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时间: 新华 四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增强教学自信心。写好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是有技巧的,接下来给大家分享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方便大家学习。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补充化石知识。

(出示有关资料)学生默读,了解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二、了解推测的内容。

1.出示课题,朗读。

2.(出示琥珀图片和课文结尾一节)观察,默读,说说这块琥珀的特点(透明、完好:两只虫子、毫毛可辨、黑色圆环。第一句概括写琥珀透明,里面苍蝇、蜘蛛完好,第二句话具体说明怎样透明,怎样完好。)

3.圈划: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人们推测出什么?

4.讨论:以下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1)当时有过挣扎

(2)远古时代(一万年前)已经有蜘蛛和苍蝇(补充介绍检测的方法)

三、推敲故事的合理性。

1.了解故事。默读,根据时间分出境瑞形成的几个阶段,然后简述其形成的过程。(形成松脂球一埋人泥沙一成为化石)

2.推敲基本情节的合理性。讨论,这样的过程合理吗?(可引导学生回顾化石形成的过程:交换作用形成的化石。)

3.推敲细节的合理性。

(1)找到"夏天的故事"(形成松脂球部分),默读,概括:主要讲什么?(松脂裹住两只虫子)

(2)默读,找到故事的关键。

(3)指名让几位学生说说"夏天的放事"。在每位同学简述后,引导学生默读、评议(适当启发,比如:反复写到的、与松脂下滴关系紧密的),逐步抓住关键条件(炎热的天气、松树)。

(4)默读,推敲这两个推测的合理性。

(5)体会惊险一幕。

①指名或范读,想像松林里的情景。

②自己练读,要求读出小苍蝇的悠闲自得,蜘蛛捕捉苍蝇的紧张气氛。

③朗读指导,品味词句。(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说说根据。)

比如:"热辣辣"用得好,写清了老松树渗出松脂的原因。

④推敲细节。蜘蛛捕苍蝇这个细节,有必要写吗?(否则,两只虫子不会靠得这么近。)

有没有别的可能,使虫子靠近?(学生设想,大家推敲。)

(6)有感情地朗读"松脂球形成"部分。

四、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体会为什么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1)默读课文,思考圈点:为什么说是一块奇异的琥珀?然后交流。(比如:刚好松脂落下、时间漫长、地理变动、送上沙滩、偶然发现……)

(2)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同桌讨论:为什么作者的推测的故事,无懈可击?

(2)全班交流。(提示启发:①出示结尾节:观察仔细;②回顾化石知识:根据科学规律)

五、推荐课外阅读。(比如:〈蜷蝉的住宅〉)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说故事。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先不要坐下,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百忙之中也来和我们一起上课,我们也应该向他们问个好!(学生和家长问好)现在就让我们轻松地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找别扭”,(点击课件:“轻松一刻”)老师要请一位同学在10秒钟之内找到两幅画的区别,谁来?(指名上台操作主机)

师:好!这两幅图当中篱笆是不一样的!你马上就找出来了,真棒!同学们还想玩吗?

生:想!

师:那好,老师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试试。(指名上台操作主机)同学们觉得哪两幅画比较难找?

生:第二次的两幅画比较难找。

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比较难找?

生:因为第二次的画里的那只蝴蝶是黄色的,而且,它所停的花也是黄色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表扬!蝴蝶飞进花丛中就不见了,有一首诗里也有一句类似的话“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宿新市徐公店》里的一句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进行导入,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压力,同时通过图片中篱笆和黄蝶的特点,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解诗题

师:大家看看,老师写的有什么错误吗?

生:少了一个字,“宿”。

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把这个字写上去好吗?

(教师板书,指导书写:宝盖不宜过宽。学生书空)

师:谁来告诉我,这个字什么意思?

生:住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师表扬)

师:有人知道“新市”是什么意思吗?

(生自由回答,如果不知道,师过渡:看来,还是于老师知道的多一些。“新市”,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浙江省,大家记住了吗?)

师:还有最后一个词了,“徐公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自由回答,如果不知道,师过渡:还得我来告诉大家,“徐公店”,就是姓徐的人家开的店。)

师:咱班有姓徐的同学吗?

生:有,徐木子。

师:那我们能不能称呼徐木子“徐公”呢?

(引导学生理解“公”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师:所以,我们不能称呼徐木子为“徐公”,但大家往下面看看,我们敬爱的徐校长,我们就可以称呼徐校长为——(“徐公”)那如果用古代的习惯,你们怎么称呼于老师?(“于公”)

师:现在大家都理解这首诗的题目了,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引导学生断词:宿/新市/徐公店)

师:学到这里,通过题目,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了吗?

(杨万里住在姓徐的人开的店里看到的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题目,让学生了解本首诗歌所描写的主要内容,在知识储备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所学的内容。

三、自主读文,纠正字音

师:理解的不错,那杨万里住在姓徐的人开的这家店里,看见了什么呢?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个一个地读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读错了马上纠正。声音不要太大,能听清楚就好。

(学生分组读诗,教师巡查,指导)

师:(学生充分朗读后)好,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让学生将错误诗句重读)

师:我整理了一下,这些字大家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们把他们再读一读。(课件出示生字:篱疏未追店徐菜宿,纠正学生的字音)

师:这里面有几个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和老师一起写,好吗?

(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师:生字会读了,诗中的生词会读吗?(课件出示生词:疏疏菜花急走一径深未成阴追黄蝶无处寻)

(学生读词)

师: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我还注意到,有些同学读得不是很流利,另一个同学就让他反复读,让他多读几遍,这非常好!这就是合作学习的精神!现在,敢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吗?(课件出示古诗)

(3生读诗,师指导)

[设计意图]把字音读准、词语读连贯、句子读通顺,这是朗读的最起码要求。这个环节中,按照“字——词——句”的顺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书写能力,为后面感情朗读古诗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研读诗文,理解诗意

师:很好,语音准确。但仅仅读通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能够理解。现在,我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大家再把这首诗读几遍,并思考,诗中都写到了什么?他们什么样子?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和你的同桌商量了商量。开始吧!

(学生按要求学习,老师巡查,指导)

师:一共28个字,难不难?不难!认为自己读得懂的举手。我来看看!不一定要读得很准确,大致读懂的就举手。好的,有些同学还是没把握,老师提两个问题好不好?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的读懂了。

师:(问第一个问题)诗的题目叫“宿新市徐公店”——住在姓徐的人家开的店里,懂吗?(生:懂)那我问你,杨万里在那里都看到什么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篱径树花童蝶菜花)

师:非常好,第二个问题:这些事物什么样子?一行一行地读,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依据?每个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生自由回答,师纠正)

师:看看,这两个问题大家都能回答,你们真的读懂了。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师:在那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是那样安静,这就是——(课件出示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生读)

师:老师还没感觉到这条路的深远,教你们一个办法:读得慢一些。

(师范读:篱落/疏疏/一——径——深——生跟读)

师:好,这次我听出来了,好安静,路好长好长!谁还来读?

(3生读诗)

师:“树头花落未成阴”,读着读着,我感觉到春天正悄悄地离开我们,初夏正向我们走来,树上的花已经纷纷落下来,可枝头的嫩叶才长出来,还没形成浓密的树阴。谁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3生读诗)

师:哦,我好像看到了花瓣正在微风中飘下来呢!老师也想读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一起再来把这美丽的画面读读。

3生读,小组读,全班读“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教学古诗,就应该充分调用学生的想象,为教学服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想象更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想象是古诗诵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读得这样好,老师要奖励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播放“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动画,随后出示这两句诗。)

师:谁读读这两句诗?

(1生读)

师:老师想问问你们,捉过蝴蝶吗?当蝴蝶飞起来时,你是怎样跑的?

生:快跑。

师:对,诗句中的“急走”就是快跑的意思。可我没听出你在快跑呢!该怎样读这行诗?

生:速度快一些。

师:好,就你读读看。

(3生读诗)

师:捉蝴蝶是很快乐的事,我想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你的快乐。

(3生读诗)

师:大家一起读读这两句,读出你们的快乐。

(生读诗)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很适合语文教学。

师:可惜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告诉我为什么蝴蝶飞入菜花看不见了?

生:因为蝴蝶是黄的,菜花也是黄的,所以蝴蝶飞到菜花中,就看不见了。

师:那你认为小朋友没捉到蝴蝶,会是什么心情?

(生自由回答)

预设1:快乐

师:哦,我听出了你快乐的感受,那你读读这两行!

(生读)

预设2:难过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看出了你的一些无奈。没关系,待会就有一只更美丽的蝴蝶飞过来。你还难受吗?(不难受了)对了,等待也是一种乐趣,带着你的快乐,再读读?

(生读)

[设计意图]“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结果不是伤心,而是一份另样的快乐,这一切在诗人眼里是那样的真实,富有生命活力,是那样富有生活情趣,所以不能把这句的感情基调定在伤心、失望上。要通过教师引导没让学生体会出其中的情趣。

师:同学们,这一幅美妙的捕蝶图正好被诗人看到了,杨万里看到美丽的油菜花,看到这追蝶的孩子,看到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无奈,诗人有感而发,写下——(生接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这是一幅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怎么读才能读好?

(师指导读出趣味)

师: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幽静的小路伸向远方,看见了吗?

生:看见了!

师:你想到了哪句诗?

生:“篱落疏疏一径深。”

师:树上的花落了,叶子还没长大,还没形成树阴呢!

生:“树头花落未成荫。”

师:小朋友们急忙跑过来抓蝴蝶啦!

生:“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抓到没有?

生:“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小结:这是一幅多么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呀!看,幽远的小径,追黄蝶的儿童,稀疏的篱笆,长着嫩嫩树叶的大树,一切都这样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虽然小朋友们没捉到蝴蝶,可他们也体会到了捉蝴蝶的快乐。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全诗,生有感情地读)

师:大家读得不错,你能看着图把这首诗吟诵给大家听吗?

(课件至首页,生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描述性语言和课件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五、教师小结,深化理解

师:诗人杨万里用非常精炼的语句,仅仅28个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趣味横生的儿童捕蝶图,看着插图,想着古诗,你能把它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能)我们就把这个故事作为今天的作业,明天课堂上我们交流,好吗?

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古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像杨万里、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宿在新市徐公店所看到的暮春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的美丽景色,在教完本课后,回顾学生上课情况及同事们的评价,我感触颇多。

我在教学中有如下两点侧重:

一、教给方法,学会学习

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了学习古诗的四步法:解诗题,知题意;抓字眼,明大意;读诗境,悟诗情;诵诗文,勤积累。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为学生日后自学古诗作铺垫。有了这四步法,学生很快能进入本课的学习活动中,这样设计目的使学生最终学会自学古诗。

二、合作学习,品位意境

这首古诗采用白描的方法,语言自然无华,个别字词突破了,诗意就容易弄懂了。在小组合作中,我让他们通过反复诵读,互相商讨,共同理解诗意,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在反馈时说得很生动。但要他们品位其中的意境,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合作学习中,我旨在让每位同学有发言、有质疑、有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只要他们能说出诗中描写了美丽的春光,悠闲的农村生活,儿童天真可爱,诗人喜爱大自然或喜爱孩子等等有关诗句感悟的内容,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

宿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

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

荣;平舌音:菜

宿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4

学习目标

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②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③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⑤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

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

听朗读录音。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

①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

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②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③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

●课堂作业

①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遇到疑问随时发问。

②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①默写生字词。

②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

●阅读,体会路上景色

①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③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

③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

●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①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

②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③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④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①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

②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③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

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

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涵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①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

②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

●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质疑问难

●推荐课外阅读

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

●课堂作业

①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②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5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作者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

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和交流,理解作者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2.教师方面:

①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

②准备一盆杜鹃花;

③有关溶洞的图片资料;

④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

①浙江合适稍微呈现

②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

③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

第二张:

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

②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

③杜鹃花映山红

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

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

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

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

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性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

(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

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教师相机介绍溶洞方面的知识以及关于叶老的生平情况。并鼓励和肯定学习有方法、学习刻苦认真的学生。再安排一、二分钟学生同桌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要求读准加点的生字、多音字读音。

2.出示文字投影片②,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突兀森郁:突兀、高耸;森郁、森林、草木茂盛。

合适:结合句子理解指两个人并排仰卧在很小的船里不大也不小。(师用手掌代表小船、用两支粉笔代表人演示)

盘曲而上:引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理解。

变化多端:引导学生用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并出示投影片③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聚集:引导小组同学表演理解。

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请学生扮演人体模特儿然后指出相关部位。其中对“臀部”一词要理解并指导书写:书写时要做到上紧下松,遵循“上盖下”的原则。

杜鹃、映山红:用一盆杜鹃实物认识。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首先明确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先让学生说说,后出示文字投影片“三要六不”。

②提示:朗读较长的文章,可选自己喜欢的,可选认为写得特美的或比较难读的,你认为主要的内容多读几遍。

③学生自由练读。

④指名朗读,组织评价。

(朗读中,可推举班上最优秀的同学来读;可让认为本学期朗读有明显进步的来读,可邀请同自己水平相当的来赛读。听同学读时要专心,听出好的地方及不足的地方,以准备全面评价和取长补短。)

(四)小组学习,理清游览景点及顺序,了解内容的主次:

1.四人小组相互阅看自画的示意图,自填的顺序。

2.指名上台讲讲作者的游览顺序及景点(略)

3.请几名学生按示意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文章分辨一下哪些是主要的内容,哪些是次要的内容。

4.训练学生用其它方法给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如:

①拓展小标题法:路途——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②连接段意法:课文先写了路途中的见闻,再等外洞的特点,接着讲如何通过孔隙,然后讲内洞的特点,最后讲出洞的事。

③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欢迎光临我们浙江金华。现在我们在乘车去双龙洞的途中,先观赏一下山坡上一片明艳的景色……这欢快的小溪泉水就是从双龙洞流出来的。待会儿我们到了洞口先进外洞游览,看完外洞再乘小船穿过孔隙进内洞,即所谓的双龙洞游览……今天准能让你们一饱眼福、流连忘返……

(五)课堂总结,学生自行设计课外作业:

1.画图;

2.朗读并背诵喜欢的片段;

3.查阅图片资料;

4.抄写词语,整理预习笔记;

5.学编导游解说词。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7

一、课前解析

关注画面感:很强的画面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瓜藤攀架图、花开三季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这些独立的图画组合在一起,层次丰富清新,构成了一幅完整、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景画。以文字描绘图画,给予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

关注语言: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三个特点:其一,作者爱用短句描绘所见所感,节奏明快,适合朗读;其二,作者善用对比、衬托,让画面丰富鲜活;其三,作者善于赋予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使句子形象生动。

关注情感:细腻的描述中,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呼之欲出,同时契合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以想象画面为途径,直抵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会写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三、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会写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画面美。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示课件2:

教师引导:这首歌的名字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听这首歌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预设1:听完这首歌我觉得心里很安静。

预设2:特别想去乡下看看,是不是真和这歌里唱的一样美。

预设3:想闭着眼睛听这首歌。

教师小结: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抬头就是高楼大厦,身边也是车水马龙,难得有机会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乡下人家》,跟随文字,去乡下人家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自读课文

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要求如下:

出示课件3:

2.小组按要求读文。出示课件4:

3.检查指名朗读句子。出示课件5、6:

4.指读会认字。出示课件7:

教师过渡:经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基本上都能按照要求在小组中自学,并且能达到这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扫清了文字障碍,后面的学习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师引导:这篇课文,为我们勾勒出了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和幸福生活,处处都是一幅画。文章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是6幅不一样的图画。请你再读课文,如果要让你给这几幅画起名字,你会给它起什么名字呢?自己再来读一读课文,并试着写一写。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并进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预设:教师相机板书

瓜藤攀架图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图

鸭子戏水图

门前晚餐图

第一自然段:

预设:瓜架图

瓜藤图

教师引导:瓜藤爬上了棚架,我们可以叫“瓜藤攀架图”

第二自然段:

预设:农家风光图

教师追问:在这篇文章中,处处都是农家风光,那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哪种风光呢?关于图画的命名,越聚焦越好,越能说明图画的内容,请你再仔细想一想。

预设:花开了,竹子冒出来了。

教师追问:非常好,这几个字就能说出这个自然段描写的画面内容。那么,你能不能再挑战一下自己,字数再精简一些呢?

预设:花开竹冒图

教师引导:五个字,就是你自己理解中的这个图的名字。真棒!

预设:花开满园、雨后春笋

教师引导:关于图画的名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概括,只要能精炼、准确,就是你自己独特的命名。

第三自然段:

预设:鸡群觅食图

教师小结:大家越来越棒,图画的命名说明你们已经感受到了文字想要描绘的图画。

第四自然段:

教师引导:这一段是字数最少的一段,相信你们你们一定能很快概括出这副图画的名字。

预设:鸭子戏水图

教师评价:简单、明了。

第五自然段:

预设:晚餐图

乡下晚餐图

门前晚餐图

第六自然段:

预设:唱歌图

教师引导:谁在唱歌呢?

预设:纺织娘唱歌图

教师追问:可以,谁还想试试?

预设:月夜歌唱图

秋虫歌唱图

教师小结:用简练的文字,给每幅画取了名字。这样,乡下人家拥有的独特风景都被你们感受到了。出示课件8:

教师过渡:哪一处景致是你最感兴趣的呢?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文出现的生字和生词。

四、学习生字、生词

重点关注:蹲、率、谐三个字。出示课件9:

学生交流难写字,教师注意归纳书写要点。

蹲:足字旁第五笔短横在横中线上。“寸”长横在足字旁的下面起笔。

率:“十”横要长,竖在竖中线上。

鼓励学生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识记生字。

教师出示生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生词的认读检查。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藤攀架图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图

鸭子戏水图

门前晚餐图

作业设计:

1.会写生字2遍,生词1个。

2.再读课文,想一想,你对文中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尝试写一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2.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教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乡下生活的美好,读文章,犹如置身在图画里。还记得我们上节课欣赏了哪些图画吗?出示课件10:

(瓜藤攀架图、花开满园、雨后春笋、鸡群觅食图、鸭子戏水图、门前晚餐图)

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再次细细品味乡下生活的美好。

二、抓关键景致,展开想象,体会情趣

教师引导:文章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独特美丽的.乡下画卷,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请在四人小组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

※瓜藤攀架图出示课件12:

A引导学生感受色彩之美:

预设:在“瓜藤攀架图”里,我觉得颜色特别美。有红的、青的。青色的是成熟的瓜,让人充满期待,想着它长大以后的样子,要是我生活在乡下,肯定每天早晨都去看看这些青色的瓜熟了没有。

教师小结:颜色美,而且让人充满期待。青、红板书:(红、青、挂)

B引导学生感受动态之美:

预设1:这些瓜有许多种,南瓜、丝瓜,青的、红的,各种各样。乡下人家能吃到自己种的绿色蔬菜,多好啊。

预设2:这些瓜“挂”在瓜架上,风一来,肯定摇摇摆摆,像是在跳舞。

预设3:瓜像一个娃娃,藤蔓每时每刻都带着瓜宝宝努力向上爬啊爬。

师小结:你们不仅读到了瓜藤攀架图的美,还在头脑中生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一个“挂”字,这些瓜就充满了活力。板书:(挂)

作者以城市里的石狮子和旗杆和乡下人家的景致做对比,体现出乡下瓜藤攀架时的勃勃生机。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图出示课件13:

预设1:老师,我有一个疑问,“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可是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说这些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些陆续开放的花,到底是朴素呢?还是华丽呢?

教师追问: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试着回答他的疑问呢?

预设2:我想是既朴素,又华丽?

教师追问:表面上是既朴素,又华丽。但字面上是矛盾的。你们能不能想一想,“朴素”指的是什么朴素?“华丽”又指的是哪方面华丽呢?

预设3:鸡冠花、大丽菊都是特别普通的花,他们生活在乡下,生活在乡下人家的门前或者廊下,没有生活在花盆里,那么娇贵,是不是说他们的生长环境很朴素。

教师追问:有道理,生长环境“朴素”。那“华丽”呢?

预设4:虽然它们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它们仍然有序开放,一点也不自卑,呈现着自己的美丽。这是不是说明它们性格“华丽”。

教师小结:“朴素”和“华丽”本是这看似矛盾的表达,缘于这些花不用精心打理,自幼生长,难怪作者说“朴素”;而这些花依着时令开三季,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所以又很“华丽”。

板书:(朴素、华丽)

教师过渡:花开是美丽的,鲜嫩的笋冒出来,你感觉怎么样呢?

预设:小笋芽就像小朋友,下雨后偷偷探出头来。

教师追问:为什么说像小朋友呢?

预设:因为小朋友也经常会在下雨以后,偷偷跑出家门去踩水花。

教师追问:笋芽像小朋友,你的想象很美妙,也充满了生机,你是从哪一个字看出它的生机呢?

预设:探。

教师小结:“探出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刚刚破土而出的动态画面,好像在好奇地打量着这美丽的春天,让我们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生机盎然。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欣喜之情。

※鸡群觅食图出示课件14:

预设1:植物是美的,动物们也为乡下生活增加了生机。鸡妈妈也很享受乡下的生活。

预设2:没事儿的时候出来看看这些小鸡,也挺有意思的吧。

教师小结:乡下人家的美,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风景中这些母鸡、小鸡和公鸡带来的乡下生活的气息,它们更像是乡下的主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自由自在地生活。

板书:(悠闲)

※鸭子戏水图出示课件15

预设:这些小鸭子真快乐啊。想游泳了就去水中做游戏,在水中找小鱼小虾吃。把自己弄得湿漉漉的。

教师小结:鸭群顽皮、自在的游戏样子。湿透羽毛,水中留下一条条水痕。板书:(顽皮)

※门前晚餐图出示课件16:

预设1:我从“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这句话觉得他们的晚餐不管吃什么都是一种享受。

预设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这句话里能看出来他们吃饭的环境可比饭店里好多了!我也想这样吃饭聊天,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教师追问:“天高地阔”是形容空间大的,怎么用来形容吃饭呢?如果把“天高地阔”去掉,或者换掉,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

预设3:空间大,而且肯定在这么美的环境下,他们的聊天内容也很广,什么都有。

教师小结:对,乡下人家不仅用餐空间宽广,聊的话题也可能天南地北,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用餐,“天高地阔”正表达出是轻松愉悦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板书:(天高地阔)

※秋虫唱晚图出示课件17:

预设1:入睡的时候还有小虫子的鸣叫,就像一首歌一样。

预设2:有歌声陪着睡觉,真是一种享受。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板书:(喜爱)

三、积累表达

鼓励学生主动积累。出示课件18:

教师引导:文中把竹笋当成人来写了,体现了作者的的喜爱之情,像这样把物当作人写的句子还有不少,你可以把它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藤攀架图红、青、挂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朴素、华丽

鸡群觅食图悠闲喜爱

鸭子戏水图顽皮

门前晚餐图天高地阔

作业设计:

积累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8

教材分析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矛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孩子透过屋顶上小小的天窗看到和听到的点点滴滴,无尽的遐想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成了孩子们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了孩童时代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文笔生动流畅、情感真挚,内容看似简单,实则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远。由于写作时间已久远,现代儿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引导质疑、情景创设来增加学生的感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同时借助语言训练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针对课文难点,运用演化、发掘策略,通过启发联想和表情朗读、自主默读等阅读指导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其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得到心灵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藉、蝙”等生字,理解“慰藉、恶霸”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让学生通过朗读领悟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刻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难点:理解8、9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我们每个人都有快乐而美好的童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学大师矛盾

先生以自身的童年生活为题材写的一篇散文——天窗。(板书课题并播放投影)

看完这个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

(问题预设:什么是天窗?天窗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写天窗?)

看来,同学们心中都有许多疑问,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自读课文时播放相关投影)

(设计意图: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与课文内容产生碰撞,学会质疑方法的同时,产生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1)对读错的和难理解的字词,老师及时纠正和点拨。

(2)汇报解决问题的相关情况,通过学习,你都解决了哪些问题呢?(预设学生可能的汇报)

4、学习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重点指导读准:“藉”在这里读“jiè,不要读成jí;“宙”是翘舌音,读成zhòu,不读成zòu.重点理解“慰藉”“恶霸”“宇宙”等词语。

5、齐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读后交流、品味文章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品味和体验,给足了学生自读、感悟的余地。)

三、布置作业,巧设悬念

1、熟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2、思考:作者写天窗仅仅是因为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慰藉吗?

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呢?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9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课前谈话:

板书“乡下”你想到了什么?(聊聊自己熟悉的乡村景物、乡村生活)

一、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的描述真是太美了,瞧,乡下的夜晚也是那样的迷人!听,是谁在歌唱?

师:你们真会想象,我想其中一定还有纺织娘,它也是一种夏夜里的鸣虫,细细地听!多美的歌声,仿佛是甜甜地摇篮曲,(出示句子)引读,指名读。

静静地,让我们等待黎明的到来,走进《乡下人家》(出示课题)

指导读课题。

师:想去乡下人家走走、看看吗?

二、初读:

师:书本翻到100页,自由读读课文吧。

1、媒体出示读文要求。(师读要求)

⑴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⑵边读边想,你从文字中发现了那些画面。

三、生字检测:

师:乡下人可热情了,他们准备了许多丰盛的水果,等候着你们呢!(课件出示:生词)

1、谁来读?指名一。2、请位小老师。

四、整体感知课文:

师:我们饱饱地吃了一顿水果大餐后,该去村里走走了。

师:看——(课件:乡村图欣赏,同桌可交流)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师:是啊,这么多美景真是看不够、说不完,化成文字作者陈醉云写下了哪些画面?默读课文,找一找,圈一圈,点一点。

(学生是否能理解这个词,而且,画面是不能够用“圈一圈,点一点”的)

(课件出示:鲜花开放纺织娘唱歌鸡群觅食乡下人吃晚饭鸭子戏水瓜藤满架春笋破土雄鸡踏步天边红霞向晚微风归巢鸟儿妇女捣衣绿竹成阴)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出了那么多画面。这些画面中哪些是你熟悉的?

师:你能用词语来概括特点吗?作者也陶醉了,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既然出示了让面这些词,为什么还要让学生用词来概括?)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齐读句子

师: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

五、品读课文:

师:放在课文中“独特、迷人”一定会有更丰富的含义,那么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哪呢?

细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你看到了一道道怎样独特、迷人的画面。

指名读出句子: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评:你也很可爱。)说说“别有风趣的装饰”在这儿指什么?

师:什么叫“装饰”,老师身上有吗?(发夹,你的观察真仔细)老师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漂亮,花了十块钱买的。房子里有“装饰”吗?(生举例)是呀,装饰是指物体或身体表面附属的东西,使之看起来更美观。课文是指——(生齐答),这是乡下人家独有的,一粒种子,一棵瓜苗自由地生长,便能长出碧绿的藤和叶结出青、红的瓜,真是与众不同,别有风趣啊,让我们也走进那片瓜架,感受那份独特和迷人吧!

师:(课件出示图片,远看)你看到了什么?感到——是谁种下的瓜苗

再让我们仔细看看(课件出示图片,近看)你又看到、闻到了什么?真想——

那就闭上眼睛,伸手摸摸吧!师范读句子

师:多么生动的画面呀,(引——)带上自己的感受让我们连起来美美地读读。生读句子,(真是一幅充满生机的图画)

生读句子,(多么可爱的葫芦娃呀)

师生齐读。

师: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会给你什么感觉?

师:是啊,石狮子是那样威武,旗杆是那样高大,却令人难生亲近之意,而我们乡下人家门前那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是那么(亲切),那么(自然),把乡下人家小小的房屋装饰得别有风趣。就让我们再读这个句子(齐读——指名读)

你还找到了哪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读给大家听听。

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师:(出示这四种花先后开放的时间生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看到这个信息,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让我们选择一种花演一演吧!

(生模仿花开的样子轮流站起来。)

师:让老师加上花的颜色样子,同学们再美美地开一次吧!

(生模仿花开的样子轮流站起来。)

师:(采访两朵小花)你是?多么普通的小花,开得这么美,心情怎样?那就(高高兴兴)地读一读吧。

你是?你开得这么高看到了什么?心旷神怡地读一读吧。

花儿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下人家季季有花开,天天有花赏,时时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啊!花儿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吧。

师:你还找到了哪一道独特、迷人的&39;风景?读给大家听听。

3、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

师: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片绿绿的浓阴。(出示图片)在这片绿绿的浓阴中可以——可以——可以——

师:在绿绿的浓阴中读读句子吧。

师:在绿绿的浓阴中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出示下一句)读——

4、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请你试着做一做。多么可爱啊,你来读读。

师:轻轻悄悄地,感觉真好!你们瞧!(课件演示春笋出土的动画)(课件出示句式:啊,______________)

师:男孩子读出生机勃勃的样子吧。

师:女孩子读出笋芽儿调皮活泼的样子吧。

六、小结:

师: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就让我们在天晴了的时候,一起去乡间小路走走吧!(出示阅读链接,生配乐朗读)

七、课堂作业:

作业本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10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藉”,理解“慰藉、一瞥”的意思。

2、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这时候”的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关小节。

4、感受天窗带给“我”的慰藉,体会到天窗带给孩子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通过读文划句理清课文的脉络,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什么是天窗。

(一)出示图片,初步了解“天窗”,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初步了解天窗。

2、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通过读带有“天窗”的句子,梳理课文脉络。

1、回顾预习要求,交流文中带有“天窗”一词的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找出这些句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脉络。)

3、尝试为课文分段,并说说理由。

4、:从这几句句子中,我们了解到作者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天窗,然后又介绍了天窗给我的快乐,最后说发明天窗的人是应该感谢的。

(三)学习一、二节,了解什么是天窗及它的作用。

1、引读:这句话告诉我们天窗就是——联系1、2节说说大人们开天窗的原因。

2、交流、:天窗的作用就是采光。

二、学习4、6节,理解什么时候天窗是“慰藉”,为何是“唯一”的慰藉。

(一)通过读句子,引导质疑。

1、过渡:原本为了采光用的天窗却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到底它带给我什么快乐,以至在离开了家乡,成年之后仍常常想起这一方小小的空白?下面我们就要重点学习文章的第二段。

2、朗读第二部分中划出的句子,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读出语气。

3、理解“唯一的慰藉”,引导质疑。

(二)了解什么时候天窗成了我唯一的慰藉。

1、读第二段,找找哪几小节告诉我们“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2、交流读句,用自己的话来简要说说什么时候天窗成为我唯一的慰藉。

3、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这时候,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三、深入学习5、7节,展开想象,感受天窗带给我的快乐。

(一)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天窗给我慰藉的。

1、透过这小小的空白,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快乐呢?让我们再来读读5、7小节,体会体会作者感受到的快乐。自由朗读第5节。

2、个别朗读第5节。

(二)想象说话,理解天窗如何使我的想象丰富起来。

1、引读第五节,展开想象,结合平时所见,把风雨雷电扫荡世界的画面描绘得更真切、更实。

2、交流、并积累有关风雨雷电的句子。

3、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对风雨雷电威力的描写。

4、并引读:透过一块小小的天窗,大自然的威力在我的想象中变得真实起来,难怪作者要说——虽然被关在屋里,但是通过天窗,我仿佛就置身于真实的风雨中,难怪作者要说——

(三)学习第七节,想象夜的世界的美丽和神奇,进一步感受天窗带给我的快乐。背诵积累排比句。

1、引读第七节。

2、通过朗读理解第七节最后一句。

3、你从什么地方感到透过天窗,这夜的世界的一切是美丽、神奇的呢?再读读第七节,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交流。

4、交流,尝试背诵第七节。

5、请学生自己编编故事,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6、齐读第八节,读出语气。

7、: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儿时在夏天下阵雨时被逼进屋,晚上被逼休息时,那一方小小的空白带给他的快乐。

四、全文,布置作业,编写故事,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1、课文,齐读第九节。

2、布置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进屋唯一的慰藉

被逼天窗

“休息”(小小一方的空白)神奇

(多彩)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11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教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⑴齐读这一自然段。

⑵讨论探究:

“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12

【教学设想】

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自然段。

(1)读读这三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

(2)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

(3)板书课题:天窗

(4)齐读课题

2.简介茅盾

3.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

2.完成填空: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3.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领略了天窗的神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茅盾先生,去感受童年时代天窗带给他的快乐和慰藉。

二、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预设: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预设:因为乡下的房子里只有一排木板窗,碰到大风大雨的天气或者冬天,木板窗一关,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一样,开天窗,显得屋里亮堂一些。

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慰藉)“慰藉”什么意思?(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慰藉?(当自己失落时,无奈时,需要安慰。)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

(1)夏天阵雨来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是怎么理解“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预设:当小朋友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天窗成了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抚慰。

指导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了。”体会小朋友当时的无奈。

(2)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又是怎么理解“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预设:晚上,被逼着上床去“休息”,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抚慰。

指导朗读:读出“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无奈,读出对天窗的喜爱。

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____”和“○”在文中画出看到的、想到的。

(1)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预设:我感受到风雨雷电的威力很强大,很有威慑力。

为什么透过天窗看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预设:这是“我”的想象,无限地放大风雨雷电的威力,感受到一种快乐,一种在暴风雨中玩耍嬉戏的快乐。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这段话中,哪些是看到的?

预设:一粒星,一朵云;

预设:掠过的一条黑影。

从作者的想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满想象。

(课件展示以上内容)

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小组讨论,交流。

①孩子们虽然不能在雨中、在月光下玩耍,但是透过一扇天窗,产生了无数遐想,从无奈中找回了很多很多快乐。

②孩子们从“一粒星,一朵云”看出了“无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从“掠过的一条黑影”,仿佛看到了“灰色的蝙蝠,会唱歌的夜莺,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三、学习想象的方法

1.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齐读)

男女声对读。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身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玩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身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13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文章深析,整体把握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1)对于一些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在屋前搭一个瓜架是不够的,你找找还有什么?(花)

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谁被这些花给陶醉了?你来读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生读)

(2)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课件出示图片)

①“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说明什么?(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非常美丽,风光优美)

②朴素和华丽是一组反义词,为什么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

③请你为上面看到的景象起一个恰当的名字。(门前鲜花图)

④再读上面句子,想象门前鲜花图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2.出示句子: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里有什么?(竹)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独特在哪里?谁来读读?(课件展示图片)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春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真是生机勃勃)从哪个字可以体会出?(是从“探”字中体会到的)

(2)探出来与长出来有什么不同?(“探”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你能边读边做这个动作吗?

(4)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语气读读(点击不同图片)

(5)于是它们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请为它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屋后春笋图)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看一群小鸡在一群母鸡的率领下正走进我们的视野。

出示句子: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1.读句子,我们看母鸡率领小鸡觅食,体现了什么?(说明母鸡是一位负责、慈祥的鸡妈妈)

2.我们再看雄鸡,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又像是一位父亲保护自己的家人。

3.这一幅“鸡群觅食图”,通过写小动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虽然是描写鸡群觅食,却体现了浓浓的人情味)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1.朗读句子,从“游戏”一词上,你体会到了什么?(鸭子生活的自由、快乐)从“从不吃惊”一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在乡下,动物和人们和谐相处的氛围)

2.请带着我们丰富的想象再读读这段话,感受这幅“鸭子嬉戏图”的自由、轻松、和谐。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自由读句子。

1.傍晚,你看到了什么?(红霞、微风、归巢的鸟)

2.在这样的风光中,人们院前,边吃饭边高谈阔论,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然、和谐)

3.请你为这幅图命名。(门前晚餐图)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呀的叫声中进入梦乡,你们听!(听夹杂着纺织娘叫的催眠曲)听着这样歌声入眠,一定是一种享受啊。

让我们想象“夜晚睡梦图”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

三、课文总结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把乡下人家写得多美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享受生活,一定也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屋前瓜架图

门前鲜花图

屋后春笋图

群鸡觅食图

鸭子嬉戏图

院落晚餐图

夜晚睡眠图

自然、和谐

令人向往

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现在就教学过程的呈现情况、学生学的情况以及学生从这节课的收获情况,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

自认为本节课教学过程完整,详略得当,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从课堂中有所收获。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在默读课文,梳理画面这一环节,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的不够巧妙,存在牵着学生的思维走的问题,没有充分体现学生自学自悟、自主探究。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美,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美,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带感情读一自然段。

2、填空:

虽然()但是()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下生活的美

1、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学一起学习,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相关的&39;段落,美美的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手法,感受生动的语言美。

4、知道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⑴齐读这一自然段。

⑵讨论探究:“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房前花屋后竹《春》

鸡————大踏步走自然和谐

别有风趣鸭————见人不惊奇趣迷人

吃晚饭————搬到门前(夏)

纺织娘————催人入梦(秋)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篇1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边出示乡村风光图片)看这画面,听这音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是乡下。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泥土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鸣唱;在碧绿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鸭鹅。真是太美了!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板书课题)

2、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读?(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②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吧。

二、讲读

(一)1、那么,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谁来说一说

2、交流。这么多美丽的场景,咱们尝试着把它们写成一首小诗吧。出示填空: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乡下人家美。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咱们写的这首小诗吧!

(二)多美的乡村呀!请选中你最喜欢的画面,尽情发挥,呆会把它美美地读给同学们听听。

1、屋前搭瓜架

哪位同学被屋前的瓜架给吸引了?请你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出示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生读)(展示相关图片)

“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纯朴自然,而且瓜棚夏天还可遮凉)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它特殊、不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美景与城市究竟有何不同吗?

当你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和“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会有什么感觉?(威严,冷漠)与城里的威严、冷漠比较,乡下更怎么样啊?对,更显可爱。那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老师也想读读,你觉得老师读得如何,那你就像我这样有感情地读好吗?大家再齐读读。从同学们的读中老师感受出了这种可爱。

2、门前种鲜花

对于一些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在屋前搭一个瓜架是不够的,你找找还有什么?(花)谁被这些花给陶醉了?你来读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生读)

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展示图片)

①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描绘的画面可真美。

②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反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所以……)时令:季节

虽然是很常见的花,但是它们开得是那么的漂亮,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这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样热爱生活的人家你向往吗?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吧!

3、屋后春笋冒

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里有什么?(竹)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独特在哪里?谁来读读?(课件展示图片)

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春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真是生机勃勃)从哪个字可以体会出?(是从“探”字中体会到的)

(2)探出来与长出来有什么不同?(“探”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你能边读边做这个动作吗?

(4)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语气读读(点击不同图片)

(5)于是它们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我们一起读读。

4、院里鸡觅食

刚才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这里还有小动物呢,谁来读读描写鸡觅食的句子。

(1)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男女生比赛读,女同学读前半句,读出鸡妈妈的尽职尽责,男同学读后半句,读出鸡爸爸的斗志昂扬。(像将军)

5、河中鸭嬉戏

那河中的鸭子呢?谁读读?你从哪些词中读出了什么?(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的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请带着我们丰富地想象再读读这段话。

6、门前吃晚饭

夏天到了,你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的是什么?自由读。

出示句子“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如果让你画这幅画,你会画上什么?(红霞、微风、归巢的鸟)朗读时要把红霞、微风、鸟儿重读。其实把强调的词语重读也是一种读书方法。谁还想读?你读时想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看,在农村,红霞、微风、鸟儿和乡下人家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图画。(板书:自然、和谐)从同学们积极的发言中,老师感觉到你们是个和谐的班级,我们的学校要构建和谐校园,我们的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的.国家正在构建设和谐的社会,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来朗读这句话。

7、夜静催眠曲

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呀的叫声中进入梦乡,你们听!(听夹杂着纺织娘叫的催眠曲)听着这样歌声入眠,一定是一种享受啊。

三、拓展

1、课文写了乡下的春天、夏天、秋天,很遗憾作者没有写冬天,那么你想象中乡下的冬天是怎样的?用语言描绘一下,说给同桌听。((出示文字“拓展:想象一下,乡下的冬天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及相关图片)不过老师的图片仅供参考,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

2、交流。

四、总结

有了同学们这一幅冬景图啊,现在我们真可以大胆地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把乡下人家写得多美呀!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多么自然、和谐的画面!多么独特、迷人的风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一定也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板书: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

自然、和谐

24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