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

时间: 新华 数学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考虑所需教具的准备,如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怎样才能写好数学教案简短反思?这里给大家提供数学教案简短反思,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习十。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学校门口的两家文具店,左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元,右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0元,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的价格比较起来怎么样?你们是怎么样比较的?

2、为什么2.8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性质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教师投影米尺图),并用整数表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以0.1米为例示范: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图:关于0.10米、0.100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

(3)反馈学生完成情况,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见投影出示: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图: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

(4)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把三幅米尺图投影重叠两次,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把道理讲出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5)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问: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验证性质

(1)同学们自己完成58页“做一做”。

(2)让学生从直观图上比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运用性质

1、教学例2

(1)教师对学生说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板书:化简)

(2)学生自己完成105.0900=x。

(3)学生讨论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全班交流、强调小数的性质中说的是“小数的末尾的0”。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3:

(1)教师说明: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2)学生自己完成。

(3)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4)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的右下面点上小数点。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2题。

3、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讨论下面的3个问题:

A、0.70,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不变?

B、4.08去掉0,会怎么样?

C、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吗?

(2)全班齐读小数的性质,强调性质中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四、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课本58、59页,提出质疑,大家交流解决。

五、巩固练习

1、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不正确的请举出反例。

(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练后问:你认为在小数性质的表述语中,哪几个词语最重要?(教师在"小数"、"末尾"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2、做64页练习十第1、2、3题。

第1题让学生练习后说说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数中的0不论何处都不能去掉;(2)小数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评价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学本节课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想怎样算?

(4)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4、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看第3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直接写得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练习十八第5~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真确计算。

2、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商的一些变化规律,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计算的实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第5题。

集体口答,说说0.1÷0.05、0÷0.24的思考过程。

2、完成第6题。

独立完成,比一比每组中的三道算式和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起商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第7题。

独立计算,按要求比较。

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大?

4、完成第8题。

你根据什么判断的?

二、提高训练

1、独立完成第(1)题的计算。

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怎么解决呢?

2、完成第10题。

先计算每组中的两题,再比价,说说有什么发现?

哪一道题计算比较简便?

3、完成第11题。

每一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4、完成第12题。

你怎样理解“层高”的意思的?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呢?

每一步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1?

独立完成计算。

5、完成第13题。

你能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吗?

白色奶油 5.6 ?克

彩色奶油 2.5克 100克

在小组中列表整理并交流方法。

6、完成第14题。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同学们的计算又有了进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发现了小数除法中的规律,并且能把这些规律应用在计算上,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多思考,多练。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4

一、考点阐释

“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数学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炼,涵义深刻。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

二、热点透视

名言名句“名”的界定的三条基本原则:

1.朝代:侧重于先秦和唐宋

2.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

3.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1)思想性: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教育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事的方法等。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审美性:描绘景物凝练传神,意境深邃。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可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精编一套“名言名句汇编”,下发给每一个同学,突出复习重点。在编写时还要注意四点:数量适中(一般在1000条左右)、校对无误、出处清楚、编排有序。

三、攻关对策

(1)强化两条措施,提高识记效果。

对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学生必须熟记。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采取如下的两条措施:①分块切割,化整为零。

先将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按朝代或文体顺序切割成大的条块。然后规定每天掌握3~5条。这样既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达到了化整为零的目的。

②定期检查,强化落实。

自查:老师在印发“名言名句汇编”的同时,可配发一套同步的填空练习,让学生每天自记、自测、自查。

抽查:课前一分钟,老师可随机抽三四名同学对句或板演,每天督查。

考查:每次阶段性考试,都要设计4-5个名言名句填空题进行考查,并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集中纠错和个别指点。

(2)实五个环节,确保书写准确。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老师尤应适当点拨。

(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

(3)边诵边写。学生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老师在检查时,不仅要抽人背诵,而且还要抽人板演或默写,以防止“口是手非”。

(4)规范书写。学生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5)看清要求。中考名言名句填空要求都是“任选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而且阅卷时也以答对的句数计分。有的填空要求改为“只选三句”,考生只能选答三句,否则,阅卷时以前三句中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一定首先看清填写要求。

四、对应训练

1、《双基优化训练》P7-12。

2、《福建省中考总复习指导》P11-16。

3、本校印发的相应提纲。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篇4

现代文阅读总复习(24-35课时)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

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⑧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

⑨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5

数学教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通用2篇)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篇1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2、技能目标:能运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让学生感受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

师:刚才吉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节数学课,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的特别棒!我也想给同学们上一节数学课,你们欢迎吗?

生:……

师:吉老师领大家做了报数游戏,现在我也领大家做一个报数游戏。你们愿意吗?

生:……

师:好,现在我们从第一排第一个同学开始报数,报数的要求是:第一个同学从3开始报数,第二个同学要在第一个同学报的数上加3,第三个同学要在第二个同学报的数上加3,依次类推,第一排最后一位同学报完后,第二排的第一位同学要接着往下报,第二排最后一位同学报完后,第三排的第一位同学要接着往下报,一直报到最后。听懂了吗?

生:……

师:想一想,第一位同学从3开始报数,第二位同学应该报几?第三位同学呢?

生:……

师:报数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同时想一想自己应该报几。并要记住自己的号码。现在开始:报数!

生:……

师:记住你们的号码了吗?

生:……

师:再报一遍!

生:……

师:游戏做到这里。上课!

生:……

师:同学们好!请坐!我们刚学过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现在请你们用3、4、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能被2整除的三位数。

生:……

师:为什么要把4放在个位上?

生:……

师:同样还用3、4、5三个数,组成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

生:……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或者5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哪一位?

生:……

师:我们知道了能被2或者5整除的数的特征,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是否也有特征呢?

生:……

师:有什么特征呢?

生:……

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屏幕出示)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51 54  57  60  63  66  69  72  75  78  81

84  87  90  93  96 99 102  105  108  111  114  117

120  123  126  129  132  135  138  141  144  147  150

师:这就是我们刚才报数游戏时同学们的号码。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都能被3整除,观察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个位上有什么特点?

生:……

师:你从一个数的个位上能判断出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

生:……

师:那该怎么办呢?(学生猜想规律)请看大屏幕(屏幕出示)

12—21 24—42 48—84 36—63 

师:你发现每组的两个数有什么联系?(追问)

生:……

师:你从大屏幕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找)

师:这些数把每个数的各位数字调换位置,它们仍然能被3整除。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组成这个数的数字无关。那么到底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一下。

生:……

师:讨论完了吗?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

师:回答的真好!其他小组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

师:请同学们在大屏幕上任选一个数字,看看刚才的同学发现的是不是真理。

生:……

师: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对于两位数、三位数是适用的,那么对于四位数、五位数是不是也适用呢?请看大屏幕(屏幕出示)

3246          5709    3428331

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三个能被3整除的数各个数位的和是不是能被3整除?

生:……

师:看来同学们发现的规律确实很有道理。谁能把自己的发现用一句话叙述一下?

生:……

师:(谁能比他说的更完整)

师:对,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板书:(…)

小结:以后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只要把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看看和能不能被3整除,就知道了。

师:出示卡片:417,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

生:……

师:我现在把这个数的位置颠倒一下,出示:147。猜想一下老师下面会出什么数字?

生:……

师:猜对了。你说的这些数字能不能被3整除?你是怎么想的?

生:……(鼓励)

师:还记得我们课前做的游戏吗?看看你们忘没忘记你们的号码。现在我们继续做报数游戏,从3开始报数!

生:……

师: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请报一下你们的号码。

生:……

师:你们的号码能被2和3同时整除吗?

生:……

师:为什么?

生:……

师:真聪明!请坐!

师: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你们想不想做几道题检验一下自己学习的情况。

生:……

屏幕出示:

1、填适当的数使它能被3整除。

12□    7□   3□0   40□ 

□26    578□  □8   3□3 

2、你今年11岁,再过几年,你的岁数能被3整除?

师:好了,通过检验,使我们对能同时被5和3整除的数的特征,认识的更深刻了。咱们再来做个练习,[板书:0、1、2、4、5]这里有5个数字,请你用这些数字组成同时能被2、3、5整除的三位数(每个数字在一个数里只能用一次),我只给20秒,看谁组的多、请写在本上,开始。

生:[在本上组数]

师:时间到,有人组了三个,有人组了四个,最多的组了八个。我请一位组的最多的同学来说一说。

生:120,210;150,510;240,420;450,540。

师:对不对?

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在课堂的表现满意吗?

生:……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真高兴认识你们,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下

课!

附板书设计 :

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数学教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篇2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八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

1、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5整除。

2、初步理解偶数、奇数的意义,能正确辨认偶数和奇数。

3、通过观察、猜测、探索、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正确判断。

难点: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课前准备:

1、         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学号是几。

2、         准备红牌和蓝牌每生各一张。

3、         投影(或课件)

板书设计 :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5的倍数有:5、10、15、20、25、30、35、40……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有:2、4、6、8、10、12、14、16……(偶数)

个位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不能被2整除的数有:1、3、5、7、9、11、13、15……(奇数)

个位是0的数,能同时被2和5整除。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引入

1、<投影>:下面各数中,哪两个数存在整除关系?并说一说谁是谁的约数?谁是谁的倍数?

2、3、5、15、18、24

(指名说。如:18能被2整除,18是2的倍数,2是18的约数.)

引入:(师)今天咱们来做一个游戏,只要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计算马上能说出能否被2或5整除。(学生报数,教师板书作答。有疑问的数据可笔算检验老师回答是否正确)

(师)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吗?(或学生质疑)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           研究探新

1、探究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1)、请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10、15、20、25、30、35、40……

(2)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学生各抒已见)

初步得出结论:个位上是0或5    能被5整除

(3)刚才我们观察的都是一两位数。那么是不是任何整数,只要能被5整除,个位上一定是0或5呢?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0或5的数验证一下。

(4)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板书):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5)练习第4题:〈投影〉

下面哪些数能被5整除?你是怎样想的?

26   40   52   65   90   105  

2、自主探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1)   谁来说一说2的倍数有哪些?(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2)看数列2 4 6 8 10 12 14 15 18

四人小组讨论:你觉得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交流得出初步结论;个位是2 4 6 8 0的数

(3)验证:请同学们任意写几个个位上是0 2 4 6 8的数验证一下

分工合作:第一小组验证个位上是0的数能否被2整除;

第二小组验证个位上是2的数能否被2整除;

第三小组验证个位上是4的数能否被2整除

第四小组验证个位上是6的数能否被2整除

动作快的验证个位上是8的数能否被2整除

(4)小结板书:

个位是2、4、6、8、0的数,都能被2整除。

(5)练一练第一题:

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你是怎样想的?

28   46   75   81   102   450

4、           学习偶数、奇数

(1)师:根据能否被2整除,我们可以把整数分成两大类,哪两类呢?

根据生答板书:能被2整除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

我们大家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好吗?

生答:偶数(双数)     奇数(单数)等

(2)请学号为偶数号的同学起立,你们的学号有什么特点?

(3)请学号为奇数号的同学起立,你们的学号有什么特点?

(4)第37页第2、3题试做后反馈(投影出示)

(5)讨论:

a)       在自然数中有没有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的数?

b)       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和偶数各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

c)       在自然数中除了1,每个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每个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判断引入时写的数,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2\练习:下面哪些数有约数2?哪些数有约数5,哪些数既有约数2又有约数5?

有约数2的数有:(                             )

有约数5的数有:(                             )

既有约数2又有约数5的数有:(                 )

3\讨论:既有约数2又有约数5的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能同时被2和5整除.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机动练习:

从0---9中任意选三个数字排成一个三位数,

是2的倍数的有(                             )

是5的倍数的有(                             )

是奇数的有(                                 )

是偶数的有(                                 )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

练习后还可说说这些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课后反思;

1\课的设计不花俏,但学生很容易掌握本课的内容,教学目标 完成顺利.

2\有效应用了和学生紧密相连的学号,使数的教学不太单调

3\让学生给能被2整除和不能被2整除的数取名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

4\红牌和蓝牌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全体参与学习.

5\在设计上,如何使这部分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课怎样学更好? 是有待于我进一步思考的.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难重点: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用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长趋势能用什么办法?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对照图上数据,让学生讨论,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预测第20天蒜苗大约长到多少?说说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长趋势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绘制折线统计图。

先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适当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较合适?格子不够怎么办等?然后鼓励大家将自己记录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可绘制在附页4上。)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三、巩固和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先观察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练一练第二题,看图后,首先说说小华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再说这一天气温的总体变化,鼓励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一练第三题,组织学生读图,让学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据信息进行适当推理,提醒注意,每一个数量的变化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晓玲跳绳数量也不例外。

四、实践活动。

1,四人小组互测身高,2人负责测量,1人记录。

2,小组报告测量结果。

3,将同学身高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组。并统计人数。

将这些数据用附页5的格子纸绘制成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7

教学内容:

教材P44-P46例1-例3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过程,体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热爱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沟通算数知识与代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去认真的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很多的知识。大家看,老师在生活中找到一些这样的字母,你们知道它们都代表了什么吗?(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把学生带入数学。)

课件出示:CCTVKFCNBAQQ(中国中央电视台肯德基美国男子篮球联赛腾迅聊天工具)

大家想想,用这些字母来代替这些名称有什么样的好处?

(简单好记。渗透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

其实,这样的字母不仅仅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们在数学的世界里也经常会用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例1:(探秘)

(1)观察第一组三角形中的数字,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按规律排列的,三角形两底角的数字之和等于顶角上的数字)

那么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数字呢?(指名口答)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尝试练习:想一想、填一填(课件出示)

①2、4、6、c、10、12c=()

②b+b+b=24b=()

③a×5=40a=()

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不同的字母可以表示相同的数)。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

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2、教学例2

(1)a×b=b×()

a+b=()+()

(课件出示)

师:你怎么想到要填a,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我是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交换律来填的。

师:如果用a、b、c来表示三个数,你们能用字母表示出其它运算定律吗?

学生尝试写,后汇报展示。

(2)你们认为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运算定律,你会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同桌之间先说一说运算定律是怎么样的,如何用字母表示出来,然后指名汇报。

师:我们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你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3)让学生看书45页的“你知道吗?”然后汇报字母还可以表示哪些计量单位。

3.教学简写

(1)师:观察6,你们发现了什么?(X和×长的很象),因为这个,在数学王国里曾经引发过一场风波:一天早朝上,乘号对国王说:“国王,我和X长的太象了,您得想个办法把我们区分开来呀。”国

王下令:“+”“-”“÷”先行退朝,“×”号留下下议事。第二天,国王宣布了以下规定:(多媒体出示)

①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如:a×b=a.b=ab,4×a=4.a=4a②两个相同字母相乘时,可以写成以下形式:如:a×a=a.a=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③当数字1与字母相乘时,1也省略不写。如:1×m=m(2)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国王的规定: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组长组织,要求每个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记录员记录学习过程。

4、阶段练习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2、小小审判官。

⑴6+a可以简写作6a。()

⑵6×4可以简写作6.4()

⑶x2与2x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5、教学例3。

今天我们跟字母成了好朋友,其实以前也和字母打过交道,比如计算公式。

回顾:你们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学过的计算公式吗?

如果周长用字母C表示,面积用字母S表示,边长用字母a表示,你会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吗?

C=S=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吗?那能不能用字母它们呢?真自信。好!下面请大家写在练习本上。

反馈:说说表示的是什么计算公式?师:你们能利用这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吗?试一试。

出示例题:你能利用公式计算下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吗?(黑板贴出正方形纸片)

师:6㎝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

师:你们能求出它的面积和周长吗?

(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来做,其余学生在下面练习)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做得怎么样?

生1:我认为做得比较可以。

生2:我认为他的面积单位应写成㎝2,不应写成㎝。

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利用公式计算”就是要求我们在计算时先写出公式,然后把字母表示的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三、轻松一刻,发展提高。

(一)数青蛙

同学们学得真好,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

(课件):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只眼睛()条腿;

3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我们先试着读一读。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首儿歌吗?

(二)练兵营

填空

1、用a、b、c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表示成()。

2、用字母a表示苹果的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那么c=(),b=()。

3、一个等边三角形,每边长a米。它的周长()米。

4、一辆汽车t小时行了3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千米。李师傅每小时加工40个零件,加工了a小时,一共加工了()个。

5、5x+4x=()

8y-y=()

7x+7x+6x=()

7a×a=()

15x+6x=()

5b+4b-9b=()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2与()相等。

(1)a×2(2)a+2(3)a×a2、2x一定()x2。

(1)大于

(2)小于

(3)等于

(4)不能确定

3、丁丁比昕昕小,丁丁今年a岁,昕昕今年b岁,2年后丁丁比昕昕小()岁。

(1)2(2)b-a(3)a-b(4)b-a+24、当a=5、b=4时,ab+3的值是()。

(1)5+4+3=12(2)54+3=57(3)5×4+3=23

四、走进名人屋

最早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是法国数学家韦达,韦达一生致力于对数学的研究,作出很多重要贡献,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自从韦达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后,引出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解决很多古代的复杂问题。

师:看了介绍你想对韦达说点什么吗?

生1:韦达,我要对你说,你的智慧真是不可限量。

生2:韦达真伟大,你发明的用字母表示数使人类生活和学习方便了许多,谢谢你!

师:你们想不想像韦达一样将来做一个成功的人?

师:那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成功秘诀,想不想知道。

课件出示: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师:看了这个公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我知道了只要艰苦劳动,掌握了方法,少说空话,就能成功。

师:说得真好,只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刻苦努力,少说空话,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祝你们早日成功!

五、课堂小结,质疑评价。

阅读课本第44-46页。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这节课你们有收获吗?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今天的收获。谁来说说你收获些什么?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第49页练习十第1、2、3题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四年来数学学习的回顾,唤醒心中对数学的了解;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交流,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加强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明确课堂常规和作业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通过畅谈新学期新打算,让每个孩子都确定自身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从而引领学生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难点:在具体操练中,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以及预习、上课及作业的习惯。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年的数学,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也有自己的困惑。

课前准备:PPT

学程设计

【活动一:兴趣导入】

1.猜谜: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

2.数学趣题:

李玲上学需要5分钟,他早上7时30分起床,起床后要做以下事情:

上厕所:5分钟

电暖锅煮早饭:15分钟

刷牙洗脸:5分钟

梳头:5分钟

吃早饭:10分钟

他想在8:00到学校,他该怎样安排?

【活动二:畅所欲言】

讨论:

①数学是什么?

②怎样学数学?

2.全班交流。

【活动三:新学期的展望】

1.展望:在小组里说一说新学期努力的目标,你准备怎样去实现它?

2.选出几位学生代表说说新学期的展望。

【活动四:新学期的新要求】

提出具体的新学期要求。

(1)实实在在做好预习作业。(尤其是对数学头疼的)

(2)踏踏实实上好每堂课。(倾听、思考比发言更重要,不要让大脑休息)

(3)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次作业。(作业不在于多,质量最重要)

(4)当天的学习内容当天消化,如有不懂,不耻下问。

【活动五:新学期的免做单获得制度】

1.学生关于原有的奖惩制度提出自己的想法。

2.阅读新制度:每周免做作业评选,了解规则,提出疑问。

【活动六:送你一句话】

高斯:给我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的知识,而是不断地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地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地攀登。

【活动七:给老师的一封信】

(1)我眼中的数学(数学老师)

(2)我在数学上的优缺点

(3)新学期的努力方向

(4)对老师的建议、要求

【活动八:合理安排时间】

点拨:几分钟的时间并不长,但如果能利用它并能成为一种习惯,这些短短的时间就有可能成就一个人。”

导入:和数学已经打了四年多交道,同学们眼中的数学是什么?我们怎样学数学?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

用一些关键词记录学生的话语。

提示:学习需要自信,做事需要信念。

好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要想学好数学,除了保持我们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为了鼓励同学们在数学上的努力、进步,上学期我们设立了一系列奖惩制度。本学期,你对这些制度有什么建议?或者有什么新的提议?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9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出示图片)

师:这两个你们喜欢吗?那你们喜欢谁呢?(先让学生说一说)

师:这样吧,我们调查一下,如果你喜欢松鼠的就用水彩笔把你的姓名写在红色纸片上,如果你喜欢熊的,就把你的姓名写在绿色纸片上,如果你两个都喜欢,你可以在两张上都写上你的姓名。

师:写好了吗?

师:为了方便,我们调查一个组好不好,请第二组的同学把你写的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如果你两个都喜欢的话,可以把你的两个姓名分别贴到他们的下面。

2、学生上来贴图

3、观察黑板上贴的情况,问:你发现了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你发现了什么呢?

让学生说说

师:那么,喜欢ZIP和ZOOM的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说(可能有人说12人也可能有人说其他的数)

二、探究:

1、四人小组合作,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喜欢ZIP和喜欢ZOOM的人数。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人呢?(如果还有意见,就让一个学生站起来,给全班同学数数,看看到底有多少人?确定12人。)

师:那么,实际是12人,可是计算出来是其他的呢?原因在哪里?

生回答

师:哪些同学重复计算了,谁上来给大家找一找?

请学生上来找出重复的人数,(师:贴哪里?)学生贴

师:重复的有6人,算了两次,而实际应该算一次,所以我把他重叠起来。(教师说着把这6人的纸片重叠起来)

师:刚刚,我们把他分成两类这样贴,很容易出错,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一些图、表或者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把这份名单再整理一下,使我们清楚地看出喜欢ZIP的有哪些人?喜欢ZOOM的有哪些人?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人?能不能?

生能

师:那这样吧,我们四人小组合作,合作之前给大家几点合作建议:

出示合作建议:

(1)四人小组讨论:说说打算用怎样的图或表来表示?

(2)四人小组动手在纸上画出方案。

2、展示并介绍方案

师:通过小组同学的努力,我发现我们的同学都已经有了方案,那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呢?注意,展示的时候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1)请学生上来展示成果,并介绍方案。

(2)重点介绍集合圈图

3、看着集合圈计算总人数。

师:那么,现在你知道喜欢ZIP和ZOOM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吗?生报一遍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的动物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说几个)那他是怎样行动的呢?那么,这些动物是怎样行动的呢?(课件出示)请你按照他们的行动方式把他们的序号填在相应的集合圈里。

师:先请同学们说说怎样填,既快又不会错?

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师:那你是怎样填的呢?问:这部分表示什么?这部分表示什么?这个大圈表示什么?这个大圈表示什么?

2、计算三(1)班加语文和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

师:刚刚我们了解了同学们喜欢动物的情况,下面,我们走进三一班去了解以下他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请看这里。

(1)出示名单

(2)根据表格画出集合图

师:先请你根据这表格,画出集合图。

先让学生画出集合图。

教师边巡视边说:怎样画既快又对?

(3)展示集合图:

(4)放手让学生计算人数

(5)汇报,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3、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师:其实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可以举例说一说吗?

4、我家招待客人,这些客人喜欢吃糖果的有4人,喜欢吃花生的有6人,喜欢吃花生又喜欢吃糖果的有2人,那么我应该准备花生多一点还是准备糖果多一点?

(1)说说应该准备什么多一点。

(2)提高:计算我家到底来了几个客人。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反思:

《数学广角》是我们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在老教材中没有出现过,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那么如何使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能够接受、理解和掌握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精心安排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时是学习集合思想方法,通过学习集合图的画法去接触、了解集合的意义,并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果给学生讲解集合的意义、集合的表示法、什么叫交集、并集、集合的元素等抽象的概念,学生真是雾里看书“朦朦胧胧”。数学的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几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集合的意义、集合的图示法,并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上课开始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关于对松鼠和熊喜欢的调查活动,接着用这个话题组织了一次分类图示法探讨活动。然后进行了对动物活动方式和三(1)班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活动的调查活动,最后安排了帮老师解决应该准备什么多一点的实际问题。在一节课里组织三次活动,每次活动目的明确,层层深入,解决方法得当。第一次活动目的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第二次活动目的是认识集合,正确画图;第三次活动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活动完了,学生学意未尽,还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研究解决。学生兴趣来了,一切问题就好解决。

二、创设问题辨析机会,培养探究能力。

精心安排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提问争论,为学生创造问题辨析的机会,在辨析中思维碰撞、产生矛盾、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提高。在教学开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处于一种“平衡——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新的平衡”的学习过程。本节课以“喜欢熊和喜欢松鼠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解答,当学生解答这一问题出现分歧时,再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表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生设计各种图表示喜欢动物的集中情况时,每一个图学生都想到一些新问题,都会去评价别人的成果,提高大家的欣赏力、辨析力。尤其是对知识的重难点,在辨析中很好地解决了。活动就让学生动手做、开口讲,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形成的全过程,自主学习、自悟领会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死记硬背,从个方面来看,这样做能真正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三、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增强解题意识。

数学来自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在爱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真正高明的大师,就是把高深的理论和知识,用最通俗的方法和语言告诉别人,使别人很容易接受。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讲集合论,的办法就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已有的经验来学习、解决。本课题创设了很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中悟出道理,总结方法。例如:一上课老师就让学生从喜欢熊和松鼠谈论起,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知不觉地研究了很多问题,总结出集合图的正确画法和使用方法,学生很快地联想到周围生活中很多事情与今天学生内容之间的关系,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枯燥无味、远离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把数学与生活关连起来,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在练习安排上,我选择了有关动物——这一学生喜欢的题材。通过看动物电影时出现的重叠数学问题的解答,动物园入住动物的总数的解答,让学生通过多层次联系,进一步学会用集合的数学思想,解答这异类数学问题。在本节课最后,我还安排了让同学们举一举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然后引出一个“我家请客应该准备糖果多一点还是准备花生多一点”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顺便让学生计算我家一共请多少人,作为本节课的提高题。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是数学学科的根本目标。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10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借助数轴正确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通过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解集的确定,渗透转化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体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学习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

一、学前准备

【回顾】

1.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预习】

1、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

2、_____________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_____________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叫做解不等式组。

4、求下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并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

二、探究活动

【例题分析】

例1.(问题1)题中的“买5筒钱不够,买4筒钱又多”的含义是什么?

例2.(问题2)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不等关系又是什么?

例3.解不等式组

【小结】

不等式组解集口诀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四种类型如下表:

不等式组(a<b)p=""记忆口诀

(1)x>ax>b

x>b同大取大

(2)x<ax<b<p="">

x<ap=""同小取小

<ap=""同小取小(3)x>ax<b<p="">

<ap=""同小取小a<x<bp=""大小取中

<ap=""同小取小(4)xb

<ap=""同小取小

无解大大小小解不了

【课堂检测】

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A.B.C.D.无解

2、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A.-1<x<2p=""d.x≥2<=""c.x<-1=""b.-1

3、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CD

4、写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教材P35练习1)

三、自我测试

1.填空

(1)不等式组x>2x≥-1的解集是___;

(2)不等式组x<-1x<-2的解集;

(3)不等式组x<4x>1的解集是____;

(4)不等式组x>5x<-4解集是______。

2、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四、应用与拓展

1、若不等式组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五、数学日记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1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图形的方法,测量面积,比较面积大小。

2、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精神,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品质。

活动准备:

1、画有坐标点和花园的作业纸每人两份;铅笔、橡皮每人一份

2、正方形图形若干;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出示小猪)小猪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了一个大花园,(出示花园)老师要来做回设计师,帮小猪把这个花园打扮的漂亮一些。

二、学习活动

小朋友,花园铺好了,漂亮吗?那么这个花园有多大呢?不知道了吧!那么老师再问你,这个花园有多少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呢?

1、小朋友点数正方形(默数)

2、师幼齐数(老师一个个拿下来数)

3、小结:用什么方法不容易出错

小结:这个花园有18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

三、引导实践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了花园的大小(数正方形)可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放上去,再一个一个地拿下来数是不是太麻烦了。你们还有其他更简单更方便的办法吗?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鸡、小兔、小猴、还有小羊的花园,我们来试试算算他们的花园都有多大?

1、幼儿尝试。通过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得出花园的面积有多大?并把结果记录在()里。

2、讨论、交流

a你算的花园有多大?你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b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不容易出错?

c你觉得谁的办法?(做标记、标数字)

3、再次尝试:用一边数一边做记号或标数字的方法,准确得出花园的大小。

4、总结:原来他们的花园虽然形状不一样,可是他们的大小都一样。

四、比较大小

小兔和小公鸡看到小动物们都设计了一样大小的花园,又给自己的花园做了修改,还铺上了漂亮的颜色,你们想不想看看?(教师出示两个相同个数三角形、不同个数正方形的花园)可是他们却吵了起来,小兔说:“我的花园大。”小公鸡说:“我的花园才大呢!”小朋友我们来给他们帮帮忙,到底他们俩的花园谁的更大一些呢?

1、说说两个花园与刚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多了三角形)

2、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呢?(分别数出正方形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填在相应的()里

3、幼儿猜测谁的面积大

4、教师验证结果。老师将正方形和三角形拿下来,放成上下两排做对比,得出小公鸡的花园要比小兔的花园大。

5、给小公鸡的花园打上★★,给小兔的花园打上★。

五、幼儿练习(引导幼儿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个数都不一样的花园面积)

小公鸡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可不服气了,它又悄悄地在自己的花园上加

了两个三角形,它想:小兔只比我多了一个正方形,现在我比你多两个三角形,这回我的花园肯定比小白兔的大了!小朋友,小公鸡的花园真的比小白兔的大吗?请你们赶紧仔细想一想。

1、幼儿回坐位操作练习后猜测大小

2、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引导幼儿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大小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大小)

3、给小兔也加上一个五角星。

六、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们知道两个正方形和四个三角形谁大谁小呢?明天告诉你们自己的老师好吗?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12

一、填空题。

1、由5个千,6个百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三千零二十八写作()。

2、□2÷4,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应填(),要使商是一位数,□里可填()。

3、在()里填上“>”、“<”、或“=”。

4930()40696×128()125×65900克()59千克96÷2÷4()96÷8

4、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冬瓜重约6()

一个鸡蛋约重60()

一个铅球重4()

小明身高约155()

5、一个数除以8,余数是(),4×345的积是()位数。

6、48名同学去滨江森林公园野营,每5人一个帐篷,一共需()个帐篷。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16厘米,那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8、256÷5的商是()位数,位是()位。

9、用2个边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周长是()厘米。

10、明明带13元钱去买书,每本书4元钱,他最多能买()个本,还剩()元钱。

二、判断题。

1、120×5的积末尾只有一个0。()

2、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

3、200÷4商的末尾有两个0。()

4、把一个苹果分成5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

5、正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

3.掌握解题关键: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掌握怎样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比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

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2.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1)妈妈有10块糖,平均分给哥哥和弟弟。每人可以得到几块糖?(每人可分到5块糖。)

提问:妈妈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2)如果妈妈分给弟弟6块,分给哥哥4块,弟弟和哥哥糖数的比是多少?(弟弟和哥哥糖数的比是3∶2。)

提问: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并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好,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分配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讲解例2。

例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1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3页,练习十八的第2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读、写数。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

3.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数的读写

1.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1)指名说整数的读法。对说得不完整的,让其他同学补充。学生说时,不必要求与书上的叙述完全一致,只要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出示:52000803100

先让两名学生试读,然后问他们是怎么读的。如这个数有几级?哪些0是在数级末尾不必读出来,哪些0要读出来?8前面为什么只读一个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数进行分级,并用彩色粉笔把不同0区分开。

(2)指名说整数的写法。要求与整数读法一样。

出示:四十亿六干零六十万零五十

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数。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写的。

2.小数和分数的读写法。

指名分别说一说小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让学生比较小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与整数的读法和写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2页中间做一做的第1、2题。

第1题,指名读数。可以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

第2题,学生独立写数,集体订正。

二、数的改写

1.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进行改写。

想想,有几种改写的方法?指名回答,使学生明确一般有两种方法:(1)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2)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然后,教师用书上的例子进行说明。如果班里学生掌握的比较好,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在说明第(2)种情况时,要使学生明确是用什么方法省略的。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根据需要省略干位后面的尾数,求得的近似数的单位应该是多少?

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82页下面做一做的练习题。

2.求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对于4.629754.630,要特别提问:4.630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相互改写(互化)。

教师: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运算时,经常要根据需要把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相互改写。大家还记得改的方法吗?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说得不清楚,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什么样的假分数可以改写成带分数?

什么样的假分数可以改写成整数?

带分数怎样改写成假分数?

整数怎样改写成假分数?要使学生明确,整数可以根据需要化成不同分母的假分数。

出示教科书中例题,让学生独立改写,集体订正。

4.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师:根据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见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学生回答进时。只要把意思说正确就可以了。关键是使学生明。确,小数化成分数,要先把小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教师按教科上的图解分步画图。

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教师可以根据分数化成小数的两种情况,先引导学生分别回忆,再概括总结。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有见个0.就从分子的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母不是10、100、1000朗分数怎样化成小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尽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通过分析上面两种情况.谁能概括出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用分母去除分子。)教师板书。

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用分母去除分子

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并且记住这些结果。

1 1 3 1 2 3 4 1 1 1

2 4 4 5 5 5 5 8 20 25

(2)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指名说一说小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照教科书的图解进行板书。

(3)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指名说一说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教师板书完成图解。

(4)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十八的第3题的第(2)、(3)小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可以让做得比较快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

三、数的大小比较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科书第83页做一做的第l、2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师:怎样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比较分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三种:分子相同,分母相同,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

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分子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分母、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十八的第2题,第3题的第(1)小题,第4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思考练习十八的第5题和第6题。

数学教案简短反思篇15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问题。

2.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化理论。

3.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1.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

2.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出示问题:

某公园售出一次性使用门票,每张10元。为吸引更多游客,新近推出购买“个人年票”的售票方法。年票分A、B两类。A类年票每张100元,持票者每次进入公园无需再购买门票。B类年票每张50元,持票者进入公园时需再购买每次2元的门票。你能知道某游客一年中进入该公园至少超过多少次,购买A类年票最合算吗?

二、建立模形。

1.分析题意回答:

①游客购买门票,有几种选取择方式?

②设某游客选取择了某种门票,一年进入该公园x次,门票支出是多少?

③买A类年票最合算,应满足什么关系?

2.讨论交流,列出不等式组。

3.解不等式组,说出问题的答案。

三、应用。

学生讨论、交流。

1.什么情况下,购买每次10元的门票最合算。

2.什么情况下,购买B类年票最合算?

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且考虑问题要全面。

四、练习。

某校安排寄宿时,如果每项间宿舍住7人,那么有1间虽有人住,但没住满。如果每间宿舍住4人,那么有100名学生住不下。问该校有多少寄宿生?有多少间宿舍?

(提示学生找到本题中的两个不等关系。学生人数,宿舍间数都为整数。解本题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五、小结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50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