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复习教案怎么写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从而避免课堂上的混乱和无效性。那要怎么写数学复习教案怎么写呢?这里提供一些数学复习教案怎么写,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数学复习教案怎么写篇1
重点难点教学:
1.正确理解映射的概念;
2.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
3.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一.教学过程:
1.使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映射的定义;
2.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二.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
(),yfA
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A叫值域(range)。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注意:
①“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映射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
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4.区间及写法:
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1)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
(2)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
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像法
数学复习教案怎么写篇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5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几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变化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规律,会利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发现小船开始状态在南岸,“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活动二:主要是运用上面的奇偶规律探索数学计算中的奇偶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5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总结规律的经验,思维比较活跃。他们能随时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能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方法,在运用中积累经验。学生是伴随课程改革成长起来的,他们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倾听,敏锐地捕捉有用的信息,并能与同学有效的合作。他们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极强,渴望发现规律。在几年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准确的表达、恰当的评价、严肃认真的态度都很突出。估计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本课的学习内容,形成认识,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奇偶的变化规律,并尝试探索减法的奇偶变化规律。
3.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数学方法的过程,提高推理能力,提升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积累数学经验。
2.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奇偶性的变化规律的策略。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奇数、偶数以后,进一步发现生活中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难度不大,所以本节课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3.指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
4.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复习教案怎么写篇3
一、情况分析:
今年教学一(7)班和一(8)班,每个班级都是60几名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数学复习教案怎么写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性质并且能够初步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类比、猜测等推理方法,提高我们分析、综合、抽象、
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类比在研究新事物中的作用,了解知识间存在的共同规律。
二、重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应用。
三、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又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我给大家发了导学稿,让大家做了预习,现在找同学对照下面的表格说说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差别。
数列名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定义一个数列,若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前一项之差都是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一个数列,若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是同一个非零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
定义表达式an-an-1=d(n≥2)
(q≠0)
通项公式证明过程及方法
an-an-1=d;an-1-an-2=d,
…a2-a1=d
an-an-1+an-1-an-2+…+a2-a1=(n-1)d
an=a1+(n-1)__d
累加法;…….
an=a1qn-1
累乘法
通项公式an=a1+(n-1)__dan=a1qn-1
多媒体投影(总结规律)
数列名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定义等比数列用“比”代替了等差数列中的“差”
定义
表
达式an-an-1=d(n≥2)
通项公式证明
迭加法迭乘法
通项公式
加-乘
乘—乘方
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
•等差数列中的减法、加法、乘法,
等比数列中升级为除法、乘法、乘方.
四、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小组根据导学稿内容研讨等比数列的性质,并派学生代表上来讲解练习1;等差数列的性质1;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1;性质证明。
练习1在等差数列{an}中,a2=-2,d=2,求a4=_____..(用一个公式计算)解:a4=a2+(n-2)d=-2+(4-2)__2=2
等差数列的性质1:在等差数列{an}中,an=am+(n-m)d.
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1若{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an=am__qn-m
性质证明右边=am__qn-m=a1qm-1qn-m=a1qn-1=an=左边
应用在等比数列{an}中,a2=-2,q=2,求a4=_____.解:a4=a2q4-2=-2__22=-8
探究活动2:小组根据导学稿内容研讨等比数列的性质,并派学生代表上来讲解练习2;等差数列的性质2;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2;性质证明。
练习2在等差数列{an}中,a3+a4+a5+a6+a7=450,则a2+a8的值为.解:a3+a4+a5+a6+a7=(a3+a7)+(a4+a6)+a5=2a5+2a5+a5=5a5=450a5=90a2+a8=2×90=180
等差数列的性质2:在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am+an=ap+aq特别的,当m=n时,2an=ap+aq
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2在等比数列{an}中,若m+n=s+t则am__an=as__at特别的,当m=n时,an2=ap__aq
性质证明右边=am__an=a1qm-1a1qn-1=a12qm+n-1=a12qs+t-1=a1qs-1a1qt-1=as__at=左边证明的方向:一般来说,由繁到简
应用在等比数列{an}若an>0,a2a4+2a3a5+a4a6=36,则a3+a5=_____.解:a2a4+2a3a5+a4a6=a32+2a3a5+a52=(a3+a5)2=36
由于an>0,a3+a5>0,a3+a5=6
探究活动3:小组根据导学稿内容研讨等比数列的性质,并派学生代表上来讲解练习3;等差数列的性质3;猜想等比数列的性质3;性质证明。
数学复习教案怎么写篇5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学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12页《路(前后,左右)》
二、设计意图: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在设计时以启发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重视和强调学生学的过程为重点,教师主要起点拨引导作用。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不但能在图上找到最近的路,在生活中也同样如此。
三、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五、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六、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