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 新华 四年级教案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下面是一些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免费阅读下载,希望对大家写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有用。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

1、 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 指导朗读

3、 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

4、 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六、布置作业

1、抄第6课生字组三词

2、《黄冈》第6课

3、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4、完成课外练笔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抓住特点

虎       颜色:嫩红(嫩绿) 观察细致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教后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学生学习很积极。从课前学生(杨丰华)找来爬山虎的实物,到后来的小结环节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语文要素】

2.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

3.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4.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5.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

2.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积累有关提问的名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重点)

2.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2.交流阅读体验,梳理提问策略。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交流学到的提问策略,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梳理。

预设:

(1)从《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学到了既可以针对课文局部提问,也可以针对课文整体提问。

(2)从《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学到了可以从内容、写法、获得的启示等角度提问。

(3)通过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明白了要提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3.总结运用提问策略阅读的好处。

(1)指名学生汇报自身的阅读体验,交流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

(2)读一读课文中学习小伙伴的话,总结好处。教师相机激励学生在阅读中养成敢于提问、主动提问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提出、交流运用提问策略存在的问题。

预设:针对写法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师把针对《夜间飞行的秘密》的写法提出的问题汇集起来,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再读一读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加深感受。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由读读每一组汉字,读准字音。

2.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1)第一部分由六组读音相同的形近字组成。每组汉字的左边为较熟悉的字,右边为生字;第二部分由三个汉字组成,每组的两个生字偏旁相同,读音和字义不同。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说说自己的发现。

①第一部分生字的学习,引导学生先根据形旁猜汉字的意思,再根据意思组成词语,最后查工具书验证。“驻”和“钞”的形旁表义,马字旁结合古代的交通工具来理解,金字旁结合古代的钱币来理解。

②第二部分的学习,引导学生先说说形旁所表示的意义,再尝试通过组词来理解,最后查工具书验证。如,“账”字,学生可以通过回忆较熟悉的字“财、货”等,猜测含有贝字旁的字与金钱有关。然后尝试着组词“账本、还账”。最后查工具书验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重点)

2.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重点)

3.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难点)

一、词句段运用

(一)反复

1.学生朗读两组句子,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否一样。

2.学生交流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

(1)第一组中的第一句反复运用“没有”,在句中出现四次。第二句中只有一个“没有”;

(2)第二组中的第一句反复使用“叫”,第二句没有反复使用。

3.学生反复对比所读的句子,说说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带给自己的感受有何不同。

预设:

(1)第一组中的第一句更能凸显那时候什么也没有,十分落后。

(2)第二组中的第一句更能凸显那条狗十分爱叫。

4.引导学生尝试表达。如,让学生照样子改写“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水和人烟”。

(二)自问自答

1.学生自由读句子,读后交流三个句子的特点。

2.出示非自问自答的句子:

(1)人类呼风唤雨。

(2)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竺可桢去北海公园是为了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体会自问自答表示强调的效果。

4.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里找出自问自答的句子,并读一读,加深体会。

如,《走月亮》中的“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组织学生仿写句子,进一步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二、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

2.学生自由说说这些句子的大致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讲解。

(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喜欢问问题就会变得知识渊博,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狭隘。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

(3)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提问就不会获得知识。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3.学生熟读、背诵。

4.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名句抄写在卡片上,把卡片放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激励自己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主要突出质疑这一主题,“交流平台”告诉我们“问”的方法,“日积月累”告诉我们“问”的好处。从“交流平台”中的质疑方法到关于质疑的名言、问句仿写,都体现了疑问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我让学生从本单元的主题入手,从整体上树立起质疑意识,注重方法的交流与领会,自己仿写问句,再到借名人名言重申质疑的重要性,遵循了由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讲练结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在美丽的夏夜在妈妈的怀里,在奶奶的膝前,听故事读故事的美好情景?故事带给我们多少快乐啊!今天我们走进第八单元,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本单元有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以及民间故事。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相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相机知道“射”的意思是“射箭”)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学习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1)当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时,飞卫怎样对纪昌说的(学生答)

(2)纪昌照做了吗?他是怎样做的?(学生答)我们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导学生读,读出纪昌的虚心和认真来)(3)大家想一想,纪昌在练习的时候,他心里会怎样想,别人会怎样议论呢?(学生回答)。(4)纪昌这样练过之后,结果如何呢?(学生交流)(5)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纪昌的什么呢,你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交流)

3、依照此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4、在练习了眼力之后,飞卫怎么教纪昌做的?结果如何呢?

5、大家想一想,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为什么飞卫先教他练眼力呢?(引导学生回答出要练基本功)。能否举例说明,比如: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

五、小结

本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呢?

学生交流讨论,并指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师小结,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当然还要有恒心,毅力,还要有好老师的正确指导。

板书设计

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眨眼睛

眼力基本功(有恒心毅力)

把小东西看成大东西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

2.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知荷兰,激发兴趣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我带大家飞越重洋,做一次跨越国际的长途旅游。请欣赏

2.出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荷兰。

(主要了解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特点)

3.听了我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一个怎样的荷兰?

4.教师:是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朗读课文,体会牧场之国的韵味

1.学生默读课文,看看“牧场之国”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一边读一边做记号。

2.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并读出感受。

3.全班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朗读相关的内容,随机教学2~5自然段(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牛

(1)在这一段里你还看到了什么?除了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的牛,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牛?

随机朗读理解相关句子,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无比尊严。”

(2)师小结。

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牛,这么多神态各异的牛,难怪,作者写到──齐读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花牛。”

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突出“全是”这个词?

(3)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争取情境再现。

以同样的方法,随机教学其它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重点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读完课文,我完全同意这真的是个牧场之国。却对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这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不理解。这句话文中出了几次?(2、3、4、5自然段各一次。)

难道说,以郁金香而闻名的“花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难道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而运河纵横交错的“水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这句话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大家再次回顾课文,结合插图,静下心来想一想。

2.交流。

师引导:作者不是否认“花之国”、“水之国”是真正的荷兰。他是通过这样的句子,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被为“牧场之国”的荷兰的深深的喜爱与赞叹。这份喜爱与赞叹,全都融在了这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句话中了!而这四句话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自然段中,作者所赞叹情象又各不相同。

3.指导朗读。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表达对牧场之国这份深深的喜爱与赞叹!

五、积累运用,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查资料,仿写荷兰,如: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两项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其一。

板书设计:

22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有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认识课后11个生字,会写“岭、旋”等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地观察和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都不太了解长城是吗?听老师说,长城始建于20__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汉、明两代又大规模修筑。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们谈的万里长城,主要指的是明代长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师:大家再看,这就是长城。你能看出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吗?对,第一幅图是远看长城,第二幅图是走近长城。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也要有一定的方法(板书:远、近)。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长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师:打开书,轻轻地翻到90页。自由地朗读13课长城,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要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长城的什么?开始。(生自由读课文)

2、解词。

师:刚才教室里书声琅琅,分外醉人。这课有很多的生字词语。有一些还不太好读呢,都读准了吗?谁愿意接受挑战?

(1)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形容词,像蛇一般弯来扭去。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气魄雄伟——气魄指魄力有气势,形容雄壮而伟大。

(2)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是长城最西边的关口。

八达岭——是北京西北方向的山峰名字。

瞭望口修筑垛子屯兵堡垒陡峭凝结智慧供

3、有了这些词语的理解,我们再去读课文,就容易多了。快略读一边课文,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长城的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精读课文

(一)、远观长城

1、师:这么短的时间就知道了这么多,真不简单。但同学们知道吗?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丽,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理解到长城的内在精神。所以请你再默读一遍课文,有没有哪个句子读起来栩栩如生,就像眼前浮现出了长城的壮丽景象一样?开始——找到了举手告诉老师。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师:说的不错,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齐读)

(2)、师:这句话中,把长城比作了什么?(长龙)咱们来找一找,长城跟长龙之间,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长度、姿势、气度)你从长度方面找到了相似,你从姿势方面找到了相似......

(3)师:刚刚你们说长城和长龙都很长。长城有多长?用书中的话告诉老师。

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有六千多千米。

师:你们看!这是一幅中国地图。这是长江,这是黄河,这——是长城。它东从山海关经辽宁、河北,西至宁夏、甘肃到嘉峪关,横跨11个省及直辖市。长不长?称之为万里长城,真是——名副其实。但是同学们请注意,在现实生活中真有长龙吗?长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而我们的长城呢?他确是真真切切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上,他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壮丽。所以当你体会到这一点,再读这个句子,是不是会有别样的感觉?

生1:不错,听得出每个字你都在用心读。

生2:好样的,巾帼不让须眉。

生3:一条巨龙在你的朗读声中腾空而起,让我们一起——(齐读)

3、师:透过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哪个词语来形容长城?拿起笔,写下来。

(这长城看起来真——板书:长、壮观、雄伟)

(二)、近看长城

1、师:这就是壮观的长城,这就是雄伟的长城。你绝对不会甘于远远观望,让我们走近他,观察他,触摸它,体会他。细看长城,你又会有另一种感觉。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告诉老师,你都从文字当中,看到了长城的什么?(学生读文)

2、师:谁能来说一说,你从文字当中,看到长城的什么?

预设(1)、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师:巨大的条石和城砖,这是修筑长城的材料。你愿意用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脚下的长城?

——高大坚固。(板书)你还能从文字当中,看到长城的什么?(引入预设2)

预设(2)、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师:好!你从城墙顶上了解了长城。还有吗?(出示长城图片)

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师:你看到了城墙外沿的构造,有垛子,能告诉老师,哪里是垛子吗?瞭望口和射口呢?还有?

生: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师:好,你发现了长城的城台。(点击)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词语,你是否知道了,长城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呢?是啊,这是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用来防御外族侵略。所以他必须建造得——坚固。(哪句话说出了他的坚固?引入预设1)

3、师:现在的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中国各个兄弟民族之间也早已化千年干戈为玉帛。而这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却历经千百年风雨,依然耸立。透过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长城?拿起笔,写下来。

(这长城建造得真——坚固、高大、精巧)

(三)展开想象

1、师: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的感叹是发自内心的。是的,面对这样雄伟坚固的万里长城,谁见了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因为长城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走近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哪些文字深深的打动了你?让你惊讶、让你疑问、让你浮想联翩?

(学生读文)

2、师:谁能来说一说,那句话打动了你,让你惊讶,让你敬佩,让你浮想联翩?

预设(1)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哪些文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哪些又让你体会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呢?(引入预设3、4)

预设(2)

生: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师:因为这长城就是劳动人民一点一点修筑的!还有那句话让你惊讶,让你敬佩,让你浮想联翩?

(引入预设3、4)

预设(3)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一吨多重。

师:多少块条石?有多重?

a:那么重,用塔吊车应该会轻松不少吧?那他们是怎样把石头抬上去的?

b:那得多少人啊!你看————(引读)

预设(4)

生: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为什么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年代久远)对啊!六百多年前,那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那是一个科技十分落后的年代,那还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更是一个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年代!条件落后,这山更——险峻。任务却—重!(引入预设3)看————(引读)

在烈日炎炎下,是这些平凡普通的人——

在冰天雪地中,是这些衣衫褴褛的人——

在饥肠辘辘中,是这些思乡心切的人——

3、师:好沉好沉的血汗和生命啊!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城砖条石组成的,不如说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铸成的。可他们做到了!所以我们才会感叹: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这里面有多少献血,这里面又充满着多少智慧,所以我们才会感叹: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带着你所有的联想所有的赞美,再读这句话,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齐——(齐读3段)。

4、师: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字透漏出的画面,是作者亲眼所见吗?对,这是联想。是踏着方砖,扶着条石不由自主地与历史重逢。所以现在,你还认为长城仅仅是雄伟壮丽、高大坚固吗?此时此刻,长城不再仅仅是一座冰冷的建筑,把你的想法写下来。长城它让你感觉————?

(长城,我为你——骄傲、自豪)

(四)赞美长城

1、师:是谁最初设计了长城,是谁一步步建筑了长城,是谁一次次守护了长城,又是谁在千百年后赞美长城?此时此刻,你最想用书中的那句话来评价长城?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不仅你,连作者也这样说——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不仅作者,全世界去过长城的人都想说——

师:是你们的朗读提醒了我,这句话不应该是读出来的,应该是喊出来的——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2、师:同学们,想再看看长城吗?(视频)同学们,这就是长城。这是雄伟壮丽的长城,这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这是气魄雄伟的长城,这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长城。山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同学们,巨龙已经腾飞,必将在你们的欢呼声中飞得更高更远全体起立!(生起立)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齐读——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

走月亮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王素娟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沟、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

云南走月亮的资料、课件,生字卡片、拓展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听写词语:

第一课时:柔和新鲜河床修补满意招待传说

第二课时:鹅卵石庄稼葡萄风俗水稻成熟坑坑洼洼牵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多媒体出示有关云南风景图片。师: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有一个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

2、了解作者

3、板书课题走月亮这个“走”是什么意思?

4、师: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走过月亮吗?你有什么感受?

5、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指导读好重点句子:A细细的流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B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以哪个句子为线索?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3、同桌交流。

4、班级汇报

课文以“我和阿妈走月亮”这个句子为线索。

第1—3自然段,写月亮升起,“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

第4—5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6—7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村道、田埂上走月亮。

第8—9自然段,总结全文,抒写“我”和阿妈之间的亲情。5、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小组内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班级考查:

(1)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镀、埂、烁”指名认读。

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浴”是形近字。

(2)指导书写:“淘、鹅、坑、洼、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淘:注意后半部分里面是个“缶”字,一竖不能出头。

卵:左高右低。第一笔是短撇,第二笔是竖提,第四笔是撇,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跃:足字旁的最后两笔是竖、提。右边第一笔是撇,运笔时注意从右上往左下,要写得短一点儿。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课堂检测

1、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风俗(súgǔ)稻穗(huìsuì)

2、看拼音写汉字。

pútɑotiàoyuèzhuāngjiɑqiānshǒu()()()(三、3、仿写词语。

闪烁——闪闪烁烁

()——()()——()

答案:1、súsuì

2、葡萄跳跃庄稼牵手

3、香甜——香香甜甜高大——高高大大

五:课后作业:

1、继续把课文读熟。

2、正确书写课后生字。

3、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走月亮》一课,我和妈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

2、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想象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

二、精读课文,想象画面。

(一)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像。五分钟后和同学说一说。

(二)学生自读课文。

(三)小组交流。

(四)班级汇报:

1、想象“月亮升起”图,感受月夜的明亮和柔和。

(1)抓住“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这个句子体会到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教师板书:月明亮柔和)

(2)带着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3)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4)你能把这幅画起个名字吗?——月亮升起图

2、想象“月下溪边”图,感受月夜的祥和。

(1)第4自然段,抓住“溪水流香”“水塘抱月”“洗衣做船”,几个句子生理清这个自然段的主要画面。想象画面,并体会画面带给自己的感受。

(2)你喜欢哪个画面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3)给这幅画起个名字——月下溪边图

(4)试着背诵这一段。

3、想象“月下田园”图,感受月夜下的丰收景象。

(1)自由读第6自然段时,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起一个名字,如“修补村道”“虫唱鱼跃”“果园飘香”“种菜栽稻”。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小画面,或描述,或朗读,或交流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引导学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4)给这幅画起个名字——月下田园图

4、想象“月亮牵星”图,感受浓浓的亲情。

第9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39;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有感情地朗读9、10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1、同学们,你有没有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仿照第六自然段写写。

四、课后作业: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到两个,描述课文中那些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写具体。(课下写到积累本上)

柔和新鲜河床修补满意招待传说

鹅卵石庄稼葡萄风俗水稻成熟坑坑洼洼牵手

2、继续背诵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通过检查预习,能及时发现学生对课文朗读、字词认读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巩固生字词掌握情况。

回顾第一课时内容,链接学生学习起点。提出这节课学习目标,同时渗透阅读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

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下的美好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读写结合,写法迁移

当堂训练

一、比一比,组词语。

牵()填()饿()

奇()镇()鹅()

二、写出加横线词语的反义词。

1、月盘是那么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

2、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

三、我会填。

秋虫()着,夜鸟()着翅膀,鱼儿()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四、填一填。

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shuò)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这句话运用了()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阿妈在月亮下散步的幸福和温馨。

【答案】

一、牵手好奇填写城镇饥饿白鹅

二、1、黑暗僵硬

2、平平整整

三、唱拍打跃出

四、拟人

主题阅读篇目

夜石林(节选)月迹(节选)

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我”和阿妈想到: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悄()社()梁()渡()

末()稍()杜()粱()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

六、作业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

板书:

13、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重点难点:

1、理解信中小作者的呼吁,体会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准备:

1、学生:查字典了解多音字给血吁丧钉的读音;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查找蓝盔的资料。

2、教师:搜集人们在战争生活中的图片,并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每天都在享受幸福安宁的生活,但是你有没有想到世界许多地方,人们却生活得并不幸福、安宁。今天武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图片,下面就让我们仔细来地看一看这些图片。

出示课件,教师介绍:你们看这张图片,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小女孩一脸手足无措、惊恐万分的表情;再来看看这一张,这个年轻人在慌忙逃跑的过程中,他的胳膊被炸弹残忍地炸断了;再看这一张,妇女儿童面对亲人的离去,它们只有哭泣、哭泣、无助的哭泣;还有这一张,受伤的小男孩被一个根本不认识的居官抱着,或许他还不知道他的爸爸妈妈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人世。这是一个孩子受伤时候被救出的画面。这一张图片里,面对孩子已经冰冷的尸体,这位母亲只有悲伤、无助地哭泣。

师:同学们,看到这一张有一张悲惨的画面,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感受

小结:通过刚才交流,我们的内心都会有同样的感受:战争给人们了无尽的伤痛,给人们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沉痛的灾难,我们是多么的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战争,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幸福、安宁的生活啊!好了,课前我们就先交流到这里。从你的文具盒里拿出一支笔来,做好准备,让我们开始上课吧!

二、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前我们交流了有关战争的话题,有一个中国孩子,他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就曾遭受过战争的摧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聆听一个来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师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学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这个中国孩子是谁啊?(雷利)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声呢?(指着一名学生说)为什么雷利会发出这样的呼声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三、检查预习,生字、句子的掌握情况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能不能把下面的老师要出示的词语读正确。

1、(1、2名学生读词语)卓越这个词语大家读得很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读。

2、教师强调"卓越"的读音

3、读得真棒!课文中有一些句子需要我们先来读一读,你们看一看这些变红的生字,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多音字)这些多音字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一定要特别注意啊!

(第一句谁来读?)

读的不对:这位同学读的对吗?(再找一名同学来读)看来这个字的读音对于同学们来说挺难的,大家看,血:在书面语或者词语中一般读—xuè;在口语中或者作为单个字念的时候读—xiě

钉:读对了的话:(你读的真棒!)这个字在这里就读钉,让我们一起来读钉在。

读错:你同意这样读吗?(应该读什么读音啊?)是啊,读四声dìnɡ,让我们一起来读。它还有一个读音,组词是气喘吁吁。

丧:老师课前查了字典,请同学们对照字典中的解释,想一想在课文中它应该读什么读音?课件出示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判断,然后再来读。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词语和句子我们都掌握的不错了,相信大家课文会学得更好。下面我想找几名同学接读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这封信,(谁愿意来?)其他同学要一边读一边想,信中都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接读课文

这些同学都读得非常好,相信咱们学习完课文之后,你们会读的更好。同学们,这封信都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

1、这个中国孩子叫雷利,他的爸爸牺牲了。

教师:对于一个才12岁的孩子来说,失去自己最亲爱的.父亲该是一件多么悲痛的事情啊!(板书:痛失父亲)

其他同学呢?信中还写了哪些内容?

2、雷利向世界发出呼吁,那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板书:呼吁和平)

学生先自己说一下板书,然后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看,雷利在信中先写了他痛失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然后又写到了他在悲痛之余,向全世界发出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五、细读课文

(一)爸爸在雷利心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1、(指着板书说)失去爸爸之后,作为儿子的雷利,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痛。在儿子雷利心目中,这位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5自然段,一边思考一边划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句子

3、同学们,在雷利的心目中他,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读一读你们划出的语句。(学生说)

4、同学们,这是我们找出的描写雷利父亲的句子,请你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出色的人)教师:你真会读书,就像你说的那样:爸爸多么优秀啊!

你为什么这样说啊?(学生说)你真会读书,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真棒!还有吗?你说的非常好。(热爱和平的人)

同学们说得真好,从这些字里行间中,我们读出爸爸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还是一位热爱和平的勇士呢!要是你有一个这样的爸爸你会感觉怎样啊?(骄傲)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赞扬一下这位伟大的爸爸吧!

1、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曾经对我的爸爸有如此至高的评价,他说爸爸是:——学生读

2、我的爸爸特别优秀,还精通四国语言呢,读!——学生读

3、让我更骄傲的是爸爸还是一位热爱和平的勇士呢——学生读

同学们,像爸爸这么优秀的人才,如果能生活到今天,一定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可是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二)回忆临行之前的那份约定。

1、在失去爸爸的日子里,雷利一家人一直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雷利永远无法忘记的是:爸爸临行前与他们家人深情告别的那一幕。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临行前,雷利一家人都相约了什么?

2、学生说:

(1)带着鲜花迎接爸爸;

(2)爸爸对来之后要送我一定蓝盔。

3、同学们,那爸爸为什么要送蓝盔给自己最亲爱的儿子啊?

介绍的基础上:教师介绍蓝盔:(出示蓝盔图片)大家看,这就是维和部队的帽子蓝盔,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地球与橄榄枝图案,蓝盔代表着和平,只要蓝盔回来,就代表着爸爸带着胜利的消息凯旋而归了!

4、想象:同学们,你们希望爸爸带着蓝盔早点归来呀?(音乐响起)让我们和雷利一起想象一下,爸爸带着蓝盔,胜利归来的情景吧!飞机缓缓降落,舱门慢慢打开,爸爸从飞机机舱里面走出来,他手中高高挥舞着蓝盔,冲着雷利高喊:见到宝贝儿子,爸爸该是多么激动啊!来体会着爸爸的心情再来说一遍好吗?雷利看到爸爸高高挥舞的蓝盔,激动的说:。(1名学生说)瞧,雷利笑的是多开心啊!

下了飞机,爸爸亲手把那代表着和平的蓝盔戴在了雷利的头上,并抚摸着雷利的头说:雷利一遍一遍的抚摸着那心爱的蓝盔,兴奋地对爸爸说:。)(1名学生说)

多么的美好一幕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重温这美好的一刻吧。我永远都忘不了,爸爸临行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1名学生)

教师范读: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爸爸出征之前的信心满满,对和平……

无限期盼之情。一起来读。

接读:是啊,我们和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捧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三)爸爸牺牲归来的情景

1、师:盼啊盼啊,雷利天天盼着爸爸这顶蓝盔能够早一点归来啊!

(点课件)现在这顶蓝盔真的回来了,可是它却是……

我们天天都盼着爸爸能早一点回来啊,可盼到的却是……

2、面对眼前的一切,雷利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啊?(2学生)

随机语言:

(1)我们似乎听到了雷利悲伤的哭泣!

(2)(照应板书)我知道你和雷利一样的悲痛!

(3)、此时透过那泪眼朦胧的双眼,雷利看到了那钉在灵柩上的蓝盔,还会对爸爸说:——!

3、朗读

同学们,相信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为爸爸的牺牲而感到悲痛,为雷利痛失一位这么优秀的爸爸而感到悲痛!下面就让我们体会着雷利这悲痛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几句话吧!(自己先来读一读吧)

谁能通过朗读表达此刻你那悲痛的心情?(1名学生)

我看到了同学们眼中闪烁的泪花,相信你的朗读打动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

谁能体会着雷利悲痛的心情再来读!(个别读)

爸爸就这样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缅怀这位伟大的爸爸吧!(齐读)

4、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爸爸呼唤的是——(指着课件说)

(1)启发个性朗读:爸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不忘呼唤和平啊。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通过朗读才能替爸爸发出他在生命最后一刻,那对和平的无限企盼呢?你会怎样来读呢?来试一试吧!

谁来替爸爸发出对和平的无限期盼之情呢?(学生读——)你为什么这样读啊?(爸爸的愿望特别强烈)是的,我们听出了爸爸对和平一次比一次强烈的呼唤。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替爸爸呼唤,他呼唤的是:低——高——高

我们还能怎样来读,也能读出爸爸对和平的企盼呢?

(学生说出:请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答)是啊,爸爸是在奄奄一息的情况下用尽全力呼唤和平,让我们一起来读)

学生说不出的时候:同学们,爸爸在奄奄一息的情况下来呼唤和平,又是怎样来呼唤呢?(学生来读)爸爸就这样呼唤着,直到生命的终结,他呼唤的是:高——低——

这句话我们还可以怎样来读?(学生无语)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仔细听,一会说一说你从老师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教师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他呼唤的是低——高——低)

同学们,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什么?(很坚定、和平太重要了)

我们体会到了爸爸对和平的坚定信心!

(2)体会之后,再朗读三次和平: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替爸爸发出他内心的呼唤吧!

此时雷利听见了,他听见了爸爸生命奄奄一息的最后一刻发出的呼唤,爸爸呼唤的是:高——低——低

妈妈听见了,他听见了爸爸对和平的坚定的呼唤,他呼唤的是:低——高——低

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爸爸向世界发出的一次比一次强烈的呼唤,那就是:低——高——高

小结:虽然我们的朗读方式不同,但却表达了和爸爸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对和平的企盼之情!

(五)通过资料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那么,在我们和爸爸共同的期盼中,我们的世界因此而变得美好、和平了吗?(没有)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6、7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

2、质疑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问题:

(1)和平之花为什么那么娇嫩啊?

(2)罪恶的子弹是什么?

(3)什么是和平之花啊?

(4)在如今和平的年代,我们却遗憾的看到,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我们痛恨战争,不要战争!

3、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读一则战争的资料,相信读完以后,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体会。(朗读资料)

4、交流感受:读完这则战争的资料,此时你还有什么最强烈的感受?

学生:儿童、妇女死亡的太多了。

教师:你们看,罪恶的战争竟然夺走了35亿人的生命啊!我们痛恨战争、我们永远要远离战争!(板书痛恨战争)

教师:这则资料还有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灵?

学生:世界各个地方都在发生战争。

教师:我们遗憾的看到,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可怕的是这些战争就发生这和平的年代,在我们的身边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教师:还有吗?

学生:几乎每一年都发生战争或者其他。

和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美丽、圣洁,然而在罪恶的子弹面前,它却显得那么弱小与娇嫩。

(六)呼吁和平

1、看了这则资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学生1,学生2)

2、大家也说出了雷利的心声,雷利向全世界发出了呼吁——他呼吁的是: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谁愿意做雷利向世界发出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雷利1。你就是雷利,说出你的心声吧!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雷利,共同向全世界发出的强烈的呼喊: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3、教师读:为了——为了——为了——

学生接读:我们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真正成为阳光、鲜花的人类家园。

4、合作朗读发出呼吁:同学们,最后让我们一同合作朗读,我读蓝色的部分、同学们读红色的部分,让我们一同向全世界发出我们心底最强烈的呼吁!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期盼: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痛失父亲

痛恨战争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妻、虱”两个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梭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3、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在学习的道路上百折不挠地前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2、练习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释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29课寓言两则中的一则《纪昌学射》。

2、齐读课题,解释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3、学生质疑,师帮助学生理顺问题。

4、过渡小结: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纪昌学射、妻子、梭子、虱子,学生读。

3、指导学生书写:昌、妻。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质疑: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默读课文。

2、出示词语:请教、练眼力、开弓、放箭、百发百中。

3、利用这些词语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用“纪昌学习射箭,他先(),后(),最后(),终于成了()”句式概括。

四、深入课文,品读感悟纪昌练眼力的经过

1、质疑:纪昌是怎样练习眼力的?从文中找出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划出来。

2、品读感悟第一次练眼力

出示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3、品读感悟第二次练眼力

出示句子;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4、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谁知道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眼力,而不是要他先练开弓放箭呢?

6、纪昌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取得了成功,如果你是纪昌你会对你的老师飞卫说什么?

五、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29寓言两则

主要内容感悟品质

纪请教认真

昌练眼力扎实实现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画面美,体会月色下的美景。

4、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出示月夜图。

师:同学们,你们和亲人一起在月下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亲人在一起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一起交流分享下吧!

2、生自由发言,说自己和亲人在月夜下散步发生的事情。

1、师简单总结学生发言,引入新课。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看看他们去了哪儿散步,有什么感受吧。(板书课题)

二、检测预习

1、师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师订正读音。

鹅卵俗跃穗镀埂烁

2、师出示字词拼写音频,生观察笔顺、掌握结构,生再次齐读。

3、多音字:载(zǎizài)

三、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量词及词语搭配,课后摘抄积累。(如:一块银毯,一塘新谷,明亮的月盘,古老的传说,月光闪闪的溪岸……)

2、师出示本课词语并解释:坑坑洼洼、汩汩、月影团团、月光闪闪、闪闪烁烁……

3、师指导生对四字词语进行归类,并扩展积累。

AABB式:坑坑洼洼、闪闪烁烁、郁郁苍苍、急急忙忙、蹦蹦跳跳

ABCC式:月影团团、月光闪闪、风尘仆仆、仪表堂堂、千里迢迢

【教学设计】随堂积累,提高学习效率。

四、整体感知

1、生细读课文,想一想:

(1)“走月亮”是什么意思?(在月光下散步)

(2)他们都去哪儿走月亮了?(村边小路、溪边、田埂)

(3)他们走月亮时都看到哪些景色?(点仓山、溪水、鹅卵石、庄稼、果园……)

2、生汇报,师指导订正。

3、出示课件,生填空并齐读: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走过(村边小道),走过(溪边),走过(田埂),走过(果园)……多么奇妙的夜晚啊!

4、生自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3):交代事情背景。

第二部分(4~5):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6~7):写“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8~9):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秋天的夜晚,明月朗照,一个小孩和他妈妈一起走月亮,欣赏着鹅卵石,闻着果香,这一切是多么美好的画面。下节课我们再具体去感知走月亮的美,感知作者的情意。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2、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策略/方法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课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什么问题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

二、精讲点拨,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错、不添、不漏。同时,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指名领读齐读:

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

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4、提问: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我们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并交流反馈。

6、齐读。

7、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

8、小结: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三、有效反馈,布置作业:

1、小结:读了这一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2、布置作业:

①熟读诗歌,背诵全诗。

②听写生字词,描红习字。

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根据内容画一幅秋天的画。

④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课后词语,并反馈。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①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画画谈谈自己的理解。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②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其中,你喜欢什么呢?把描写这一景物的语句勾画下来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批注上你的体会。

组织交流,相机指导: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组织讨论: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谈话“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出示分组活动内容: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1—1揭题,生齐读课题。

1—3生自由谈

2—1生自读全诗

2—4教学易错字

2—7生思考

3—1创设情境,学生发言。

3—2引导学生在图画中、从身边景物、人物、事物的变化中找秋天,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秋天的特点。

1—2学生质疑

2—1让学生有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品析,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2组织学生讨论。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诵并默写古诗。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1;教学难点:要求2。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1、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

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

②先指几名朗读能力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第一、二句。

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②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

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

④朗读体会。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第三、四句。

①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

②轻声自由读诗句,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

③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

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②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③启发想象,体会意境。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④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⑤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形孤)

凌寒独自开。(姿傲)

遥知不是雪,(色洁)

为有暗香来。(香幽)

表达了“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教学反思: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3

《火烧云》课文原文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

2.指名学生读书,师生评点

评:读的流利、正确,洋溢着喜悦之情。

语言活泼,充满了对火烧云的喜爱。

3.过渡

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2.讨论,交流:

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

师点:屏显相关文字、颜色。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

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

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含义。

(屏显以下文字:)

(1)、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有时红通通的,有时金灿灿的,有时半紫半黄,有时半灰半百合色。

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

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

师点: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看,天空里又飘来一朵云。(屏显动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说出云朵的变化。

3.小结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同学们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

引导学生说出:五光十色、瞬息万变

三、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1.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2.是啊,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3.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

4.齐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四、迁移运用,内化情感。

1.同学们,学完《火烧云》,你最想干什么?(看火烧云)老师这里有一段火烧云的录像,我们一起来欣赏。(屏显动画)

2.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多变的云》,可以运用学过的词句,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要求说真话,吐真情。

火烧云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和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我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

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4

一、设计理念:

《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其教学核心是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内容浅显、人物个性鲜明,寓意深刻。教学中从古代教学六艺入手,并也故事激趣,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并通过朗读指导与评价感知人物形象,领悟故事中所阐明的道理。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活动中大胆质疑,发表独特见解,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二、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8课的一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回家后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并且要有恒心有毅力。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本课,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直白,故事情节读一两遍就能了解,纪昌的品质也不难体会,重要的是理解“只有练好了眼力,才能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道理,并明白故事的寓意: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并且要有恒心有毅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品读——交流——演练——提升——练笔”五步曲,以有效的突破重难点,达到学习这则寓言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理解“注视”、“聚精会神”等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尝试复述故事。

3、通过比较异同,品味有关词句,体会纪昌专心刻苦、有毅力等品质。

4、了解寓意,明白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并能联系情景发表意见。

四、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揭题:

1、看图猜寓言,小结,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为什么学?向谁学?怎么学?学得怎么样?)

3、解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学?

(1)、课件出示古代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并逐一解答。

(2)、课前小故事:纪昌向飞卫学射的原因。

(故事内容:话说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纪昌也是当时出色的猎手,他听说飞卫被称为天下第一神射手,隐居在鹿台山,就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飞卫想比试比试。他先抽出一支箭,嗖的一声,射下了天上的一只飞鸟,飞卫摇了摇头。接着,纪昌又抽出第二只箭,嗖的一声,射中了水中的游鱼。世人说,这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最难射中的了,可是在飞卫的眼中,这只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抽出一支箭,不经意的那么一射,射中了一片正在飘落的叶子,这片叶子也只是停了那么一下,就继续向下飘落。就这一射,让纪昌心服口服,他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从此下定决心向飞卫潜心学习射箭。)

(设计意图:“兴趣是良师”。从学生熟知的寓言故事入手,让学生看图猜寓言;接着结合课前资料,图文解答古代教育六艺、教师绘声绘色地讲纪昌向飞卫学射的故事,弄清纪昌向飞卫学射的原因。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直奔本课主题,既省时又高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放声读课文。

2、读生字词:虱子妻子百发百中

3、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解决课题质疑的问题,再串联起来回答,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纪昌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个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注重练好基本功的人。)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通过课题质疑,自读课文、交流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主体内容,教师也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小结归纳。)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过渡:纪昌是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从课文哪些自然段给你这样强烈的感受?(2、3自然段)

(一)细读“练眼力”

A、自由读2、3自然段中最喜欢的句子,找出你感受最强烈的语句。

B、找出飞卫向纪昌提出联系要求的句子读。(共2处,点名读)

C、读读纪昌怎么练习的句子(共2处,点名读)

D、找出练习的结果的句子(共2处,点名读)

小结:你们发现两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都用了夸张的写法)怎么写出来的?(先写飞卫提出要求,再写纪昌怎么练习,最后写练习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读找找中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和表达顺序,明白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品读课文,走进“第一次练眼力”。

师:自由读第一次练眼力的句子,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

A、课件出示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B、交流:“睁大”、“注视”,你为什么关注这些词?做注视的动作,在书中找句子,什么才叫注视?

C、师:刚刚你们眨了多次,也难怪你们,眨眼睛是正常的生理活动,我们的眼皮就好像眼睛外面的一副窗帘,它经常要开开关关的工作,正常的人一分钟要眨十多次眼睛,如果你两分钟不眨眼睛,眼睛就会流泪、会发酸的。

D、看动画:纪昌躺在织布机下练眼力的情景。你们的眼睛怎样?你们有什么话要对纪昌说?(不能放弃、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艰苦的练习才能成才……)

E、领读这句话:

教师:第一天(第十天、第一百天、第七百天、第七百三十天),妻子织布时,

学生接读:“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F、就是这个注视,花了730天,两年后,终于有了成果,

课件出示句子:有沙子进入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晚上睡觉,整夜不用闭眼睛了。

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

师:这些都是他联系成果的表述,你认为,你要向他人叙述他的本领高,你最愿意选择哪一个句子跟别人说?为什么?

G、出示句子:

有沙子进入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晚上睡觉,整夜不用闭眼睛了。

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________________

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自己试着读一读,齐读,把这个成果读好)

(设计意图:教学这一环节,让看视频纪昌躺在织布机下练眼力,学生看自己的手指一分钟,层层深入师生配合读,直观教学、学生自己演示、教师激情带读,使学生逐步深入走进纪昌,深入文本,理解纪昌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寓意就在这一看一演一读中不言而喻。)

(三)、品读课文,走进“第二次练眼力”。

我们来看看第二次练眼力,飞卫有提出了哪些要求?

(1)、出示句子: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2)、师:他怎么做的?那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为什么?

(3)、生交流:“每天”、“聚精会神”(什么意思?找出近义词: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4)、师:他聚精会神地盯着虱子,肯定有干扰他的事情发生,你说说看会有哪些干扰他的是呢?(生说)

师领读:A、飞虫叮咬,他依然每天

B、风吹动头发,脸上痒痒的,他依然每天

C、雨滴打在脸上,他依然每天

生接读“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5)、出示句子: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A、你有什么话要说?(生:那只小虱子在他眼里像车轮一样大,课件纪昌的本领很到家了,芝麻打的小虱子在他眼里像车轮一样大,真是不可思议,令人无法想象。)

更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有,原文这样写道:(课件出示)

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B、自由读,你是不是模模糊糊懂了它的意思了?点名说意思,一起读这个句子

C、师生古筝配乐,配合读2、3自然段

(设计意图:纪昌练眼力的部分是寓言的教学重点,在语言表达上也是重中之重,是人文精神与语言发展的结合点,教学分四步:一读,让学生将自己对机场的评价从读中得出;二品,注重重点词句,咬文嚼字;三交流,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四读,从古代原文中体会感悟,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品质与文章内涵。这样有层次的教学,让学生的语言发展与精神感悟得到了同步提升。)

四、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师:是需要这样的练习,但作者写练开弓、练射箭一起写了几句话?在书上找一找。可是连眼力用了两大段,这是为什么?练眼力是学习射箭的什么?(基本功)这说明了练好基本功(很重要)纪昌最终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他的师傅飞卫有百步穿杨的本事,而纪昌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请看原文,说大致意思,读句子。(课件出示):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师:同学们,我们对纪昌的本事赞不绝口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他付出的艰辛。

2、学习了这篇寓言,你向纪昌学到了什么?(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3、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师: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有这件事,我们也会想到其他的学习,

要想写的一手好字,就要()。

要想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要()。

要想学会电脑操作的本领,就要()。

4、课件出示名言,齐读。

师:最后,老师送你们几句话,也许能成为你生活中一个无声的老师,希望这些无声的老师能常伴你的左右,伴你成功!

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成功来自于恒心、毅力,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

万丈高楼平地起,磨刀不误砍柴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五、配乐,小练笔。

师:同学们,据我所知,练射箭,不仅要练眼力,还要开弓放箭,是不是还要臂力呢?第三次纪昌有去找飞卫,飞卫还是不满意,飞卫说了什么?

(1)课件出示:纪昌第三次去拜见飞卫,飞卫说:“虽然你的眼力已经练得不错,但你的臂力还不行,你回家再好好练练吧。”纪昌回家后,有开始练习起来。

_________

小练笔:1、发挥你的想象,怎样练臂力?结果怎样?

2、交流写的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上,设计练笔是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深挖教材,以飞卫练臂力为题材,让学生发挥想象,模仿前面飞卫练眼力的部分写话,学以致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训练了其口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睁大眼睛注视认真刻苦

练眼力射箭能手

(基本功)聚精会神地盯有恒心、有毅力

最新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5

课题:

25童年读《水浒传》第二课时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自读自悟,知道"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从中感悟"我"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读书收获(能拟出小标题更好)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武松打虎,百听不厌;

(2)盼望长大,能读《水浒传》;

(3)答应买书,破涕为笑;

(4)买来新书,爱不释手;

(5)细读《水浒传》,无比喜悦;

(6)成绩提高,读书有益。

2、小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作者就是这样写了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楚。

3、质疑释疑。

二、引导精读,自读自悟

1、那么"我"究竟是怎么读《水浒传》的呢?请找到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

2、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回答,‘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3)课件出示语句,品读感悟:

①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有些内容还不理解,我仍然津、津有昧地看下去。

(从中感悟到作者非常喜欢《水浒传》这本书)

②早上在晨曦中看,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放学回来的路上,还坐在草地上看个没完。师生配合读这句话,学生谈体会。(作者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抓紧一切时间看,说明沉迷其中,对《水浒传》的达到痴迷的程度)

3这一段,我反复读了好几遍。,

从"反复"一词中,你又体会到什么?(读的次数多,读得细致)

(4)把这些语句反复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三、引导质疑,感悟表达方法

1、结合课题,引导质疑。

课题是:童年读《水浒传》那么课文只写第4,5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不就行了吗?课文的第1、2,3,6自然段与中t关吗?

2、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摞文通过写童年的"我"读(水浒传》的情形,表达了"我"对这部书的喜爱之情。从文章的每个自然段都能体会安丁才《水浒传》的喜爱。第1,2自然段是"我"爱上《水浒传》的前因;第3自然段写了"我"为《水浒传》而哭笑,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第6自然段是"我"读《水浒传》后的好处,交代了"我"爱读《水浒传》的后果。文章围绕中浑然一体,所以少了哪一段,都不完美。

作者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来反映"我"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延伸

1、爱读书吧!读书会让我们受益无穷。请大家课外读一读《水浒传》这一名著。

2、童年的你读过哪些文学书?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25童年读《水浒传》

武松打虎,百听不厌;

盼望长大,能读《水浒传》;

答应买书,破涕为笑;

买来新书,爱不释手;

细读《水浒传》,无比喜悦;

成绩提高,读书有益。

教学后记:

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