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数学教案 >

数学复习教案流程

时间: 新华 数学教案

教案是指每节课教师所写的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数学复习教案流程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数学复习教案流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复习教案流程篇1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页~第11页,及练习二的第1--3题。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十几减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算理,并形成的算法,形成运算能力。

(二)核心能力

《十几减9》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合作探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同伴交流15-9的计算方法。

2.在展示交流中,体会15-9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对比分析,会选择优化的方法,提升运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能运用十几减9正确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理解“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和方法。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十几减9》名师教学课件、《十几减9》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拍手游戏:10的组成。

我拍1,你拍9,1和9组成10。

我拍2,你拍8,2和8组成10。

…………

9和几可以凑成10?看到9想到几?8和几凑成10,看到8想到几?

2.复习十几的组成

师:比一比,看谁抢答的快。16可以分成10和几?12可以分成10和几?19可以分成10和几?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这是游园会活动,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导观察方法:观察图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每项活动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师:咱们一起看小丑卖气球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小丑有15个气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主题图中活动项目很多,数学信息很零碎,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收集信息和提出与信息相关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找与对应信息相关,并提出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

2.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1)列出算式,自主尝试计算

师:要求“气球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板书:15-9=

(2)操作与思维、表达相结合,理解算理,提升算法

师:15个气球,拿走9个该怎么拿呢?先想一想,再拿一拿,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活动汇报预设:

方法一:从15根小棒的下面先拿走5根,再从上面一行拿走4根,还剩6根。

师:刚才这个同学是怎么拿的?谁听清楚了,谁能上来边说边拿?

教师结合情况边说边逐步形成板书:

师:刚才我们是先从下面拿走5根,再从上面拿走4根,实际上是把9分成了5和4,先算15里面的5-5,再算15里面的10-4=6.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结合刚才拿的方法来说一说15-9可以怎么算?

(一生照样子说后,同桌相互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谁还有不同的拿法吗?

方法二:从上面一并拿走9根,还剩1根,和下面的5根合起来是6根。

师:谁能结合他的拿法来说一说15-9可以怎么算?

(同桌相互说一说,找个别学生汇报)

生:先把15分成10和5,从10里去掉9,剩下的1与5合起来是6。

板书:

师:“10”表示哪些小棒?为什么把15分成5和10?“1”表示哪根小棒?“5+1”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能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吗?

动手操作重点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画出15个圆,左边10个,右边5个。

(2)从中圈出9个,想一想怎么圈。

结合画图过程,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完成下面括号的填写。

15-9=()因为()-9=(),()+5=()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师:刚才我们在计算15-9=?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有的想加算减,有的是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是先算5-5=0,再算10-4=6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操作辅助到离开学具操作进行表象操作,从结合操作活动到分析算理,到逐渐脱离操作说明算理,教学过程的展开“扶得合理,放得适度”,思维层次不断提升,知识不断内化。

3.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师:怎么计算12-9=?先圈一圈,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0-9=11+2=3

师:不操作,你能直接说说怎么计算14-9=?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闭眼想象、归纳,将操作、语言和算式充分地联系起来,从而将多种表征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用“破十法”计算15-9的算理。

(2)圈一圈,算一算:独立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三)课堂

全班交流,今天你学会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你更喜欢哪种计算方法?

(四)课时作业

1.练习二第2题送信。

先让学生进行游戏,游戏完之后把信件按顺序:11-9、12-9、13-9、14-9、15-9、16-9、17-9、18-9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

师:十几减9的差为什么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呢?

师: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13-9=16-9=18-9=17-9=

师巡视,观察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答案略

解析通过游戏形式练习,了解学生对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接下来按顺序摆放让学生发现规律,并说出十几减9的差为什么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编一道用“16-9”解决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十几减9的应用。

答案略

解析通过学生编题,让学生发现计算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积累数学素养。

3.看图列式。

(1)(2)

知识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提高学生看图列式的能力。

答案18-9=915-9=6

解析这两道题都是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此题培养学生看图能力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解决问题。

一共有17人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多少人?

知识点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出算式。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17-9-1=7(人)

解析结合生活中排队做操的情境,用总人数减去小红右边的9人,再减去小红1个人,就是小红左边的人数。

数学复习教案流程篇2

教学目的:

1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规律;

2能利用数量积的5个重要性质及数量积运算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两个向量共线、垂直的几何判断,会证明两向量垂直,以及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及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启发学生在理解数量积的运算特点的基础上,逐步把握数量积的运算律,引导学生注意数量积性质的相关问题的特点,以熟练地应用数量积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

已知非零向量与,作=,=,则∠aob=θ(0≤θ≤π)叫与的夹角

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cos叫与的数量积,记作,即有=cos,

(0≤θ≤π)并规定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3.“投影”的概念:作图

定义:cos叫做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

投影也是一个数量,不是向量;当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当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当为直角时投影为0;当=0时投影为;当=180时投影为

4.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等于的长度与在方向上投影cos的乘积

5.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设、为两个非零向量,是与同向的单位向量

1==cos;2=0

3当与同向时,=;当与反向时,=

特别的=2或

4cos=;5≤

6.判断下列各题正确与否:

1若=,则对任一向量,有=0(√)

2若,则对任一非零向量,有0(×)

3若,=0,则=(×)

4若=0,则、至少有一个为零(×)

5若,=,则=(×)

6若=,则=当且仅当时成立(×)

7对任意向量、、,有()()(×)

8对任意向量,有2=2(√)

数学复习教案流程篇3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由圆的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方程;

3、利用圆的方程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的理解;

3、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39;求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①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②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问题一: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为2。7m,高为3m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引导]:画图建系

[学生活动]:尝试写出曲线的方程(对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及圆的定义进行提示性复习)

解:以某一截面半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圆的直径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半圆的方程为x2+y2=16(y≥0)

将x=2。7代入,得

即在离隧道中心线2。7m处,隧道的高度低于货车的高度,因此货车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二)深入探究(获得新知)

问题二:1、根据问题一的探究能不能得到圆心在原点,半径为的圆的方程?

答:x2+y2=r2

2、如果圆心在,半径为时又如何呢?

[学生活动]:探究圆的方程。

[教师预设]:方法一:坐标法

如图,设M(x,y)是圆上任意一点,根据定义点M到圆心C的距离等于r,所以圆C就是集合P={MMC=r}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M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①

把①式两边平方,得(x―a)2+(y―b)2=r2

方法二:图形变换法

方法三:向量平移法

(三)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I.直接应用(内化新知)

问题三:1、写出下列各圆的方程(课本P77练习1)

(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

(2)圆心在,半径为

(3)经过点,圆心在点

2、根据圆的方程写出圆心和半径

II.灵活应用(提升能力)

问题四:1、求以为圆心,并且和直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教师引导]由问题三知:圆心与半径可以确定圆。

2、求过点,圆心在直线上且与轴相切的圆的方程。

[教师引导]应用待定系数法寻找圆心和半径。

3、已知圆的方程为,求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学生活动]探究方法

[教师预设]方法一:待定系数法(利用几何关系求斜率—垂直)

方法二:待定系数法(利用代数关系求斜率—联立方程)

方法三:轨迹法(利用勾股定理列关系式)[多媒体课件演示]

方法四:轨迹法(利用向量垂直列关系式)

4、你能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吗?

已知圆的方程是,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的方程是:

III.实际应用(回归自然)

问题五:如图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时每隔4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的长度(精确到0。01m)。

[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实际问题情境]

(四)反馈训练(形成方法)

问题六:1、求以C(-1,-5)为圆心,并且和y轴相切的圆的方程。

2、已知点A(-4,-5),B(6,-1),求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3、求过点,且圆心在直线上的圆的标准方程。

4、求圆x2+y2=13过点P(—2,3)的切线方程。

5、已知圆的方程为,求过点的切线方程。

(五)小结反思(拓展引申)

1、课堂小结:

(1)知识性小结:

①圆心为C(a,b),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②已知圆的方程是,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的方程是:

(2)方法性小结:

①求圆的方程的方法:I。找出圆心和半径;II。待定系数法

②求解应用问题的一般方法

2、分层作业:(A)巩固型作业:课本P81—82:(习题7。6)1、2、4

(B)思维拓展型作业:

试推导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3、激发新疑:

问题七:1、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是什么形式?

2、方程:的曲线是什么图形?

设计说明

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初中平面几何对圆的基本性质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放在了用解析法研究它的方程和圆的标准方程的一些应用上。首先,在已有圆的定义和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获得圆的标准方程,然后,利用圆的标准方程由潜入深的解决问题,并通过最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我分别在引例和问题四中,设计了两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我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这样的设计不但突出了重点,更使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本节课的设计了五个环节,以问题为纽带,以探究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我的指导下把探究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培养了兴趣、增强了信心。

数学复习教案流程篇4

重点难点教学:

1.正确理解映射的概念;

2.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

3.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一.教学过程:

1.使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映射的定义;

2.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二.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

(),yfA

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A叫值域(range)。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注意:

①“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映射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

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4.区间及写法:

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1)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

(2)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

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像法

数学复习教案流程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性质并且能够初步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类比、猜测等推理方法,提高我们分析、综合、抽象、

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类比在研究新事物中的作用,了解知识间存在的共同规律。

二、重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应用。

三、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又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我给大家发了导学稿,让大家做了预习,现在找同学对照下面的表格说说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差别。

数列名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定义一个数列,若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前一项之差都是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一个数列,若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是同一个非零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

定义表达式an-an-1=d(n≥2)

(q≠0)

通项公式证明过程及方法

an-an-1=d;an-1-an-2=d,

…a2-a1=d

an-an-1+an-1-an-2+…+a2-a1=(n-1)d

an=a1+(n-1)__d

累加法;…….

an=a1qn-1

累乘法

通项公式an=a1+(n-1)__dan=a1qn-1

多媒体投影(总结规律)

数列名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定义等比数列用“比”代替了等差数列中的“差”

定义

达式an-an-1=d(n≥2)

通项公式证明

迭加法迭乘法

通项公式

加-乘

乘—乘方

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

•等差数列中的减法、加法、乘法,

等比数列中升级为除法、乘法、乘方.

四、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小组根据导学稿内容研讨等比数列的性质,并派学生代表上来讲解练习1;等差数列的性质1;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1;性质证明。

练习1在等差数列{an}中,a2=-2,d=2,求a4=_____..(用一个公式计算)解:a4=a2+(n-2)d=-2+(4-2)__2=2

等差数列的性质1:在等差数列{an}中,an=am+(n-m)d.

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1若{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an=am__qn-m

性质证明右边=am__qn-m=a1qm-1qn-m=a1qn-1=an=左边

应用在等比数列{an}中,a2=-2,q=2,求a4=_____.解:a4=a2q4-2=-2__22=-8

探究活动2:小组根据导学稿内容研讨等比数列的性质,并派学生代表上来讲解练习2;等差数列的性质2;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2;性质证明。

练习2在等差数列{an}中,a3+a4+a5+a6+a7=450,则a2+a8的值为.解:a3+a4+a5+a6+a7=(a3+a7)+(a4+a6)+a5=2a5+2a5+a5=5a5=450a5=90a2+a8=2×90=180

等差数列的性质2:在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am+an=ap+aq特别的,当m=n时,2an=ap+aq

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2在等比数列{an}中,若m+n=s+t则am__an=as__at特别的,当m=n时,an2=ap__aq

性质证明右边=am__an=a1qm-1a1qn-1=a12qm+n-1=a12qs+t-1=a1qs-1a1qt-1=as__at=左边证明的方向:一般来说,由繁到简

应用在等比数列{an}若an>0,a2a4+2a3a5+a4a6=36,则a3+a5=_____.解:a2a4+2a3a5+a4a6=a32+2a3a5+a52=(a3+a5)2=36

由于an>0,a3+a5>0,a3+a5=6

探究活动3:小组根据导学稿内容研讨等比数列的性质,并派学生代表上来讲解练习3;等差数列的性质3;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3;性质证明。

数学复习教案流程篇6

教材分析

圆是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了圆的知识及前面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圆的标准方程》,它既是前面圆的知识的复习延伸,又是后继学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方程写出圆的坐标和圆的半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圆的标准方程的学习,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及运用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求圆的标准方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高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学法上注重让学生参与方程的推导过程,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促其在尝试中发现,讨论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已经掌握了圆的相关性质;从能力层面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对数学问题有自己个人的看法;从情感层面上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但他们数学应用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设计

问题情境引入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导学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回顾复习

(2分钟)

1.观赏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

2.回顾复习圆的定义,并观看圆的生成flash动画。

提问: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那么圆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吗?

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感受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主旨。

学生观赏圆的图片和动画,思考如何表示圆的方程。

生活中的图片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园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自主学习

(5分钟)

1.介绍动点轨迹方程的求解步骤:

(1)建系:在图形中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3)列式:用坐标表示条件P(M)的方程;

(4)化简:对P(M)方程化简到最简形式;

2.学生自主学习圆的方程推导,并完成相应学案内容,

教师介绍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后,引导学生自学圆的标准方程

自主学习课本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并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并当堂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合作探究(10分钟)

1.根据圆的标准方程说明确定圆的方程的条件有哪些?

2.点M(x0,y0)与圆(x-a)2+(y-b)2=r2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点在圆上

(2)点在圆外

(3)点在圆内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从旁巡视指导学生在自学和探讨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成果。

1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