 变色 玻璃
吸热
吃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介绍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展开想象设计未来新型玻璃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回忆课文讲了哪几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二、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1. 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想这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设计理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一种玻璃的介绍方法,掌握学习方法。)
2. 老师总结归纳
介绍名称——介绍特点——介绍作用
3. 运用这种方法,自学,2—5段
(设计理念:学练结合,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4. 说一说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 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2)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来处理。
3) “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噪音为40分贝,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三、拓展延伸,鼓励创新
1、大家开一次玻璃展销会,把你设计的新型玻璃介绍给顾客
要求:自己设计展销形式,展销词
2、用自述的方法汇报推销,师生点评
评出推销员,推销词
(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堂总结
板书:
新型玻璃
学生设计的新型玻璃名称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读3个字。ABC
2.能区别指定的四组形近字,并组成词语。ABC
3.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黑炭条、以免”。
4.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ABC,
5.读书质疑,进行二次预习。AB
教学重点:
1.“溪、教、互、免”的字形。
2.理解词语“黑炭条、以免”。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生字“溪”的书写和记忆;读书质疑,进行二次预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3分钟)
同学们,你们上学路上都做什么?有哪些开心的事情?
板书课题:上学一路歌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问:小作者上学一路上都做了什么?“一路歌”唱的是什么歌呢?……)
二、检查读书学习生字新词。(22分钟)
(一)检查读书,随机学习生字(完成教学目标1)
1.读课文,初步感知。
2.结合预习本,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随机指导。
(1)字形记忆:溪。
儿歌记忆:三点水,爪字头,一扭一扭碰石头,溪水都往大海里流。
(2)确定偏旁。
“互”查一横。
“免”是刀字头。
“或”是“戈”字旁。
(3)引导学生归类学习。
熟字加偏旁的字。
弟——梯孝——教骨——滑
亡——忙更——便才——闭
熟字去偏旁的字:惑——或兔——免
熟字换偏旁的字:到——室
教师:检查自己的预习,对错误及时改正。
3.练习:(完成教学目标2)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梯( )或( )免( )闭( )
第( )惑( )兔( )才( )
便( )教( )室( )滑( )
更( )孝( )到( )骨( )
(2)选择字义。
滑:A光溜,不粗涩。B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C狡诈,不诚实。
光滑( )滑头( )滑梯( )
(二)学习词语(完成教学目标3)
1.理解重点词语。
黑碳条:看图理解
以免:为了避免,害怕发生某事的意思
“蒲公英、二月兰”看图理解
2.象声词:叮咚叮咚嗒嗒嗒你能说几个象声词吗?
嗒嗒嗒( )( )( )
叮咚叮咚( )( )( )
(三)考考你
听写词语:溪水教室滑梯或者帮忙方便关闭互相以免
三、再读课文,了解段意。(7分钟)(完成教学目标4)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同桌说一说。
2.汇报交流。
3.整篇课文讲了什么?
四、读书质疑。(7分钟)(完成教学目标5)
1.自己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交流问题,梳理问题。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说说题目中的“歌”是什么意思吗?(唱歌,欢歌)
引出问题: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我们”上学路上很快乐?
五、分层作业:(1分钟)
A、B、C: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学会生字并听写;完成课后2题。
A、B进行二次预习: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我们”上学路上很快乐?标画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ABC)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ABC)
3.知道课文是按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写作顺序写的。(ABC)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象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体会心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上学的路上多么愉快呢?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边读边做批注)
二、品味语言,集体交流:(目标1、2)
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上学的路上是多么愉快呢?
1.第一小节。
(1)引发学生想象: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花?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图片,视觉感受花的种类多、颜色多,嗅觉感受花香味浓。帮助体会春暖花开、花多(种类、颜色)花香。
(3)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4)师生共同读:教师读第一句,孩子们读其他的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5)谁能把春天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读出来?
(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一节。)
2.第二小节。
谁还从不同的地方感受到上学路上我们是那么愉快呢?
(1)你们蹚过水吗?说一说你们蹚水时的心情怎么样?带着你的感受读。
(2)再读:除了溪水的叮咚叮咚声,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歌声、笑声”)
(3)简直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伴随着叮咚叮咚的水声我们来到了学校,结果,教室的地上满是湿鞋印,这是为什么呢?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师生共同读:教师读第一句,孩子们读其他的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5)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二节:看谁能把夏天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读出来。
3.第三节。
(1)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上学路上“我们”是多么愉快?
出示①:我们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条,洗也洗不掉。
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成了什么?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吃到自己亲手砸的核桃心情怎么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出示②: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孩子们心中充满了希望)
(2)学生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
(3)师生共同读:教师读第一句,孩子们读其他的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三节;谁能把秋天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读出来?
4.引导学习课文第四节。
还有谁从不同地方感受到上学路上的欢乐?
(1)重点提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滑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想象:坐在这样一个长长的大滑梯上,会是什么感觉?我们一起来读读作者的感受?
(3)同学们是怎样滑冰的?读一读。如果去掉“一路嗒嗒嗒!嗒嗒嗒!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好不好?为什么?
(4)出示: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
这一段描写了孩子们的什么?把描写动作的词语画出来。有感情朗读相关的句子。
(5)再读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处理:“跑进校门,大伙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
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读书,联系上文解决。
②看看这句话后面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省去了什么?把它补充完整,试着用陈述句或者感叹句来说一说。为什么大伙都怪学校太近太近?(可引导:玩滑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什么时候你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6)指导朗读:把你刚才感受到的读出来!
5.教师:同样,你们在上学路上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这一问题第一课时导入已经作为谈话内容,所以此处省略掉)
(1)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2)是呀,上学路上的快乐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孩子们上学一路歌,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唱出了我们的欢乐,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目标3)
三、小结、分层作业。
1.小结。
2. 分层作业。
A、B、C: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A、B: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习背诵;
A:动手写一写你的《上学一路歌》(一个片段即可)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了解山区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象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方法
1、想象,以读代讲。
2、抓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学生说名称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山村的孩子们一起去看了他们在上学路上的青皮核桃、酸枣等等,老师相信大家在课下也充分读了书,了解了孩子们在上学路上的情景。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扮演山村的孩子们,带领老师这个城里人一起去看看在你们的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分享你们的乐趣,行吗?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轻声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把答案用直线画在书上。
你们一共描述了哪几个季节上学时的情景?这几个季节的上学路上你们分别都做了些什么?
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
夏天上学,走一路,蹚一路溪水。
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
过渡:你们充满快乐的上学路上真让老师向望啊!快带老师去看看吧!我们先去看看春天吧!
三、阅读课文,深入理解
春夏秋冬的顺序有学生来定。
1、第一段:春天
(1)请大家轻声读第一段,说说春天在上学路上有哪些乐趣?
板书:春天
理解: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
板书:看 野花
(2)提问:走一路,能看到一路野花,说明花怎么样?
预设:说明花多。
提问:都有哪些花啊?
预设:蒲公英、二月兰 (课件演示蒲公英和二月兰的图片)
对比:黄的是蒲公英,紫的是二月兰。
蒲公英是黄的,二月兰是紫的。
这样写突出了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黄色和紫色,花可真多啊!
(3)过渡:我们置身于花海之中,一边走,一边看,弄得“满身香”。
师:想想你有没有“弄得满身香”的时候?
预答:有,喷香水的时候……
(结合生活实际联想满身香的感觉)
师:那在这儿香味从哪来啊?
预答:从花中来,花散发出来香味熏的满身香。
(4)师:闭上眼睛想象你就走在布满鲜花的上学路上,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那种感觉该有多好啊!
设想如果你走在这样的上学路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发挥想象,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孩子们上学时开心、高兴的心情)
把这种喜悦的心情读出来吧。
学生练习读课文。
2、第二段:夏天
(1)春天花多,那么夏天又有什么特点呢?
师:赶快去看看,默读课文,带老师看看夏天上学路上你们有哪些快乐?
板书:夏天
生:夏天上学,走一路,趟一路溪水。
板书:趟 溪水
(2)师:什么叫“趟”啊?请大家站起来示范一下。
(3)夏天很热,老师每天坐车上班都汗流浃背的,还觉得很没意思,但是你们却能趟着溪水,你们觉得怎么样?
预设:又好玩,又凉爽。
(4)师:请学生个别读,读出高兴的感觉,其他同学评价,能不能感受到他内心快乐的心情?(2~3个人)
师:同学们感受到他快乐的心情了吗?谁能让大家真切的感受到你快乐的心情,勇敢的举起你的小手,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3、第三段:秋天
(1)师:春天走一路,看满眼野花,夏天走一路,听泉水叮咚,那么秋天怎么样?请你们快带我看看你们秋天上学的路吧!秋天上学的路有趣吗?
板书:秋天
生:有趣,能吃野果。
板书:吃 野果
(2)吃野果怎么有趣了?
预设:因为我们剥核桃会把手指弄得像黑炭条一样。
师:为什么剥核桃手指就变黑了?
预设:因为剥的多了。
师:看来你们在上学这一路一直在剥核桃吃,那你们知不知道剥皮的过程中会流水,这水流在手上就会变黑,洗也洗不掉?那你们为什么还非要吃呢?
预设:因为核桃太好吃了!
师:这核桃可真好吃啊!老师都馋了!除了青皮核桃,我们还能摘酸枣吃。快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摘酸枣的?
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
提问:为什么哪棵树上的红,我们就摘哪棵?
预设:因为红的好吃。
提问:那青的怎么办?就扔了是吗?
预设:等它红了再吃,“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
师:看来你们真不愧是山里的孩子,特别了解大自然!而且你们有这么多选择余地,证明你们山里的枣树真(多)啊!
4、 第四段:冬天
(1)师:山村的小朋友们,老师跟你们一起上学,春天看一路野花,真香!老师跟你们夏天一起上学,趟一路溪水,真爽!秋天我们吃一路野果,真好吃!那冬天呢?花谢了,叶枯了,野果也没了。那冬天上学路还有趣吗?
(学生互相读,交流想法)
板书:冬天
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生:冬天上学可以滑着冰去,很好玩。
板书:来 滑冰
师:你们是为什么可以滑冰?
预设: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
师:看来,在你们眼里小溪成了长长的大滑梯。那我们是怎样滑的?
预设: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
师:还有其他的滑冰方式吗?
预设:躺着划,两个人一人站一人蹲,拉着滑……
师:你们滑冰的方式可真多啊!看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让老师体会到滑冰的方式特别多?
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还有哪很有趣?
预设: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
师:为什么“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
预设:两边的景物飞快地向后移动,好像坐在汽车上一样;闭上眼睛看不见景物,听见耳畔嗖嗖的风声,感到速度特别快,就像坐飞机。
(2)师:山里的孩子们,你们滑冰真有趣啊!为什么你们到了学校为什么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同桌讨论)
(因为路上的景色太迷人了,同学们太开心了,不知不觉中快乐的时光就过去,好像一眨眼学校就到了,有些恋恋不舍。愿意在这么有意思的上学路上多停留一会儿,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 )
四、总结写法,进行仿写
1、过渡:山里的孩子们,你们带着老师走过了春夏秋冬的上学路,这一路走下来,老师觉得你们的上学路真有趣呀!就像一首(歌)一样!让我们在回顾一下这首歌,看看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展示课文的每自然段的首句,让学生找出特点。预设:句式相同。
师:那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语句又有什么关系?
都是先概括说这个季节的特点,然后围绕这句话具体地来写。这种写法叫做先概括后具体,这句话叫概括句。
2、这四个概括句是按照春夏秋冬山村中的不同特点来写的,那么,谁能够仿照这个句式,写一写我们身边春夏秋冬的上学路?
出示:春天上学,走一路,( )。
四、总结拓展
山区的孩子们,跟你们走过春夏秋冬这一路,老师真开心呀!感谢你们细致又耐心地带领和讲解,你们真是最聪明的孩子!
板书设计
2、上学一路歌
春天 看 野花
夏天 趟 溪水
秋天 吃 野果
冬天 来 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