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数学教案 >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

时间: 新华 数学教案

编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小编给大家分享幼儿简单数学教案参考,方便大家参考幼儿简单数学教案怎么写。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加减法,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理解其含义)。

2、学习书写加减法算式。

活动准备

1、2-64分开和聚集。

2、2-65分开和聚集。

3、课件:图片-螃蟹4。

活动过程

一、学习3的加减法

1、出示图片:螃蟹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幅图上有什么?看完后讲给大家听。

什么地方有谁?”

(石头说有两只螃蟹)

再看看旁边(又来了一只螃蟹)

一共有三只鸡怎样表示?

幼儿回答老师边用数字记录。

用什么符号表示又来了呢?(+)

用什么符号表示一共有呢?(=)

(2+1=3)“这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千图库图片素材_千图网qiantuku、net说看。

石头上有2只螃蟹,又来了1只螃蟹,一共有3只螃蟹2+1=3

2、出示数学卡

(1)2-64分开和聚集

谁会把这幅图讲一讲?

有一个面包,再拿来一个面包,一个有3个面包。

那用算式怎样来表示呢?”(2+1=3)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有3个面包,拿走1个面包,还剩几个面包?

3-1=2

“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叫什么名字?(减号)怎样读?(减)这道算式叫做减法算式。”

3、谁来说说这道算式里的每个数字和符号都表示图上的什么意呢?3–1=22–1=3

二、操作活动

1、看图讲述含义,指导幼儿正确列出3的加减算式。

讲清楚含义,然后列出算式。

2、看分合式写数字。

3、依样填空格。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我们的图书室以知识性、实用性、规范化、专业化为特色,以为当地小学学生素质拓展与爱好培养为宗旨,我们的服务对象以小学学生为主,待组织壮大后可以覆盖到当地农村初高中。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当地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为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营造

一个良好的图书借阅环境。具体目标如下:

1,从__年期,每年为西海固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捐建、助建3所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二类达标图书室(生均图书15册),在__年争取在西海固地区各县都有我们建立的图书室。

2,对建成的图书室在管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和帮助。

一,我们的优势

1.宁夏南部农村教育的需要

鉴于宁夏西海固地区的教育现状,宁夏青年支教之家图书室建设项目的适切当地需要,发展前景明晰。

2.宁夏籍大学生的热情参与

近年来,西海固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的优秀学子进入大学深造。对于故土的挚爱和报效家乡的志向使得我们的组织在人力资源上有很大优势。可以充分发掘比较优势,扩大活动的规模和力度。

3.资金支持的获得

当前重视教育的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我们可以联系有捐资助学愿望的社会热心人士,在资金上予以支持。

4.本地支教的优势

相比于其他形式的支教,本地支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可以活动解节约经费,包括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等。其次,可以避免当前支教活动中的形式主义,切实为家乡的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大概就这些了吧,内容可以再详细一点

二、资源需要:

概括来说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人力资源,但是物力资源较为缺乏。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应积极开拓渠道,寻谋支持。至于具体的工作,外联部门应该知道吧......

三、活动开展:

(一),建设管理部门

在宁夏大学生支教之家组织中,下设图书收集发放和管理部门,全面统筹图书室的建设和管理事宜,并负责相关外联工作,呼吁社会各界支持,形式不限(可以为捐献书籍或者捐款,所接受的社会捐款,只能用于捐建、助建图书室所需的直接费用。)这个要快啊

(二)、开辟渠道,集聚图书

在图书室建设过程这是重中之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1立足校园,募集旧书

参与本活动的宁夏籍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自身条件,获取学校和同学的支持,收集旧书(主要应该为课外书、教学参考书、工具书、刊物等,要求为六成新以上内容要适合少儿阅读的书刊,以及少量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的书刊。)在收集到足够的旧书后,统一集中到各地相关联络处,并邮寄到宁夏青年支教之家驻宁联络处(各地也可直接邮寄至宁夏),并由其负责分配和邮寄到个受援助学校(这个联络处可以设在六盘山高中吧......)

2多方联系社会资助,发动社会力量帮助建设图书室。

西海固地区一直以来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得到的相关的政府部门或单位资助的机会较多,社会上有很多群众、家长和有志之士在关心着农村教育的发展,也乐意为农村教育和农村学校做出一些贡献,能及时发动社会力量帮助建设图书室也成了一个有利的因素。外联部门应抓住这个契机,多方与扶贫单位联系,请求其帮教助学。同时争取上级教育部门单位的资助。

3挤出经费,精挑细选,选购优秀旧书、打折书,充实图书室购买一些新书。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的组成教学中,由于受内容局限,教学形式与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和程式化,幼儿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因此《学习5的组成》的活动方案产生了。

从活动教学原则出发,改变以往的习惯教法,充分运用空间,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巧妙地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形象的情景中,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主动参加探索5的组成的操作活动。

2、掌握5的组成,初步了解其分合规律,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掌握4的组成。并有用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记录单、铅笔、苹果学具),数字胸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碰球游戏”复习4的组成。

1、师出示数字4,说:“小朋友看,这是谁呀?”(数字4)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师:数字4,今天要和小朋友玩碰球游戏,要求:老师说出的数与小朋友说出的数合起来是4。如:嗨嗨海,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嗨海嗨,你的1球碰3球。(幼儿边说边伸出相应的手指)

二、进行部分

1、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起兴趣,并交代要求。

秋天到了,小兔家的苹果成熟了。有一天,小兔摘了几个苹果回来(出示苹果),我们来帮小兔数数看有几个苹果?(5个)小兔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它想把苹果分给好朋友小猪和小熊分享,该怎么分呢?可以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来帮忙想办法,

试一试,要求分一次就在记录纸上记一次。(为幼儿提供苹果学具,记录单,铅笔。)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教师有目的的选择三种不同分法的幼儿说说。)

幼儿1:按顺序分的;

幼儿2:没按顺序,随意分的;但分法正确。

4、给各种分法写上相应的数字。

5、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5的最佳分合方法。

师:请你仔细看看,你觉得哪种分法好?为什么?

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又快又不会漏分。

6、幼儿集体朗读5的四种分合式。

7、老师讲解归纳小结:

(一)、5的分合得出分成两份有4种不同的分法。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关系:总数不变,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左边的数越来越大,右边的数就越来越小,这种规律叫递增递减。

(二)、交换关系:如1和4、4和1、等。小结:象这样的数字相同,位置交换,总数不变,这种规律叫交换律。

三、游戏“找朋友”

1、交代游戏规则。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好,帮小兔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小兔要和我们玩“找朋友”的游戏。(请小朋友佩带数卡,我们要找的朋友要合起来是5。找对的小朋友跟我去做客。)

2、幼儿从椅子下一张数字胸卡,挂在胸前。

3、幼儿根据数字胸卡,寻找相应的数做朋友。

4、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互查。

5、互换数卡继续游戏

教师:小朋友真厉害,都找对了,我们一起去帮小兔分苹果吧。

(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菜场、游乐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超市里,要用5元买两种物品,必须使两种物品合起来的价钱刚好是5元,不能多也不能少。)

教学反思

一、自我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39;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

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

二、听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活动中,运用帮小兔想办法——通过操作得出四种分法——通过找朋友游戏与小兔去做客的一系列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的探索出5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中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活动中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按照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数和学习计数的基础。依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在材料的提供上,注意了多样性,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经验回忆、直接地探索、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二次分类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

4.学习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察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经验迁移。游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延伸:

提供二次分类板及各种材料纸让幼儿继续学习层级分类(在各种图形的层级分类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扩展到动植物的层级分类)

活动反思:

“二次分类”这一课设计时,我充分把握住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本节课的主目标。为此,我的设计针对学前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分类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讲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数学问题。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老师一提问,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来,而到高年级则寥寥无几;低年级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充满了个性;而高年级学生的回答则显得规范、标准,但却单调划一;创新色彩在许多学生身上随年龄的增长在褪色。这一切源自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好奇心。

本节课我先利用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牌找座位,让学生初次体验到按指定标准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从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实践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只是无意识的成分多一点。若老师简单地给出这个名词,在每次分类时,不断提出分类的标准,那么分类的过程(可能会)显得更为简洁,分类的结果可能显得更为准确。学生作为容器也完全能够顺利盛下这些知识,但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精神被忽略了。

在本节课中,我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多的&39;是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出分类的标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正是在这空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同类物体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所产生的不同意义和作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在不停的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给予孩子们“好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作为个体的学前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这一点较其他年级学生而言是显得最强烈的。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生硬的讲解和周详的演示,而是把小组那一块空间作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汇报演示,在介绍解说的表现过程中,学生袒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发散思维和语言得到了训练,感性知识在一次合作、交流当中上升为理性知识,一次次的自我表现,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利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创新意识的拓展。

四、注意张扬孩子们个性。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看法。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框住学生思维,反而是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习惯去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其个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足:对于时间安排上我是前松后紧,所以有一个习题没有进行完。以后在教学上我一定先预设好每一个环节让课堂更完美。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语出《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1、图片:汽车牌照、公共汽车站牌、居民住宅楼、钟楼、红绿灯、邮编。

2、教具:0-9数字卡若干套,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1、通过参观展览的形式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2、相互交流:

(1)你发现这些物品上都有什么?(数字-出示字卡)

(2)你发现了哪些数字?(出示0-9数字)

二、猜一猜:了解数字的用途

1、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

(幼儿结合具体的物品,凭借自身生活经验,互相交流、猜测这些物品上数字的&39;用途)

教师小结:原来,数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数字,小朋友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呢?

2、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观看图片,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教师:你们还看到过这些地方的数字吗?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1)幼儿再次发现、寻找并思考:数字的用途。

(2)交流:鼓励幼儿积极提问,老师和幼儿一起解答疑问并出示相关的图片。

4、教师小结:原来,数字的用处还真多呢!它们有的用来编号,有的用来表示时间、地址,

有的用来表示时间、地址,有的用处表示商品的价格,说明物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等等,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数字的用处还有好多呢,我们以后再去找一找,好吗?

三、玩一玩:数字组合游戏

教师:其实,这些数字早就悄悄地来到小朋友的椅子底下,小朋友把它请出来吧!

1、游戏准备:看一看,你拿到的是哪两个数字?

把小卡片上的数字贴在椅子上,大卡片上的数字拿在手里,数字朋友要来跟我们玩游戏呢!

2、游戏:找座位

要求找到比手里的数字多1的座位号坐下。

3、发现问题:“9”找不到座位,怎么办?

4、导出数的组合:

发现1和0可以组合成“10”,让9找到组合成的数字“10”的座位。

5、想一想:数字的其他组合法:

“1、1、0”可以组合成“110”表示特殊的电话号码。

“0、1、2、5、8。”可以组合成58210285的电话号码。

“1、4、6、8”可以组合成数字1468,表示数的多少,也可以表示家庭电话号码,

还可以表示你的生日呢!

6、幼儿分组来数字组合游戏:

你还想用这些数字组合成一个什么特别有意义的编码呢?看谁组合得多?

四、做一做: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

1、幼儿设计生活中需要的数字:你觉得我们周围生活中、我们的幼儿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数字呢?

2、幼儿制作:我的名片

学习在“名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家庭电话、住址和姓名。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物体的多少,认识数的不变性。

2、能熟练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灵活运用变成一样多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气球、灯笼图片若干;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

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幼儿操作用白纸、彩笔。每人一份不同颜色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师举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的,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是不一样多的,就把手抱住膝盖。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二、动物王国的迎国庆联欢会正在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6个)绿气球(5个)

1、请幼儿分类并且对应排列

2、比比两种气球是否一样多,哪种颜色的气球多(少),多(少)几个?怎样才能使他们一样多?

打乱对应排列的形式,如:不绿气球挤在一起或把红气球变

成竖形排列,问:现在红气球和绿气球是不是一样多?(引导幼儿知道不管怎么排列它们的数量没有变化)

三、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4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6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去掉多的两个、加上两个或多的给少的一个)

四、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

1、示范教幼儿对应记录比较的方法。如红的和绿的比较,先确定记录符号,红的用红圆圈表示,绿的用绿圆圈表示。记录时,拿一个记录一个,强调要对应排列,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记录)

2、请幼儿进行记录:红的和黄的比较(教师边出示幼儿边记录)。分别用红笔和黄笔作记录。

3、请幼儿拿自己的一份积木,边拿边记录。得出比较结果。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7以内序数的含义,知道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2.能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3.发现自己身边序数的应用,并喜欢动手操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花灯的图片。

2.PPT课件。

3.游戏音乐、火车头标志若干。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能从不同方向辨别7以内的序数。

2.难点:引导幼儿能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游戏——乘火车。

(1)教师用小椅子搭成小火车,每列火车7把椅子,贴有火车头标志。师:小朋友们,火车站到了。数一数每列火车有几节车厢?

小结:每列火车有7节车厢。

(2)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幼儿各自坐下,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个座位上。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2.看花灯。

(1)出示花灯图片。

师:你最喜欢哪一盏花灯,它排在第几?

(2)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说出每盏花灯的位置。

师:如果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__花灯排在第几?如果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__花灯排在第几?

小结:顺序不一样,花灯的位置就会不一样。

3.做一做。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按要求点数、回答问题。

师: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引导幼儿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2)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寻找生活中的序数问题,如:自己的家在几层?小朋友排队时,自己在第几位?

教学反思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本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儿童相关经验较为丰富,教学准备充分;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渗透语言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突出融合课程的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组织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表达,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给与积极应答。幼儿学习常规良好,能有序的参与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8

设计思路:

前几天,连下了几天雨,有一天在户外活动时,一个孩子发现了一条蚯蚓,顿时所有的孩子都围了上去仔细"研究"起来:"它叫什么名字?"、"它住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在操场上?"……根据幼儿的一系列讨论,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2、体验操作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母鸡头饰,小鸡、虫各三只,幼儿操作纸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鸡吃虫

1、学小鸡走路老师:我的小鸡宝宝在哪里啊?小鸡宝宝真乖,今天妈妈带你们去找好吃的好吗?你们喜欢吃什么?那我们一起去吃虫吧!

幼儿学小鸡走路,鸡妈妈念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找找小虫叽叽叽。"鸡妈妈说:"小虫找到了!"小鸡做吃虫状。

2、学儿歌老师:你们吃饱了吗?那我们一起回家吧!

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一起回家叽叽叽。

二、小鸡找虫

1、给小鸡排队老师:叽叽叽,谁来了?请宝宝给小鸡排队。(个别幼儿操作)老师:我们一起数数有几只小鸡?(3只)

2、吃虫子老师:小鸡饿了,要吃东西了,小鸡喜欢吃什么?

(出示2条虫,个别幼儿操作)老师: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子了吗?哪只鸡没吃到?为什么没吃到?

老师:小鸡有几只?小虫有几条?谁多谁少?

老师:怎样才能使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再出示一条虫,请幼儿贴)老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鸡几条小虫?一只小鸡一条虫,一只小鸡一条虫……现在每只小鸡都有虫子吃了吗?

三、比多少

1、出示示范纸

老师:这张纸上有什么?还有什么?有几条虫子?一样多吗?每只鸡都能吃到虫子吗?

2、出示示范纸

老师:这张纸上有几只鸡?有几条虫子?每只鸡都有虫子吃吗?那我们想个什么办法帮助这只小鸡?

3、出示示范纸

老师:纸上有几只鸡?有几条虫子?想各办法把他们变得一样多?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四、结束教学活动。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看分合列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2、学习9的加法,并看算式编应用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归纳、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9的不完整分合式四种。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9的组成。(碰球)

1、教师:“我们来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9”。

2、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9的加法。

1、出示缺少总数的分合式一。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怎么读?1和8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2、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1+8=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8+1=9)

教师小结: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可以互相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不变。

3、依次出示其他三组分合式,让幼儿编出算式,然后集中讨论,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又该怎么读?2和7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4、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2+7=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7+2=9)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5、集体朗读9的8道加法算式。

三、编应用题。

教师: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其它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请幼儿依次根据算式尝试口编加法应用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四、幼儿作业。

1、教师讲述书写要求。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数学本和铅笔,要请小朋友看分合式变算式来书写9的加法算式,在黑板上老师也画好了一张作业纸,仔细看看要怎样书写。

教师边讲述边示范,要求幼儿先把书写本对折,在折线的左边书写加法算式

2、看分合式变算式。

3、幼儿进行书写,教师观察并指导。

4、评价幼儿作业情况。提醒幼儿注意书写格式。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正确握笔,端正坐姿,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乱画。

五、结束活动。

教师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反思:

1、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唱歌、拍手、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辨别、叠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孩子容易在游戏中把握知识,学到知识。

还有,提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现鲜艳、美丽的花朵,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图画直观、多样,幼儿观察、辨认、思考,符合幼儿认知、智力发展的特点。

4、从这个教学设计来看,我觉得目标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安排得当,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一步步实现目标。

5、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10

设计意图:

《超级擂台赛》是一本十分有趣的绘本,它讲述了山羊公公举行"超级擂台赛"招聘保护羊群守卫的故事。通过学习该绘本,能让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解决故事中的问题,完善和丰富故事情节,领会故事的主题思想。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因为有了故事背景的支撑而变得生动活泼,这是将数学内容融入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通过看看说说等活动,产生对统计活动的兴趣。

2.通过对比赛结果进行目测及记录,学习运用简单的符号进行统计。

3.体验故事内容的有趣,能机智勇敢、认真负责的参与活动,并获得成功体验。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对竞选结果进行目测及统计,能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难点:理解故事中所蕴涵的智慧。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笔。

活动过程:

一、山羊公公的招聘广告

(一)导入招聘原因今天,陆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森林里,山上的狼越来越多,而羊村的羊却越来越少,这下可急坏了羊村的山羊公公。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第二天,他和小羊们在森林里贴广告,瞧,猜一猜广告上会说什么呢?那什么是守卫?

(二)解读招聘过程

1.广告一贴出来,就有好多动物来应聘,看看有几个动物,它们是谁?

2.这么多动物他们都想应聘这个工作,可是只有一个动物才能成为守卫,这可怎么办?(比赛)

(三)超级擂台赛

1.山羊公公决定进行一次超级擂台赛,什么是超级擂台赛?

2.有哪些比赛项目?(身高比赛、接飞盘比赛、举重比赛)

3.比赛标准

二、我是小裁判

(一)介绍记录方法

1.小裁判们,现在比赛的标准你们都知道了,山羊公公还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瞧,应该怎么记录呢?

2.用符号记录。

(二)幼儿操作记录

(三)交流比赛结果

1.接飞盘

(1)出示幼儿的记录纸,接飞盘比赛获胜的标准是什么?(接住飞盘)

(2)你用了哪两种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3)哪些动物获胜了?

(4)出示正确答案。

2.身高

3.举重

(四)比赛结果

1.现在3场比赛都结束了,谁会成为守卫呢?我们来看3场比赛的结果。

2.出示比赛结果。这是3场比赛的结果,谁获胜了?(猎狗、老虎、猩猩)看了这个统计表我们一下子就知道谁获胜了,其实我们刚才的记录表也是统计表,有了统计表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比赛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用到它。

3.我们恭喜他们3位,通过了3场比赛,可是山羊公公只要请一名守卫,这可怎么办?

三、公布招聘结果

(一)最后的投票

1.山羊公公让他们3位分别带着羊群上山,看看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2.如果你是山羊公公,你会选谁当守卫?为什么?

3.我们来看看最后大家把票投给了谁?谁的得票最多?那守卫就是谁呀?(猎狗)我们拍拍手,祝贺他吧。

(二)教师小结:猎狗虽然不如老虎勇猛,也不比大猩猩灵活,也不比熊力气大,但是它会动脑筋,所以才会通过了一关关的比赛,最终获得胜利。那我们小朋友以后也可以来进行场超级擂台赛,标准你们定,看看谁最会动脑筋,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活动延伸:

下次我们班进行比赛时,请小朋友当裁判,记录比赛结果。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很多,我教学活动上下来之后,我进行了反思,本次反思如下:

1、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时间上,我就没有很好的把握。在第一环节中,我所提问的问题过于繁复,在这个环节上所用的时间就比较长一些。

2、整个语速上也比较慢,语调上也需要加强。没有跟着情节性的起伏,使得整个活动过于平淡按部就班下来。

3、问题的设置过多,不够简练,有一些问题出现重复的情况反复。使得对于一些问题,幼儿没有回答到点子上面。

4、在幼儿回答的问题上,没有把抛出来的问题接住,而是重复幼儿说的话,在幼儿的问题总结上面还需要很好的加强。

5、在第一次出示记录表,可以教师自己进行填写。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11

活动内容

计算:轻与重

活动目标

1、感受轻与重的关系。

2、学习以目测比较两个东西的轻重。

活动准备

相同的小桶两个,沙子若干,笔,自制天平称一个。

《我的数学》第11页。

活动过程

一、感觉比较轻重

师:今天“小豆豆”请老师帮她带来了两桶沙,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小朋友你们说说这两桶沙我们拿哪一桶给她呢?为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提了一下这两桶沙,到底哪一桶重哪一桶轻呢?现在我们来做个记号,重的我们用“红色”的笑脸娃娃贴在上面,轻的.我们用“黄色”的笑脸娃娃贴在上面。

二、放在天平上称一称。

师:刚才小朋友说贴红色的笑脸娃娃这个桶重,贴黄色笑脸娃娃的这个桶轻。到底是不是呢?现在我们再来做个试验。

(出示自制天平称)师:这是老师自己做的一个小的翘翘板,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天平称”,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个来试试到底这两桶沙哪一桶重哪一桶轻。

师:为什么红色的这个会重些呢?

(将两桶沙分别放在两边,让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吗?(一边沉下去了,一边翘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三、作业。

师:请小朋友打开书11页。请小朋友看这些图谁重谁轻?把重的涂上红色,把轻的涂上黄色。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长方体。

2、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幼儿预先收集各种各样的盒子。

2、幼儿操作材料:正方体、长方体;胶水、棉签。

活动过程:

1、看一看

T:看,这些东西,你们都见过吗?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玩一玩

T: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请你们每人选择一样玩一玩,看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

3、说一说

T:谁来介绍一下,你的盒子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T:有的说有正方形,有的说有长方形,那你的一个盒子上合起来有几个图形组成呢?

4、认识正方体

T:看,这是一个魔方,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我们把每一个正方形都称作为面。那看一看它一共有几个面?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

T: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就叫做正方体。

5、认识长方体

T:看,这是什么?它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6、分类

T:这儿有两个架子,看,这是什么标记?这呢?请你们帮你手里的盒子找家,边找边说你送的是什么?

7、检查

T:盒子、玩具都找到家了,他们有没有都找对家呢?

8、迁移

T:今天你们都和正方体、长方体交上了朋友,那想一想,除了这些架子上的东西,还有什么东西也像正方体或方体?

9、延伸

T:今天,我为你们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两张纸,请你将纸沿虚线向五角星方向折出折痕,然后打开,将小半圆形图案沿直线向五角星方向折,在小半圆形图案上涂上少量的饿胶水与上面的图形粘牢。看看变成了什么形体?做完一张再做另一张。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13

一、活动目标

1、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

3、小虫若干。

4、儿歌《小瓢虫》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出示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

背上有什么?(斑点)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2。

(2)再同时出示2只瓢虫。(身上的斑点分别为1个和3个)让幼儿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斑点,集体手口一致的数1个斑点的瓢虫,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3个斑点的瓢虫。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斑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1)通过照顾小瓢虫,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师:瓢虫宝宝的妈妈生病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请你选一个瓢虫宝宝来照顾,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虫宝宝身上有几个斑点?伸出手指数一数。;

(2)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最喜欢吃虫子,我们带着瓢虫宝宝去抓害虫吧。;(听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抓害虫)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休息?(树叶)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一个圆点的树叶上,2个送到2个圆点的树叶上,3个;;)

(2)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

幼儿学小花猫走路轻轻的离开活动室。

四、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于是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促进幼儿比较、辨别能力的发展。

2.学习从多种颜色的不同物体中找出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归类。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相同的颜色

2.红黄绿色的门票若干,红黄绿拱形门各一个。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游戏入场,感知颜色的对应。

幼儿自由选择门票一张,通过相应颜色的拱形门。

教师:请下朋友看一看自己的门票是什么颜色的,你就从哪种颜色的门进入。

二、展开

1.动画片: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观看动画片,寻找相应的颜色。

教师:小朋友看看海里有什么?小鱼是什么颜色的?

让幼儿讲一讲小朋友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吊到什么颜色的`鱼

2.初步学习按颜色分类。

趣味练习:找相同的颜色

教师: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些东西是红颜色的?哪些东西是绿颜色的?哪些东西是黄颜色的?

3.排除干扰,按颜色分类。

(1)有一颗神奇树,上面结满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果子,看一看都有什么颜色的?

(2)不受形状的干扰进行分类。

教师:请小朋友把水果放进和水果颜色相同的筐子里。

三、结束

总结评价。表扬爱动脑筋的幼儿。

幼儿简单数学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找出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逐级分类。

2、引导幼儿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数学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引导幼儿从不同特征、范围进行分类。

材料创设:多媒体课件一套、多媒体学件人手一份

活动流程:引导发现幼儿探索经验交流幼儿进一步探索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师:在森林里,狮子大王为小动物们造了三幢小洋房。小动物们知道了都想搬进去住。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幼儿讲述)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狮子大王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讨论方法,教师在电脑上演示。

4、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二、分散活动:(二次分类)

1、师: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后,觉得不舒服。它们请狮王再为它们造房子。这一次狮王为每一间小洋房造两间小房子,请小洋房里动物搬到两间小房子里去。

幼儿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

3、师小结:小朋友分的方法很多:有的按动物翅膀多少分,有的按动物脚的多少分,有的按动物的叫声分……

我们发现只要找到动物的一个特征就可以将它们分开来。

三、幼儿自主分类:

1、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狮王再请你们帮它一个忙。兔妈妈生了许多小兔子,长得差不多分也分不清,请你们分一下,一样的放在一起。

2、幼儿电脑上操作。

3、幼儿自由交流分法。

33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