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数学教案 >

反思数学教案

时间: 新华 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才能写好反思数学教案?这里给大家提供反思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反思数学教案

反思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发现“1”和“许多”,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即若干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个,许多个可以分成若干个1个。

2、知道班里除了有1个我,还有许多个我的好朋友,体验与小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镜子若干,大穿衣镜1面。

活动过程 1、看看小镜子,发现“1”个和“许多”个

给每人提供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快看看小镜子里,有谁在里面?有几个你自己?”并告诉幼儿:“小镜子里还有你的好朋友。”让幼儿试一试,能不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到了就大声说:“__×,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后比一比,看谁看到的好朋友多。

2、看看大镜子,体验“1”与“许多”的关系

将幼儿集中到大镜子前,提问:大镜子里有谁?(引导幼儿说一说有许多小朋友)邀请全体小朋友当小猫,和老师一起做“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

游戏开始时,主班老师面朝镜子背对幼儿做睡觉状。当主班老师(老猫)嘴里念到:“老猫睡觉醒不了,小猫悄悄往外跑”时,配班老师悄悄请一个幼儿起身躲到屏风或布帘后面去(不能被镜子照到),主班老师睁开眼睛问:“几只小猫跑了?”幼儿回答:“1只。”游戏重新开始,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幼儿都躲到屏风后面时,老师问大镜子:“每次只有1只小猫跑掉,怎么我的许多小猫都没有了?”(让幼儿发现许多只被分成了若干个1只)这时,配班老师逐一请幼儿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问:“几只小猫回来了?”该幼儿答:“1只。”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幼儿都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再问:“每次只回来1只小猫,我这里怎么会有许多只小猫呢?”(让幼儿再次发现若干个1只合起来就有了许多只)。

活动延伸 教师还可结合平时的各种生活、游戏活动,让幼儿反复感知“1”和“许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如分餐具、发点心等。

反思数学教案篇2

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关证明和判断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明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断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认识.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本质,掌握单调性的证明.

(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明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明,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明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认识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认识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认识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特别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

开始,逐渐让 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

时,就比较容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反思数学教案篇3

一、轴对称图形

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4.轴对称的性质。

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五、(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②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3)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底角为∠B、∠C,则∠A=180°—2∠B,∠B=∠C=

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④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反思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3.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图里.

教学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3,5.7,-7,-9,-10,0,,,-3,-7.4,5.2…

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正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试一试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

有理数

做一做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

有理数

数的集合

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

试一试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1416,0,20__,-,-0.23456,10%,10.1,0.67,-89

【例2】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有理数有理数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提问: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和两种分类的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要特别注意“0”的正确说法.

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7,0.125,,-3,3,0,50%,-0.3

(1)整数集合{};

(2)分数集合{};

(3)负分数集合{};

(4)非负数集合{};

(5)有理数集合{}.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整数就是自然数

B.0不是自然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D.0是整数,而不是正数

提升能力

3.字母a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说明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

反思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较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进上来的数。

教学关键:

把进上来的数写在前一位的下面。

教学内容:

P32-P3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放暑假了,学校组织高年级同学夏令营,准备乘火车去,(出示主题图)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5节卧铺车厢能坐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列算式72×5=?

2.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

汇报方法

(1)70×5=3502×5=10350+10=360

(2)竖式计算

72×5=360(个)

小组讨论,汇报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不要忘了把进上来的数加上。

(3)十位相乘满30,要向百位进3,落下来。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在练习本上计算,交流算法。

答:7节硬座车厢可乘826人。

强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忘记加后面进上来的数。

(2)进位时加错。

(3)错用进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三、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33页1题,核对答案。

2.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5人,一共多少人?其中男同学有91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在练习本上完成,两名同学板演。

3.33页3题,小组竞赛。

4.33页4题

(1)要求标出出发后2时火车的大概位置,也就是在图中标出全程的一半。

(2)从小朋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45×2=90(千米)

120×4=480(千米)

90+480=570(千米)

答:从小朋家到姥姥家一共有570千米。

四、作业

练习册相关练习。

反思数学教案篇6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数学乐园

一、引入课题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游戏,愿意吗

二、复习运用知识

1、出示数学乐园的&39;全景图。

这是数学里最有意思的棋,你们觉得要玩好这个游戏要先知道什么

2、说明游戏规则。

我赢了我先走。按①、②、③……⑦顺序走。谁先走到终点谁获胜。走到每一格都要答题,答对了才能停在那里,答错了可要后退一格哟!

3、师生示范游戏。

明白了吗想玩吗4、分左右组竞赛开始玩游戏。

活动一

复习0~20数的认识

①(出示数字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

②6﹣4﹦2

③6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吗

④19﹣9﹣4﹦6

⑤星期一的前一天是星期几

⑥电梯中的号码12表示什么

⑦大于4小于10的数有哪些

⑧16的前一个数是什么后一个数是什么

⑨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⑩10﹣5﹣5﹦0

活动二

送信游戏

复习了数的组成之后,我们要利用他们来做一些加减题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下面请你们把桌面上得数与你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活动三

数数

其实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看,今天,我们就在生活中发现了问题。这节课,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了很多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

运用到了我们以前过的数的认识的知识,有哪些的呢(用贴花瓣的形式来展现这些知识点的关系)这些都是关于20以内数的认识的一下知识,以后,我们还会学习百以内、甚至更大的数,都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心吗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的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数学乐园的花朵会开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反思数学教案篇7

混 合 运 算

——三步式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页的例1、例2,练习二十中的有关练习。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脱式计算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使学生主动探索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规范地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

一、         情景导入  ,教学例1

师: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如果你拿了压岁钱,最想买什么?

噢,你们买这么多东西,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强用压岁钱去买了什么?

1、         电脑出示情景一:小强拿了压岁钱,来到北京华联超市。他先到电器类柜台,买了一台复读机,标价120元。又来到文具类柜台想买橡皮泥,小强看到橡皮泥正在特价:买5桶100元。他想了想,走到售货员阿姨处说:“我买3桶橡皮泥行吗?”阿姨笑咪咪地说:“行”。于是小强拿了一台复读机和3桶橡皮泥来到收银台结帐。

师:从刚才的录象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小强一共要付多少钱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0+100÷5×3

2、         (板书:有加法、减法,又有乘法、除法,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4、出示卡片: 315—60÷15×4    14+16×4—50

72—45+121÷11  420÷7+86—54   

5、出示“做一做”第一题。(比赛谁得了冠军?)

二、         情景导入  ,教学例2

1、         电脑出示情景二:小强来到收银台结帐,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复读机可以便宜20元。

2、         师:你从录象中,又可以想到些什么呢?

师:复读机的价钱是一桶橡皮泥的价钱的几倍?

学生讨论,引导列式:(120—20)÷(100÷5)

交流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

师板书:有两个括号的,可以同时把两个括号里面的先算出来。

3、         出示卡片:

74+(96÷6—8)  (15×40—360)÷6

(26+19)×(49÷7)  480÷(96÷16+6) 

4、         出示“做一做”第二题(比赛谁得了冠军)

三、         巩固练习

1、         看看、说说、算算、议议

在16—3×4÷2这个算式的不同位置加小括号(媒体出现)

(16—3)×4÷2   (16—3×4)÷2

16—3×(4÷2)   (16—3)×(4÷2)

2、         数学医生:

45+55÷5—20       130+60—90×2

=100÷5—20        =190—90×2

=20—20            =100×2

=0                 =200

3、         在下面O里填上和左边不同的运算符号,使两边的计算结果相等。

2+4+1=2O4O1                  12—6—2=12O6O2

2+8+3=2O8O3                  13+24=1O3O2O4

四、         小结:

1、         今天,你跟着老师学到了什么知识呀?(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2、         师: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

一审(看清题里是否有小括号,有哪些运算)

二想:(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反思数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巩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认识半圆形。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3. 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拼出图形。

活动重点:

认识半圆形。

活动难点:

用几何图形拼出图

活动准备:

ppt、几何图形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今天,老师发现了一张信封,我来看看信里说了什么。”

教师念信,“亲爱的小朋友,我是图形王国的国王,我邀请你们到我们图形王国的国王,我邀请你们到我们图形王国来玩,这儿有很多的漂亮的图形,你们愿意来吗”?

教师让小朋友坐在座位上,教师坐在前面以开火车的形式来到图形王国。

“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开火车到图形王国”教师放映音乐《火车快飞》。

二、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到了,图形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摸出正方形,问:“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梯形的?

5.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梯形:四条边、四个角,上下两条边平平的、两边斜斜的,四个角还不一样大,像滑梯一样。

三、出示半圆

“小朋友们看一看,在图形王国里有很多的西瓜,西瓜是什么形状的,如果老师把西瓜切下来它变成什么形状的呢。”

“是半圆形的,刚刚老师是横着切的,现在老师要竖着切,看看是不是变成了半圆。”

“在生活中有哪些是半圆形呢?”

“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可以用风车拼出什么图形呢”

出示ppt,风车转动。

四、游戏:小动物找家

“小朋友们,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变”出四种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看他是什么动物呀?

“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在哭,我们来问问它怎么了。“小狗、怎么啦?”

(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

教师请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来拼出房子 。

小狗说,房子的身子是正方形的,屋顶是三角形的,门是长方形的,窗子是半圆和圆形的。”

五、游戏:谁的本领大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半圆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并数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并数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及数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六、操作练习

“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要拼出不同的图案”

七、结束部分:

让学生巩固对四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图形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让小朋友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

反思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会用除法估算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根据倍的意义,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合理地进行除法估算;正确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和估算,这节课我们专门来进行有关练习,来进一步巩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还要用口算或估算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看谁最有收获。

二、组织练习

1.专项练习

(1)口算

第一组:

30÷3400÷29000÷3

60÷2800÷45000÷5

学生先口算,再从各列中任选一个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第二组:

16÷2=30÷5=21÷7=

160÷2=300÷5=210÷7=

1600÷2=3000÷5=2100÷7=

第三组

6÷2=8÷4=9÷3=

72÷9=36÷6=32÷8=

先口算,再观察每列中三道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比一比第一、第二列,说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估算

第一组: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先独立估算,有困难的可以找老师帮忙,或把难题直接写到黑板上。集体交流,如果出现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第二组: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297÷4378÷5435÷7469÷8194÷6

学生练习后交流。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17页第4题。

学生读题后问:本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用哪种计算?(口算、估算)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2)教科书第18页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空格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中,求一倍数的要用除法去计算。

(3)第18页第7题。

有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会计算56÷4和64÷4吗?我们后面将学习他们。

(4)挑战题:a第18页第8题。

B找规律填数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又有什么收获?你现在是怎样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9页。

反思数学教案篇10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参加吗

板书:数学乐园。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复习10以内各数。

通过以前的学习,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字你能用一个或几个数字说一句话吗

板书:012345678910

2,进行走迷宫游戏。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迷了路,他回不了家了,心里非常着急,小精灵告诉他:"你只要按照1,2,3,·······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到家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走的吗

学生试着"走迷宫"。

对于写得快的小朋友进行鼓励:你还能想出其它不同的走法吗

说明:大家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走法,能不能找到一定的规律呢从1走到2有几种走法从2走到3又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活动二:对口令游戏。

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数的组成。出示10。

说明:老师说一个数,你们说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10。

师:我出3,生:我出7;

师:我出8,生:我出2;

······

以同样的形式师生互对9,8,7的组成。

活动三:送信游戏。

说明:复习了数的组成后,我们就要用它们来做一些加减题,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让部分学生拿好手中得到的加减法算式,送到合适的信箱里,对于送对的同学全班给予表扬。

活动四:起立游戏。

说明: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数数排第几"的游戏。

游戏之前,先让学生试着报数。

学生听教师的指令,1,从前数第四个同学起立。

2,从后数第三个同学起立。

······

活动五:投掷游戏。

教师引入:刚才同学的表现都非常棒,最后我们要玩一个"看谁投得多"的游戏。

说明:每个小组的.同学每人投3个,统计整个小组的总数来比较多少。

有时间还可以让学生说说投进了几个,没投进几个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其实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们以后细心观察,自己留意,还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老师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一定能收获更多。

反思数学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下面是1998~2000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如果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白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

(1)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以后在计算统计表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合计”项目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2000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3)2000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00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统计表.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统计表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统计表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00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00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00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00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反思数学教案篇12

一、注重指导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指导学生巧复习

数学学习中概念,公式,计算等等是很枯燥的。俗话说:"熟能生巧。"良好的复习方法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知识和技能。教师指导复习时要做到四点:第一是定调。给出复习“导引单”,学生依“纲”复习,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是给法。对复习方法给予具体指导。善于抓住重点组织复习。第三是树靶。对复习中的疑难问题展开辨论,审视真伪。第四是立样。对辨论的结果给出是与否的肯定回答,澄清模糊认识,树立正确观点。

2、指导学生定好学习计划

复习前,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复习指导说明,让学生明确毕业考试的方向、内容和题形,明确复习内容,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进度。这样让学生心中有谱,克服盲目性,积极的投入到复习中去。

首先我们用一半的时间指导学生复习课本的内容,重在复习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方法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复习相结合。学生在复习中注重查漏补缺,教师注重解疑和检查。在复习中注重发现学生在综合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知识的运用的能力。并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补缺补差,把遗漏点降到最低。然后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阶段复习,把内容相关的单元内容分项复习。比如:数的复习,几何知识的复习等等。结合不同的复习内容。确定不同的复习重点难点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便于融合贯通。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最后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综合复习,,各种题型,等等全面开展训练.在每一次综合复习中学生的能力呈现螺旋上升状态.

3.指导学生摸索技巧与规律,提高能力

能力测试是现代数学测试的主要方面,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定期做一些计算练习及创新练习。知道学生抓住解题的关键条件及应用题中的数学关系,归纳出规律和方法;指导学生排除障碍;对一些看似复杂的难题,引导学生斩枝去叶,找出其核心部分,更快,更准地对题意进行理解,从而有效地完成规定的答题。在这一过程中,提醒学生切勿死记硬背,重在开阔视野,培养实践能力,摸索技巧与规律。

二.注重研究教法,让复习省时、高效

1.准确处理好集中教学与精讲的关系

“集中教学是强化教学,它集中思想、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创造环境与条件,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根据这一原则,我觉得应该摆脱原有知识体系的束缚,打破原有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编辑知识体系,将那些基础知识重新编排、重新组合。通过超前集中、随机集中、综合集中,以及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综合等一系列双边活动使知识点、热点、重点具体化。这即夯实了基础,突出了重点,又给了学生新的感受。

精讲是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引导,尤其是针对前面的自主复习活动和讨论过程中思而不解或有误的问题进行讲解,目的在于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指引学习的途径,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中选择一些恰当、新视觉、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唤起学生思维灵感而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而施教,达到温故而知新。择例时要做到“三性”。一是准确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知识点,其有“范例”作用;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一般而言,复习时应精选学生平时漏缺的知识,精选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精选带有关键性、规律性的知识。

2、教师要准备好每一堂课

不管是复习基础知识,还是复习重点,难点及要点;也不管是专题训练,还是试卷评讲,教师都要对所授内容认真分析,精心准备。教师要在课下仔细钻研教材与新《课程标准》,要把握教材内容,善于提炼和归纳教材的知识要点和训练重点,要把握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对教材的使用,切不可抛开教材,大搞所谓的“标准化训练”,盲目追求学生能力的提高,轻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

3.精心编排练习题

我们应该把这一点作为重要的一点提出来,我觉得精心编排练习题是实施教学论断和反馈的好办法。要坚持每天布置适量的习题作业,从作业中发现问题,并且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利用课余时间针对问题进行个别纠正,这一方法行之有效。较好地贯彻了“因才施教",易于操作,效果明显,复习中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首先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活。要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创造新的思维意境。其次,在训练层次上要活。采取巩固训练、模仿训练、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等灵活方式。再次在训练形式上要活。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离学生的创新能力。练习题不在于多,一道好的题目,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里指的练习题也不仅仅指动笔的书面作业题,还包括动口的讨论题和动手的实践操作题等。要在众多的复习资料中挑选和重心组织质量高、针对性较强的题目(题组),要重视根据教学实际和当前的教改形势创造设计一些新颖的题目。

4,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复习,及时评价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在进行阶段性复习时,结合每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专项训练,采用自主复习的形式,反复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运用能力,提高解题技巧和解题速度。学生不但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独立式学习,还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与方式,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和方向。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另外,总复习期间,六年级数学组教师在每一节课之前互相研究每节课怎样上,如何组织,采用何种方法,在上完每节课后,要用较少的时间及时交流课堂中的疑难点,处理方法,让教师迅速成长。在学生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开展“四自”活动:自订一本数学改错本,自制一本数学笔记,自办一期数学小报,自出一份期末试卷,并进行交流、评比,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以不断的成功提高复习效果。

总而言之,采用自主复习的形式,可以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小学毕业的最后阶段,就象长跑运动员最后的冲刺阶段,教师要及早精心安排,使学生的能量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得到最满意的结果。

反思数学教案篇13

重点难点教学:

1.正确理解映射的概念;

2.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

3.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一.教学过程:

1.使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映射的定义;

2.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二.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

(),yfA

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A叫值域(range)。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注意:

①“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映射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

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4.区间及写法:

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1)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

(2)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

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像法

反思数学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标准理念;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力求使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能从图中收集信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解答。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

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3.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学生可能想出以下计算方法

(1)20×3就是3个20相加:20+20+20=60;

(2)因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6。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现了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更加方便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达到算法优化目的。)

4.解决问题。

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

1.口算。

3×25×46×7

30×250×46×70

300×2500×46×700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师:上面这组算式,横行、竖列分别有哪些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3.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反思数学教案篇15

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会读除法算式。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说一说

每人用24根小棒,按两种要求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⑴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⑵每3根一份,可以分几份?

二、新课探究

1、教学例1。

⑴拿出8个小●,平均分成4堆,每堆有几个?

学生操作口答。

⑵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8个、4堆、每堆有2个之间的关系呢?

2×4=84×2=8

还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呢?

⑶教师:还可以用这样一个算式来表示:8÷4=2(板书)谁知道8÷4=2是什么算式吗?给各部分取个名字。

板书:8÷4=2除法

除号

⑷怎么读这个算式呢?学生试读。

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8、4、2分别表示什么?

⑸小结:把几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个数是一样多。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各部分的意义,并认识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三、课堂活动

引导完成78页课堂活动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反思数学教案篇16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难点

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学重点

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四个复合方向。(课件出示小动物方位图)

1、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准备六一的表演,小动物们进行了紧张的排练。今天,它们要进行试演了,看——小老虎出场了。(课件出示)它的好朋友小猴也来了(课件出示),它站在小老虎的哪个方向?(北方)还有小老鼠、小羊、小兔呢,你们看看它们分别站在小老虎的哪一面?“(出示三个小动物,课件指向南西东)还有小猪呢?它可是要表演踢踏舞的,它会从东面和西面之间出场的,小朋友们,你们能用手指出是哪一面吗?(一起指,课件出示箭头)那你知道,这一面应该怎么说吗?(东北面)真棒!看小猪出来了。(课件出示小猪)小牛会从西面和南面之间入场,这一面该怎么说?(西南面)为什么叫西南面?(在西面和南面之间)你们同不同意?(课件出示箭头)看,它来了!(课件出示小牛)你们猜小狗会从哪面入场?(西北或东南)哪里是西北?用手指一指,西北面在哪两个方向之间?东南面呢?小狗出来吧(课件出示小狗)它是从哪一面出来的呀?(箭头指向西北)还有哪一面没有表演?(东南面)你猜会是谁?快出来吧小鸡!大家都等你呢!(课件出示鸡)

2、刚才我们确定小动物们的位置时说出了几个方向?(八个)你能一次说出这八个方向吗?自己说说。__你记住了几个?__你呢?

小结:以小老虎为中心,小猴在它的北方,与北相对的是南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有四个复合方向,它们是:东与北之间的东北方,东与南之间的东南方,西与北之间的西北方,西与南之间的西南芳。

根据小结板书:北西北东北西东西南东南南。

3、仔细观察老师画的方向盘,你觉得这几个方向之间有什么特点?(东和西总在南和北前面,如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东北与西南,西北与东南,字是相反的方向是相对的)小朋友真爱动脑筋,发现了这么多特点。

4、刚才我们都是以小老虎为中心来确定小动物的方向的,你能以别的小动物为中心说说它的周围有哪些小动物吗?如:小羊的西南面是谁?小兔在小羊的哪一面?你能像老师这样用新学的四个复合方向提问吗?(同桌之间互相提问)谁愿意考考大家?

二、练习,熟悉方向。

1、下面来看看我们熟悉的校园。(课件出示校园平面图)学校大门在哪个方向?(北)从大门进来就可以看到精致的小花园。教学楼在小花园的哪一面?实验楼在小花园的哪一面?操场在教学楼的哪一面?如果请你当小导游,用四个复合方向向游人介绍我们的校园,你能行吗?先自己试试。谁愿意?指名答。

2、刚才只是小练兵,小导游们,我们要走出校园,去向游人介绍我们美丽的长沙,你们敢吗?让我们去五一广场看看。(出示五一广场图)你能找出图上哪一面是北面吗?真了不起!(南门口是地名,一听就知道它在南面,那与它相对的就是北面,所以这一段叫黄兴北路,那图上哪一面是东,哪一面是西)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站在五一路与黄兴路交汇的十字路口上,春天百货、平和堂、东汉名店、绿化广场分别在十字路口的哪一面呢?小导游,你能介绍一下吗?先说给你的同学听。谁有信心站起来介绍?我要从平和堂往东汉名店去,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我从春天百货出发,想去绿化广场坐坐,往哪个方向走呢?谁能当游客,考考小导游?

3、下一步,我们要走出长沙市,到湖南各地去看看,好吗?先买张湖南地图研究研究。(出示湖南地图)图上每有块就是一个地区。我们住的长沙市在哪里?早听说张家界风景如画,我想去看看,你们说我应该往哪儿走?(西北方)湘西的永州也很有名,我也想去,从长沙出发该往哪里走呢?(西南方)从永州到长沙,又该往哪个方向呢?

4、湖南省也看过了,湖南在首都北京的什么位置呢?我们看看全国地图。(课件出示全国行政图)讲解:图上每一块就是一个省,这绿色的一片就是湖南,画了五角星的就是北京。湖南在北京的什么位置呢?(南方或南偏西、西南,一般说南偏西)在北京的西北方向有一个盛产葡萄、哈密瓜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新疆)你猜是哪一块?指四川,这里是四川省,那里的人和我们一样爱吃辣椒,四川在北京的什么方向?(西南)在湖南的什么方向?(西北)台湾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东南)你猜东北三省是哪三个省?(指:在东北方向连起来的三个省)

三、总结。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反思数学教案篇17

教学内容:练习一6~8

重难点: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步骤:

一、游戏引入:摆子连线。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一.6.

(1)出示方格纸,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平移。从平移的过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平移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有什么变化?

(3)试一试,小组交流。

2、练习一.8.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怎样编号?

(3)全班汇报交流。

三、提高训练。

练习一.7.(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小组合作探究a.移一移,说一说。b.比较区别。c.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五、补充练习。(单元格自行设计)

1、先标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再分别画出三角形向右、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再标明平移后图形各个顶点的位置。

2、(1)赵东家在少年宫以东200m,

再往南100m处;李倩家在公园以

西的400m,再往北200m处。请在

图中标出这两位同学家的位置。

(2)赵东从家出发,依次路线是

(12,2)

(10,3)

(9,5)

(3,4)

(4,2),你知道

他今天先后去过哪些地方吗?

反思数学教案篇1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思考: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

二、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

四、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3题

1、做练习一第1题。

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2、做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可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5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