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预先设计师生活动和教学资源,制定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写好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方便大家学习。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游戏、动手操作,巩固练习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读。
2、发展书写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1———9的数字卡片,指导幼儿玩儿游戏"找朋友"。
教师将1——9的数字卡片分别贴在幼儿胸前,分到的幼儿进行,说明自己是数字宝宝几。教师将数字宝宝打乱顺序,并让幼儿背对大家站成一排,再请幼儿随机站在一个数字宝宝的后面。站好后,请前面的数字宝宝转过身来,对面的幼儿说出该数字宝宝卡片的数字,然后数字宝宝把卡片送给这位幼儿,并说"你是我的好朋友"
2、教师出示数字为10的数字,引导幼儿认识数量10。
教师:大家能把这些玩具按类别分别整理好吗?有几种玩具呢?每种玩具有几个?
小结:带领幼儿复习分类计数。
教师:每种玩具的数量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小结:数字10可以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是10的物品。
教师:生活中好友哪些物品可以用数字10表示出数量?
3、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数字10的外形特征。
1)教师出示10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数字10。
教师:你们认识这个数字宝宝吗?它长得和其他数字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啊?
小结:前面的数字宝宝都只是一部分,数字10是由1和0两部分组成的。
2)教师出示鸡蛋和油条的教学图片,引导幼儿记忆数字10的外形特征。
教师:大家平时早餐都吃什么呀?看看图片上这是什么,它和数字10长得像不像?
小结:10像油条和鸡蛋。
4、教师指导幼儿练习描写数字10。
1)教师出示数字10的田字格书写范例卡片,带领幼儿观察数字10的字形,并一边讲解,一边范写。幼儿跟随教师用手指书空描写数字10。
小结:数字10在字形上由数字1和数字0组成的,分别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写法和数字1和数字0是相同的。
5、教师和幼儿共同度儿歌《数字谣》
教师可创编动作,带领幼儿一边读儿歌,一边做动作。
活动反思:
略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各种几何图形片拼娃娃,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尝试变化图形片摆放的位置,以表示图形娃娃的多种姿势。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过程:
1.认识图形片。
出示几何图形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有许多图形,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引导幼儿逐一认读图形名称。
2.拼图形娃娃。
(1)师:图形片想请小朋友用它们来拼出各种各样的娃娃。
想一想:用什么图形可以拼出娃娃头?什么图形可以拼出娃娃的身体、胳膊和腿呢?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
(2)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师:这两个娃娃一样吗?你能看出他们在做什么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娃娃?
3.再次拼图形娃娃,并用数字表示所用各种图形的数目。
提出操作要求:请小朋友们再拼一个图形娃娃,拼好后看看说说你这次拼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分别用了哪些图形,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在表格进行记录。
4.集体评价。
用大图形片展示幼儿的记录,这个娃娃在干什么?它是用哪些图形拼出来?每种图形有几个?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数字与实际使用的数量是否一致。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教学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教学,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3
认识物体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在玩中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0袋各种形状的实物,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图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生: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买文具》。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观察片刻)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
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这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4
乌鸦喝水(空间概念)
活动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透明小量杯(果冻壳),水彩笔、记录纸。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①黑枣、蚕豆、、花生、圣女果、桂圆若干。
②实物图片三张。
3、一瓶绿茶,两杯一样多的橙汁、绿茶,乌鸦一只,数字翻牌卡2个。
活动过程:
一、量一量。
(一)介绍。
1、冬天到了,乌鸦准备了许多过冬的粮食,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
2、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卡片。
3、(出示量杯)看,这是什么?(小量杯)你们猜一猜,装满这只小量杯,需要放几颗黑枣?(幼儿估计、猜测)如果装的是蚕豆,需要放几颗?会不会一样多?
4、请你们动手量一量,看看哪种粮食装的多,哪种粮食装的少。想一想为什么,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二)、幼儿自由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学着记录。
教师指导:
1、数出同一种粮食装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大胆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
(三)、小结:
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
提问:
1、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粮食?能装几颗?(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2、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压紧,结果才会准确。
3、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黑枣只能放一两颗,花生能放十来颗?(引导幼儿推理出粮食数量与粮食大小之间的反比关系)
小结: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
4、请幼儿根据推理的结果把粮食图片按大到小排列。
黑枣蚕豆花生
二、竞赛游戏:乌鸦喝水
(一)乌鸦怎样才能喝到饮料
1、出示乌鸦:现在,乌鸦口渴了,找来找去找水喝。哇,这里有一瓶绿茶,乌鸦真高兴呀!(出示一瓶绿茶)可是瓶太高,饮料太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小朋友们,快帮帮乌鸦吧!(引导幼儿想出用粮食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
2、想一想,用哪种粮食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绿茶?为什么是黑枣?对,的粮食只要几颗就能让水位升高得最快。(演示:把枣子投入瓶中)
(二)比较圣女果和桂圆的大小。
1、小乌鸦喝了绿茶,又感觉有点饿了,它又找来了两份点心,一份是圣女果,一份是桂圆,可它说不出它们谁大谁小,谁知道?
2、“谁来帮小乌鸦区分圣女果和桂圆的大小?”(请幼儿想办法并提供两只一样大的大量杯)
3、用量杯测量不出它们的大小,那我们能不能用乌鸦喝水的方法来比比圣女果和桂圆究竟哪个大呢?我们分成两对来接力赛,一边是圣女果队,另一边是桂圆队。你认为圣女果大,能让乌鸦先喝到水,就把椅子搬到圣女果队。你认为是桂圆大的,就加入桂圆队。
4、幼儿竞赛。
教师讲解规则:每次向瓶里放一个果子,然后翻自己队的数字卡一张,下一个小朋友必须在前一位小朋友拍一下自己的手才能出发。比一比哪一队用最少的果子让饮料满到瓶口。
5、宣布圣女果和桂圆的比较结果和获胜组。
谁来说说,哪组的小朋友猜对了,是什么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原来有的东西看上去大,但实际上并不一定是大的,这就要我们多动脑筋,用聪明的方法来比较。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认识数字1、2、3。
2.让幼儿能用实物来表示1、2、3。
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1——3。
2.大数字卡1、2、3以及相应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1象铅笔细又长,2象小鸭水中游,3象耳朵听声音,
我们请他们来做客。
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数字卡
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儿歌中说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4.用手指表示数字
教师: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
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感官教案——长棒
活动名称:感官——长棒1
教具构成:
十根宽度、高度为2.5厘米,长度从100厘米递减至10厘米,且等差为10厘米的红色木棒组成。
教育目的:
1.通过视觉辨别,感知长棒在长和短上的差异,培养辨别长短的视觉能力。
2.发展用视觉及肌肉感觉别人一度空间差异的能力。
操作方法:
1.教师介绍工作区域,取铺工作毯、工作卡,介绍今天的工作名称
2.教师展示工作:
(1)教师从最短的一根长棒拿起,依次拿到工作毯上散放。
(2)从最长的一根开始,用右手食指、中指按左—上—右—下的顺序触摸,以左端对齐的方式将十根长棒排列成长棒形。
(3)拿出最短的一根进行错控。
(4)取出最长的一根和最短的一根,进行三段式教学。
(5)从最长的一根依次放回。
3.幼儿尝试工作。
4.工作结束,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变化与延伸:
1.自由造型
2.哪一个不见了
3.比一比
4.与图片配对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错误控制:
1.最短的一根长棒是十根长棒的等差。
2.逐步学会自我识别错误。
3.学习用视觉辨别错误。
兴趣点:
1.长短不同的长棒可以搭建成各种造型。
2.幼儿搬运长棒满足了幼儿协调性及大肌肉发展的需求。
注意事项:
1.当幼儿取长棒时,注意观察周围,不要碰伤别人。
2.从最短的一根开始取,从最长的一根开始放回,一次只能拿取一根长棒。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进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时钟?"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设计意图:孩子自主游戏时,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数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各种不同的纸搓成条粘贴在纸上,并学习简单的添画。
2、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范例一幅(相框)
2、白纸每人一份;皱纹纸、棉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介绍照片
1、教师:今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漂亮的照片,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自己的照片,好不好啊?
2、幼儿介绍照片,教师适时引导。
二、制作相框
1、出示范例幼儿欣赏
教师:老师也带来了一张漂亮的照片,我呢又给照片做了一个漂亮的相框,你们看相框漂亮吗?
相框是什么样子的啊?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相框啊?
2、教师示范
要求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教师着重讲解操作中的要领:
双手用力前后的搓,将纸搓成长条状,搓至4-5条。
然后将纸上的双面胶撕开,把纸条粘上。
也可以将各种形状的小纸片粘在四周。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帮助幼儿撕去双面胶。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帮幼儿把作品贴在作品栏里。
2、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实物进行a-或aa-b的方式排序,并能讲述排列的规律。
2、初步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喜欢排序活动。
活动准备:
1、蝴蝶、蜜蜂磁性教具。
2、每个幼儿一份动物图片学具。
活动过程:
1、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a-b方式的排序规律,为动物排队。
(1)出示图,教师:蝴蝶和蜜蜂出来排队了,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引导幼儿说出谁站在前面,谁站后面的a—b的排序规律)
(2)师:谁能来接着排啊?(幼儿操作)
2、学习a-或aa-b排序的规律为动物对应排队。
(1)(出示a——a-形式排序)让幼儿感知并发现规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师:谁排在前面,有几只?谁排在后面,又有几只呢?它后面是谁啊,有几只?
(2)与a-b对齐排,并引导幼儿比较(点数1,2)
(3)让幼儿接着排
3、启发幼儿想出另一种排序方式。
(1)(请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上来操作)
师:小蝴蝶和小蜜蜂还想用一种新的方法排队,谁来帮帮它们啊,还能怎么排呢?
(2)教师小结,并引导幼儿与aa-b的规律比较。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4、幼儿操作学具,
教师指导。
师:碟子里的小动物也要按照刚才的排队方法排队,每一队从小红旗开始,你们去帮助小动物们正确的排队,好吗?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4、幼儿操作学具,教师指导。
师:碟子里的小动物也要按照刚才的排队方法排队,每一队从小红旗开始,你们去帮助小动物们正确的排队,好吗?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双”、“一对”的含义。
难点:能准确将物品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向幼儿简单介绍"双"、"对"的含义及使用条件。】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39;理由。
【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__”或“一对__”。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的让幼儿理解了活动的意义,也增进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知识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里,主要是考验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再次强化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对知识进行巩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游戏《成双成对》。
(六)幼儿完成操作练习。
1.老师还要请小朋友帮个忙,帮什么忙呢?你们看看,老师这有张图卡涂卡上有很多鞋子、手套、袜子,但它们都不是一双一双的在一起,我要请你们把它们一双一双整整齐齐的用固体胶粘到这三个篮子里,你们仔细看看,鞋子、手套、袜子分别应放进什么颜色的篮子里。
2.老师有一个要求:这次一组的小朋友共用一张作业纸,整组的小朋友都把你们手上的鞋子一双一双粘到紫色的篮子里,把……听清楚了老师的要求没有?
3.好!宝宝们轻轻地搬椅子坐过去,我看看哪组的宝宝完成得又快又好。
4.简单讲解每组作业。
活动反思:
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__”或“一对__”。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
小百科:双双对对指同样,没有差别。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10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能根据自己的"车票"按照不同的图示找到相应位置。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汽车5辆,每辆车上贴有不同水果图片及图示;幼儿人手一张画有不同水果不同数量(1-5)的"车票";4张动物图片(每种动物数量不同);4张公园风景图;音乐《我们去郊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乘车去郊游,瞧,那儿已经有几辆车在等着我们拉,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辆车!(师幼一起点数)
2、请幼儿数数每辆车的座位数并说出总数。
3、师小结:原来每辆车都有5个不能移动的座位。
二、基本部分
1、按照水果坐座位
师:那你应该坐哪俩车呢?秘密就在你的车票里,赶快看看吧!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车票,然后按照自己车票上画的水果坐到贴有相应水果图片的车上。
播放音乐《我们去郊游》,师幼一起律动。
2、出示公园风景图,请幼儿观察
师:公园到了,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
3、根据车票上的水果数量按照1-5的顺序坐座位
师:逛完了公园,老师想带大家去逛动物园,可是司机叔叔给小朋友提了一个要求,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图示一,请幼儿观察,引导幼儿了解图示表示的意思。
师:这是司机叔叔要求大家按照第1、第2、第3、第4、第5的顺序来坐座位,也就是说你的车票上有几个水果就坐这俩车的第几个座位。
请幼儿数数自己车票上的水果数量,然后根据车票上的水果数量按照1-5的顺序找到相应座位。
播放音乐《我们去郊游》,师幼一起律动。
4、出示动物图,幼儿观察
师:动物园到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小动物?
5、根据水果数量坐车
师:逛完了公园,逛完了动物园,现在我们要回幼儿园了,可是司机叔叔又给小朋友出难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示二,请幼儿观察,引导幼儿了解图示表示的意思。
师:这些图片上的点子表示数量,也就是说你的车票上有几个水果,就坐几个点子的车,不管是什么水果都可以。
请幼儿数数自己车票上的水果数量,然后根据车票上的水果数量找到相应的车。
播放音乐《我们去郊游》,师幼一起律动。
三、结束
师:幼儿园到了,请小朋友一辆车接一辆车地下车!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2、在活动中能说出、找出与球体、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各样的形状[2-57]
2、皮球1个,圆柱体可乐罐2个,圆纸片和长方形纸片各1张。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你们想不想玩呀?
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通过观察、比较、感知什么是球体、什么是圆柱体。
(1)让幼儿说说自己发现的秘密。
(2)比较圆纸片和皮球,了解球体的特征。
教师:你们看,这张纸和皮球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圆纸片正面看、反面看都是圆的,而从侧面看过来是扁扁的,
球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3)请小朋友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地球仪、汤圆、圆的糖果等)
(4)出示圆柱体可乐罐。
教师:“它是不是球体?为什么?”
(5)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教师:上面和下面这两个圆一样大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和它一模一样的可乐罐,
我们用上面的圆和下面的圆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大?
(两头的圆比较,得出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结论。)
(6)说出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教师: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请小朋友在篮子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圆柱体?能不能把你找到的几个圆柱体变成1个圆柱体?
(幼儿寻找圆柱体并拼接)
结论:只有一样粗的圆柱体才能接成一个长长的圆柱体。
(7)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圆柱体的
(日光灯管、水果卷糖、焰火筒、鞭炮、管状积木等)。
3、趣味练习
课件-各种各样的形状
仔细找一找都有哪些不同的形状?
图片中球体有几个?
图片中圆柱体有几个?
长方体有几个?
4、结束
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再去找找看,
还有哪些物体是像球体的,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1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游戏活动,正确感知正方体的六个面,知道正方体有六个正方形的面。
3、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魔方一个),每一面上有一个数字1—6。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剪刀、胶水、抹布
活动过程:
1、小老鼠的宝贝—教师讲述,引起幼儿兴趣:今天来了一位客人。(小老鼠)
小老鼠带来了一个宝贝,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初步认识正方体。
—教师出示大正方体的一个面(将其余面用布盖起来),这个宝贝是什么形状?
—将整个正方体全部展示在幼儿面前,再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告诉幼儿这是一个正方体的魔方。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这个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状?有几个正方形?
3、游戏:抛盒子
—师幼共同商定游戏玩法:先抛扔这个正方体的大魔方,当魔方停下来,看上面的数字,数字是几,幼儿就拍几次手。
—师幼共同游戏几遍。
4、制作正方体。
—请幼儿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幼儿数一数,它是由几个正方形的面组成的?
—师幼共同观察展开图,讨论制作正方体的具体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
5、游戏:抛数字魔方。
—幼儿两两结对,商量谁先掷盒子,进行抛盒子的游戏。
—抛出盒子后,幼儿根据盒子上面的数字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如比大小等。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13
一、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为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数字和故事巧妙结合,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留下余地。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三、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__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14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通过高矮、大小、粗细等多纬度比较来感知物体的多少。
2.乐意给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熊一家,米、鱼、蜂蜜、苹果图。
纸面教具:打印小熊一家及苹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通过高矮认出小熊一家。
1.出示小熊一家图片。
——今天我们来和小熊一家做朋友。来,打个招呼吧!(你们好!)
——都来了谁呀?(爸爸、妈妈、宝宝)
——哪个是熊宝宝呀?(个头最矮)熊爸爸在哪?(服装上可以看出;而且熊爸爸个子最高、说明它平时吃的也很多,身体很强壮!)熊妈妈的个子?(不高也不矮。)
小结:大家根据“个子”高矮认出了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2.出示食品图片。
——小熊一家长得这么健壮,猜猜它们喜欢吃些什么东西。
——它们究竟喜欢吃什么呢?看!几种食物?(玉米、鱼、蜂蜜、苹果)品种真丰富啊!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分配食物,感知大小、粗细、高矮、数量多少等
1.出示碗的图片,引导幼儿将碗和熊进行配对。
——它们还有自己喜欢的碗呢!这里有三只碗,看看哪只碗适合爸爸用,为什么?(爸爸大吃得多,大碗适合爸爸)蓝色的小碗给谁用?(小熊)为什么?(小熊最小用小碗)妈妈个子不高也不矮用不大也不小的碗。
小结:三个大小不一样的碗,小的给宝宝,大的给爸爸,不大不小的给妈妈。这样可真合适。
2.出示蜂蜜图片,引导幼儿将蜂蜜和熊进行配对。
——碗分好了,开饭罗!看看这三瓶蜂蜜怎么分呢?
——爸爸吃哪瓶?(最高的)最高的那瓶蜂蜜多还是少?(多)爸爸个子最大当然要吃最多的了;妈妈个子不高也不矮吃第几瓶?(第__瓶)都一致认为;宝宝个子小,就吃最矮的那瓶。都难不倒你们!
小结:原来一样粗的瓶子,我们可以从高低上看出,高瓶的蜂蜜比较多,矮瓶的蜂蜜比较少。
4.出示玉米图,引导幼儿将玉米和熊进行配对。
——诶!这玉米一样高,怎么分呢?熊爸爸饭量最大吃哪根玉米?为什么?(最大的)
——哪根最大?哪里大?哦!这叫什么?(粗)
小结:原来一样高的东西,我们看粗细也能知道,粗的,食物多一些,细的,食物少一点,不粗不细的食物不多也不少。这样分合适吧!
5.出示苹果图卡,引导幼儿将苹果分配给对应的熊。
——接下来要吃什么呢?(苹果)看看一共有几只苹果?(6个)
——那苹果怎么分比较合适呢?哪个小朋友可以来分一下?
——介绍一下你的分法。为什么?(熊爸大吃的多,熊宝小吃的少,熊妈不大也不小就吃不多也不少。)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感知数量不同大小不同的分法。
——还剩哪样东西没有分?(鱼)好记性!鱼就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有几条鱼呢?(2、3、6条)
——把哪个盒子里的鱼给爸爸吃?(6条鱼)
——是吗?我来打开盒子,展示出不同数量不同大小的鱼,你还认为这6条鱼给饭量大的爸爸吗?
——这些鱼有什么不同?2条鱼很大,6条鱼反而很小,该怎么分呢?那怎么样分才合适呢?
——到底有哪些好办法,我们回去再试试。分好了,把你的想法告诉熊的一家好吗?
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反思篇15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4+2=62+4=66-4=2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7+3=103+7=1010-7=3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7+3=10
苹果是7个梨了是3个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这是总数
同理:3+7=104+2=2+4=6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10-3=7
水果有10个苹果有3个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64=26-2=4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45+()=7()+2=5()+6=10
7-()=3()-2=85-()=1()-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