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如何写出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大班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尝试将数字1-6进行6次不同的组合,排列成6个不同的号码。
能积极动脑,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磁性板(上面用5根橡皮筋分割成6行)。
6种不同的小恐龙头像(在反面贴上磁铁)。
磁性数字1-6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家中的电话号码。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记录。(通过比较各自家中的电话号码,发现号码与数字的关系。)
2、比较一下这些号码有什么特点吗?(开头都是5或者6;有八个数字组成)这些号码都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由0-9数字组成的)每家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每家的电话号码都是不同的,按照家的地址、区域分别有相同的部分号码)
(二)为恐龙装电话
1、出示贴有恐龙头像的磁性板,提出活动要求。
恐龙园要给恐龙们家里装电话,请大家为恐龙们设计六位数的电话号码。
2、出示数字1-6,提出设计要求:
为六位数的号码,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六个数字不能重复;每家一个号码,六家六个号码,不能相同。
3、小小设计员
幼儿按要求在磁性板上将6个数字组合成6个不同的电话号码,并记录下来。
(三)幼儿相互交流不同的排列方法。
请2-3位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大家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的。(要求:为六位数的号码;每一家的号码都要用到六个数字;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六个数字不能重复;每家一个号码,六家六个号码,不能相同)请做的快的幼儿介绍,为什么能做得又对又快。
大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l.在对图形拼折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变化。
2.对组合、分析图形感兴趣。
3.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重点:幼儿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通过折拼的方法进行变化操作。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活动准备:
各种几何图形卡片、幼儿操作的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几何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有一个心愿,他们都想像变形金刚一样会变身。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变身。
二、动手操作折图形。
1.师:示范拿一个正方形,请小朋友先看老师怎么帮正方形宝宝变身的,示范将图形对折。提问:正方形宝宝变身了,看变成什么呢?幼:长方形。
看,老师再来变一变,又变成什么呢?
幼:三角形、一个大长方形、一个小长方形。
师:小朋友,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启发幼儿说出折一折。
对了,只要将图形宝宝轻轻一折,图形就变身了,小朋友你会变吗?请小朋友拿上桌上的正方形纸和老师一起来变。
师:你还会怎么变?看看能变成什么?
幼儿动手操作,可随便变化图形。
2.师:长方形宝宝也要变身了,大家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拿出长方形,引导幼儿折变图形。
请几位幼儿到前面折变示范,表扬折的好的幼儿。
师:引导幼儿说出长方形宝宝可以变成什么?
幼儿边动手操作边学说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
3.老师引导幼儿再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进行折变,分组进行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变的多,变的快。
幼儿分组给三角形,圆形、梯形、三角形进行折变。
4.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折一折帮助图形宝宝实现了变身的愿望,正方形DD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DD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DD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三角形——变成了小三角形和正方形;小朋友还可以动手怎么做是图形宝宝华丽变身。请小朋友想一想?拼一拼,图形也会变身,并且变的会更加神奇,你想当魔术师吗?
三、运用图形拼物体下面我们一起玩个拼图游戏吧!看看这些图形宝宝在一起时能拼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有谁愿意上来给我示范一个拼图?(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拼)师:我们还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谁拼的好看,拼的东西多,我们来比一比。
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拼图。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都开动脑筋把我们图形宝宝变成了另外一种图形宝宝,你们真厉害!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把这些图形放在益智区小朋友拼一拼,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最亲的人吧!
大班数学教案篇3
任何事物都会有长短,胖瘦,大小等等。幼儿园数学教案比长短,我们一同来看看下文。
比粗细
1、建立粗细概念,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知道哪个粗哪个细或是一样粗。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积极思维能力学会比较粗细
第四幅图
讲解法、实践法
图片、投影、自制学具。
一、导入:
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谁来把上几次课我们已学习了哪些知识?
回答:比大小、比高矮、比长短。
谈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知识——比粗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借助图示学习:比粗细。
1)请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比一比,互相说说,谁比谁粗?谁比谁细?
3)鼓励自己说再指名说。
2、分小组活动:
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下面图中什么比什么粗?什么比什么细?
小组汇报:说说每幅图是怎样比的?
3、比一比:【最粗的画√,最大的画×】
仔细观察图:想一想,哪个最粗?哪个最细?(让学生感受大(小)
中有大(小))
要求:1)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比一比,互相说说。
2)提问:哪个粗?哪最细?(毛衣针最粗、缝衣服的针最细)
3)认识“√”、“×”,然后再最粗的上打“√”。最细的上打“×”
三、练习。(请在粗的上打“√”,在细的上打“×”)
1、钢笔与圆珠笔、铅笔比较。2、树干与树枝比。3、教室里的实物比一比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活中怎样用。
五、练习册第4页:比粗细
大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田鼠太太的项链》PPT;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过7以内数的分合。
活动目标
能根据故事的情节运用减法算式题表示粮食递减的过程。
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换购物品,从而体验到换购物品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列算式
1、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田鼠太太的项链》。
2、分段讲述故事,解决问题:
(1)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
师:秋天快要过去的时候,田鼠太太就开始为过冬准备粮食了。现在,先来数数田鼠太太有多少袋稻子呢?
重点提问:
①你是怎么数出来的?(两个两个数、目测接数等等。)
②那谁能用一道加法算式来告诉田鼠太太一共有几袋稻子?(6+1=7)
③谁能根据这道加法题编出另一道加法题?(1+6=7)
小结:原来一道加法算式,当等号前的两个数字互相交换位置,两个数的和不变。
师:那玉米有多少根呢?
重点提问:
①谁能用一道加法算式来告诉田鼠太太一共有几根玉米吗?(2+5=7)
②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根据玉米的大小不一样,2根大的玉米和5根小的玉米。)
③用加法交换律来列另一道算式。(5+2=7)
师:花生仁有几瓶?
重点提问:
①你们来列一道式题告诉田鼠太太它的仓库里现在有几瓶花生仁了?(4+3=7)
②用加法交换律列另一道7的加法题。(3+4=7)
(2)讲述故事中间部分,尝试用减法来解决问题:
第一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谁能帮田鼠宝宝算一算还剩多少粮食呢?
7袋稻子拿走1袋还剩几袋?(7-1=6)7根玉米拿走2根还剩几根?(7-2=5)7瓶花生仁拿走3瓶还剩几瓶?(7-3=4)
小结:原来,一些物品去掉一部分,要知道还剩多少,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第二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你们能帮田鼠妈妈算一算吗?
第三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你们说田鼠太太会不会再用粮食去换新鞋子呢?
②怎样列算式?(4-4=0、2-2=0)
(3)讲述故事结尾:冬天到了,呼呼的刮着北风,天气冷极了,田鼠宝宝饿得直哭,田鼠太太没办法,只好戴着高贵的项链,穿着新衣和新鞋,在雪地里寻找吃的东西,她又累又饿,什么东西都找不到,晕倒在雪地里。
3、想想说说:
重点提问:我们怎样改编一下故事,既能让田鼠太太变漂亮,又不至于到最后饿肚子呢?
二、改故事,列算式
1、讨论改编故事:
重点提问:根据我改编的故事,你们怎样列算式来表示呢?
2、幼儿尝试操作练习列减法算式。
3、分享交流各自的列式并用语言表达列式的过程。
三、延伸活动
其实这样一些物品连续减两次剩下一部分的方法还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列式。(列连减的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摆放图形。
2、引导幼儿观察两图的相同与相异处,体会放大的意义。
重点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摆放图形。
难点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摆放图形。
活动准备
放大镜,我的数学操作材料,方格纸,加减法操作材料,附加题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请幼儿拿放大镜看看文字和图案。
--说说通过放大镜看时,图案和文字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变化。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拿放大镜看看左边的图形,看起来如何。
第三、四组:加减法材料。
第五、六组:附加题材料。
3、活动评价。
幼儿两人一组,各自在方格纸中画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好后进行交换,并说说哪一种比较好。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篇6
大班数学找朋友教案(精选2篇)
大班数学找朋友篇1
一、相互介绍
1、师:“宝宝,我是孟老师,看,这是什么?小猪来找朋友了。它会找谁做朋友呢?小猪找到了佳佳,先请佳佳来介绍一下自己好吗?”(大家好,我是佳佳)宝宝说:“佳佳,佳佳,你真棒。”
2、教师依次手拿小猪去找朋友,引导宝宝说:“大家好,我是,然后宝宝一起说:“,,你真棒。”(给宝宝贴笑脸花)
二、走线活动:逛马路
1、师:宝宝们,我们今天去逛马路吧!(宝宝在里面的线上,妈妈在外面的线上)
2、师:马路上真好看呀,有汽车,自行车,还有摩托车。(红灯停,路灯行,过人行横道)
3、妈妈和宝宝在一条线上,妈妈搭在宝宝肩上开小汽车。(向前慢慢开,快快开,转个圈,按喇叭滴滴滴)
4、停车场到了,我们把小汽车停下来。(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三、操作活动:花边剪
1、教师示范:“先拿工作毯,大拇哥伸进去,靠一靠,铺铺平,再去拿玩具。大拇哥按住红点点。”
2、操作:花边剪
目的:训练宝宝双手配合剪的动作,发展手指的灵活性和力量,培养好奇心。
3、收工作毯:“卷卷,卷花卷,卷成一个大花卷”(谢谢,不用谢)
4、宝宝操作,教师把大皮球抛给哪个宝宝,那个宝宝就去拿工作毯(提醒家长一定要让宝宝依次拿,要让宝宝学会等待)
5、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宝宝交换玩。
6、收玩具(放音乐)
四、民间歌谣《小老鼠上灯台》
活动目标:
1、发展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和控制力。
2、促进宝宝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小老鼠图片一张
活动玩法:
1、教师出示小老鼠图片,用小老鼠的的语气介绍老鼠上灯台偷油吃的故事。
2、用动作演示儿歌两遍。
3、家长和宝宝跟老师学习手指儿歌。
4、鼓励拥抱表演机灵的宝宝。
指导家长:
1、和宝宝一起念儿歌,帮助宝宝做手指动作。
2、平时在家里可以常和宝宝做手指游戏。
五、:袋鼠妈妈
活动目标:
1、发展宝宝的大肌肉动作,以及与人的协作能力。
2、培养宝宝的勇敢品质。
3、增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共同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袋鼠》
活动玩法:
1、先让宝宝抱紧家长的脖子,双脚箍住家长的腰。
2、家长迈步走路、跑步、跳跃,其他如蹲、弯腰、侧腰等运动。
3、两组两组进行比赛。
指导家长:
1、提醒宝宝大胆地抱紧家长的脖子。
2、家长可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确定开步的大小,帮助宝宝协调地走起来。
3、注意宝宝运动时候的安全。
4、家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宝宝一起创造性的玩游戏,方法越多越好。
六、结束活动:和宝宝和家长说再见。
大班数学找朋友教案篇2
【游戏目标】
1.进行奔跑练习,锻炼身体。
2.学会在跑动的过程中,注意到老师的口令,提高幼儿注意力。
3.学会拥抱自己的伙伴。
【游戏准备】
1.知识经验:了解游戏的基本规则。
2.环境创设:较大的场地
【游戏过程】
1.老师组织幼儿围成一个圈
2.准备运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娄老师要跟你们一起玩一个游戏,但是玩游戏之前呢,我们先来活动一下我们的手脚。
3.向幼儿讲解游戏的玩法以及规则。游戏开始(老师也站在圆圈之中,一起跑动,但不参与游戏)。
师:规则讲解
4.教师总结经验,返回班级教室。
游戏玩法及规则:
教师下口令,圆圈开始以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方向跑动起来。喊着“跑跑跑,跑跑跑”,然后突然喊出一个数字,如“两个”,则小朋友们必须立即找到另一个伙伴,变成两个两个抱在一起的.形式。没有成功组队的幼儿将受到惩罚(如一个俯卧撑)。变换拥抱的人数,重复进行游戏。适当进行休息以及经验的总结。
大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看分合式列出相应的9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听老师口报应用题,列出相应的算式解答。
3、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书写习惯。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加减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加减法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幼儿能看分合式列出相应的9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活动难点:
听口报应用题,列算式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要计算出老师手上
的算式卡的答案,火车才可以出发哦。
2、教师出示9的加减法的算式卡,出示相应的算式卡,请幼儿计算出
相应的算式,然后带领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
二、复习9的加减法
一)复习9的组成
1、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把9的分合式列出来吧。
2、教师与幼儿一起说,教师列出9的分合式。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
1、小朋友,老师现在请你们看着9的分合式来列出9的加减法算式。
2、(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1和8”)请小朋友看着这道分合式摆出算式。
幼儿摆,教师写算式1+8=9,8+1=9,9-1=8,9-8=1
3、(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2和7”)看着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几道算式呢?
幼儿摆,教师写算式2+7=9,7+2=9,9-2=7,9-7=2.
4、(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3和6”)看着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几道算式呢?
幼儿摆,教师写算式3+6=9,6+3=9,9-3=6,9-6=3.
5、(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4和5”)看着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几道算式呢?
幼儿摆,教师写出算式4+5=9,5+4=9,9-4=5,9-5=4.
三、幼儿操作“听教师口报9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1、介绍活动要求: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练习本和铅笔,请小朋友翻到没有写的一页,听老师口报应用题,报完一题,你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解答。听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要自己认真听,别急着写,边听边想这道题应该用加法还是减法。写算式的`时候要坐端正,头不能低得太下,注意书写格式。
2、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书写算式。
1、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唱歌、拍手、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辨别、叠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孩子容易在游戏中把握知识,学到知识。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大班数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
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大班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在活动中发现数量的多与少。
会利用多种方法来知道谁多谁少。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准备
玩具、红球、绿球、水果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利用班级男孩女孩人数的多少做比较。
1、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啊?
2、我们班男孩有多少?女孩有多少?
3、那男孩和女孩那个人数多?那个人数少?
4、让幼儿明显的知道谁多谁少。
5、我们还可以男孩和女孩各站一排,那排长人数就多。
二、出示红球和绿球。
1、我们看看红球和绿球谁多谁少?
2、说说怎么知道谁多谁少的?
3、教幼儿用新方法知道谁多谁少。
4、接着用玩具比较谁多谁少。
三、《变手指》游戏。
1、大手小手变变变:我的手指变得比谁多。
2、大手小手变变变:我的手指变得比谁少。
3、分组进行《变手指》游戏,比较变出来的手指谁多谁少。
四、练一练。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案,让幼儿比较数量多少?用彩色粉笔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在引导方面,要做到深入了解,在教的过程要详细和恰当的运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幼儿练习要把前面基础打好,在幼儿练习时才不会出现错误的发生。
大班数学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2、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大班数学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清楚面积的几种比较方式。
2、学习用正方形画格子,数格子的方式测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
3、明白面积一样的图案,外形不见得一样,初步了解守恒。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预备:
种种图案、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理顺已经具备的经验,使用种种方法比较面积大小,导出“面积”观念。
1、用眼睛观测法比面积大小
教师展示两张大小差别比较大的图案(绿、蓝)
师:“2个图案哪张大?”(孩子:“……”)教师:“噢,双眼一瞬间就发现啦。”
2、叠加法比面积大小,(幼儿教师展示两张大小差别小的纸)
师:此刻哪一个大?有不赞同见吗?(孩子:“桔黄的大,白的大……),教师:“望着相当,怎样比大小?”(孩子:“叠加起来”)
请孩子上来尝试。
师:我看他是一边的边角都一一对齐的,你是用了啥方法?这一个叫叠加法。
师:哪一个大?大了如此一点用叠加法一瞬间就明白啦。
汇总:当2个图案望着基本上比不出大小时,叠加法实在是个好方法。
(幼儿教师:对,当两样物品看不出面积谁大时,叠加法实在是个挺好的方法)
3、导出“面积”观念
师:通过刚刚2组的比较,我们明白图案的(的表面)大大小小,图案的大小另外还有一個名称,叫图案的面积。
通过比较,可讲绿色纸的面积比蓝色纸的面积大,幼儿教师指着另1组问:这组可怎样讲哩?(孩子讲:“黄色纸的面积比白色纸的面积大)。
4、数格子法比面积
幼儿教师展示两张无序图案,(面积一样)
师:这儿又有2个图案,可外形非常奇怪,那一个面积大?有(啥)方法比出来吗?叠加法能用吗?
幼儿教师:“别担忧,我今日带来了一样工具,是啥?它能协助2个图案测面积、较大小。
怎样量哩?(幼儿教师将图案贴于小黑板上)将正方形角与1号图案边角都一一对齐。画下外型线,再把边去与刚刚的外型线边角叠加,画出外型线,从左到右按次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画好啦,在画下一行,边量边画,将整个图案都量好、画满。以后用这一个小正方形用一样方法,将②号图案量好画满。
师:量好后,你明白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了吧吗?(孩子:一样大)怎样明白?量1号图案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量②号图案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因此它们的面积是相同的。
幼儿教师:那我们点数1号图案用了几个正方形,(幼儿教师边数边记下),点数2号图案用了几个正方形。因此他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
(幼儿教师汇总:看起来尽管图案不同,可是面积亦会有一样大时。)
刚刚比面积大小时用了何种方式?(孩子:画正形方式),对,我们是用正方形画格子,每一格格地数出来,因此可叫它数格子法。
(幼儿教师总结:给2个外形不同的图案比不出面积大小时,数格子法实在是个好方法。)
二、孩子动手操作
师:数格子法如此好你是否想试一试?
1、1组4个图案、4个方块、勾线笔
①我在后方的桌子上的篮内面给你们人人预备了个图案,一個小正方形,用画格子数格子法明白图案的面积并记录下来,请你们不拿小凳子,4个人用一张桌子。
②去找你的好伙伴比比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跟此外一边比比。
请孩子上来:“你刚刚跟谁比,那上来吧,你俩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为何(面积占几格)哪有没同你好伙伴的图案面积是一样大的啊?为何?外形一样吗?看起来面积一样大的图案,外形可不同啊。谁同他们的面积是一样的抬起你的图案吧。
③此刻这一些图案要回家啦,面积一样大的图案他们均是一家里的亲人。(幼儿教师展示图案的家。这这就是哪个的家?这一个家的图案面积均是几啊?请三个人验证。
2、幼儿教师展示图示已作好。
①请你比比这3个图案几号面积最大,几号小,我们一块儿从1号开始数吧?(边说教师做记录)。
依照面积大小,它们三个怎样排队?(幼儿教师指着记录表)排好后,教师:“你是用何次序排的,另外还有其它的排法吗?两种方式你会了么?排好后,将每一个图案面积用了几格记录下来。
②我的记录表完成啦,我给你们每一组也预备了张记录表,请你四个人1组,人人拿一個图案,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将图案量好画满以后,4个人将面积大小按次序摆放起来。(幼儿教师字有孩子工具),并记录每一个图案面积,再请小组负责人上来说说。
验证:你们最大图案面积数了几格,最小图案数了几格,你是用何次序排的。
完结:我们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数格子给图案面积比大小,我们到教室瞅瞅有哪一些物品可了着用这一个方法来比面积大小。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大班数学教案篇12
目标:
1、根据方向标记和序数找到对应的物品,或给指定物品标出方向,用正确的序数表示其位置。
2、建立初步的双向排序的概念。
3、体验游戏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准备:
1、幼儿已对左、右方位比较熟悉。
2、1~10的数字卡,PPT,方向标记,操作单,笔。
过程:
一、复习1~10的顺逆唱数
1、出示1~10的数字卡,复习顺数与逆数。
2、演示PPT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在圆圈内填上合适的数字(如图一)。
【活动反思】
一年级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一年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但是又不能管住自己,好动,爱讲话。刚开始接受正规的体育课,很多学生是不能适应的,现在天气还是很热的,有些女生就受不了,喊热,还有同学不想上课假装生病,体质非常差,还有小朋友的习惯没有养成好,下课的时候就想着去玩,去疯逗打闹,上课的时候就要去上厕所,喝水等等这些问题。所以,这些问题都需要改进。下面就我上的向左向右转做一个教学反思。
首先这节课的优点,小孩子那副渴望学习的眼神和对老师教的新知识的好奇,我心里感到很高兴,很多同学能认真听讲并能够跟着老师模仿,之后再自己练习,马上就学到了老师教的动作,大胆的举手要在老师面前展示。我看到学生能够马上学到新东西,我的劳动成果得到了汇报,心里很高兴和感动。也有很多同学刚开始分不清左右,老师下口令之后同学不知道怎么转,之后老师提醒说,拿铅笔的手或者吃饭的手是右手,来,小朋友,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全班现在都基本知道了左右手,很好,听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模仿大部分同学能够听到老师的口令,马上反应做出正确的动作。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
大班数学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2、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3、能寻找生活中的单数和双数的物体。
活动准备:
1、课件
2、单双数1——10的数字卡、小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数“10个小朋友”
2、1——10报数
3、出示单数图,与幼儿共同观察,发现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教师:数一数每栏中都有多少张笑脸,把他们两个两个围在一起,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幼儿共同小结,凡是两个两个地数完就是双数,还余下一个就是单数。
教师:说1——10中的那些是单数,那些是双数。
二、游戏:
1、小动物找队:引导幼儿把1——10带数字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队,单数为白菜队,双数为萝卜队。
2、搭桥:双数动物与萝卜队(双数队)连,单数动物与白菜队(单数队)相连。
3、我会想:1——10号小朋友出来站队,单数一队,双数一队按顺序站好,把一位小朋友藏起来,让幼儿推理出1,3后面是5,再后面是7,9,同种方法推理双数。
三、动一动,找一找
1、把自己课前准备的十个小东西拿出来,摆一摆单数和双数,并说一说。
2、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单数与双数的物品。
四、连一连,画一画
情幼儿看自己身上的数字号码,找到自己是白菜队的成员还是萝卜队的成员。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结合幼儿日常生活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观察法,游戏法、赏识激励法,特别是操作法是运用,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法。因为在操作中,能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碳素。
2、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为小动物、小伙伴和自己找队,幼儿表现出高昂的情绪。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付出智力上的努力能独立完成的。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碳素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言参与,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3、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收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收菜为主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单双数,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大班数学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出时间序列。
2、强化时间概念,初步学习看日历。
活动准备:
1、准备一日历。
2、准备枯树叶的过程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明确内容与玩法,以叶子渐变图片为例,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
2、观察日历,鼓励幼儿把自己对日历所知道的知识告诉大家,如日历的作用、样式、特征等。
3、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发言,并进行适当的展示(当幼儿说出日历的品种)提问(当幼儿说出一个月有30天时)可提问"是不是每个月都是30天?"
4、出示大的年历卡,认识年、月、日,当老师说出了某一月份时,幼儿在各自的日历卡上指出来。
5、请幼儿找一找今天是几月几日,并在日历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做上标志,同伴间可相互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在大的年历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并做上标志。
大班数学教案篇15
活动设计:
我们班根据幼儿的兴趣正在搞“奇妙的钟表”主题活动,幼儿收集到了很多钟表,我们开了一个钟表店。在区域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幼儿特别喜欢去钟表店。有买的、有卖的、有参观的,在那里他们手拿钟表拨着时间,嘴上还不停的说着:“你们的表几点了?”边拨表边交流,“我的表8点了,你的表几点了?”“我的9点了。”“不对,你的不是9点。”他们一边争辩着,一边拿着表向我走来,“老师,您说他的是9点吗?”于是,我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3、讲述后提问:
1)、小明去秋游了吗?为什么没去成?
2)、他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了?
4)、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课后反思:
优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课的开始部分利用谜语和色彩鲜艳的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在活动中,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让幼儿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3.游戏化教学,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游戏形式,如:敲一敲、师幼竞赛、拿票坐车去玩等,在游戏中幼儿进一步认识了钟表,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了发展。
4.教具、学具准备充分,钟面和实物闹钟达到人手一份,为幼儿创造了丰富的操作材料。
不足:
1.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还有待加强培养。
2.教师的语言要注意儿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