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
教案编写的内容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板书设计、教具准备等几个方面。怎么写好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游戏,巩固半圆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认识。
2、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初步懂得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2、材料准备:自制"小路",上面刻不同大小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
活动过程:
一、捡"石头",铺路1、听音乐散步师:小鸟们,今天天真好啊!跟着鸟妈妈一起去森林散步吧!
2、发现、讨论问题师:小鸟们,这条路怎么了?都有哪些形状的坑啊?(引出路不平,路上全是"坑")师:路上这么多的坑,其他小动物经过会发生什么事情?(会摔跤、会滑倒)师:那请你们想个好办法。谁想到了好办法?
小结:你们想的办法真多:有的用石头铺路……二、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1、自由"捡石头"师:我这里就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石头,请你自由选一块来玩一玩、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你拿到的石头是怎样的?(介绍石头颜色、形状)2、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师:如果你拿石头铺路,该怎么铺呢?请你用手里的"石头"去铺路吧。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铺路的?(讲述把"石头"一一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问: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石头铺在了什么形状的坑里。
师:我这也有一条路需要你们帮帮我?谁愿意来试试看?
小结:你们真聪明,知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
3、再次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师:小鸟们,路上还有一些坑需要你们的帮助,赶快去帮忙吧。
要求:选择哪条路就用哪条路那里的"石头"铺。
三、听音乐跳舞,体验成功的快乐师:小鸟们,路铺好了,这样小动物们经过时就不会摔跤、滑倒了。请你站在你铺好的路前听着音乐一起来跳个舞庆祝一下吧。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2、进一步激发对身边事物、现象的兴趣及探索欲望。
3、在探索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经验,能创造性地运用数字。
活动准备:
收集生活中各种有数字的物品:测量类(塑料尺、皮尺、温度计),食品盒,生活用品盒。
活动过程:
一、利用身边的特殊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多媒体(火警、急救、报警)。逐一出示119、120、110这三组特殊的数字。
二、启发幼儿寻找自身数字
1、提问:你自己身上有数字吗?它们躲在哪儿呢?这些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
(1)了解鞋子上数字的含义。
(2)了解衣服上数字的含义。
(3)验证“数字越大,鞋子、衣服越大?的观点。
三、发现生活中的数字,探讨交流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1、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在生活中数字更是无所不在,今天就有许多数字娃娃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找找吧!“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你在什么东西上发现了数字,它表示什么意思?赶快告诉旁边的朋友。
(2)谁愿意大胆地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四、结合已有经验,创造性地运用数字。
1、提问:“你觉得还可在什么地方贴上数字标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呢?
2、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3
橘子有几瓣
活动设想:
本活动取材来源于生活,以探索橘子的瓣数为主线展开活动。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幼儿探索用多种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了解橘子的瓣数并不相同。第二环节是利用统计得出的数据,让幼儿猜测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然后提供大、小橘子让幼儿验证。
活动目标:
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反思:用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数了橘子,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数的那个橘子有几瓣?可以分给几个人吃?你是怎样数的?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反思:
集中分享能为幼儿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在分享中幼儿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办法、多角度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幼儿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探索的快乐。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能用多种方法数橘子的瓣数。这说明幼儿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3)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发现橘子瓣数的规律。师:你们仔细观察表格,看看能发现什么?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师:你的橘子有几瓣?
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备赢几个?
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
幼:30个
师: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
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反思
本环节利用统计表,让幼儿发现橘子的瓣数不相同,初步知道橘子大约的瓣数。设计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二是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并不是橘子最少只有8瓣,最多有14瓣。橘子到底有多少瓣,教师没有给予答案,而是提醒幼儿在生活中关注,为幼儿继续探索橘子的瓣数留下广阔的空间。
2.抛出新的问题,启发幼儿猜想与验证。
(1)幼儿猜想、验证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
师:你们猜猜,一个橘子只有8瓣,它是大橘子还是小橘子?为什么?
幼:是大橘子瓣数多,因为大橘子很大肯定瓣多,小橘子很小肯定瓣少。
师:你们都觉得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待会儿你们拿两个橘子数一数,然后记录在表我们一起来看记录表,左边第一列是一个大橘子、一个小橘子,第二列是猜一猜橘子有几瓣,第三列是数一数有几瓣。
反思
利用统计表的数据引发幼儿探索橘子的大小是否与瓣数的多少有必然的联系,此环节采用猜想与验证的组织形式。猜想能让幼儿调动原有经验与面临的情况进行思维碰撞,训练了幼儿独立思维能力。猜想、验证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在猜想验证过程中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2)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猜猜大橘子有几辫,小橘子有几瓣,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数完后看大橘子有几瓣,小橘子有几瓣,是否猜对了?
幼l:我猜大橘子12瓣,小橘子9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3瓣,小橘子11瓣,大橘子瓣数更多,我猜对了。
幼2:我猜大橘子14瓣,小橘子10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0瓣小橘子14瓣,,卜橘子瓣数更多,我猜错了。
幼3:我的大橘子很大,我猜大橘子有15瓣,小橘子比较小,我猜有9瓣,大橘子肯定比小橘子瓣数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4瓣,小橘子14瓣,大橘子和小橘子瓣数一样多,我猜错了。
反思
此环节让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幼儿通过自己的验证,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认识是不对的,通过此环节,让幼儿学习客观地看待问题,建构辩证的思维方式。
(3)利用探索的答案引发幼儿思考。
师:刚才,小朋友经过验证,得出三种答案:第一种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第二种是大橘子瓣数少,小橘子瓣数多;第三种是大橘子和小橘子的瓣数一样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肯定有秘密,你们想通过什么办法找到答案?
幼1:我问我爷爷,我爷爷是生物老师.他会知道。
幼2:我看百科全书。
幼3:我跟我爸爸上网查找答案。
反思
教师归纳幼儿操作后的答案,利用三种不同的答案,引发幼儿继续探索,让幼儿关注橘子生长的条件。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数字,初步认识数字“6”
2、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电话本,1—6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用打电话的方式,列出不同数字的排序
1、小动物要开运动会了,我们怎么才能通知他们呢?
2、打电话要知道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3、这么多的电话号码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4、都有5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呢?
小结:相同的几个数字,经过不同的排列,就会有不同的电话号码,真有趣!
二、初步认识数字“6”
1、还有一个动物朋友我们没有通知到,他的电话号码变成了6位数,看看,多了哪个数字?
2、出示电话卡,让幼儿观察寻找6
3、“6”象什么?6的小圆圈是在下面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感知数字的变化
1、你们想不想用123456这6个数字来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幼儿操作,并愿意将自己的电话号码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2、幼儿再次操作,并展示。
四、延伸活动:
1、你们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几位数的?
2、那你们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回家教室以后,我们来做一本电话号码本,记下好朋友的电话。
活动反思:
一、活动背景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找了在数学教学中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的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数学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二、活动过程中的思考
(一)复习5以内各数的组成
1、师:春天到了,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我们一起去摘花吧!不过花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猜可以去,让我们认真听题目吧!
2、进行游戏:出手指
(思考:在课前,我思考了很多,如:座汽车游戏、按票座位游戏,但是考虑到活动是全班幼儿一起参与的,一个人数比较多,再一个开始的有些总觉得不用太复杂,只要简单能见效果就行,于是就选择了简单的游戏:出手指。在活动后发现这个游戏还是太过于简单了,如果再增加一点趣味性就更好了)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前,我为让幼儿能对数字的排列有个概念,我先让幼儿为汽车设计车牌号,幼儿操作情况较好,让幼儿为本次活动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而且,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对现代通信工具非常熟悉,设计电话号码,让他们知道电话号码数字不能相同,如果数字相同,那么数字之间的位置就要不同,幼儿通过排列数卡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本次活动中,我做到了多元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在第四环节中,幼儿相互讨论,提供了幼儿相互学习的机会。我还即兴的添加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与幼儿的电话这一环节,让幼儿再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己设计的电话号码,可以玩打电话游戏。我请了几个老师来班级进行配合,让幼儿与听课教师的互动:让部分没有评价到的幼儿到听课教师那里去检查,这样使得每个幼儿得到了参与评价的机会,能检查到自己的为小动物设计的电话号码能不能使用。但这也是对我班幼儿与其他教师如些亲密接触还是第一次,所以也是对我班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每个幼儿都参与进去了,虽然有几个幼儿扭捏几次,心里带着不安,但还是挎过了心理怕的障碍,勇敢地向着笑容可掬的听课教师走去。所以,我为自己感到欣慰。终于让孩子们走出了自我怕的空间,他们成功地挑战了自己。
由于幼儿的大脑还没发育完善,暂时记忆强,长久记忆差,前学后忘的现象时有出现,所以光靠上课复习是不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为提供了操作区的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操作体验。这样许多的数学问题,可在老师个别指导下,教师稍加点拨,让幼儿自己去处理。
因此,我个人认为数学活动一定要做到让每个幼儿得到操作的机会,并都能得到评价的机会,如果没有他人配班,我想这也不能像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是想办法,可以让幼儿之间相互评价,也可以放到区域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让没有能参与到评价的幼儿能得教师的肯定,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掌握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2、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教师和幼儿在课前玩过辨别左右的游戏。
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一个鼓、七块田格软垫。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提问:小动物它们在什么地方?某某小动物在房子的什么位置?
幼儿回答: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左上边,右上边,左下边,右下边。
2、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回答: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左上边,右上边,左下边,右下边。
二、游戏:跳房子请一个幼儿进行示范,教师讲解。
先简单逐渐过度到难的。
三、身体的四肢方位游戏:
边出示课件教师边讲解。
幼儿、看课件听音乐游戏。
四、小结:
空间方位有:上下,前后,左右,中间,里外,老师编了活动空间方位的游戏我们到外面去玩。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测量的工具及方法、能以自然物为单位记录测量结果。
2,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有过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2,纸盒、垫子、棍子、长条积木、绳子等,幼儿记录单、笔。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自然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培养孩子们多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中班小朋友在玩医院游戏的时候,遇到一个困难,他们想学医生的样子给小朋友量身高,可是他们不会用尺子,又找不到其他的材料来量,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想一想,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量身高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于测量的自然物体。幼儿每说出一种材料,教师就追问幼儿该材料的使用方法。如:“箱子怎么量身高呢?你打算怎么做?只要把箱子摞起来就能知道小朋友的身高吗?”“积木怎么量身高?你认为积木竖着放会怎样?怎样放不倒,又可以量出身高?”
二,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分组探索测量的方法。
1, 师:你认为哪种材料合适,你就去试一试。如果材料很少,但想用它的人却很多那该怎么办?(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分工合作使用同一种材料。)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的方法。
三,讨论解决测量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明确测量的方法。
1, 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
2,幼儿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3,教师展示一组幼儿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存在的问题。
4,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明确测量身高的具体方法。
四,幼儿再次探索并记录测量结果。
1, 师:等会小朋友再去量,想一想怎样量身高才准确。这次量过身高之后,不仅要把你用了什么材料,是用什么方法量的记录下来,还要把你有多高用数字和标记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引导。
五,展示幼儿记录,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 引导幼儿从记录上发现同伴使用了哪些材……
2, 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测量的方法。
3, 教师提出幼儿在测量中或记录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活动后思考。
活动延伸:
1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带他们进一步探索。
2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
教学反思:
1,孩子们在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中结束了本次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物体量的认识及对不同量测量工具的了解;,虽然参与性很高,但对与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本次活动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记录活动环节。因为平时的教学活动在这方面我没有细心指导,忽略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孩子们记录起来很困难。
2、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小百科:人的身高物质基础是骨骼。与身高相关的主要是头颅、脊柱和下肢长骨 3 部分。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8
要上公开课,我先前设计了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以内数的倒数》,通过吃桃子游戏贯穿活动,让幼儿直接感知到吃掉一个少一个,再与教学活动相联系,倒着数的时候是越来越少,每次少一个。
上公开课对我来说有点紧张,每次都要利用好长时间准备,这次准备的是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以内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将教学内容布置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了将要学到的内容,将数学与生活中的情境相联系,将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理论上,在游戏吃桃子中,幼儿会直接感知到吃掉一个少一个,再与教学活动相联系,幼儿就会直接有一个体验,倒着数的时候是越来越少,每次少一个。通过对现实中数学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利于体验幼儿对数学活动的价值,更激励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目标:
1、学习倒着数数,能从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数的顺序;
2、进行10以内的倒着数数练习;
3、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为学习减法打基础。
活动重点:幼儿学习10以内的倒着数数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什么叫倒着数。
活动准备:
1、教学准备
①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②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色串珠,彩笔,托盘
2、知识经验准备
①能熟练地按顺序排列彩色串珠
②熟悉儿歌
3、环境准备
将数字贴在楼梯的阶梯旁,幼儿上楼时就会感受到数字变化与脚下阶梯的变化。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小猴吃桃子
2、学习10以内的倒着数
①让幼儿将串珠按顺序摆放在盘子里,感知串珠是越来越多。
②提问怎样将盘子里的串珠倒过来(将盘子换一个方向)
倒过来后,串珠是越来越少。
③将串珠与数字相对应
④看着盘子里的数字倒着数
3、游戏活动
开火车:每个幼儿胸前贴一个数字,将10放在最前面,让后面的幼儿按倒着的顺序依次排列。
4、分组活动:
①连线
327564891
10—□—□—□—□—□—□—□—□—□
②按倒着数的顺序排列串珠和数字卡。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33—34页的活动。
2、利用吃饼干时,让幼儿感知吃掉一个少一个,进一步感知倒着数数。
教学资源:
小猴子作猴状
吃桃子作吃状
10个大桃子张开两只手,手指伸直
啊作咬状
9个大桃子弯下一个手指头
啊作咬状
8个大桃子弯下一个手指头
…
桃子吃完了摊开两只手
创新意图:将教学与幼儿的动作相联系,由动作直接来感知倒着数,再与粗象的数学知识相联系,利用幼儿的身体来感知数的变化与量的变化,直接来理解数学中的重难点。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9
活动目标:
学习区别宽窄、厚薄、长短并能正确用词表达。
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教具:宽窄不同的纸条,厚薄不同的毛衣、纸、书。
学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区别宽窄。出示两张宽窄不同的纸条。
“这是什么?有什么不用?”“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找找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是宽的?哪些东西是窄的?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宽的?哪些东西是窄的?
区别厚薄“我这里有几样东西,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同?”“哪个厚?哪个薄?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厚有薄的?
小组活动:
第一组:按宽窄排序。
第二组:按厚薄排序。
第三组:按长短排序。
教后感:大部分幼儿都会从短到长,从长到短排序,在听老师要求排序时,我发现有的幼儿不听要求,我让他从短到长,他就从长到短。这一点还有待与加强训练。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10
活动目标:感知2与3前后两数的相邻关系,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红黄蓝卡片各一张,1~4的数字点卡。
活动过程:
1、分别取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各三个,一一对应排成三横排,中间一排的瓶盖不动,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讨论如何才能做到。
2、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3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3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
3、引导幼儿归纳:3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3少1的2,排在3的前面,一个是比3多1的4,排在3的后面。
4、组织幼儿讨论2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5、玩找朋友竞赛的游戏:幼儿分成5个人一组,排成三排,当教师说到4是,幼儿马上排成2、3、4三排,中间一排人不要动。看看哪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对,这一组就是胜利者。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11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对于数字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数字后,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熟练地认识相似的数字,从而让幼儿知道知道每个数字都有相邻的数字宝宝,让幼儿说出每一个数字比相邻两个数字多1和少1的数学知识。因此本节教学活动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数字,"趣"中练数字,"乐"中学计算,"赛"中增勇气,以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在游戏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一个数字都有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整数的相邻数。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
2、动物房子图片,小动物图片(小狗、小猫、兔子、猴子、狐狸)
3、空纸箱。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
(1)在风景优美的树林里,一条小河缓缓地流着,小树林旁边有一栋漂亮的楼房,里面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一看里面都住着谁,好不好?
教师出示有小动物楼房的图片,分别是:小狗(一楼)、小猫(二楼)、兔子(三楼)、猴子(四楼)、狐狸(五楼)-------,谁能说出这些小动物的邻居是谁?
(2)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看看你们的左右邻居是谁?幼儿互动,教师观察。
(3)师:我们小朋友都有邻居,数字宝宝它也想找邻居,你们想不想去帮帮他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邻居吧!
(4)教师出示1-----10数字卡片,让幼儿知道任意数都有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1)
(5)老师拿出10以内任意三个相邻的数字卡片,请幼儿为三个数字排队,引导幼儿按顺序排。
2、游戏开始
游戏一:找朋友
幼儿身上带好1--10的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好队后,老师带着幼儿说儿歌:
宝宝宝宝转一圈,宝宝宝宝瞧一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来告诉我。
幼儿大声告诉对方,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游戏二:摸彩票
幼儿在一个装有1-9的数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并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奖励一个笑脸娃娃)大家一起玩。
游戏三:找朋友
发给每位幼儿1到10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老师拿出任意一个数字,请小朋友把它的相邻数找出来,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幼儿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观察幼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队、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
3、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和经验的迁移,学会观察、分析记录表;并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豆子(黄豆、花生米、蚕豆)、操作板
2、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秋天来了,秋姑娘托老师给你们每人带了份小礼物,看看桌子上,都有些什么?(蚕豆、黄豆、花生米)这些礼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种子”,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和这些种子宝宝一起玩玩游戏吧!
(析: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直接衔接过渡到“种子排队”这一活动主题,自然清晰。)
二、第一次探索,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师(师出示操作板,讲解提问):游戏开始啦!首先,老师要请小朋友把种子宝宝们领回各自的家。拿起你面前的操作板,观察它的上半部分,你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代表什么意思。
幼儿1:我看到了线条的前面画着种子宝宝的标志,黄豆宝宝的家在黄豆标志的后面,花生米宝宝的家在花生米标志的后面,蚕豆宝宝的家在蚕豆宝宝标志的后面。
幼儿2:我认得那个红旗标志,数学操作书上有,代表种子宝宝要从红旗这头开始摆。
幼儿3:横线后面的数字代表种子宝宝的数量,每种种子宝宝都要放10颗。
(析:通过自主观察以及对平时数学活动的经验迁移,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记录表中各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教师将幼儿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
2、幼儿操作,让种子在纸板上排队师(讲解操作要点):老师有两点要求:第一、每种种子宝宝都要从红旗这端开始排起;第二、每颗种子宝宝都必须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开始吧!
(析:教师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将操作要领再次强调,有利于操作的顺利进行,以为下一步观察操作结果以及分析讨论奠定基础。)
3、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分析现象原因,得出结论师:小朋友们帮助种子宝宝回到了各自的家,你们可真能干!那老师现在就请能干的你来观察观察,你发现种子宝宝排的队伍有什么特点?(黄豆宝宝排的队伍最短,蚕豆宝宝排的队伍最长,就像个楼梯一样)看看你身边的小伙伴,是不是他的种子宝宝排队也有这样的特点!为什么数量都是十颗,黄豆宝宝的队伍最短,蚕豆宝宝的队伍却最长呢?(黄豆宝宝身体小,细细的,蚕豆宝宝身体大,胖胖的)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身体越小,排列越短;身体越大,排列越长。
(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幼幼互动、师幼互动这些形式让幼儿对物体数量、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互逆性有了基本的理解和印象。)
三、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操作板师:好,那我们来看操作板的下半部分,在操作板上画着三条线,你来看看这三条线有什么特点?(一样长)师: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将种子排满这三条一样长的线。排好后,请你数一数,一共用了几颗种子宝宝,将答案统计在后面的空格里。那你来猜猜看,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用的种子宝宝的数量会不会是一样多?
幼:一样/不一样(析:在操作前,让幼儿放开思维大胆猜测,不仅激起了幼儿的操作兴趣,也让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索。)
2、交待操作要求,幼儿独立操作师:那行,我们来动手找答案吧!种子宝宝排队的要求和刚才是一样的!第一、每种种子宝宝都要从红旗这端开始排起;第二、每颗种子宝宝都必须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开始吧!
3、讲述探索结果,讨论现象原因师:用的种子宝宝是一样多的吗?
幼:不一样多师:哪种种子宝宝最多?哪种最少?
幼:黄豆宝宝最多,蚕豆宝宝最少。
师:排一样长的队伍,为什么;黄豆宝宝用的最多,蚕豆宝宝用的最少呢?
幼:因为黄豆身体大,蚕豆身体小小结:排列队伍一样长时,身体大的种子宝宝用的数量少,而身体小的种子宝宝用的数量多。
(析:因为有了第一次操作经验的成功总结,第二次的探索就显得简单以及顺利了许多。)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师:原来小小的种子竟然还有这样神奇的小秘密!那我要来考考你们究竟掌握这些秘密了没有!(出示乒乓球和海洋球,提问)如果用10个乒乓球和10个海洋球排队,谁排的队伍长?谁排的队伍短?为什么?
幼儿:海洋球排的队伍长,因为它身体比较大;乒乓球排的队伍短,因为它身体比较小。
2、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那如果让它们各自在这条线上排队,乒乓球和海洋球谁用数量的多?为什么?
幼儿:海洋球用的数量少,乒乓球用的数量多,因为海洋球的身体比乒乓球大。
(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幼儿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能力的强化。脱离实物的具体形象以及动手操作,幼儿在学习中发展了抽象思维,同时对物体数量、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互逆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3、游戏:走钢丝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搞不好比束老师更聪明呢,不行,我要和你们比个赛!这个比赛的名字叫做:走钢丝(讲述游戏规则:要求必须脚跟靠脚尖,一步一步走,老师先示范,然后幼儿玩。)师:为什么走同样的一条钢丝,老师用的步子比__小朋友的少呢?(因为老师的脚大)那好,谁来试试,你的脚会不会比__小朋友的脚大点呢?(比较步子数,就可得知比赛结果)(析:通过游戏的开展,再一次对教学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强化和巩固,同时引导幼儿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五、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操场上找些更长的“钢丝”,再去走一走,好不好?(好!)
课后延伸:
利用更多的日常生活用品,来体会物体数量、形状和空间位置的关系。例如,用手丈量桌子,比手的大小等等,将数学活动融入生活,融进乐趣!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法,并复习巩固5以内各数的加法运算。
2、能根据指定的算式,画出三幅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3、知道要爱护自己的操作用书,保护画面的整洁。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
2、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3、操作材料(看算式画图)
活动过程
一、轮船开来了。
1、出示轮船开来了的三幅图,请幼儿先说出图意,然后再用一道算式2+3=5表示这件事。
2、启发幼儿思考:2+3=5这道算式,除了表示轮船开来了这件事,还能表示什么事?
鼓励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讲述多种能用这道算式表示的事件。
3、鼓励个别幼儿将自己想出的内容画下来。
师幼共同讲述、检查幼儿绘画内容是否能用2+3=5表示。
二、操作活动。
1、看图列加法算式。
引导幼儿打开观察幼儿用书,观察图片的变化,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看算式写答案。
(1)看数序排列填空,并写出标记图。
(2)看算是画图。引导幼儿读一读算式,然后在下面三个方框中画出三幅图,表示算式的意思。
三、评价活动
1、教师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中,看某道算式所画的图片内容,师生共同检查。
引导幼儿了解:有许多不同的事情,只要它们的数量变化是一样的,都可以用同样的一道题表示。
2、表扬操作活动专心、书面整洁的幼儿,鼓励幼儿按户自己的幼儿用书。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找规律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动物等学具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明明,刚刚搬了新家,心里可高兴了。今天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新家呢,你们想去吗?(课件展示主题图)
2、看,这就是明明的新家。你们觉得漂亮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墙面、地面的图案,都是有规律的。)
3、揭示课题:是啊!小精灵明明设计的房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有数学的味道。在一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会了找比较简单的排列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找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的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既形象又具体。
二、寻找规律,探索新知。
(一)构建新知,探索交流。
1、谈话:那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些漂亮的设计,你有什么发现呢?
2、小组合作探索,自主交流。我们先来观察墙面的图案,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活动中,可以用四种图案移一移、摆一摆,找出上下两组图案的按一定顺序呈循环排列的规律。(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顺序。)
4、请学生说一说图案的规律。
(1)斜着看:颜色和图形一样,只是数量有变化。
(2)横着看:第一横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横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前推。第二、三、四横行照样。(板书:顺序,前后)
(3)竖着看:第一竖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竖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上推。第二、三、四竖行照样。(上、下)
(4)整体看:第一横行和第一竖行的颜色和图形都一样,而且顺序也一样。其它横(竖)行颜色和图形都一样,只是顺序有所改变。
5、全班交流时,请同学上来移一移图案,展示它动态的规律。(课件显示:图案动态的循环规律。)
教师小结: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发现。
[设计意图]: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这样就完成了前后、上下四种基本的顺序,循环排列规律的教学。同时,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二)找出规律、拓展思维。
1、师:你们看,这是明明家的地板,里面隐藏着一些什么规律呢?你能找出来吗?
2、请你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3、全班交流,同时操作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再次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一)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参观明明家的窗帘,还没设计好呢!你们能用自己的所学帮它完成吗?(课件出示三行小动物排列的图片。
2、说一说它的排列规律,并继续排下去。窗帘会是什么样呢?(课件继续展示,窗帘全景。)
[设计意图]: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会数学的乐趣。欣赏窗帘设计--逆时针的排列规律,作为练习出现,即分散了教学难点,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拓宽了思维容量,增强了课堂实效性。
(二)、摆水果图。
过渡:好客的明明很高兴大家来参观他的房子,所以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
可是,他只摆了三组,你能根据规律摆出第四组水果图吗?
四、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你能找出来吗?谁来说说。
(衣服的花纹,地板上的瓷砖,窗帘、斑马线、交通红绿灯…也是有规律的。)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设计师的作品,请欣赏。课件显示:自然界的规律(春、夏、秋、冬),古文物上的规律,小数民族服饰上的规律等。
这些作品美吗?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你们也一定会设计出更有特色的作品。
【设计意图]:再一次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励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实践操作,体验快乐。
1、通过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我想请你们也当一回设计师,设计一块手帕的有规律的漂亮的图案。喜欢吗?活动要求:
A、请你们小组合作先规划出设计方案,再用贴或画的方式合作完成。B、设计的图案一定要有规律。
2、小组合作设计。(课件:播放音乐。)
3、展示学生作品。说一说其中的规律。比一比哪小组设计的图案最有规律、最漂亮、美观。
同学们,你对自己的作品表现满意吗?是啊!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是最快乐的事情。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面对自己设计的作品,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充分到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玩中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六、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
幼儿园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篇15
幼儿在上学期已接触过5以内的分合学习,所以本节活动内容对于本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贴窗花是在5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6的分合,并且能够用数字准确的记录把物体分成两部分之后的结果。
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来导入活动,请幼儿帮助小猴分窗花,在这个集体学习环节当中,主要以个别幼儿上台操作为主,引导幼儿把这6朵窗花分给小猪和小兔,你会怎么来分呢?并且每一次分的结果都要不相同,进行一两轮之后,再引导幼儿讨论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同样的还是要求每一次分的结果都不相同,讨论之后再引导幼儿进行操作。
结合幼儿的学习情况,我注意了以小组操作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以帮助幼儿在练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第一、二、三组幼儿“分窗花”,第四、五组幼儿“涂气球”,第六、七组幼儿“连线”。在操作时,大部分幼儿能够写出3组以上分合式,部分幼儿能够全部记录出来。针对能力强的幼儿,我鼓励他们完成了分窗花、涂气球这两部分操作,并且做到能够有序的进行记录,但是仍然有个别的幼儿不能正确的进行操作。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我进行了课后辅导,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数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今后的一日常规生活中,我将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巩固这方面的知识,真正帮助幼儿学以致用,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