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

时间: 新华 数学教案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整合教学计划、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等,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小学数学教案报告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快来看看小学数学教案报告,本文为你提供小学数学教案报告写作技巧和示例!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1

一、学习内容分析

方程的意义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方程的意义是算术思维的一种提升,是数的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从未知数只是所求结果到未知数参与运算,思维空间增大,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从等式引入,首先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同时得出一只空杯正好100克,然后在杯中倒入水,并设水重x克。通过逐步尝试,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从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二、学习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能够熟练计算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学生对数与代数的知识和经验已经积累到相当的程度,需要对初一年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进行学习。但是方程作为数学领域的重要知识和重要思想,也是学生在中学学习数理化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作为数学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方程,对小学生来说基本上是陌生的。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呈现,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同学们,见过它吗?你们知道怎么用吗?

【情境】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归纳】左右平衡,也就说明左右相等了

【追问】用一个什么式子表示

2.体验感受,观察积累:【问题】这里有一个梨和一个苹果,如果把他们分别放在天平两边的托盘里,猜想一下会有几种情况发生?

【师生活动】学生个别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梨的质量大于一个苹果的质量天平向左倾斜;

(2)梨的质量等于一个苹果的质量天平保持平衡;

(3)梨的质量小于一个苹果的质量天平向右倾斜【追问】因为不知道不确定质量所以结果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现在我告诉你它们的质量:梨60克,苹果110克,此时天平会是什么状态?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这一状态吗?

【师生活动】点名让学生个别回答,教师及时板书:60<110

【教师评价】真好!数学语言表达就是简练。

【追问】师:如果在天平左边梨质量是a

克,用数学语言把你们认为天平的状态表达出来,写在本上。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板书】60+a<110、60+a=110、60+a>110

【追问】这几个式子各表示什么情况?

【归纳】你看,简单的几个数学算式就表达了三种不同的情况,这就是数学语言的简约美。

3.观察算式,揭示课题

【追问】看看哪个式子表示相等?一起读出式子

【追问】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评价】真善于观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类问题板书:简易方程

二、自主探究,形成概念

1.再举实例,铺垫孕伏

【问题】还是这架天平,刚才你们发现了平衡,现在教师这里有一杯500克的果汁,和一罐125克的牛奶,如果把它们分别放在天平两边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追问】那么你能让这架天平平衡吗?也可以用数学算式表达。

【学请预设】

方案1:在右边再放3罐。

【追问】可以吗?谁能说清楚?

【板书】500=125×4或500=125+125+125+125

【归纳】这是一种策略,改变右边的质量。受他的启发还有别的办法的吗?方案2:刚才我还听有的同学说喝375克就行。大家说行吗?不过还真的有人喝了一口,不过这一口到底是多少我们不知道,怎么办?【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用数学算式表示说明,写在本子上。

【师生活动】教师巡视,抽有代表性的同学上来板书

【板书】500-x<125,500-x="">125

【追问】哪个式子表示了天平左右两边平衡了?

500-x=125

2.观察式子,归纳定义

【问题】仔细观察下列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1)500=125×4或500=125+125+125+125

(2)500-x=125

(3)60+a=110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归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3.分析定义,理解概念

【问题】你认为判断方程需要几个条件?

【师生活动】教师从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回答:

(1)表示相等的式子。

(2)必须含有字母(未知数)。

三、牛刀小试,巩固概念

1.试一试,观察天平判断是否可以写出方程,说明理由。

2.做一做:下面哪些是式子是方程?

3.举一举:你会自己举出一些是方程的式子活例子

(1)小红的年龄是x岁,老师比小明大30岁,今年老师的年龄是38岁。

(2)逐个呈现3个足球,每个a元,共花180元。你能用方程表示吗?

(1)小芳一个星期共跑了2.8km,每天跑s米。

(2)一盒水果糖共a颗,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每人得3颗,正好分完。

(3)小芳集邮共60张,小明集邮共48张。小芳给了小明x张后两人的集邮张数一样多。

四、总结提升

数学史: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大家都积极的进行了思考,从中你学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些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学难点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

43-27

5.65+0.5 4.8÷0.4 1.25÷ 100×1%

0.25×40 2-

二、归纳整理.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1.回忆所学知识,填写表格【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2.分组讨论: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3.总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分数

(1)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补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3)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

解比例:12 :x=8 :2

4.巩固练习.

(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

(3)解比例: ∶ =8∶2

(二)求比值和化简比.【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求比值:4∶

化简比:4∶

2.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3.巩固练习.

(1)求比值.

45∶72 ∶3

(2)化简比.

∶ 0.7∶0.25

(三)比例尺.【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出示中国地图.

教师提问:

(1)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比例尺是 )

(2)什么叫做比例尺?这个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00倍)

(3)比例尺除了写成 ,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

2.巩固练习.

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9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在这幅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2.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一条长480千米的高速公路,在这幅地图上是多少厘米?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回忆正、反比例意义.

2.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

②出米率一定,稻谷的重量和大米的重量.

③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

(2)木料总量、每件家具的用料和制成家具的件数这三种量

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

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

当(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3)如果 =8 , 和 成( )比例.

如果 = , 和 成( )比例.

(4)在一幅地图上,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

问题?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l)根据右面的线段图,写出下面的比.

①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甲数:

②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乙数:

③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④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2)( )24= =24 ∶( )=( )%.

(3) ∶6的比值是( ).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 ).

(4)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它的比值是( ).

(5) 与3.6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6)如果a×3=b×5,那么a∶b=( )∶( ).

(7)如果a∶4=0.2∶7,那么a=( ).

(8)把线段比例尺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9)甲数乙数的比是4∶5,甲数就是乙数的( ).

(10)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 ).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1克药放入100克水中,药与药水的比是( ).

①1∶99 ②1∶100 ③1∶101 ④100∶101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10天,乙队单独做要8天.甲队和乙队工作效率的最简整数比是( ).

①10∶8 ② 5∶4 ③4、∶5 ④ ∶

(3)在下面各比中,与 ∶ 能组成比例的是( ).

①4∶3 ②3∶4 ③ ∶3 ④ ∶

(4)有一无,某班的出勤率是90%,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的比是( ).

①9∶10 ②10∶9 ③1∶9 ④9∶1

(5)在一幅地图上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5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①1∶5 ②1∶5000 ③1∶500000

(6)用3、5、9、15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式是( ).

①15∶3=5∶9 ②3∶15 ③15∶9=5∶3 ④9∶3=5∶15

(7)在比例尺 的地图上,2厘米表示( ).

①0.4千米 ②4千米 ③40千米

(8)大小两圆半径的比是3∶2,它们的面积的比是( ).

①3∶2 ②6∶4 ③9∶4

五、布置作业 .

1.化简下面各比.

0.12∶56 ∶

2.写出两个比值都是3的比,并组成比例

3.写出一个比例,使它两个内项的积是12.

4.如图是用1∶20的比例尺画的一个机器零件的截面图,量出图中两个圆的半径,并计算这个零件截面的实际面积.

六、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的例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3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我知道了三峡大坝全长2300米。

学生2:我知道了隧道长3千米。

教师:你想提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我想知道“三峡大坝”与“隧道”谁长?

教师:怎样比“三峡大坝”与“隧道”的长短呢?

2、合作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抽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1:因为3千米=3000米,3000米?2300米,所以隧道比三峡大坝长。

学生2:因为2300米比3000米少,而3000米=3千米,所以隧道比三峡大坝长。……

教师:为什么想到这样比较?

学生1:因为3千米与2300米单位不同,3千米=3000米,而3000米?2300米,所以我就想到了把千米换算成米再进行比较。

学生2:我想到2300米比2千米多,比3千米少,所以2300米?3千米。

教师:这两种比较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都是先把不同的单位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那么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

学生1:一种是把千米数换算成米数。

学生2:另一种是把米数换算成千米数。教师总结比较方法。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片。

【参考的有关数据】

稻谷出米率约72%小麦出粉率约85%棉子出油率约14%花生仁出油率约40%油菜子出油率约38%芝麻出油率约45%蓖麻子出油率约45%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口算比赛:(时间:1分钟)

5/6―1/23/10×2/91―1/44/5÷1/54/5÷4/3

5/8+3/47/12×4/77/8+1/41/5+1/33/4÷5

想一想,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口答“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3.提出问题:能否将“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改成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呢?

(校对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情况,错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活动(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二>共同探讨

1.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这些正确率、错误率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他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合格的产品数发芽的个数

产品的合格率=────────×100%发芽率=───────×100%

产品总数种子的总数

3.尝试解答例题:

(1)出示课本例1和例2的条件: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例2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实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

(2)完成第113页的“做一做”

活动(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口答:

(1)2是5的百分之几?5是2的百分之几?

(2)用1000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380千克,说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并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2.判断: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98%。

(3)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3.课堂作业:

1.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

2、根据我班同学的情况,先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解答。

活动(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收获,说说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这类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关系?

2.学生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活动(五)补充练习

1.判断题。

①五年级98个同学,全部达到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8%。

②今天一车间102个工人全部上班,今天的出勤率是102%。

③甲工人加工103个零件,有100个合格,合格率是100%。

2.应用题。

①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今天出席48人.求六年级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六年级一班同学一共做了400个题,结果有错误的题16个,求错误率。

3.作业:结合练习二十九第6题进行课外调查。

【教学反思】

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使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鲜活,有意义。。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效果很好。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5

1、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的数,理顺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会表示较大的数。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能进行估算并能比较万以上的大数。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数学的方法,数学思想。

难点: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主 要 导 学 过 程 教 学

环 节 时间分配 活动内容 导学策略与方法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师:数在数学界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阶段,你们都学过哪些数?

师:能用自己的方式把他们表示出来吗? 回顾旧知,为新知的构建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网格图。

师:你能根据网格图,说说你对数的理解吗?

2、出示数轴

师:请在数轴上将学过的数找出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3、呈现课本情景

第一幅图:

师:第一幅图表示了什么?你发现了那些生活中的数?

第二幅图:

师:在第二幅图中是怎样表示“没有”的?

第三幅图:

师:怎样表示不能平均分的量?

第四幅图:

师:如何表示零下二摄氏度?

4、整数的意义、读写方法。

5、自然数。

6、计数单位与数位。

7、数的整除。

师:你还记得五年级时学过的倍数与因数吗? 学生先独立看网格图,在与同桌交流。

小组合作,找出学过的数,交流发现。

理解正整数的产生背景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订正。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 1、教材第43页习题。

2、教材第44页第2、3、4题。

3、小组合作出题,组与组之间交换所出习题,交流完成。

四.小结与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 计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读写、改写。

2、自然数:0、1、2、3…

3、计数单位

4、数位

5、数的整除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6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统计这一单元是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有关的统计知识,而《买气球》又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它是前面内容的扩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统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统计意识、学习统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今后有关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统计意识。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继续学习收集与整理数据,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及完成统计图。

【教材处理】

(一)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买气球》是《组织比赛》之后的一节课,不同的是它是横向统计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会相对减少。但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会有重复或遗漏的现象,为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能顺利进行,要向学生渗透有序思考及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个别辅导、启发、引导、讲解等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方法灵活性和实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四种颜色的气球,不同颜色的磁铁,记录表,横向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音乐:《蓝精灵》。)

1. 谈话导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每个班级的小朋友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都正积极准备着呢。你们喜欢用什么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

【方案一】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那你们想买什么颜色的气球呢?(板书:买气球)

(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找寻方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到统计,师适时导入)

师:那我们就一起用统计的方法来看看同学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陈老师就能知道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回答中使学生感到必须进行调查才能得出结果,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活动一:全班参与收集数据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陈老师想给大家买这四种颜色的气球,你瞧气球好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的气球下面。

(每个学生手中都有磁铁,把他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上,分小组上讲台,全班参与,提高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2.活动二: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记录方法记录上面这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呢?

师:现在请你拿出我们的记录表,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上面的结果。

(教师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台展示他的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时,让学生评价记录方法是否简便)

师(小结统计方法):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最喜欢的气球颜色,都很有创意,而陈老师发现画“√”,画“○”,还有用“正”字表示的,这几种方法都是比较简便,美观。

师:如果再完成一张统计图,刚才画“√”和写字两种方法,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呢?

(插入课堂休息环节:拍手游戏)

3.活动三: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表现很不一般,那陈老师有个问题,选择红色气球的人数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每种气球下面写下人数)

师:你们表现可真棒!为了能让大家更清楚看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的多少,我们可以画统计图。(在黑板展示统计图)

师:每个格子就代表一个同学的意见,喜欢红色的同学有10个,我就在这个统计图上涂上10个格子。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横向的统计图,请小组长组织小组内的组员先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一张漂亮的统计图,然后在方格中涂一涂。哪个小组先完成统计图就贴到黑板上。

师:请大家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是长方形的直条,也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从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问:(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名同学.

(2)喜欢______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色的人数最少.

(3)布置教室,什么颜色的气球要买多些?

师(小结):现在陈老师就知道该买什么颜色气球多一些,谢谢大家一起合作,这样的活动体现我们公平并关注多数人的愿望。你们是用什么知识来帮助陈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师:统计知识真了不起,帮助我们做了决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听取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所以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想法、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思考,要注重个性思维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调查和记录。因为创新意识要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才可能产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示其独特的想法与构思]

三、感受本课,说说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用调查统计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确进行决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进行统计呢?下课找一找。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E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 8

(4)全班交流,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灵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实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察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寻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理的对称图轴的办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3、(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张扬,满足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8

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页例3。

【教学目标】

1掌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探索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有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4÷4+13600—30×172

播放课件:小红与妈妈一起到服装商场去买衣服。妈妈告诉售货员买一件成人衣服,售货员报价:78元。妈妈:再买3件同样的儿童服装。售货员:一共要213元。小红:儿童服装多少钱—件呢

教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怎样才能求出儿童服装的价钱呢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全班交流汇报,总结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13—78÷3213÷3-78(213-78)÷34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的算法。

教师: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应该先算什么呢“78÷3”、“213÷3”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1:“78÷3”表示把成人衣服的价钱平均分成3份。

学生2:“214÷3”表示把买一件成人衣服和3件儿童衣服的总价平均分成3份。

教师:这样求出来的,是一件儿童服装的价钱吗

学生:不是。

教师:第三种方法应该怎么算呢先算什么“213—78”表示什么再除以3呢

学生1:先算“213—78”,表示3件儿童服装一共要多少钱。

学生2:再除以3就是求一件儿童服装要多少钱。

教师:第三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1:第三种方法有括号,第一种方法没有。

学生2:第一种方法先算除法,第三种方法先算减法。

学生3:第三种方法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第一种方法没有括号,要先算除法。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算式里有了小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4尝试练习。

教师:请看,你知道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同桌互相说说。(125—87)×25455÷(102-97)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这两道题后,集体订正。

[点评:本段教学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为素材,从生活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解掌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三、巩固运用

1算一算,并说说有什么不同。100—72÷4(100—72)÷4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种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小括号的作用。

2第7页,练习一,第4题。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读这两个算式,通过读让学生体会它们运算顺序的不同。

(1)100加10乘10的积,和是多少

(2)100加10的和,再乘10,积是多少可以让学生反复读两遍,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然后再计算。

3第8页,练习一,第5题。这是两种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分清它们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计算,以利更熟练地掌握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本案例由王蜀川提供)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5~6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练习一第11题。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

2会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125×4+54340×2—120(90—25)×32

情境引入

教师:你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称得上是森林医生吗

学学生:啄木鸟、山雀。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观察后提出问题(或让学生直接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

学生: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教师: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点评: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对解决问题所需知识的复习,为学生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4。

教师: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1:山雀每天吃害虫165只。学生2:啄木鸟每天吃的害虫比山雀的3倍少45只。

教师:啄木鸟每天吃害虫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吗

学生:没有,比3倍少。

教师:你能用图(最好是线段图)表示出他们每天吃害虫的关65×3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没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还要在此基础上减去45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

指导学生写出答语。

教师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学生1:我的线段图这样画: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165×3+45。

教师: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点评:本环节一是注重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扫除解决问题的障碍;二是注重让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教师注意对学生探索的指导,特别是对画线段图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学例5。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5(或让学生直接观察例题插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1:我这样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诉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直接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由此可以这样列式:(80—15)×3。

学生2:我这样思考,根据小明比小华少15张邮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张数为:80—15=65张。根据小青的邮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邮票张数,即:65×3=195张。列成综合算式是:(80—15)×3。指导学生写答语。

[点评:学生有例4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这里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注意强化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活动思考

(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在组内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全班交流。

学生:相乘或与9相乘的积在80与100之间,由此我想到了90与99,由题中告知:按3颗或9颗的拿都要剩1颗,由此这些糖可能是91或100颗,但是题中又说到这些糖要比100颗少,所以应是91颗。

四、独立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一第10题,做后交流。

五、小结教师

通过今天的问题解决,你有什么收获

(本案例由付秋萍提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案选用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9

我执教的课题是《组织比赛》下面我将从备课思路,研究主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来阐述我们学校的这次校本教研活动。

一、说集体备课的思路

统计知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认识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上册通过“最喜欢的水果”这一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问题并回答问题。

《组织比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先后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组织比赛”“买气球”“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三个活动,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与一年级上学期绘制的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借助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发展统计观念。

2、使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根据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

4、学会与人合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说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法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落实课堂教学效果,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我本着以生为本,发展能力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奥运和福娃引入"组织什么比赛好呢",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而明确,统计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强调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小组活动中收集数据时,方法多种多样,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整理数据,在愉悦的动手中了解了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活动好,又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再根据统计图上的的信息做出决策:组织参与人数最多的那项活动才好,又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联系课堂实际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小组里统计得到奖励的福娃,要求学生分析统计结果,作出比较,切实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问题解决的预期效果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会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善于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但是,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还存在收集数据不仔细、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同时对统计中的数学问题的分析还比较肤浅,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从“组织比赛”这一生活情境出发,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并认识条形统计图,参与其制作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比较合理地解决问题。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中统计的意识与习惯。使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二、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11

一、古语鸡兔同笼题,揭示课题。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生模仿古人读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简化鸡兔同笼。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探究方法

(1)列表法

鸡876543210兔012345678

(2)画图假设

用圆圈来表示鸡兔的头。那么,不管鸡兔具体有几只,我们首先要画几个圆圈?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师根据学生的述说添画脚,并适时地提问、板书:

少了几只脚?

2只2只地添,得添几个这样的2只?

94-70=24

24÷2=12

35-12=23

小结:看来,画图确实挺形象、直观的,同学们也容易理解。

三、推广应用,形成技能

“鸡兔同笼”问题不仅在中国非常有名,还流传到许多其他的国家。比方说

我们的邻国日本,有一种“龟鹤算”的数学问题,就是从“鸡兔同笼”演变过去的。

出示: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

师:请你们用今天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

四、全总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其实,像“鸡兔同笼”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资料,我想,对你们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本节亮点:

1、本节课,杨老师主要介绍的是”表格法“和”画图假设法“,让学生一一列举出来或者画图,化抽象为具体。

2、杨老师在处理”画图假设法“中,借助画图,把每一步列式所求的什么,引导学生说清楚。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水彩笔、板书的教具,磁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1、孩子们,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聪聪、明明。学生主动给聪聪明明打招呼。嗨,哈罗。然后聪聪、明明给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又见面了,聪聪说:今天,我和明明要带你们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猜一猜,是什么地方?师: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2、出示“数学乐园”明明说:瞧,数学乐园可是我和聪聪布置的哟,怎么样,漂亮吗?)师:他们的布置不仅漂亮,而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停5秒)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开始吧。(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

3、小组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充分让学生说,(学生肯定回答较为哆嗦如:是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同时师跟着指主题图当说到主题时,师:哟,你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你真聪明!你能大声地再说一遍吗?(师点课件引导生说出规律。)师补充:说简单点说是一黄一红为一组不断地重复出现,他说得真好,小朋友,把掌声送给他,送你一个智慧星。再让其他生说出灯笼、彩花的排列规律。(每说出一个规律课件跟上)

3、揭示课题:刚才,小朋友找到了不少的规律,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规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猜一猜,(师做神秘样)这面旗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旗?(很惊讶)你是怎么知道的?对,说得真好,他是根据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依次不断地重复排列这个规律知道答案的。

这个朵花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个灯笼的后面一个是?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你们不但找到了规律,还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好了,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去玩玩吧!

二、动手实践,找规律

(一)教学例1中跳舞图

1、师:看一看,迎接我们的是什么呢?(歌舞表演。)

2、(出示场中小朋友跳舞)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是按怎样的规律站队的?(抽生说并表扬生:你的规律找得好。)(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师:他们是围成一圈跳舞,如果以男生为开始,就是一男一女,如果以女生为开始,他们站队的规律就是一女一男。(课件演示)。

(二)教学例2

1、聪聪:小朋友,我们去观看魔术表演吧。师:看魔术去。(魔术师出现)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数学乐园,注意了注意了,魔术表演开始了,1、2、3变!(魔术师吹口气,变出例2第1图)

2、师:魔术师变出了什么呢?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照规律照着摆吗?试一试,找出规律,用学具摆一摆。(每个问之间稍停一会儿)

3、抽生上黑板摆。师:来,告诉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师问:你们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摆的吗?还有其它的发现吗?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魔术师变出的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4、师表扬学生:真聪明,继续加油,魔术还要变。(变成例2第2图)

师:魔术师又变出了什么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你能接着摆吗?试一试。

5、生上黑板摆。你能说出它们排列的规律吗?(从形状、颜色上谈)

师:小朋友摆得真好,不仅能从图形的形状上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还从颜色上找到了排列规律。

6、好,把学具推上去。出示课件魔术师抛花:魔术师说:呵呵,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变!这些鲜花送给你们。师问:你们喜欢吗?

(二)教学例3和“做一做”

1、师:孩子们,数学乐园里有很多游戏,我们去玩玩涂色游戏吧。(出示课件)出示课件:聪聪明明拿着画板,聪聪说:我能按照这些图的规律涂色,明明,你会不会?明明:我当然会啦,小朋友,你们会不会呢?

2、师:那就请孩子们按照规律把没涂的涂上正确的颜色。翻到书第89页,开始吧!

3、展示学生作业,并说出为什么涂这种颜色,让学生说出规律。问:哪些孩子也涂对了,好,表扬自己。

4、出示“做一做”第2题:一群小星星和一些正方形跳到舞台上。其中一颗星说:唉呀,我们怎么都没涂色呀,一点儿都不好看。小朋友,你们能帮帮我们,给我们涂上有规律的漂亮的颜色吗?让我们来当一次小小设计师,给这些图形设计出有规律的美丽的颜色来。(收2本,逐一展示。可根据实际问:你是怎么涂得又快又好的?)

课间休息:多么欢快的音乐,孩子们,来,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活动活动吧。活动中:师问:会了吗?自己跳跳。(师生共舞,左拍一下,右拍一下,上左挥一下,右挥一下有规律的音乐和动作。)

师:孩子们,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把老师的动作学会了?让生说出老师跳舞时动作的规律。

三、创造规律、表演规律。

那你们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用不同的动作或者声音有规律地表演吗?不同的动作或者声音(请几生表演,同时请学生说出其表演的规律,来,请小朋友跟你一起做。)

四、生活中的规律。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规律,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发现开始一两张图抽生说规律,找到规律了吗?后面让学生抢着答。当看到孔园时,师: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当出示春夏秋冬时,师:我们的春、夏、秋、冬也是有规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课件:聪聪、明明出现: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小朋友再见。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13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的意义与分数又有所不同。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因此,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理解百分数。

师:昨天我们进行了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的测查,老师特别统计了一下这次考试的情况,请看:

数学第二单元知识测查情况:

90分以上的30人,占50%

80分以上的18人,占30%

70分以上的6人,占10%

60分以上的6人,占10%

师: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次测查,90分以上的人数比较多。

生:我知道了70分和60分的人数一样多。

师:在这条信息中出现了一种我们没有学过的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

生:百分数

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百分数吗?请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生1:我看到汇源果汁中,原果蔬汁含量100%

生2:我搜集到一件衣服的标签,上面写着:含棉60%

生3:社会书中写着:

(师评:你们真是些细心的孩子!)

师:究竟什么才是百分数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研究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反思:本课教学前,我们刚刚进行一次数学测查,我抓住学生急于知道测查结果这一心理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建构百分数的意义

师:老师这有一条信息:

出示: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

师:根据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六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7÷100=17/100

继续出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能求出五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五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列式

生:30÷200=3/20

师:同学们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了问题,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呢?

生: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把3/20通分后,变成15/100,这样我就知道了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

师:像17/100、15/100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板书:分母是100)

师:17/100是表示谁是谁的17/100呢?

生:17/100是表示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的一百分之十七。

师:15/100呢?

生:15/100表示五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五年级总人数的一百分之十五。

师:它们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生:百分之几。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还有两个名字,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你能用百分数的意义来说明我们班昨天测查的情况吗?请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汇报:

甲:50%是表示9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50%。

乙:30%是表示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30%。

丙:10%是表示7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10%。

丁:10%是表示6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10%。

师:你还能用百分数的意义说明你课前搜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吗?

生1:原果蔬汁含量100%,是表示原果蔬汁占汇源果汁饮料的10%。

生2:我搜集到这件衣服的标签上面写着:含棉60%,是表示棉的含量占这件衣服所需材料的60%。

生3:社会书中写着:

师:运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

生:百分数便于比较数量的大小。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百分数的含义,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写百分数时,要用到一种特殊的符号,我想这部分知识大家通过自学就能学会

[反思: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经过了反复的推敲,由完整地出示两条信息,变为逐一出示信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具有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建构百分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自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师:请同学们看书第105页,自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汇报:

生:我知道这种特殊的符号叫百分号。

生:写百分数时,只要在分数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就可以了。

师:在自学的过程中,你发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吗?生1:我发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

生2:我发现百分数的分子在大于100时,不必把它化成带分数。

生3:我发现百分数不用约分。

生4:我发现读百分数与读分母是100的分数也有点不同。读百分数时读作:百分之几,而读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却要读作一百分之几。

(师评:同学们看书看得真仔细)

师:那么,百分数与分数是不是只有这些区别呢?

[反思: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同时,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探究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师:请看:下列三句话中的分数,哪些可以改成百分数?哪些不能?

(1)修了一条路的3/5。

(2)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4。

(3)一根绳长5/8米。

生:我认为3/5、1/4可以改成百分数,而5/8米不能改成百分数。因为百分数只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它不能表示具体的量。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师:的确,百分数只能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而不能表示具体的量这是百分数与分数的最大区别。

师:同学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很多认识,其实,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再看一看,百分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出示信息: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2)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

看了这两条信息,你想到什么?

生:看了这两条信息,我知道了中国人多,而耕地面积少,所以我们要节约资源。

2、出示两种衣服的标签:A含棉100%B含棉75%

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买哪一种,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会买含棉100%的,因为它穿起来舒服。

生:我会买含棉75%的,因为它不缩水。

3、先读出下列百分数,再用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00%2%120%90%10%

(1)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2)六年一班有58人,今天全部出席,出席的人数占班级人数的()

(3)这次测验,不及格人数只占总人数的()

(4)我班在植树活动中栽了一些树苗,成活的棵数占总棵数的(),死亡的棵数占总棵数的()。

师:你是怎样选择这些百分数填空的呢?

生:小汽车的速度要比卡车的快,所以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120%。

生:六年一班的同学,今天全部出席,所以出席的人数占班级人数的100%

生:这次测验,不及格人数只占总人数的2%,我是先看第(4)小题,因为树苗除了成活的,就是死亡的,所以成活的棵数加上死亡的棵数应是100%,这样,成活的棵数应占总棵数的90%,死亡的棵数应占总棵数的10%。

师:你们不仅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很善于分析问题。

[反思:通过三道习题的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并对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的灵活性给予评价。]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的分子在大于100时,不必把它化成带分数。百分数不用约分。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只能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而不能表示具体的量。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便于比较,所以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师:我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后我们还将利用百分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

(五)整体反思:

百分数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又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知识做好铺垫。因此,本节课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并将我的教学设想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探索提供条件。在初步感知百分数及建构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中,精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并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这些事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抽象出百分数的概念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学生能看懂学会的,教师就放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百分数读写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不仅学会了百分数的读写,还通过观察,发现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即: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的分子大于分母时,不必化成带分数,百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必约分。这些知识的获得,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从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14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2课题体验相同加数连加

课型:练习课。

小学数学教案报告篇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9的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

1、理解等量代换数学题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形成我要学好数学的风貌;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友好合作,营造和谐共进的氛围。

教学重点:在解决等量代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数学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口述等量代换时的想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天平、法码及相应的图片。

学具准备:水果、食物、天平、法码及其它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设疑。

1、故事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听故事,今天也准备了一个,开心吗?

2、讲故事

在一个动物王国里,动物大王和他们的动物们都过着开开心心的生活。有一天,动物大王从市场里买了很多东西回来,然后每只动物发了一些东西,但是没想到有一些动物当收到东西时却很不高兴,后来,经过棒小猴出谋献策后又高兴起来,知道棒小猴的妙方在哪里吗?

3、看录像

录像内容1:小猫把5个白菜与小猴5个萝卜进行对换。

录像内容2:小白兔把0克的东西与小羊2千克的东西进行对换。

4、揭示课题

根据数量相等或重量相等来进行东西对换这叫做等量代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板书课题。

二、互动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例2

交换一直在热闹地进行着,下面我们再看看唐老鸭和米老鼠的交换情景。

唐老鸭和米老鼠做事认真,在交换水果时还用了一些称重的工具。(出示天平和法码)问:你知道这叫什么吗?(用实物介绍天平和法码)

当天平两边平衡时,说明了天平两边的重量怎样?

(课件出现课本例题上的第一、二幅天平图)假设天平上的每个苹果都一样,你能从天平上知道一些什么信息?

(课件出现第三幅天平图)下面我们再多看一个天平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我知道肯定有很多同学能解决的,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要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片把你解决问题的想法边摆边说出来。要发扬团结合作,人人动脑、动手、动口的!表现佳的小组将会得到老师的积分,凭积分可换取老师送出的精美礼物。积分越多,礼物越多,对自己组有信心吗?开始!

汇报小组合作结果。

老师在电脑上做课件演示实验。

在友好的合作下,动物们终于换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或食物,非常高兴。接着又来到了跷跷板乐园。请看:

(课件出现跷跷板图)

问:两只牛和几只羊同样重?你是怎样想的.?

玩到这里,有些动物激动地说:原来我们在分东西吃和在玩时存在着这么多的数学等量代换题,学好数学可真有用啊!想学好数学吗?

三、练习题

1、两个桔子的重量等于一个苹果的重量,8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一个菠萝的重量,什么最重,什么最轻?

2、教科书第111页第4题

3、2个大萝卜可以换4根大白菜,1个南瓜可以换2根大白菜,4个大萝卜可以换多少个南瓜?

4、6个冰红茶盖可以换2张闪卡,10张闪卡可以换1个布娃娃。我集齐了28个冰红茶盖,能换到一个布娃娃吗?

5、积分有礼:

每积满20分可换取一份小礼物,8份小礼物可换取4份大礼物。算一算你们小组所拿到的总积分能换到什么礼物?

四、课堂

哪个同学愿意和一下你今天上这节课的收获?

48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