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数学教案 >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

时间: 新华 数学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资源,使教学过程有序、连贯。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流程?这里给大家分享中班数学教案流程供大家参考。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并会认、会读、会写6.7这两个数,并能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及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会读写6和7,并能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数012345

(二)创设情境说一说、数一数

出示同学们值日的情境图

1、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2、它们各有几个,数一数。

3、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三)、摆一摆、画一画

1、让学生数出6根小棒,摆一摆,看看你能摆出什么?

2、用7个你喜欢的图形表示数字7.

(三)拓展应用、说一说

说说教室中,哪些物品能用6和7表示?

(四)拨一拨,看一看

请学生在计数器上练习拨6个、7个珠子.(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观察直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比一比(6和7比较大小)猜数游戏(6和7)

(五)说一说,议一议

出示课本图片,共同探讨6和7的意义:

(六)写一写

让学生说一说6和7各像什么?然后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最后学生线描黑,再练习写。

五、课堂小结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2

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中,“0”的教学常常被忽视,而在蒙氏教学中,“0”的教育格外重视。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通过蒙氏教具的操作和游戏方法,让幼儿认识“0”,了解“0”的意义以及“0”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对“0”的认识一定会提升一个高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0”在自然数的概念是“没有”。

2、联系生活,让幼儿认识“0”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1、蒙氏教具:纺锤棒箱、纺锤棒。

2、数字卡片;0-4各一个,豆子与数字的量相等。

3、生活中与“0”有关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游戏:介绍自己

T:嘿嘿,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C:嘿嘿,你好,我叫,我叫。

二、认识“0”的意义。

1、认识纺锤棒与纺锤棒箱。

2、老师示范操作,引导幼儿认识0表示没有。

3、教师小结:0表示没有。

三、游戏:0的游戏

1、抓豆子

玩法:请5名幼儿分别拿数字0-4,然后拿对应的豆子,拿到0的幼儿不拿豆子。

2、看谁听的准

玩法:老师任意说:小朋友跳X下,幼儿跳相应的次数,跳错的取消游戏资格。

四、联系生活,让幼儿知道0的重要作用。

1、比较数字0、1、10,知道0不可以缺少。

2、认识紧急求救电话110、120,服务热线1001,知道0也不可以省略。

3、幼儿讲一讲,在哪儿还见过0。

4、请幼儿寻找生活中一些物品上的0,并知道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0。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3

一、活动目标:

感知物体的宽与窄,试着用当然精确测量的方式较为物体的宽度。

培养幼儿的多种思维逻辑及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宽与窄的兴趣爱好。

能胆大、清晰地表述自身的看法,感受数学活动的开心。

二、主题活动提前准备:

1、小龙、小羊羔的发饰,小玩具多个

2、场景主题画《三只小猪》

3、幼儿教材、宽度不一样物体多个

三、主题活动全过程

1、小故事导进

老师给小孩子叙述三只小猪的内容,让幼儿认真观察情景图,随意探讨。

2、教师将宽度不一样的物件放置出去,让幼儿找到哪一个宽哪一个窄。

3、再度感知宽与窄

(1)教师发送给每一个幼儿手上2个物件,一个宽,一个窄,当教师说把宽的放到头顶,幼儿做相对的姿势,老师说把窄的放到脚底,幼儿作出相对姿势。

(2)在地面上画三条宽度不一样的“小溪”,老师饰演母亲,幼儿饰演小龙,母亲带著小孩要去森林中吃草青,道上碰到了三条小溪,看一下那一条河是薄的,那一条河是宽的。

4、幼儿探寻实际操作

开启幼儿教材,正确引导幼儿说一说。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4

活动目标:

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X"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X"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1——8数字卡片、图片一幅、录音机、歌曲磁带、多媒体课件

2、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3、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数字娃娃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变个数字娃娃?你们想做个数学娃娃几?你们就戴上几的头饰。

2、现在你们都变成数字娃娃了,你告诉我,你是数字几?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幼儿回答。

3、孩子们,你们变的数字娃娃真可爱,我也想变成数字娃娃,老师想变成数字几呢?看完老师变的魔术就知道了。

4、操作课件:

飞出7只蜜蜂,后来又飞出一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依次播放花,苹果,汽车,飞机等让幼儿说。

5、老师刚才变的蜜蜂是几?老师想变成数字几?(8)8像什么?

6、8能表示8只蜜蜂、8只花篮、8还能表示8颗星星等,8能表示好多好多是8个的物品。

7、闯关拜见黑猫警长,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1)、第一关,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有8个礼物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得礼物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

(2)、第二关,说出数字“8”像什么?请小朋友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8”,念一念。

(3)、第三关,考考你们的眼力,(出示图片)。请根据老师的问题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

8、游戏《捉老鼠》,巩固对8数量的正确判断。

活动室里藏了许多老鼠,请大家去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或者有数字“8”的妖精,比一比,谁的本领大,捉的老鼠又对又多。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播放歌曲《黑猫警长》)

四、结束:小朋友们真能干,捉了这么多老鼠,现在我们和黑猫警长一起到外面去玩一回吧。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游戏,巩固半圆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认识。

2、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初步懂得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2、材料准备:自制"小路",上面刻不同大小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

活动过程:

一、捡"石头",铺路

1、听音乐散步师:小鸟们,今天天真好啊!跟着鸟妈妈一起去森林散步吧!

2、发现、讨论问题师:小鸟们,这条路怎么了?都有哪些形状的坑啊?(引出路不平,路上全是"坑")师:路上这么多的坑,其他小动物经过会发生什么事情?(会摔跤、会滑倒)师:那请你们想个好办法。谁想到了好办法?

小结:你们想的办法真多:有的用石头铺路……

二、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

1、自由"捡石头"师:我这里就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石头,请你自由选一块来玩一玩、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你拿到的石头是怎样的?(介绍石头颜色、形状)

2、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师:如果你拿石头铺路,该怎么铺呢?请你用手里的"石头"去铺路吧。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铺路的?(讲述把"石头"一一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问: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石头铺在了什么形状的坑里。

师:我这也有一条路需要你们帮帮我?谁愿意来试试看?

小结:你们真聪明,知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

3、再次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师:小鸟们,路上还有一些坑需要你们的帮助,赶快去帮忙吧。

要求:选择哪条路就用哪条路那里的"石头"铺。

三、听音乐跳舞,体验成功的快乐师:小鸟们,路铺好了,这样小动物们经过时就不会摔跤、滑倒了。请你站在你铺好的路前听着音乐一起来跳个舞庆祝一下吧。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一个接着一个的方法测量出蔬菜的长度。

2.尝试探索不同的测量方法,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测量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黄瓜,茄子

2.长长的蔬菜实物若干,各种小型测量工具如小棒等若干,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长长的蔬菜

1.观察图片:黄瓜,茄子

教师:这是什么蔬菜?

黄瓜和茄子看上去怎么样?

(引导幼儿说出长长的蔬菜。)

2.这些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量一量)

二、寻找测量蔬菜的方法

1.教师:用什么量?怎样量?

引导幼儿回忆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2.请幼儿演示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测量方法测量黄瓜。

告诉幼儿量好后还要想办法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

教师:有一根小棒就画一条短线,量出来有几根小棒就画几条短线。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让幼儿想一想除了可以画短线来表示,还可以画什么呢?

(提示幼儿还可以用圆点、图形等。)

三、测量蔬菜

1.提出测量要求:

每张桌子上有两种蔬菜和一种测量工具,先量一种,然后跟小伙伴交换。

量好了拿出记录纸和笔用刚才说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对记录有困难的进行引导。

3.交流:

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测量的,你们的蔬菜量出来有多长?

4.引导幼儿从结果不同的小组中发现问题并讨论:

为什么两个人用同样的工具量一样的蔬菜,可是量出来是不一样长的呢?

引出测量方法的问题,师幼一起讨论。

四、尝试用多种工具测量蔬菜

1.教师:我们用了一种工具来测量蔬菜,现在请你们互相交换,

试试用其他的工具去测量,然后也像刚才一样记录验证。

2.幼儿操作。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建立等量概念。

2.能够发现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3.体验快乐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玩具篓两个;苹果标记10个,西瓜标记8个;红色、黄色发圈各5个,蓝色、绿色发圈各9个。

活动过程

1.引出等量问题

(1)师交代比赛规则: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运玩具比赛,大家在规定时间内跑到指定地方拿玩具,每次只能拿一个。

(2)幼儿随着《运动员》的音乐出发“运玩具”。比赛结果:苹果队获胜。

(3)师:你们猜猜苹果队为什么能获胜呢?(他们人多)

2.解决怎样等量的问题

(1)师:聪明的雯雯发现苹果队人多了,有谁能有好办法很快知道苹果队比西瓜队多几个人呢?

(2)幼儿互相讨论。(一个一个地数;小朋友手拉手,谁没有好朋友就是多了)

(3)苹果队和西瓜队的幼儿手拉手,发现苹果队幼儿多了两个,让其中的一个幼儿把苹果标记换成西瓜标记。

(4)师:现在大家都有了好朋友,也就是两队人数一样多了,我们再次进行公平的“运玩具”比赛。

3.提出新要求

(1)师:我们分男孩子和女孩子再来一次比赛,请女孩子自由选红色和黄色发圈。幼儿自选后,发现两队不等,由男孩子帮助检查并调整。

(2)女孩子进行“运玩具”比赛,男孩子做啦啦队为女孩子加油。

(3)同样的方法,男孩子自由选绿色和蓝色发圈。幼儿自选后,发现两队不等,由女孩子帮助检查并调整。

(4)男孩子进行“运玩具”比赛,女孩子做啦啦队为男孩子加油。

(5)引导幼儿说说哪队运玩具多又快,为获胜队发奖牌。

(6)大家戴上奖牌一起跳舞庆祝。

4.放松活动

活动评析

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将教材、教法、幼儿三方面作周密考虑,简而言之就是“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幼儿。以教学活动《运玩具》为例:

一、备教材——直击教学目标,思考核心教育价值

“运玩具”是中班的一节数学活动,它的核心是等量关系的教学。按照《纲要》要求,中班的幼儿已经需要学习和了解等量的概念。因此,教师首先需要的就是找准教学原点,仔细思考本次活动的目标(核心价值)是什么,以定位准确、指向清晰的教学目标来引领教学全程。品读三个目标,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等量”这一教学核心适合于中班幼儿学科学习:而游戏化教学手段,借助问题发现来引导幼儿学习的方式则体现了较好的策略和手段运用。认知对象(内容)、认知主体(幼儿)、认知策略三要素通过目标得到了有效整合,整体表述精确到位、逐渐递进,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得到了体现,目标建构成螺旋式上升态势。

二、备教法——推敲教学环节,营造自然“发现之旅”

在“运玩具”这节教学活动中,我们能够比较充分地看见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发自内心地想要习得知识。借助于教师的无形牵引,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做到了“以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一切显得水到渠成,教学设计显出环环相接、层层推进的特点。比如,为了使幼儿更加熟悉“等量”概念,灵活运用已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教师安排了幼儿最为感兴趣的竞赛游戏环节。初看似前面游戏的重复,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幼儿自由分组”区别于先前的教师预先分发水果标记,幼儿的游戏自由度得到增加;“男生女生互相检查”区别于先前的个别幼儿检查,促进了幼儿团体间的交流和伙伴关系的建立;人数不一样多时的相互调整,既有经验的运用,更增添了一丝帮助和关怀的意味。这样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欢笑中发展了思维、丰富了技能。

三、备幼儿——了解所需。传递恰当学习方法

纵观“运玩具”的整个活动过程,没有呆板的说教,没有生硬的讲解,借由最初的比赛,人数多少的问题在幼儿的面前得到呈现。教师紧紧抓住幼儿对于公平性的质疑,发起了新的互动,以求知者的姿态来请教于幼儿:“谁能很快知道人数不等?究竟多几个?怎样才能一样多呢?”类似这样的提问,深化了幼儿自我的探究行为,逐步理解了“等量”的概念,摸索出如何使不同人数的队伍实现“等量”的方法,使学习质态得到提升,问题在摸索尝试中迎刃而解。这样的一种学习氛围,将幼儿的主体感受与教师、与教育情境紧密联系,使学习不再是教师驾驭主导之下的被动学习。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9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

2、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3、愉快参与活动,体验排序活动中的妙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难点:

按ABAB、ABBABB的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PPT水果排列图、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水果排列图,请幼儿找出排列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水果朋友,他们分别是谁,请小朋友们看看。这里有那么多的水果乱七八糟的,它们要排排队,我们看看它们是怎么排的?

1、教师出示图一(ABAB排列),说说这些水果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孩子观察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第三个是什么,接下来又是怎么排的?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水果ABAB的排列规律。

2、出示图二(ABBABB排列),说说这些水果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孩子观察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第三个是什么,接下来又是怎么排的?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水果ABBABB的排列规律。

小结:原来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排队的,第一张图片是ABAB的规律,第二张图片是ABBABB的规律。

二、幼儿根据蔬菜的&39;特征,进一步感知排列规律。(用ABAB、ABBABB的排列规律)

师:看完水果朋友排的队伍,我们再来给蔬菜朋友排排队伍吧。(简单的介绍蔬菜名称,出示PPT表格)

1、根据蔬菜的颜色形状进行排队:1个红的(番茄),1个紫色的(茄子)

2、根据蔬菜的颜色形状进行排队:1个绿的(青菜),2橙色的(胡萝卜)

三、请幼儿尝试按照ABAB或ABBABB规律排序、操作。

1、出示表格:我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表格,我们在表格里给蔬菜朋友排排队。

教师将幼儿操作的水果蔬菜操作纸分发给幼儿,幼儿按ABAB或ABBABB的规律排列。

2、讲解操作要求

我为你们都准备了一篮子蔬菜,请你们选出正确的蔬菜朋友,剪下来粘贴在表格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四、将幼儿做的操作进行分析与验证。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以排队的,而且排队的方法也有很多,这些方法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排序,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蔬菜水果进行排序,看看还可以根据其他的规律来进行排序。我们回去再试试看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主要让幼儿按一定的规律给蔬果排队,并能进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活动的重点是感知规律,增强观察力,难点是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通过排序可以促进幼儿分析、比较能力的发展。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习看数字涂颜色。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并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数字6、7,知道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活动难点:

理解数字6、7的意义。

活动准备:

1.背景图:果树(每棵树上分别有3串香蕉、5串枇杷、5只梨、7只橘子),数字3、4、5、6、7。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看数字拍手”

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并说出:数字几,我拍了几下。

二、认识数字6、7

1.回忆数字3、4、5

师:小朋友们,黄老师发现了一片好大的果园,我们来看看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呀?(香蕉、枇杷、梨)

师:请你来数一数,每棵果树上分别有几个水果。

3串香蕉用数字3表示,5串枇杷用数字5表示,4只梨用数字4表示。

2.认识数字6

师:咦,这里还藏了一棵大树呢,会是什么数呢?(出示有6个橘子的橘子树。)

师:原来是一棵橘子树呀!快来数一数,树上有几个橘子呢?(6个)

师:6个橘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6)

师:6像什么呀?(口哨)

师:数字6可以表示这棵树上的6个橘子,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动脑筋想一想。(6张桌子、6块糖果等等)

小结:数字6可以表示这么多东西呢!但是呀黄老师发现了,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6个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我说的对不对呀?

3.认识数字7

师:看看,现在树上又多出来一个橘子了,那是几个了?还是6个吗?

师:7个橘子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了?(数字7)

师:7像什么?(镰刀)

师:7可以表示什么?(7个小朋友、7把调羹等等)

小结:数字7也可以表示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它的数量是7,都可以用7来表示。

三、操作活动

1.巩固数字6、7的认识

出示图片,请幼儿根据方格中的数字6、7给相应数量的方格涂上颜色。

2.看数字涂格子

老师巡视,鼓励能力弱的幼儿读出数字,能力强的幼儿完成学习任务。

四、活动评析

师幼一起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并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6和7,请小朋友回家以后在家里找找:你家里的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6和7来表示的。

手指游戏,结束活动。

幼儿表述6可以表示什么时大多选择了水果,应适时的加以引导。

幼儿操作时可以选择油画棒让幼儿使用,方便涂格子。或者适当减少两个数字。操作环节时间稍长。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6、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6、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11

活动目标:

1、巩固10的形成,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10的实际意义,使幼儿懂得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练习数数并正确书写数字10。

3、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姿势。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数字卡1——10,图(由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10个长方形拼成的一幅图画),数量为10的数群卡

学具准备:本子、笔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和认识。

1、手指游戏。(1122伸伸手,3344点点头,5566弯弯腰,7788扭一扭,9900抬抬腿,动手动腿和动口。)

2、看数字取雪花片:教师出示数字1,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雪花片摆放在桌子上,教师再出示数字2,让幼儿想一想怎样让雪花片的数量变成2,并能说出1添上1是2,依次出示数字卡3——8。带领幼儿复习8以内各数的形成。

3、会变的数卡(教师举数卡,幼儿根据数字的变化而变相应数量的手指,使之进一步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二、认识数字10,进一步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

图上有什么?它们用什么拼成的?有几个圆形?几个三角形?(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它的数量?(教师出示数字10)我们还可用什么来表示呢/(引导幼儿可以用小圆点来表示数量)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结合实际让幼儿说出10你还可以表示什么?

10个笑圆点和数字10除了能表示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三、幼儿辨认数字10。

1、小朋友看看10像什么?(棍子和鸡蛋)我们来学习写一写10吧!

2、教师书写数字10。(注意强调其笔顺及1笔写成)

3、带领幼儿在空中练习。

四、幼儿书写数字10,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业。

五、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六、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虽说每堂课都会有瑕疵,但只要善于反思修正就是在进步,所以在后面的复习中,我会尽量填补一下之前课堂中有些没讲到的内容和单独指导学习进度稍慢的幼儿。增强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教师的持之以恒才能让幼儿的知识开出花,结上丰硕的果实。

2、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9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9,感知9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2、能将数字9与相应的实物进行匹配。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主题图两幅,操作图两幅,5--9的数字卡片。

2、学具: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探究活动

1、感知9的形成。出示主题图一:"图上有几匹马?用数字几表示?"教师再添上一匹,"现在是几匹马?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字9,"看9像什么?它跟几长的像?"引导幼儿比较9和6的区别。说说9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主题图二。"图上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出来的?各有几个?用数字几表示?"(8个三角形,8个圆形,8个长方形。用数字8表示。)教师再添上一棵树,一只蝴蝶,"现在图上的实物能用8表示吗?为什么?说说9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幼儿说出8添上1是9。

3、出示5--9的数卡请幼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边排边讲述,启发幼儿说说为什么让5排在最前面?

二、幼儿操作练习。

1、数数小鸡有几只,把表示小鸡数量的数字圈起来。

2、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画线连起来。

三、评议活动

幼儿讲讲自己操作中的发现。

3、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7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能安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情绪愉快的参加小组活动的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条。

活动过程:

㈠游戏捕鱼

1.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

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

2.个别幼儿讲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3.集体送鱼。

㈡认识数字7

1.教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办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办法?《去掉一条鱼》

2.教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

㈢游戏猫捉老鼠

1.教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许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2.幼儿操作

㈣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

4、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8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1——8数字卡片、图片一幅、录音机、歌曲磁带、多媒体课件

2、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3、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数字娃娃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变个数字娃娃?你们想做个数学娃娃几?你们就戴上几的头饰。

2、现在你们都变成数字娃娃了,你告诉我,你是数字几?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幼儿回答。

3、孩子们,你们变的数字娃娃真可爱,我也想变成数字娃娃,老师想变成数字几呢?看完老师变的魔术就知道了。

4、操作课件:

飞出7只蜜蜂,后来又飞出一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依次播放花,苹果,汽车,飞机等让幼儿说。

5、老师刚才变的蜜蜂是几?老师想变成数字几?(8)8像什么?

6、8能表示8只蜜蜂、8只花篮、8还能表示8颗星星等,8能表示好多好多是8个的物品。

7、闯关拜见黑猫警长,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1)、第一关,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有8个礼物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得礼物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

(2)、第二关,说出数字“8”像什么?请小朋友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8”,念一念。

(3)、第三关,考考你们的眼力,(出示图片)。请根据老师的问题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

8、游戏《捉老鼠》,巩固对8数量的正确判断。

活动室里藏了许多老鼠,请大家去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或者有数字“8”的妖精,比一比,谁的本领大,捉的老鼠又对又多。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播放歌曲《黑猫警长》)

(三)结束:小朋友们真能干,捉了这么多老鼠,现在我们和黑猫警长一起到外面去玩一回吧。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12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马路上的栏杆、公园里的花圃、幼儿的小花伞等都运用了按一定规律排序的方法。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利用幼儿所学过的ABAB排列经验为娃娃穿项链、手镯等。但是经过日常观察发现他们的思维局限于ABAB这一排列方式并没拓展,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运用中拓展思维。

活动目标

观察并发现ABB、AABB的排列规律。

能运用ABAB、ABB、AABB的排列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拓展思维。

活动准备

公园背景挂图一幅(其中树、亭子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列)、可黏贴公园背景挂图上未装饰完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栏杆、花的卡片若干、课件(生活中常见按规律排列的衣服、项链、窗帘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从图卡片中寻找排列规律。

(一)出示公园背景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排列规律。

师:你么第一眼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他们分别是怎么排列的?

(二)出示未装饰完整的栏杆、花的卡片。引发幼儿思考如何排列。

师:栏杆和花分别是怎么样排列的,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

谁能把它们排列完好?要一边排列一边说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二、幼儿操作

学习按ABB或AABB的规律进行排序。

(一)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没有搭完的“栏杆”,找出规律,并继续排列。

师:桌子上还有很多没搭完的栏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把它们搭完。

(二)幼儿分组操作,并将搭好的“栏杆”分成两类(ABB和AABB)展示在展板上。

(三)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排列规律。

师: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也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老师把生活中常见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东西拍成了照片,大家一起来欣赏。

幼儿欣赏课件幻灯片,并边看边说所发现的规律。

三、分组操作

巩固对ABB和AABB的规律的认识,并尝试创编出与众不同的规律。

(一)介绍各组的材料。

修建花圃:提供纸制的小树和小花,让幼儿按一定规律进行摆放。

搭柱子:提供两种颜色的宝石花胶粒,让幼儿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搭建。

装饰亭子:提供纸制的屋顶和贴纸,让幼儿用大小不同的贴纸装饰屋顶的边,并和柱子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亭子。

拼栏杆:用两种颜色的胶粒按一定规律拼插栏杆。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尝试创编出与众不同的规律。

四.展示作品,师幼共同评价,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结构游戏中,鼓励幼儿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建构不同的建筑物。

区域活动中,提供串珠等材料让幼儿继续练习按规律排列。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13

活动目标

1、能不受排列形式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

2、在拼摆图形中,感受空间方位的变化。

3、能安静的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每人一盒火柴(或塑料小棉签),教师事先拼好的范例《有趣的数学》,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学拼火柴棍图。

(1)教师用展示范例,请幼儿在桌上用火柴棍拼摆出来。

(2)请幼儿说说用了几根火柴棍。

2、按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图。

(1)请幼儿用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拼摆摆。

(2)说说自己拼出了什么?如用4根火柴棍,你拼出了什么?用6根火柴棍呢?

3、练习《有趣的数学》中的“数一数,连一连“。

请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将相同数量的图片用线连接起来。

4、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1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练习10以内各数的数数、认数,理解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学习接数、默数。

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地上用泡沫板拼成的简易飞行棋地图,大正方体做成的骰子一颗,数卡、小旗若干。

2、分组操作材料:信封、铅笔;“盖印章”作业单、印章;“连线”作业单;曲别针串成的链子、空白小卡片。

3、游戏材料:骰子若干,用硬纸板自制方形棋盘和小学具“棋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起兴趣:

今天我们用数学上的本领,玩几个大家喜欢的游戏,好不好?

二、游戏“替换”。

1、观察地上泡沫板的不同,寻找没图案的、连续六块排列着的泡沫板。

2、听教师的拍手声(视幼儿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班级人数的平均值灵活决定),幼儿几人一组自由结伴,分别站成一横排。请每组幼儿从左往右由1至几报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数号。

3、提问:你最喜欢吃什么?

4、幼儿游戏:老师出示一张数卡,上面是几,该数号的幼儿等会儿报数时就不能报出该数,要以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代替,其余数序不变,答对组优先入座。如:老师出示数卡“3”,该组幼儿就一个一个从1往下报,第3个幼儿就不能报“3”,而要用“面包”(或蛋糕、糖果、米饭等)代替,接下去幼儿则继续往下报出“4”、“5”。

3、游戏进行,幼儿依游戏情况分组入座呈弧形状。

三、游戏“快乐电报”。

1、告诉幼儿游戏名称,示范游戏玩法,提问:要将你们分成红绿两队进行比赛,该怎么分?怎样分最快最公正?

2、统一分组比赛的方法:将中间两名幼儿作为第一讯息员。教师作为发报员分别在他们的手心点几下(发电报),请他们默数并按此数量分别传给左边或右边的幼儿,如此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两个头上的幼儿向“发报员”反馈收到的电报讯息,比比红绿两队哪队传得又对又快。

四、游戏“走飞行棋”。

1、请幼儿观察地上的“飞行棋”图,提问:这象什么?可以怎么玩?我们这

么多人怎样玩最合适?最有趣?

2、统一玩法:分组比赛,按猜拳的结果决定两位幼儿掷骰子,另两位幼儿分别按同组伙伴掷出的骰子上的点子数往前走几步。如果刚好走到绿色数字几的路牌,则继续往前走几步;走到红色数字几的路牌,则往后退几步。

3、“红绿对抗赛”:每队每次各推荐两名幼儿贴上统一的红色(或绿色)的棋子标记合作参加比赛。老师做裁判,其余幼儿做本队的拉拉队员,比比哪队先到达终点。

五、操作活动:

1、数锁链,做点卡(实物层次):按锁链的曲别针数,制作相应点卡并别在这条锁链的最后一个曲别针上。

2、连线(替代物层次):相同数量的图案连线。

3、盖印章(数字符号层次):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说明:幼儿自持一信封,在上面写上名字或做好标记后,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可以单组玩,也可以三组都去玩。要求将操作后的材料放进自己的信封,最后教给老师。

六、延伸活动:占“棋盘”。

两人一组,每人拿一盘“棋子”(可用扣子、盖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张画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盘。幼儿轮流掷骰子,并按每次的点子数量在相应的空格子上摆上相应数量的“棋子”。先把棋盘占满者为胜。

中班数学教案流程篇15

【活动目标】

1、复习4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习4以内数的加、减。

2、认识“+”、“-”、“=”符号,理解其意。

【活动准备】

民族娃娃的贴片教具,数字卡片(1、2、3、4),“+”、“-”、“=”符号卡片,算式卡(4以内的所有算式),《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复习4以内数的组成游戏:碰球或对数。例:“对4”的游戏,老师报“3”,幼儿要报“1”,合起来是4。可采取两名幼儿进行挑战赛,看谁对的又快又正确。

2、学习4以内数的加法。认识“+”、“=”。

(1)教师口报应用题师:幼儿园来了一个X族小朋友,后来又来了两个维吾尔族小朋友,现在一共来了几位好朋友?(并出示教具)

(2)幼儿回答后,请幼儿说说是怎么样算出来的?(先来了1个,后来又来个2个,一共来了3个小朋友)。

教师出示卡片;1、2、3,提问: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并贴在与贴片教具相对应的地方)

(3)出示“+”和“=”符号卡片,并把其放在“1。2。3”数字中,形成算式:1+2=3。师:“+”就表示合在一起的意义,“=”就表示一共有多少,和在一起念1+2=3。我们用这个算式可以表示刚才的事情。

(4)幼儿学念算式。

(5)练习4以内其他加法算式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选择正确的算式表示

3、学习4以内数的减法。

(1)教师口报应用题师:花园里有4个小朋友在跳舞,走掉了2个小朋友,还剩下几个小朋友呢?师:剩下2,这个数字式怎么得来的?

(2)出示“-”,认识并理解意义,形成减法算式。

师:“-”就表示去掉的意义,可以用来记录刚才的事情。例式:4-2=2,幼儿跟着读。

(4)练习4以内的其他减法算式。

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选择正确的减法算式表示。

4、幼儿操作练习,完成幼儿用书:添上正确的符号,形成算式。

4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