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版
教案的编排以教学过程的步骤为基础,使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教学流程,从而有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好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版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篇1
教学目标:
⒈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⒉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⒊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过程:⒈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⒉量一量
⑴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⑵汇报结果。
⑶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
⑷汇报:2米85厘米=2 米=2.85米
1米1分米=1 米=1.1米
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⒊再量一量。
①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②汇报结果。
⒋试一试
媒体出示燕子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燕子)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⒌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
⒍多媒体出示,练一练。
(学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
7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⒏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篇2
教学目标:
1、巩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2、通过练习巩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
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
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
3、角的度量及画法
二、练一练
1、第一题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部分,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
2、第二题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
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思考,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
4、第四题
(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
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
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
小组合作,可画一画。
(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三、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5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2、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感受使用计算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较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养成自觉、及时验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始!
①18+21=②56÷7=③3028-2956=④589×76=⑤98+199=⑥12+459+88=
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
3、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人们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呢?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到计算器,特别是商业中(图片)。除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出示手表)。还有哪里也有计算器?(电脑、手机、遥控器、电子秤等)
4、师: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呢?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5、师:你认识计算器吗?先向你的同桌介绍计算器。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计算器?
二、观察认识
1、整体认识
这是一个常用计算器的面板(出示图片),上面部分是显示器(板书:显示器),下面部分是键盘(板书:键盘)
2、认识键盘
(1)观察一下,这个键盘上的哪些键你已经认识了?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2)互动生成
①有0、1、2、3、4、5、6、7、8、9这些有数字的键叫数字键,(板书:数字键),自己指一指你计算器的数字键。
②有+、-、×、÷这些运算符号的键叫运算符号键,(板书:运算符号键)。自己指一指你的运算符号键。
③有ON这些字母的是开机键。(板书:开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找到开机键吗?和老师不同的上来指给大家看看。你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还有其他功能吗?(清零)
④有OFF这些字母的是关机键。(板书:关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找到关机键吗?有些计算器上没有关机键又是怎样关机的呢?(自动关机)
⑤其它一些键的名称和功能又是什么呢?我们以后慢慢认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配套的说明书。
三、尝试应用
1、按数
(1)先开机,显示器上显示了几?表示可以开始计算了。
(2)请你在计算器上任意按一个自然数,谁愿意上来边说边按给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按的?按照数字顺序按键就可以显示要按的数。
(3)现在请你清除自然数后再按出一个自然数892,谁愿意上来边说边按给大家看?他是怎样按的?先按开机键清除原来的自然数,再按一个自然数。没做对的同学再试一遍。
(4)同学们都已经会按数了,你们会用计算器计算吗?38+27
谁愿意上来试一试,他是怎样按的?他算得对吗?请你用口算、笔算验证一下,请你在自己的计算器上试一下。
(5)加法算的很好,咱们再来算一道乘法题,好吗?30×15,等于多少?谁愿意上来演示验证一下。
2、计算(同学们已经能够利用计算器正确地计算了,你能利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出示苏宁电器购物中心的发票,从发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帮张叔叔算一算,带30000元钱够不够呢?请你估算一下
(2)怎样才能知道张叔叔究竟花了多少钱呢?
①要先求出每种电器的总价,再求三种电器的总价。
怎样用计算器求三种电器的总价呢?谁愿意到上面来演示一下。(计算连加时,我们可以按顺序按键输入数字和符号进行计算)
②用计算器算一算,把答案填在发票上。校对。营业员阿姨是怎样填写发票的呢,和你填的有什么不同?
③如果想知道大家算得对不对,该怎么办?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算。自己选择一个算式后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延伸问题:你还能根据这张发票中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减法或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老师选择两个问题请大家用计算器算一算。
①电脑的总价比VCD的总价多多少元?
②电脑的数量是照相机数量的几倍?你为什么不算?对,像这样比较简单的题目是没有必要用计算器计算的,计算器是用来计算数字比较大、比较复杂的题目的。
(4)“人机挑战”,“比比谁最聪明”。
师:是人聪明呢还是计算器聪明呢?我们来进行一次挑战,你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挑战队”还是“计算器队”,每次比赛后都可以重新选择下一次参加的队伍。
10+20=45÷9=27-16=80×50=29×42=457÷7=3569+1427=8737-3210=
师: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投影培根的名言)。
3、找规律
想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下列问题吗?
先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的积,再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142857×1=142857×4=142857×2=142857×5=142857×3=142857×6=
我们可以用计算器验算,也可以找到规律进行推算。
4、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11111111×11111111=
“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是我们错了,还是计算器错了?你能想办法解决吗?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解决方案。”
1×1=
11×11=
111×111=
1111×11111=
11111×11111=
(1)用计算器计算,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校对。
(2)这组题目中隐藏着哪些规律呢?
(3)你能照样子继续写出几个算式吗?你能用计算器进行验算吗?
(4)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复杂的又有规律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也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再推算出比较复杂的算式。
5、小挑战老师这里有一道比较复杂的算式你会算吗?
22222222×55555555=?
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迎接了挑战,取得了胜利。祝贺你们。
四、观察拓展
1、想了解一下计算工具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吗?
2、你知道吗?
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的历,人们一直没有停下自己追求的脚步。远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十进制计数法。到了周代,人们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在数学问题时,人们还编了一套歌诀。到了汉代,我国人民又发明了算盘,这是计算工具的一次重大的发明。这种轻巧灵活、携带方便的计算工具,至今仍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它被人们誉为“人类文明最光辉的成就之一”。1977年,日本卡西欧公司生产出了第一部微型计算器,这种袖珍型计算器可握在手中,使用方便,适合于所有人的使用。如今,计算机技术正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64位计算机技术正被许多行业所使用,它每秒钟可计算1000万亿次,过去需要数代人计算的题目,现在片刻间就有了答案。
3、了解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能想象一下未来的计算器是怎样的吗?(这些美好的想法,都有待于同学们今天好好学习才能实现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篇4
教学目标:
1、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
2、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
教学过程:
1、竖式计算39×12(复习、小结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
2、卫星运行动画导入
3、板书课题
4、明确教学目标
5、提问1: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则卫星绕地球运行2圈需
要多长时间?(复习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提问2: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则卫星绕地球运行21圈需
要多长时间?(提出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完成导学案问题1(估算)
6、学生自学课本第30页内容,完成导学案的问题2,要求
(1)时间:5分钟;
(2)学生自己自学,独立完成;
7、分析、解答问题2,注意小结;重点在问题2.
提问3:通过竖式计算114×21,归纳一下“三位数如何乘以两位数”(重点与难点)
8、游戏(把课本第31页第3题练习以游戏的形式呈现)
9、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0、分层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31页第1、2题;
[2](选做题)请你利用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篇5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需要处理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你们认识一种你们从没接触过的东西——人造地球卫星。知道它的用途吗?我们无论是打电话、看卫星电视、还是GPS定位都离不开人造卫星。它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是不可估计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卫星运行时间。(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师:(显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时间)大家把黑板上这句话读一遍,将得到的数学信息记下。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源于生活的需要,我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那么2圈呢?5圈呢?可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告诉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三年级的乘法学的非常棒。我也知道2圈、5圈肯定是难不住你们的。那么假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0圈,你们会吗?(请同学起来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没有学过两位乘三位数的乘法,__能现在做出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非常的棒。
师:既然这个简单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式没有难倒你们,那么就来个难的吧。(多媒体显示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谁会列式?(114×21=)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
(预设1)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预设2)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000。
师:通过同学们估算的答案,我们知道估算就是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得出的答案。那么谁估算的答案最接近精确值呢?同学们去试着计算一下吧。(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养成计算前估算的习惯。将课堂还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反馈方法,优化算法
师:老师下去走了一圈,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做法,总结出三种算法,呈现出来给大家看看。
先算20圈:114×20=2280(分)114×21
再算1圈:114×1=114(分)=114×7×3
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798×3
=2394(分)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刚刚接触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做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将之前的知识发挥出的迁移,自己摸索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式。
师:聪明的同学们运用了多种方法告诉了我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观察一下这些计算方法,你们看看哪种更简便、更快捷呢?
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都选择的竖式计算,那么在用竖式做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数位的对齐。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学生最容易犯的就是数位对齐和进位错误的问题,在这步就正好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四、总结算法,巩固训练
(一)、师:看看自己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吗,“试一试”吧!(请学生演板课本P34“试一试”)
135×45、408×25
54×312、47×210
(二)、师:演板的同学已经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呢?(组织学生找到演板学生犯的错误,集体订正。)
(三)、师:总结错误,强化算法
1、学生在做中间带0的竖式计算时,往往会出现0乘任何数得任何数的现象。
2、两位数放前面时,学生不知道讲数位多的数放在上面列竖式其实更简单。
3、进位很容易就会忘记或者上一步的进位加到了下一步,标明进位时数字写太大造成混淆了原来了因数。
四、师:这些错误下面的同学应该也会出现,那么经过我们一起总结出来这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计算要更细心、更准确。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新知识。对于乘数中间有0的算式应强调0的处理,在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通常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集体订正,也会减少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师:学习数学最终都是要将数__用到生活当中去的,既然今天同学们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法,能不能帮老师解决一下这些问题呢?(多媒体显示问题)
1、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浪费1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月(按31天算)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2、教育书店购进作文书209本,购进的科技书是作文书的32倍。问购进科技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后,还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的。此环节设计两道应用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__,让原本单一的竖式计算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生活性。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课堂总结,课外巩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
(1)把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
取近似数;
(2)将近似数相乘的积作为估算的结果。
2、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课外作业:课本P34页练一练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