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

时间: 新华 数学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怎么写出优秀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这里给大家分享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平均分)

生:平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平。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写法。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一”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习一:判断(电脑出示)

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用手势表示)

()()

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4.练习二;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电脑演示)。那么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第二份、第三分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习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王老师与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2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乘法的具体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让学生对具体情境进行观察、理解和思考,进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用乘法表示的简便性,从而喜欢数学的运算符号和表示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答问题。

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质疑。

幻灯片出示果子图,问5盘果子你会算吗?学生口答出示加法算式。10盘呢?15盘呢?让学生在列加法算式的过程中感到麻烦,引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用乘法计算。

2、激趣。

教师由“星期天儿童乐园里的小朋友真多”这一话题引入情境,然后出示主题图中的各部分内容。

3、发问:引导学生就以上画面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我们可以以这几个问题为重点:有多少人乘坐飞机?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划船的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幻灯片出示主题情境图。

1、活动一。

展示学生所提问题“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各自列出算式向教师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2+2+2+2=8(人)。

(3)教师指出: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随后板书:2×4=8(人)。

(4)同桌商量:上面的乘法算式中的“2、4、8”各表示什么?(2表示每架飞机上坐了2人,4表示有4架飞机,8表示一共坐了8人,算式的意思是4个2相加得8。)

(5)由学生发现或教师点拨第二种列式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该算式的含义。(也表示4个2相加得8。)

(6)依次出示乘法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各称。

2×4=8(人)

┋┋┋┋

乘数乘号乘数积

(7)让学生说第2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各称,并自由举例。

(8)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猜读、练读。)

2、活动二。

展示学生所提问题二: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3)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情况。

(4)伴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相应的加法,乘法算式。

4+4+4+4+4+4=24(人)4×6=24(人)或6×4=24(人)

(5)师生质疑、互动研究。6是从哪来的?(有6节车厢,有6个4人。)4×6表示什么意思?6×4呢?(都表示6个4相加)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表示6个4相加,结果都是24;乘法比较简便。)

(6)在小组内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活动三。

展示学生所提出问题之三:划船的有多少人?

(1)学生尝试独立列式,由于初次学写乘法算式,教师应注意巡视指导。

(2)学生展示算式并说明列式理由。

(3)教师应引导学生并全面讲解:算式的意义、两个“3”的不同意义、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算式的读写法等。

4、活动四。

出示“连椅画面”。

(1)提出挑战性问题:连椅上坐着多少人?能用乘法解答吗?

(2)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内展开讨论。

(3)统一认识:连椅上的人数只能用加法求出,而不能用乘法求出。因为每个连椅的人数不一样多。

(4)课件动态演示:前面连椅上的小男孩走到后面,与右边连椅上的小女孩坐在一起。让学生列式解答。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独立读题,列式计算,交流汇报,订正答案。)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谈收获或体会。

五、完成其他练习题。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含义.

2.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3.初步掌握去银行存钱的本领.

教学重点

1.储蓄知识相关概念的建立.

2.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年利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过年开心吗?过年时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你们是如何处理压岁钱的呢?

教师:压岁钱除了一部分消费外,剩下的存入银行,这样做利国利民.

二、新授教学

(一)建立相关储蓄知识概念.

1.建立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概念.

(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

(2)教师板书: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出示一年期存单.

(1)仔细观察,从这张存单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2)我想知道到期后银行应付我多少利息?应如何计算?

3.出示二年期存单.

(1)这张存单和第一张有什么不同之处?

(2)你有什么疑问?(利率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存期越长,国家就可以利用它进行更长期的投资,从而获得更高的利益,所以利息就高.

4.出示国家最新公布的定期存款年利率表.

(1)你发现表头写的是什么?

怎么理解什么是年利率呢?

你能结合表里的数据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吗?

(2)小组汇报.

(3)那什么是年利率呢?

(二)相关计算

张华把4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是2.88%.到期时张华可得税后利息多少元?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多少元?

1.帮助张华填写存单.

2.到期后,取钱时能都拿到吗?为什么?

教师介绍:自1999年11月1日起,为了平衡收入,帮助低收入者和下岗职工,国家开始征收利息税,利率为20%.(进行税收教育)

3.算一算应缴多少税?

4.实际,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

(三)总结

请你说一说如何计算“利息”?

三、课堂练习

1.小华今年1月1日把积攒的零用钱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准备到期后把利息

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如果年利率按10.98%计算,到明年1月1日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赵华前年10月1日把8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如果年利率按11.7%计算,到今年10月1日取出时,他可以取出本金和税后利息共多少元钱?下列列式正确的是:

(1)800×11.7%

(2)800×11.7%×2

(3)800×(1+11.7%)

(4)800+800×11.7%×2×(1-20%)

3.王老师两年前把800元钱存入银行,到期后共取出987.2元.问两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多少?

四、巩固提高

(一)填写一张存款单.

1.预测你今年将得到多少压岁钱?你将如何处理?

2.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一张存单,并算一算到期后能取回多少钱?

(二)都存1000元,甲先存一年定期,到期后连本带息又存了一年定期;乙直接存了二年定期.到期后,甲、乙两人各说自己取回的本息多.你认为谁取回的`本息多?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小华20__年1月1日把积攒的2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一年.准备到期后把税后利息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如果年利率按2.25%计算,到期时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六年级一班20__年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280元,如果年利率是0.99%,存满半年时,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多少元?

3.王洪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七、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

本金利息利息税利国利民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探究活动

购物方案

活动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生活中打折等常见的优惠措施,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与策略.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渗透事物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能够辩证、发展、全面地对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价格表

A套餐原价:16.90元现价:10.00元

B套餐原价:15.40元现价:10.00元

C套餐原价:15.00元现价:10.00元

D套餐原价:15.00元现价:10.00元

E套餐原价:18.00元现价:10.00元

F套餐原价:14.40元现价:10.00元

学生讨论:如果你买,你选哪一套?

2.教师出示价格表

A套餐原价:16.90元现价:12.00元

B套餐原价:15.40元现价:10.78元

C套餐原价:15.00元现价:12.00元

D套餐原价:15.00元现价:12.00元

E套餐原价:18.00元现价:13.50元

F套餐原价:14.40元现价:12.24元

学生讨论:现在买哪一套最合算呢?

3.教师出示价格表

每套18.00元,冰淇淋7.00元.

第一周:每套16.20元;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第二周:降价20%;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第三周:买5套以上打七折;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学生讨论:

(1)你准备在哪一周买

(2)你打算怎么买?

(3)你设计方案的优点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使用,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观察,对比体验,通过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知识,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计算后,引导学生自觉对计算过程进行检查,分析错误的原因,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设计意图:把整数的简便运算与分数的简便运算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使用的运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区别。养成认真分析数据的习惯,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100例1、2。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说教法

1、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引探教学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知识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调整例题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米尺投影图

(2)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提问:

A、0.1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O米是几个几分之1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个几分之1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接着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并标上思考符号“→”,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三个小数0.1、0.10、0.100有什么不同?(小数的位数不同,但在0.l米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表示的实际长度不变,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2.教学例2

在例1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探求新知的方法。所以例2的教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提倡学生先独立看书,然后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分页标题e

(3)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怎样比较0.30和0.3的大小?(0.30是30个1/100,0.3是3个1/10,因为10个1/100是1个1/10,30个1/100也就是31/10,所以两个小数的大小相等)。

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通过看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规律,全面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3.呼应课始,揭示奥秘:由于悟空掌握了小数的性质,所以他面对两位师弟的争执说:“无论哪一袋都一样”。

4.联系生活,再现新知:还有同学们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为2.50元、3.00元,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在这一阶段,特别是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了练习、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1.判断下面小数哪些0去掉是对的,哪些0去掉是错的?

8.0808.0880.0080.80800

2.判断下面各组两个数是否相等?为什么?

0.25和0.25000.25和0.2050.7和0.073和3003和3.00

3.闭眼听判:

“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这样设计、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各种误解进行辨析、判断,使得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四)全课小结(完)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7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体会事件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求知欲,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

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会用这些词语表达生活的事件。

活动准备:

课件、球、盒子、硬币、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点击课件)请看屏幕:迪尼斯乐园举行比赛,米奇和唐老鸭都决定回去看看,可是只有一张门票,让谁去呢?最后它们决定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做决定。(板书:抛硬币)

师:你们认为谁会去呢?

生1:米奇。

生2:唐老鸭。

师:到底是谁去呀,意见不统一,正好老师这里有一个1元硬币,我们先来认一认硬币的正反面。谁能识别硬币的正面和反面?

师:印有1元字样的这一面是正面,有花的这一面是反面。现在老师想来抛下这枚硬币,正面就由米奇去,反面就由唐老鸭去。怎么样?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谁来?

师:你的任务是老师抛完后要大声告诉同学们你看到的是哪一面,好吗?准备好了吗?(师抛硬币遮住,问学生)

师:同学们猜猜是哪一面朝上?

师:大声告诉大家,哪面朝上?

生:正面。

师:正面朝上,这下米奇可高兴了,因为它可以去观看比赛。(猜对的学生很高兴)

师:如果再抛一次,一定是米奇去吗?

生1:是,一定是米奇去。

生2:不是,也有可能是唐老鸭去。

师:你确定吗?你也上来抛一抛。(再指名生抛硬币)

生:反面朝上。(猜对的学生欢呼)

师:反面朝上,唐老鸭高兴得又蹦又跳。(生回座位)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抛硬币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生1: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生2:米奇和唐老鸭都有可能去观看比赛。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呀!你们想来试试抛硬币吗?(想)

师:请听游戏规则:(略)

师:(拍手示意学生坐好)同学们刚才通过玩抛硬币的游戏,你们看到硬币落下后是什么情况?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游戏我们发现硬币落下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也就是说正面或反面,这两种可能都有。(板书:可能也可能)。

组织课堂:请组长收好硬币,放回抽屉。

(设计意图:由抛硬币游戏开始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次体会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尝试用“可能”、“也可能”等词汇进行数学表达,在知识、情感上为后面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展开活动、自主探究。

1、师:同学们,刚才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个摸球游戏,好吗?师生摸球。

师:(出示盒子)看,这是什么?

师:(指盒上标签)对,里面有三个白球和三个黄球,谁愿意上台和老师一起玩?

(生踊跃举手,一位学生上台)

师:咱们两人这样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台下同学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地看。师动作夸张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样子,摸出一个球捏在手上)

生:(白色)

(师展开手掌正好是。台下同学鼓起掌来,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过程同上,猜中的学生鼓掌,没猜中的有点失望)

师:你们也想这样摸一摸、猜一猜吗?(想)

2、学生小组合作摸球。(体验不可能)

师: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小袋子,每个袋子里装的都是3个白球和3个黄球。摸球之前,请听好游戏规则:

1、小组其他成员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2、每人每次只摸一个球,摸球时眼睛不能看,也别让猜的同学看见,每人连续摸两次。

3、把摸到的球给大家看,不能争不能抢,更不能让球掉地上,要有团结协作、互相谦让的精神。

4、组长负责把每个同学摸球的情况打钩记录下来。

5、把球放回袋子里,等组长记录好,换个同学再摸。最后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对了吗?为什么?

(1)请组长拿出袋子和表格

(2)师指导摸球填表格

3、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摸了这么多次球,也猜了这么多次,我请小组长来告诉老师,你们小组摸球的情况如何?

(1)各小组汇报情况

(2)老师幻灯出示汇总表,根据组长汇报情况填表

师:同学们你们每次都猜对了吗?(生:没有)

师:怎么这么多同学没有全猜对呢?从这张表格中可以看出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袋子里有白球和黄球,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师:淘气和笑笑也做了摸球游戏请看(点击课件)笑笑可能从盒子里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小组内摸球猜球活动,意在使学生体验从袋中摸一个球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再次感受这种不确定性现象。学生摸得积极,猜得高兴,较好地体会到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体验不可能

智慧老人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小问题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黑球吗?(不可能)齐读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红球吗?(不可能)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除白球和黄球以外其它颜色的球吗?(不可能)

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因为袋子里只有黄球和白球,所以,我们不可能从中摸到除黄球和白球以外其它颜色的球。(板书:不可能)小结

5、再次摸球。(袋子里都是黄球)(体验一定)

师:老师最近学了一样新本领,无论谁从这个盒子里摸球,我都可能猜到是什么颜色。大家信吗?不信,我们试试。这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6个球。这回我们换一个玩法,我请每个大组里最乖的小朋友来摸球,老师来猜。谁愿意和老师玩?(多次猜黄球)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是不是有不满。)

师:怎么了,你们想说什么?(里面都是黄球)

师:很多同学都说对了,老师的确知道里面装的都是黄球。所以,摸出一个一定是黄球。

如果盒子里装的是6个白球呢?(摸出一个,一定是白球)如果盒子里装的是6个红球呢?(一定是红球)

(板书:一定)

师小结:刚才通过抛硬币和摸球的游戏,我们知道了有的事件可能发生,有的事件不可能发生,有的事件一定发生。

(设计意图:本小节让学生在动脑思考中体验到事件的确定性,在师生的趣味互动中既学新知又交流感情,调节课堂气氛)

三、促成体悟,拓展延伸。

1、数学书第93页:连一连。

小朋友们喜欢这样的摸球游戏吗?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机灵狗和笑笑也来参加了。你们看!数学书第93页的连一连。读题,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本93页

(1)先读题目要求和内容,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师:现在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不通过实验也能判断正确吗?淘气的盒子中摸出的是什么呢?

生:10个黄球,摸出来的一定是黄球。

师:那会摸到黑球吗?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师:机灵狗的盒子呢?

生:10个白球,摸到的不可能是黄球。

师:那会是什么球?

生:一定是白球。师:那么笑笑的盒子摸出来的球会是什么?

生:5个黄球,5个白球,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

师:也可能是什么球?

生:也可能是白球。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5个黄球,5个白球,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2、听要求起立。看看谁最机灵。

师:接下来,我们来课间休息,再玩个游戏,全体同学请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好吗?我们玩的游戏是听要求起立,看看谁最机灵。准备好了没?有没有信心?(有)

(1)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一定是女同学。

(2)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不可能是男同学。

(3)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可能是女同学,也可能是男同学。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请给自己一些掌声鼓励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及时对新课知识进行补充和巩固,使学生形成表象。并设计活动应用反馈,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知识理解,形成一种教学互动)

四、联系生活,内化提高

聪明屋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在发生。现在,老师又要考考聪明的小朋友,你觉得什么事情一定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呢?请看屏幕,这里的题目你会吗?谁来告诉老师。

学生说,老师注意评价。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可能性的问题,大家开心吗?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习生活数学,要求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通过练习对事情发生的情况进行牢固地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描述,能进一步掌握用数学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事件的可能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8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9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10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例六、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准备:

1、教师读数,学生写数,请一板演:

2、计数器的认识:

十位上拨下1颗,表示多少?再在个位上拨下3表示多少,这个数是多少?13十位上是2颗珠子,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拨数学生读数。14、17、19、18、20

一、复习引入:

1、读数、写数:估算:您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几个吗?练习十五第3、4题。

2、板书13、15、19、20学生读,选择13说说这个数3、1各在什么位上?小结:从右边起,地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个位、十位

3、复习一图四式及给部分名称:

根据第4题中的图1,看图写出4个算式:板书10+3=1313-10=3

3+10=1313-3=10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从这四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口算:10+4=14-4=14-10=6+10=16-6=

二、尝试迁移:

1、尝试计算:11+2=你是怎么想的?

数的方法,利用计数器计算:个位上加2是3,十位还是1,一共是13。

出示:13-2=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第5题:11+4=

3、试一试:13+4=6+12=16-5=11+7=18-6=

三、综合练习:

1、比较大小:第2题

2、送信:动物园召开联欢会,聪明的小狗表演节目,你能知道小狗要把卡投到哪个信箱里吗?

3、连线:接下来,很动物也想来试试,小朋友一起和他们想一想,哪两只动物的信是送给同一个信箱的。第1题。

4、我们也来做游戏:这次活动是谁组织的?涂色。书P90

四、练习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投影出示)

提问:谁来说说量角的方法是哪几步?

上面哪个角是90?哪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

2.引入新课。

我们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的度数。

(1)提问:你还能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板书:直角)

(2)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

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3)画出下列图形。

提问:这个角多少度?为什么?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直角的?

指出:我们已经学过,凡是标有这个符号“司”的角就是直角。

2.认识平角。

(1)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图形叫做角?

请看老师来画一个角。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提问: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边提问边在上面表示出)

(2)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

这个角与以前看到过的角比较,你能看出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小木条组成的角,(把两条小木条旋转成一个平角)它的两条边也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就叫做平角。(板书:平角)

(3)一个子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样知道呢?

请大家一起来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

提问:你们量得平角的度数都是180吗?指出:平角是180。(板书:平角是180)

(4)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

请同学们每人拿出准备的一张纸,先对着折一下,再对着折一下,使刚才折出的边重合。

提问:现在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它是多少度?

现在我们把第二次折的打开,现在以折痕相交的点作为顶点,这是一个什么角?它由几个什么角组成?

提问:1平角等于几个直角?(板书:1平角=2直角)

请你们在课本第113页上“1平角=()直角”的括号里填上数。

3.认识锐角和钝角。

(1)我们已经知道了直角和平角,还知道了直角是90,平角是180。请同学们仔细比较下面角的大小,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角的大小,把它们分成几类呢?

小黑板出示图:提问:你把这里的角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

(2)同学们分得很好。现在来看一下,∠1、∠5是什么角?∠2、∠6的大小有什么特点?∠3、∠4有什么特点?那么,像∠2、∠6这样小于90‘的角叫做什么角呢?像∠3、∠4这样的角,不光大于90,而且小于180,它们又叫做什么角呢?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第113页最后两节。先量一量这里每个角的度数,再看一看各叫什么角。

(3)提问:谁来说一说,看书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锐角钝角)

小黑板出示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读一读。

4.认识周角。

(1)如果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这是不是一个角?这个角从哪条边到哪条边?

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演示)当两条边重合时,这还是一个角。(用手势指示:o);提问:想一想,从刚才开始到旋转成现在的角,这一边绕端点旋转了多少?

指出:这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了一周,所成的也是一个角。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周角。

(2)现在我们用这里的两根小木条的角来旋转,如果把每根小木条都看作一条射线,看看每次得到怎样的角。

依次演示出直角、平角,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如果把这条射线继续旋转,(演示)这是不是一个角?(用手势指示:)为什么?

我们继续把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演示)当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什么角?

(3)根据刚才用小木条角旋转成的周角,周角可以这样画出来。(画图)

指着图说明: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这个角,是周角。

每个同学自己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周角,再看一看书上怎样说的,然后告诉老师。

出示周角定义。

(4)说明:周角是360。(板书:周角是360)

请大家把周角的度数与直角、平角的度数比一比,一个周角等于几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5)用小木条组成的活动角演示,从锐角起,旋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让学生说明每次是什么角,为什么。

5.组织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第1题里每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

三、教学角的画法

1.自学画角的步骤。我们已经能根据角的度数判断它是什么角了。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请同学们看书第114页上的内容。看完后告诉老师,画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画角要分几步?哪三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先画射线;(2)两个重合,对准点点;(3)再画射线。

3.画角。

提问:例4的要求是什么?画65的角要怎样画?(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按步骤画出65的角)

小结画指定度数角的步骤。

4.组织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画在练习本上。

用量角器检查板演画出的角是否正确。

四、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策略】

1.计算工具的介绍可以结合第25页的阅读材料进行,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学生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3.介绍电子计算器时,重点在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计算,和存储键如何使用等重难点时可运用电脑课件进行实际的演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师: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算筹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体白板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就是老师手里的这个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4.计算器:

师: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生:计算器。

师: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学生介绍)

师:拿出你手中的计算器,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5.电子计算机:

师:接下来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生:电脑。微机。

师:电子计算机。(出示课件)

生看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各种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课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电子计算机,展示现代科技的发达。并引导学生,科技不会停滞,未来更先进的计算工具就等着你去发现,发明。

三、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拿出你们的计算器。你认识哪些功能键?他们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试试,琢磨琢磨。

生摸索,尝试各个键子的作用,发现了就说出来。

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全体学生学习。跟着老师的指示尝试。

师:还有date表示日期,老师刚才听见有的计算器有声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乐和声音吗?自己琢磨琢磨。

师:电脑展示各个功能键的名称。边出示,边讲解。

师:现在我们就来用你手中的计算器进行计算。尝试一道加法:4468+1792=

生进行操作。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输入过程。先输入4468,再输入加号,输入1792,再输入等号。

结果就出现了。(师可用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师:尝试减法、乘法、除法和小数计算。32010-8925= 126×39= 312÷8=

6.34-4.7=

生进行操作,输入数据,并说出计算结果。

师:计算综合算式。复习运算顺序。当计算6396÷(520-438)时,怎么办?

生讨论方法。可以用纸记录下来,再接着算。可以……

师:我们来学习存储运算键的使用。M+表示存储数据,m-表示删除数据,mr表示提取数据。我们来尝试一下。输入520-438,算出结果,输入m+进行存储,然后输入6396÷,再输入mr进行提取,输入等号。

师:重新演示一遍,以巩固。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并找一名同学到电脑上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过程。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练习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那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1.闯关游戏:

(游戏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2、每关开始以老师口令为准。)

2.寻找方法速算:

25×4×8= 13897×16×0= 99+199= 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页中继续去了解计算器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m+存储 m-删除 mr提取

5.计算机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13

一、古语鸡兔同笼题,揭示课题。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生模仿古人读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简化鸡兔同笼。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探究方法

(1)列表法

鸡876543210兔012345678

(2)画图假设

用圆圈来表示鸡兔的头。那么,不管鸡兔具体有几只,我们首先要画几个圆圈?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师根据学生的述说添画脚,并适时地提问、板书:

少了几只脚?

2只2只地添,得添几个这样的2只?

94-70=24

24÷2=12

35-12=23

小结:看来,画图确实挺形象、直观的,同学们也容易理解。

三、推广应用,形成技能

“鸡兔同笼”问题不仅在中国非常有名,还流传到许多其他的国家。比方说

我们的邻国日本,有一种“龟鹤算”的数学问题,就是从“鸡兔同笼”演变过去的。

出示: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

师:请你们用今天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

四、全总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其实,像“鸡兔同笼”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资料,我想,对你们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本节亮点:

1、本节课,杨老师主要介绍的是”表格法“和”画图假设法“,让学生一一列举出来或者画图,化抽象为具体。

2、杨老师在处理”画图假设法“中,借助画图,把每一步列式所求的什么,引导学生说清楚。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1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刚刚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判断锐角和钝角,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示例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

(二)在交流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三)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交流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二)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

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确方法: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证。

【设计意图:从直观感知层面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给角分类,交流分类的理由并概括每一类角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以三角尺上直角为标准,验证判定角的类别,直观、形象,使学生真切体验到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归纳整理,认识特征。

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人们已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3.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

得出方法: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小就成锐角。

(2)揭示规律:锐角<直角<钝角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命名、自由做角,在活动中对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思维和更多探索的空间。】

三、巩固新知,理解运用

(一)连一连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二)找一找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9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3.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角,并说一说分别是哪类角。

(三)画一画

1.学生独立画一个锐角、钝角和直角。

2.同桌交流:说说画法,相互判断画得是否正确。

(四)演一演

1.自由表演:用身体的四肢动作表示角。

2.汇报表演。(这是趣味性的练习,学生只要做出动作基本符合三类角的特点就可以,不需要用直尺去比。)

(五)想一想

1.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4页第10题)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从三种三角形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上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不仅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更为透彻,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作好铺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学知识,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四、梳理反思,拓展延伸

(一)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到生活中找角,并向你的家人和同学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又能将数学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案例篇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几的表象,会读写简单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对几分之几的理解。

活动准备:

长方形纸、圆形纸、正方形纸、毛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挖掘潜能。

师:孩子们,都说数学课是最有趣的一门学科!因为在数学课堂上总能发生有趣的事!下面我们就来玩个小游戏,不用说话,只要拍手就行,答案是几,你就拍几下?看谁反应的快又准!准备好!

师:老师这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请你用手势告诉我,每人分到几个苹果?(生迅速做出反应。)

师:真不错!有2个苹果,也平均分给2个同学,请你用掌声告诉我们,每人分到几个苹果?(生拍一下手掌。)

师:还真不错!相信接下来的问题你们也能回答得很出色。迅速抢答: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要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多少个苹果呢?

生:表现得很尴尬!没法拍手!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①多媒体演示平均分苹果。

师:没关系,我们可以动手试验一下!现在就有1个苹果,我要分啦!(故意将刀子向外偏一些。)

生:(激动)不对,没有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平均分啊?

生:要不然就不公平了。

师:(重新分苹果,展示)苹果的一半,还有人说了什么?

生:(齐答)1/2。

师:(板书1/2)这1/2以前学过的知识可没有见过,1/2是怎么回

事啊?

生:是两份中的一份。

师:它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位新朋友,谁啊?(板书课题。)

认识分数

二、探索新知

师:(故做神秘)这一半苹果用1/2表示,那另一半呢?

生:(抢答)1/2。

师:(总结)这一半苹果可以用1/2表示,另一半也可以用1/2表示。其实啊,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表示,打开书到53页,看书中的“涂一涂”中给了哪些图?

【评析:在此处体会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

生汇报:花瓶、脸谱、六边形、圆形和正方形。

师:淘气请大家分别涂出它们的1/2,怎么涂啊?

生:涂它的一半!

师:对,刚刚我们说过“一半”就是1/2,对呀,可这一半怎么找啊?

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师:(故做惊讶)你都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节课遇到的新问题啦,真让我佩服。那我们只要找到这个图形的(生:对称轴),平均分成(生:两份),再涂其中的(生: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2,是吗?(生:对)温馨提示:为了更方便、更快捷,同学们可以像这样用画斜线的方法来表示。看懂了吗孩子们?那开始吧!

师:刚刚在大家涂的过程中,老师看到六边形的涂法有些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两种不同的对称轴。)(生说自己找对称轴的方法和原因。)

师:老师班级的一名学生是这样找二分之一的。老师想请大家帮忙判断一下。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一个物体的二分之一,那如果老师将物体的数量增加你还能试着找到他的二分之一了吗?(出示课件)

师:能不能告诉齐老师,你怎么分得这么快?我是用除法算式算出来的。

师:孩子,你很会学习,懂得将知识活学学用!

师:我们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成了2份,这两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1/2。(边说边演示。)

师:下面我们来动手折一折你桌角资料袋里的正方形,先看清老师的要求:(多媒体出示)

1.请将你手中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2.用你的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3.再和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你涂的这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准备好了吗?(学生操作,教师随机观察并评价。)

师:折完的同学,如果你涂的是1份就把它贴在左起第一块纸板上,如果涂的是2份就贴在第二块纸板上,以此类推。要求是贴得整齐一些。

师:睁大你明亮的眼睛,看一看这块板上是不是都涂了4份中的1份啊?如果这4份中的1份用一个分数表示,该用哪个分数呢?

生:1/4。

师:(板书1/4)我发现点问题:怎么几个1/4不一样呢!不对吧?

生:对!只不过折法不一样。

师:(故做恍然大悟状)原来它们都是表示这个正方形纸的1/4。你发现什么了?

生:只要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都可以用1/4表示。

师:只要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1/4。

【评析:引导学生丰富对1/4的认识,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那现在如果涂的是2份,是这个图形的?

生:(齐答)2/4。(师板书2/4。)

师:这个涂得真好玩。

师:那里还有两个孤苦伶仃的小朋友呢。(指着3/4)这个涂法该

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齐答)3/4。

师:那你能说说为什么用3/4表示呢?

生: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3/4

表示。

师:(纠正)应该是表示这个图形的3/4。

师:(指着4/4)那这个呢?

生:4/4。

师: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4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4/4。

师:通过刚才的`折一折,我们真是收获的不少啊!我们又认识了……(生答1/4、2/4、3/4、4/4。)

三、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生:3/6、8/8、2/10。

师:能不能说完?

生:不能。

师:看来分数是无穷无尽的。现在我们以3/4为例,你知道它各

部分的名称吗?

生:4叫分母,3叫分子,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

师:那分母表示什么呢?分子又表示什么呢?

生: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其中的几分。

师:说的不错!很有概括性!

师:其实在远古时代分数是这样表示的“”,你来猜一猜,这个分数是多少?

生:3/4。

师:后来当阿拉伯数字产生以后,分数就演变成“34”。后来人们觉得这样的表示用意和我们学过的整数弄混了,人们就想出了用一个表示分数最大特点的——平均分这种方式来区分它们。于是在它们中间加上了一条象征平均分,也是分数的重要标志的分数线,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分数。那我们的祖先这么有智慧,都发明了分数,你能骄傲地读一读它吗?谁能来试一试?(2个学生分别读四分之三,一个比一个骄傲。)

师:孩子们,知道吗?欧洲使用这样的表示方式,要比我们中国晚了1400年呢!古代人的聪明才智真让我佩服。那你们呢?

师: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更神秘的地方!数学发现王国那里的国民都很聪明!看我们班的同学聪明吗?

师:下面的分数谁能读出来。(教材54页,“说一说”练习。)

师:快速的看一下,想一想你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啊?

生:这段线分成3份,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师:随便的3份都行吗?怎么分都行啊?

生:(急忙纠正)是把这段线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师:(强调)就表示这段线的1/3。

师:那这样的呢?(指剩下的2份。)

生:2/3。

五、总结

师:今天,祁老师特别高兴,能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数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分数。它和整数、小数一样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分数,回家后可以找一找分数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展示一下你渊博的知识。我们以后还会继续研究分数。

4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