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案例教案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教学自信心。写好小学数学案例教案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分享小学数学案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确定空间中物体间左右的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知数学是有趣和有用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确定空间中的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参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样,所看到的物体也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1. 健康操比赛。(出示主画面)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来到课堂里,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高兴吗?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健康操。(通过游戏,复习左与右)
2. 师举手表扬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举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
二、创设情境,展开探究。
(一)确定参照中心,判断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题图) 街上到了!瞧!街上车来人往。司机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你对交通规则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2. 师:小巧过马路,先看哪一边? 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诉旁边的同学。
3. 师:看,小巧的对面是谁?她也要过马路,如果你是小亚,向左会看到什么,向右会看到什么?
4. 比较,发现不同点。 小结:小巧和小亚站的位置不同,所以两人的左右也不同。
5. 师:小胖和小丁丁也要过马路,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轻轻的说一说,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又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有困难,可以出来站一站。
三、联系生活,巩固深化。
1. 摆一摆。(课件摆学习用品)
(1)把学习用品排成一排,师说要求。
(2)学生做小老师,说要求,其余同学摆。
2. 师: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福娃图)
关于福娃,你知道多少?
(介绍福娃的相关知识。)
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本领说说福娃的左与右分别是谁吗?
3. 看一看(课件出示)
师:看,谁来了? 出示小丸子和侦探柯南:“在马路上有一元钱,小丸子说在他右边,可柯南却说在他的左边,这是为什么?”
4. 师:“超级变、变、变”,超女周笔畅来到我们课堂上,要和大家一起学本领。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小朋友经过小组讨论、动手摆摆数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个三位数。
四、共同总结,拓展延伸。
1.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 师:根据今天所学的本领,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自己家的小区图,说说自己的家的位置;再看看中国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我们的家——上海的位置,上海的左、右分别是哪个城市?我们的首都——北京在哪里?北京的左、右各有哪些城市?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认识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学具图片、挂图、数字卡片、小贝壳图片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贴图片0)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贴图片1)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贴图片9)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0至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是两位数,当然比9大。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引出新课题。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二)探究学习
板书:10的认识
齐读“10”。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联系实际,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与10有关的物体,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2)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站成一排(8人),问共有几个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10个脚指头、10个同学组成一组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小学数学教案《认识10》。
2.10的位置与大小。
(1)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几?
投影仪出示:
全班齐读0——10,再齐读10——0。
(2)比大小。
10和9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109反过来<10
设计意图:
利用直尺教学10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再次认识到数字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比较10的大小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10的写法。
我们学习了10的这么多知识,那我们该怎样去写10呢?
在田字格里练习写10。你是怎样写10的?
生答:左边是1,右边是0,要占用两格。
(由于学生已学过1和0的写法,所以书写时并不困难。)
(4)10的分与合
(1)情境引入
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吧!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苹果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明可能会怎样装这10个苹果呢?
(2)五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请你拿出10个苹果学具图片,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其中一人做好记录,说出不同的分法。(学生活动,老师展示苹果树图)
(3)汇报结果(学生把苹果挂到苹果树上的合适位置)。
(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刚才大家通过分苹果,知道了10的组成,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可以减少哪些记忆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最后得出结论,只需记住5个即可。
1010101010
1928374655
用最快的方法记忆10的组成。
(5)游戏,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从创设情境入手,以小组合作展开学习、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10的分与合。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
1.看挂图填数。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情景。
2.猜数游戏。
正确猜出小贝壳下面的数字,奖励小贝壳。
(四)课堂小结:
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内容,然后提问:
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认识10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得数有关“8”、“9”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得数有关3、4、5、6、7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8”、“9”的加减法,并按下去一课还有得数有关“8”、“9”的加减法的罗列,所以本节课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写出所有算式,本节课安排了跳绳活动引出有关得数“8”的算式,安排画一画引出有关得数是“9”的算式,通过试一试,练一练3题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内容安排接进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学习有关得数是“8”、“9”的算式,能正确进行计算,发展学生观察分类能力,感受生活数学之美。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投影、每生一张1到8的卡片(诫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玩过跳绳吗?”
生答:结合生活激发兴趣
师:“跳绳是一项很有趣的体育活动,看这些小朋友玩的多有趣!”
师:出示跳绳投影。
二、新授
1、跳绳
师:“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在跳绳”。
生:“8位”
师:“你们看一看,能不能把这8个板书:4个男生和4个女生小朋友分成两组,比如可以这样分,1个小戴1个戴帽子的,7个不戴的朋友帽子,7个不戴帽子”。3个穿裙子的,5个穿裤子的。2个甩绳子的,6个跳绳的。
学生观察、讨论。
反馈:学生说,教师总结并板书。
师:“我们说把两组合并在一起是用加法的,大家能不能根据刚才结果列成算式”。
学生算式、教师总结,在相应位置板书。供学生对答案,只要有其中一个。
2、画一画,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答案可以不同,但要能理解算式。
反馈:投影出示相应的涂色和算式。
学生自己检查,只要有其中一个。
3、试一试,学生板演。
7+2=() 6+3=() 5+()=8
先收后放
其它学生独立完成。
三、练习
第一题:教师讲清图意,第一幅求和。要把两部份合并。第二幅是分开,可以把任意一份作为要求的问题。
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答案。(学生的答案可以多样化)
反馈、纠正。
第三题:全班游戏,找朋友(凑9)
第四题:数学故事,学生观察。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发言讨论。
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
小结:讨论“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4
课内比教学,教学大比舞活动,在我校有计划进行着。我在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这节课中,把教学过程当作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1、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提出了”还剩几个玉米棒“这个问题后,我通过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的算式后,我让学生结合图,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在这个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收获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片。
【参考的有关数据】
稻谷出米率约72%小麦出粉率约85%棉子出油率约14%花生仁出油率约40%油菜子出油率约38%芝麻出油率约45%蓖麻子出油率约45%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口算比赛:(时间:1分钟)
5/6―1/23/10×2/91―1/44/5÷1/54/5÷4/3
5/8+3/47/12×4/77/8+1/41/5+1/33/4÷5
想一想,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口答“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3.提出问题:能否将“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改成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呢?
(校对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情况,错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活动(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二>共同探讨
1.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这些正确率、错误率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他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合格的产品数发芽的个数
产品的合格率=────────×100%发芽率=───────×100%
产品总数种子的总数
3.尝试解答例题:
(1)出示课本例1和例2的条件: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例2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实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
(2)完成第113页的“做一做”
活动(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口答:
(1)2是5的百分之几?5是2的百分之几?
(2)用1000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380千克,说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并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2.判断: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98%。
(3)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3.课堂作业:
1.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
2、根据我班同学的情况,先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解答。
活动(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收获,说说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这类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关系?
2.学生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活动(五)补充练习
1.判断题。
①五年级98个同学,全部达到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8%。
②今天一车间102个工人全部上班,今天的出勤率是102%。
③甲工人加工103个零件,有100个合格,合格率是100%。
2.应用题。
①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今天出席48人.求六年级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六年级一班同学一共做了400个题,结果有错误的题16个,求错误率。
3.作业:结合练习二十九第6题进行课外调查。
【教学反思】
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使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鲜活,有意义。。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效果很好。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6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例六、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准备:
1、教师读数,学生写数,请一板演:
2、计数器的认识:
十位上拨下1颗,表示多少?再在个位上拨下3表示多少,这个数是多少?13十位上是2颗珠子,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拨数学生读数。14、17、19、18、20
一、复习引入:
1、读数、写数:估算:您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几个吗?练习十五第3、4题。
2、板书13、15、19、20学生读,选择13说说这个数3、1各在什么位上?小结:从右边起,地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个位、十位
3、复习一图四式及给部分名称:
根据第4题中的图1,看图写出4个算式:板书10+3=1313-10=3
3+10=1313-3=10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从这四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口算:10+4=14-4=14-10=6+10=16-6=
二、尝试迁移:
1、尝试计算:11+2=你是怎么想的?
数的方法,利用计数器计算:个位上加2是3,十位还是1,一共是13。
出示:13-2=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第5题:11+4=
3、试一试:13+4=6+12=16-5=11+7=18-6=
三、综合练习:
1、比较大小:第2题
2、送信:动物园召开联欢会,聪明的小狗表演节目,你能知道小狗要把卡投到哪个信箱里吗?
3、连线:接下来,很动物也想来试试,小朋友一起和他们想一想,哪两只动物的信是送给同一个信箱的。第1题。
4、我们也来做游戏:这次活动是谁组织的?涂色。书P90
四、练习小结: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本班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进行统计,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对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所体验。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格子纸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
师: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过生日)
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4,5,
6,7,8,
9,10,11,
12,1,2,
2、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呢?(生猜测)
教师贴春,夏,秋,冬
3、学生欣赏四季景-片。
老师准备了绿,红,黄,白四种颜色的纸卡来分别代表这四个季节。绿色代表什么?红色呢?-?白色?
同桌记一记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4、每位同学选代表自己生日的纸卡。小组内相互检查每人是否拿对了。
5、老师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准备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调查呢?(生汇报)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站排的方法来统计。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生答)
2、合作调查。
3、汇报交流
三、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打开书90页。涂一涂。注意每个小格代表一人。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自由说
四、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老师听说我们班要转来一名新同学,你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呢?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应用
小明看到同学们都表现这么棒,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会,可不知该买什么口味的蛋糕。各组用喜欢的方法调查,分组统计,完成统计图。
六、游戏
同学们经常玩剪刀石头布,今天我们每人玩10次,看自己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平局几次,用自己的方法来统计。(学生每人1张白纸,用来记录)
七、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自由说)
板书设计:
生日
3,4,5,春
6,7,8,夏
9,10,11,秋
12,1,2,冬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8
一、基本情况分析:
作为1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能遵守纪律,学习习惯良好,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成绩不够理想,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班级工作,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与技能
1、1000以内数的意义,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以及比较大小。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
3、口算和估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笔算和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5、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初步含义,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千克与克的认识。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
7、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空间与概率:
1、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2、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3、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统计与概率:
1、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2、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然”、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三、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习兴趣,教给学习方法,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2、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练习题型多样,精练,备好课,上好课。
3、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和转化,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争先意识。
4、教学中尽力能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师做到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手,脑,眼的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识。
5、切实做好七认真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
7、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8、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反馈,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记录,做到心中有数,逐步提高,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商标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
书包 45元 文具盒 18元 圆珠笔 3.50元
铅笔 0.20元 橡皮 0.15元 日记本 3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的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书 包 45元 圆珠笔 0.50元
文具盒 18元 铅 笔 0.20元
日记本 3元 橡 皮 0.15元
左边这组数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准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黑板上三个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文具标价的三个小数。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 角 分
3. 5 0 3元5角
0. 2 0 2角
0. 1 5 1角5分
3.完成88页表格中的填空。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在课本上。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对的。
5.学生类推:完成89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元 角 分
3. 5 0 3元5角
0. 2 0 2角
0. 1 5 1角5分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10
位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 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已经学完,这节课是学生学习100以内减法的基础,直接影响了本学期后面的学校。在这单元的学习中,我感觉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后的教学当中改正。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够明确。
比如让学生在组内“开火车”将得数是5、6、7、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目的本是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检查对规律的掌握情况,但学生开始并不清楚怎么进行,造成每个小组里只有少数一两个学生在说,其他同学当“观众”,没有切实参与到接龙中去。应该先讲清说算式的方法,请一个小组示范,再全班活动。
二是教学当中的时间分配不够恰当。
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的时间或者自主活动的时间有时超出自己的预设。如让学生自创一个新的减法表所花的时间较多,而且多数小组都不能完成,没能给予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巩固练习时多数学生还“沉浸”在对新减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没有将注意力转移到口算练习上来,造成后面很多练习没能完成。
三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从开学到现在的情况来看,学生出现了些许程度上面的退步,课堂常规也有些退步,对低年级儿童来说也属正常现象。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识方面还是比较淡薄,“听”和“说”的能力还非常欠缺。有的学生整节课都在摆弄算式卡片,并且不愿意将自己拿到的卡片和伙伴放在一起进行整理;有的学生对优等生过分依赖,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充当“看客”的角色;有的学生则对新的座位形式产生很强的新奇感,兴奋过度不能平静,或将注意力放在与同伴做与本课内容无关的游戏上,等等。凡此种种,一方面与我平时教学中对这方面训练力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尤其是这学期因为时间紧赶进度,课堂上不敢花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获得小组合作学习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学准备不充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学具,若分组操作、交流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依然不能“习惯成自然”,平时更多地还是依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而不是同伴之间的合作与探究。
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事情,有反思才有进步,有失败才能吸取教训,希望在往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吸取经验并应用于教学,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12
旋转与平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四、作业:课本第4页的第4题。
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教学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4个梨、5个苹果、9朵花的磁性软件。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
教学设计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3只小猴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人,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脱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的摆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5.课件展示: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课本第17页的象形图。
6.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教学比较2、3、4的大小1.教学“3=3”。
a.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b.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没也多,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上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方法和教学“3=3”相同。
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
方法如前。
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
4.区分“>”、“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
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2.补充练习。
a.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填()>()
b.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填()>()
c.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填()>()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4.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
5.开放练习:这里有1、1、2、3、4、5、=、>、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14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颜色分类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学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归类。
2、促进幼儿比较,综合能力的发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若干朵。
2、物质准备:花篮若干个,红、黄、白蝴蝶头饰各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自由地到春天的花园里参观。
提问:花园里有几种颜色的花?都有哪几种颜色?
(二)教师讲诉故事《三只蝴蝶》(经过改编)
提问:1、故事里有几只蝴蝶?她们是什么颜色的?
2、她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进行按颜色分类。
1、以“送花”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请幼儿自行检查是否送对了花。
(1)请幼儿给红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请幼儿给黄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3)请幼儿给白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以“避雨”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把颜色分类。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玩法: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蝴蝶的头饰,扮演蝴蝶,在花园里自由飞翔玩耍。当听到打雷的声音后,赶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花朵避雨。当太阳出来后,蝴蝶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戏。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是否找到对颜色。
(四)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15
一、说教材
《儿童乐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实际上就是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显示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别。但是学生必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认真的推敲与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运用加法计算出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基础。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乘法必要性;
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发练习本的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用加法解决给全班每个同学发2个本子,一共需要多少个本子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的烦琐。现在,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各个学校的班额相对都比较大,在80人左右,学生如果用连加的方法:2+2+2+2.,七八十个2相加,相当烦琐,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这时,教师可以引导: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第二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
我准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
把主题图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寻找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问题交流,并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接着,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准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
然后,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教师可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学生进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的讲解。如以2+2+2+2=8为例,它可以用成发来表示,写做24=8,或者42=8,读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你能给这个乘法算式中的各个数起一个名字吗?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在创造过程,使他们明白所谓的乘数、积都是大家约定俗成的称呼,如果是一个新发现的事物,他们也可以为他们命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最后一个步骤,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这四个步骤中,教师还要注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来。
经过第二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义及算式改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如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小组内交流,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然后,把本课引入的发练习本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五、说媒体的应用
本课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可以制作简单课件以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让课件把主题图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知识呈现直观化;接着,要让课件把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现象模拟动态化。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快,从中可以看到知识的脉络和重难点。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主动发展的和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16
教学内容:
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12-115。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尝试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用假设法和代数法的一般性。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3、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策略,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假设法中各步的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读原题,直奔主题。
1、谈话,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的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鸡兔同笼”问题就是《孙子算经》中的一道古老的数学趣题。
(1)课件出示古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2)揭示课题
(3)原题解读
师:这是一道古代的数学题,同学们读完题,能不能用现代的教学语言叙述一遍?
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设计意图:从我国古代数学趣题直接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的悠久与美丽,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寻找策略。
1、改变原题
师:同学们,题目中的数据较大,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老师把题目中的数据变小。
(1)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理解题意:从题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让学生找出隐藏的两条信息:一只鸡2只脚,一只兔4只脚。
探索策略
2、列表尝试法
①猜一猜:笼子里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
②说一说:他猜的对吗?要怎么知道他猜的对不对?
③试一试:在答题卡上自主尝试,如果答案不对,想一想怎样调整能更快找到答案,最后数一数一共试了几次。
④展示答题卡:我试了()次得出答案。鸡有()只,兔有()只。
⑤反馈交流
A、按顺序尝试,数一数试了几次?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B、取中或跳跃尝试,数一数试了几次?有什么秘诀?
⑥小结:用列表法解答不一定要一只一只地尝试,也可以2只或3只跳着尝试,这样尝试的次数就更少,就能更快地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列表尝试法虽然繁琐,但它是解决问题一种重要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列表尝试的方法初步体验在总只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鸡(或兔)只数的调整,脚的总数也发生变化,为下面学习假设法和代数法做好铺垫。]
3、假设法
①、学生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②、小组讨论,说一说用假设法解答的算理
③、汇报反馈
④、课件动态展示假设法的两种思路,老师边演示边提问题让学生回答。
A、假设笼子里都是鸡,一共有几只脚?
条件告诉我们几只脚,这样就少了几只脚呢?
为什么会少了10只脚呢?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少了几只脚?
那么几只兔看成鸡一共少了10只脚呢?
B、假设笼子里都是兔,一共有几只脚?与条件比多了几只脚?
为什么会多了6只脚?一只鸡看成一只兔,多了几只脚?
那么几只鸡看成兔一共多了6只脚呢?
⑤、让学生对照课件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⑥、思考:为什么假设全是鸡,先求出的是兔的只数?为什么假设全是兔,先求出的是鸡的只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理解、运用假设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老师以列表尝试法为基础,放手让学生在独立尝试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学生从自主尝试到讨论汇报、互动,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巧妙地将学生个人或集体的认知经验、思维过程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获得了新的数学思想方法。]
4、方程解
解:设兔有只,则鸡有只。
也可以设:鸡为只,则兔有只。(略)
师:在列方程解答时碰到什么困难?该如何解决?
[设计意图:方程解是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过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运用它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便于学生清楚地理解数量关系,不失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好方法,也让学生体验、领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5、梳理小结,比较优化。
三、推广应用,建立模型。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
2、解决生活中的“鸡兔同笼”的问题。
(1)动物园中的问题。
动物园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
(2)游乐园中的问题。
有38个同学去游乐园划船,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船每条各乘6人,小船每条各乘4人。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3、对比联系,建立模型。
4、小结:今天我们研究这类“鸡兔同笼”问题,不仅仅只解决鸡和兔的问题,主要是要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
5、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及巩固了新知,又使学生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凸显了本节课的学习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总结,提炼出此类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的一般性策略,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四、引导阅读,课外延伸。
1、阅读并思考课本114页的“阅读材料”。
2、完成练习二十六的1—3题。
[设计意图:“抬脚法”也叫“金鸡独立法”是一种特殊而巧妙的解法,学生不容易理解,课后的阅读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交流的空间,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国古代数学的魅力。练习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挑战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为学生的课外发展提供平台。]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1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2、能力目标: 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带小动物们安家,并相互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3、情感目标: 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栋新房子里。他们邀请欢欢和乐乐去做客,我们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 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听!欢欢正在问乐乐:“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 乐乐怎么回答呢?我们听仔细了:“太简单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
[板书] 乐乐把这一层叫做„„(上面一层)这一层是„„(中间一层)那么这一层就是„„(下面一层)。 乐乐把这里叫做„„(左面的房间)这里是„„(中间的房间)那么这里就是„„(右面的房间)。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上、中、下,左、中、右”[揭示课题]
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像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 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
师:会吗?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 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
师: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1.师:乐乐说小朋友们真棒!这回轮到欢欢要考考大家了。请你圈一圈,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 (讲评第一题) 师:会吗?请做书上第2大题。
2. 师: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有问题吗?请做第3大题。
3. 师: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倒你们,怕不怕?这些问题是第4大题,请你们小组内轻轻地说一遍。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
4. 师:最后我们来做抢答题。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问题,答对者拿一颗五角星,答错者扣一颗五角星。预备开始!
(1)谁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 (小淘气)
(2)谁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亚的上面? (亮亮)
(3)谁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 (外婆)
(4)谁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 (小胖)
(5)谁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间里? (康康)
(6)谁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间里? (小胖)
(7)谁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间里? (小亚)
(8)谁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间里? (小淘气)
(9)谁住在外婆下面的、旁边的房间里? (小玲和小亚)
(10)谁住在外婆上面的、旁边的房间里? (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开练习,联系实际。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中下、左中右。这些小动物们请小朋友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带它们安家。听清要求小组合作,给小动物安家后互相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1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19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灵活运用探索出的规律。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具:数字卡片。
一、导入课题:
教案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一个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板书:.)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小数点可真是个调皮的小家伙,它告诉同学们,今天,小数点要搬家了,这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童话故事)
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
1、动画:
2、(flash动画)小数点来到森林里玩,看见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脸地坐在窗前。小数点看见快餐店门前的价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数字,就跳了上去(¥288.)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家了!”于是小数点搬到了8和8的中间(¥28.8)。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价格便宜了。)
3、(flash动画)小数点笑着地说:“看来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师:山羊的快餐店,原来是一个客人都没有,可是现在生意兴隆。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再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生说)
那么从原来的288到28。8再到现在的2.88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生说)
假如小数点再往左搬一次家成为0.288,与原来的288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探讨。
4、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一下。
5、是不是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呢,我们能想法验证吗?小组交流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根据刚才的故事,你能猜出小数点右移的变化规律吗?你来验证想法严整自己的猜测。
小结:现在我们又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这个规律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神奇的小数点”或“小数点的自述”说一说。(通过学生构思数学作文,整理变化规律)
三、初步应用。
你想试试吗?(游戏)
拿出你的数字卡片,摆一个的三位小数(9。879)扩大10倍,100倍1000倍。1000倍(引导学生在缺的数位上补0)
摆一个最小的两位小数(0。12)缩小10倍。20倍(学具袋里的0不够用,引导学生几人合作,共同完成)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我做小法官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原数就缩小了1000倍()
(2)3.69扩大2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3)把23。0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5位后,再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变成了230。5
(4)去掉1。04的小数点,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2、下面的数与0。285比,扩大或缩小了多少倍。
3、小花猫要去水果店买水果,可不会做题,过不了河,你能帮助它吗?
4、小花猫说谢谢,可到了水果店一看,水果店的标价有点奇怪?你都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能找出最贵的两种水果吗?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数学案例教案篇20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统计这一单元是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有关的统计知识,而《买气球》又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它是前面内容的扩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统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统计意识、学习统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今后有关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统计意识。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继续学习收集与整理数据,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及完成统计图。
【教材处理】
(一)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买气球》是《组织比赛》之后的一节课,不同的是它是横向统计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会相对减少。但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会有重复或遗漏的现象,为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能顺利进行,要向学生渗透有序思考及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个别辅导、启发、引导、讲解等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方法灵活性和实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四种颜色的气球,不同颜色的磁铁,记录表,横向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音乐:《蓝精灵》。)
1. 谈话导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每个班级的小朋友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都正积极准备着呢。你们喜欢用什么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
【方案一】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那你们想买什么颜色的气球呢?(板书:买气球)
(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找寻方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到统计,师适时导入)
师:那我们就一起用统计的方法来看看同学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陈老师就能知道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回答中使学生感到必须进行调查才能得出结果,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活动一:全班参与收集数据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陈老师想给大家买这四种颜色的气球,你瞧气球好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的气球下面。
(每个学生手中都有磁铁,把他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上,分小组上讲台,全班参与,提高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2.活动二: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记录方法记录上面这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呢?
师:现在请你拿出我们的记录表,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上面的结果。
(教师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台展示他的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时,让学生评价记录方法是否简便)
师(小结统计方法):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最喜欢的气球颜色,都很有创意,而陈老师发现画“√”,画“○”,还有用“正”字表示的,这几种方法都是比较简便,美观。
师:如果再完成一张统计图,刚才画“√”和写字两种方法,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呢?
(插入课堂休息环节:拍手游戏)
3.活动三: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表现很不一般,那陈老师有个问题,选择红色气球的人数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每种气球下面写下人数)
师:你们表现可真棒!为了能让大家更清楚看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的多少,我们可以画统计图。(在黑板展示统计图)
师:每个格子就代表一个同学的意见,喜欢红色的同学有10个,我就在这个统计图上涂上10个格子。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横向的统计图,请小组长组织小组内的组员先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一张漂亮的统计图,然后在方格中涂一涂。哪个小组先完成统计图就贴到黑板上。
师:请大家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是长方形的直条,也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从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问:(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名同学.
(2)喜欢______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色的人数最少.
(3)布置教室,什么颜色的气球要买多些?
师(小结):现在陈老师就知道该买什么颜色气球多一些,谢谢大家一起合作,这样的活动体现我们公平并关注多数人的愿望。你们是用什么知识来帮助陈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师:统计知识真了不起,帮助我们做了决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听取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所以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想法、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思考,要注重个性思维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调查和记录。因为创新意识要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才可能产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示其独特的想法与构思]
三、感受本课,说说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用调查统计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确进行决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进行统计呢?下课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