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数学教案 >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

时间: 新华 数学教案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包含合理的教学流程,其中包括引导课程、教授新知识、复习巩固、课堂总结以及布置作业等环节。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供大家参考。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学习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一、学习过程:预习提问

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

(一)画平行线

1、 工具:直尺、三角板

2、 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画"。

3、请你根据此方法练习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二)平行公理及推论

1、思考:上图中,①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②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③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

②探索:如图,P是直线AB外一点,CD与EF相交于P.若CD与AB平行,则EF与AB平行吗?为什么?

二、自我检测:(一)选择题:

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因为a//d, b//c,所以c//d B、因为a//c, b//d,所以c//d

C、因为a//b, a//c,所以b//c D、因为a//b, d//c,所以a//c

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二)填空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 条,而经过L外一点,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 条。

2、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1与L2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

(1)L1与L2 没有公共点,则 L1与L2 ;

(2)L1与L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1与L2 ;

(3)L1与L2有两个公共点,则L1与L2 。

3、在同一平面内,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是 。

4、平面内有a 、b、c三条直线,则它们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个。

三、CD⊥AB于D,E是BC上一点,EF⊥AB于F,∠1=∠2.试说明∠BDG+∠B=180°.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各种几何图形片拼娃娃,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尝试变化图形片摆放的位置,以表示图形娃娃的多种姿势。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过程:

1.认识图形片。

出示几何图形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有许多图形,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引导幼儿逐一认读图形名称。

2.拼图形娃娃。

(1)师:图形片想请小朋友用它们来拼出各种各样的娃娃。

想一想:用什么图形可以拼出娃娃头?什么图形可以拼出娃娃的身体、胳膊和腿呢?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

(2)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师:这两个娃娃一样吗?你能看出他们在做什么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娃娃?

3.再次拼图形娃娃,并用数字表示所用各种图形的数目。

提出操作要求:请小朋友们再拼一个图形娃娃,拼好后看看说说你这次拼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分别用了哪些图形,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在表格进行记录。

4.集体评价。

用大图形片展示幼儿的记录,这个娃娃在干什么?它是用哪些图形拼出来?每种图形有几个?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数字与实际使用的数量是否一致。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教学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教学,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3

【设计意图】

本教学从绘本故事入手,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展分类教学中,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具设计方面,教师采取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利用PPT,发挥绘本中动物形象的优点,营造良好的游戏情境;另一方面利用传统教具,从集体操作到分组操作再到集体操作,给予幼儿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说出物体的颜色、形状,能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2、对操作教学感兴趣,初步学习按照规则操作。

3、喜欢数学教学,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教学。

【教学准备】

1、“爱吃糖的大狮子”课件。

2、教具:红、蓝、黄、绿颜色标记,大盘子三个,大糖果若干。

3、幼儿操作材料:有形状标记盘子的操作板、“糖果”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森林里住着一只大狮子,它肚子饿了,想要吃小动物。聪明的小狐狸想了个好主意,看一看,谁能看懂小狐狸的主意?

二、集体教学

1、第二天小猴子送来好多糖,大狮子说“我想要吃红色的糖!”,将红色糖果找出来。

2、大狮子又说“我还要吃蓝色的糖!”小猴子很害怕,谁来帮帮它?

3、还剩下一些糖果,谁能把它们分到一样颜色的盘子里?

三、小组操作

1、这次换小乌龟来送糖果了,大狮子说“我要吃圆形的糖!”小乌龟太害怕了,谁来帮助它把糖果按照形状分一分呢?

2、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份糖果,每人都有三个盘子,盘子上有标记,请你们帮助小乌龟把糖果放到一样形状标记的盘子里,好吗?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讲评:看看有没有都分对呢?逐一检查。

四、故事收尾

大狮子吃了很多糖果,牙齿真的疼起来了,小狐狸的主意成功啦,我们一起去庆祝下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教学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教学,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4

教学目标:

1、 知道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和法则

2、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 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则的探索及运用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展示足球赛图片,你知道足球赛中“净胜球”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口答,教师介绍净胜球的算法:只要把各场比赛的结果相加就可以得到,由此揭示课题。)

二、 探求新知

1、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

(1)、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又赢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

(2)、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例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你能把上述结果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两种情况下的净胜球数,从而列出算式:(+3)+(+2)= +5;(+3)+(-2)= +1,教师板书。)

(3)、除了上面所说的“赢了再赢”,“先赢后输”,你还能说出其它可能的几种情况并用加算式表示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输赢球其它可能的情况,尽可能完整地说出所有的可能,由此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教师板书算式:(-3)+(+2)= -1,(-3)+(-2)= -5,(-3)+0= -3,0+(+2)=+2,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3球;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最后的净胜球情况,由学生说出结果并列出算式:(+3)+(-3)= 0,0+0=0 )

2、你能举出一些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

(学生列举实例并根据具体意义写出算式)

3、学生活动:

(1)、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处,先向正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正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

(2)、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

(3)、你还能再做一些类似的活动,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吗?

(教师示范活动(1)的操作过程,学生列出算式并完成(2)(3),得到一组算式,教师板书。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从“形”的角度,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4、 归纳法则:

观察上述算式,和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有什么区别?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

(由前面所学的内容学生已经知道: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两个有理数的相加时,确定和时也需要分别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情境中输赢球的情况分别探索和的符号和绝对值如何确定,学生相互交流,自由发言,不断完善。通过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学生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5、 例题精讲:

例1 、计算

(1)、 (-5)+(-3) (2)、(-8)+(+2);; (3)、(+6)+(-4)

(4)、 5+(-5); (5)、 0+(-2); (学生口答计算结果,并对照法则说说是如何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让学生体会“运算有据”。)

解:(1)、(-5)+(-3)

= -(5+3)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减)

= -8

(2)、(-8)+(+2)

= -(8-2)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 -6

(4)、5+(-5);

=0 (互为相反的两数之和为0)

6、 训练巩固:

1、 p33练一练2

(学生利用扑克完成本题,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体现“做中学”的新课程理念。)

7、 延伸拓展:

(1)、一个数是2的相反数,另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求这两个数的和

(2)、在小学里,计算两个数相加时,它们的和总是小于任何一个加数,学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后,你认为这个结论还成立吗?请你举例说明

(这两题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第(1)题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第(2)题具有开放性,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法则。)

三、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及如何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四、布置作业:

1、 课本p41 第1题

2、 列举一些生活中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并相互交流。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5

目标:

1、根据方向标记和序数找到对应的物品,或给指定物品标出方向,用正确的序数表示其位置。

2、建立初步的双向排序的概念。

3、体验游戏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准备:

1、幼儿已对左、右方位比较熟悉。

2、1~10的数字卡,PPT,方向标记,操作单,笔。

过程:

一、复习1~10的顺逆唱数

1、出示1~10的数字卡,复习顺数与逆数。

2、演示PPT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在圆圈内填上合适的数字(如图一)。

【活动反思】

一年级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一年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但是又不能管住自己,好动,爱讲话。刚开始接受正规的体育课,很多学生是不能适应的,现在天气还是很热的,有些女生就受不了,喊热,还有同学不想上课假装生病,体质非常差,还有小朋友的习惯没有养成好,下课的时候就想着去玩,去疯逗打闹,上课的时候就要去上厕所,喝水等等这些问题。所以,这些问题都需要改进。下面就我上的向左向右转做一个教学反思。

首先这节课的优点,小孩子那副渴望学习的眼神和对老师教的新知识的好奇,我心里感到很高兴,很多同学能认真听讲并能够跟着老师模仿,之后再自己练习,马上就学到了老师教的动作,大胆的举手要在老师面前展示。我看到学生能够马上学到新东西,我的劳动成果得到了汇报,心里很高兴和感动。也有很多同学刚开始分不清左右,老师下口令之后同学不知道怎么转,之后老师提醒说,拿铅笔的手或者吃饭的手是右手,来,小朋友,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全班现在都基本知道了左右手,很好,听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模仿大部分同学能够听到老师的口令,马上反应做出正确的动作。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6

一、活动目标:

1、学习10的减法,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守恒关系。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二、活动准备:

PPT,钥匙题卡,门三。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看一看PPT,学习10的减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终于开了。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出发吧!

1、学习第一组算式10—1=9和10—9=1。

(1)师:你们看前面有群小鸡,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鸡,1只小鸡在小桥上,还剩下9只小鸡在草地上)。

(2)师:谁能根据小鸡的不同位置,列出一道减法算式题?(10—1=9)

(3)师:10表示什么?(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鸡)1表示什么?(1只小鸡在桥上)9表示什么?(9只小鸡在草地上)

(4)师:谁还能根据小鸡的不同位置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10—9=1)这里的10、9、1又表示什么?

(5)师:这两道题中有什么秘密呢?

小结:原来这两道算式都有数字10、1、9,最大数排在最前面,等号前后的数字交换了一下位置,算式仍然成立。

2、学习第二组算式10—2=8和10—8=2。

(1)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鸭子,有2只蓝色的鸭子,还剩下8只黄色的鸭子)

(2)师:谁能根据鸭子颜色的不同列出一道减法算式?(10—2=8)。

(3)师:谁能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10—8=2)。

(4)小结:以后看到10、2、8就可以列出两道不一样的减法算式题。

3、学习第三组算式10—3=7和10—7=3。

(1)师:走的好累呀,我们休息一会吧!看,好多鸟呀!谁能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2)师:谁能列一道减法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10—3=7)。

(3)师:看到10、3、7这三个数字,谁能列出另一道的减法算式题?(10—7=3)。

4、学习第四组减法算式10—4=6和10—6=4。

(1)师:前面到沙滩了,你们能用完整的话来表示沙滩上的乌龟吗?

(2)师:用一道减法算式来表示,谁来?(10—4=6)。

(3)师:看到10、4、6还可以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谁来试一试?(10—6=4)。

5、学习第五组算式:10—5=5。

(1)师:羊村到了,谁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草地上一共有10只懒羊羊,5只在吃东西,5只不在吃东西)。

(2)师: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谁来?(10—5=5)。

(3)师:10,5,5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前面一个5和后面一个5分别表示什么)。

(4)师:这个算式等号前后的数字一样吗?自:屈;老师教。案网,那它还可以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吗?

三、游戏活动:送数字宝宝回家。

(1)师:看,是灰太狼,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呢?想要进去,先回答我的问题!我这儿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请你们送他们回家!

(2)师:你们愿意接受灰太狼的挑战吗?

四、玩一玩游戏,复习10以内加减。

活动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的课堂上,全班同学一共分成了几个小组?大家都清楚自己小组的编号吗?互相说说,自己分别在第几小组?

教室里学生的座位排列如下图,每组都有醒目的标记。

讲台

第一组第四组第六组

第二组第五组第七组

第三组第八组

一、引入

通过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四面的讨论,引导学生明确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在教室的四个墙面分别贴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出示例1图,其中超市、体育场、人民桥和公园图片暂不出现。要求学生说出怎样在地图或者平面图上表示这四个方向,然后要求说出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八方的理解,引入新课。(板书:认识方向)

二、展开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提问:在学校的这一面有一个超市,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汇报。

(2)指出:通常,我们把东面和北面的中间称做东北,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

(3)提问:这里有一个公园,这里是体育场,这里还有一座人民桥,它们又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汇报。

2、归纳小结。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我们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能很快记住图上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那么怎样才能很快记住今天学习的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方向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说说你想怎样记。

学生汇报记忆方法。

三、解决问题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中指南针的图)

提出要求:这是一个指南针,红色箭头指向北面。你能把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吗?先想一想怎样填得快,再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完之后汇报结果。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1)谈话:小动物在体育场参加运动会后要回家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

(2)播放题中四个小动物所说的话,并在图中呈现相应的文字。

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连线。

(3)出示正确答案,反馈、订正。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一些成熟水果的实景照片)

说明:青山乡是一个美丽的水果之乡,在水库周围一共种植了8种水果。

(出示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依次排列在一边)

提出要求:水果先后成熟了,有许多游客来游览水果之乡。你愿意为来游览的游客制作一张水果种植的示意图吗?每个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小组在活动时,首先要听清楚老师讲的是什么水果,并找到应该摆放的位置,然后把图片贴上去。

说明:桃园在水库的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梨园在水库的东北面;水库的`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

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学生制作平面图。完成后进行展示。

四、应用

1、游戏。

(1)提出要求: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认识八个方向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这八个方向你们也能认识吗?谁来说一说,教室的西北面在哪里?

(2)示范: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两手同时向中间拍一下,这时手就指向西北面。

要求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找到西南、东南和东北这三个方向。

(3)请第五组的同学站起来。每一组的同学自己看一看,你们组在第五组的哪一面?第五组的同学也看一看,其他各组在你们组的哪一面?

学生讨论汇报。

启发思考:都是和第五组比,为什么每个组说的都不一样呢?

拓展:第一组在第五组的西北面,第五组在第一组的哪一面?第六组在第五组的东北面,第五组在第六组的哪一面?

自由活动:在小组里说说你们组和其他组的位置,看看黑板上贴的方向,想想说对了没有。

2、制作方向板。

谈话:找到了一个方向,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个方向呢?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教师提示制作方向板的基本方法。学生制作方向板,并写出八个方向。

使用方向板:把方向板中的北对着北面,指一指,东北在哪里?东南呢?西北和西南呢?(教师说,让学生指方向)

3、小结。

提问:谁来说说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平面图上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在实际生活中怎样辨认这八个方向?

布置课外活动:现在我们许多住房都有朝南的阳台和朝南的窗户。回家在你的房间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几个方向各有什么。也可以在你家的客厅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几个方向各有什么。明天来说给同学听一听。

4、跳棋游戏。

说明:甲乙双方各派一名代表,甲方代表提出跳法,乙方代表在方格中移动棋子,玩一次后,甲乙双方交换角色。组长做裁判,每次移动符合要求的得1分。

学生自由活动。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方向,对四面八方里的八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我们在电视里、报纸上经常看到、听到开发大西北。今天回去后,找一张中国地图,看看我国西北有哪些省,再看看我国的东北有哪些省。找一找南京大约在上海的哪一个方向,上海大约在北京的哪一个方向。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8

教学目标

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准备

课件配图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

2、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问题探究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体验感悟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2、口算

3、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的《资源与评价》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依据法则熟练进行运算。难点是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运算.

2.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运算.

(三)进行新课 (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 ),…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 (-4)+(-5)=-9.

口答练习: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

(2)(-20)+(-13)=?

(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习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例1 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五)巩固练习

1.计算(口答)

(1)4+9; (2) 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探究活动

题目 (1)在1,2,3,4四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2)在1,2,3,…,11,12十二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零;

(3)在1,2,3,4,…,99,100一百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4)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能总结出一些什么数学规律?

参考答案 我们不妨不妨以第二问为例探讨,比如,在12,11,10,5这四个数的前面添加负号,则这12个数的和是:-12-11-10+9+8+7+6-5+4+3+2+1=2.

现在我们将各数的符号加以调整,考虑到将一个正数变号,其和就要减少这个正数的两倍,因此可得到两个(明显的)解答:

(1)得+1变为-1,有-12-11-10+9+8+7+6-5+4+3+2-1=0; ①

(2)将(+6-5)变为-(6-5),有-12-11-10+9+8+7-6+5+4+3+2+1=0.②

又如,在11,10,8,7,5这五个数的前面添加负号,得

12-11-10-9-8-7+6-5+4+3+2+1=-4,

我们就有多种调整的方法,如将-8与+6变号,有

12-11-10+9+8-7-6-5+4+3+2+1=0. ③

经过几次试验,我们发现了规律:欲使十二个数的和为零,其中正数的和的绝对值与负数的和的绝对值必须相等.但

1+2+3+4+5+6+7+8+9+10+11+12=78

因此我们应该使各正数的和的绝对值与各负数的和的绝对值均为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把①式所表示的一个解答记为(12,11,10,5,1),那么②,③两式所表示的解答就分别记为(12,11,10,6)与(11,10,7,6,5).

同时我们还发现:如果(12,11,10,5,1)是一个解答,那么(9,8,7,6,4,3,2)也必定是一个解答.同样,对应于②,③两式,还分别有另两个解答:(9,8,7,5,4,3,2,1)与(12,9,8,4,3,2,1).这个规律我们不妨叫做对偶律.

此外我们还可发现,由于的三个数12,11,10其和33<39,因此必须再增加一个数6,才有解答(12,11,10,6),也就是说:添加负号的数至少要有四个;反过来,根据对偶律得:添加负号的数最多不超过八个.

掌握了上述几条规律,我们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许多解答.最后让我们告诉你,第(2)问的解答个数并非无数多,其总数是124个.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10

圆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之间的互化,能应用圆的参数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求圆的切线.

(5)进一步理解曲线方程的概念、熟悉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参数方程的推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用圆的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②本节的难点是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以及圆方程的求解和应用.

教法建议

(1)圆是最简单的曲线.这节教材安排在学习了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之后,学习三大圆锥曲线之前,旨在熟悉曲线和方程的理论,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有关圆的问题,特别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也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确实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和方法.

(2)在解决有关圆的问题的过程中多次用到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思想方法,教学中应多总结.

(3)解决有关圆的问题,要经常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平面几何知识和前边学过的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复习、多运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简化运算过程的意识.

(4)有关圆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建议适当选择一些内容供学生研究.例如由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引申到切点弦方程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圆系方程等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圆的一般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

(2)能将圆的一般方程转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和半径.

(3)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求出圆的一般方程.

(4)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掌握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

教学重点:(1)用配方法,把圆的一般方程转化成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

(2)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教学难点:圆的一般方程特点的研究.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前边已经学过了圆的标准方程

把它展开得

任何圆的方程都可以通过展开化成形如

的方程

【问题1】

形如①的方程的曲线是否都是圆?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如果①表示圆,那么它一定是某个圆的标准方程展开整理得到的.我们把它再写成原来的形式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吗?运用配方法,得

显然②是不是圆方程与 是什么样的数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1)当 时,②表示以 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

(2)当 时,②表示一个点 ;

(3)当 时,②不表示任何曲线.

总结:任意形如①的方程可能表示一个圆,也可能表示一个点,还有可能什么也不表示.

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

当 时,①表示以 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

此时①称作圆的一般方程.

即称形如 的方程为圆的一般方程.

【问题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与圆的标准方程的异同.

(1) 和 的系数相同,都不为0.

(2)没有形如 的二次项.

圆的一般方程与一般的二元二次方程

相比较,上述(1)、(2)两个条件仅是③表示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

圆的一般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各有千秋:

(1)圆的标准方程带有明显的几何的影子,圆心和半径一目了然.

(2)圆的一般方程表现出明显的代数的形式与结构,更适合方程理论的运用.

【实例分析】

例1: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图形.

(1) ;

(2) ;

(3) .

学生演算并回答

(1)表示点(0,0);

(2)配方得 ,表示以 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

(3)配方得 ,当 、 同时为0时,表示原点(0,0);当 、 不同时为0时,表示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

例2:求过三点 , , 的圆的方程,并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分析:由于学习了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那么本题既可以用标准方程求解,也可以用一般方程求解.

解:设圆的方程为

因为 、 、 三点在圆上,则有

解得: , ,

所求圆的方程为

可化为

圆心为 ,半径为5.

请同学们再用标准方程求解,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

【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1)求圆的方程多用待定系数法.其步骤为:由题意设方程(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根据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系数,写出方程.

(2)如何选用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一般地,易求圆心和半径时,选用标准方程;如果给出圆上已知点,可选用一般方程.

下面再看一个问题:

例3: 经过点 作圆 的割线,交圆 于 、 两点,求线段 的中点 的轨迹.

解:圆 的方程可化为 ,其圆心为 ,半径为2.设 是轨迹上任意一点.

化简得

点 在曲线上,并且曲线为圆 内部的一段圆弧.

【练习巩固】

(1)方程 表示的曲线是以 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求 、 、 的值.(结果为4,-6,-3)

(2)求经过三点 、 、 的圆的方程.

分析:用圆的一般方程,代入点的坐标,解方程组得圆的方程为 .

(3)课本第79页练习1,2.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1)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

(2)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

(3)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作业】课本第82页5,6,7,8.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电脑课件呈现下表

种 类 摄入量/克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 50

奶类和豆类 450

鱼、禽、肉、蛋等类 600

蔬菜和水果类 900

谷类 1800

2、电脑课件呈现统计图(或以学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什么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呢?

2、了解扇形统计图特点

3、即时练习。

完成课后的“说一说”。

(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扇形统计图,读一凑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信息,并计算各种成分的百分比

汇报计算结果,订正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汇报: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观察,说出获得的信息

根据教师引导说出发现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观察数据,发现,说出不同,说出自己的看法

进行计算,订正

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谈话:这张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请你运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提问: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人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

揭题,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出示课件一边呈现扇形统计图,一边进行简要讲解,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人量的百分之几)

四、巩固升华

完成课后“试一试”。

1、比较各项活动时间,说一说有什么不同。提出数学问题

2、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时间可以怎么计算?

3、参照题目,画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五、全课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12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中物体的数量和看两张卡片合并的过程列出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发展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棵大树,各种可以爬到树上的小动物磁教具。

2、6以内的加法算式题几张。(开火车游戏中教师出示时用)

3、幼儿每人一套学具。

4、布袋一只,内装有各种7以内加法的算式题。(题目要做成各种礼物)

活动过

(一)《开火车》的游戏复习6以内的加法。

教师出示6以内加法的题目,幼儿按座位以开火车的形式答出得数。

(二)看算算是多少。

1、(出示大树)小朋友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来玩,它们在玩爬树的游戏,想请小朋友把爬的结果用算式题摆出来。

2、教师先拿出5只动物到树上,再拿出2只小动物,请一名幼儿上来摆出5+2=7的算式。请个别幼儿讲讲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3、同上形式请全班幼儿练习:3+4=7、6+1=7、2+5=7、1+6=7、4+3=7等算术题。(用学具摆)

(三)游戏(摸礼物)进一步巩固7以内的加法。

小朋友们很能干,小动物玩得很开心,它们有礼物想送给小朋友。请幼儿逐个上来摸礼物,但必须回答对礼物后面的算术题才能得到礼物。

活动反思:

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1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出九方格图案。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能在记录单上记录并拼出多种组合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三)九方格图案1张,各种颜色,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图板若干,图板上有不同的数字。

2、幼儿用书第13、15页的操作材料。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九方格图案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各种方块拼图板。

1、教师出示各种方块拼图板,引导幼儿观察每块拼图板上的正方形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教师出示九方格图底板。

3、请个别幼儿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证明就放个图上的每个正方形与拼图板上的每个正方形大小相同。

4、引导幼儿讨论:你能用这些方块拼图板拼出九方格图案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尝试拼出九方格图案。

1、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拼法。

请一名幼儿运用方块拼图板,在大家面前尝试拼出九方格图案。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

3、请全体幼儿在小组操作活动中尝试不同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三、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每种拼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记录自己用那几块图板拼成九方格图案的。

2、请幼儿操作后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想出的每种拼法。

四、交流、分享各自的拼图方法。

1、展示个别幼儿的拼图及记录单,集体进行验证。

2、请幼儿将自己的所有拼法和相应的记录单展示在桌子上,引导同伴间相互欣赏学习。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14

《正弦和余弦》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

2.难点: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A的正弦、什么是∠A的余弦,结合图形请学生回答.因为正弦、余弦的概念是研究本课内容的知识基础,请中下学生回答,从中可以了解教学班还有多少人不清楚的,可以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2)请同学们回忆30°、45°、60°角的正、余弦值(教师板书).

(3)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发现什么特征?学生一定会回答“sin30°=cos60°,sin45°=cos45°,sin60°=cos30°,这三个角的正弦值等于它们余角的余弦值”。

2.导入新课

根据这一特征,学生们可能会猜想“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这是否是真命题呢?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关于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是通过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之间的关系引入的,然后加以证明。引入这两个关系式是为了便于查“正弦和余弦表”,关系式虽然用黑体字并加以文字语言的证明,但不标明是定理,其证明也不要求学生理解,更不应要求学生利用这两个关系式去推证其他三角恒等式.在本章,这两个关系式的用处仅仅限于查表和计算,而不是证明。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复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想“任一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吗?”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

2.这时少数反应快的学生可能头脑中已经“画”出了图形,并有了思路,但对部分学生来说仍思路凌乱.因此教师应进一步引导:sinA=cos(90°-A),cosA=sin(90°-A)(A是锐角)成立吗?这时,学生结合正、余弦的概念,完全可以自己解决,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研究解决问题的时间,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教师板书: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sinA=cos(90°-A),cosA=sin(90°-A)。

4.在学习了正、余弦概念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以上内容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三角函数,还不熟练,而定理又涉及余角、余函数,使学生极易混淆.因此,定理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在给出定理后,需加以巩固。

已知∠A和∠B都是锐角,

(1)把cos(90°-A)写成∠A的正弦。

(2)把sin(90°-A)写成∠A的余弦。

这一练习只能起到巩固定理的作用.为了运用定理,教材安排了例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就说明定理的教学较成功,学生基本会运用。

教材中3的设置,实际上是对前二节课内容的综合运用,既考察学生正、余弦概念的掌握程度,同时又对本课知识加以巩固练习,因此例3的安排恰到好处.同时,做例3也为下一节查正余弦表做了准备。

(四)小结与扩展

1.请学生做知识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所学内容变成自己知识的组成部分。

2.本节课我们由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和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间关系,以及正弦、余弦的概念得出的结论:任意一个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一个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篇15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在相邻两个图形间,用短波浪线做标记表示差别的个数。

2、教幼儿学习按标记表示的差别数目摆放图形。

活动重点

在相邻两个图形间用短波浪线做标记活动难点按标记表示的差别数目摆放图形

活动准备

1、教具:图形卡,差异表记卡,几何图形片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

教师活动

1、学习在相邻两个图形间,画标记表示他们差别的个数。

出示图形一、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有一点不同就在他们中间画一条短波浪线,表示他们有一个地方不同。现在这两个图形中间应该画几条波浪线。

这两条波浪线表示什么意思?

依次分析后面各图形的差异有多少?请幼儿用波浪线表示。

2、学习按差异标记选图形。

出示图二:这上面有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

第一个是什么图形?它后面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谁会按标记选一个图形放在空位上。

为什么选放这个图形?教师请幼儿依次表示差异个数的标记,选放后面的图形,并检查幼儿选放的图形是否正确。

一、集体活动

1、学习在相邻两个图形间,画标记表示他们差别的个数。

出示图形一、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有一点不同就在他们中间画一条短波浪线,表示他们有一个地方不同。现在这两个图形中间应该画几条波浪线。

这两条波浪线表示什么意思?

依次分析后面各图形的差异有多少?请幼儿用波浪线表示。

2、学习按差异标记选图形。

出示图二:这上面有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

第一个是什么图形?它后面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谁会按标记选一个图形放在空位上。

为什么选放这个图形?教师请幼儿依次表示差异个数的标记,选放后面的图形,并检查幼儿选放的图形是否正确。

二、小组活动

1、看图形画短波浪线先看卡片上有什么图形,它们有几个不同的地方,你就在他们中间画几条短波浪线表示,画好了要说说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地方不同,你画了几条波浪线。

2、看差异标记选图形请你看第一个是什么图形,它后面的空位上又应该选什么样的图形,选好了说说这儿有几条短波浪线,你选的图形有几点和前面的图形不同。

3、看图列式(8的加减)

三、活动评价

对幼儿在"按差异标记选图形"的活动情况予以评价。

幼儿活动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和第二个图形颜色、形状不同幼儿回答教师操作。

形状、颜色两点不同短波浪线,看短波浪线选图形请幼儿选放图形

建议或调整目标

1、把教改为引导目标

2、改为启发幼儿观察差别标记,按差别标记摆放相应的图形。

按差别标记摆放相应的图形投影仪

5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