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教学自信心。那要怎么写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呢?这里提供一些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_同志的生平及革命事迹,体会一个共产党员为革命事业乐于清贫的高尚情操。
3.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剪裁的方法。
4.结合古今实例理解“清贫”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认识新时期“清贫”的新内涵,将廉洁奉公的正义感纳入到生活的实处。
教学重点: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_同志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堂堂的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严冬腊月穿着一件露着棉花的破棉袄度日吗?你们能想象他所有的家当只不过是几套旧衣褂裤、几双旧线袜吗?也许你不相信,但他就是凛然对敌的_,一位我党我军的优秀的领导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他在狱中写下的文章——《清贫》。
二、通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中的字词障碍。
三、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
提示:本文主要写了_身为我军领导人却一生清贫,被捕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2.读罢本文,_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提示:本文着重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廉洁奉公、正义凛然的一面。(补充其逸事:有一次,_到下面检查工作半个月,在返回省会葛源途经家乡漆工镇时,顺便回家看望母亲。_刚到家,那些受苦受难的婶婶们听说了就来看望他。“唷!正鹄(_的乳名)当大官了,难得转来!如今兴苏维埃了,大家都奔好日子,可我们家还常缺钱买盐吃。你在外面又照顾不到我们,唉……”_早领会婶婶们的来意,是向他讨买盐钱,便笑着答话:“哈哈,我什么时候成了财主老板,回来就可以照顾你们,帮你开销买盐钱了!”婶婶们涨红着脸,辩解说:“都说你掌管着苏维埃几十万、几百万呢!你们公家饭碗里撒掉下两个饭粒也够我们开销一年半载,还在乎这两角子盐钱!”_解释说:“我管的花边(银元)是不少,几十万几百万也有。不过却是革命的花边,一个铜板也动不得,要全部用在苏维埃事业上。要是我拿革命的花边来给婶婶们买盐,这穷人的主席我还当得?”
有一年寒冬腊月,_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从弋阳去参加贵溪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冷得瑟瑟发抖的方主席,令身穿新棉袍的代表们于心不忍,于是大家合伙买了件新棉袄送来。他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执意不收。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了,说:“当个苏维埃主席,穿件破棉袄,人家都看不过,收下了又有什么了不得?”_说:“当苏维埃主席,更得事事注意。一个不留意,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补充介绍其生平。)
四、研讨文本
1.本文主人公是_。但文中却详细地描写了_同志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查他的过程,尤其对国民党士兵的动作、语言做了大量的描写。这与表现_同志的品质有什么关系?
提示:国民党士兵认为_是个大官,理应有许多钱财可以抢掠,他们的这种心理和贪婪的个性与_同志形成鲜明对比。借助两个国民党士兵的行动及语言侧面烘托_的廉洁。可以通过比较《清贫》《同志的信任》中同是描写_被捕的段落写法的不同来比较分析
_的《清贫》(节选)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的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枝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作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我再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的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
唐《同志的信任》(节选)
“由于叛徒告密,_同志不幸落到敌人的手里,国民党兵士认定他是个当‘大官’的人,身边想必带着很多钱。他们威胁他,搜索他,结果却连一个铜圆也没有,失望之余,就抢走了他的怀表和钢笔。”
提示:同是国民党士兵在_身上搜索钱财的材料,在《清贫》中是详写,在《同志的信任》中却是略写。作者这样剪裁的原因是:_的《清贫》,是用这件“趣事”来表明一个共产党员廉洁奉公的品质,因而作了有声有色的详尽描述。唐的《同志的信任》只用了几十个字来记叙这件“趣事”,这是因为它在本文中并不是突出中心思想的重点材料,而只是作为交代_被捕经过的次要材料。由此也对我们的写作活动有所启发:同样的一个材料,如果对中心思想突出的作用比较大,就应该详写,反之,就应该略写或者不写。
2.在这件事情的讲述中,除此之外,主人公的个性还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提示:从人物的语言、神态中。
“‘哼!你不要作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我再向他们解释。”
提示:面对凶恶的敌人仍然泰然自若、坚定持重。
3.文章第九自然段:“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就算是我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语气?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作者运用了讽刺的语气,既讽刺了两个国民党兵无耻的企图,也对国民党高官及当时的一些富豪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4.读罢本文,再谈对课题“清贫”的认识。
提示:清贫,即清白、贫穷。与本文最末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相呼应。在本文中,清贫是以_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清贫精神应当是节俭素朴、高洁清贫;克己奉公、秉德无私;热忱爱国、赤胆忠心;坚贞不屈、舍生忘死……
五、延伸思考
清贫精神从古有之。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贫穷面前不低头,在富贵面前不动心,仍然能够清清白白做人的英雄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在这里,安贫乐道,恪守气节是有骨气的象征。
1.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三国时代,曹操为了笼络英勇善战的关羽,给其名马、重金、美女、高官,但关羽最重忠义,不为富贵所动;他“封金挂印”,身在曹营心在汉。其最终“千里走单骑”,寻找回归刘皇叔的义举流传为千古佳话,他的行为成为无数忠义之士效仿的榜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不仅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品格风范,它在一般凡夫俗子的身上照样闪烁着其坚强的光芒。因此,古人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的格言警句。中国古代的圣人贤士,非常重视平时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的修养,以谨慎谦虚勤奋正直的优秀作风,养成英勇无畏的浩然正气。正如古圣孔子所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的言论充分说明了正确对待富贵与贫贱的重大意义,强调保持“安贫乐道”的坚贞气节对品质修养的重要性。
2.有人说,当时是受到社会经济及政治条件的限制。现在我们生活得好了,还提什么“清贫”?难道我享受物质生活也有错吗?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观点的?
提示: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能否吃苦是衡量一个革命者革命意志的试金石。今天,_等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已在中华大地上变成了辉煌的现实。现在我们生活好起来了,适当地享受物质生活也无可厚非。可是,在新的考验面前,一些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倾斜:有的狂吃豪饮,一掷千金,却心安理得;甚至在我们同学当中,也掀起了热,挑吃讲穿,已经背离了物质为人生活服务的初衷。在这些人眼中,斗富、显阔、纵欲被称为“潇洒人生”。近几年来,在各级检察机关查处的领导干部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的大案、要案中,不少人就是从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方式,一步步滑入犯罪深渊的。因犯受贿、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死刑的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和因受贿罪被一审判处死刑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等人就是这些腐败分子中的典型代表。面对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实,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
现在多么需要_烈士那种身体力行的“清贫”精神啊!所以在新时期还是应该提倡老一辈革命家的“清贫”精神。
3.“清贫”在新时期有何特殊的意义?
提示:毫无疑问,我们所说的“清贫”并非_时代的清贫,更非提倡摒拒基本物质需要的苦行主义,但其间所蕴含的不以物欲为尚的清贫精神,则是永远无法丢弃的时代给养与食粮。
4.试着找出名人的有关“清贫”的名言加以体会。(如果学生找不出,教师可提供。)
俭朴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
——徐特立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陈 毅
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雷 锋
必须把钱用在最需要、最有益的地方。——鲁 迅
只有做普通人所不能做到的事,吃普通人所不能吃的饭,才能获得人生的真价。
——冼星海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 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伯庐
六、总结
斗转星移,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清贫》成了人们反复诵读的名篇,其中极富哲理的话语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让我们重读《清贫》,重温_提出的“清贫”精神,提高人生的质量,成为有骨气的新一代中国人。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注意它。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出示课件)
二、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自学生字。反馈生字自学情况。
2、默读课文,弄清课文里的几个角色,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3、理清文章条理,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再写()最后写()。
三、再读课文:
看看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关心谁?为什么?能不能从课文找依据?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从总体上谈感受)
四、作业:
熟读课文。小字及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麻雀》一文,谁能借助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
2、过渡:师讲述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课件展示小麻雀掉下来,猎狗露出牙齿的内容)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画面,此时,你紧张吗?你最担心谁的命运?
二、自主探究:
1、第三自然段(小麻雀):
(1)课件出示描写小麻雀的一段话。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2)指导朗读。
(3)做课后练习三,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写具体的?
(4)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担心。
(5)出示课件:描写小麻雀和猎狗的句子。指导分角色朗读。
2、第四五自然段(老麻雀):
(1)过渡:这么凶猛的猎狗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却又退回去了。出示课件。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有老麻雀的保护)演示课件。(仅是猎狗与老麻雀的画面,无动画)
过渡:老麻雀是怎么做的?使得猎狗退回去了呢?(出示课件: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仔细默读这两段话。看看,从这两段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一边读,一边拿出笔来在你认为很重要的句子或词语下画上记号,将你想到的内容用简单的话写在句子的旁边。
(3)比较句子(打在纸上)引导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演示动画)
A、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
B、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以上两组句子让学生通过讨论汇报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4)理解“强大的力量”句子。
(5)教师激情点拨:母爱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博大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它能产生强大的超乎寻常的力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你能读出这种母爱的情感吗?(生自由读、指名读,熟读成诵)
三、读议课文六、七自然段
1、母爱的强大力量使来势汹汹的猎狗怎样了?(指名读六自然段,评议朗读。)
2、师:猎狗向后退,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3、师述:同学们,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这种爱就是世是最伟大的母爱。(出示课件:母爱)作者屠格涅夫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当他看到这一幕,同样为之感动。《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打在纸上)是的,请不要见笑。
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同学们,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读到这儿,你对母爱一定有新的体会。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上,写好后站起来大声读出来。
4、反馈。
5、小结:
心中有爱真好!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体会当年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像了解时代背景,以读为本,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个性,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边读边画边想,再把自己的感受,对文章的感情读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当时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小具有爱好和平,远离战争的美好愿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重难点
了解歌词中事件的时代背景。以诵读歌词为重点,在诵读中体会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1931年,在我中华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九一八事变)
2.师生共同观看记录片了解九一八事件始末
日本侵略的铁蹄随意践踏我国领土,国民党政府提出不抵抗政策。在日本铁蹄的践踏下,东三省很快沦陷。中国东北三省的劳苦大众携老带子,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流亡关内。东北是他们的家乡,可此刻,他们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爱国志士勇敢的站出来,号召、组织大家要拿起武器和敌人进行坚强的战斗,把日本侵略者打回老家去。张寒晖也拿起了特殊的武器——笔,谱写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这首歌并迅速传遍全国,引起强烈的轰动。
3.放歌曲《松花江上》
4.听完这首歌曲,你心情怎样?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歌词,看看读后你又有什么感受?
1、读了这首诗,你愤怒不愤怒?痛心不痛心?同情不同情?牵挂不牵挂?愤怒的是什么?痛心的是什么?同情的又是什么?牵挂的是什么?
2、好,同学们,就请你们带着你所感受到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首歌词
三、深入体会:
1、出示: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这里的“我”指谁?读了这一部分歌词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读一读?
在这一部分里,有两处重复的内容(课件画线),它的作用就是强调了作者怀恋家乡的情感。
那么,作者歌词中所写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
2、出示: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
流浪!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为何要脱离家乡?为何要抛弃宝藏?上一部分中用到了反复,这一部分有吗?在哪里?“九一八”为什么反复出现两次呢?还有吗?(“流浪”反复三次)表现出了流浪的时间长、无休止,又说出了人民的无奈和内心的痛苦。
好,下面请同桌间接读,要把你心中的体会读出来。
3、出示: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一堂。
这部分中,“哪年哪月”的反复有什么作用?两次反复“爹娘啊” 充分的表达了什么感情?
流离在外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他们的愿望怎样才能实现呢?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个青年,你会怎样做?是啊,好多英雄志士都投入到了抗日的行列。通过八年的抗战,咱们中国最后终于胜利啦!
好,同学们,我想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对这首歌词,你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下面就请你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吧。(有时间的话,先自由读,再齐读)
4、在引导学生放着配音读全诗。
5、在咱们这个和平年代里,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爱国呢?(机动)
四、结束,掀起。
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我们要勿忘国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是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首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在歌声中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理解“也许”、“几乎”的意思,掌握本课词语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文中看似矛盾之处提出疑问,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前后文尝试解决问题:“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3、懂得亲情的珍贵和友情的珍贵。
重点难点:
1、用“前后矛盾”法提出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2、懂得亲情和友情的珍贵。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理清文脉
1、出示图片,了解白玫瑰的花语:“你是圣洁的。”
2、揭示课题:这是一枝普通的白玫瑰,但它背后却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枝白玫瑰》。
3、小老师领读词语,重点理解:应酬、生命垂危、预感
4、指名分解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5、根据提示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理解,质疑解疑
1、小男孩为什么送给妈妈白玫瑰?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百货商店。作者在圣诞前夕去百货商店为孙儿挑选玩具作为礼物,他在玩具柜前看到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故事就这样发生了——请你默读课文1-3小节,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对男孩了解到了哪些情况?
(男孩的年龄幼小,家庭遭到不幸,愿望迫切等等)
2、指名三名学生分角色读1——3小节。
3、评议朗读,教师随机进行指导朗读。
男孩对洋娃娃的渴望
男孩的天真
男孩的悲伤、兴奋等
(1)指名评议和朗读
(2)同桌分角色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1——3小节。
4、离开小男孩后,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时时牵挂着小男孩。默读4——6小节,发现什么问题吗?提出来和同学讨论一下。
(1)预设:“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2)小结:小男孩这么小,家庭惨遭不幸,一个美满的家庭转眼就不再完满,作者真不忍去想这么悲惨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他更不愿小男孩这么年幼就承受丧失家人之痛,所以他始终安慰自己:男孩不会和这事有关,然而,男孩的叙述和报上的描述却是惊人的相似,预感告诉他:男孩和这事有关,他不得不相信残酷的事实。
三、以读促情,升华情感
1、再读课文,划出令你动容之处,反复读一读。
2、男孩把一枝象征着纯洁、高贵的白玫瑰献给了妈妈,然而他再也不能得到妈妈的爱抚,再也听不到妈妈对他温柔的呼唤,他失去了妈妈,想到这,作者放下了一捧白玫瑰,“含着热泪离开了……”,看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呢?(小男孩、作者、司机)
四、总结
1、课文里出现了两个人物,5岁男孩和作者,请你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对这两个人物做出评价。适时板书:亲情可贵爱心无价
小结:这枝白玫瑰代表小男孩对亲人的爱,代表“我”对小男孩的同情和真诚的爱心。正是因为有了可贵的亲情、无价的爱心,我们的生活才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亲情,献出一份爱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温馨、幸福……
2、课文对人物的语言作了精心的描写,让读者通过人物的语言知道了有关小男孩以及他家庭的不少信息,让我们也来学学人物语言的描写,同时对几种对话形式做复习和巩固。
小结1——3节中的对话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无提示语(补充:课文中还有一种形式未出现,即提示语在中)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你的志向是什么呢?为了实现志向,你是怎样努力的?
生说说自己的志向,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努力的。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豆子也不例外,这不,文中的五粒豆也展现了自己的志向,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2.全班交流作者的资料。
课件出示: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设计这个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来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生试学
1.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和会写字,认读生字,重点指导易混字和易写错的字。
课件出示:
会认字:豌按僵预揭啪苔囚框溢
会写字:豌按舒适恐僵硬枪耐探愉曾
教师指导:“僵”读“jiānɡ”,“囚”读“qiú”,这两个字注音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写错。“愉”右边第三笔短横不要写漏。
2.学习一篇课文,理解词语是很重要的。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是通过什么方式理解的。
生交流词语的意思,并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我们要理解词语的意思,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借助工具书,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向别人请教等。
3.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师生共学
1.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师及时作出评价。
2.角色体验。
先默读课文,用合适的语气朗读童话中五粒豌豆的语言及内心活动。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深入阅读课文,思考:五粒豌豆分别有什么性格特点?它们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生读课文,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师总结。
课件出示:
第一粒豌豆: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被鸽子吃掉了
第二粒豌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落到了水沟里
第三、四粒豌豆: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也被鸽子吃掉了
第五粒豌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带来生命的曙光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感受爱因斯坦的伟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外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出示
说说是什么意思?
2、 谁能向大家介绍爱因斯坦?(学生介绍)
教师介绍: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证实,人们还利用这个理论建立了核电站,为人类造福。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整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
3、 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齐读、读完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可以看看生字表,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课文,你将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听,老师和其他同学作评委。
3、逐段指导
第二段
(1)你觉得读的怎么样?
(2)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
(3)理解:蓄、蓬乱、裹、趿拉、冷不丁
A、重点指导:“蓬乱、裹、趿拉”的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归纳?(衣衫不整)
B、指导“冷不丁”的读音,比较“衣衫不整”的读音。
第三段:主要指导“纳闷”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意思)
第四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指导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读好语气词:噢、嘛。(一个是平淡的语气,一个是得意的语气)
(3)说说“踱步”与“散步”的区别。(散步比较随意,踱步是走方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第六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一塌糊涂”是什么意思?房间里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爱因斯坦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的?
4、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1)三次交往。
(2)小姑娘教爱因斯坦如何穿衣、布置房间。
(3)爱因斯坦生活随意,研究科学入迷,关心小朋友。
三、默读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课文讲的是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相遇,在书上找出有这些时间的语言。
2、出示
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3、读了这些语言,你有什么发现?
(1)是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写文章就要按照一定的循序来写)
(2)第一次小女孩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次是小女孩遇上了,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小女孩,第四次讲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成了好朋友)。
(板书:撞、遇、等、每天坐坐)
(3)看了最后一句话,联系前面几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最后成为好朋友)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情感。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书,通过读书,理解词句,通过读书,了解文章的层次,下面,我们要通过读书感受文章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读老人和小女孩“相撞”的一个片段,读出感情来。(之后再谈体会)
2、交流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有了很多的体会,下节课,我们来研究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收集一些爱因斯坦的资料。
板书设计:
18、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撞→遇→等→每天 坐坐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导语,通过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谁来给我们读读。(学生个别读)
2.这段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
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读,指名朗读)
教学提示:
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
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
教学提示:
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
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
教学提示:
①感悟“驮”字的巧思。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③感受“妆成红颜”的巧思。这白头苍苍的芦苇,因为这夕阳的映照,似乎被打扮成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多么奇妙的巧思呀。
2.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充满诗意的画面中。(配乐学生朗读)
3.让我们轻轻闭上双眼,夕阳西下,倦鸟归林,江水瑟瑟……让我们想象这样的画面听同学读,让我们一起背一背,把这样的画面印在脑中,记在心里。配乐背诵全诗。
三、自学第二首诗歌。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请用“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悟巧思”四个方法自学《花牛歌》,在学习单上完成自评。
②同桌合作,交流自学情况并相互评价。
2.学生根据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花牛歌》。教师提示学生,“悟巧思”为挑战要求,可选择完成。
3.师生、生生结合自学情况展开交流。
教学提示:
①说景物。结合画面理解“剪秋萝”。辨别“小尾巴”是不是景物。
②想画面。结合语句想象花牛的自由自在,悠闲自乐。
③悟巧思。感受诗歌反复的手法。根据学生的读悟情况,机动引导学生感受“霸占”“偷渡”中巧妙的构思。
4.配乐朗读、背诵诗歌。
四、小结。
当我们再读到现代诗的时候,可以用“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悟巧思”的方法自己尝试学一学。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蟋蟀实物收集蟋蟀的有关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五、总结布置作业:
听写划记的生字新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 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 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爱因斯坦,去看一看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 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来说说看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见面?(三次)
过渡: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次见面中去看看爱因斯坦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二、第一次见面
1. 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去找找第一次见面时的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呢?(指名回答)
2. 出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鞋子。”(齐读)提问:从这些外貌描写中,你觉得爱因斯坦怎样呢?
(1) 他为什么不刮胡子呢?为什么头发蓬蓬的呢?联系我们生活中怎样的人才会这样呢?原来他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拘小节”。(板书:不拘小节)
(师:如果我们直接说爱因斯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你们会认同吗?可能不会相信,通过对胡子、眼睛、头发等细致的描写,会更加有说服力,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科学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2) 爱因斯坦怎么把卧室里的鞋子都穿出来了呢?(引导学生回答,他可能思考问题太认真、太入迷,以至于忘了换鞋子。)
3. 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呢?在第一次见面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很爱思考呢?(指明回答)
4. 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1) 什么是“一边……一边……”呢?就是同时进行两个动作。同学们,你们平时走路的时候会思考学习上的难题吗?不会,他可真是爱思考!(板书:爱思考)
(2)我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读的真好,你抓住了“友好地”这一提示语。被撞后的爱因斯坦还如此有礼貌,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宽容、平易近人)
(3)被撞后的爱因斯坦道歉后立刻低头向前走去,他急着干嘛去啊?哦,他又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了,他真是爱思考,舍得不浪费一丁点时间。
过渡:小女孩回到家后,她的父亲听了这件事后是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的呢?“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5. 小女孩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不伟大)
出示: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1) 谁能用陈述句的语气来说一说这句话呢?
(2) 在小女孩的眼里,他只是一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普通人”。
过渡:那么爱因斯坦会觉得自己伟大吗?下面我们自由地来读一读4-6自然段,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三、第二次见面
1. 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位同学扮演爱因斯坦,一位同学扮演小女孩。老师来念旁白。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要向爱因斯坦一样爱思考哦!
预设学生回答
(1) 爱因斯坦明明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却不觉得自己伟大。他很谦逊诚恳。(板书:谦逊诚恳)
(2) 在小女孩的眼中,任何人都只是身边的普通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都是天真无邪的表现。
(3) 然而成熟的爱因斯坦也跟着小女孩“胡闹”。出示: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提问: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调皮、友善)(板书)也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2. 提问:找一找第二次见面中用了哪些笔墨来写爱因斯坦不会穿衣服呢?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
(1) 衣衫不整是怎样的呢?引导同学们用第一次见面时的外貌描写来陈述。
(2) 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爱因斯坦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将“一面……一面……”与“一边……一边……”联系起来理解,都是表示两个同时进行的动作。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也来试试造个句。
(师:为什么在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外貌描写了呢?如果再写,就和上文重复了。在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爱因斯坦的一系列小动作来突出他不拘小节、爱思考之外的友善和调皮。)
过渡:爱因斯坦虚心地像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他只是随便问问的吗?不是,他真的去做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第三次见面的情况。
三、第三次见面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说的穿戴要领有用吗?(有用)
出示:“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的整整齐齐。”提问: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不仅友善、调皮,而且真的去认真听取了小女孩的话,他真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 请同学们呢快速浏览课文第6自然段,读一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想一想这两个人仿佛是什么样的关系啊?(朋友)
3. 一个严谨的科学家能和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成为朋友,可见这位科学家非常的友善、有童心,同时也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过渡:就因为爱因斯坦保持着一颗童心,所以他们两成了好朋友,这极大地引起了小姑娘的母亲的好奇心,她不知道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有什么共同话题。
四、总结延伸
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聊些啥呢?
出示:“她教我怎样穿戴,怎么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提问:什么是“只好”呢?就是除此以外什么都不会做了。可爱因斯坦真的什么都不会做了吗?不是的,因为他非常的谦虚。
2. 小女孩的母亲之所以好奇是因为把爱因斯坦看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既可)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但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而是因为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他爱思考、生活不拘小节;他谦逊诚恳、友善调皮,拥有一颗童心;他善于和小朋友相处,十分喜爱小朋友……这些品质让他变得伟大。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旨在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相处过程来体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的写好,通过一些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把人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补充习题》
2. 课后多读读一些写人的文章。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爱思考 不拘小节
谦逊诚恳 友善调皮 有童心
“伟大”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抗战中军民是如何以民族大义为重,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硝、触、搐”等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吃过馒头吧?假如给你一个有缺口的馒头你会要吗?可是有个人却把一个有缺口的馒头一直珍藏了34年,临终前还一直叮嘱这个馒头传下去,并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所有的孩子们听。同学们你们想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去聆听这个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字音读准;并在读的过程 中标出自然段。
2、出示字词,采用男女生赛读的形式,让学生认读。
3、学生分段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感悟课文。
1、通过读文相信这个感人的故事已经深深印在我们脑海了,回顾课文1—6自然段,说说你从这几段中知道了什么?
2、可见情况真是危急啊!在这样危急时刻,争分夺秒时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
3、就在这个时候,饥民们是怎样做的?事情又是怎样发展的?
让我们默读7—18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学生汇报。
(1)当学生汇报少校给饥民跪下那一段,适时提问大胡子少校为什么要给饥民跪下?体会当时他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2)当学生汇报小女孩交馒头那一段,要让学生把感动的景象用朗读表现出来。
分角色朗读小女孩与少校的对话。体会当时少校的心情,想一想此时你最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3)当小女孩汇报所有饥民都把馒头交上去那一段,让学生对比饥民之前与现在的行为。想一想饥民在如此饥饿的情况下,为什么又要将抓到手里的馒头默默地放回车上?
4、少校归来时,发现了什么?
5、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站到尤小翠坟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她们的心情怎样?
6、一个有缺口的馒头,就这样保留了34年,将军在临终前说把这馒头传下去?那传下去的仅仅是馒头吗?还有什么?
四、练笔。
面对今天的学习生活,你有哪些感想?你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今后也要学习小女孩那个团结对敌,一致对外,以大局为重的精神。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依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感悟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增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文章中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四、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13
一、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字(包含两个多音字"藏")
2。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3。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哪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自豪及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哪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自豪及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哪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自豪及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的情感。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介绍文体
1.创设情境导入
你知道吗?在我们国家有许多的世界之最,谁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我国的一个世界之最——雅鲁藏布大峡谷。齐读课题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资料,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堪称世界之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风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特别是搜集资料的能力,以便丰富学生的知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2.回忆文体:说明文
说明文,主要是通过朴实、准确的语言来介绍科学知识,运用一系列的说明方法,说明某种事物的某种特点,让人信服。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等。
【设计意图】回忆说明文的特点,利于学生接下来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学。
3。介绍作者:
杨逸畴,江苏人,水资源专家,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主要作品有《海港寻踪》、《峡谷瀚海不了情》等等。
(二)诊断预习,排除障碍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青藏珠穆朗玛峰咫尺马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
涓涓细流滔滔江水山脉人迹罕至美誉
纠正字音:多音字“藏”
藏(zàng)()()
(cáng)()()
2.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检测,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字词教学,排除学习障碍,为学生深刻的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给课文划分部分。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相关内容可以用笔画一画。
2。讨论交流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所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
第二部分:(2—4)介绍奇异的大峡谷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河流峡谷。
第三部分:(5)大峡谷的发现终将引起人民的注意。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从而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总揽全局。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与美丽。
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四)细致品味,体会感情
1。读了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世界闻名、景色奇异…)(追问:景色奇异在哪些地方?
2。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划出重点地词句,标注自己的理解: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大峡谷的奇异?
3。学生自学,同桌交流
4。师生交流:
⑴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河流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
⑵雅鲁藏布大峡谷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主要体现在雪山冰川、原始森林神秘莫测;水不同形态的美;山的美
⑶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以读代讲)
5。围绕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回答。
⑴独立编题。
⑵小组提问题,抢答。
⑶集体提问题,抢答。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的特点,比如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围绕课文提问,并让学生回答,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等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课堂小结
雅鲁藏布大峡谷多么令我们骄傲和自豪呀!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它吗?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和文中的好词佳句,制作一期手抄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题质疑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课题:《草原》。
2、介绍作者老舍。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
(2)简要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草原的?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
2、交流初读情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草原风景的段落,画出相关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指明反馈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敕勒歌》)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草原人更美的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
③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们不得不分别了。课文中哪句话表达出了他们当时的心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蒙汉”指五十六个民族。“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2、小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画一幅展现美丽草原的图画,表达出你对草原的爱。
板书设计:
景色美——风景如画
草原民族团结互助
人更美——热情好客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了解曼德拉在监狱中的生活,感悟其为争取黑人自由解放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朗读感悟曼德拉为争取黑人自由解放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媒体:
投影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分段。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我的菜园。
2、释题。
“我”即“曼德拉”(1893—1981),是南非人民民主运动的杰出领袖,是南非历第一位黑人总统,1993年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曼德拉的人生经历中,曾经有过27年的监狱岁月。
菜园:种蔬菜的园子
3、激发兴趣:对于我们许多同学来说,菜园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地方。在城市的郊区和农村,许多人家都有种菜的土地,那就是他们的菜园。
简单的说,菜园就是种蔬菜的地方。即使是自小生活在城市的同学也知道,每天从菜场买回来的蔬菜,都是从菜园运过来的。种菜的人一般都是最普通、最平常的人,他们种菜,是为了生活;菜园,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块土地。曼德拉并非寻常之人,为什么他也有自己的菜园,还要亲自种菜呢?我们读了课文,就能了解其中所包含的不寻常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二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3)三读课文,划分段落。
课前布置预习查字(词)典:情有独钟苦役呵护戏谑慰藉
2、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读下列词语: 苦役 垃圾 呵护 争取 允许 情有独钟 监狱 辣椒 慰藉(jiè) 收获 宽敞 意义 放弃 拒绝 戏谑(xuè) 纠正生字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见上述预习内容)
3、认真朗读全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默读课文,练习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曼德拉终于获准在监狱的院落里开辟一方菜园。
第二段(第4——8自然段)曼德拉开辟菜园的过程和对耕种的情有独钟。
第三段(第9自然段)曼德拉在耕作菜园中悟出的深刻道理。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说说容易写错的字狱:说出间架结构及笔顺。
2、学生描红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词语(见练习册)。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了解曼德拉在监狱中的生活,感悟其为争取黑人自由解放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朗读感悟曼德拉为争取黑人自由解放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
(一)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2、曼德拉在获准开垦菜园之前处境怎样?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当时是一名囚徒,从结束苦役后只能在“监狱内的院落里做一些事情”中看出来。他的处境也非常苦,度日如年,从“艰难”一词可以体会出来。)
3、为了给自己监狱中的生活找些慰藉,曼德拉又是怎样做的呢?
4、为了给“每天的生活寻找”更多的“慰藉”,曼德拉多年来一直坚持“要求允许”他“在狱中的院落里开辟一方菜园”,“最终,做出了让步”。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曼德拉是怎样的一个人?(极为坚强的人)
5、齐读
(二)第4至第8自然段
1、默读思考:曼德拉是怎样开垦菜园、选种蔬菜的?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他对菜园情有独钟?
2、交流要点
(1)菜园所在地“土壤干燥,乱石丛生”,为了“给作物腾出生长的空间”,他“成天都在地里不停地挖掘”。
曼德拉选种的蔬菜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恶劣的环境里也能生长的西红柿、辣椒、洋葱。
(2)从以下描述可以看出曼德拉对耕种菜园情有独钟。
①“早在福特哈尔上大学时,我就在一位教授的菜园里种过菜。”
②“辛苦的脑力劳动之后,我就到菜园里去,沉浸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之中,自得其乐。”
③在监狱大院的“不停挖掘”,使得“一些朋友戏谑我生来就是一个矿工。”
(这表明:开辟菜园的工作是异常艰辛的,犹如开矿一样。曼德拉开辟菜园是异常投入的。)
④“我开始订阅有关种菜的书籍,学习各种耕作的技术,了解各类化肥的使用方法。”
⑤“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
(3)指导朗读
3、第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深化)
(3)曼德拉认为对一个领导人来说,应该从耕种菜园这件事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你能具体说说这是个怎样的道理吗?
(4)齐读
三、合作探究课题
(1)曼德拉的菜园有些什么特点?
(2)曼德拉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要求允许他在狱中的院落里种这个菜园?
(3)从一个的角度看,曼德拉在耕种菜园的过程中悟出了怎样深刻的道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先要有播种、观察、耕耘,然后才会有收获。忠于职守,尽心尽责。领导要悉心呵护人民群众,群力击退敌人,全力挽救能够争取的一切,全力清除影响成功的一切障碍。)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
2、完成本课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默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曼德拉为菜园做了些什么?他从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2、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坚忍不拔乐观向上)
三、作业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16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2、积累诗中优美语句,为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4、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激发创作童话的兴趣,训练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童话故事的插图与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播画面,猜名称
1、猜一猜:
投影童话故事插图,让同学看插图,说出童话故事名称,如《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
2、赛一赛:
你还能说出哪些童话故事的名称?看谁说得多。
3、赞一赞:
是啊,正是这许许多多美妙的童话故事随同着我们的生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去感受它的美妙与神奇吧。
二、议一议,找特点
1、读了那么多的童话故事,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童话故事在编写上有些什么特点吗?
2、同学自由畅谈。
3、有两位细心的同学也有他们的发现:
引导学习“我的发现”:先快速默读,再男女生分角色读小林和小冬的对话。
4、归纳童话故事编写的特点,教师投影:
《童话故事编写歌》
编写童话请记住,
主人公呀不简单,
要有言行和思想,
结合生活想情节,
(拟人、夸张)
故事当中蕴道理
无拘无束去创作。
5、只要我们善于想像,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就会美妙无比。学习“日积月累”中的诗歌《雨中的树林》:
自由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6、结语:
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像为船,夸张为浆,拟人为帆,驶进迷人的童话海洋吧。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
一、谈话激趣
以前我们在他人编写的童话故事里感受到了快乐,这节课,让我们来尝试自身去编写童话故事,相信我们能用我们的手我们的口,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国。
二、想一想,编一编
1、齐练《童话故事编写歌》,再次明确编写要求。
2、自身创编一个故事:
内容提示:
⑴可选择几种动物。
⑵可选择几件物品。
⑶也可续编小木偶的故事。
三、讲一讲,评一评
1、把你的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2、把你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讲故事者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主要内容。
听众要求:认真听,给评价。
3、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
四、演一演,练一练
1、自由组合小组,从本组同学所编的童话故事中选大家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自导自演。
2、在班上扮演,评出最佳剧组和最佳演员。
五、写一写
1、教师动员:
同学们大胆的创编,动听的讲述,出色的扮演,让我们在童话王国里快乐的漫游。下面,让我们拿起笔,把这些有趣的童话故事写下来,我们把它组稿为《童话天地》,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吧。
2、同学动笔作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17
一、班级情况分析:
班上共有学生24人,其中男生12人,12人,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多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其中有几个学困生的语文素质与学习习惯有明显差异,有一个孩子写字的速度相当慢,这学期依然要重点帮扶;其余孩子主要是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问题,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指导。在作文方面,大多数孩子不喜欢写,说的时候夸夸其谈,写的时候却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因此教会“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连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另外,还要重视写字的训练指导,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
2、继续重视词句训练,加强预习的指导
3、渗透阅读学习重点。
4、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5、重视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6、要放手一些,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教师自行设计的少量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讨论。
7、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8、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在听和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9、、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练习从内容、词语、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教学措施(含培优辅差)。
1、准确把握课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
5、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后进生,稳步推进优生工作。建立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早读、中午的时间合理安排内容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训练、辅导。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牢固情况全面登记,每天清查,及时补救。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18
教学目标: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说会道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
(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
(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19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小时候做毽子的方法,步骤。体会那个时代孩童的生活乐趣和纯真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做毽子的方法,从中体会到自己动手做毽子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工具和材料:鸡毛、包装袋两米、垫圈、线、索线、布条、剪刀等
2.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毽子
3.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毽子的故事或相关资料
4.课件让学生玩一玩踢毽子
教学思路: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课间爱做什么游戏,大家既然这么爱踢毽子,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个呀?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做毽子的步骤。
2.小组内互读,有疑问的地方标在书上。
3.结合实物,理解课文。
(1)出示插图和毽子,引导学生通过读、议、画的方式,明确毽子是如何做出来的,什么样的毽子既美观又好踢。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4.拓展延伸。
你还会做什么游戏用具,从中有什么感受?
5.检查识字。
“黏”是多音字:zhān,粘贴;niān,同“黏”。
6、推荐作业。
(1)、说一说做沙包的过程。
(2)、课间进行踢毽子比赛,共同感受活动的乐趣。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教案篇20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读懂住宅的特点。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三、教师准备(包括媒体):
准备教学挂图,让学生读懂课文。
四、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求两个同学合作解决,大家遇到困难了吗?那么请大家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住宅一般指谁居住的地方?为什么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住宅”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你在其他作品中见过这样的写法吗?你使用过这种写法吗?
问: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二)读课文、画“住宅”。
1、带着问题读课文: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画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反复的读一读。
2、老师出示一张有错误的蟋蟀住宅图,让大家找一找它的毛病在哪儿。
3、拿起画笔,画出正确的住宅示意图,注意体现蟋蟀住宅的特点。
4、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以“我的家”为题说一说自己画出的内容。
5、师生进行评议,并把最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学法指导: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反复的读一读。
(三)品味重点词语的作用。
1、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抓关键词进行体会)
2、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
3、反复读“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一句,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四)品读句子、体味情感、领略文章内涵。
假如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先体会这一句该怎样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教师范读。(读出赞美)
2、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
(1)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精心修建,反复修改。)
(3)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建房子写的那样形象、具体呢?谈谈你的感受?
3、解决问题
步骤:
(1)读课文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并说一说这些工具的作用。
(2)把自己当作蟋蟀,想象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小组内说一说。
(3)听完了介绍,交流一下感受。
(4)体会朗读,读出对蟋蟀不辞劳苦建造住宅的赞美之情。
(五)拓拓展。
用作者的话和自己的话分别赞美蟋蟀。
六、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特点—→伟大的工程
修建
七、作业布置。
1、必做【同步达标】: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2、选做【创造实践】:
借鉴拟人化的写法,写一篇有关小动物或小昆虫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