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数学教案 >

数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 新华 数学教案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数学公开课教案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公开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动物手偶。

3、实物钟。

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

(1)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2)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3)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1)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再看看数字,

提问:(2)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3)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提问:(1)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又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五、全体练习。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2、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先示范一次。

活动反思:

为什么要有时钟呢?时钟的作用是什么呢?由时钟人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时间,针对问题,根据我们班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水平,我们预舍了本主题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成功的关键是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身心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首先用欢快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认识时钟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

数学公开课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10的减法,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守恒关系。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二、活动准备:

PPT,钥匙题卡,门三。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看一看PPT,学习10的减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终于开了。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出发吧!

1、学习第一组算式10—1=9和10—9=1。

(1)师:你们看前面有群小鸡,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鸡,1只小鸡在小桥上,还剩下9只小鸡在草地上)。

(2)师:谁能根据小鸡的不同位置,列出一道减法算式题?(10—1=9)

(3)师:10表示什么?(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鸡)1表示什么?(1只小鸡在桥上)9表示什么?(9只小鸡在草地上)

(4)师:谁还能根据小鸡的不同位置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10—9=1)这里的10、9、1又表示什么?

(5)师:这两道题中有什么秘密呢?

小结:原来这两道算式都有数字10、1、9,最大数排在最前面,等号前后的数字交换了一下位置,算式仍然成立。

2、学习第二组算式10—2=8和10—8=2。

(1)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鸭子,有2只蓝色的鸭子,还剩下8只黄色的鸭子)

(2)师:谁能根据鸭子颜色的不同列出一道减法算式?(10—2=8)。

(3)师:谁能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10—8=2)。

(4)小结:以后看到10、2、8就可以列出两道不一样的减法算式题。

3、学习第三组算式10—3=7和10—7=3。

(1)师:走的好累呀,我们休息一会吧!看,好多鸟呀!谁能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2)师:谁能列一道减法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10—3=7)。

(3)师:看到10、3、7这三个数字,谁能列出另一道的减法算式题?(10—7=3)。

4、学习第四组减法算式10—4=6和10—6=4。

(1)师:前面到沙滩了,你们能用完整的话来表示沙滩上的乌龟吗?

(2)师:用一道减法算式来表示,谁来?(10—4=6)。

(3)师:看到10、4、6还可以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谁来试一试?(10—6=4)。

5、学习第五组算式:10—5=5。

(1)师:羊村到了,谁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草地上一共有10只懒羊羊,5只在吃东西,5只不在吃东西)。

(2)师: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谁来?(10—5=5)。

(3)师:10,5,5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前面一个5和后面一个5分别表示什么)。

(4)师:这个算式等号前后的数字一样吗?自:屈;老师教。案网,那它还可以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吗?

三、游戏活动:送数字宝宝回家。

(1)师:看,是灰太狼,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呢?想要进去,先回答我的问题!我这儿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请你们送他们回家!

(2)师:你们愿意接受灰太狼的挑战吗?

四、玩一玩游戏,复习10以内加减。

活动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

数学公开课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重复物体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地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学会欣赏规律。

二、活动准备:

小兔、小猫、小鸡、胖猪的图片、各种颜色的图形卡、一座房子、幼儿操作卡、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发现规律--以小兔搬新家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气球、彩旗、水果排列的规律师:小兔的新家打扮的非常漂亮,它买来了许多气球、旗子和水果,调皮的小兔把它们摆放的很漂亮

①以1面红色,1面黄色重复排列的组图(彩旗)

②以2个蓝色,2个绿色重复排列的组图(气球)小结:它们两样东西摆放的不一样,数量和颜色也不一样,像这样两个以上物体依次不断重复排列有规律的,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找规律

③小兔请小朋友们吃水果水果的摆放让小朋友们发现有什么规律,从颜色、数量去发现小结:这水果的排列和前面两组的也不一样,颜色和数量的规律都不一样。

2、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小兔邀请三个朋友来家作客,他们各走一条路来小兔家,让幼儿观察三条路的不同点,并说出每条路面上石块的排列规律。

小猫的路:红、黄、红、黄、红、黄小鸡的路:

胖猫的路:123123123老师小结:哦,原来它们的路铺的石块不一样,有颜色的规律,有图形的规律,有数字的规律

3、请幼儿来帮忙铺路师:大灰狼听说小动物要去小兔家,就把路给破坏了,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把原来的路铺好吧!

老师小结:小朋友非常棒,动物们高兴的去小兔的新家。

4、幼儿操作师:小兔来考考大四班的小朋友,看你们懂得了这些规律没有,动动脑筋,看谁最聪明哦幼儿操作老师小结

四、活动结束

创造规律,表演规律,寻找生活中身边的规律--小兔要求小朋友按1个男生,1个女生的规律排队,和它一起跳着兔子舞去外面玩,找找幼儿园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数学公开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3、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能够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号意识模型思想

数学思想

符号化思想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一起玩耍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游乐场。小火车、小飞机等)

那么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能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生:1、玩小飞机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3、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板书计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师:那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师: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乘法

创设情景,借助学生们喜欢的游乐设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几个几相加”是学习乘法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乘法做铺垫。

环节二:探究新知

师:大家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几连加?

(这几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做乘号,乘号的写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5+5+5=15

5×3=15

3×5=15

乘数乘数积

师:怎样写乘法算式呢?我们以

3+3+3+3+3=15为例

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

相同加数是3,就写在乘号的前面。

再数一数,是几个3连加?

把相同加数的'个数5写在乘号的后面

3×5表示5个3连加,5个3得15,因此算式是3×5=15,读作3乘5等于15。或者也可以写成5×3=15,读作5乘3等于15。你们能把另外两个加法写成乘法算式吗?谁可以读一读?

生:6×4=244×6=24

2×7=147×2=14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得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几,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订正。

2、判断对错,错的更正,为什么?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相同加数,乘法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由几个几,引出加法,再变为乘法。

第二题,强调只有相同加数,才可以用乘法计算。

环节四:

课堂小结

数学公开课教案篇5

排列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

(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

(3)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排列数的应用问题。

难点是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基本原理,请大家完成以下两题的练习(用投影仪出示):

1.书架上层放着50本不同的社会科学书,下层放着40本不同的自然科学的书.

(1)从中任取1本,有多少种取法?

(2)从中任取社会科学书与自然科学书各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某农场为了考察三个外地优良品种A,B,C,计划在甲、乙、丙、丁、戊共五种类型的土地上分别进行引种试验,问共需安排多少个试验小区?

找一同学谈解答并说明怎样思考的的过程

第1(1)小题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上层取社会科学书,可以从50本中任取1本,有50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下层取自然科学书,可以从40本中任取1本,有40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50+40=90.第(2)小题从书架上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各1本(共取出2本),可以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一本社会科学书,第二步取一本自然科学书,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 50×40=2000.

第2题说,共有A,B,C三个优良品种,而每个品种在甲类型土地上实验有三个小区,在乙类型的土地上有三个小区……所以共需3×5=15个实验小区.

二、 讲授新课

学习了两个基本原理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排列问题,这是我们本节讨论的重点.先从实例入手:

1.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飞机票?

由学生设计好方案并回答.

(1)用加法原理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起点站,如果北京是起点站,终点站是上海或广州,需要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上海,终点站是北京或广州,又需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广州,终点站是北京或上海,又需要2种飞机票,共需要2+2+2=6种飞机票.

(2)用乘法原理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起点站,在三个站中,任选一个站为起点站,有3种方法.即北京、上海、广泛任意一个城市为起点站,当选定起点站后,再确定终点站,由于已经选了起点站,终点站只能在其余两个站去选.那么,根据乘法原理,在三个民航站中,每次取两个,按起点站在前、终点站在后的顺序排列不同方法共有3×2=6种.

根据以上分析由学生(板演)写出所有种飞机票

再看一个实例.

在航海中,船舰常以“旗语”相互联系,即利用不同颜色的旗子发送出各种不同的信号.如有红、黄、绿三面不同颜色的旗子,按一定顺序同时升起表示一定的信号,问这样总共可以表示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找学生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事实上,红、黄、绿三面旗子按一定顺序的一个排法表示一种信号,所以不同颜色的同时升起可以表示出来的信号种数,也就是红、黄、绿这三面旗子的所有不同顺序的排法总数.

首先,先确定位置的旗子,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中任取一个,有3种方法;

其次,确定中间位置的旗子,当位置确定之后,中间位置的旗子只能从余下的两面旗中去取,有2种方法.剩下那面旗子,放在最低位置.

根据乘法原理,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出所有信号种数是:3×2×1=6(种).

根据学生的分析,由另外的同学(板演)写出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信号的所有情况.(包括每个位置情况)

第三个实例,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设计,把所有情况(包括每个位置情况)写出来.

由数字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写出这些所有的三位数.

根据乘法原理,从四个不同的数字中,每次取出三个排成三位数的方法共有4×3×2=24(个).

请板演的学生谈谈怎样想的?

第一步,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字.在1,2,3,4这四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有4种取法.

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当百位上的数字确定以后,十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三个数字去取,有3种方法.

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当百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确定以后,个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两个数字中去取,有2种方法.

根据乘法原理,所以共有4×3×2=24种.

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我们讨论了三个实例,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是从一些研究的对象之中取出某些研究的对象.

(2)取出的这些研究对象又做些什么?

实质上按着顺序排成一排,交换不同的位置就是不同的情况.

(3)请大家看书,第×页、第×行. 我们把被取的对象叫做双元素,如上面问题中的民航站、旗子、数字都是元素.

上面第一个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2个,然后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后来又写出所有排法.

第二个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然后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排法和写出所有排法.

第三个问题呢?

从4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3个,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并写出所有的排法.

给出排列定义

请看课本,第×页,第×行.一般地说,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本章只研究被取出的元素各不相同的情况),按着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按着这个定义,结合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谈谈什么是相同的排列?什么是不同的排列?

从排列的定义知道,如果两个排列相同,不仅这两个排列的元素必须完全相同,而且排列的顺序(即元素所在的位置)也必须相同.两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不符合,就是不同的排列.

如第一个问题中,北京—广州,上海—广州是两个排列,第三个问题中,213与423也是两个排列.

再如第一个问题中,北京—广州,广州—北京;第二个问题中,红黄绿与红绿黄;第三个问题中231和213虽然元素完全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也是两个排列.

(2)还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一个排列”是不是一个数?

生:“一个排列”不应当是一个数,而应当指一件具体的事.如飞机票“北京—广州”是一个排列,“红黄绿”是一种信号,也是一个排列.如果问飞机票有多少种?能表示出多少种信号.只问种数,不用把所有情况罗列出来,才是一个数.前面提到的第三个问题,实质上也是这样的.

三、 课堂练习

大家思考,下面的排列问题怎样解?

有四张卡片,每张分别写着数码1,2,3,4.有四个空箱,分别写着号码1,2,3,4.把卡片放到空箱内,每箱必须并且只能放一张,而且卡片数码与箱子号码必须不一致,问有多少种放法?(用投影仪示出)

分析:这是从四张卡片中取出4张,分别放在四个位置上,只要交换卡片位置,就是不同的放法,是个附有条件的排列问题.

解法是:第一步把数码卡片四张中2,3,4三张任选一个放在第1空箱.

第二步从余下的三张卡片中任选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2空箱.

第三步从余下的两张卡片中任选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3空箱.

第四步把最后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四空箱.具体排法,用下面图表表示:

所以,共有9种放法.

四、作业

课本:P232练习1,2,3,4,5,6,7.

数学公开课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幻灯片、玩具小熊、水杯,长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个盒子,孩子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师:老师需要三名同学上台来帮老师一个忙,谁愿意?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吃惊状),咦?这三名同学观察的都是老师带来的这一个盒子,为什么画出来的形状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熊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熊。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小熊的()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熊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小熊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四个面的小熊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上下认识上面、下面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出示图片)

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小熊、数学书,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五、书本练习,课堂作业本练习做,反馈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数学公开课教案篇7

圆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之间的互化,能应用圆的参数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求圆的切线.

(5)进一步理解曲线方程的概念、熟悉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参数方程的推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用圆的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②本节的难点是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以及圆方程的求解和应用.

教法建议

(1)圆是最简单的曲线.这节教材安排在学习了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之后,学习三大圆锥曲线之前,旨在熟悉曲线和方程的理论,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有关圆的问题,特别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也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确实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和方法.

(2)在解决有关圆的问题的过程中多次用到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思想方法,教学中应多总结.

(3)解决有关圆的问题,要经常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平面几何知识和前边学过的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复习、多运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简化运算过程的意识.

(4)有关圆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建议适当选择一些内容供学生研究.例如由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引申到切点弦方程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圆系方程等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圆的一般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

(2)能将圆的一般方程转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和半径.

(3)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求出圆的一般方程.

(4)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掌握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

教学重点:(1)用配方法,把圆的一般方程转化成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

(2)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教学难点:圆的一般方程特点的研究.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前边已经学过了圆的标准方程

把它展开得

任何圆的方程都可以通过展开化成形如

的方程

【问题1】

形如①的方程的曲线是否都是圆?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如果①表示圆,那么它一定是某个圆的标准方程展开整理得到的.我们把它再写成原来的形式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吗?运用配方法,得

显然②是不是圆方程与 是什么样的数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1)当 时,②表示以 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

(2)当 时,②表示一个点 ;

(3)当 时,②不表示任何曲线.

总结:任意形如①的方程可能表示一个圆,也可能表示一个点,还有可能什么也不表示.

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

当 时,①表示以 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

此时①称作圆的一般方程.

即称形如 的方程为圆的一般方程.

【问题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与圆的标准方程的异同.

(1) 和 的系数相同,都不为0.

(2)没有形如 的二次项.

圆的一般方程与一般的二元二次方程

相比较,上述(1)、(2)两个条件仅是③表示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

圆的一般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各有千秋:

(1)圆的标准方程带有明显的几何的影子,圆心和半径一目了然.

(2)圆的一般方程表现出明显的代数的形式与结构,更适合方程理论的运用.

【实例分析】

例1: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图形.

(1) ;

(2) ;

(3) .

学生演算并回答

(1)表示点(0,0);

(2)配方得 ,表示以 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

(3)配方得 ,当 、 同时为0时,表示原点(0,0);当 、 不同时为0时,表示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

例2:求过三点 , , 的圆的方程,并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分析:由于学习了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那么本题既可以用标准方程求解,也可以用一般方程求解.

解:设圆的方程为

因为 、 、 三点在圆上,则有

解得: , ,

所求圆的方程为

可化为

圆心为 ,半径为5.

请同学们再用标准方程求解,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

【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1)求圆的方程多用待定系数法.其步骤为:由题意设方程(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根据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系数,写出方程.

(2)如何选用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一般地,易求圆心和半径时,选用标准方程;如果给出圆上已知点,可选用一般方程.

下面再看一个问题:

例3: 经过点 作圆 的割线,交圆 于 、 两点,求线段 的中点 的轨迹.

解:圆 的方程可化为 ,其圆心为 ,半径为2.设 是轨迹上任意一点.

化简得

点 在曲线上,并且曲线为圆 内部的一段圆弧.

【练习巩固】

(1)方程 表示的曲线是以 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求 、 、 的值.(结果为4,-6,-3)

(2)求经过三点 、 、 的圆的方程.

分析:用圆的一般方程,代入点的坐标,解方程组得圆的方程为 .

(3)课本第79页练习1,2.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1)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

(2)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

(3)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作业】课本第82页5,6,7,8.

数学公开课教案篇8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操作活动好像是不可缺少的固定模式,感觉这让孩子们有那么点倦怠,于是我尝试让幼儿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真正让幼儿体验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来学习6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学习6的组成,知道6有5种分法,掌握数分合的规律。

2、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同伴间的协助能力。

活动准备:

1、5以内的分合式卡片、一列火车,能让幼儿从中找出车厢上各有不同的地方,然后用6的分合式表示。

2、开火车的音乐,幼儿的火车票(数字1-5中间的一位数字),一排小火车(贴好座位号,1-5中的一个数字)

教学流程:

一、游戏:开火车教师以"开火车"游戏来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问:"小朋友,我问你,我的火车几点开?"

幼儿回答分合卡片上空格的数:"X老师,告诉你,你的火车X点开。"

二、游戏:找茬通过玩找茬游戏,学习6的组成。

1、车站到了,我们来看看火车有几节车厢?用数字几表示?(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辆火车,共六节车厢,教师在黑板一边书写数字6)

2、我们来找找每节车厢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红色车厢一节,绿色车厢5节,在6的下面按规律写分合式表示)

3、还有什么不同?(长的车厢两节,短的车厢4节,继续写分合式)

4、还能找出不同吗?(两个轮子的车厢3节?四个轮子的车厢也3节?书写分合式3和3)

5、除了颜色、长短、轮子外还有不同吗?(两个窗户的车厢4节,三个车厢的窗户2节)

6、我也发现了一个不同,有的有门,有的没有门,我们一起说说看,有门的车厢5节,没有门的是1节。(书写分合式:5和1)

7、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都找出了几个不同的地方?(5个)

8、我们在刚才的游戏中,发现了6的5种分合方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9、你能从这个分合式中找出它排列的规律吗?(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三、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今天,我们这么多好朋友一起坐火车旅行,我们先来玩个好朋友的游戏吧!请7个幼儿为一组,请一个幼儿在黑板上用分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其他幼儿手拉手边念儿歌边走动:"你拉我,我拉你,我们都是好朋友,你蹲下我站起。"儿歌念完,有的幼儿蹲下,有的幼儿站起,然后继续游戏,引导幼儿把每一次游戏的情况记录下来。

四、游戏:快乐出发

1、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坐火车去旅行了。给幼儿每人发一张票,(票上的数字式1-5其中的一个数字)凭票去找座位,只要你的票和座位上的数字合起来是6,那就可以坐下了。

2、座位找好了听音乐开火车去旅行。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公开课教案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例9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口算各题。

(1)3/8×2/3= 3×1/3= 7/15×15/7= 1/80×80=

(2)3/8×1/3= 3/5×1/3= 7/15×5/7= 1/80×80/93=

二、新课

1、教学倒数的意义

教师:“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第一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第二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几不是1。)

教师:“像第一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教师举例说明:3/8和8/3互为倒数,就是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教师:“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教师:“例如3/8是倒数,能不能这样说?”(不能)

教师再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

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一组中其他3个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说的时候,注意让学生说出“互为倒数”,同时让学生明确谁是谁的倒数。

教师:“谁还能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

多让学生说一说,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不是正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出示复习题的第一组算式。

教师:“观察互为倒数的一组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说出它的倒数吗?”让学生适当讨论,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

(2)出示例题

教师:“怎样找出3/5的倒数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3/5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3/5的倒数,即:3/5的倒数是5/3

教师板书: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5 ─────────→5/3

7/2的倒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写.

教师接着问:“自然数3的倒数是多少?3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3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那么3的倒数怎样求?”(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3的倒数就是.)

教师:“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应该怎样求?”(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就是以这个自然数作分母以1作分子的分数.)

接着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什么数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

“0为什么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把0排除在外.最后归纳出书上的结语.

2.做教科书第34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

学生独立填数,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如:“什么样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那么,要填的应该是什么数?”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找,教师巡视,看学生找得对不对,存在什么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的.使学生明确,根据倒数的意义,只要看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哪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倒数,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知道了倒数的那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的3、4、9题。

数学公开课教案篇10

教学通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的增加学生对于利息和成数的认识,课堂以学生和老师的互动结合,加深学生对利息成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第1—5题,练习三的第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利息、成数等概念有进—步的了解。能够比较熟练地解答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将百分数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

一、等概念

1.做“整理和复习”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另请两名学生加以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提问:“同学们准备用自己的存款做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及时表扬那些准备用自己存款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学生,适时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2.做“整理和复习”第2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的意义是什么?”

“利息是怎样计算的?”

让几名学生回答.然后将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用幻灯显示,请学生齐读一遍。板书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做“整理和复习”第4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另请两名学生分别对两个问题加以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3、4题。

把全体学生分或两组.一组做第3题,另一组做第4题,答案直接写在课堂练习

本上: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中间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二、复习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

1.做“整理和复习”第3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要求利息,必须知道哪些数据?”(引导学生在题中找出本金、利率、时间 各是多少。)

“计算利息的公式是什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公式。)。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的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教师无需用任何提示,直接让学生计算利息。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小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许多小朋友都像小英一样把零用钱节省下来存入银行,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可以把利息捐献给“希望工程”。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平时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为贫困地区的儿童献一份爱心。

3.做练习三的第2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教师说明:购买建设债券是支援国家建设的另一种方式,和储蓄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债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定期储蓄。

抽取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巡视,等全体学生做完以后,集体订正。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到期时一共能取出多少元?”所以在求出利息以后,不要忘记把本金加上。

4.做“整理和复习”第5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一成五是多少?”

“这道题里单位‘1’是谁?”

“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哪种方法更简便?”(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

分别请两名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分别用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进行解答,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5.做练习三的第5题。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三、作业

练习三的第6题。

数学公开课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引发幼儿学习单数双数的兴趣。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PPT,单数,双数磁性字卡,红包,1元硬币一个,1元纸币一张,1到6数字磁性卡片,黑板。

活动过程:

一,师幼问好

二,话题引入

教师出示红包教师:这是什么?(红包)是的,红包,过年的时候长辈们都会给我们小朋友一些压岁钱,有了这些压岁钱,就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你想要买什么呢?

幼儿:__

教师:嗯,有想买__那我们上哪儿去买这些东西啊?

幼儿:......

教师:是的,那小朋友有没有听说过两元超市啊?(听过或没听过)那你们想想,什么是两元超市啊?(幼儿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超市里面有很多很多东西卖,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通通多少钱啊?(2元钱),这就是两元超市。你们想不想和郑老师一起去逛超市啊?(想)展示PPT(5元代币劵)老师准备了一张代币劵,几元的啊?(5元的)你怎么知道啊?(幼儿各抒己见)教师:像这种圆圆的,硬硬的,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硬币)那这种软软的,纸的,叫什么啊?(纸币)像这种圆圆的,硬硬的硬币一共有几个?(5个)那这张代币劵就是几元钱的啊?(5元)嗯,刚刚老师说了要带小朋友一起去逛两元超市的,那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样买东西的?

老师先用两元买__再用两元买__最后剩下几元?还能买吗?差几个?

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几张代币劵(PPT课件),是一元到六元钱的,小朋友也想想,圈一圈,看看你的代币劵能买到几样东西?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看看你画的和小伙伴画的是不是一样呢。

讨论结果。收好代币劵和笔。

1、哪几张是两元两元的花刚刚好花完的?像这种两元两元的花,刚刚好花完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双数2,哪几张是两元两元的花没花玩的?没花完的剩几个?像这种还剩一个的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单数。

小结:单数有哪几个?双数有那几个?

三,游戏

今天我们认识了单数和双数这两个好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庆祝一下吧。老师把代币劵上的数字宝宝请来和大家一起玩游戏。游戏规则:我出单数小朋友自己抱自己,我出双数小朋友和小伙伴们抱一起。

四,结束

我们带上代币劵排好队一起去逛超市吧?(播放PPT最后一页)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数学公开课教案篇12

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直线的方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

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

2.教法建议

(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

(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

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它们的几何特征,参数的意义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转化,并加深对各种形式的理解.

(4)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如两个点、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或其他两个独立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两点可以求得斜率,所以点斜式又可推出两点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仅是它们的特例),因此点斜式最重要.教学中应突出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三个教学高潮.

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要依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据两个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线方程.

(5)注意正确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也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应坐标,它是有向线段的数量,因而是一个实数;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实数(或非负实数).

(6)本节中有不少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是函数、不等式、三角与直线的重要知识交汇点之一,教学中要适当选择一些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7)直线方程的理论在其他学科和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大量的应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和其它学科,教师要注意引导,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8)本节不少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和讨论,还要适当增加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而不是仅停留在观念上.

8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