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

时间: 新华 四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好的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1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师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请欣赏。

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师:这些画面你们熟悉吗?

师:对,这就是大家生长的地方——乡村的美景。同学们,我们周围像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们就跟着陈醉云先生再次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师手势,生齐读课题)去领略我们乡村生活的美妙。

2、从中心句切入,展开探究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课文,快速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作者对乡下人家感受的句子。用铅笔作上记号,看谁找得又快又准。(抽生答)

师点击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找得真准。来,一起读一读吧!(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写什么?

师相机板书:独特迷人

春夏秋

师边板书边问:“独特”“迷人”分别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师:那作者都写那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快拿起笔,到书中去找找吧!先看自学提示,自由读一读。(师点击,手势)

二、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二)组内品读,交流感受。(师巡视,适时点拨、表扬。)

(三)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屋前搭瓜架]

师: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真浓,讨论得这么激烈,你们一定也会给老师更多的惊喜。

师:来,哪些同学被屋前(板书:屋前)的瓜架给吸引了?你觉得这段中的哪个句子最能体现出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师边说边点画面)

师相机点击:句子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提示: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师:“装饰”是什么意思?“别有风趣”呢?

师:这里“别有风趣”指的什么呢?

师:这装饰真够独特的,是用有生命的瓜来装饰的。

师:谁来补充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师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妙处。

师:是呀,这句话的前部分说了有生机的藤和叶,后面说的是呆板、严肃的石狮子和旗杆,这样形成了鲜明的——

生接:对比

师:对了,这句话就是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女生读对比的前半句,男生读对比的后半句。体会体会这个对比句。

师:体会到了什么?(可爱)

师:是呀,这就是对比的好处,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别具风趣的装饰的可爱表现出来?

师:他读得怎么样?(抽生读、评价读、跟读)

[门前种鲜花]

师过渡:房前除了绿绿的瓜架,还有什么?

师:对,有花。有什么独特、迷人的吗?

谁来读读重点句子,我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点击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朴素中带着几分……

师:听了他的朗读,我们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眼前的情景呢?

师点击图片:瞧,它们开得多欢呀!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师:谁来帮他解决一下?

师:而且这些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难怪作者说——(生接读)这真是一派——(生接读)

师: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是什么?

师:又是乡下一道独特的风景。独特在哪里,谁来读读?

师出示句子:几场春雨……

师:这句话美在哪里?

师:你能边读边做“探”出头来这个动作吗?

师:多可爱的小笋芽呀!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

师:多好奇,多调皮呀!就用这种语气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写得这么形象生动的句子,我们把它背下来吧!

师:会背的同学起立,一起背一背。(师出示相应的画面)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幅雨后春笋的美丽画面。

[鸡鸭]

师:我们乡下的植物生机勃勃,富有情趣,动物们也不甘示弱,谁来读读描写鸡觅屎的这一段?

师:谈谈你的体会吧!从哪里感受到的?

师:多温馨、多威武啊!

师:那河中的鸭子呢?谁读读?

师:你觉得这鸭子生活的怎么样?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师:好,带着我们的真切感受美美地读读3、4自然段。

师: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是城里无法找到的风景。

师小结:这些动物、植物和人快乐、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真像一个大家庭。

[门前吃晚饭]

师:欣赏完我们乡下白天独特迷人的美景,其实夏天的傍晚更令人陶醉。这么美的风景,你要怎么去欣赏呢?生:我们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多好的学习方法呀!那好,请喜欢这幅画面的小朋友起立,一起读读吧!

师:同学们一定都有在自家小院吃饭的经历吧!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么平淡,但平淡中带有和谐甜美,来,带着你们的亲身体验再读一读。(齐读)

[秋夜催眠曲]

师:秋天到了,我们乡下的夜里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师:书中是怎么写的?女生读给大家听听,男生闭上眼睛欣赏。

师:男生评价一下,我们的女同胞读得怎么样?(根据学生情况,适时点拨,配乐朗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听得都快睡着了!这秋夜梦幻半的美真是更令人陶醉。

[思维拓展]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这里到了冬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可以干些什么?请自己站起来说说,把你的快乐和我们一起分享。

师:真是美不胜收,其乐融融。

三、整体回顾,感悟中心。

师:同学们,你们的交流你们的朗读,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看似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竟如此美丽,美得朴素,美得动人。现在我们真可以大胆地、自豪地说(出示课件)生接读:我们乡下人家,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老师也禁不住想吟诗一首(点击课件)

师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是美,让我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做一个创造美的使者吧!

四、课外美餐

师:伴着欢快的乡间小路,我们赶快到课外去美餐一顿。请看——课外美餐,自由读。(同时播放歌曲)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教学策略中彩那天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本课拟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疑,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二)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四)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五)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39;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教学后记:近来学生在生字新词方面出现比较大的错误,这是我平时比较忽视造成的,今后应改进。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3

1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教师抓住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另外请三个学生上来表演蝙蝠飞行的过程,使学生更直观了解课文。

2教学过程2.1第二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交流仿生学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评论(0)学时重点

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评论(0)学时难点

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蝙蝠和雷达》教案

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

《蝙蝠和雷达》课文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这是一篇科普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飞行的安全,告诉人们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作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交流仿生学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课前准备:PPT课件、蝙蝠和雷达图片各一张、三次试验表格。

教学过程:

出示蝙蝠、雷达图片引入

1、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器,它们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二、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

师: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通过研究蝙蝠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那么蝙蝠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引起了科学家对它的关注呢?它夜间飞的本领有多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蝙蝠夜间飞行本领强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感受、体会。

3、用关联词:即使.....也......,造句。

师: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如此高强,到底靠的是什么呢?难道说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够看清楚夜间的所有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开始做什么?(试验)

三:出示课文4到6自然段内容。(合作、交流)

师:1、为了搞清楚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学生汇报

3、谈谈三次试验结果证明了什么?

4、理解“配合起来”,对比读句子:

(1)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师:科学家三次试验证明蝙蝠是靠耳朵和嘴配合起来探路的。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它的耳朵和嘴是怎样互相配合的呢?

四、出示课文7自然段。(PPT)

1、齐读第7自然段,画出蝙蝠飞行过程的句子,体会蝙蝠飞行中耳朵和嘴的互相配合。

2、学生汇报找到句子及体会。

3、借助PPT图片来理解一下超声波。

4、让学生画蝙蝠飞行的示意图并说说蝙蝠的飞行过程。

5、角色扮演(请三个同学出来演示蝙蝠飞行过程)。加深学生对蝙蝠飞行过程的理解。

五、探究原理,解读雷达。

1、师: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那雷达又是怎样工作的呢?请默读第8自然段,读后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体会。

2、学生汇报体会。

3、学生写出雷达工作示意图,并讲解雷达工作的过程。

4、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5、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而使得飞机在夜里也能安全地飞行,假如有一天,蝙蝠和飞机相遇了,它们会说些什么话呢?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6、请学生汇报。

六、交流仿生学资料。

师:1、课前老师叫同学生收集了仿生学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一下你们找到的资料吧!

2、学生交流分享课前找到的资料。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学生汇报。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可见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善于观察,发现秘密,长大了发明出新的东西为人类服务。

作业。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从大自然中得到什么启示,想要发明什么呢?以:我想发明......”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9个字。

2、能用“敏捷”、“小心翼翼”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带着问题我读课文,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5、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能够说出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继续学习带着问题我读课文,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能够说出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课文题目“我爱家乡的柿子树”猜一猜,可文会写哪些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一方面些柿子树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字字句句含着喜爱之情;另一方面,孩子们摘柿子吃柿子乐趣无限

3、默读课文,想一想。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爱家乡的大柿子?然后学生汇报

第2自然段,写柿子花,非常美,小巧精致,犹如童话王国中的金色皇冠。写出了对柿子的喜爱。

第3自然段,写柿子树坐果,把青里透亮的小石子看作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生命”

第4自然段,写柿子树的丰收。指导朗读,“火红”、“闪闪发亮”、“垂涎欲滴”,读出了柿子的美丽与可爱。

第5自然段,写孩子们摘柿子时欢乐的情景。

第6自然段,孩子们吃柿子,写出了对家乡柿子的喜爱。

那一段你最喜欢?(孩子们摘柿子的欢乐情景)

认真的读读,说说你最喜欢哪?概括出语言、动作、神态,将采摘的过程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采摘的过程写的条理清楚,先写“做好准备”,再写“分工合作”——有树上,有树下。

有语气的读一读,看谁读的最生动。

四、快速默读课文

说一说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1、体会写法。

2、师总结:在写作者爱家乡柿子树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时,爱摘柿子的乐趣、欢乐的吃柿子,写出了作者对柿子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爱。

3、你们最爱家乡的什么?

仿照这种写法,写出你对他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

4、作业:习作:我爱家乡的________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把家乡的特产栗子,学着课文的写法,把自己的作文写出来,一部分同学还加上了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2、我爱家乡的柿子

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

柿子爱柿子,爱家乡

摘柿子、吃柿子的无限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9个字。能用“敏捷”、“小心翼翼”造句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用带词造句,把句子说完整,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正确有语气的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注意11个生字的读音。

二、出示是个生字

1、偏辟涎扛侦敏捷战熟唇

涩缀兜攀截舔

给这些生字注音,熟,有两个音,shu和shou

2、用多种方法记住10个字,边说边组词。

熟字加偏旁,两部分合起来,按笔划记,结合字义。

3、用“敏捷”说一句话。

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的爬上一棵大松树。

同桌说一个句子。

你能用“小心翼翼”说一个句子吗?

吃完晚饭,刘燕小心翼翼的帮妈妈把碗端到厨房。这是老师想到的,你能说一个句子吗?

4、检查,师说字,生书空写。

5、重点指导书写。

僻涎熟馋唇捷

三、认真书写字词,并造句

作业:给11个字组词,看谁组的多。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生字掌握比较好,但“涎”的第七笔,唇字多写一撇。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难点:

1.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爱因斯坦,去看一看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来说说看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见面?(三次)

过渡: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次见面中去看看爱因斯坦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二、第一次见面

1.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去找找第一次见面时的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呢?(指名回答)

2.出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鞋子。”(齐读)提问:从这些外貌描写中,你觉得爱因斯坦怎样呢?

(1)他为什么不刮胡子呢?为什么头发蓬蓬的呢?联系我们生活中怎样的人才会这样呢?原来他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拘小节”。(板书:不拘小节)

(师:如果我们直接说爱因斯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你们会认同吗?可能不会相信,通过对胡子、眼睛、头发等细致的描写,会更加有说服力,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科学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2)爱因斯坦怎么把卧室里的鞋子都穿出来了呢?(引导学生回答,他可能思考问题太认真、太入迷,以至于忘了换鞋子。)

3.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呢?在第一次见面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很爱思考呢?(指明回答)

4.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1)什么是“一边……一边……”呢?就是同时进行两个动作。同学们,你们平时走路的时候会思考学习上的难题吗?不会,他可真是爱思考!(板书:爱思考)

(2)我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读的真好,你抓住了“友好地”这一提示语。被撞后的爱因斯坦还如此有礼貌,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宽容、平易近人)

(3)被撞后的爱因斯坦道歉后立刻低头向前走去,他急着干嘛去啊?哦,他又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了,他真是爱思考,舍得不浪费一丁点时间。

过渡:小女孩回到家后,她的父亲听了这件事后是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的呢?“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伟大的人!”

5.小女孩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不伟大)

出示: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伟大的人”呢?

(1)谁能用陈述句的语气来说一说这句话呢?

(2)在小女孩的眼里,他只是一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普通人”。

过渡:那么爱因斯坦会觉得自己伟大吗?下面我们自由地来读一读4-6自然段,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三、第二次见面

1.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位同学扮演爱因斯坦,一位同学扮演小女孩。老师来念旁白。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要向爱因斯坦一样爱思考哦!

预设学生回答

(1)爱因斯坦明明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却不觉得自己伟大。他很谦逊诚恳。(板书:谦逊诚恳)

(2)在小女孩的眼中,任何人都只是身边的普通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都是天真无邪的表现。

(3)然而成熟的爱因斯坦也跟着小女孩“胡闹”。出示: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提问: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调皮、友善)(板书)也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2.提问:找一找第二次见面中用了哪些笔墨来写爱因斯坦不会穿衣服呢?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

(1)衣衫不整是怎样的呢?引导同学们用第一次见面时的外貌描写来陈述。

(2)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爱因斯坦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将“一面……一面……”与“一边……一边……”联系起来理解,都是表示两个同时进行的动作。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也来试试造个句。

(师:为什么在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外貌描写了呢?如果再写,就和上文重复了。在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爱因斯坦的一系列小动作来突出他不拘小节、爱思考之外的友善和调皮。)

过渡:爱因斯坦虚心地像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他只是随便问问的吗?不是,他真的去做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第三次见面的情况。

三、第三次见面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说的穿戴要领有用吗?(有用)

出示:“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的整整齐齐。”提问: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不仅友善、调皮,而且真的去认真听取了小女孩的话,他真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请同学们呢快速浏览课文第6自然段,读一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想一想这两个人仿佛是什么样的关系啊?(朋友)

3.一个严谨的科学家能和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成为朋友,可见这位科学家非常的友善、有童心,同时也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过渡:就因为爱因斯坦保持着一颗童心,所以他们两成了好朋友,这极大地引起了小姑娘的母亲的好奇心,她不知道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有什么共同话题。

四、总结延伸

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聊些啥呢?

出示:“她教我怎样穿戴,怎么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提问:什么是“只好”呢?就是除此以外什么都不会做了。可爱因斯坦真的什么都不会做了吗?不是的,因为他非常的谦虚。

2.小女孩的母亲之所以好奇是因为把爱因斯坦看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既可)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但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而是因为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他爱思考、生活不拘小节;他谦逊诚恳、友善调皮,拥有一颗童心;他善于和小朋友相处,十分喜爱小朋友……这些品质让他变得伟大。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旨在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相处过程来体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的写好,通过一些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把人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2.课后多读读一些写人的文章。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爱思考不拘小节

谦逊诚恳友善调皮有童心

“伟大”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食、和谐、倘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画面。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文字想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美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2.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工具书,与同桌、教师讨论交流来完成)

2.把课文读通顺,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自然段。

3.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4.默读课文,看看其他几个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处?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1)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再互相讨论。

(2)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师选择最合适的小标题板书: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竹林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瓜架秋虫鸣月下人入梦

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欣赏那乡下人家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丽的乡村画面,再次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所感所悟,组内同学纠正、补充。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拟人的表达方法。

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2.采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下人家美丽的生活环境。

(1)课件出示句子,品读色彩之美:

课件出示三: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绿绿的叶。

①引导学生抓住“青的、红的、绿绿的”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瓜果色彩的明丽。

②指导朗读,学生之间互相评读,读出这一份色彩之美。

③师: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瓜架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有风趣的装饰,看到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课件出示句子,感受对比之妙:

课件出示一: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可爱多了。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城市和乡下的对比,写出了乡下人家独特的房前装饰,衬托出农家小屋的别致亲切、质朴自然。

师:这就是对比的妙处,今后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对比手法,你的文章也会更生动。

(3)课件出示句子,感受拟人之美:

课件出示二: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从土里探出头来。

小结:“探”字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受到嫩笋的长势迅速,如同一个淘气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三、回顾全文,总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诵课文。

2.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思考问题:

(1)课文是按怎样的空间和时间顺序描写的?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2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空间(1~4)屋前:种瓜、养花

屋后:种竹、养鸡、养鸭别致生动

时间(5~6)夏天:傍晚门前吃晚饭

秋天:夜晚听歌入梦乡自然和谐

总结:(7)总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房前屋后漾祥和瓜田篱下溢浓情

[教学反思]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进行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我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7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童话,童话有动人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境界,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请读题目(事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两次)

二、初读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记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一个个问题:你觉得故事中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生各自读课文)

师:谁能把这些词语念下来

(3生逐排读词语后全体齐读,师订正“拆除”的读音和“火辣辣”ABB式词语的变调。)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生1:这是一个漂亮的花园。

生2: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

师:美丽的花园也就是一个漂亮的花园。

生3: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园。

师:鲜花盛开的花园也就是一个美丽的花园。

生4: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这是一个……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生4:我从第三自然知道。

师:是从课文中知道的。

生5:这是一个变化多端的花园。

师:哦,还是一个变化多端的花园。

三、精读感悟

师生:这是一个美丽的、漂亮的、神奇的、变化多端的花园。

师:那你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说一说这个花园的神奇、变化多端吗?根据老师的提示,再读读课文,然后跟同桌说一说,讨论讨论。

(生各自读课文。)

师:当巨人外出的时候,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的时候,巨人的花园-----------

生6:很美丽。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花园美丽的语句吗?

(生说不清)

师:当巨人外出时,花园很美丽,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来了呢?

生7:我从第一段感受到,“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冬天白雪一片……”我从这句话感受到花园很漂亮。

师:你是从具体语句中感受到花园很美丽。(点击出示学生读的句子)

师引读:春天是……夏天是……冬天……

(指名读、齐读)

师:读书不仅要读在口里,更要读在心里,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来到了花园,这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8:我仿佛看到了许多小草从地里偷偷地钻出来,还有----------

师:还可以说闻到了什么。

生8:我还仿佛闻到了花飘出来的香味。

生9:走进花园,我仿佛看到了小朋友们在大树下乘凉,仿佛听到了小狗汪汪的叫声,仿佛闻到了水果的香气……

师:花园里可能还有果树。

生10:我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在收割庄稼。

师:这是在哪里呀?

生齐:是在花园里。

生11:我仿佛看到花园里下了雪,风呼呼地刮着,闻到了-----

师:闻到了什么?(生说不出)闻到了水果的香味。

师:我们看到花园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小朋友们在玩耍,所以呀------

生齐:到处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师:“洋溢”可以换上什么词?

生12:可以换成充满。

师:我们把充满换进去读。

(生齐读两次)

师:所以呀孩子们在花园里生活、玩耍感到非常----

师生齐:欢乐、幸福

师:可是当巨人回来,拒绝孩子们支玩耍的时候,花园变得--------

生13:当巨人回来,不许孩子去玩耍的时候,花园变得清静了。

师:哦,花园变得清静了,因为没有了孩子。

生14:花园变得北风呼啸,刺的寒风吹拂着。

师:这时候你觉得怎么样?

生14:非常寒冷。

师:还可以说花园变得怎么样了?

生15:花园变得茺凉了。

师:当巨人不许孩子们到花园里去玩的时候,花园就变得清静、寒冷、茺凉了。那么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生15:(读句子“但不知为会么……”)我从这里感受到花园非常寒冷。

师:这个时候外面是什么季节了?(生说:春季)巨人的花园还是冬天,而且是天天雪花飞舞。巨人在这样的花园里感到非常-------

生齐:孤独、寒冷。

(齐读句子)

师:难怪巨人裹着毯子------

(生接读以下的句子)

师:在没有孩子的花园里非常寒冷,非常冷清。可是当孩子悄悄进入花园玩耍时,花园又怎么样了?

生16:变得草翠花开了。

生16:花园又有了春意。

师:有了孩子,花园又有了春意,你能读出课文中的这些句子吗?

(一生读出后师出示句子再由学生齐读)

师:当孩子们偷偷进入花园玩耍时,花园又充满了春意,可是当巨人把孩子赶出花园时,花园又变得怎么样了?

生齐:寒冷、荒凉。(师出示句子后生齐读)

师:当孩子们被巨人赶走花园又变得荒凉、寒冷了。这真是一个-------

师生齐:神奇、变化多端的花园。

师:同样的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们的变化呢?

生17:因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师点击出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有孩子的花园里面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声使花园变得生机勃勃,所以-----

生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当巨人回来,不许孩子们玩耍时,花园就变得-----

生齐:寒冷、荒泠。

师:所以我们说----

生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当巨人看到孩子们钻进花园,又把孩子们赶走时,花园又变得----

生齐:寒冷、荒凉。

师:这是因为----

生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可是巨人明白吗?

生齐:不明白。

师: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一次地进入他的花园,他却一次又一次把孩子们赶走。请拿出铅笔找一找,巨人一次又一次地对孩子们的态度怎么样。也可以在旁边作上批注。(生各自默读并划句子)

师:当孩子们第一次进入花园玩耍的时候,被巨人发现了。巨人的态度怎么样?

生18:当时巨人开始是很生气(读出有关的句子)

师:巨人发现孩子们到花园里玩耍,感到----

生齐:很生气

(指名读出巨人说的话)

师:谁允许你到这儿来玩的?能说得明白点吗?

生19:没有人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

师:当时他是怎么想的?

生19:这花园是我的,我不准你们到这儿来玩,你们就不能来。

师:这里的‘谁’换成什么?

生20:我

师:也就是我不允许你们到这来玩。你能当当巨人来说说这一句话吗?

(1生感情读巨人说的话)

师:听到这巨人生气的话后,孩子们被赶跑了,巨人还怎么做?

生读巨人怎么做的句子

师:当孩子们又偷偷地溜进花园玩耍时,巨人的感情怎么样?

生21:发脾气

师:想象一下,巨人会怎样发脾气?

(学生想象说话)

师:巨人不仅发脾气还会训斥孩子们,读读训斥的话。

(2生分别读句子后齐读)

师:孩子们听到训斥就------

(生接说文中的句子)

师:巨人发现还有一个小男孩没走时,他说-------

(学生接读文中的句子)

师:斥责是什么意思?

生22:责备的意思

生23:大声责备。

师:怎样大声责备?

生:就是严厉责备。

师:你能大声责备吗?

(3生读后齐读)

师:刚才巨人先是生气地对孩子们发脾气,后来是训斥孩子们,现在又是大声斥责,巨人的态度一次比一次-----------

生齐:生气、凶

师:巨人越来越生气,现在请你们再读读巨人言行的句子,你觉得是一个怎样的巨人。(生读相关句子)

师:你觉得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1:这是一个自私的巨人。

生2:这是一个讨人厌的巨人。

生3:这是一个很爱花的巨人。

生4:这是一个很凶的巨人。

生5:这是一个冷酷的巨人。

生6:这是一个任性的巨人。

生7:这是一个不会分享的巨人。

生8:这是一个霸道的巨人,自己有花园不想让人们进来。

师:这个自私的、霸道、冷酷的巨人就像一年四季中的-------

生齐:冬季

师:给人带来------

生齐:寒冷

师:孩子就像是一年四季中的-------

生齐:春季

师:给人带来------

生齐:温暖。

师:这个小男孩可能会对巨人说什么?

生:巨人你太自私了,这么大的花园只有你一个人玩。

生:巨人你太自私了,应该学会分享,做个无私的巨人。

师:与别人分享你的快乐,做个无私的巨人。

生:带来严冬的是你,你要知道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与人分享是快乐的。

师:巨人听到了小男孩说的话,又看见------

(生齐声接读句子)

师:这时候,巨人终于明白了------

生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告诉孩子换来寒冷的是我——

师生齐: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师:巨人终于醒悟了。醒悟了的巨人不再------

生:自私、冷酷、任性、霸道。

师:他和孩子一起分享花园,和孩子们成了好朋友。齐读最后一节

(生齐读最后一节)

四、总结延伸:

师:巨人感到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孩子们也感到幸福、快乐。所以我们说(点击出示)

生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巨人明白了(点击出示)------

生齐:快乐要与人分享。

师:一个人的快乐是你一个人的。要把你的快乐与大家分享。所以我们说-----

生齐: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要把一个人的快乐变成大家的快乐。

(下课)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教师,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chaoshimitang

l·归()装()()食()若

2.guanlu

冠率

guanshuai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厂。(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自然段,进—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板书: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总:独特迷人

月夜睡梦图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想象画面,从超常的人物与离奇的情节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童话的神奇。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字易受方言发音干扰而读错,要提醒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字典弄清字音。本课要求会写的11个字,大都笔画繁多,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准确识记并书写。

2.阅读理解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在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读后有什么体会或发现。

3.表达运用

让学生在明白了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深入揣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形式上不拘一格,如果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可以与同学合作读一读、演一演、议一议。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课题,解题趣

1.板书课题,揭题导入。

(1)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童话,题目是《巨人的花园》。

(2)课件出示:巨人的花园。

2.简介作者,齐读课题。(出示课件)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19世纪后期英国作家、诗人、剧作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主要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快乐王子》《石榴屋》等。

(1)师介绍作者,引导: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生齐读课题,交流回答。

3.看题观图,初识巨人。

(1)师:这个课题很有意思,一读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说说你的理由。

(2)生交流。(预设:巨人)

(3)师引导:你想象中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

(4)课件出示巨人图片。

①师引导:这就是巨人。把他跟他身边的孩子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②预设:太超常了。

③师小结:童话中的人物就是这样的奇妙。(板书:奇妙)

【设计意图】这节课一开始就将阅读焦点指向了“文体”,因为让学生了解文章体裁是沟通学生语感和意境的枢纽。所以本次课我从情趣基调入手,用“巨人”这个形象带领学生进入“童话之境”,从而让学生对童话中的奇妙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板块二学习字词,析词趣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引导:《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花园去瞧瞧吧!

(2)读故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①师指名读阅读要求,并指导:读童话可不能像读普通课文一样,而是要像讲故事一样读。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还要想办法认识不会读的字词。

②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

会认的字:硕(shuò)允(yǔn)砌(qì)覆(fù)啸(xiào)缕(lü)搂(lǒu)颊(jiá)

会写的字:硕(shuò)允(yǔn)砌(qì)牌(pái)禁(jìn)惩(chénɡ)踪(zōnɡ)啸(xiào)私(sī)颊(jiá)拆(chāi)

①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硕、拆”读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允”读“yǔn”,不要读成“yǒnɡ”;“砌”读“qì”,不要读成“qiè”;“颊”读“jiá”,不要读成“xiá”。

②生开火车认读后,全班齐读。

③指导写生字。

师引导:说说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些生字,与大家交流交流记忆方法。

④师引导生观察字形,明确字的结构、笔画、笔顺,示范写字,并指导书写。

(2)词语归类。(课件出示三组生词)

叱责北风呼啸快乐欢叫

自私冰雹疯闹增添春意

脸颊小鸟歌唱立刻逃走

拆除桃花盛开景象可爱

①生自由读词,边读边想:这三组词在课文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②师指名读词并交流这三组词。

③师小结:这三组词在课文中分别描写的是巨人、花园、孩子。

④师指导读词:边读边想象词语描绘的画面,注意读出词语的味道。

⑤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读词亦需“语境感”。词语归类中的三组词语分别指向巨人、花园、孩子,这种词语上的运用妙在其营造的语境,让学生的语感和境感在诵读中得到了融合。

板块三初识人物,感文趣

1.师引导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预设:巨人)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

2.生交流,师引导生用上“开始、后来、最后”等词,概括地说一说。

示例1:巨人给我留下了自私的印象。我是从巨人突然回来,见到孩子时的样子看出来的。

示例2:巨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知错能改,我是从一开始巨人把孩子们赶走,然后明白了有孩子们的地方就有春天,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在花园里玩这些情节中感受到的。

3.师小结:这位同学用上了“一开始……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一下子把故事大意都说清楚了。看来,抓住主人公的形象,的确是了解童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明明是同一个巨人,同学们却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说明大家都在认真思考,用心体会。初读课文时巨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设计意图】就课程而言,写法决定读法,读法决定教法。《巨人的花园》是篇童话,在感知环节将“文体意识”融入其中,授之以渔,让学生懂得抓住主人公形象是了解童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11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陈醉云多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和场景,呈现出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饱含着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与赞美。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怀,带给他们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学生通过朗读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进而运用语言。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可能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在学生领悟文章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提升,使学生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鸡冠花、归巢、率领”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语言,摘录积累好词佳句,感受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读熟课文,回忆经历的乡村生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乡下就是指农村,大家应该并不陌生,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了解到的乡村生活有没有吸引你的地方呢?(学生自由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去看看作家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装饰、罩衣、归巢、结瓜、鸡冠花、率领时令、向晚

2、指导书写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美丽风景?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3、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乡下人家这几幅风景的特点。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

4、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像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中心句,即全篇文章都围绕这句话来写。

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文本,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二、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那乡下人家到底独特、迷人在哪?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幅风景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第一句。

装饰(出示)读句子,瓜多,色彩明丽,体会色彩美?

分析对比。石狮子和大旗杆一般是在什么地方能看到的?给人什么感觉?

这句话,作者通过对比的写法,这种最平凡的事物把农家小屋点缀得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

小结:既有生机勃勃的动态美,又有赏心悦目的静态美,富有生活气息。

齐读句子,边想象画面。

(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美美地读一读,想想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画下来,简单写自己的`感受选择画面,小组分工。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时令”是什么意思?那“依着时令”就是

1、这里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用了两个词来形容,你能找出来吗?它们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说既朴素又华丽呢?

小结:这些鲜花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却开得如此旺盛。真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看看这“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两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农家小院真是迷人,一起来读这句话。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探”,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经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俨然一位阅兵的将军,斗志昂扬,又如一个尽职尽责保护家人的丈夫。运用拟人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天高地阔地吃”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如果你在这种环境中吃饭有什么样的感觉?和你平时在家吃饭的感觉一样吗?

小结:嘴里嚼着美食,鲜花陪伴,虫鸣悦耳,还这样天高地阔地吃饭,能说不独特、迷人吗?(齐读)

2、第六自然段:(出示图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注意读出标点的作用)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累了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小结:本文向我们展示了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思考: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大多出自谁之手呢?

归纳:赞美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生活家园的美好品质。

三、揣摩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

1、出示最后一段。重读关联词语。

明确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交叉运用。

2、作者把景物写的生动,洋溢着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得益于一种修辞手法——拟人(三次)

练笔:乡下人家的冬季风景如何呢?想象一下,写几句话,用上拟人的修辞方法。

四、展示自己身边的乡下人家,谈谈看照片的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体会。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自读阅读链接《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难点

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三、探讨解决问题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找出童话中相关内容,品读体会。

点拔:豌豆苗的成长让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心情也开朗起来。这样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小花园”又是什么样子?前后描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点拔: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因为青苔缝隙小,不能动弹,被裹得严实;说像“一个小花园”是因为小女孩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看到豌豆苗,现在豌豆苗要开花了,小女孩就拥有一个一粒豌豆形成的花园。

3.体会小豆子的发芽、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生病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

2、小豆子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他们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古诗: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像一幅画卷,一起回忆一下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构”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勾”,不要写成“勺”。“蹲”是左右结构,右边“尊”中的短横一定不能忘记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简单概括一下。(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直线画出表现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

2、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同组同学交流,并进行批注。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乡下人家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整体品读。

1、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独特、迷人)

3、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是哪里?

(二)根据学生的沟通,依次进行品读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

(1)要求:哪些同学被屋前瓜架吸引住了,就请站起来、读出来。

出示课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比)

师:对比之下,瓜架让人觉得——

生:可爱多了。生机勃勃……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乡下人家屋前瓜架。谁想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名学生说)

2、品读第2自然段。

过渡语:乡下人家不但屋前有别有风趣的瓜架,门前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鲜花绽放。

(1)课件播放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

师: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如此美妙的画面呢?

生:百花齐放、芬芳扑鼻、鸟语花香、五彩缤纷……

师课件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学生齐读)

师:“朴素”和“华丽”本来是一对反义词,但用在这里毫无违和之感。乡村的花随意地种在门前的场地上,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盆、花瓶来衬托,有美丽的彩纸来包装,因此可以称得上“朴素”。但它们色彩鲜艳,光彩照人,又是“华丽”的,因此称其为“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2)研读:同学们,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让人如痴如醉,屋后的风光也别有一番景象。瞧,几场春雨过后,鲜嫩的春笋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

课件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谁来读读写竹笋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一下。

你刚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探出头来”的?把“探”换成“钻、伸、冒”可以吗?

(好奇、渴望、兴奋、激动……)

(不可以。这句话写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长势的迅速,嫩笋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在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笋勃勃的生机。)

(3)带着小春笋们的渴望、迫切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句子。(生齐读句子)

3、默读第3自然段。

(1)过渡语:农家小院的植物生机勃勃,动物也是悠闲自在,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小鸡觅食。)

(2)指名读读,读完思考:我看到了()的母鸡,()的公鸡,它们走来走去干什么呢?这么慈爱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请大家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齐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除了母鸡、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鸭子)

出示:“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生自由读句子)

想想:除了鸡、鸭,乡下人家还会养些什么动物呢?(狗、鹅、羊……)

小结:这些动物、植物和乡下人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和谐呀!

5、品读第5、6自然段。

(1)再读一读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生读)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平淡,但平淡中也不乏甜美。乡下人家就是吃晚饭也这么美。(师生接读)

(2)文中把纺织娘的叫声说成是唱歌,赛过催眠曲,谁来读读它的歌声?(缓缓的、柔柔的,像催眠曲)(指名读)这是什么写法?(拟人)谁再来给大家读读?

三、仿写练笔,拓展延伸

你们眼中乡村的景致是什么样子的?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14

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体会文中准确的语言。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并未接触太多的科学知识,教学本文应结合这一实际展开教学。

对于恐龙的演变过程,学生知之甚微,所以抓住重点段落,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学习是本文教学的突破点。

在语言文字的体会上,应加强训练,在训练中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恐龙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整体感知。

1、请看老师写一个词语,大声读出来。(板书:恐龙)

2、请看一组图片,并大声叫叫它们的名字。这些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恐龙能飞,你们相信吗?(板书:飞)

3、根据课题质疑。

①只有有翅膀的鸟儿才能飞,恐龙怎么能飞呢?(板书:恐龙、鸟儿)

②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③他们为什么要飞向蓝天?

④哪些恐龙飞向蓝天?

二、把握演化过程,深入揣摩词语。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体会用词准确。

1.学习第一自然段。(在一生读、评价读、分角色读中想象恐龙、鸟儿的样子)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支”指恐龙的某一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了解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②抓住重点句理解: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张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画卷”古生物学家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是“点睛之笔”。

二)释疑: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学习三、四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2、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②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与小组合作填写下面的表格。

恐龙的庞大家族

繁衍生息情况

时间

特点

第一种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

大小似狗,形态像鸵鸟

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

数千万年后

有些两足奔跑

有些四足行走

有些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些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些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有些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其中的)

猎食性恐龙

数千万年后

身体渐小,越来越像鸟类

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前肢渐长,像羽翼,会怕打

体表长出羽毛,无鳞片或鳞甲

转移到树上生存,渐渐具备滑翔、飞行能力

③引读:整体感知恐龙的进化过程。

④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庞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按照时间顺序)(板书: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

⑤回答开始提出的问题: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了天?他们为什么要飞向蓝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恐龙的演化过程,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最后讲他们其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课文,说说科学家们又有怎么的愿望?(希望那个找到更多、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2.谈谈你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个句子的理解。

三.总结概括全文,唤起对科学的兴趣。

1.学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还想了解哪些知识?或者你还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2.播放电影《恐龙》片段。

3.总结: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本中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步,心中仍然有更为美好的愿望——重现这一历史进程。同学们,也许我们中间就会有一些人,将来能用自己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重现恐龙演变成鸟儿的这一历史进程。

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儿

两亿三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

教案模板四年级语文下册篇15

卫星比武   

教学目标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教师出示卫星课件,学生观察卫星。

(3)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4)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

(5)出示文中词语.

(6)学生认读生字

(7)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8)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三、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

(样子、用途)

3、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四、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六、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2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