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

时间: 新华 数学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有合理的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展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什么才算好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片。

【参考的有关数据】

稻谷出米率约72%小麦出粉率约85%棉子出油率约14%花生仁出油率约40%油菜子出油率约38%芝麻出油率约45%蓖麻子出油率约45%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口算比赛:(时间:1分钟)

5/6―1/23/10×2/91―1/44/5÷1/54/5÷4/3

5/8+3/47/12×4/77/8+1/41/5+1/33/4÷5

想一想,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口答“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3.提出问题:能否将“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改成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呢?

(校对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情况,错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活动(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二>共同探讨

1.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这些正确率、错误率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他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合格的产品数发芽的个数

产品的合格率=────────×100%发芽率=───────×100%

产品总数种子的总数

3.尝试解答例题:

(1)出示课本例1和例2的条件: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例2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实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

(2)完成第113页的“做一做”

活动(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口答:

(1)2是5的百分之几?5是2的百分之几?

(2)用1000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380千克,说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并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2.判断: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98%。

(3)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3.课堂作业:

1.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

2、根据我班同学的情况,先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解答。

活动(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收获,说说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这类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关系?

2.学生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活动(五)补充练习

1.判断题。

①五年级98个同学,全部达到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8%。

②今天一车间102个工人全部上班,今天的出勤率是102%。

③甲工人加工103个零件,有100个合格,合格率是100%。

2.应用题。

①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今天出席48人.求六年级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六年级一班同学一共做了400个题,结果有错误的题16个,求错误率。

3.作业:结合练习二十九第6题进行课外调查。

【教学反思】

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使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鲜活,有意义。。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效果很好。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自然数。

2.认识自然数的6种含义。

3.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自然数,及自然数的一些含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自然数的6种含义。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看图编题。

出示图片、学生编题

小结:自然数0、1、2、3、4、5等,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揭示课题

认识自然

三、新课探索

(一)探究一:自然数

1.数苹果,看个数。

(1)出示:1个苹果。

提问: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回答:1个苹果。

(板书:1)

(2)逐步的一个一个添加苹果。

提问:现在有多少只苹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1、2、3、4、5„„

提问:这里的1、2、3、4、5„„表示什么?

回答:苹果的个数。

(板书:表示个数)

2.找名次,看序数。

(1)出示:刘翔110米栏比赛后的领奖的情景

提问:谁得了冠军?冠军还可以怎么表示呢?

回答:第1名。

(板书:1)

提问:那亚军和季军又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2、3)

(2)提问:这里的1、2、3表示什么?

回答:表示比赛的名次。

小结:比赛的名次是一种有序的排列。1、2、3也可以表示这样的序数

板书:表示序数

3.小结:像1、2、3„„这些用来表示计数编序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被称为自然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地了解自然数。

(出示课题:自然数)

4.认识自然数。

(1)提问:谁能说说看你在平时生活中的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自然数表示?

(2)学生举例回答

(3)小结:所以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做自然数。

(二)探究二:自然数所表示的6种含义

1.自学。

2.交流反馈。

学生逐步归纳自然数的6种含义。

3.小结。

①表示序数——如第3个。

②表示个数——如3个。

③表示代码——如:邮政编码中的3,3号运动员等。

④表示量数——如:“多长?多大?多重?”。

⑤表示计算结果——如:2+1=3。

⑥表示重复计算的次数——如:2重复加3次:2+2+2=3×2=62重复乘3次:2×2×2=23=8㈢

探究三:“0”的认识

1.提问:“0”是自然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介绍说理。

(2)小结:从历看,国内外数学界对于0是不是自然数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0是自然数,另一种认为0不是自然数。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材一直规定自然数不包括0。目前,国外的数学界大部分都规定0是自然数。为了方便于国际交流,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11-2.9)第311页,规定自然数包括0。所以在近几年进行的中小学数学教材修订中,教材研究编写人员根据上述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即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叫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4)板书:0是自然数。

2.提问:有比“0”更小的自然数吗?

(1)回答:“0”是最小的自然数。

(2)提问:的自然数会是几?

(3)回答:没有的自然数。

(4)板书: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

3.小结。

0是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0加1得1,1加1得2,2加1得3,„„这样继续下去可以得到任意一个自然数。而从自然数的排列顺序可知,后面一个自然数比前面一个自然数多1。因此,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合并而成,所以1是自然数的单位。0可以看成是由0个1组成的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合。如果把任意一个自然数用字母n表示,那接在这个自然数后面的一个自然数可以表示成“n+1”。

板书:每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接在它的后面。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

四、课内练习

1.找出下面哪些是自然数。

18、100.01、0、10000000、-9

2.判断。

(1)从1开始的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

(2)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都是自然数。()

(3)没有的自然数,也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4)接在自然数18后面的自然数只有1个。()

(5)在4.2和8.5之间有4个数。()

3.有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的一个数可以表示为(a—1),那么另外两个自然数可以表示为()和()。

五、本课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自然数有哪些深入地了解呢?

1.0是自然数。

2.每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接在它的后面。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

3.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

六、课后作业

找找身边的自然数,说一说它所表示的含义。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确定空间中物体间左右的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知数学是有趣和有用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确定空间中的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参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样,所看到的物体也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1. 健康操比赛。(出示主画面)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来到课堂里,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高兴吗?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健康操。(通过游戏,复习左与右)

2. 师举手表扬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举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

二、创设情境,展开探究。

(一)确定参照中心,判断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题图) 街上到了!瞧!街上车来人往。司机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你对交通规则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2. 师:小巧过马路,先看哪一边? 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诉旁边的同学。

3. 师:看,小巧的对面是谁?她也要过马路,如果你是小亚,向左会看到什么,向右会看到什么?

4. 比较,发现不同点。 小结:小巧和小亚站的位置不同,所以两人的左右也不同。

5. 师:小胖和小丁丁也要过马路,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轻轻的说一说,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又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有困难,可以出来站一站。

三、联系生活,巩固深化。

1. 摆一摆。(课件摆学习用品)

(1)把学习用品排成一排,师说要求。

(2)学生做小老师,说要求,其余同学摆。

2. 师: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福娃图)

关于福娃,你知道多少?

(介绍福娃的相关知识。)

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本领说说福娃的左与右分别是谁吗?

3. 看一看(课件出示)

师:看,谁来了? 出示小丸子和侦探柯南:“在马路上有一元钱,小丸子说在他右边,可柯南却说在他的左边,这是为什么?”

4. 师:“超级变、变、变”,超女周笔畅来到我们课堂上,要和大家一起学本领。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小朋友经过小组讨论、动手摆摆数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个三位数。

四、共同总结,拓展延伸。

1.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 师:根据今天所学的本领,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自己家的小区图,说说自己的家的位置;再看看中国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我们的家——上海的位置,上海的左、右分别是哪个城市?我们的首都——北京在哪里?北京的左、右各有哪些城市?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6

《面积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5)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教学例2

(1)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2)分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4)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两个平面图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书中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2)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3)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问: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

谈话: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一比。

2、想想做做3

出示书中的图,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问: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尝试在书上数方格,并比较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指名说出比较结果,问:你是怎样知道图4有8个方格的?

3、想想做做4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学生在书中描一描、涂一涂。

问:你们描出的蓝线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什么?用红色涂出的部分的大小又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4、想想做做5

出示题中的学校平面图。

谈话:这是美丽的校园的平面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的面积的大小吗?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5、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谈话:刚开始上课时,大家讨论了狐狸抢先挑选菜地占没占到便宜的问题,当时大家的看法不一致,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提供1平方分米的纸片2张,让两个学生分别到黑板上量一量,比出结果。

四、全课总结

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五、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做思考题。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7

教学目标:使学生重视估算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结果。

教学重、难点:加法估算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教学用光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说说下面的各数各接近几百。

896401609593689

2、揭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家电图,商店里有这么几样商品,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各自的价格。

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指名口答说说自已的想法。

500元是一个准确的价格吗?(不是,它是一个大约的价格,所以在这里不能用等号,而要用约等号“≈”

读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

指导学生写约等号,再齐读。

2、教学试一试。

完成第(1)问题。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已解决,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和理由,列出相应的算式。

完成第(2)、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不同的方法。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7题。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8

教学内容分析:

本堂课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程。本课教学内容的实质是求相差多少的问题。通过“操场上”这一场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借助主题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是加减法的强化训练。这里的比较多少,不但比较谁多,谁少。而且比出多几或少几?是第二单元“比较”的深入。同时用文字代替了图形。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圆片。

课时安排:1~2课时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和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初步掌握“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用语言表达,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操场上”图片。问:同学们看到了这幅图,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老师有()人?学生有()人?男同学有()人?女同学有()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老师比学生少几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人?

二、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圆片,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在桌子上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交流,并说说

8-2=65-3=2

4、评价.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哪位同学说得比较好?好在哪里?

三、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1、摆一摆、填一填,要求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

3、小游戏,10把椅子8位同学坐,还剩几把椅子,列式计算。

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四、课外延伸。

调查本班的男女学生数,并试着提一些数学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进行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课外活动的情景图)你能告诉老师,看到了什么吗?

2、汇报观察结果。

3、出示课题:操场上。

4、同学们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

(老师有2人、学生有6人、男学生有3人……)

5、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老师把同学们回答出的问题整理成图片贴在黑板上。

老师有()人,学生有()人。

男同学有()人,女同学有()人。

6、同学们,根据图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7、出示课题:两数相差应用题?

二、合作探究,尝试解决:

1、学生比老师多()人。老师比学生少()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人。

3、男学生比男老师多()人。男老师比男学生少()人。

(1)根据提出的问题,观察人物图片,解答第一组问题。

(2)把你观察的结果讲给你的同桌听。

(3)谁愿意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讲给大家听呢?

(4)个别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讲给大家听吗?

(6)(指着图片进行小结)要求学生比老师多几人,就是从学生人数中去掉和老师一样多的人数,剩下的就是学生比老师多的几个人。

(7)你们能用刚才同学们的方法解答“老师比学生少几人吗?”

(8)学生汇报解答方法。

(9)请同学们列出算式。

(10)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解决感兴趣的另一组问题。

3、联系实际,尝试应用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43页1题,摆一摆,填一填。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3)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再完成。

(4)游戏:抢椅子。

游戏规则:要求每人抢坐1把椅子,抢不到的则为失败。

a先摆放4把椅子,让3个小朋友去抢占,结果会怎样?

b如果把4把椅子坐满,需要()个小朋友呢?

c还是摆放4把椅子,让5个小朋友抢占,结果会怎样?

(5)实践活动“小调查”

要求: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方法:指定一个小组站起来,让其它小组的同学数、说、列式计算。

4、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同种、同类的物品。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口头列式解答,并和家长进行交流。

5、总结。

通过观察、操作,你们理解了有关多些、少些的概念,能根据图意提出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既锻炼了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9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2课题体验相同加数连加

课型:练习课。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10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第一关

找出下面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4/5。

(3)男生人数的5/6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2.第二关

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重有35kg。他的体内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师小结:同学们对于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出示例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二)画图分析,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每当遇到这样的题,我们常规作法是什么?(找到关系句,画出单位“1”,画图理解,写出等量关系式。)

(1)问题中最关键的句子是什么?

(2)从“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3)哪个量是单位“1”?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关系式。

单位“1”的量×对应分数=对应量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三)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关系式中,哪个量是未知的,哪个量是已知的?

(2)学生尝试完成。

预设有3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设小明的体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据: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则: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5

方法三:根据份数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顾反思,沟通不同方法

(1)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35×4/5=28

(2)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单位“1”相同,数量之间的关系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单位“1”,一道是未知单位“1”)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先自主解答,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八第2题.做完思考:“鲜牛奶250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4题。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筛选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2、作业:第39页练习八,第5.6题。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2、理解移项的概念;

3、学会移项。

教学重点:

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及移项法则;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性质1来解释方程的变形。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投影片。

2、天平称、若干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与物体质量相同的若干个砝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上节课的想一想引入新课: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方程是等式,但必须含有未知数;

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数,它不一定是方程。

2、下面的一些式子是否为方程?这些方程又有何特点?

①5x+6=9x

②3x+5

③7+5×3=22

④4x+3y=2

由学生小议后回答:①、④是方程。

分析这些方程得:

①等式两边都是一次式或等式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

②这些方程中有的含一个未知数,也有的含两个未知数。

我们先来研究最简单的(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的一元一次方程。

3、一次方程:我们把等号两边是一次式、或等号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的方程叫做一次方程。

注意:一次方程可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如上例的④。

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口答)

①2x+3=11②y2=16③x+y=2④3y-1=4y

6、什么叫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

关键是把方程进行变形为x=?即求得方程的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点出课题)利用等式性质1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讲解新课:

1、等式性质1:

出示天平称,在天平平衡的两边同时都添上或拿去质量相同的物体,天平仍保持平衡,指出:等式也有类似的情形。

强调关键词:"两边"、"都"、"同"、"等式"。

2、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x+2=5

分析:要把原方程变形成x=?只要把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即可。

注意:解题格式。

例1解方程5x=7+4x

分析:方程两边都有含x的项,要解这个方程就需要把含x的项集中到一边,即可把方程变形成x=?

(解略)

解完后提问:如何检验方程时的计算有没有错误?(由学生回答)

只要把求得的解代替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检查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由一学生口头检验)

观察前面两个方程的求解过程:

x+2=55x=7+4x

x=5-25x-4x=7

思考:⑴把+2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把+4x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符号改变)

3、移项:

从变形前后的两个方程可以看到,这种变形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我们把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注意:

①移项要变号;

②移项的实质: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

例2解方程:3x+4=2x+7

解:移项,得3x-2x=7-4,

合并同类项,得x=3。

∴x=3是原方程的解。

归纳:

①格式:解方程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以便合并同类项;

②解方程与计算不同:解方程不能写成连等式;计算可以写成连等式;

③一个方程只写一行,每个方程只有一个等号(理由: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前后两个方程之间没有相等关系)。

练习:书本105页1(口答),2(板演),想一想。

(三)、课堂小结:

①什么是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性质1(找关键词);

③移项法则;

④应用等式性质1的注意点(例2归纳的三条)。

(四)、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让学生先说说

2、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__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__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__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测评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

{做到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还有什么不懂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本班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进行统计,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对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所体验。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格子纸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

师: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过生日)

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4,5,

6,7,8,

9,10,11,

12,1,2,

2、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呢?(生猜测)

教师贴春,夏,秋,冬

3、学生欣赏四季景-片。

老师准备了绿,红,黄,白四种颜色的纸卡来分别代表这四个季节。绿色代表什么?红色呢?-?白色?

同桌记一记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4、每位同学选代表自己生日的纸卡。小组内相互检查每人是否拿对了。

5、老师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准备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调查呢?(生汇报)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站排的方法来统计。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生答)

2、合作调查。

3、汇报交流

三、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打开书90页。涂一涂。注意每个小格代表一人。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自由说

四、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老师听说我们班要转来一名新同学,你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呢?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应用

小明看到同学们都表现这么棒,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会,可不知该买什么口味的蛋糕。各组用喜欢的方法调查,分组统计,完成统计图。

六、游戏

同学们经常玩剪刀石头布,今天我们每人玩10次,看自己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平局几次,用自己的方法来统计。(学生每人1张白纸,用来记录)

七、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自由说)

板书设计:

生日

3,4,5,春

6,7,8,夏

9,10,11,秋

12,1,2,冬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14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同时本课也是学习梯形、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所以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之上才能学好本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还能记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S=a×b)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2、同学们,请大家自己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要想知道这条红领巾的面积时多少,就要用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讲授新课

1、上节课,我们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法形或正方形来研究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将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2、提问: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我为大家准备了这些三角形,请你们自己试图去拼一拼,看你能发现什么?

4、拼图推导公式,按三角形类别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⑴、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提问: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

老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再请说推导过程,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⑵、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⑶、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结: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板书:s=ah÷2

三、巩固练习

5、练习:出示教材第85页的例2,请学生独立完成,指明板演。

6、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及第86页的练习十六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探索了那些知识?学到了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这种“转化”的数学方法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五、思维拓展

教材第87页第6题。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87页第3题。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免费篇15

学情分析:

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按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各部分量之间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分配。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将比转化成分数、份数,指导学生试算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作调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题目:“比的应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调查员:前几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去作了课外调查,看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识。下面,请汇报一下你调查到的信息。

3、小结:通过调查,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随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二、新课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来了一位客人。刚巧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亲自招待这位王叔叔。

师:请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对,这是待客的基本礼仪。小明打算亲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浓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

(a)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请你先独立计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评价

(a)请你谈谈你对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解法,为什么?

(b)其实,这些方法都很好。不过,第(b)种解法是我们今天所学到的一种新方法。它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显示课题,齐读)

2、计算电费

(1)刚才小明就按大家计算的结果给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会儿,刚巧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张电费的清单。原来,“小明家和另外两户居民合用一个总电表。九月份共应付电费60元。”(显示)王叔叔想看小明这个小主人合不合格,就问小明:“你们家上个月交了多少元电费?”

(a)你觉得小明家应付多少元电费?你是怎么想的?

(b)你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2)其实小明这个小主人,当得还是挺合格的。他告诉王叔叔,他们三户居民都装了分电表。上个月用电情况是这样的:(显示下表)

(3)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算一算吗?

3、分配奖金

我们运动队的队员们每天都进行刻苦训练。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丰收的果实。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他们夺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下面是运动员的参赛项目个数和得分情况:(显示表格)

学校决定共给这几位同学1200元的奖金。假如让你来分配,你将怎么分配这些奖金呢?

(5)小结:到底学校会怎么奖励运动员们,我们下午见分晓。不过,不管以怎样的形式奖励运动员,重要的不在于奖金的多少,而在于对他们平时的刻苦训练以及赛场上的奋力拼搏的一种肯定。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获?

4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