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考虑到所需教具的准备,例如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怎样才能写好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这里给大家提供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1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届高三数学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
(2)能够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焦点、顶点坐标、离心率并能根据其性质画图;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其它圆锥曲线作方法上的准备.
教学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通过几何性质求椭圆方程并画图
教学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一、复习:
1.椭圆的定义,椭圆的焦点坐标,焦距.
2.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讲授新课:
(一)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
[在解析几何里,是利用曲线的方程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我们现在利用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来研究其几何性质.]
已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范围
[我们要研究椭圆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范围,就是研究椭圆在哪个区域里,只要讨论方程中x,y的范围就知道了.]
问题1方程中x、y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知,椭圆上点的坐标(x,y)都适合不等式
≤1,≤1
即x2≤a2,y2≤b2
所以x≤a,y≤b
即-a≤x≤a,-b≤y≤b
这说明椭圆位于直线x=±a,y=±b所围成的矩形里。
2.对称性
复习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问题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①以-y代y②以-x代x③同时以-x代x、以-y代y,你有什么发现?
(1)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以-y代y方程不变,那么当点P(x,y)在曲线上时,它关于x的轴对称点P’(x,-y)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x轴对称。
(2)如果以-x代x方程方程不变,那么说明曲线的对称性怎样呢?[曲线关于y轴对称。]
(3)如果同时以-x代x、以-y代y,方程不变,这时曲线又关于什么对称呢?[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归纳提问:从上面三种情况看出,椭圆具有怎样的对称性?
椭圆关于x轴,y轴和原点都是对称的。
这时,椭圆的对称轴是什么?[坐标轴]
椭圆的对称中心是什么?[原点]
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圆的`中心。
3.顶点
[研究曲线的上的某些特殊点的位置,可以确定曲线的位置。要确定曲线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常常需要求出曲线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
问题3怎样求曲线与x轴、y轴的交点?
在椭圆的标准方程里,
令x=0,得y=±b。这说明了B1(0,-b),B2(0,b)是椭圆与y轴的两个交点。
令y=0,得x=±a。这说明了A1(-a,0),A2(a,0)是椭圆与x轴的两个交点。
因为x轴,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所以椭圆和它的对称轴有四个交点,这四个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
线段A1A2,B1B2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它们的长A1A2=2a,B1B2=2b(a和b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观察图形,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椭圆短轴的端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相等,且等于长半轴长,即B1F1=B1F2=B2F1=B2F2=a
在Rt△OB2F2中,由勾股定理有
OF22=B2F22-OB22,即c2=a2-b2
这就是在前面一节里,我们令a2-c2=b2的几何意义。
4.离心率
定义: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e=,叫做椭圆的离心率。
因为a>c>0,所以0<e<1.<p="">
问题4观察图形,说明当离心率e变化时,椭圆形状是怎样随之变化的?
[调用几何画板,演示离心率变化(分越接近1和越接近0两种情况讨论)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得出结论:(1)e越接近1时,则c越接近a,从而b越小,因此椭圆越扁;
(2)e越接近0时,则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于a,这时椭圆就越接近于圆。
当且仅当a=b时,c=0,这时两个焦点重合于椭圆的中心,图形变成圆。
当e=1时,图形变成了一条线段。[为什么?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5.例题
例1求椭圆16x2+25y2=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
[根据刚刚学过的椭圆的几何性质知,椭圆长轴长2a,短轴长2b,该方程中的a=?b=?c=?因为题目给出的椭圆方程不是标准方程,所以必须先把它转化为标准方程,再讨论它的几何性质]
解:把已知方程化为标准方程,这里a=5,b=4,所以c==3
因此,椭圆的长轴和短轴长分别是2a=10,2b=8
离心率e==
两个焦点分别是F1(-3,0),F2(3,0),
四个顶点分别是A1(-5,0)A1(5,0)A1(0,-4)F1(0,4).
[提问:怎样用描点法画出椭圆的图形呢?我们可以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先画出第一象限内的图形。]
将已知方程变形为,根据
在0≤x≤5的范围内算出几个点的坐标(x,y)
x012345
y43.93.73.22.40
先描点画出椭圆的一部分,再利用椭圆的对称性画出整个椭圆(如图)
说明:本题在画图时,利用了椭圆的对称性。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可以简化画图过程,保证图形的准确性。
根据椭圆的几何性质,用下面的方法可以快捷地画出反映椭圆基本形状和大小的草图:
(1)以椭圆的长轴、短轴为邻边画矩形;
(2)由矩形四边的中点确定椭圆的四个顶点;
(3)用平滑的曲线将四个顶点连成一个椭圆。
[画图时要注意它们的对称性及顶点附近的平滑性]
(四)练习
填空:已知椭圆的方程是9x2+25y2=225,
(1)将其化为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
(2)a=___,b=___,c=___.
(3)椭圆位于直线________和________所围成的________区域里.
椭圆的长轴、短轴长分别是____和____,离心率e=_____,两个焦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四个顶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求符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经过点(-3,0)、(0,-2);
(2)长轴的长等于20,离心率等于0.6
例3点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求点的轨迹.
(教师分析――示范书写)
例4、如图,一种电影放映灯泡的反射镜面是旋转椭圆面(椭圆绕其对称轴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的一部分。过对称轴的截口ABC是椭圆的一部分,灯丝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F1上,片门位于另一个焦点F2上,由椭圆一个焦点F1发出的光线,经过旋转椭圆面反射后集中到另一个焦点F2。已知AC^F1F2,F1A=2.8cm,F1F2=4.5cm,求截口ABC所在椭圆的方程。
三、课堂练习:
①比较下列每组椭圆的形状,哪一个更圆,哪一个更扁?
⑴与⑵与(学生口答,并说明原因)
②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⑴经过点
⑵长轴长是短轴长的倍,且经过点
⑶焦距是,离心率等于
(学生演板,教师点评)
焦点在x轴、y轴上的椭圆的几何性质对比.
四、小结
(1)理解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给出方程会求椭圆的焦点、顶点和离心率;
(2)了解离心率变化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3)通过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画图是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2.1的6、7、8题
课后思考:
1、椭圆上到焦点和中心距离最大和最小的点在什么地方?
2、点M(x,y)与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x=的距离的比是常数(a>c>0),求点M轨迹,并判断曲线的形状。
3、接本学案例3,问题2,若过焦点F2作直线与AB垂直且与该椭圆相交于M、N两点,当△F1MN的面积为70时,求该椭圆的方程。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
(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
(3)掌握排列数公式,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数;
(4)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对排列应用问题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归纳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及排列数的公式,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排列数的应用问题.难点是导出排列数的公式和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贯穿在解决排列应用问题当中.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称为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因此,两个相同排列,当且仅当他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的排列顺序也完全相同.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种数,只要弄清相同排列、不同排列,才有可能计算相应的排列数.排列与排列数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具有m个元素的排列,后者是这种排列的不同种数.从集合的角度看,从n个元素的有限集中取出m个组成的有序集,相当于一个排列,而这种有序集的个数,就是相应的排列数.
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要重点分析好 的推导.
排列的应用题是本节教材的难点,通过本节例题的分析,应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解法时,教材上先画出框图,然后分析逐次填入时的种数,这样解释比较直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要求学生作题时也应尽量采用.
在教学排列应用题时,开始应要求学生写解法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防止单纯的只写一个排列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基本掌握之后,可以逐渐地不作这方面的要求.
三、教法建议
①在讲解排列数的概念时,要注意区分“排列数”与“一个排列”这两个概念.一个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成一排”,它不是一个数,而是具体的一件事;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它是一个数.例如,从3个元素a,b,c中每次取出2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排,有如下几种:
ab,ac,ba,bc,ca,cb,
其中每一种都叫一个排列,共有6种,而数字6就是排列数,符号 表示排列数.
②排列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取出元素”,二是“按一定顺序排列”.
从定义知,只有当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排列的顺序也完全相同时,才是同一个排列,元素完全不同,或元素部分相同或元素完全相同而顺序不同的排列,都不是同一排列。叫不同排列.
在定义中“一定顺序”就是说与位置有关,在实际问题中,要由具体问题的性质和条件来决定,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这也是与后面学习的组合的根本区别.
在排列的定义中 ,如果 有的书上叫选排列,如果 ,此时叫全排列.
要特别注意,不加特殊说明,本章不研究重复排列问题.
③关于排列数公式的推导的教学.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课本上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先推导 , ,…,再推广到 ,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讲法,学生是不难理解的.
导出公式 后要分析这个公式的构成特点,以便帮助学生正确地记忆公式,防止学生在“n”、“m”比较复杂的时候把公式写错.这个公式的特点可见课本第229页的一段话:“其中,公式右边第一个因数是n,后面每个因数都比它前面一个因数少1,最后一个因数是 ,共m个因数相乘.”这实际是讲三个特点:第一个因数是什么?最后一个因数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连续的自然数相乘.
公式 是在引出全排列数公式 后,将排列数公式变形后得到的公式.对这个公式指出两点:(1)在一般情况下,要计算具体的排列数的值,常用前一个公式,而要对含有字母的排列数的式子进行变形或作有关的论证,要用到这个公式,教材中第230页例2就是用这个公式证明的问题;(2)为使这个公式在 时也能成立,规定 ,如同 时 一样,是一种规定,因此,不能按阶乘数的原意作解释.
④建议应充分利用树形图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比较直观,便于理解.
⑤学生在开始做排列应用题的作业时,应要求他们写出解法的简要说明,而不能只列出算式、得出答数,这样有利于学生得更加扎实.随着学生解题熟练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步降低这种要求.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3
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高中很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谁的自学能力强,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你的成绩以及将来你发展的前途。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数学学科特点有清楚的认识
数学的概念、方法、思想都是人类长期实践中自然发展形成的,以数域的发展为例,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到实数再到复数,都是由自然的认知冲突引起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应用,让数学显得合情合理,浑然天成。数学中没有含糊不清的词,对错分明,凡事都要讲个为什么,只要按照数学规则去学去想就能融会贯通,但是如果不把来龙去脉想清楚而是“想当然”的`话,那就学不下去了。
第二、要改变一个观念。
有人会说自己的基础不好。那什么是基础?今天所学的知识就是明天的基础。明天学习的知识就是后天的基础,
所以只要学好每一天的内容,那么你打的基础就是最扎实的了。所以现在你们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无所谓基础好不好。
第三、学数学要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在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事半功倍。学习、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数学的途径有很多,做习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是必需的,理解、学会证明、领会思想、掌握方法也是必需的。同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类比地学、联系地学,既要从概念中看到它的具体背景,又要在具体的例子中想到它蕴含的一般概念。
相关文章推荐:
1.高中开学第一周教学反思
2.开学第一课教学反思精选
3.20--初中开学第一课教学反思【精选】
4.高三开学教学反思
5.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6.开学第一课语文教学反思
7.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反思
8.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精选
9.高中生物教育反思
10.20--开学第一课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4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
若通项公式变形为an=a1/q-q^n(n∈N-),当q>0时,则可把an看作自变量n的函数,点(n,an)是曲线y=a1/q-q^x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2)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5)等比求和:Sn=a1+a2+a3+.......+an
①当q≠1时,Sn=a1(1-q^n)/(1-q)或Sn=(a1-an×q)÷(1-q)
②当q=1时,Sn=n×a1(q=1)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5
第二教时教材:
1、复习
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目的: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过程:
一、复习:(结合提问)
1.集合的概念含集合三要素
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单元集、二元集
4.关于“属于”的概念
二、例一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平方后仍等于原数的数集解:{x x2=x}={0,1}
2.比2大3的数的集合解:{x x=2+3}={5}
3.不等式x2-x-6<0的整数解集解:{xZx2-x-6<0}={xZ-2<x<3}={-1,0,1,2}
4.过原点的直线的集合解:{(x,y)y=kx}
5.方程4x2+9y2-4x+12y+5=0的解集解:{(x,y)4x2+9y2-4x+12y+5=0}={(x,y)(2x-1)2+(3y+2)2=0}={(x,y)(1/2,-2/3)}
6.使函数y=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解:{x x2+x-60}={x x2且x3,xR}
三、处理苏大《教学与测试》第一课含思考题、备用题
四、处理《课课练》
五、作业《教学与测试》第一课练习题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6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九年级下第28章第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关系、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也是高中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三角方程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来看:
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探究活动经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来看:
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各边和各角的关系,能灵活运用相似图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有较强的推理证明能力,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从心理特征来看:初三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学生有待于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来看:
学生要得出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需要观察、思考、交流,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提高应用数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正弦函数意义,并会求锐角的正弦值。
难点确定为:根据锐角的正弦值及一边,求直角三角形的其他边长。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阐述,而这四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学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并把前面两者通过数学思考充分体现在问题解决中。借此结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将四个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锐角正弦的意义,并会求锐角的正弦值;
2.初步了解锐角正弦取值范围及增减性;
3.掌握根据锐角的正弦值及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直角三角形的其他边长的方法;
4.经历锐角正弦的意义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5.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情况,本节课我采用“三动五自主”的教学模式,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道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本节课的教法采用的是情境引导和探究发现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发新的认知冲突;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教师通过引导、指导、反馈、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使其在积极的自主活动中主动参与概念的建构过程,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究法与合作交流法相结合。本节课数学活动贯穿始终,既有学生自主探究的,也有小组合作交流的,旨在让学生从自主探究中发展,从合作交流中提高。
四、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自主探究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1、已知:在Rt△ABC中,∠C=900,∠A=350,则∠B=0
2、已知:在Rt△ABC中,∠C=900,AB=5,AC=3,则BC=
设计意图:建构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相似的三角形性质是本节课深入研究锐角正弦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多媒体播放意大利比萨斜塔图片,然后老师问:比萨斜塔中条件和要探究的问题:“你能根据问题背景画出直角三角形并且利用边求出斜塔的倾斜角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锐角三角函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二)自主合作
1、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合作探究)
1、(播放绿化荒山的视频)课本P74问题与思考,求的值
2、课本P75思考:求的值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2、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1、课本P75探索,
问:与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吗?
2、正弦函数定义:在Rt△ABC中,∠C=900,,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
对定义的几点说明:
1、si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的正切习惯上省略“∠”的符号.
2、本章我们只研究锐角∠A的正弦.
3、sinA的范围:0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锐角正弦定义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引入到下一环节。
(三)自主展示(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1、(例1课本P76)已知:在Rt△ABC中,∠C=900,根据图中数据
求sinA和sinB
2、判断对错(学生口答)
(1)若锐角∠A=∠B,则sinA=sinB()
(2)sin600=sin300+sin300()
3、如图,将Rt△ABC各边扩大100倍,则tanA的值()
A.扩大100倍B.缩小100倍C.不变D.不确定
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OP与x轴的夹角为∠1,求sin∠1的值。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四)自主拓展(提高升华)
1、课本习题28.1第1、2、题;
2、选做题:已知:在Rt△ABC中,∠C=900,sinA=,周长为60,求:斜边AB的长?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五)自主评价(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为了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我设计以下问题加以追问:
1、sinA能为负吗?
2、比较sin450和sin300的大小?
设计要求:(1)先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探究
(2)各组交流展示探究结果,并且组内或各组之间自主评价.
设计意图:
(1)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好习惯.
(2)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促进学生对学习及时进行反思,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教学反思
1.本教学设计以直角三角形为主线,力求体现生活化课堂的理念,让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形成概念——应用拓展——反思提高”的基本过程中,体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的乐趣,使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学。
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深化理解,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是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起着积极作用。
3.正弦是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三角函数。因而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力求贴近生活。又从意大利比萨斜塔提炼出了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乒乓球、衣服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一、情境导入,展开教学
今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数学广角”里做游戏,可是,我把游戏要用的材料都放在这个密码包里。你们想解开密码取出游戏材料吗?(想)我给大家提供解码的3个信息。
1、好,接下来老师提供解码的第一个信息: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学生在两位数里猜)(你们猜的对不对呢?请听第二个解码信息)
2、下面,提供解码的第二个信息:密码是由2和7组成的(学生说出27和72)。能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吗?
3、下面,提供解码的第三个信息:刚才说了密码可能是27也可能是72。其实这个密码和老师的年龄有关。哪个才是真正的密码是?(学生说出是27)到底是不是27呢?请看(教师出示密码)。真的是27,恭喜大家解码成功!
二、多种活动,体验新知
1、感知排列
师:请小朋友先到“数字宫”做个排数字游戏,好吗?这有两张数字卡片(1、2)(老师从密码包里拿出),你能摆出几个两位数?(用数字卡摆一摆)
生:我摆了两个不同的数字12和21。(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想得真好。我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数字3,现在有三个数字1、2、3,让大家写两位数,你们不会了吧?(会)别吹牛!(真的会)好,下面大家分组合作,组长记录。看看你们能够写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注意不要重复,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好,开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学生所写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找几份重复的或个数少的展示。)哪组同学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教师板书结果。)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呀?
2、探讨排列方法。
有的小组摆出4个不同的两位数,有的小组摆出6个不同的两位数,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保证既不重复,也不漏掉数呢?还请大家分组讨论。看一看哪组同学的方法最好!(小组讨论,分组交流,学生总结方法。)哪组同学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
方法1:我摆出12,然后再颠倒就是21,再摆23,颠倒后就是32,再摆13,颠倒后就是31,一共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
方法2:我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组成12和13;我再把数字2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组成21和23;我再把数字3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上组成31和32,一共摆出了6个两位数。3、老师和学生共同评议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摆一摆,学生试着总结。(如果学生说不出方法2,老师就直接告诉学生)
3、感知组合。
①师:你们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123
②提出问题:从大家刚才握手,老师想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想一想!
生1:6次!
生2:4次!
师:到底是几次呢?请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同学,试一试,到底是几次?
③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哪组同学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④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⑤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三、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下面大家看这是什么呀?(老师从密码包里拿出一个乒乓球)(乒乓球)这个是我昨天专门买来的。定价5角。当时我的口袋里有1张5角的、2张2角,还有5个1角的硬币。(师出示所述人民币)大家想一想我有多少种方法付给老板钱呢?(老师引导学生有序的说出付钱的四种方法)
有了乒乓球,老师就可以教大家打乒乓球了。不过我要先考考大家。每两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三个人要比几场?(指名答。)好的,大家真能干。下课老师就教你们的乒乓球好吗?(好)。
今天是几月几日?(12月1日)哦!快到元旦了。小明准备在数学广角举办的元旦晚会上露一手。来一个时装表演。他准备了4件衣服(教师贴出2件上衣和2件裤子),请你帮他设计一下,有几种穿法?谁来说一说?(指名答出四种穿法并演示)
大家感觉一下只有4种穿法,是不是有点少了呀?(是)小明也和大家想到一块去了。于是他又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条黑裤子(贴出)。大家再想一想现在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了呀?(6种)除了刚才的4种,还有哪2种,谁来说一说?(生答完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6种穿法)同学们真聪明。我在这里代表小明向大家说一声:谢谢了!(没关系)。对了。到时候我们一定要去看小明的精彩表演!好不好?(好)
四、游戏活动,拓展应用
1、老师看大家学得这么开心,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①教师出示4个号球:老师这这里有四个号球:2、5、7、8。
②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可能中奖。再猜?你这个号码也可能中奖。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的孩子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写得越多你中奖的可能就越大)
③写好了吗?大家推举一个人来摸奖吧。老师来当公证员行不行?学生先摸出一个球。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个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25、27、28。再摸一个球。中奖号码是?
④你中奖了吗?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同桌互相看看,如果你同位中奖了,请你给他画一面小红旗。
⑤出示所有结果:孩子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用2、5、7、8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咱们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老师写,你们说,好吗?
2、老师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指名答,教师总结)
这种排法刚才有没有呀?我也糊涂了。怎样才能搞清楚呢?对了,我们也可以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方法来排一排。(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排一排)这样有顺序的排一下,我们都清楚了。看来我们以后,不管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什么事情,想什么问题都要有顺序的思考,这样才能考虑全面。其实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不管有多难,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一定能解决。对不对?(对)
五、全课总结,升华情感
在数学广角中还有许多地方等着大家去游玩,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大家就玩到这里。今天你这节课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集合的概念》是人教版第一章的内容(中职数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集合以及集合有关的概念,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初中数学课本中已现了一些数和点的集合,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等,但学生并不清楚“集合”在数学中的含义,集合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也是也是中职数学的开篇,是我们后续学习的重要工具,如:用集合的语言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曲线上点的集合等。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让学生领会到数学语言的简洁和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客观,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以及有关概念;
b、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a、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
b、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b、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难点:准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
对于中职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他们还没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厌学情绪。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从学生较熟悉的实例出发,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认知策略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交流、讨论,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集合概念的形成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四、学习指导(说学法)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数学的特点这节课主要是教学生动脑思考、多训练、勤钻研的研讨,这样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的意识,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进而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a、创设情境,揭示本课主题,同时对集合的整体性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b、介绍集合论的创始者康托尔
2、究竟什么是集合?(实例探究)切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熟悉的事物(物体),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进行探究,为本课教学创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接待探究过程学生积极思考、交流、作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实例中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能力范围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为下面水到渠成的介绍集合概念做好铺垫。
3、集合的概念,本课的重点。结合探究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集合和元素各是什么?知识的呈现由抽象到具体进一步熟悉元素与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分清实际问题中的集合和元素为后面学习两者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教师在这一环节做好学习指导,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集合,如果对象不确定,就不能确定为集合(举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熟悉巩固集合的概念通过例题,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理解集合的概念。
5、集合的符号记法,为本节重点做好铺垫。
6、从实例入行手,探索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学生能用文字语言描述,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出元素与集合关系符号表示,在这个环节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逐步形成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落实本课的重点,学习指导:⑴集合元素的确定。⑵理解两符号的含义。
7、思考交流本课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通过自由举例,能深化概念。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8、从所举的例子中抽象出数集的概念,并给出常见数集的记法。
9、学生练习:通过练习,识记常见数集的记法,同时进一步巩固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10、知识的实际应用:
问题不难,落实课本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集合的眼光观看世界。
11、课堂小节
以学生小节为主教师帮助为辅,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要学会梳理所学内容,要学会总结反思,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培养学生的鬼纳总结能力。
六、评价
教学评价的及时能有效调动课堂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对课堂教学发挥着积极作用,教学过程遵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应用集合的眼光看研究对象,注重过程评价与多元评价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本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
七、教学反思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从特殊到一般,在具体感知基础上得出集合的描述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启发探究教学,营造学生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9
一、说教材
1、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学生认知角度看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3、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片面、不严谨。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灵活运用。
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渗透事物之间等价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过程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
此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动手算了起来,他们想到用计算器依次算出各项的值,然后再求和。这时我对他们的这种思路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做所谓的“无用功”,急急忙忙地抛出“错位相减法”,这样做有悖学生的认知规律:求和就想到相加,这是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事,教师为什么不相加而马上相减呢?在整个教学关键处学生难以转过弯来,因而在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营造知识形成过程的氛围,突破学生学习的障碍。同时,形成繁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学生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2、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在肯定他们的思路后,我接着问:1,2,22,…,263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
探讨1:,记为(1)式,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系?(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
探讨2: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1)式两边同乘以2则有,记为(2)式。比较(1)(2)两式,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比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变“加”为“减”,在教师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学生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学中应着力在这儿做文章,从而抓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
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老师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求学生纵观全过程,反思: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设计意图: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不禁惊呼:真是太简洁了!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3、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这时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
这里,让学生自主完成,并喊一名学生上黑板,然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就感。
对不对?这里的q能不能等于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q=1时是什么数列?此时sn=?(这里引导学生对q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公式,同时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打下基础。)
再次追问: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如何把sn用a1、an、q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反问精讲,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和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比和综合的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尽管时间有时比较少,甚至仅仅几句话,然而却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4、讨论交流,延伸拓展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流程图的选择结构这种基本逻辑结构。
2、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3、能运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设计流程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
1、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求解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流程图的感知。
2、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流程图的画法和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情境:
某铁路客运部门规定甲、乙两地之间旅客托运行李的费用为
其中(单位:)为行李的重量。
试给出计算费用(单位:元)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二、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
解算法为:
输入行李的重量;
如果,那么,
否则;
输出行李的重量和运费。
上述算法可以用流程图表示为:
教师边讲解边画出第10页图1-2-6。
在上述计费过程中,第二步进行了判断。
三、建构数学
1、选择结构的概念:
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选择结构。
如图:虚线框内是一个选择结构,它包含一个判断框,当条件成立(或称条件为“真”)时执行,否则执行。
2、说明:
(1)有些问题需要按给定的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并按判断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操作,这类问题的实现就要用到选择结构的设计;
(2)选择结构也称为分支结构或选取结构,它要先根据指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再由判断的结果决定执行两条分支路径中的某一条;
(3)在上图的选择结构中,只能执行和之一,不可能既执行,又执行,但或两个框中可以有一个是空的,即不执行任何操作;
(4)流程图图框的形状要规范,判断框必须画成菱形,它有一个进入点和两个退出点。
3、思考:教材第7页图所示的算法中,哪一步进行了判断?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11
如何在高二这一关键性的一年中与这些同学一齐共同进步缩小差距,我选取了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尽量向学生带给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一,用多变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我认为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理解、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务必要主体的用心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用心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思维潜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若要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引入时我常常以问题作为出发点,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同时问题情景的设置又具有必须的挑战性,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如人教版初二几何《三角形》的《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在引入时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三角形的实例吗?你能一笔画一个三角形吗?你能用语言叙述你的画图过程吗?
如人教版初二几何《三角形》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在引入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任意画一个三角形,你能否再画一个与其全等的三角形。画好后请你剪下来验证一下。学生的用心性被激发,热烈的讨论,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状况
有的学生用的是先确定一角再确定两边的画法;有的一个学生是利用尺规根据三边关系画的(这正是后面所要学的一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有的学生是利用了垂直、平行、对顶角来省去作图中使用量角器的麻烦,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利用自己对数学图形的感知,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透过剪一剪试一试从直观上验证了自己的画法。
如《相似形》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引入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提到与我国并称为世界四大礼貌古国的埃及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们说到了法老、金字塔、木乃伊等等,说到金字塔你能测量出埃及大金字塔的高度吗?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告诉我用影长,当时我称赞他们与我们的几何学之父古希腊人欧几里得的测量方法一样,并讲述了欧几里得的故事,他等到自己在阳光下的影长与他的身高正好相等的时候,测量了金字塔的塔影的长度,这时,他宣布,“这就是大金字塔的高度。”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其它性质的兴趣。
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成绩较差同学减少对于数学的恐惧感,课堂上放慢教学速度,变换教学方法,如人教版初二几何《三角形》的《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我是这样处理的:1、请学生讲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请学生用折纸的方法讲解角平分线和中线,折纸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3、请学生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并做出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和一条中线。三个要求层层深入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变教师讲为学生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在课堂上放慢教学速度是能够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但一小批优等生就会出现没事做的状况,这时学习小组就是他们发挥余热的地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建立了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相互帮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事小组中不同的工作,并最终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透过小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观,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不固执己见,对同学的见解,既要乐于理解合理成分,又要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越发的认识到讨论的重要性,我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教师,质疑教科书,鼓励学生争论,有些知识点在学生的争论中被突破,知识在争论中被融会贯通,我发现学生之间的语言他们更容易理解,于是我开始尝试让学生讲课,讲过三角形的分类等。又如学习基本作图时,教科书就如一本说明书,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阅读、画图,互教互学,实际教学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知,有所得。在认知效果和记忆效果方面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
第二,布置多样的作业,引导学生的用心性
让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潜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潜力有着重大好处。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布置,《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布置如何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如何调整作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位置,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课堂结束新课后,我透过作业的布置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如自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开始时每一天的第一样作业是复习,最后一项作业是预习,而且把具体的页数写清楚提出具体的预习提纲,加强学生看书的针对性,开始时还带有必须的强制性如让家长签字,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潜力。
对数学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具有必须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资料有创造性,如课本习题、自编习题、计算类题目、表述类题目(如单元小结、学习体会、数学故事、小论文等)互相穿插,让学生感受到作业资料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
根据上课资料所需经常让学生动手做教具如剪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做教具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此特性等,这种做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学生做教具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此特性时,有的学生用线绳打结连接四边,有的学生为了省事用订书钉订的,而订的不同方法得到有的四边形能动而有的不能,经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关键在于连接处是一个点还是两个点的问题,学生很受启发。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正弦、余弦定理,了解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正弦、余弦定理的内容,并从具体的实例掌握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例的探究,体会到三角形的和谐美,学会稳定性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弦、余弦定理应用以及公式的变形
难点:
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
知识梳理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则
(1)S=2ah(h表示边a上的高)
(2)S=2bcsinA=2sinC=2acsinB
(3)S=2r(a+b+c)(r为△ABC内切圆半径)
问题1:在△ABC中,a=3,b2,A=60°求c及BC问题2在△ABC中,c=6A=30°B=120°求ab及C
问题3在△ABC中,a=5,c=4,cosA=16,则b=
通过对上述三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指导学生总结正余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
余弦定理可以解决
(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我们不难发现利用正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三角形中“知三求三”知三中必须要有一边
应用举例
【例1】(1)(2013·湖南卷)在锐角△ABC中,角A,B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若2asinB3b,则角A等于()
A.3B.4C.6
(2)(20__·杭州模拟)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1,c=2,B=45°,则sinC=______.
解析(1)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2sinA·sinB=3sinB,∵B为△ABC的内角,∴sinB≠0.3
∴sinA=2又∵△ABC为锐角三角形,
∴A∈02,∴A=3
(2)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B=1+32-2×2=25,即b=5.c·sinB
所以sinCb4
答案(1)A(2)5
【训练1】(1)在△ABC中,a=3,c=2,A=60°,则C=
A.30°B.45°C.45°或135°D.60°
(2)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2-b2=3bc,sinC=3sinB,则A=
A.30°B.60°C.120°D.150°
解析(1)由正弦定理,得sin60°sinC,解得:sinC=2,又c<a,所以C<60°,所以C=45°
(2)∵sinC=23sinB,由正弦定理,得c=23b,b2+c2-a2-3bc+c2-3bc+3bc3∴cosA=2bc==2bc2bc2,又A为三角形的内角,∴A=30°.
答案(1)B(2)A
规律方法
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
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
【例2】(20__·临沂一模)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且2asinA=(2b-c)sinB+(2c-b)sinC.(1)求角A的大小;
(2)若sinB+sinC=3,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1)由2asinA=(2b-c)sinB+(2c-b)sinC,
得2a2=(2b-c)b+(2c-b)c,
即bc=b2+c2-a2,b2+c2-a21
∴cosA=2bc=2,
∴A=60°.
(2)∵A+B+C=180°,
∴B+C=180°-60°=120°
由sinB+sinC=3,
得sinB+sin(120°-B)=3,
∴sinB+sin120°cosB-cos120°sinB=3.33
∴2sinB+2B=3,
即sin(B+30°)=1.∵0°<b<120°,<p="">
∴30°<b+30°<150°.<p="">
∴B+30°=90°,B=60°.
∴A=B=C=60°,
△ABC为等边三角形.
规律方法
解决判断三角形的形状问题,一般将条件化为只含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然后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得出内角之间的关系式;
或将条件化为只含有边的关系式,然后利用常见的化简变形得出三边的关系。另外,在变形过程中要注意A,B,C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
课堂小结
1.在解三角形的问题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起着重要作用,在解题时要注意根据这个定理确定角的范围及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防止出现增解或漏解。
2.正、余弦定理在应用时,应注意灵活性,尤其是其变形应用时可相互转化.如a2=b2+c2-2bccosA可以转化为sin2A=sin2B+sin2C-2sinBsinCcosA,利用这些变形可进行等式的化简与证明。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组合问题;
(2)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3)通过学习组合知识,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
难点是解组合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下列思考问题,打出字幕.
[字幕]一条铁路线上有6个火车站,(1)需准备多少种不同的普通客车票?(2)有多少种不同票价的普通客车票?上面问题中,哪一问是排列问题?哪一问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答案提示:(1)排列;(2)组合.
[评述]问题(1)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要求出排法的种数,属于排列问题;(2)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成一组,两站无顺序关系,要求出不同的组数,属于组合问题.这节课着重研究组合问题.
设计意图:组合与排列所研究的问题几乎是平行的.上面设计的问题目的是从排列知识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字幕]1.排列的定义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一个组合是什么?
3.一个组合与一个排列有何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回答.
(教师活动)对照课文,逐一评析.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将所学的知识迁移过渡,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归纳概括 建立新知】
(教师活动)承接上述问题的回答,展示下面知识.
[字幕]模型: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如前面思考题:6个火车站中甲站→乙站和乙站→甲站是票价相同的车票,是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组合数: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称之,用符号 表示,如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
[评述]区分一个排列与一个组合的关键是:该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当取出元素后,若改变一下顺序,就得到一种新的取法,则是排列问题;若改变顺序,仍得原来的取法,就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倾听、思索、记录.
(教师活动)提出思考问题.
[投影] 与 的关系如何?
(师生活动)共同探讨.求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排列数 ,可分为以下两步:
第1步,先求出从这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
第2步,求每一个组合中 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
[字幕]公式1:
公式2:
(学生活动)验算 ,即一条铁路上6个火车站有15种不同的票价的普通客车票.
设计意图:本着以认识概念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思维层层被激活、逐渐深入到问题当中去.
【例题示范 探求方法】
(教师活动)打出字幕,给出示范,指导训练.
[字幕]例1 列举从4个元素 中任取2个元素的所有组合.
例2 计算:(1) ;(2) .
(学生活动)板演、示范.
(教师活动)讲评并指出用两种方法计算例2的第2小题.
[字幕]例3 已知 ,求 的所有值.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
解 首先,根据组合的定义,有
①
其次,由原不等式转化为
即
解得 ②
综合①、②,得 ,即
[点评]这是组合数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公式的选择.
设计意图:例题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公式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反馈练习 学会应用】
(教师活动)给出练习,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课堂练习]课本P99练习第2,5,6题.
[补充练习]
[字幕]1.计算:
2.已知 ,求 .
(学生活动)板演、解答.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让全体学生参与训练,深刻揭示排列数公式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三)小结
(师生活动)共同小结.
本节主要内容有
1.组合概念.
2.组合数计算的两个公式.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作业:习题10 3第1(1)、(4),3题.
2.思考题:某学习小组有8个同学,从男生中选2人,女生中选1人参加数学、物理、化学三种学科竞赛,要求每科均有1人参加,共有180种不同的选法,那么该小组中,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
3.研究性题:
在 的 边上除顶点 外有 5个点,在 边上有 4个点,由这些点(包括 )能组成多少个四边形?能组成多少个三角形?
(五)课后点评
在学习了排列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引进了组合概念,并推导出组合数公式,同时调控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14
一、单元教学内容
(1)算法的基本概念
(2)算法的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算法的基本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中学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1、算法的基本概念3课时
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结构5课时
3、算法的基本语句2课时
四、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斌值、条件、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五、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算法的含义
(2)掌握算法的基本结构
(3)会用算法语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程序框图
(2)变量与赋值
(3)循环结构
(4)算法设计
六、单元总体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采用这些方法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能力不是很强,只能通过对实例的认真领会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
七、单元展开方式与特点
1、展开方式
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
2、特点
(1)螺旋上升分层递进
(2)整合渗透前呼后应
(3)三线合一横向贯通
(4)弹性处理多样选择
八、单元教学过程分析
1、算法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喝茶,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2、算法的流程图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语言的区别;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3、基本算法语句教学过程分析
经历将具体生活中问题的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言的过程,理解表示的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基本算法语句表达算法,
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九、单元评价设想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对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体会集合语言准确、简洁的特征;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注学生在本章(节)及今后学习中,让学生集中学习算法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算法的基本结构、基本语句、基本思想等。算法思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在其他相关部分还将进一步学习算法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15
教学过程:
前言: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音乐中指名读,齐读。)
三年级的天空
今天,是20__年的一天
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从20__年的家中匆匆赶来
来到美丽的暨阳学校,
继续
踏入三年级明亮的天空
书写新的传奇。
是呀,三年级的天空一定会无比明媚。那么,今天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刚刚过去的美好的寒假。
一、口头交流寒假趣事
1.新年过得如何?(用词语来形容)
2.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事?(根据你说的词语来说说)
二、书面了解别人的寒假趣事
1.全班欣赏同学写的优秀作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2.再欣赏网上找的。(认真倾听,分享快乐。)
三、王老师介绍自己的寒假趣事
1.你猜猜王老师怎么度过的?
2.公布答案。(在带宝宝的同时看书)
四、送礼物——听故事
王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所以我在寒假的时候,特别挑选了一个故事,送给大家,作为新年礼物。
毛虫和我
——送给新学期的孩子们
毛虫知道,在它的身体里面,藏着一只蝴蝶。是的,它一直都知道,一刻也不曾忘记。当它慢吞吞地爬过菜叶的时候,它在想着这件事;当它贪婪地把叶子咬出一个个小洞时,它在想着这件事;当它舒展身体晒太阳的时候,它在想着这件事;当它亲吻一朵美丽的小花儿时,它在想这件事……
我要挑最鲜嫩的叶子吃,它对自己说,这样当我变成蝴蝶的时候,才会有艳丽的色彩。我要多多地吃,它对自己说,这样当我变成蝴蝶的时候,翅膀才会有力气。这金色的光线多么温暖,它对自己说,最重要的是,它将变成金粉装点我的翅膀。这朵小花多么可爱,它对自己说,将来我的翅膀上面,也会开出美丽的花儿来。
“哎呀,毛毛虫!好丑好恶心哟!”一个小女孩指着它叫道。这样的话毛毛虫听得多了,一点儿也不会破坏它的好心情。哦,我将长出一双美丽的翅膀,它对自己说。这样想着,毛毛虫昂起了它小小的脑袋,慢慢爬走了。
我知道,在我的身体里面,藏着一个更好的自己。是的,我一直都知道,一刻也不曾忘记。
所以我从来都不挑食,我知道所有健康的食物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努力地读书,我知道所有那些有趣的书、严肃的书、美丽的书、智慧的书,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喜欢认识新朋友,我知道所有那些善良的朋友、聪明的朋友、慷慨的朋友、睿智的朋友,他们的友情以及他们的美好天性,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积极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我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走过的每一步路,我做过的每一件事,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喜欢亲近大自然,我知道所有那些美丽的山水、阳光、花香和清新空气,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
每天早晨,我都会在镜子面前照一照自己;每天早晨,我都会在镜子里看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小男孩)。
可我知道,在我的身体里面,藏着一个更好的我自己。就像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小种子会长成大树,我也会变成一个更好的我自己。
故事听完了,王老师要检查下你们是不是认真在听,有没有收到我的礼物?
1.毛毛虫的理想是什么?它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怎么努力的?我的理想是什么?为了做最好的自己,我又是怎么做的?(大方向)
2.听了故事,说说自己新学期的目标?为了做最好的自己,在学习中你又准备怎么做?(小方向)(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
我相信,只要我们像毛毛虫那样努力,我们也一定可以变成美丽的蝴蝶!
四、总结
让我们每个人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向着美好的自己努力。最后让我们在诗歌中结束我们的开学第一课。(再次诵读诗歌)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16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高中《解析几何》第二章第七节内容,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会考的必考内容,是在学完求曲线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椭圆的特性,以完成对圆锥曲线的全面研究,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并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它们的应用。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b)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类比、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确立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因为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是解决与椭圆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基础,因此,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由于学生推理归纳能力较低,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涉及到根式的两次平方,并且运算也较繁,因此它是本节课的难点;坐标系建立的好坏直接影响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化简,因此建立一个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是本节的关键。
二、说教材处理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以下的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2.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本节教材的处理上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原则组织和安排如下:
(1)复习提问(2)引入新课(3)新课讲解(4)反馈练习(5)归纳总结(6)布置作业
三、说教法和学法
1.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而愉快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请学生参与课堂。加强方程推导的指导,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的溶为一体,为此,本节课采用“引导教学法”。
2.利用电脑所画图形的动态演示总结规律。同时利用电脑的动态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3.设a(-2,0),b(2,0),三角形abp周长为10,动点p轨迹方程。
例1属基础,主要反馈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
例2可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
小结
为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完整深刻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结。
1.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及其应用。
2.椭圆标准方程中a,b,c诸关系。
3.求椭圆方程常用方法和基本思路。
通过小结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增强学生学好圆锥曲线的信心。
布置作业
(1)77页——78页1,2,3,79页11
(2)预习下节内容
巩固本节所学概念,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遗漏和不足。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17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__》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突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
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程序:
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18
本文题目:高三数学复习教案:古典概型复习教案
【高考要求】古典概型(B);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A)
【学习目标】:1、了解概率的频率定义,知道随机事件的发生是随机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2、理解古典概型的特点,会解较简单的古典概型问题;
3、了解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并能运用于简单的概率计算.
【知识复习与自学质疑】
1、古典概型是一种理想化的概率模型,假设试验的结果数具有性和性.解古典概型问题关键是判断和计数,要掌握简单的记数方法(主要是列举法).借助于互斥、对立关系将事件分解或转化是很重要的方法.
2、(A)在10件同类产品中,其中8件为正品,2件为次品。从中任意抽出3件,则下列4个事件:①3件都是正品;②至少有一件是正品;③3件都是次品;④至少有一件是次品.是必然事件的是.
3、(A)从5个红球,1个黄球中随机取出2个,所取出的两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是。
4、(A)同时抛两个各面上分别标有1、2、3、4、5、6均匀的正方体玩具一次,向上的两个数字之和为3的概率是.
5、(A)某人射击5枪,命中3枪,三枪中恰好有2枪连中的概率是.
6、(B)若实数,则曲线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概率是.
【例题精讲】
1、(A)甲、乙两人参加知识竞答,共有10道不同的题目,其中选择题6道,判断题4道,甲、乙两人依次各抽一题.(1)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
(2)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
2、(B)黄种人群中各种血型的人所占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血型ABABO
该血型的人所占的比(%)2829835
已知同种血型的人可以输血,O型血可以输给任一种血型的人,任何人的血都可以输给AB型血的人,其他不同血型的人不能互相输血.小明是B型血,若小明因病需要输血,问:
(1)任找一个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
(2)任找一个人,其血不能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
3、(B)将两粒骰子投掷两次,求:(1)向上的点数之和是8的概率;(2)向上的点数之和不小于8的概率;(3)向上的点数之和不超过10的概率.
4、(B)将一个各面上均涂有颜色的正方体锯成(n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从这些小正方体中任取一个,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三面涂有颜色;(2)恰有两面涂有颜色;
(3)恰有一面涂有颜色;(4)至少有一面涂有颜色.
【矫正反馈】
1、(A)一个三位数的密码锁,每位上的数字都可在0到10这十个数字中任选,某人忘记了密码最后一个号码,开锁时在对好前两位号码后,随意拨动最后一个数字恰好能开锁的概率是.
2、(A)第1、2、5、7路公共汽车都要停靠的一个车站,有一位乘客等候着1路或5路汽车,假定各路汽车首先到站的可能性相等,那么首先到站的正好是这位乘客所要乘的的车的概率是.
3、(A)某射击运动员在打靶中,连续射击3次,事件至少有两次中靶的对立事件是.
4、(B)某产品分甲、乙、丙三级,其中乙、丙两级均属次品,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出现乙级品和丙级品的概率分别为3%和1%,求抽验一只是正品(甲级)的概率.
5、(B)袋中装有4只白球和2只黑球,从中先后摸出2只求(不放回).求:(1)第一次摸出黑球的概率;(2)第二次摸出黑球的概率;(3)第一次及第二次都摸出黑球的概率.
【迁移应用】
1、(A)将一粒骰子连续抛掷三次,它落地时向上的点数依次成等差数列的概率是.
2、(A)从鱼塘中打一网鱼,共M条,做上标记后放回池塘中,过了几天,又打上来一网鱼,共N条,其中K条有标记,估计池塘中鱼的条数为.
3、(A)从分别写有A,B,C,D,E的5张卡片中,任取2张,这两张上的字母恰好按字母顺序相邻的概率是.
4、(B)电子钟一天显示的时间是从00:00到23:59的每一时刻都由四个数字组成,则一天中任一时刻的四个数字之和为23的概率是.
5、(B)将甲、乙两粒骰子先后各抛一次,a,b分别表示抛掷甲、乙两粒骰子所出现的点数.
(1)若点P(a,b)落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记为A,求事件A的概率;
(2)求P(a,b)落在直线x+y=m(m为常数)上,且使此事件的概率最大,求m的值.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19
●知识梳理
函数的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函数内容本身的相互综合,如函数概念、性质、图象等方面知识的综合.
2.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点的综合,如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内容与函数的综合.这是高考主要考查的内容.
3.函数与实际应用问题的综合.
●点击双基
1.已知函数f(x)=lg(2x-b)(b为常数),若x[1,+)时,f(x)0恒成立,则
A.b1B.b1C.b1D.b=1
解析:当x[1,+)时,f(x)0,从而2x-b1,即b2x-1.而x[1,+)时,2x-1单调增加,
b2-1=1.
答案:A
2.若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经过点A(0,3)和B(3,-1),则不等式f(x+1)-1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f(x+1)-12得-2
又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过点A(0,3),B(3,-1),
f(3)
答案:(-1,2)
●典例剖析
【例1】取第一象限内的点P1(x1,y1),P2(x2,y2),使1,x1,x2,2依次成等差数列,1,y1,y2,2依次成等比数列,则点P1、P2与射线l:y=x(x0)的关系为
A.点P1、P2都在l的上方B.点P1、P2都在l上
C.点P1在l的下方,P2在l的上方D.点P1、P2都在l的下方
剖析:x1=+1=,x2=1+=,y1=1=,y2=,∵y1
P1、P2都在l的下方.
答案:D
【例2】已知f(x)是R上的偶函数,且f(2)=0,g(x)是R上的奇函数,且对于xR,都有g(x)=f(x-1),求f(20__)的值.
解:由g(x)=f(x-1),xR,得f(x)=g(x+1).又f(-x)=f(x),g(-x)=-g(x),
故有f(x)=f(-x)=g(-x+1)=-g(x-1)=-f(x-2)=-f(2-x)=-g(3-x)=
g(x-3)=f(x-4),也即f(x+4)=f(x),xR.
f(x)为周期函数,其周期T=4.
f(20__)=f(4500+2)=f(2)=0.
评述:应灵活掌握和运用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例3】函数f(x)=(m0),x1、x2R,当x1+x2=1时,f(x1)+f(x2)=.
(1)求m的值;
(2)数列{an},已知an=f(0)+f()+f()++f()+f(1),求an.
解:(1)由f(x1)+f(x2)=,得+=,
4+4+2m=[4+m(4+4)+m2].
∵x1+x2=1,(2-m)(4+4)=(m-2)2.
4+4=2-m或2-m=0.
∵4+42=2=4,
而m0时2-m2,4+42-m.
m=2.
(2)∵an=f(0)+f()+f()++f()+f(1),an=f(1)+f()+f()++f()+f(0).
2an=[f(0)+f(1)]+[f()+f()]++[f(1)+f(0)]=+++=.
an=.
深化拓展
用函数的思想处理方程、不等式、数列等问题是一重要的思想方法.
【例4】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对任意x、yR,有f(x+y)=f(x)+f(y),且当x0时,f(x)0,f(1)=-2.
(1)证明f(x)是奇函数;
(2)证明f(x)在R上是减函数;
(3)求f(x)在区间[-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证明:由f(x+y)=f(x)+f(y),得f[x+(-x)]=f(x)+f(-x),f(x)+f(-x)=f(0).又f(0+0)=f(0)+f(0),f(0)=0.从而有f(x)+f(-x)=0.
f(-x)=-f(x).f(x)是奇函数.
(2)证明:任取x1、x2R,且x10.f(x2-x1)0.
-f(x2-x1)0,即f(x1)f(x2),从而f(x)在R上是减函数.
(3)解:由于f(x)在R上是减函数,故f(x)在[-3,3]上的最大值是f(-3),最小值是f(3).由f(1)=-2,得f(3)=f(1+2)=f(1)+f(2)=f(1)+f(1+1)=f(1)+f(1)+f(1)=3f(1)=3(-2)=-6,f(-3)=-f(3)=6.从而最大值是6,最小值是-6.
深化拓展
对于任意实数x、y,定义运算x__y=ax+by+cxy,其中a、b、c是常数,等式右边的运算是通常的加法和乘法运算.现已知1__2=3,2__3=4,并且有一个非零实数m,使得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x__m=x,试求m的值.
提示:由1__2=3,2__3=4,得
b=2+2c,a=-1-6c.
又由x__m=ax+bm+cmx=x对于任意实数x恒成立,
b=0=2+2c.
c=-1.(-1-6c)+cm=1.
-1+6-m=1.m=4.
答案:4.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已知y=f(x)在定义域[1,3]上为单调减函数,值域为[4,7],若它存在反函数,则反函数在其定义域上
A.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7B.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7
C.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3D.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3
解析: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在各自定义区间上有相同的增减性,f-1(x)的值域是[1,3].
答案:C
2.关于x的方程x2-4x+3-a=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函数y=x2-4x+3的图象,如下图.
由图象知直线y=1与y=x2-4x+3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即方程x2-4x+3=1也就是方程x2-4x+3-1=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因此a=1.
答案:1
3.若存在常数p0,使得函数f(x)满足f(px)=f(px-)(xR),则f(x)的一个正周期为__________.
解析:由f(px)=f(px-),
令px=u,f(u)=f(u-)=f[(u+)-],T=或的整数倍.
答案:(或的整数倍)
4.已知关于x的方程sin2x-2sinx-a=0有实数解,求a的取值范围.
解:a=sin2x-2sinx=(sinx-1)2-1.
∵-11,0(sinx-1)24.
a的范围是[-1,3].
5.记函数f(x)=的定义域为A,g(x)=lg[(x-a-1)(2a-x)](a1)的定义域为B.
(1)求A;
(2)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由2-0,得0,
x-1或x1,即A=(-,-1)[1,+).
(2)由(x-a-1)(2a-x)0,得(x-a-1)(x-2a)0.
∵a1,a+12a.B=(2a,a+1).
∵BA,2a1或a+1-1,即a或a-2.
而a1,1或a-2.
故当BA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1).
培养能力
6.(理)已知二次函数f(x)=x2+bx+c(b0,cR).
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设符合条件的f(x)存在,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
又b0,-0.
①当-0,即01时,
函数x=-有最小值-1,则
或(舍去).
②当-1-,即12时,则
(舍去)或(舍去).
③当--1,即b2时,函数在[-1,0]上单调递增,则解得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有两个,
f(x)=x2-1或f(x)=x2+2x.
(文)已知二次函数f(x)=x2+(b+1)x+c(b0,cR).
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
x=-,又b0,--.
设符合条件的f(x)存在,
①当--1时,即b1时,函数f(x)在[-1,0]上单调递增,则
②当-1-,即01时,则
(舍去).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为f(x)=x2+2x.
7.已知函数f(x)=x+的定义域为(0,+),且f(2)=2+.设点P是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直线y=x和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1)求a的值.
(2)问:PMPN是否为定值?若是,则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设O为坐标原点,求四边形OMPN面积的最小值.
解:(1)∵f(2)=2+=2+,a=.
(2)设点P的坐标为(x0,y0),则有y0=x0+,x0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PM==,PN=x0,有PMPN=1,即PMPN为定值,这个值为1.
(3)由题意可设M(t,t),可知N(0,y0).
∵PM与直线y=x垂直,kPM1=-1,即=-1.解得t=(x0+y0).
又y0=x0+,t=x0+.
S△OPM=+,S△OPN=x02+.
S四边形OMPN=S△OPM+S△OPN=(x02+)+1+.
当且仅当x0=1时,等号成立.
此时四边形OMPN的面积有最小值1+.
探究创新
8.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钢板,现对其进行切割、焊接成一个长方体形无盖容器(切、焊损耗忽略不计).有人应用数学知识作了如下设计:如图(a),在钢板的四个角处各切去一个小正方形,剩余部分围成一个长方体,该长方体的高为小正方形边长,如图(b).
(1)请你求出这种切割、焊接而成的长方体的最大容积V1;
(2)由于上述设计存在缺陷(材料有所浪费),请你重新设计切、焊方法,使材料浪费减少,而且所得长方体容器的容积V2V1.
解:(1)设切去正方形边长为x,则焊接成的长方体的底面边长为4-2x,高为x,
V1=(4-2x)2x=4(x3-4x2+4x)(0
V1=4(3x2-8x+4).
令V1=0,得x1=,x2=2(舍去).
而V1=12(x-)(x-2),
又当x时,V10;当
当x=时,V1取最大值.
(2)重新设计方案如下:
如图①,在正方形的两个角处各切下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如图②,将切下的小正方形焊在未切口的正方形一边的中间;如图③,将图②焊成长方体容器.
新焊长方体容器底面是一长方形,长为3,宽为2,此长方体容积V2=321=6,显然V2V1.
故第二种方案符合要求.
●思悟小结
1.函数知识可深可浅,复习时应掌握好分寸,如二次函数问题应高度重视,其他如分类讨论、探索性问题属热点内容,应适当加强.
2.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函数研究的各个领域的全部过程中,掌握了这一点,将会体会到函数问题既千姿百态,又有章可循.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数形结合和数形转化是解决本章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用函数的图象及方程的曲线去处理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
拓展题例
【例1】设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a、b[-1,1],当a+b0时,都有0.
(1)若ab,比较f(a)与f(b)的大小;
(2)解不等式f(x-)
(3)记P={xy=f(x-c)},Q={xy=f(x-c2)},且PQ=,求c的取值范围.
解:设-1x1
0.
∵x1-x20,f(x1)+f(-x2)0.
f(x1)-f(-x2).
又f(x)是奇函数,f(-x2)=-f(x2).
f(x1)
f(x)是增函数.
(1)∵ab,f(a)f(b).
(2)由f(x-)
-.
不等式的解集为{x-}.
(3)由-11,得-1+c1+c,
P={x-1+c1+c}.
由-11,得-1+c21+c2,
Q={x-1+c21+c2}.
∵PQ=,
1+c-1+c2或-1+c1+c2,
解得c2或c-1.
【例2】已知函数f(x)的图象与函数h(x)=x++2的图象关于点A(0,1)对称.
(1)求f(x)的解析式;
(2)(文)若g(x)=f(x)x+ax,且g(x)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理)若g(x)=f(x)+,且g(x)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设f(x)图象上任一点坐标为(x,y),点(x,y)关于点A(0,1)的对称点(-x,2-y)在h(x)的图象上.
2-y=-x++2.
y=x+,即f(x)=x+.
(2)(文)g(x)=(x+)x+ax,
即g(x)=x2+ax+1.
g(x)在(0,2]上递减-2,
a-4.
(理)g(x)=x+.
∵g(x)=1-,g(x)在(0,2]上递减,
1-0在x(0,2]时恒成立,
即ax2-1在x(0,2]时恒成立.
∵x(0,2]时,(x2-1)max=3,
a3.
【例3】在4月份(共30天),有一新款服装投放某专卖店销售,日销售量(单位:件)f(n)关于时间n(130,nN__)的函数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函数f(n)图象中的点位于斜率为5和-3的两条直线上,两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为m,且第m天日销售量最大.
(1)求f(n)的表达式,及前m天的销售总数;
(2)按规律,当该专卖店销售总数超过400件时,社会上流行该服装,而日销售量连续下降并低于30件时,该服装的流行会消失.试问该服装在社会上流行的天数是否会超过10天?并说明理由.
解:(1)由图形知,当1m且nN__时,f(n)=5n-3.
由f(m)=57,得m=12.
f(n)=
前12天的销售总量为
5(1+2+3++12)-312=354件.
(2)第13天的销售量为f(13)=-313+93=54件,而354+54400,
从第14天开始销售总量超过400件,即开始流行.
设第n天的日销售量开始低于30件(1221.
从第22天开始日销售量低于30件,
即流行时间为14号至21号.
该服装流行时间不超过10天.
高中数学的教案怎么写篇20
教学内容:习惯的养成(养成教育)
教学目标:
1.用轻松亲切的语调,让孩子们对小学生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培养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爱护公物的习惯。
3.通过学习,让孩子们对小学生活满怀美好的憧憬。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首先祝贺小朋友们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小学生!老师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笑脸,真高兴啊,你们就像花儿一样,老师非常喜欢你们!
(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聪”字)
师:认识这个字吗?
生:聪!
师:对,聪明的聪。你们想不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
生:想!
师:怎么样才能成为聪明的孩子呢?我们来看,“聪”字是由耳朵、眼睛、嘴巴,还有一个“心”字组成的。小朋友们,我们只要会用耳朵听,会用眼睛看,会用嘴巴说,再会用心去做,你就一定会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你能做到吗?下面我们开始试一试啦!
首先是会用耳朵听。听老师说话要专心,不能东张西望,听同学发言,要注意听他回答对了没有,如果你还有想法,就举手说出你的想法。谁听懂了?(试问学生)
第二要会用眼睛看。你看到我们的教室干净吗?那是昨天我和曾老师花了很长时间打扫的。那绿色的很新的墙群是我和曾老师亲自粉刷的。所以,请同学们不要用手去摸,更不要用脚去踢,就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地去爱护它,谁能做得到?
第三要会用嘴巴说话。上课时,老师提问后,请你把小手举起来,回答问题要响亮,让全班小朋友都听得到,每个小朋友都要会用你的小嘴巴表达哦!
我们会用耳朵听,会用眼睛看,会用嘴巴说,是不是就很聪明了呢?不,最重要的是要会用心去听,会用心去看,会用心去说,一句话,就是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去做,才是真正聪明的孩子。
聪明的孩子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护公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学校里所有的东西都要爱护。不踩花,不摘花,不踩草坪,不摘树叶,不在桌子上乱刻乱画,不在教室里追逐打闹。我们学校的操场正在施工,请小朋友们不要到操场上玩耍。
二、讲究卫生。上厕所时,不能在厕所外面随处大小便,要进到厕所里指定的位置,你能做到了吗?(课后,带队去看男女厕所的位置)在家里,每天早晚要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随地吐痰,预防传染病。
三、爱惜粮食。早餐要吃完,午托的中餐要吃完,要多少就吃多少。今天,老师想看看谁是最爱惜粮食的好孩子。(放晚学前总结)
四、排路队时要做到快、静、齐。教给大家我编的儿歌:“排路队,手牵手,不说话,排整齐。”走出校门后,如果找不到家长,不要自己回,要找到老师,或者回到校门口等家长来接。
五、我们是小学生了,不能带玩具来学校玩,也不要带钱来买零食吃。现在天气炎热,我们每天要从家里自己带来一瓶水,多喝水,既清嗓来又防病,听明白了吗?我相信我们一(7)班的小朋友一定会成为一个聪明的讲文明的小学生。
后记:今天加班打印各种材料,包括开学初的养成教案。不知不觉已到教师节。祝各位同行教师节快乐!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