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

时间: 新华 四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大多数学生,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么写出优秀的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这里给大家分享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自然数,知道自然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了解自然数的规律以及奇数和偶数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一数,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发现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感受。

教学准备:

七彩泡泡一瓶,幻灯片(电影院图片、练习题),小试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大家看是什么? 教师出示七彩泡泡。

请一名学生来吹泡泡。其他同学注意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生开始吹泡泡。

吹了一会儿,师喊停。

问: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有的学生说一共12个泡泡,有的说10个,还有的说13个……

师:这样吧,让这位同学重新吹一下,我们大家一起大声的数出来。

一生吹泡泡,其他人数:1、2、3、4、5、6、7、8、9、10、11、12、13、14、…… 师板书。

师写到20多的时候停了下来。

说:我太累了,什么时候能数完?

生:数到10000。

师:数到一万还能接着数吗?

生:能。10001,10002…

生:永远也数不完。

师:永远也数不完我应该用什么号结束?

生:省略号,代表还有无数个数。

师拿起七彩泡泡说:我也会吹。结果一个也没吹出来。这应该用几表示?

生:0. 师板书。

二、探索建模

探索自然数的规律。

师揭示:像0、1、2、3、4、5、6、7、8、9、10、11、12、13……这样数出来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自然数。

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自然数。自然数除了可以这样一个一个写出来,还可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

师在黑板上画数轴表示。

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自然数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师在学生汇报时注意帮学生完善语言,适时引导。

引导学生明确(幻灯片出示):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

⑵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⑶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

3、再次体验。

⑴小游戏数一数。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接着数。

⑵幻灯片出示数轴,学生填空。

⑶(幻灯片出示)选一选哪些是自然数,哪些不是。

4、找一找生活中的自然数。

学生自由发言。如日历,电话号,车牌号书页…

5、探索奇数和偶数的规律。

师:自然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请看老师找到的图片。(幻灯片出示电影院的座位号)

同学们读一读,师板书。

1、 3、 5、 7、 9 11、13、15、17、19 21、23、25、27、29……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单数。

师:对,我们把生活中的单数叫做奇数。 奇数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汇报。

最后(幻灯片出示)师总结这都是刚才大家自己总结的:

⑴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的奇数。

⑵奇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⑶相邻的两个奇数相差2.

⑷奇数的个位分别是1、3、5、7、9. 同样的方法认识偶数。

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偶数的规律。

6、小游戏。

抢答:快速判断老师说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100045、2000140、3000019…

说一说怎样快速判断。

生:就是看个位。个位是1、3、5、7、9的数是奇数。个位是0、2、4、6、8的数偶数。

三、应用实践

小试卷

1、选择自然数,奇数,偶数,填到合适的圈内。

2、填数轴。

3、填数列。 全班订正同桌互判。

全课小结。

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

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79224=33

15039=39612=

15390=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249647=、432548=、327684=。

2)24527=、53048=、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取近似值对结果的精确程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课型:

1课时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电子秤上显示的数据和售货员的话,提出疑问怎么会不一样?引出“四舍五入法”

2.引出近似数,复习整数求近似数。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情境图,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提出0.984的近似数是多少?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现场操作展示在多媒体PPT中,插入函数能在播放时在方框里输入学生汇报结果,能及时将学生的想法展现在课件上)

2根据汇报结果,分别具体探讨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后的近似数。并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3、强调取近似数的要求不同表示方法

4、小组探讨1与1.0的精确度

5、引导通过线段图理解保留一位小数是1.0,小数末尾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6、总结:刚才是利用什么方法求0.984的近似数?独立完成想一想后在小组中交流,找不同说原因。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1)保留()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①一位②两位③三位

(2)如果要求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①分②百分③千分

2、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两位小数

0.25612.0061.0987

(2)精确到十分位

3.720.589.0548

(选两组,整组4人一起在电脑前讨论后,将本组答案用电脑操作展现在课件上放映呈现给大家)

3、按要求填出表中的近似数

4、拓展题

四、全课总结

1、数学课将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在哪方面还需努力?

2、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73页的知识,打开课本,认真看一看课本,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用笔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朗读出来。

课后作业: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0.984≈0.980.984≈1.00.984≈1

小于5,舍去大于5,向前一位进1大于5,向前一位进1

表示近似数的时,0不能去掉

课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97,98页中的主题图和例题1,例2,以及第97~99页中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以及图形的特征;通过操作活动(折纸)认识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形状的过程,了解它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具准备:

一个长方形方框,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每人一块直尺、一副三角板、一张印有平行四边形的白纸和一个剪好的平行四边形、一个硬纸条做的长方形方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平行四边形。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在这些物体上找出平行四边形吗?(请同学到台上用鼠标边指边说,然后课件再呈现学生所指出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找到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它们有些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二、 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教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方框)这个图形大家认识吗?(它是长方形)

教师:对!这是一个长方形。老师握着这个长方形方框的两个对角,轻轻地拉一拉。变!变!变!这还是长方形吗?(平行四边形)对!这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想玩玩这个魔术吗?

(2) 学生自己用硬纸条做的长方形方框来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师:同学们观察老师手里的平行四边形,同桌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对边平行

生2:对边相等

同学们真聪明,真能干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么多!

同学们,这些发现对吗?现在我们来验证我们的发现,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平行四边形,首先我们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来验证对边是否平行。

汇报结果:对边平行

现在我们再来验证一下对边真的相等吗?应该怎样办呢?

生: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

师:请拿出你们的直尺测量手中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

汇报结果:对边相等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有两个特点,它们是什么呢?

(4)师:我们现在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也知道它的对边相等且平行。那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呢?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出: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现在我们来学习,平行四边形另外一个特征。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平行四边形跟老师做(折高)。

师:打开平行四边形,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垂直于边)

师:想一想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折平行四边形的高,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教师:对!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第99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全班交流,教师强调底与高的对应性。

师:引导认识底

3、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1)完成表格

(2)归纳总结第98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它们都有哪些地方一样呢?(它们都是对边相等,对边互相平行……)

教师: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征,长方形、正方形都具备。

我们通常说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具有不稳定性。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能给大家讲讲吗?

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篇5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 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篇6

今天上了一节非常舒服的数学课,之所以舒服是因为孩子们都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积极思考、主动举手,课堂气氛非常融洽。

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内容是新增内容。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只会解决此类问题,老师也会时不时说出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但由于书本不提,故学生掌握不是很好。现在教材上明确提出常见的数量关系,其实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记住“总价、单价、数量”这一组数量关系,了解复合单位的表示方法,更在于引导学生经历从一类数量关系中抽象、概括出其本质的属性的过程,并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因此,教学时我为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实例,并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比较同一类数量关系的相同点上,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切实经历抽象与概括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对于常见的数量关系式,我自认为学生不仅要理解概括,而且要牢记。记住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便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有以下不足:

1.学生记不住数量关系式,会列式和应用但记不住具体的关系式。

2.学生对复合单位读、写不够熟练。在解决问题时,单位往往会写错。如:“米/秒”写成“米”,“千米/分”写成“千米”,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写法。不过这也难怪,学生以前一直都是这么写的,刚刚接触复合单位,所以不太适应,需要慢慢适应。

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篇7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解决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增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突出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会解答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2.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仅供参考,老师们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建议

1.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由于本单元是将解决问题和四则混合运算有机结合起来编排的,因此,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要注意加强审题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有哪些数量?这些数量分别表示什么?

● 哪两个数量之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根据问题选择分析方法:

● 从条件入手● 从问题入手● 从关键句入手

(3)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外化形式。

●示意图 ● 线段图 ● 枝形图

(4)在训练课中要注意补充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因为关于整数的三步的实际问题在本册中已达到最难的程度,进入了收尾。

2.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即在解决问题时可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综合算式中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与运算顺序结合起来。但老师要明确,在解决问题中并不要求学生一定列综合算式解答。

3.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针对每个例题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或现实生活创设现实情境,(知识点要保留)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研讨。在每层的教学中要注意遵循研讨的六环节。

4.关于计算方面的训练。

(1)加强口算的训练。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一审运算符号。

二审数据特点。

三定计算方法。

(3)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教给学生抄题、抄数的方法。

(5)做题时速度适中,一步一回头。

(6)关于作业的批改问题。

(7)练习要经常化。

(8)坚持弃九验算法。

学情分析:

2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