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

时间: 新华 四年级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怎么写出优秀的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这里给大家分享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篇1

[教材设计理念]

(我的发现)这项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学习自主识字,并认识七个生字。

(日积月累)这项活动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练习读、写基本功、巩固识字。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挤”等七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地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简单地了解短文意思。

[课前准备]

复习第一单元生字、课文。预习语文园地一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说说上面三行有何规律,下面两行有何规律?

3、分男女生读

4、巩固生字,并口头组词,选择词说句。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a、齐读词语

b、出示“春天公园图”,用上词语说一段话。(师范说,指优等生说)

2、我会写

a、先自己读一读拼音,想想是什么句子。

b、指名读句子。

c、写句子,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d、同桌评比,谁写的句子又对又美。

3、读读背背

a、自由读,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b、四人小组赛读,谁读得准确又流利。

c、指名读,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

d、齐读,注意不要唱读。

e、小组赛背

三、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古诗去读一读、背一背。

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第二教时)

[教材设计理念]

教材在安排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是对前面课文熟悉的基础上,穿插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口语交际更有凭借,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对这单元的知识更深有感触,更有话可说,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激发学生爱春天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春天的歌曲、图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歌唱春天

1、放一放收集到有关春天的歌曲

2、唱一唱你会唱的春天歌曲

二、我看到的春天

1、指名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仿照《嘀哩嘀哩》句式说说: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大地上——

2、四人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3、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三、我听到的春天

自己找伙伴介绍自己听到的春天的声音,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我画的春天

1、自由画春天

2、小组交流你画的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3、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

4、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5、放入自己的成长袋中

五、识字擂台

1、四人小组赛

2、优胜者赛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会书写“卑、亢”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小约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仍然自食其力的事情。

3、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己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用“?”在文中标出。

4、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

教学设计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女孩儿乌塔》让我们了解和外国孩子丰富的成长经历,我们今天学习的《成长》,再一次让我们了解国外家长与我们不同的教育理念,国外儿童不同于我们的成长故事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自读自悟,交流体会。

1、默读课文,就自己的感受写批注,提出自己的问题。

2、集体交流

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

(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

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3、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体会1——6自然段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也许————,还也许————。

(5)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体会第7—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①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

②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

③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四、超越文本、升华情感

1、文中最后写到“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其实约翰的父母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在培养他的生活能力。使他的成长过程中懂得节俭、自律、做事有责任心。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2、同学们老师相信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有和约翰一样的经历,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说一说吧!

五、延伸主题、总结全文

是啊,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总会有很多难以忘怀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成长经历中,吸取有益于自己成长的东西。

同学们,你们喜欢约翰吗?就让我记住他吧!问中有几处是对约翰外貌描写的句子。

(1)请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2)请大家把它抄到自己的采集本上。

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是的成长还在继续。因为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可以在成长中获得快乐、在成长中懂得道理!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诵并默写古诗。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1;教学难点:要求2。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1、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

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

②先指几名朗读能力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第一、二句。

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②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

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

④朗读体会。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第三、四句。

①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

②轻声自由读诗句,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

③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

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②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③启发想象,体会意境。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④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⑤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形孤)

凌寒独自开。(姿傲)

遥知不是雪,(色洁)

为有暗香来。(香幽)

表达了“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4、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

5、学会作者分类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进行精彩的介绍。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白天工作,不会一睡几天不吃不喝。可是大家是否知道有的动物就能一睡几个月不吃不喝,这是不是很有趣呢?这些动物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学完这课,你们就会知道。(板书课题)为什么将睡眠打上引号呢?有谁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读准字音。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2)老师范读。

(3)指导重点读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分析重点生字。

四、学生汇报初读的感悟。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2、学生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同学之间可相互讨论)

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

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

(2)学生汇报。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

老师引导:动物睡眠,特别是进入休眠期。睡眠的目的就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老师总结:蝙蝠睡眠比较奇特,一是集体睡眠奇,二是睡觉方式奇,三是睡眠时间奇。

2、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并作汇报。

(海参靠吃海底下的虫子——浮游生物维持生命)

(2)老师总结。

因为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动物,靠吃海底的浮游生物维持生命。到了夏天,海底的浮游生物都浮出海面,而海参只能蠕动,不能浮出海面,所以要进行夏眠。

3、合作学习第三部分,自由探究蜗牛的睡眠。

(1)自由朗读。

(2)自由组合合作探究蜗牛的睡眠,并作汇报。

(蜗牛在冬天的时候要进行“冬眠”)

(蜗牛在夏天天不下雨时要进行“夏眠”)

(蜗牛称得上是“睡觉大王”)

(3)观看蜗牛冬眠和夏眠录像,加深对课文理解。

三、扩展眼神,巩固提高。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方式?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蝙蝠要进行“冬眠”而海参要进行“夏眠”?

板书:

蝙蝠、冬眠

海参、夏眠、适应环境的变化

蜗牛、冬眠、夏眠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以及新词,认读六个字,继续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能够说出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结合生活实际、图片,结合上下文等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知道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收获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以及新词,认读六个字,用指定的词语造句,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柿子的图片)你喜欢它吗?在我的老家有许多,你愿意去那里看看吗?

板书:2.我爱家乡的柿子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提示: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部分词语

区分“成熟、熟透”的字音。

提示:读课文,说说你有不懂的词语吗?

指导理解词语

偏僻:离城市或者中心区远,交通不便。近义词是:偏远

垂涎欲滴

(1)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

(2)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本课指孩子们那采摘柿子当作一次非常开心的战斗。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近义词是:矫捷

小心翼翼:原来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引导:你能给这些词语找到相应的朋友吗?

集体识字

本课生字中有很多形声字,老师举个例子。

偏:左边单人旁,右边“扁”声。还可以组词“偏远”、“偏向”等。找出生字中同样类型的字自己学习。

引导:你认为哪些字最容易出错。

指导写字

馋:右上方为“免”,上下的两个“点”上下对齐。

唇:上面的“辰”,包住下面的“口”字,“撇”要拉长。

学生练习书写,要求正确美观。

再用5分钟时间记忆字形书写,然后听写。

听写四个词语:偏僻垂涎欲滴敏捷小心翼翼

三、了解课文的内容

师: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提示: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你认为谁读得,说出理由?

提示:这篇课文从课题我们可以知道,主要写了“我”爱柿子这个思想感情。那么围绕这个中心,每个自然段都是写了关于柿子的什么?

四、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能够说出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一、引入新课

激发情感:(播放柿子的图片)看着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柿子,我心里真是有说不出的欢喜,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我爱家乡的柿子。

板书:我爱家乡的柿子

二、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提示:围绕爱柿子,都写了关于柿子的什么?

引导:默读第二、三、四自然段,你觉得柿子树开花、坐果和丰收时的景象怎么样?

抓住重点进行指导

提示:“每年六月,柿子树上,开满了黄灿灿的小花朵。那花儿小巧精致,犹如童话王国中的金色皇冠”你感受到了什么?有语气地读出来。

引导:“柿子花谢过不久,碧绿的树叶中间一下子冒出许许多多青里透亮的小生命,那就是小柿子。”你怎么理解?激发情感:这些青里透亮的小柿子就是一个个具有活力的生命,作者想象的多好,我们读出来。

重点指导感受摘柿子的开心

引导: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描写我们摘柿子时情景的句子。

提示:仔细地读读,想象当时的场面和情景?

引导:“双手抱住树干,两腿用力夹紧,躬起腰,两只脚往下用力一瞪,胳膊就向上攀了一大截子……”你从这些地方看出了什么?

引导归纳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通过孩子们的摘柿子的情景描写,我们感受到了——学生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就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引导:吃柿子又是别有一番风味,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体会。

提示:读全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家乡的柿子美,家乡的一切都很美。

四、作业

写一首热爱家乡诗歌或“我爱____”

家乡的小窗

我爱你呀,家乡!

我爱你呀,家乡明亮的小窗。

春天,你是绿色的画页,

嫩缅的树叶,翠绿的丛林,墨绿的山岗……

那剪影似的忙碌的人呵,

编织着绿色的希望。

夏天,你是七彩的画页,

花朵的山,羊群的云,庄稼的浪……

大蝈蝈爬上了

缀着喇叭花的瓜秧。

秋天,你是金色的画页,

金色的梨子,金色的穗头,金色的禾场……

闪动着一张金色的胸膛。

冬天,你是银色的画页,

银色的雪人,银色的屋脊,银色的村庄……

山脚下水晶似的冰上,

冰橇像小甲虫来来往往。

我爱你呀家乡明亮的小窗,

我爱你呀,家乡!

课外拓展:搜集你童年的趣事,并试着记录下来。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篇6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麋鹿是我国的一种珍惜动物,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3.会认“榜、棕、孕、匿、厄、沛、衍”等7个生字,会写“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输、基”等10个生字,掌握“滩涂、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

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麋鹿的传说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预习提纲

二、激情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出示图片——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三、检查读课文。

指名读文。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2.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认读:榜、棕、孕、匿、厄、沛、衍

读词:滩涂、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4.读一读: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

麋鹿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5、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

建议大家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

六、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输、基”,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涂”:与“除”、“徐”比较。

“捷”:右边笔顺是横,横折,长横,横,竖,短横,撇,捺。

“繁”:“敏”+绞丝底(敏的第四笔是横折,没有勾)

“殖”:与“值”、“植”比较。

“孕”:“乃”盖住下面的“子”。

“匿”:若+三框,三框的横最后写。

“输”:与“偷”、“喻”比较

六、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然后默写在本子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麋鹿,姿态奇特,命运坎坷。让我们走近它,了解它。

二、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学文:

(一)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环境。

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想象黄海滩涂的静谧、美丽,体会大丰自然保护区的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练习读。指名读。

(二)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哪些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外形奇特——“四不像”

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长,站着的时候,角的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这是它独有的特点哦,因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作为大丰自然保护区的讲解员,你如何向来宾介绍麋鹿?

(三)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1“麋鹿为什么会销声匿迹”令人奇怪,还有同学担心今后这些麋鹿会不会有“销声匿迹”的可能。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3研究麋鹿的过去

⑴人为因素:

麋鹿减少甚至到即将消失,关键于人,因为人们没有爱惜它,任意去狩猎,去残杀。

补充:麋鹿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

特大的洪水带来的灾难。

得出研究结论:人类给麋鹿带来了灾难。

⑵人为环境因素:

古时候,人们为了多种庄稼,把许多沼泽或近海低洼荒地被开垦成为农田,使麋鹿没有了容身之所,所以许多麋鹿被迫远离家乡。

适宜的生活环境:气候、温度、以及沼泽地带的湿地环境。

得出研究结论:适宜的生活环境是麋鹿生长的必要条件。

⑶社会因素:

可恶的是国外侵略——

外国人的发现和撰文介绍是麋鹿从国内移居国外的导火线。也是麋鹿再次遇难的重要原因。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

“导致麋鹿坎坷命运”的原因不但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更有社会因素。

得出研究结论: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麋鹿乃至其他动物以及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三、总结:

展示大丰麋鹿保护区画面,由于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几乎绝迹的麋鹿有了自己的家。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把你知道的珍惜动物介绍给大家。

2.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交流活动。

板书:麋鹿

外形奇特命运坎坷

教学反思:是一篇说明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珍稀动物。对于类似于此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也在阶段目标中提到,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样的课文,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师引导学习,学生很有可能会索然无味。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热情,学生才会真正走进文本,感受方法,提升思想,实现三维目标。

2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