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

时间: 新华 三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称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十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

3.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品词析句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吹肥皂泡。

2.老师、学生准备吹泡泡用的工具。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带着学生吹泡泡,感受其中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师生交流,激趣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感觉怎么样?像我们这么大的时候,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也自己做过泡泡水,而且她吹得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过她的手,她的眼,以及她的心,吹出了童年的情趣,也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出示课题《肥皂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遇到生字词看准多读两遍,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标上记号。(可以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小组交流

过程:4人小组学习中一名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4.教师检查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搅拌溶化玲珑骄傲渡过婴儿

悬念娇软蘸水屏住呼吸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梦幻泡泡)

四、作业: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冰心的资料,了解冰心。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肥皂泡》,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师板书课题。

二、读中品味、深入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段,做上标记,并在空白处简单写出你喜欢的理由,跟同桌说一说,读一读。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谁来读读你喜欢的语句,一边读一边想像着画面,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搅拌”“黏稠”)。

(1)引导学生体会到吹肥皂泡的动作特别轻。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动作轻: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样子轻: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

(2)指导感情朗读。师:(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轻悠悠”)正因为慢慢地吹,才会有这样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只有轻轻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看来吹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高更远。谁还想再读读?)

(3)实践活动:吹泡泡

观察这些泡泡什么样,用书中的词或句子说一说。好,有泡泡水的同学赶快给大家吹起美丽的泡泡吧。

(第四自然段)

师:谁喜欢冰心描写肥皂泡美丽的这段文字,把你想到的美丽画面读出来?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从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多样几方面去考虑,结合自己吹肥皂泡时观察到的情景来理解。

①“五色的浮光”、“乱转”(五色--即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多种颜色。浮光--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课文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师:五色的浮光在什么样的球面上乱转?

②“轻清透明”(“轻清透明”四个字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指导朗读:轻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转、色彩斑斓,多美丽,多神奇呀!谁来美美地读读。

师:在这段中你还喜欢哪句话?(谁也喜欢这句话,把你喜欢的句子读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玲珑娇软”(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玲珑,精巧细致。娇软,美丽、娇嫩。)为什么说是“玲珑娇软”而不说“玲珑柔软”呢?体会喜爱、娇爱之情。师:刚才,我们吹的时候,也看到了一串串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纷飞,就像淘气的孩子玩捉迷藏游戏,多活泼、多可爱呀!谁来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小球这么美,那大球呢?

④“有时吹得……光影凌乱”;还——颤巍巍的。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师:你能想像这颤巍巍的、光影凌乱的泡泡,读读这句话好吗?

⑤真紧张呀!这脆弱的球,颤巍巍的光影凌乱,很快就要散裂了。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这时,吹肥皂泡的孩子们心里可能在对肥皂泡说什么呢?(小肥皂泡,我为你祝福,希望你能……)

(2)指导朗读。是呀!这脆弱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们多停留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

师:看,这些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浮光百转的肥皂泡,四散纷飞,就像淘气的孩子在捉迷藏,多开心,多快乐呀!自己再美美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第五自然段)

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我们自己小心的轻轻吹起的……落到一个浓睡中的婴儿的雏发上……

(1)你还喜欢哪儿?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师:这里连用了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特别喜欢肥皂泡)

导读:真是太喜欢这些肥皂泡了。因为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我们小心地、轻轻地吹起来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生读(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目送着她,心里充满了——生读(快乐、骄傲、希望……(板书:快乐骄傲希望……)

(2)希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

(3)送上天去做什么?送过海去做什么?

(4)飞到明月、夕阳、美人、睡婴身边的仅仅是肥皂泡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谁来想像着读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去听、去想,走进梦幻般的泡泡世界。3.你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5)听你们这么一说,我仿佛就是一个肥皂泡,轻悠悠地落在春娃娃头顶的花环上,追随着她,给高山披上绿妆,给大地穿上彩衣,与小河、小鸟共唱“春之歌”。假如你就是肥皂泡,你会带着希望和梦想飞到哪儿?谁愿意说说你美好的想像,让我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第六然段

师:但是,这梦幻般的肥皂泡,一个一个地吹起,飞高,又一个一个地破裂。(读6段)我们从梦幻的世界又回到了现实的世界,那些肥皂泡只能成为美好的梦想,成为童年美好的回忆。

4.再读全文,感悟升华(配轻音乐)

师:在玩肥皂泡游戏的过程中,冰心奶奶不但做了,吹了,还认真的欣赏了自己吹出的每一个肥皂泡,她满怀爱心和向往,写下了这篇美妙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这篇文章。

三、拓展延伸

再玩吹肥皂泡,把自己所看、所想记录下来。

四、布置作业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能照样子一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学习车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新课:

你们看见过哪些桥?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扛大桥、上海南浦大桥、赵卅f桥等)。

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赵州桥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这座桥为什么能闻名于世界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听录音看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三)自字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表上的生字,掌握字的音、形。注意“砌”字的结构,“慧”、”互”、“匠”等字的笔画笔顺。

2默读课文,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不懂的词语,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o

(五)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o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

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赵州桥

非常雄伟、坚固

不但坚同,而且美观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及课后题3的词语。

2完成谋堂作业本中的1、2两题。

3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2、课文中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

1、默读第l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二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2、“闻名”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有名)

3、指名朗读o

(三)讲读课文第2段o

1、自由读第2段:

思考:

(1)赵州桥闻名于世界,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雄伟、坚固)“雄伟”什么意思7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o

2、出示两幅投影图,让学生比较:一幅是甲桥即赵州桥简图j一幅是乙桥,河中有桥墩,用长的单石桥板铺成的普通桥。通过两桥的比较,使学生了解:甲桥是拱形桥,无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而乙桥是平板桥,有桥墩,桥洞顶上没有小桥洞。

3、大桥洞没有桥墩有什么好处?(减少冲击力、节省石料。)

4、四个小桥洞有什么好处?(减少冲击力,减轻桥身重量、节省石料。)

5、李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的石桥7

实验比较: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和普通桥相比,哪个承受的重量大?

先用长30cm、宽3cm的薄竹片平放在桥墩上,在桥面中央放物体A。问:桥面发生什么情况?(下陷)。说明了什么?(桥面不能承受这一重量)。再将同一薄竹片变成拱形,并固定好两头,将物体A放在拱形最高处。问:桥面下陷了吗?将重量大于A的物体B放在拱形桥上。问:桥面能承受吗?对比实验说明了什么?

(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承受的重量,要比普通桥大得多。)

6、“设计”什么意思?课文中“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

(大桥洞没有桥墩、四个小桥洞)谁能用“设计”说一句话?

7、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了这种设计上的优点?

(既……又…)回答后用“既……又……”口头造句。然后指名朗读这一句。

8、齐读第2段后回答: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讨论后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它既减少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从来没有的,’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9、这一段主要写了赵州桥设计上雄伟坚固的特点,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这一段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请找出这些词语和句子。(”雄伟”、“创举”;“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了关键词句,就如同找到了打开文章“门窗”的钥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比较容易了。在写文章时,如果我们围绕关键的词句‘写,这样文章的主题就突出,中心就明确了。

(四)看投影片系统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也可练习背诵第2段)。

(五)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3、4、5题。

2、熟读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3、4段,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挛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所以闻名世界,是因为桥的设计雄伟、坚固,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还十分美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段,看赵州桥是怎样的美观。

·

(二)自由朗读第3段:

1、思考并讨论:(1)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句在段的开头有什么作用?(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坚固”一词总结了上段写桥设计上的特点j

“美观”一词又概括了本段所写的桥的另一个特点。

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出桥的美观的?

(1)课文中写了大桥哪一部分的美观,它是怎么写的?指名读有关句子。

板书:雕刻精美有的有的还有的

(2)“似乎”是什么意思?用“似乎”口头造句。

3、分析句子:

用投影片出示句子: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

(1)齐读投影片上的句子。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问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面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们读一读,是否可以?这

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4、对照投影片上的图案引读课文。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_______。桥面两侧有_______,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所有的龙_______,真像_______。

5、作者写赵州桥的美观,为什么只写了桥面两侧石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因为石栏板上雕刻的三幅神态各异、象活的一样的龙的图案,最能说明大桥的美观,最能突出主题,所以只选择这一部分写。)

6、练习背诵课文第3段(基础较差的班级改为读第3段)。

(三)讲读第4段:

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精致美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1、齐读第4段。

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总结,告诉我们赵州桥是我国的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全文o

(五)归纳板书内容,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先总述了赵州桥是石拱桥闻名世界,最后总结了赵州桥的建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杰出表现,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课文2、3段分别围绕“雄伟”、“坚固”、“美观”这些关键词和“赵州桥非常雄伟”、“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的总起句来写,这样就使主题更突出,

中心更明确。

(六)除了赵州桥,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古代建筑?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苏州林园、杭州六和塔、灵隐寺、大禹陵、保国寺、国清寺等)

(七)启发学生谈感想:

我们的祖先建造了许许多多闻名于世界的建筑物,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干,说明了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曾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自强自立从小刻苦学习,练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

(课文学完后,可结合学习单元提示,以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八)作业。

1用“设计”、“似乎”书面造句。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第6、7两题。

3、课堂小练笔:围绕一个句子写一段话。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疏、谅”等生字,会写“项、乘”等字,学习“延误、原谅”等词语和有关句子。

2.引导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序的叙事方法。

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作者的叙事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3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承上启下,引出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难忘的八个字》《心中那盏灯》,那“八个字”、那“一盏灯”,使我们感受到师爱的可贵、父爱的可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人与人之间真情的文章——《十二次微笑》(板书),看看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怎样用真诚换来理解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真诚”

1.读题: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些什么?

2.反复多读几次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生字卡出示生字词,用各种形式读准确。

4.指名分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感悟“真诚”

1.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具体写“微笑”的句子,读一读,并结合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空姐当时的心情。

2.分小组交流。

3.指名汇报,出示有关句子,并相机指名朗读。

(1)一位空姐走了过去,……好吗?

读一读他们的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2)她小心翼翼地……她的疏忽。

a读句子,体会他们的不同心情,并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b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心情。

(3)出示第5自然段,体会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4)第7自然段,读句子,体会心情,想想这位乘客在想什么,朗读。

(5)从空姐一次又一次“面带微笑”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

4.分角色朗读1至7自然段。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读了这些,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录音导入,激发感情

听课文录音,再次感受空姐一次次微笑中的&39;真诚。

二、朗读课文,体会变化

1.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再把感谢信多读几次,体会乘客当时的心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那位乘客对空姐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说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3.分小组讨论上面这些问题。

4.指名回答。

三、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读,注意读好人物的对话和表扬信。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事情,从而学习他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归并自然段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仿照书上的句子用“不但......还“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习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同学们,当你得病吃药治好了病的时候,你知道吗?许多药方是记载在《本草纲目》这本巨蓍上。这本书是谁写的?他用多长时间写成的?他是一个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李时珍》这篇课文。

二、自学(略)。

三、读议课文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了行医的志愿?

小议理解;“世代行医”、“救死扶伤”。

自由读,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愿。)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李时珍怎样得到父亲的同意开始行医的?

讨论:(用读句了,抓词语,谈体会的方法)

理解“鄙视“、“疑难病症”、“对症良方”。

点拔:从李时珍能想出对症良方,你看出了什么?

(看出他治病的本领已经不小了。)

轻声读,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李时珍偷学本领,22岁开始行医。)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完善“一词你怎样理解?

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投影;

从“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你看出了什么?

(看出李时珍处处为病人着想,医德高尚。)

议;这段讲了什么?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

4、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余人边听边画

在采药中,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用“_____”画出,他怎样做的?用“…”画出。

读句子,体会意思;

投影;(1)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

(意思是:他不怕环境艰险,不怕气候恶劣,勇于吃苦。)

(2)许多药物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意思是:他敢于实践,不顾个人安危,医德高尚。)

口头填空,并说说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李时珍走了()里路,访问了()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说明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为写书做了充分的准备。)

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

(为写书,李时珍亲自采药,访问百姓。)

5、自学第5自然段,填空:(投影)

他整整花了()年,终于编写出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这部书有()字,记载了()种药物,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议: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完善。)

齐读,说说主要内容;

(李时珍终写出了《本草纲目》。)

四、指名分段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你敬佩他什么?

(这本书一百多万字,一千百种药物,流传世界。)

五、指导分段

1、回忆各自然段意,思考:哪几个自然内容跟编写《本草纲目》有关系?

(三、四、五自然段)

2、点拔;这几段讲的都是编书的事,分别讲了著书的原因、准备、结果,因此可以把他们归并在一起,成为一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归并自然段内容分段的方法。

3、讨论:全文可分为几段?理由是什么?

(第一段:(1);第二段:(2);第三段:(3――5)

4、小结;用归并自然段内容的方法给课文分段,要先读懂课文,概括出每个自然段

的意思,再把讲同一个意思的几个自然归并起来就可以了,如果一个自然讲的是

一个意思,可以单独分为一段。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李时珍

1、立志行医―――一、立志行医

2、偷偷学医―――二、偷学本领

3、决心编书

4、采药访问三、编写药书

5、写《本草纲目》

课堂练习

1、组词

较()珍()编()猎()纲()

效()诊()遍()错()刚()

xing()zai()lei()

行载累

hang()zai()lei()

2仿写句子

例: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

(1)赵明不但喜欢打乒乓球,还()。

(2)不但......不......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交待学习任务

1、出示自学提纲。

(l)默读课文,勾划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的?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的意思。

2、这节课,我们采用自学的方法,按自学提纲的要求,学习课文。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读课文,按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正音)

2、按提纲交流:

①什么是?

②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的?(板书:霞光、颜色、形状)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霞光?与有什么关系?

(“霞光”是的一个方面)

第1自然段: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2-3自然段:讲颜色的变化。

第4-7自然段:讲形状的变化。

五、小结

课文具体描绘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读了课文,谈谈你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可随意谈,如条理、写法等等。)

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待学习方法、任务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采用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1、课文集中写了变化的哪两方面?

2、逐段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了霞光、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二、指名读全文,回忆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2、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板书:霞光、颜色、形状)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集中写了变化的哪两个方面?

(明确:课文集中写了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板书:变化多、变化快)

2、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提问:

(l)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

(2)课文哪里写了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是通过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色彩来写的。

(3)用一个词语概括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

不强求一致,符合要求即可。板书:五光十色变化异常

(4)感情指导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

3、总结学习方法,指导自学交流第二段课文

提问:我们是怎样学习“霞光”一段的?

先读文,再勾划重点词句,用一个词概括,最后朗读,进一步体会。

运用学习第一段课文的方法,学习写“颜色变化”部分内容。学习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重点、难点。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先讲了什么?(先讲从西烧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

出示句子、推敲词语: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

可以用“红”字代替,但用“烧”字更为准确。原因:(l)与文题照应;(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感情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写了什么?(再讲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学生通过对“这地方的……一会儿……一会儿……”等句子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表示颜色词语的推敲,知道准确地写出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最后讲了什么?

对“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让学生学习上面带有比喻性的表颜色的词语说一说,如“茄子紫”。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色彩斑斓,变幻莫测)

感情朗读,注意语调的轻快流畅。

4、引导领悟写“形状”变化的内容。

作者是怎样写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作者把想象成各种动物,先写它出现,再写样子,最后写它变模糊了,看不到了。)

引读:(边引读边投影演示形状的变化)

师:一会儿,天空出现——

生:一匹马。

师:马的样子——一

生:……

写狗和狮子的段也如此引读,读中体会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5、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逼真地写出了观察时的真实感受。

能用一个词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感情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无比。

6、总结、扩展。

(1)指读全文,谈学完课文的总体收获。

(2)总结。

①作者抓住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的瑰丽多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板书:热爱大自然)

②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归纳总结:

①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

②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

③用词准确,表达合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写法,写一种自然景色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6

设计说明课文以一个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描述了她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奇妙的事情。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展开,想象奇特、有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随着情节走入那棵树中,去感受作者描述的神奇景象。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认字、读词语,了解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1.假如你会变,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文中的作者让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且还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呢!

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1.交流自己想变成的事物及原因。

2.齐读课题。

3.质疑:会发生哪些事呢?

二、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用时:10分钟)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体会。1.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把自己认为难记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3.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多音字、优美词句,并读两遍。

4.读中想一想: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故事?1.我能给带点字注音。

希望()抓痒()

鳄鱼()陈醋()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变成________的感受,表现了______永远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赞美了__________的温馨和美好。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用时:20分钟)1.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展示生字词情况。1.学生在读中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说出读后的体会。

2.小组交流。(字音方面:希、痒、鳄、醋;字形方面:状、狐、狸、丁、零、巧、克、肠、继、续、抬、秘、密)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3.看拼音写词语。

xínɡzhuànɡhúli

()()

jìxùmìmì

()()

qiǎokèlì

()

四、展示汇报,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1.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想一想:你学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小组同学共同参与,选择喜欢的展示方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打破课文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神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事,体会想象的神奇。

学前准备课文内容相关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师板书课题)1.学生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4.听写词语。

形状狐狸丁零

巧克力香肠继续

抬头秘密

二、精读感悟。(用时:25分钟)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

2.细读第5、6自然段,了解“我”变的树是什么样子的。

3.齐读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我”让所有的动物都住在树上说明了什么?

4.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并思考:

(1)第11自然段中,“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2)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5.默读第13~20自然段,从小动物的言行中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有哪些变化?

6.齐读第21~23自然段,感受妈妈对“我”的爱,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1.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用“”在文中画出“我”希望变成树的原因。

2.用“”在文中画出“我”变成的树的样子。

3.感受“我”变成的树的神奇之处,以及“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重点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妈妈的爱心。

5.联系全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兴奋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着急后悔觉得变成树很麻烦。

6.细细品味第21~23自然段,明白:母亲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绝对不会被错认。5.仿写拟声词。

咕噜噜

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哗啦

__________________

6.“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妈妈早就知道那棵树是“我”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用时:10分钟)1.联系课前的想象,说说如果你变成了其他事物,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或画一画。1.交流自己变成其他事物后发生的奇妙的事。

2.仿写一篇想象作文或画一个场景。8.写想象作文或画出自己想象的一个场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最后安排的写或画的内容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海底世界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地方。

(二)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知道它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列举数字、比较、打比方等方法,把动物种类多、活动方法有趣写具体。

(四)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海底录象(边放影边配乐)

放录象

师感情描述:海底世界是个神秘非凡的世界,它是虾儿们的家园,是鱼儿们的乐园,是无穷的宝库,是人们向往的世界,你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吗?(海底世界)

板书:

2、看板书质疑

海底世界

那你想了解海底世界的什么呢?

3、你们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奥秘的秘密,这样吧,就让老师和你们一起潜入海底,一起去探索海底世界的秘密,有谁愿意做潜水员的?请把手举得高高的。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概

过度语:不过,在潜入水底之前,得经过考试,考试过关了,才有资格做潜水员,谁有信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潜水员呢?那我们开始考试了。

1、“我能读”

显示课件

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

(2)边读边想: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2、“我会读”

显示课件

(1)读生字(个别读、开火车读)

(2)读句子(小组赛读)

3、“我会说”

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用一句话来说说(让生自由说)

师引导生说“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显示课件

(1)请找出描写海底世界特点的两个词(生汇报后课件划出)

(2)指名读:谁能通过朗读读出海底的特点?(突出特点)

(3)齐读

三、精读课文、体味内涵

看来,大家都顺利通过了考试,我们班的50位同学都光荣地成为了潜水员,为我们优秀的表现鼓掌喝彩吧。其实,课文所写的就是神秘的海底世界,谁能把课文读得越深,发现的秘密越多,谁就是优秀的潜水员。有信心争当优秀潜水员吗?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出示课件

(1)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2—6自然段

(2)在其中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段认真读,专心探究看看你能发现海底世界的什么秘密?

(3)发现后,可以用画画、读读、写写、演演等方式来告诉你伙伴们

2、汇报、交流(重点学习3、4自然段)

各位潜水员,你们通过合作研究,发现了海底世界的什么秘密?谁代表你的小组来汇报。

3、引导学习第4自然段

(1)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显示第四自然段

显示课件

(2)引导学习“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

(3)这种用数字把意思写具体的方法在文中还有许多,现在请同桌的两位伙伴互相找找,找到后用波纹线划出,并说说这些数字

出示课件

写出了什么意思?

(4)这么有趣的动物,谁能通过朗读读出来?你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

画面一边做动作?看谁读得最有趣?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有进步,这么有感情,老师奖励全班一份礼品,请看银幕,放映录象,这么有趣的动物谁还想来读?想读的就站起来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引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度语:潜水员们,你们还发现海底世界的什么秘密?

(1)生汇报:我还发现海底有声音,动物们在窃窃私语

出示段落

(2)学习“窃窃私语”

(3)说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质疑)

(4)指导朗读,读出“趣”字

(5)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发挥想象,还有的声音像什么?

(像青蛙一样呱呱,像~~,像~~)

5、引导学习其他自然段

这真是一个景色奇异、可爱有趣的海底世界!你还发现海底世界的什么秘密?

(1)汇报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汇报(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闪烁的~~)

师边板书边总结:暗中有光体现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

(2)汇报学习第五自然段

生汇报(海底有山~~~)

师板书:植物多

(3)汇报学习第6自然段

生汇报(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

师板书:矿物多

四、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以后,对课文中最后一句话一定有了不同的的感受,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总结: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是一个神秘有趣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但是对于海底,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它,我们还要想办法去打开这个秘密仓库。这就需要科学,需要勇气。让我们抓紧学习,准备做一个征服大海的勇士吧!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8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

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

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

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指导写好带有这类偏旁的字。

3.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初步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戏剧尝试。

5.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难点:

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被小真的奇思妙想深深地吸引了。你们还想听这样的故事吗?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3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

痒痒的椭圆形菱形鳄鱼香肠糖醋排骨丁零丁零秘密

3.排火车接读课文。

三、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状:认识爿字旁,了解爿字旁的含义。与“壮”字进行对比。

2.继续:强调“继”字的笔顺。

3.狐狸:左窄右宽,反犬旁的笔顺。

4.秘密:理解两个同音字的意思。

秘: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可组词秘方、秘诀、神秘、奥秘。

密:不公开的,不公开的事物。组词保密、密信、密谋、密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了解偏旁含义,形近字区分和同音字的不同含义来区分相像的汉字,加深学生印象。】

5.在田字格中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6.当堂听写。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哪些情节写得很有意思?

2.师范读课文。

3.交流写得有意思的情节。

预设:

(1)第四段

①指名读。

②哪些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

是啊,“痒痒的”和“冒”我把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③再读,读出有意思。

(2)第五段

①生读。

②交流有意思的描写:树上长鸟窝

(3)第六段

①鸟窝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②还会有什么形状?

③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④出示句子练习: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____________!我变成了一棵____________的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孩子天生就有丰富的想象。我还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问题一抛出,孩子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仿照课文说一说,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第七段

树上都住了谁?

(5)第八段

①你觉得哪里有意思?“我会弯下腰”

②指导读。

(6)十三---十四段

一棵饿得肚子“咕噜噜”直叫的树

(7)十五---二十段

①分角色加动作扮演读。

②这水珠是什么?

4.故事里的妈妈你喜欢吗?为什么?

二、总结写法,拓展想象

1.理清故事创作思路:变树经过——变树后的趣事。

2.假如你也会变,你会变成什么?又会有怎样的奇特经历呢?

3.把你想到的以《我变成了_____》为题写下来。

【设计意图:学完课文,学生头脑中一定有许多遐想不吐不快,适时进行拓展练笔,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颗树

痒冒变树

各种形状

“咕噜噜”趣事

口水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意境。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非常精妙的诗歌——《假如我是一粒种子》。这首似乎个通过借用“一颗种子”、“一片绿叶”、“一朵小花”,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二、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进行交流。

1.自由读课文,正音。

2.汇报交流。

3.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寸——衬雷——蕾然——燃央——映

b、换偏旁记忆的生字:崖——涯隔——融

c、指导正确书写“藏”字。

三、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

2.教师领读。

3.学生练习朗读。

四、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请几名同学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一小结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歌的内容。

第一节:借用“一颗种子”,抒发了自己要努力成长的愿望。

第二节:借用“一片绿叶”,抒发了自己要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的决心。

第三节:借用“一朵小花”,抒发了自己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的理想和希望。

五、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

1.自由读。

2.同桌对读。

3.男女生对读,比赛读。

4.各小组推选代表诵读,师生评议。

5.评选能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第一节

1.学生齐声朗读。

2.合作交流,学生汇报。

a、在这一节诗歌这样红,作者借用什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b、作者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c、教师相机指导教学。

3.教师相机指导教学。

a、“贴”是什么意思?“亮晶晶”是什么意思?

b、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亮晶晶的?

c、你能用“亮晶晶”说一句话吗?

第二节

1.指名学生朗读。

2.合作交流,学生汇报。

a、在这一节诗歌中,作者借用了什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b、作者借用“一片绿叶”,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c、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是什么意思?(珍惜时间,努力奋斗,让生活充满希望和光彩。)

在“杜鹃花儿像燃烧的火把”一句中,作者把“杜鹃花儿”比作了什么?(燃烧的火把。)

d、学生朗读体会。

第三节

1.教师领读。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体会。

a、在这一节中,作者借“一朵小花”抒发自己“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的情感。

b、“醉人的清香飘向天涯”意思是说使人沉醉的香味飘向很远很远。

c、“春光明媚”原指春天的风光绚丽多彩,鲜艳悦目。在本课中,指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绚丽多彩,欣欣向荣。

d、“我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意思是说作者将投入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增添光彩。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指名有感情地在音乐声中朗读。

2.齐读,赛读。

3.自由读,练习背诵。

4.学生代表背诵课文,师生评价。

5.配乐背诵,集体欣赏。

板书:

13、假如我是一粒种子

一颗种子————要生根发芽

假如我是:一片绿叶————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

一朵小花————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的进行习作。

2、明确要求及思路,激发的兴趣。

3、增强对学生们对文化古迹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如何明确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旅游时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师这里有几个特别好的去处,谁想跟着我一起去?

二、展示优秀

1、胡新宇笔下的笔架山

2、王思维笔下的长城

3、聂立雯笔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4、请导游(学生本人)来带我们先领略一下这些名胜古迹。

三、经验交流

1、指名写的好的同学谈习作体会,在习作时该注意的问题。

2、听了他们的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在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3、屡清思绪,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拟定。

学生自读、其他同学赏析

交流、评论,说一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的好。

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采取了自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习作经验,再进行小组、全班的交流。这样对提高他们的能力会更。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2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二、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5、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6、自由练习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四、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4、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解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5、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7、交流学习古文方法:看解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五、熟读成诵。

1、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全班背诵。

六、拓展阅读。

徐孺子赏月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解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②尝:曾经。

③瞳子:瞳孔。

④语:对……说。

⑤然:这样。

⑥戏:玩耍,嬉戏。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吗、担、压、中、弹”。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边读边进行预测。

3、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品味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边读边进行预测。品味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在你印象中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提示:

(1)这只狗为什么不会叫?

(2)一只不会叫的狗肯定有很多奇遇,它遇到了哪些事情?

3、下面就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自主学习,边读边预测

1、初读课文。

①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

(预测的时候,要结合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先想一想,再把预测的内容批注在旁边。)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交流预测的情况。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全班交流,听的同学注意认真听别人是根据什么预测的。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合作探究

1、请结合文中语句回答: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

2、文章作者为狗安排了几个结局?你最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3、由此看出这是怎样一只狗?你希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请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

五、讨论

1、怎样理解第三种结局?

2、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怎样做才算“活出真正的自己?”

3、学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示?

六、小结:

生活中我们会面对诸多选择,但人生不是童话故事,不会有多种结局供我们参考,所以怎样选择便成了决定我们人生的关键所在。希望今天这节课能帮助同学们迈好今后的每一步。

七、拓展延伸

选一本同学不熟悉的故事书,朗读给他们听。朗读的时候,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他们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

2、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法:

设疑,引导、点拨和组织交流。

学法:

反复朗读、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同学们,有谁知道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就是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红色云霞。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是晚饭后的火烧云。(板书课题:火烧云)

1、多媒体展示火烧云的图片。

2、看了火烧云,你有何感受?(自由畅谈)

3、课文中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奇异的火烧云呢?赶快去读一读吧。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名认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齐读、分组读、师生赛读)

4、设疑:

(1)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

(2)课文是通过什么来描写霞光的?

(3)课文主要是从那几个方面讲火烧云的?

5、小组合作讨论。(老师巡视引导、点拨)

6、反馈交流:

(1)各小组逐一汇报自己的见解。

(2)归纳整理、评价激励。

①课文描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②课文通过霞光照到地上引起人和动物颜色的变化来描写霞光的。

③课文是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讲的。

7、再读2——6自然段两遍,思考:作者重点观察的是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8、指名回答。(要说出相关词句)

9、归纳:从火烧云的颜色、形状极多和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的。如(颜色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形状多:像马、像大狗、像几条小狗、像大狮子;变化快:一会儿、两三秒、正在、忽然、一转眼)

10、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作者观察火烧云颜色后的`感受是怎样的?(自由回答)

(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三、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1、说说自己平时观察过朝霞或晚霞吗?是怎样观察的,有哪些特点?

2、再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的?(上来—变化—下去)你与作者有什么不同?

3、自由畅谈。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小,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还学习了作者抓住特点来观察事物的方法,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用你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美,创造美!再次有感情的齐读全文。

五、作业: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附板书:

4、火烧云

颜色多

变化快

形状丰富

感受: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5

教学过程:

1.默读并思考:麦得斯是否认为“最富有”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为什么?

2.学习重点语句

(1)出示句子:“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我这么喜欢金子是很愚蠢的。”

(2)男、女生读句子。

(3)为什么麦得斯说“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理解“贪得无厌”的意思。

(4)理解“愚蠢”的意思。

(5)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可加词、换词,但意思保持不变。

3.小结过渡:

为什么麦得斯的想法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为什么他会认识到最富有并不一定最幸福呢?我们继续来学课文。

1.默读并思考:哪些地方看出麦得斯觉得富有是幸福的`?哪些地方看出麦得斯虽然富有但并不幸福?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有层次地写出了国王从“心花怒放——高兴——扫兴——闷闷不乐——痛苦”的感情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理解为什么麦得斯很富有但一点也不幸福的原因。)板书:心花怒放——高兴——扫兴——闷闷不乐——痛苦

3.你能用这些词语中的两三个说几句话吗?

4.句型练习:麦得斯是因为。

5.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6.最后麦得斯是怎样获得幸福的?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到底什么是幸福?

板书设计:

点金术

心花怒放——高兴——扫兴——闷闷不乐——痛苦

富有幸福

9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