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简单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怎样才能写好小学数学教案简单?这里给大家提供小学数学教案简单,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简单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52页~53页的例2、例3,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向学校图书室借来50本图书准备分给我们班的男、女同学,请同学们说说该怎样分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学各分25本,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
2、复习铺垫:我们班的男生30人、女生20人,人数不同,你说这样平均分合理吗?该怎样分才合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象这样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比的应用)
二、新授:
1、教学例1(自己改编):六年级向学校图书室借来图书50本,按3:2分配给男、女学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对照课本例2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来共同解答。
师引导:
(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本图书,男女生按3:2进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数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本图书中,男女可分3份,女生可分2份,一共是5份,男生占总数的5分之3,女生占总数的5分之2。)
(3)你能求出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吗?怎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自己解题。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例2的解题过程,再次质疑
3、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并且把书上的例3做完整。
(5)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奶糖、水果糖、酥糖和占500千克什锦糖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3题。
2.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四、作业。练习十三第2、4题。
小学数学教案简单篇2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0.7×59×0.81.2×60.23×314×31.4×3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26×71.36×1230.8×2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宣传栏。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0.8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4。0.56×0.0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0.40.08×0.97.3×0.06
9.1×0.030.25×0.2345.9×3.5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评。)
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2.4×0.8=1.920.56×0.04=0.0224
1看、2算、3数、4点
小学数学教案简单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可能性的事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语言做出判断性的表述,并能简单说明理由。
3、培养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对一些事情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并恰当的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转硬币
1、印有一元的这面是正面,印有国徽的这面是反面。(转硬币)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2、先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再转硬币。
总结:也就是说在硬币转动之前,我们只能猜测,转动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一种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摸棋
1、把红棋全部放入一个盒中。请问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
2、那如果再请同学摸会是什么颜色的?
3、把三种颜色的棋放到盒中,这次还一定会摸出红棋吗?猜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学生实际摸摸看。
4、总结:在这个盒子中装有三种颜色的棋。摸的时候,可能摸出一个红棋,可能摸出一个黄棋,也可能摸出一个绿棋。我们只能用可能描述这件事情。
5、请问在这个盒子中摸到紫棋吗?(因为没有紫色的棋,所以不可能摸到紫色的棋)。
6、小精灵带来三个杯子。提出三个问题。
三、书上例2
要求:如果认为某件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勾,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圆圈,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叉。
四、巩固练习
书后练习题,小卷,游戏。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明化,将“可能性”这种深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探索,并通过参与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初步领会到深奥的“可能性”问题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案简单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二、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简单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定向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多种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1、出示情境图。
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2、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①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②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
(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质疑:
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
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组讨论: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标:地。
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
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的方向?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
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
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试一试解决。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教师:东偏北是什么意思?东偏北30°表示什么?起点到终点的这一条线段表示什么?
如果我这样叙述:1号检查站在北偏东60°,距离起点大约1千米的地方。那1号检查站改画在什么位置上?
(让学生发现这两种说法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
请你在这一副图中标出一个2号检查站:东偏南30°,大约走2千米。
2号检查站能不能换一个说法呢?(南偏东60°,大约走2千米)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完成第20页“做一做”。
(四)、练习: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五)、课后延伸
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项目: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o方向上,约200米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o方向上,约150米处。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个新项目标:位置。
(六)全课总结
(七)作业布置
小学数学教案简单篇6
一、说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对小数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小数的比较方法,并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倡所学数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本单元的主题是初步的认识小数,小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基于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对编写者意图的理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将本课设计如下:
1.掌握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小数的&39;大小。
2.感受小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本节课的活动重点是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活动难点是熟练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活动的准备材料有:多媒体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大胆探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将教材中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说过程设计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复习导入,探索新知
比较大小,应用知识
总结回顾,解决问题
下面我就这四个活动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男同学都喜欢跳远这项体育活动,体育组<王>老师给男同学测跳远为引子,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里特点,跳远成绩排名引入新题。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复习导入,探索新知
本环节主要通过复习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导入小数的大小的比较。
(1)出示几道练习题,请学生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2)总结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比较大小,应用新知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入手,通过列举四种物品不同的价格进行比较,其中包含三个知识点,即整数部分的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数的比较,百分位上数的比较,从而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比较方法,初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提高继续探索的兴趣。
(四)总结回顾,解决问题
本环节主要是做一些练习题,回过头来解决开始设计的问题:男同学跳远成绩的排名。这样能使新知识学以志用。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进行总结,问学生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最后的总结与交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并初步尝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