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数学教案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关于幼儿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关于幼儿数学教案。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提高对认数活动的兴趣。
2、认识数字”10”,理解其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卡。
2、一组一个箩子,箩子里有各种玩具。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卡片,复习数字1―9。
二、认识数字10。
1、运用CAI课件教学,让幼儿观察课件,知道图上是直么季节。
2、观察CAI课件,逐一给背景图添上小鸟、小蝴蝶、小花、小蝌蚪,并让幼儿知道小鸟、小蝴蝶、小蝌蚪的数量是10。
三、组成
1、观察CAI课件,让幼儿知道数字10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哪一个数字在前面,哪一个数字在后面。
2、实物操作
①、幼儿分组游戏,请幼儿在小箩子里找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但总数要是10个,并对幼儿奖励(笑脸)请幼儿说出奖励(笑脸)的`总数是(10)。
②、请幼儿找找自己身上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小手指、小脚趾)
③、请幼儿想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
四、师生共同操作
1、CAI课件操作练习、
2、小结:数量是10的小动物就可以飞上天去,不是10的数不能飞上天去。
五、书本作业
请幼儿和教师共同操作幼儿用书。
六、活动结束、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加减法,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理解其含义)。
2、学习书写加减法算式。
活动准备
1、2-64分开和聚集。
2、2-65分开和聚集。
3、课件:图片-螃蟹4。
活动过程
一、学习3的加减法
1、出示图片:螃蟹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幅图上有什么?看完后讲给大家听。
什么地方有谁?”
(石头说有两只螃蟹)
再看看旁边(又来了一只螃蟹)
一共有三只鸡怎样表示?
幼儿回答老师边用数字记录。
用什么符号表示又来了呢?(+)
用什么符号表示一共有呢?(=)
(2+1=3)“这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千图库图片素材_千图网qiantuku、net说看。
石头上有2只螃蟹,又来了1只螃蟹,一共有3只螃蟹2+1=3
2、出示数学卡
(1)2-64分开和聚集
谁会把这幅图讲一讲?
有一个面包,再拿来一个面包,一个有3个面包。
那用算式怎样来表示呢?”(2+1=3)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有3个面包,拿走1个面包,还剩几个面包?
3-1=2
“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叫什么名字?(减号)怎样读?(减)这道算式叫做减法算式。”
3、谁来说说这道算式里的每个数字和符号都表示图上的什么意呢?3–1=22–1=3
二、操作活动
1、看图讲述含义,指导幼儿正确列出3的加减算式。
讲清楚含义,然后列出算式。
2、看分合式写数字。
3、依样填空格。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3
活动内容
计算:轻与重
活动目标
1、感受轻与重的关系。
2、学习以目测比较两个东西的轻重。
活动准备
相同的小桶两个,沙子若干,笔,自制天平称一个。
《我的数学》第11页。
活动过程
一、感觉比较轻重
师:今天“小豆豆”请老师帮她带来了两桶沙,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小朋友你们说说这两桶沙我们拿哪一桶给她呢?为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提了一下这两桶沙,到底哪一桶重哪一桶轻呢?现在我们来做个记号,重的我们用“红色”的笑脸娃娃贴在上面,轻的.我们用“黄色”的笑脸娃娃贴在上面。
二、放在天平上称一称。
师:刚才小朋友说贴红色的笑脸娃娃这个桶重,贴黄色笑脸娃娃的这个桶轻。到底是不是呢?现在我们再来做个试验。
(出示自制天平称)师:这是老师自己做的一个小的翘翘板,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天平称”,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个来试试到底这两桶沙哪一桶重哪一桶轻。
师:为什么红色的这个会重些呢?
(将两桶沙分别放在两边,让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吗?(一边沉下去了,一边翘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三、作业。
师:请小朋友打开书11页。请小朋友看这些图谁重谁轻?把重的涂上红色,把轻的涂上黄色。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颜色、大小的信号进行分类游戏。
2、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树叶(黄色、绿色若干,大小不等)
活动过程: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大小
1、今天我做树妈妈,你们做树叶宝宝,一起来玩游戏,好吗?
2、树叶宝宝们好,(幼:树妈妈好),我的树叶宝宝很漂亮哦,看,(出示一片绿色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树妈妈叫它绿树叶;(出示一片黄色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叫它什么呀?(黄树叶)
3、绿色的叫绿树叶,黄色的叫黄树叶,你看看自己的,你是什么树叶宝宝呀?(轮流介绍:我是黄(绿)树叶)
小结:嗯,我的树叶宝宝颜色不一样。
4、看看,(出示大、小树叶)树叶宝宝还有哪里不一样?(大、小)大的树妈妈叫它大树叶,小的呢?(小树叶)
5、你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呢?请和旁边的树叶宝宝比一比。
6、知道自己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了吗?请大树叶举起手来和妈妈招招手;请小树叶站起来和妈妈抱一抱。
小结:我的树叶宝宝大小也不一样。
二、树叶宝宝找朋友,示范分类。
1、树叶宝宝喜欢找朋友,黄树叶找黄树叶做朋友,绿树叶找绿树叶做朋友
2、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
3、树叶宝宝喜欢找朋友,大树叶找大树叶做朋友,小树叶找小树叶做朋友
4、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
三、打扮树妈妈,尝试分类。
1、(出示两棵树),请树叶宝宝来打扮树妈妈,黄树叶和黄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绿树叶和绿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2、幼儿操作、讲评
3、(出示两棵大、小树),请小朋友们来打扮树妈妈,大树叶和大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小树叶和小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4、幼儿操作、讲评
分类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第一环节以情境谈话导入活动,“我是树妈妈,小朋友做树叶宝宝,我们一起玩游戏,让孩子在感知颜色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介绍“我是绿(黄)树叶”;再从大小不同,将树叶宝宝分成大树叶、小树叶两类,初步感知颜色和大小,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这个环节中孩子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初步尝试,能根据大小或颜色找朋友,并体验游戏的快乐。不过由于幼儿以树叶宝宝的角色去找朋友,成为对应的找到相同的颜色或大小,有点偏离分类的主题。经同事们的评析,将这一环节改成大家一起打扮树妈妈,突出分类概念。
第三环节是操作分类,自主选择分类方法(大小或颜色),让幼儿在操作中巩固分类。
由于自己对分类的感念不够清晰,导致第二环节偏离主义,我想上好一堂课不但要充分的准备,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细揣摩。课堂上不但要达成教学目标,还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才能让幼儿真正的学到更多,课堂效果才会更好。我非常珍惜这次尝试和锻炼的机会,希望自己能尽快适应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找到乐趣。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感知体验单数的邻数是双数,双数的邻数是单数,以及单数双数间隔排列的规律.
2、培养幼儿积极的思维能力。
3.通过尝试操作,要求幼儿能认出并区别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布娃娃10个、操作玩具每人一套、1~-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引入: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吧。(找朋友)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知道)那你们会唱吗?我们一起来唱《找朋友》吧。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有朋友呀!(想)有了朋友的陪伴你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寞,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有朋友陪伴。那么在数字王国中也有这样的情况。他们自己一个人很孤独,但有了朋友的就不一样了,他们很开心。像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单数双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新授: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呀?(出示教具小娃娃)你们看他是自己一个
人吗?(是)那他用数字几来表示呢?(1)小朋友们真棒!那么在数字王国中像一这样的
数自己一个人的我们就叫他单数。呀你们看,这个小娃娃哭了。“小宝宝你为什么哭了,”“没有人陪我玩我好寂寞呀”“不要哭了,你看又来了一个小娃娃陪你了”(出示第二个小娃娃)小朋友们你们看又来了一个娃娃来和他一起玩。那现在是几个娃娃了?用数字几来表示呢?(2个)那在数字王国中像‘2’这样的数也就是说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他不孤独的有朋友和他在一起的这样的&39;数我们叫他双数。跟老师一起念一遍单数,双数小朋友们你们看又来了几个布娃娃,他们想和这两个布娃娃一起玩耍。那原来布娃娃的数量是不是增多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布娃娃吧。(6个)我们一起来看看6是单数还是双数。咱们来摆一摆。两个两个一起。(6是双数)好,小朋友们真棒。现在你们手中有不同的玩具不同的数量,你们亲自动手摆一摆,看看他们是单数还是双数。(幼儿动手操作)小朋友们现在把你们手中玩具的数量以及他是单数还是双数告诉老师吧。(幼儿逐一回答)好小朋友们真棒!那小朋友们你们可以看一看如果把你的玩具拿走或多加一个那他会有什么变化呢?小朋友你们试一试吧。(幼儿操作)幼儿边操作教师边提醒。(幼儿回答)
小结:一个单数加一就变成双数,减一也变成双数。再加一就变成单数也就是说双数比单数多一,也就是说单数的邻数是双数,双数的邻数是单数。
游戏: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谁动作快。老师这有一些数字卡片,老师不知道他是单数还是双数,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好不好。老师把数字卡片放到地上,你们来捡起卡片,并来告诉老师你拿的数字数单数还是双数。现在听老师的口令“大风吹.大风吹.单数小朋友蹲下去”。“老师来看一看都谁蹲小去了。”那小朋友们告诉大家你们拿的是数字几,他是单数还是双数。好再来一次,“大风吹.大风吹双数小朋友蹲下去”。(幼儿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咱们一起来总结一下:10以内的单数有:1.3.5.7.9。10以内的双数有:2.4.6.8.10.。(请小朋友一起说一遍)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找一找在咱们的教室里有那些物体是单数,那些是双数。(幼儿观察后回答)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希望小朋友们回到家以后观察你们家里的物体看看他们那些是
单数,那些是双数。看看哪个小朋友观察的多,老师会给最多的小朋友一个小礼物的。你们一定要加油呀!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看分合列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2、学习9的加法,并看算式编应用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归纳、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9的不完整分合式四种。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9的组成。(碰球)
1、教师:“我们来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9”。
2、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9的加法。
1、出示缺少总数的分合式一。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怎么读?1和8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2、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1+8=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8+1=9)
教师小结: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可以互相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不变。
3、依次出示其他三组分合式,让幼儿编出算式,然后集中讨论,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又该怎么读?2和7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4、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2+7=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7+2=9)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5、集体朗读9的8道加法算式。
三、编应用题。
教师: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其它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请幼儿依次根据算式尝试口编加法应用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四、幼儿作业。
1、教师讲述书写要求。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数学本和铅笔,要请小朋友看分合式变算式来书写9的加法算式,在黑板上老师也画好了一张作业纸,仔细看看要怎样书写。
教师边讲述边示范,要求幼儿先把书写本对折,在折线的左边书写加法算式
2、看分合式变算式。
3、幼儿进行书写,教师观察并指导。
4、评价幼儿作业情况。提醒幼儿注意书写格式。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正确握笔,端正坐姿,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乱画。
五、结束活动。
教师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反思:
1、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唱歌、拍手、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辨别、叠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孩子容易在游戏中把握知识,学到知识。
还有,提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现鲜艳、美丽的花朵,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图画直观、多样,幼儿观察、辨认、思考,符合幼儿认知、智力发展的特点。
4、从这个教学设计来看,我觉得目标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安排得当,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一步步实现目标。
5、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
3、小虫若干。
4、儿歌《小瓢虫》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出示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
背上有什么?(斑点)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2。
(2)再同时出示2只瓢虫。(身上的斑点分别为1个和3个)让幼儿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斑点,集体手口一致的数1个斑点的瓢虫,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3个斑点的瓢虫。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斑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1)通过照顾小瓢虫,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师:瓢虫宝宝的妈妈生病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请你选一个瓢虫宝宝来照顾,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虫宝宝身上有几个斑点?伸出手指数一数。;
(2)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最喜欢吃虫子,我们带着瓢虫宝宝去抓害虫吧。;(听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抓害虫)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休息?(树叶)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一个圆点的树叶上,2个送到2个圆点的树叶上,3个;;)
(2)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
幼儿学小花猫走路轻轻的离开活动室。
四、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于是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复习1—5的序数,能用序数词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加深理解序数的含义。
2、能够根据方向卡的提示,沿不同方向给物体排序。
【活动准备】
情境挂图、动物磁性卡、1—5数字磁性卡两套,方向指示卡,红、黄、蓝三色火车头卡片和配套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观感知。
(一)、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地方,那里有小火车、摩天轮、过山车……猜猜看是什么地方?(儿童游乐场)来,我们一起坐上小火车,出发喽!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
(二)(出示情境挂图)
师:游乐场到了,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幼儿互相交流后,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1、提问:
①火车头是什么颜色?(变换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多方位思考问题)
②从火车头的方向数第一节车厢是什么颜色?谁坐在里面?
③蓝色车厢是第几节?
④第五节车厢是什么颜色?
⑤第三节车厢里没有人,它去哪儿了?(胖胖猪在过山车上),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
2、提问:
①从下往上数胖胖猪坐在第几个座位上?
②贝贝羊的座位排第几?
③如果从上往下数,第几个座位是空的?
④胖胖猪排在第几?
3、师:我的一个好朋友叫“小美丽”,她穿着一件漂亮的黄裙子,手里拿着红色的汽球,她也在游乐场里玩,可是我现在找不到她了,小朋友们能帮我找一找吗?
提问:
①从售票亭的方向数,“小美丽”排在第几?
②排在第一的是谁?
二、利用教具操作演示。
1、师:还有几个小动物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它们是谁呢?(教师一一出示胖胖猪、宝宝兔、嘟嘟牛、贝贝羊、乐乐龟,散乱地摆放在磁板上,请小朋友给它们排排队。)
2、出示“→”标志卡,把“→”卡放到小动物的左侧
提问:现在我们从箭头的方向数,谁排在第1?(找出对应的数字卡片放在该小动物的下面)依次给其它小动物排序,送上数字卡。
3、变换箭头方向和小动物的位置,练习双向排序。
三、幼儿体验,巩固加深双向排序
1、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站成一排,其他小朋友的手里拿有一张数字卡片。
师:老师要变魔术了(手拿“→”卡片站在小朋友的左侧)提问:从箭头的方向数,__小朋友排在第几(第2),请下面手拿数字2的小朋友把数字宝宝送给他。请其他幼儿将手里的数字卡片送出去。
2、将“→”换成“←”,另选一组幼儿练习双向排序。
四、游戏:小朋友们,刚才你们是怎么来的?(坐火车来的)现在我们要坐火车回家了,谁愿意来当火车头?(请3名幼儿到前面扮演火车头,分挂上别红、黄、蓝色火车标志卡)。
发给其他幼儿每人一张火车票,请幼儿根据颜色和数字按顺序上车,请小朋友互相检查一下,是否正确。“出发喽!”随音乐开车离开。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手口一致地数5以内的数,说出总数,并尝试学习按数量分类。
2.愿意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4个斑点、5个斑点的纸制大小瓢虫若干。
2.树叶若干片,上画1—5的点子各4组。
3.小虫若干条。
4.儿歌《小瓢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小瓢虫》导入。
出示一只小瓢虫,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游戏“小瓢虫”。
师:一(两、三)只小瓢虫呀,(上下弯曲手指);爬呀爬呀爬呀(四指作爬行状);追上坏坏虫呀(加快爬行速度);啊呜吃掉它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5以内的数,说出总数。
(通过数瓢虫和瓢虫身上的圆点,学习数数1、2、3、4、5。)
教师出示5只瓢虫宝宝,提问:
1、来了几只瓢虫?
2、背上有什么?
3、伸出食指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圆点?(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瓢虫)
师:每个瓢虫宝宝背上的圆点数都一样多吗?
小结:原来每只瓢虫宝宝背上的圆点数是不同的。
师:请小朋友到后面去抓一只瓢虫宝宝,数数你的这只瓢虫宝宝背上有几个圆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瓢虫宝宝饿了,帮瓢虫宝宝抓害虫。
(1)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我们帮瓢虫宝宝去抓害虫吧。但是有一个要求,捉的虫子的个数和瓢虫身上的点子的个数要一样多。
请同伴间相互检查结果,边检查边说:“我把几条虫子送给几个点子的瓢虫吃。”
(2)教师巡回指导。
2、瓢虫宝宝玩累了,送瓢虫宝宝去休息。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在树叶上画上相应圆点。
师:“瓢虫宝宝的妈妈出差去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请你到后面去捡一片树叶,如果你的瓢虫宝宝背上是1个圆点的就在树叶上画上1个圆点,那如果是2个圆点,你的树叶上应画几个圆点呢?
(2)集体验证。
师:我把x个点子的瓢虫送到个x圆点的树叶上,请个别幼儿讲述。
3、帮瓢虫宝宝找妈妈。
师:瓢虫妈妈出差回来了,请你们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下,想一想这只瓢虫宝宝的妈妈会是谁呢?(教师出示三个圆点的瓢虫宝宝)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并说出理由。
小结:瓢虫宝宝身上的点子的个数跟瓢虫妈妈点子的个数必须一样多。
师:现在请你数数看上面这五只大瓢虫哪个是你瓢虫宝宝的妈妈?请你把瓢虫宝宝放到自己瓢虫__身边。
集体验证。
让我们一起来数数1个圆点的瓢虫妈妈有几个?
四、结束活动。
现在请拿蓝色瓢虫宝宝的小朋友带上你们的瓢虫妈妈一起到外面的草地上去玩耍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7以内序数的含义,知道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2.能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3.发现自己身边序数的应用,并喜欢动手操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花灯的图片。
2.PPT课件。
3.游戏音乐、火车头标志若干。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能从不同方向辨别7以内的序数。
2.难点:引导幼儿能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游戏——乘火车。
(1)教师用小椅子搭成小火车,每列火车7把椅子,贴有火车头标志。师:小朋友们,火车站到了。数一数每列火车有几节车厢?
小结:每列火车有7节车厢。
(2)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幼儿各自坐下,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个座位上。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2.看花灯。
(1)出示花灯图片。
师:你最喜欢哪一盏花灯,它排在第几?
(2)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说出每盏花灯的位置。
师:如果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__花灯排在第几?如果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__花灯排在第几?
小结:顺序不一样,花灯的位置就会不一样。
3.做一做。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按要求点数、回答问题。
师: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引导幼儿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2)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寻找生活中的序数问题,如:自己的家在几层?小朋友排队时,自己在第几位?
教学反思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本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儿童相关经验较为丰富,教学准备充分;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渗透语言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突出融合课程的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组织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表达,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给与积极应答。幼儿学习常规良好,能有序的参与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物体的多少,认识数的不变性。
2、能熟练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灵活运用变成一样多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气球、灯笼图片若干;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
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幼儿操作用白纸、彩笔。每人一份不同颜色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师举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的,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是不一样多的,就把手抱住膝盖。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二、动物王国的迎国庆联欢会正在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6个)绿气球(5个)
1、请幼儿分类并且对应排列
2、比比两种气球是否一样多,哪种颜色的气球多(少),多(少)几个?怎样才能使他们一样多?
打乱对应排列的形式,如:不绿气球挤在一起或把红气球变
成竖形排列,问:现在红气球和绿气球是不是一样多?(引导幼儿知道不管怎么排列它们的数量没有变化)
三、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4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6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去掉多的两个、加上两个或多的给少的一个)
四、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
1、示范教幼儿对应记录比较的方法。如红的和绿的比较,先确定记录符号,红的用红圆圈表示,绿的用绿圆圈表示。记录时,拿一个记录一个,强调要对应排列,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记录)
2、请幼儿进行记录:红的和黄的比较(教师边出示幼儿边记录)。分别用红笔和黄笔作记录。
3、请幼儿拿自己的一份积木,边拿边记录。得出比较结果。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物体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
2、用情景的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一个小绿人,红、黄、蓝衣服/裤子各一)。
2、幼儿每人一个图形宝宝(三角形或正方形)。
3、教师一套操作材料(二个小绿人,红、黄、蓝衣服/裤子各一,红、黄、蓝色图卡,三角形、正方形各一个。
4、大分类图一张,√两个,小分类图六张。
活动过程:
一、以导游的身份带幼儿去数学王国——图形宝宝家。
1、找图形宝宝。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形状和颜色。
2、送图形宝宝回家。重点学会看分类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形分类。
二、到数学王国——服装店。
1、引导幼儿观察衣服和裤子的颜色。
2、请一位幼儿整理服装(其中一件),要做到行色对应。
3、再次学习看分类图,巩固对分类图的认识。
三、给小绿人穿衣。
出示小绿人,老师在分类图操作√让幼儿帮忙给小绿人穿衣。
四、幼儿分组进行给小绿人穿衣,每组一张小分类图。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13
目标:
1、能根据物体的多少进行分类。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分析、比较能力。
准备:
1—5的各类实物卡若干,1——5的`数字卡、泡沫板各一,大头针若干。1-5元的钱币若干。
过程:
1、教师出示带有1-5数字的泡沫板,请幼儿准确读出数字,然后每人拿一张画有不同数量物体的卡片,看看自己的卡片应该放在泡沫板的什么位置。老师和幼儿共同检查,请幼儿讲讲你拿的卡片上有几个什么?你把它放在哪里?为什么?
小结:个别幼儿放错的原因。
2、幼儿再取卡片,分组进行比赛,看谁放的对又快,对优胜者奖红五星。
3、对幼儿的出色工作发奖金:每人一张写有1-5元的钱币。看看你是几元?老师说请把三元的钱举起来,拿三元钱币的幼儿举起卡片,看谁举得对,反复多次。
4、活动延伸:在角色中幼儿可以用钱币去买商品。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14
设计思路:
前几天,连下了几天雨,有一天在户外活动时,一个孩子发现了一条蚯蚓,顿时所有的孩子都围了上去仔细“研究”起来:“它叫什么名字?”、“它住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在操场上?”……根据幼儿的一系列讨论,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2、体验操作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母鸡头饰,小鸡、虫各三只,幼儿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鸡吃虫
1、学小鸡走路
老师:我的小鸡宝宝在哪里啊?小鸡宝宝真乖,今天妈妈带你们去找好吃的好吗?你们喜欢吃什么?那我们一起去吃虫吧!
幼儿学小鸡走路,鸡妈妈念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找找小虫叽叽叽。”鸡妈妈说:“小虫找到了!”小鸡做吃虫状。
2、学儿歌
老师:你们吃饱了吗?那我们一起回家吧!
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一起回家叽叽叽。
(二)、小鸡找虫
1、给小鸡排队
老师:叽叽叽,谁来了?请宝宝给小鸡排队。(个别幼儿操作)
老师:我们一起数数有几只小鸡?(3只)
2、吃虫子
老师:小鸡饿了,要吃东西了,小鸡喜欢吃什么?
(出示2条虫,个别幼儿操作)
老师: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子了吗?哪只鸡没吃到?为什么没吃到?
老师:小鸡有几只?小虫有几条?谁多谁少?
老师:怎样才能使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再出示一条虫,请幼儿贴)
老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鸡几条小虫?一只小鸡一条虫,一只小鸡一条虫……现在每只小鸡都有虫子吃了吗?
(三)、比多少
1、出示示范纸1
老师:这张纸上有什么?还有什么?有几条虫子?一样多吗?每只鸡都能吃到虫子吗?
2、出示示范纸2
老师:这张纸上有几只鸡?有几条虫子?每只鸡都有虫子吃吗?那我们想个什么办法帮助这只小鸡?
3、出示示范纸3
老师:纸上有几只鸡?有几条虫子?想各办法把他们变得一样多?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关于幼儿数学教案篇15
设计意图:
《超级擂台赛》是一本十分有趣的绘本,它讲述了山羊公公举行"超级擂台赛"招聘保护羊群守卫的故事。通过学习该绘本,能让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解决故事中的问题,完善和丰富故事情节,领会故事的主题思想。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因为有了故事背景的支撑而变得生动活泼,这是将数学内容融入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通过看看说说等活动,产生对统计活动的兴趣。
2.通过对比赛结果进行目测及记录,学习运用简单的符号进行统计。
3.体验故事内容的有趣,能机智勇敢、认真负责的参与活动,并获得成功体验。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对竞选结果进行目测及统计,能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难点:理解故事中所蕴涵的智慧。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笔。
活动过程:
一、山羊公公的招聘广告
(一)导入招聘原因今天,陆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森林里,山上的狼越来越多,而羊村的羊却越来越少,这下可急坏了羊村的山羊公公。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第二天,他和小羊们在森林里贴广告,瞧,猜一猜广告上会说什么呢?那什么是守卫?
(二)解读招聘过程
1.广告一贴出来,就有好多动物来应聘,看看有几个动物,它们是谁?
2.这么多动物他们都想应聘这个工作,可是只有一个动物才能成为守卫,这可怎么办?(比赛)
(三)超级擂台赛
1.山羊公公决定进行一次超级擂台赛,什么是超级擂台赛?
2.有哪些比赛项目?(身高比赛、接飞盘比赛、举重比赛)
3.比赛标准
二、我是小裁判
(一)介绍记录方法
1.小裁判们,现在比赛的标准你们都知道了,山羊公公还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瞧,应该怎么记录呢?
2.用符号记录。
(二)幼儿操作记录
(三)交流比赛结果
1.接飞盘
(1)出示幼儿的记录纸,接飞盘比赛获胜的标准是什么?(接住飞盘)
(2)你用了哪两种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3)哪些动物获胜了?
(4)出示正确答案。
2.身高
3.举重
(四)比赛结果
1.现在3场比赛都结束了,谁会成为守卫呢?我们来看3场比赛的结果。
2.出示比赛结果。这是3场比赛的结果,谁获胜了?(猎狗、老虎、猩猩)看了这个统计表我们一下子就知道谁获胜了,其实我们刚才的记录表也是统计表,有了统计表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比赛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用到它。
3.我们恭喜他们3位,通过了3场比赛,可是山羊公公只要请一名守卫,这可怎么办?
三、公布招聘结果
(一)最后的投票
1.山羊公公让他们3位分别带着羊群上山,看看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2.如果你是山羊公公,你会选谁当守卫?为什么?
3.我们来看看最后大家把票投给了谁?谁的得票最多?那守卫就是谁呀?(猎狗)我们拍拍手,祝贺他吧。
(二)教师小结:猎狗虽然不如老虎勇猛,也不比大猩猩灵活,也不比熊力气大,但是它会动脑筋,所以才会通过了一关关的比赛,最终获得胜利。那我们小朋友以后也可以来进行场超级擂台赛,标准你们定,看看谁最会动脑筋,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活动延伸:
下次我们班进行比赛时,请小朋友当裁判,记录比赛结果。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很多,我教学活动上下来之后,我进行了反思,本次反思如下:
1、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时间上,我就没有很好的把握。在第一环节中,我所提问的问题过于繁复,在这个环节上所用的时间就比较长一些。
2、整个语速上也比较慢,语调上也需要加强。没有跟着情节性的起伏,使得整个活动过于平淡按部就班下来。
3、问题的设置过多,不够简练,有一些问题出现重复的情况反复。使得对于一些问题,幼儿没有回答到点子上面。
4、在幼儿回答的问题上,没有把抛出来的问题接住,而是重复幼儿说的话,在幼儿的问题总结上面还需要很好的加强。
5、在第一次出示记录表,可以教师自己进行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