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

时间: 新华 生物教案

编写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1

步骤:1)将两个相同的水槽编成甲乙两组。两组均放入20__ml河水,并各培养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

2)甲组每隔一天加甲状腺激素5mg,持续5次;作为对照,乙组不加甲状腺激素,其他培养条件相同。每两天换1000ml水,每天喂几粒饭或少许熟蛋黄粉和少许切碎的菜叶3)结果如下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d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d尾脱落的平均时间/d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

甲组47260.7

乙组59371.3

希望上面对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实验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内容,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吧。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2

教学目标:

1、由宏观到微观的方法观察叶片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39;能力。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叶片的结构、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

的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准备收集资料。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尝试回答观察水循环课件演示,启发

动手实验叶片结构指到实验

探究气孔结构气孔结构引导实验分析

观察尝试回答气孔开闭机制课件演示

联系实际蒸腾作用与水循环范例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

出现绿色植物及课题的画面,播放音乐观看,进入情境引言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植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应具备哪些外界因素?

这些非生物因素在不同地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请认真观察图片并思考沙漠中什么地方会有植物生长?

思考回答

观察思考

回答

引导,建立联系

展示图片

适时提示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3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复习要点: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走;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注:常说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二、调查

1、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尝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复习要点:

一、生物圈

大气圈的底部

1、生物圈的范围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注:生物圈指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人类的活动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细菌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光、温度、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三种关系

捕食(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竞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合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方案要求: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蚯蚓疏松土壤;沙地植物防风固沙。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和人分解者──真菌和细菌

3、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内,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时注意: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其中的“→”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所以有害物质也会沿食物链和食物……

网流动,而且营养级别越高,有害物质积累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中有很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复习要点:

一、显微镜

1、结构

支持部分: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撑镜柱以上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分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转换器──上面安装物镜。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调节部分:※遮光器──在载物台下方,可以调节进光量。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圆孔称

光圈。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光学部分:※反光镜──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它有两个

镜面,一面是平面,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光线弱时用。

※目镜──用眼观察的镜头。

※物镜──接近物体的镜头。

注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注2: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注3:带※的结构应重点掌握。

2、使用步骤

①取镜:右物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②安放:略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观察。

③对光:先使用低倍物镜对光,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右眼睁开)一边转动反光镜,看到白色的圆形视野,表示对光成功。对光时,若光线较强,应该使用小光圈和反光镜的平面;若光线太弱,应该使用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

④观察:

a.观察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b.左眼观察物像,右眼看着绘图。

c.调节焦距:先下降镜筒(眼睛在一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载玻片);再向目镜内看,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时,改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物像更加清晰。

d.关于镜像:显微镜下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实物与镜像的位置、上下关系刚好相反。如显微镜视野中右上角的一个“d”,那么实物其实是“p”(旋转180°得到),位于左下角。

e.移动问题: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f.找污点:在三个部位找,即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转动目镜,如果污点的像也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的像动,说明污点在玻片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时污点的像都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g.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相反。

二、细胞

1、动物、植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①结构比较

②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极薄且紧贴细胞壁,很难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质——液态可流动的物质,各项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叶绿体——使光能变成化学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线粒体——动力车间,把化学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液泡——内有细胞液,含多种物质

2、观察细胞实验

①常用玻片标本种类:切片、涂片、装片

②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一擦二滴三撕四展五盖六染七吸

a.一擦,用洁净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b.二滴,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c.三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一小块透明薄膜,浸入上述水滴中。

d.四展,用镊子将薄膜展平。

e.五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盖在材料上,这

样才能避免出现气泡。

f.六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

g.七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让染液浸润全部。

③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七吸,与前述步骤基本相同

二滴:滴入的是0.9%的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三刮:用凉开水潄口,用牙签从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四涂:把牙签有碎屑一端在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复习要点:

一、细胞的构成物质

1、无机物(一般不易燃):水、无机盐、氧,都是小分子物质。

2、有机物(一般可燃):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等,是大分子物质。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叶绿体将光能(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线粒体: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注意:植物一般有两种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的非绿色部分的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如根尖细胞

动物一般仅有一种能量转换器(线粒体)

四、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1、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2、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3、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五、细胞分裂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生长

1、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

2、细胞分裂的过程

①细胞核一个分成两个

②细胞质分成两份

③每份细胞质含一个细胞核

④在原来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要形成细胞壁)

3、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①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②染色体先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③新细胞之间,以及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遗传物质也相同。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复习要点:

人体和多细胞动物的结构层次

1、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人和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和功能

①上皮组织: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②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③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④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骨组织、血液、脂肪组织)

3、人和动物的五级结构层次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上皮组织呼吸系统肌肉组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泌尿系统神经组织神经系统结缔组织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4、植物体的四级结构层次

分生组织根、茎、叶

输导组织(营养器官)

细胞→组织保护组织→器官→→植物体

营养组织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4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用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难点:

植物的营养、呼吸、排除废物。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生物视频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智能机器人做操、跳舞、与人交流,学生观看、思考。教师提问: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学生回答:不是。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讲授新课

1、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

教师讲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

学生总结:

①应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②观察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等原则;

③观察越细致越接近真实;

④合作交流能综合各种信息,更快的获知真相。

让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师提问:这段描写中鲁迅先生观察到了多少种生物?用到了哪些感官?怎样才能准确的感知周围的事物呢?阅读后回答,学生总结出科学的观察应该是:

①有明确的目的;

②观察使要细致、全面、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③对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④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过渡:学习了如何记性科学的观察你,下面我们就一起试试吧!

2、什么是生物

观察比较多媒体课件中提供图片(鸭子、铅笔、汽车、仙人掌),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分组活动,小组长做记录。小组长陈述本组的发现。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5

一.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生物分类原则、等级和基本单位

3.练习编写检索表

4.说明对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命名的方法

2.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3.活动“编制检索表”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肾单位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

2、简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对表格的讨论,提高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2、提高自学感知、动手探索、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爱护自身身体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

尿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出示一病人与正常人尿液化验结果单,提出问题:他怎么了?学生比较思考,顺势导入新课:尿的形成。

(二)新课教学

1、肾的微观结构——肾单位的组成

课件展示:肾单位动画、血液循环动画。

教师启发:当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时,肾将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和多余的物质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肾静脉将净化后的血液运往身体各处。那么,肾中的什么结构担此重任?尿液在肾中的什么结构形成呢?这需要进一步探究肾的微观结构。组成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的结构如何呢?

(1)自学感知,探索交流

观察ppt上的肾单位结构图,思考如下问题:

①肾单位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特点?

②组成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分别位于肾的什么部位?

③标出肾单位各部分名称。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2)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橡皮泥、白色卡纸、红毛线、蓝毛线等),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肾单位模型,并作简要介绍和评价。

(3)模拟演示,深化理解

教师演示自制肾单位的结构模型,并配合讲解在黑板上黏贴。

2、尿的形成

课件展示:血液在肾单位流动的动画。

(1)分析数据,澄清问题。

ppt展示血液和尿液成分比较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思考:为什么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从肾小静脉流出后,就会形成尿?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形成了尿液?

师生归纳总结。

(2)模拟活动:筛粮食

教师出示一包带杂质的粮食(有花生米、大豆、绿豆、黑米,也有石子、沙粒),启发学生:你怎么有效去除杂质呢?(筛子),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参与活动,动手将杂质的粮食筛干净。

师引导:筛出去的杂质能否直接丢掉呢?(不能,因为杂质中还有一些小粒的粮食),教师由此继续引导:应该把漏掉的小粒的粮食从杂质中重新捡回来。那么我们回顾下,刚才“筛粮食”的情境中,都包含了哪些过程?(筛出去和捡回来)

课件展示尿的形成动画。

师引导:“筛出去”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球,即将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筛出去;“捡回来”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管,即把筛出去的某些小分子物质重新捡回来。

(三)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课件展示

血液透析示意图。

师强调:人工肾是模拟肾脏滤过作用的原理,依靠体外循环装置净化血液,又称“血液透析”。

2、学以致用

上面那位病人怎么了?学生回答。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画概念图总结本节知识点。

作业:课后大家查阅资料当人体的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人体机能会出现什么变化?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少的情况下还是要排出尿液呢?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7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生物圈中生命、生物体的结构、绿色植物的基本知识。

2、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3、正确使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4、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5、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我主要担任七年级

(四)班的教学,共有学生63人,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生命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2、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本教材图文并茂,知识结构系统化。

4、本教材题材多样,体裁丰富,贴近生活,利于他们适应当今世界多元科技,文化社会所需整体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四、应对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

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8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二、自读课文

1、圈划生字词

栖息(qī)藩篱(fān)归咎(jiù)河蚌(bàng)厄运(è)蜥蜴(xīyì)劫掠(jié)

酝酿(yùnniàng)蒲公英(pú)五彩斑斓(bānlán)

啸聚山林(xiào)棕树蛇(zōng)束手无策(shù)

扼制(è)物竞天择(jìng)无动于衷(zhōng)

2、字词积累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束手无策:比喻没有办法。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3、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句中划线部分的意思

(1)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遭受灾祸,逃也逃不掉。(在劫难逃)

(2)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没有任何办法。(束手无策)

(3)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心里一点也不有所触动?(无动于衷)

(4)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在山林里拉帮结伙,为害一方。(啸聚山林)

三、整体感知

1、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4):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它有什么危害?

第二部分(5):生物是怎样入侵的?

第三部分(6~8):我们该怎样对待“生物入侵者”?

2、“生物入侵者”的定义?

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3、为什么人类早期没有“生物入侵者”?

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4、在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几样“生物入侵者”?

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

5、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

“生物入侵者”对被危害的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方法:找出中心句)

(2)本段的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文中还有其他段落的作用和它相同吗?

承上启下。第六自然段。

(3)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

(4)这段文字的结构是怎样的?

总分

6、换词比较,谈谈其好处

(1)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斩尽杀绝。

(2)关岛本地的大多数鸟类已被棕树蛇斩尽杀绝。

两处表述的差异是:__采用列数据显得更真实更可信__。

(1)悄悄到达的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的目的。

(2)事实上许多异地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到达新的环境,正是通过跨国贸易的途径。

两处表述的差异是:__采用打比方显得更简洁更生动__。

7、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说说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9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设计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

让学生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

2.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3.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4.显微镜的使用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情况可能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介绍四种观察标本: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动植物玻片标本;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学生明确:①物像是倒像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练习: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学生畅所欲言。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小结: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10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

(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并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散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一些动、植物挂图及学生自带的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例如:树叶、蝗虫、蚯蚓、杯子、小石头、盆栽花卉等)。教法学法打算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要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还要注意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实际在三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一片荒漠,寸草不生。而今天我们星球如此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的如此美丽吗?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思考,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一.什么是生物

在你的周围有很多生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观察,分组讨论、意图、点评引导学生新授知识

1、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实物,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小结: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老师答疑: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单位,一个细胞不能算作一个生物体。当然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除外。

2、像一片树叶、一个苹果是组成果树这一生物体的一部分,不能算作一个生物体。

交流总结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

1、细胞是生物吗?

2、一片树叶、一个苹果能算作一个生物体吗?

初步认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以及观察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生物的主要特征

请大家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

问题1:

①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关于光合作用可学生活动观察书上的图片1—3,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并总结:意图、点评通过观察新授知识新授知识考虑掌握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有机物不断积累体现出植物由小到大的生长)

②动物如何获得营养?

问题2:

动物能呼吸,植物也能进行呼吸吗?(例如:在晚上卧室内不能摆放过多的绿色植物)

问题3:

①人是有生命的,能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也会排出废物吗?

②植物是通过那种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

问题4:

①图4---5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请你用手触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片,触碰的含羞草叶片与周围的叶片相比,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继续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

问题5:

①图8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想一想,生物还有那些繁殖方式?动物、植物、细菌是怎样繁殖的?

问题6:生物还有其他的特征吗?

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特征2:生物能进行呼吸;

观察书上的图片4—5,讨论总结:

特征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特征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观察书上的图片6--7,分析归纳:

特征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特征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彩图和联系实际,让学生归纳生物的六大特征。

前五大特征巧记忆:一需四能。

补充第六大特征。

学习内容

小结

教师组织和引导

问题7:你能准确地表达出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吗?师生共同整合得出结论

①你自己是否也有上述这些特征?

②请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这些特征是否都应在一个生物体上体现?

③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会怎样回答呢?

学生活动

表达交流、记忆:生物的6大特征。并使学生们认识到生物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意图、点评

把重点知识系统化,加深学生印象。

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观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11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种子

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③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1以-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

2.识别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出示讨论提纲: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12

讲课人 

课题: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教师应按照课标内在的要求,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的习惯。

设计思路:

一、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其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由于假期进行过辅导,他们对校园环境也较熟悉了,为此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学校的“问题资源”展开教学。基于本节课的问题较多,所以应首先把学生暂时分成几个组,暂定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作合理的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组长汇报。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应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如使用档案夹,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时声音不宜过大,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指出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课堂规则和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好。让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及进行课改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二:教学流程

1.引入:放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

2.让学生明白今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上课方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的变化。

3.给学生提出当今科技两大革命之一有生命科学技术革命,为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打下伏笔。

4.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每节课应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这对组织教学很重要。

5.(问题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及学校具体情况出发,让学生思考: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1)学校的垃圾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的厕所问题,怎样解决?哪种方案最好?(想象)

(3)提示学校的花草树木发现学校某些树木、花草长势不好,原因是什么?(如果学生知道不多,留待以后学习生物知识后解答,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改变此现象。)

(4)学校的沟渠问题,污染较严重,怎样解决?什么途径最好?

(5)伙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6)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7)为什么政府要制订《禁止焚烧秸杆》的措施?

(8)今年天气的变化造成粮食的减产,说明什么问题?

(9)关注学生自身: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长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更健壮吗?更聪明吗?

6.师生共同阅读课程《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7.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的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8.结束语: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

9.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评价。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比例为着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占5%。

10.效果反馈: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更了解学生,下课布置作业:写一篇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题目为《你喜欢生物科学吗?》本节课体现了学生自主、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课题: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难点和重点

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

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②学生准备生物标本。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13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能健康地生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39;观念。

教学目标

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课前准备

凝集原和凝集素的模型

教学法

小品表演、谈话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设情景:发生在一百多年前欧洲战场上的怪事…

思考、回答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abo血型划分展出自制的凝集原、凝集素的模型(如图),介绍abo血型。

观察、思考利用模型辅助教学,既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又能较好地解决了下面几个问题:

①四种血型及其划分的依据;

②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对抗关系

;③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小品表演(输血原则)

1、展示输血关系表。

2、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输血原则。

1、学生表演,分别扮演医生、病人、护士,给病人输入不同血型的血液,导致不同的结果。

2、小组讨论,分析原因。创设情景,把理论知识生活化。

四、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组织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1、第一组主题:献血,输血与传染病。

2、第二组主题:无偿献血教育。

3、第三组主题:明星怎样看待献血?

4、第四组主题:广州市需血和献血情况调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五、无偿献血

1、播放与无偿献血相关的影片。

2、提出问题:同学们长大后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

1、观看影片,思考问题。

2、进行思想汇报。认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和光荣性。

六、课外阅读指导阅读,布置作业

阅读资料:心血管病与心血管病医生。扩展知识,关注生命。

七、总结提出问题: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吗?思考,回答锻炼学生总结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14

课前检测:

1、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

2、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等无性生殖的方式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3、昆虫的特点:身体可以分为、、三部分;头部有一对,一对和一个;胸部有三对,一般有2对。体外还有防止水分散失的。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教学设计: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

2、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P9页图)

唐朝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蚕的默默吐丝行为赞扬了一大批甘于奉献的人。不过,应对此诗句稍作改动,因为蚕虽然丝吐尽了,但并未死亡,只是化为蛹了,所以古人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特点: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变态发育。

二、其它昆虫的发育

1、昆虫的发育都是变态发育

2、变态发育的种类: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①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蚊、蝇等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②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运的昆虫还有蟋蟀、螳螂、蝈蝈等

蝗虫的发育和家蚕是不同的。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都非常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仅有很小的翅膀。它的一生中也出现蜕皮现象,共蜕皮5次。

3、蜕皮:昆虫的发育过程之所以有蜕皮现象,原因是旧的外骨骼限制身体的生长。

完全变态的昆虫蜕皮发生在幼虫期。家蚕的幼虫要蜕5次皮才能化蛹。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蜕皮发生在若虫期。蝗虫的若虫跳蝻要经过5次蜕皮。

4、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有性生殖,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

蝗虫

有性生殖,

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

板书设计: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有性生殖

二、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例:蜜蜂、菜粉蝶、蚊、蝇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例:蟋蟀、螳螂等

课后巩固:

1.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

A卵→若虫→蛹→成虫B卵→蛹→若虫→成虫C卵→若虫→成虫D卵→蛹→成虫

2.跳蝻是蝗虫的幼虫,它与成虫的本质区别是()

A形态结构不同B生活习性不同C身体较大D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3.对蝴蝶的发育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受精卵、毛毛虫、蝴蝶、蛹B.受精卵、毛毛虫、蛹、蝴蝶

C.蝴蝶、毛毛虫、受精卵、蛹D.蛹、毛毛虫、受精卵、蝴蝶

4.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在发育过程中要多次蜕皮,如蝗虫要经过5次蜕皮才能发育成成虫。那么他们蜕皮的原因是()

A.进行气体交换B.外骨骼不能随生体的生长而生长

C.减轻体重,利于运动D.蜕掉原来的外骨骼,使运动灵活

5.蚕茧代表家蚕的()

A卵期B幼虫期C蛹期D成虫期

6、明辨是非

①.所有昆虫的幼虫都要经过五次蜕皮。()

②.蝉的若虫所蜕下的皮称为蝉蜕。()

③.昆虫的发育过程之所以有蜕皮现象,原因是旧的外骨骼限制身体的生长。()

④.蝗虫的成虫不再有蜕皮现象。()

⑤.蚕的幼虫吐丝作茧是为了人的需要。()

7、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生殖方式都是

发育都是发育

完全变态

蝗虫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15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2、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之前两节课学习了两个实验《光对鼠妇的影响》、《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都是说明了什么原理?(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这就说明了我们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这个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先在书本上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P22,画出概念。怎么样的环境才算是一个生态系统呢?那么我们的课室算不算一个生态系统?比较一个农田、一个森林与我们的课室的区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那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态系统里面有无数条食物链,食物链交错又成了食物网。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看一下书本是怎么样对这两个概念下定义的?让学生读出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并举例。草兔狼。(强调箭头应指向捕食者)。那在森林中这几种生物还有跟其他生物有联系吗?(昆虫吃草,老鼠吃草,老虎吃兔,狼吃鹿…)强调每条食物链的连接箭头都是指向捕食者。并简单介绍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简单介绍各营养级。

课件图示几种生物,让学生自行连接成食物链,看哪个小组连成的食物链最多,最准确。根据食物链的连接讲解处于食物链的不同位置的生物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强调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那为什么植物叫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让学生记忆更深。从树叶、蝉、黄雀、螳螂四种生物组成一句话,是什么话?(激发学生积极性)。以这四种生物为例介绍各营养结构和营养环节。巩固前面介绍的知识。以今天或昨天的午餐为例,说出一条以学生为终点的食物链。讨论书本P23练习。

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列举一食物链,让学生讨论这里面的植物会不会逐渐减少,动物会不会无限量增加从而引出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再举一动画实例。强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五、如果人类加入到生态系统中,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看图片介绍例子,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注地球的意识。

1、我国有天然草原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9;41.7%。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约65.70万公顷,草原生产力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草原鼠虫害加重,沙尘暴频繁发生。

2、人类大量饲养山羊,山羊吃草,斩草除根,对草场的破坏程度相当于绵羊的20倍。由于生态恶化无草可吃,导致骆驼严重营养不良,使得驼峰下垂,骆驼无法站立。

3、砍树容易种树难,生态危机一旦出现,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得到恢复。

六、做练习。

教学后记:

对于前面的食物链,食物网,因为学生小学时已有学过相关的知识,但没有学到概念,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对食物链的连接比较感兴趣,可以以食物链为每个知识点的连接点,让每个知识点通过食物链来相联系。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什么叫生态平衡,可以通过一些动画来加深他们的印象。比如课件中可以设计某种捕食者增加后,被捕者会减少,但这种情况并不会持久发生,要让他们了解,有一个动态的动画。

教学反思:

对于知识点的衔接不够娴熟,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过渡过硬。要懂得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技巧,让课堂上得更系统。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16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学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科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难点: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一些水果、蔬菜、杂草、石块,请学生分辨哪些可以食用,从而引出生物学。学生举例一些生物的食用、药用或其他价值。

(教师:从古到今,人们不断观察、尝试、探索生物知识,形成了现在的生物科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联系生活经验,了解生物学概念。

1、学生自学教材,找出生物学的概念。

2、学生举例:举出常见的生命现象的.例子。(如蜘蛛织捕虫、树叶变黄飘落等。方法指示:学会观察。)

3、拓展反思:生物学不仅是对表面现象的观察,更深入到对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如对青蛙的眼睛研究、蜻蜓飞行技巧的研究,从而出现了仿生学,谁能举出一起关于仿生学的例子?

学习任务二:学生自学教材,体会生物学的重要性。

1、全面浏览教材的前言部分,分析教材从哪些方面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并有感情的朗读教材中的段落,体会大自然之和谐。

2、小组内探讨: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尝试交流生物学的应用(重要性)。

3、师生交流:有关对一些生物现象和生物科学的疑问。

拓展反思:怎样认识封山育林、封海休鱼?

三、系统:(引导学生从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四:诊断

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谈一谈你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怎样学习生物学?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1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肾单位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

2简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对表格的讨论,提高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2提高自学感知、动手探索、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爱护自身身体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

尿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出示一病人与正常人尿液化验结果单,提出问题:他怎么了?学生比较思考,顺势导入新课:尿的形成。

(二)新课教学

1肾的微观结构——肾单位的组成

课件展示:肾单位动画、血液循环动画。

教师启发:当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时,肾将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和多余的物质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肾静脉将净化后的血液运往身体各处。那么,肾中的什么结构担此重任?尿液在肾中的什么结构形成呢?这需要进一步探究肾的微观结构。组成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的结构如何呢?

(1)自学感知,探索交流

观察ppt上的肾单位结构图,思考如下问题:

①肾单位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特点?

②组成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分别位于肾的什么部位?

③标出肾单位各部分名称。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2)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橡皮泥、白色卡纸、红毛线、蓝毛线等),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肾单位模型,并作简要介绍和评价。

(3)模拟演示,深化理解

教师演示自制肾单位的结构模型,并配合讲解在黑板上黏贴。

2尿的形成

课件展示:血液在肾单位流动的动画。

(1)分析数据,澄清问题。

ppt展示血液和尿液成分比较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思考:为什么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从肾小静脉流出后,就会形成尿?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形成了尿液?

师生归纳总结。

(2)模拟活动:筛粮食

教师出示一包带杂质的粮食(有花生米、大豆、绿豆、黑米,也有石子、沙粒),启发学生:你怎么有效去除杂质呢?(筛子),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参与活动,动手将杂质的粮食筛干净。

师引导:筛出去的杂质能否直接丢掉呢?(不能,因为杂质中还有一些小粒的粮食),教师由此继续引导:应该把漏掉的小粒的粮食从杂质中重新捡回来。那么我们回顾下,刚才“筛粮食”的情境中,都包含了哪些过程?(筛出去和捡回来)

课件展示尿的形成动画。

师引导:“筛出去”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球,即将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筛出去;“捡回来”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管,即把筛出去的某些小分子物质重新捡回来。

(三)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课件展示

血液透析示意图。

师强调:人工肾是模拟肾脏滤过作用的原理,依靠体外循环装置净化血液,又称“血液透析”。

2学以致用

上面那位病人怎么了?学生回答。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画概念图总结本节知识点。

作业:课后大家查阅资料当人体的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人体机能会出现什么变化?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少的情况下还是要排出尿液呢?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案怎么写篇18

一、指导思想

以安图县教育局20__年教育工作要点为指导,结合校园工作计划和教育工作计划,持续深化贯彻《基础教育课程变革大纲》精力,深化教育变革,坚持面向整体,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针;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的生计工作和终身开展奠基的办学思想。以全面进步教育质量为要点,活跃营建良好的教育与学习空气,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进步教育教育质量。经过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生物学常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可以在探求才能、学习才能和解决问题才能方面有更多的开展;可以在责任感、协作精力和创新认识等方面得到进步;可以拥有较高的应试才能,考出好的成果。

二、教材和学生状况剖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变革的要求及特色,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常识体系,规划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求活动,进步了学生的着手才能,培育学生的协作探求的科研精力。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使用的常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常识,重视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常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临繁复杂乱的学科,在学习办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状况。所以,要进步学生学习爱好,指导学习办法

三、教育的措施和办法

1、经过上学期期末统考的成果剖析今后,争夺及格率要达到90%,优异率要达到50%。这学期应该重视班级学生成果的平衡开展,特别重视生物学困生的学习开展。

对生物学困生,要真实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剖析学习欠好的原因,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重视他们的反应,看他们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爱好,鼓舞他们多回答问题,关于他们的改变做好记载。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去了解一些实践性的生物问题,然后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

2、激发学生学习爱好。精心规划导语;运用生动的言语;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育。

3、持续深化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改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教育有所创新和进步。

4、持续探求契合新课标的课堂教育形式,并注意及时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材料和形式。争夺呈现全新的.课堂教育形式,学习和使用现代教育手法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育中,进步课时功率和教育质量。活跃参与校本教研,上好课,规划好教案,写好教育反思。结合详细的教育内容,选用多种不同的教育策略和办法,达到课程目标。

5、为探求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材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求性的问题;或从社会重视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安排好学生进行探求性学习并进步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协作,乐于沟通。鼓舞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发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求性方案的规划和施行。重视探求性陈述的编撰和沟通。培育学生经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法完成陈述,并安排沟通探求的进程和成果。

四、教育要求:

1、要点进步学生的应试才能,实践着手才能,剖析才能。

2、在教育中要注意持续执行《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整体学生,完成对症下药,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开展;努力进步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目标、内容和点评都应有利于进步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育中要使学生在常识、才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开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求活动。

4、在传授常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办法的培育。要注意对学生综合才能的培育。要经过安排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力求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术练习、练习、探求和材料剖析活动。

5、教育中要注意合理挑选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育手法的使用。

6、安排好生物课外爱好小组活动,可以对有特殊爱好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育进展及课时安排

依照教育局安排课时进展,根据实践教育状况来施行。

六、教研课题

《怎样进步学生的考试成果》

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