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预测和解决问题,以避免课堂上出现不可预料的突发情况。优秀的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带来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供大家参考。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很多种计算工具。我们在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对计算工具有过简单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谁先来说说我们都了解了哪些计算工具?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二、介绍古代计算工具,拓宽视野。(课件出示)
(一)认识算筹
师: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石子、结绳或者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后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式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以是木制、骨制或玉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
(二)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用算筹计算后又过了一千年左右,中国人又发明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使用它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板书:算盘)
2、介绍算盘的组成。
(1)算盘各部分名称:
师: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这它独特的作用。你在哪见过有人使用算盘?(中药店、银行等)
大家还记得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梁下,每颗代表一。
出示教材第24页的两种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一颗珠子。原因是我国古代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师:算盘有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做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珠靠梁。拨珠时,要按照数位从高位拨起。(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档为个位)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60213406735215862)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并查找了资料,所以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结绳、算筹等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了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三)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四)机械计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五)电子计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六)计算器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明了电子计算器,生活中开始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计算器)
1、介绍功能键:
大家也许会发现有很多种计算器。这是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计算器。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你认识计算器键盘上的哪些按钮,各有什么作用?“On/c”键有什么作用?“Off”键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2、使用计算器:
师:计算器怎么使用?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开始显示;输入数字和符号;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例如,a、%等,还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3、利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练一练:4468+179232010-8925
(2)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
先估算大约得几?怎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26×39312÷8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4、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
9999×1=9999×5=
9999×2=9999×7=
9999×3=9999×9=
9999×4=
运用比赛的形式算一算。
学生计算,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用计算器计算比赛。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算一算,找规律。
111105÷9=__________
9÷9=11111104÷9=__________
108÷9=________11111103÷9=__________
1107÷9=________111111102÷9=__________
11106÷9=________1111111101÷9=__________
四、总结提升
师: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电子计算机、(课件出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这就要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2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2、3、4题。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里一种雪糕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课题,提出目标。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自学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尝试题
(1)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3)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
(4)“0.1米= 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又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学生自学课本38页后尝试练习并讨论。(5分钟后全班交流)。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四、拓展练习, 验证结论。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3)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概括总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过度: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五、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1)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2)学生自学课本后讨论交流,尝试练习。
(3)引导探究: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4) 同桌讨论: 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六、巩固新知,当堂检测。
1.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米 0.30元 500米 1.80元 0.70米 0.04元 600千克 20.20米
2.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18 0.06 700 3.0 908 104.03 150 10.01 42.00
3.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 1.850 2.900 0.080 12.000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小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9 30.04 5.4 8.18 14
5.判断.
5.00元=5元( ) 7元=0.7元( ) 8米=8.00米( )
2.04吨=2.4吨( ) 4.5千克=4.500千克( ) 0.60升=0.6升( )
6.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价钱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3元2角、6角、8元、1元零3分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小数中间的零不能去掉。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教具准备:学习纸 “小魔术”纸卡多媒体课件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魔术)
1. 师:同学们,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作为礼节,我给大家表演个魔术——数字的变化。看这是数字1?等会你们一起小声喊:1,2,3,大,老师就可以把这个数变大了。信不信?
生:1,2,3,大。
师:把1变成10,10和1比扩大了10倍,……
2. 老师还有一个数0.1,我们再来试一试。
引起学生的冲突:到底变大了吗?
(设汁意图: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游戏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末尾“0”对小数的大小的影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内容——小数的性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1
1.师: 0.1米、0.10米、0.100米,他们到底会不会相等呢?
师:请拿出你的学习纸把第一题完成。
汇报:请学生上台展示。填空、比较发现一样,从而得出0.1米=0.10米=0.100米。
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
(0.1米是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有1个1/10,也就是说0.1米=1/1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分,1份就是1分米。所以0.1米=1分米。
0.10米是两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0,有10个1/100,也就是说0.10米=10/1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0份是10厘米。所以0.10米=10厘米。
0.100米是三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00,有100个1/1000,也就是说0.100米=100/10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0分,1份是1毫米,100份就是100毫米。所以0.100米=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师:0.1米=0.10米=0.100米(板书)这三个长度是一样的,都是以“米”为单位,我们就可以把数抽象出来0.1=0.10=0.100。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仔细观察这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0” ,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同学们的眼光真锐利。小数的末尾添上“0” ,小数的大小不变。我现在有个疑问,其它的小数也有这样的特点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学习纸,根据方格图,自己想一组小数把它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交流汇报。
课件展示。
(教师在学习研究中要加强指导)
2.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目中的小数,你能说出几组和它们类似的小数吗?
学生说说。
师:能说出这么多组,你们一定发现了什么规律吧?(交流,汇报)
总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3.联系生活,再现新知:还有同学们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如: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二)小数性质的应用
1.教学例2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小数的性质,那么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小数进行改写。
电脑演示:化简下面的小数。0.70= 105.0900=
教学0.70=0.7
问:①你是怎样化简的?(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②0.70与0.7它们的大小不变,但意义相同吗?
(不同,0.70表示70个1/100,0.7表示7个1/10)
教学105.0900=105.09
问:小数里的其他“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可以,大小改变。师要强调末尾)
2. 教学例3
电脑演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 = 4.08 = 3 =
师:你是如何把它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3如何改写成三位小数?这个小数点不点的话可以吗?
注意:A、在小数的末尾添“0”。
B、当这个数是整数时,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0”。
师:应用小数性质时,应注意什么?(小数、末尾)
三、巩固练习
课本59页的做一做。2、开火车的形式回答59页的做一做。
问:你是怎样化简和改写这些数的?
四、全课小节
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我们是怎样探索小数的性质的?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却不变,但是通过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我们就给一个小数找到了许多大小不变的朋友,0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数字。其实,数学王国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
板书:小数的性质
小数末尾“0”对小数的大小的影响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能按照顺序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3、能用一定的记字方法记住9个生字的字形,写好”追”,”喊”两个字。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看图按顺序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挂图、字卡、课前寻找秋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生活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秋游》,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秋”指什么季节?“秋游”是什么意思?(秋天到郊外游玩) 齐读课题。 `
3、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这两天,大家都睁大了双眼去寻找秋天,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吧。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儿歌。(全班交流)
4、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老师要邀请大家一起去郊外游玩,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收获更多。
二、范读课文,指导看图。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课《秋游》,捧好书,准备出发。(师范读)
2、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你看到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走进这幅《秋游》图。
(1)我们从上往下看,秋天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的天空……几朵白云有的像……有的像……小鸟……) 板书:天空。
(2)秋天的农田里,长了哪些庄稼?它们有是什么样子?(稻子金黄,高梁火红,棉花雪白雪白。)
板书:田野
(3)你们在草地上玩了什么呢?
出示:我们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板书:游玩)
3、大家说得真不错,现在你能按“天空——田野——游玩“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秋游的经历吗?(指名一生说)
三、初读课文。
1、秋游的经历真令人开心,《秋游》这一篇课文更是生动地记录了同学们的游玩经历过程,现在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通句子(读3遍)
2、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了吗?自己先练一练。
出示: 追逐 郊外 白兔 绵羊
老师 喊着 高梁 凉了
棉花 稻子 一望无边
逮蚂蚱 打滚儿 亮嗓子
(1) 自由练读。
(2) 带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3) 去拼音一行一行读,齐读
3、大家的生字词读得这么棒,相信读课文也难不了你们。第一节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谁来读?
(1)来到郊外,同学们看到秋天的天空美极了。(板书:美)谁来读第2节。(请生读,评议)
(2)秋天的田野也很美。(板书:美)谁来读第3节?(请生读,评议)
(3)第4节写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板书:开心)谁来读?(请生读)
4、美好的秋天,尽情的玩乐,真令人难以忘怀,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再次去郊外游玩一番。(齐读课文)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今天,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游,玩得都很开心,可课文中的生字却急坏了,它们争着抢着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今天可别光顾着玩,还得认真写好字呀!”同学们,你们会认真写好字吗?”
2、出示:“ 追”“喊”
(1)先和它们一起打个招呼。
(2)书空这两个字的笔顺。
(3)说说怎么记住它们。
(4)范写
追:竖笔写在竖中线,两个左框紧贴竖。点的起笔要略低,捺脚运笔重到轻。
喊:口字写得窄而上,一撇写到口字下。一横一口要靠左,斜钩对角拉拉长,最后一笔点在上。
五、课后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课后希望大家能把这篇美文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熟练。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5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5=
4.8+2.2= 3.5-2.1= 5.5+4= 19.5-0.5= 7.2+1.6=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对答案。
2.竖式板算:(每组叫一名同学上黑板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4.89-2.64 3.61+1.37 7.75-6.35 2.82+3.17
点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或减起。)
3、揭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小数减法.
二、目标实施
1、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为了促进你们健康成长,每学期我们都进行体检,其中有一项是量体重。你知道你的体重是多少吗?今天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也在量体重,想不想去看一看?
2、出示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笑笑体重38千克、淘气体重45.2千克、丁丁体重33.4千克。)教师板书
3、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淘气比笑笑重多少千克? 3、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4、丁丁比淘气轻多少千克? 5、笑笑比淘气轻多少千克? 6、笑笑比丁丁重多少千克?7、淘气和丁丁一贯共重多少千克?。。。)
下面我们试着解决两个问题好吗?
4、课件出示: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指名列式:45.2-33.4= 为什么这样列式?
(1) 自主尝试计算:
(2) 交流汇报: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45.2-33.4这个算式,想: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3)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计算小数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即相同数位要对齐;十分位不够减要从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
(4)计算:23.5-16.8
(5)讨论归纳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低位减起;③十分位不够减向个位借1,然后再减.
5. 课件出示: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1)自主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独立尝试计算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
(5)点拨:把38写成38.0你知道是根据什么吗?(这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课件出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说一说。
7、尝试做:
1.25+6.05= 78.3-6.9=
(1)观察第一题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有0。)
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计算结果如果在小数的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2)强调:哪一位不够减要从本位退1作10,在前一位加10再减.
8、小结:今天通过量体重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进位加、退位减)
讨论交流:计算这样的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总结:(1)小数加、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6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本五年级上册P40~41例1及练习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相同单位要对齐”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1、情境:开学前,同学们都要去商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出示情境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2、信息:一枝钢笔16元,一个计算器138元,一本笔记本3.4元,一个讲义夹4.75元。
3、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只用一步计算的加减法数学问题吗?并请说出算式。
4、复习:同学们问题意识很强,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从中选择了一些,138+16,4.75+3.4,4.75-3.4,138-4.75,哪道算式我们已会列竖式计算了?谁来试试。(生板演)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是怎样列竖式的?他做得对吗?(板演者介绍方法)你是怎样列竖式的呢?(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5、揭题:同学们整数加减法学得很扎实,剩下的三题都涉及到小数,今天我们就研究这样的计算,给个恰当的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感知体验
1、教学4.75+3.4
尝试练习:我们先讨论4.75+3.4,行吗?你会用竖式计算吗?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是多少。(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比较分析:(教师展示学生的做法,估计有三种)
引导质疑:同一道题,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不会算错了,回头检查计算过程。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认为哪种做法正确,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吗?
互动交流:⑴辩一辩:说出你的答案对错的理由,预设方案:估算,转化成整数计算,小数的意义等。
⑵比一比:对比算式,竖式不同在哪?你认为哪种竖式对了,哪种错了,为什么?
⑶想一想:②③两种列式方法,可能是怎样想的?与整数加法列式有矛盾吗?(在学生不同的“算法”比较中,突出“相同数位对齐,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小数点需要对齐”的算理。)
正确算法:现在小数加法列竖式计算你会了吗?请②或③做法的同学说给老师板演,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用直尺打上横线。
归纳算理:小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1~2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实践体验:如果把3.4改成3.45,你会算吗?算之前还是先估一估计算的结果。展示两种做法,提醒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对结果进行化简。
2、教学4.75-3.4
尝试练习:你能象计算小数加法一样列竖式算4.75-3.4吗?先估计一下,差大约是多少?再试试看。(尝试练习,板演)做好的同学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归纳算理: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1~3名同学说说)
验算:我们学计算,不仅要学会计算的方法,还要通过计算来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会验算吗?怎样验算?下面请你用喜欢的方法验算4.75-3.4。通过验算你做对了吗?
三、建构生成
1、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列式时小数点对齐,得数中不要忘记点小数点,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2、算一算
3、改一改
4、用一用
①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三种姿势射击决赛中,我国选手邱健以99.5环的成绩获得冠军,乌克兰选手以98.4环的成绩屈居亚军,请算出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环?
②“神舟七号”飞船预定于今晚(9月25日)发射升空,将在距地面约341千米的高空绕地飞行,它的飞行高度比“神舟六号”约少3.73千米。“神舟六号”的飞行高度约离地面多少千米?
③
从射阳到盐城走哪条公路比较近呢?
5、赛一赛
比赛要求:小组接力,自己要确保计算正确,后面的同学先要检查前面同学计算是否正确再做。
(1)检查评比(2)联系反思,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我们一起解决了三个问题,剩下138-4.75这道题,同学们课后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先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后反思:
本节课本着“真实、朴实、扎实、常态、有效”的原则,力图使计算教学返璞归真,关注数学的本质来设计教学,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抓住算理本质,重组教材,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
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全课因此始终围绕这一算理为主线。课前谈话中的“1+1()=11()”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算理上的一致性,我们大胆改编课本中的素材,去掉了水彩笔2.65元,添加了计算器138元。用意在于,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的一步加减法计算问题中,出现了整数加减整数,整数加减小数,小数加减小数三种类型。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抽取了四个作为今天研讨的话题,即138+164,75+3.4,4.75-3.4,138-4.75。学生列竖式板演138+16后讲清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核心算理,为探究新知做知识铺垫。然后对比引入新知,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尝试练列竖式计算4.75+3.4。课堂中正如课前所调查的那样,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算法,教者引导学生检查计算过程看计算有无错误,进一步激发学生从估算、化成元角分采用整数算、从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等角度去寻找算理,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判断、分析、理解、建构小数加法正确的计算方法,内化计算小数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要求。这部分教学设计时就想成为本课的亮点之一。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互动,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
整节课我能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全力以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后进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数学感悟。赛一赛后请获得胜利和失败的小组分别谈感受,以加强团队精神、精确计算等方面的教育。力图体现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悦。
3、注重思维训练,加强估算,促进计算好习惯养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思维训练是计算教学的核心。本课教学中,我能借助计算教学这个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重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知识迁移、尝试练习、估算反思、算理辨析、建立模型、实践应用这一系列步骤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从思维方法的指导入手,着重理解为什么小数加法就不能简单地模仿整数加减法末位对齐的方式,引导学生破旧迎新;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学生板演及算理叙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视估算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加强验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细心的计算、规范的书写是学生学习计算的根本,真正落实估算、验算作为计算教学重要环节的要求。应该说这也是设计之初希望呈现的又一个亮点。
4、精心练习设计,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为了使学生顺利进行建构生成,我设计了说一说、算一算、改一改、用一用、赛一赛等练习,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练习中贯穿始终的要求是“算得又对又快”,强化估算在计算中的作用,即重视多样化练习,又注重学生计算技能的训练。如说一说中让学生充分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共同点,在算一算中改编了一道题,17.56-7.56以加强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改一改中,选择了相同数位不对齐、得数中忘记点小数点、整数部分为“0”的处理等三道题,提醒学生关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错误点,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用一用中,精心选择了奥运会射击成绩、神七的飞行高度(恰好上课当晚发射)、射阳至盐城的路线选择等,希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计算算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上是我在执教本节课时,意图体现的一些想法,可能实施得还不够到位。比如,有一位同学在计算4.75+3.4时,采用了第三种算法,可是通过估算得数大约等于8,所以将5.09改成8.09,因为上课时实物展台出现问题,对这个课堂生成的内容处理得还不够到位。赛一赛中,尽管教师在练习之前已经强调了“又对又快”的要求,但因为是比赛,结果导致学生片面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计算的正确率。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探究,以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和质量。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7
线与角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根毛线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如果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生:线段
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
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
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
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
生2: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
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师:哎,到现在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线的教学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
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
师:那我们找找看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儿?教师先点出一个端点这是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在那儿?
师:好了,那你看2号线,它也是直直的,但是呢,刚才它在向两边怎么样啊?
师:哎,它在往两边一直走一直走,那你看左边有个小鸭子走啊走,然后说了一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下鸭子说的话,好吧,预备起•••
生:我怎么看不到头呢?
师:他说我怎么看不到头呢?什么意思啊?也就是说这条线一直在往左边不断的怎样教师用手势比划延长?
哎,你们真棒,都知道无限延长了。对无限延长就是怎么样啊,不断的延长延长延长无限延长下去对吧。那你们看在另一边也有个小动物,他也说了一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预备起
生:我怎么也看不到头呢?
师:我怎么也看不到头呢?什么意思啊?
生:就是也在无限延伸
师:哎呀你们说的太好了,说明右边也在无限延伸,左边也在无限延伸,右边也在无限延伸。两边都在做无限延伸。那你知道数学上像这样的直直的,两边都能无限延伸的线叫什么吗?
好了,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我把这个记下来。板书直线
师:请你仔细观察,直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一样的)?那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线段不能延长,
师:哦,他说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线段不能延长,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还有吗?教师引导可以度量吗?
生:线段可以量出长度,直线不可以。因为它是无限延长的
师:说的太棒了,那我们说直线不能度量,两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那如果我要画直线的话,是不是可以一直画下去,永远都画不完啊?
生:是
师:那怎么办?谁能帮我画一条直线?
抽生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下面仔细看
师:他画的可以不可以,是不是直线?那我也画一条可以吗?师边说边画我这样子画可以吗?
师:认为我这样子画可以的举手,(多数同学同意)认为我这样子画不可以的举手(个别几个)学生之间的辩论,用毛线表示说明(教师再画几条非横着的线)哎,那我们现在能不能说出直线的特点了,一起说一下好吗?
师生:直线是一条直的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伸。
2、射线的教学
师:好了,为了奖励你们呢?请仔细看大屏幕,2号线又发生变化了,请仔细看。播放课件现在2号线变什么了?
生:变成线段了。
师:哎,2号线变成线段了,但是又出现了3号线和4号线。大家悄悄安静地想一想,3号线和4号线和线段、直线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那3号线和4号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那它和直线之间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知道数学上把线是直直的,有1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的线叫什么吗?板书射线这个你们也知道啊,厉害啊,我先记下来啊。
师:那你能根据我们刚才所说的射线的特点和刚刚我们画直线、线段的经验,画一条射线吗?
请一位学生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迅速画一条自己喜欢的方向上的射线
3、生活中的线
师:哎,到这儿啊,刚才你们在说这些线的时候,老师就在想,那生活中到底有没有这些线呢?(学生举例,教师播放课件)
师:那好这是物体里面我们找到了线段,那平面图形里面呢?三角形、长方形那个地方看可以看做是线段?
师:哎,这是生活中的线段,那生活中有射线吗?生活中什么我们可以的看做是射线?(学生举例,并用手电筒照射灯光,说明由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
4、总结提升
师:生活中的线我们也找到了,看来大家对线段、直线、射线都了解了啊?那我就考考你们,(播放课件)这是一张线段、直线、射线的表格,请你快速思考,他们端点个数、延伸情况、度量情况的不同和共同点。同桌先说一说,抽生说、齐说
5、角的教学
师:哎呀,表格通过你们的共同努力填完了,但到底懂了没有,我要考考你们了,请你准备好尺子、铅笔和练习本。请听题:有一点射出两条射线,或者说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形成(组成)图形是什么?请你画出来。学生动手画一画
找2生到黑板画
师:画好了坐端正。你们和黑板上画的一样吗?一样在什么地方?板书角都是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那我们刚刚所说的线段(直线、射线)都研究的是什么?
生:线
师:那你看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了几个内容?对了,就是(线与角)两个内容。那你看黑板上两个角,都是锐角,我们为了区分这两个角,就需要给他们做个标记,讲解角的标记这个角我写了一个几?
师:对,我们怎么写呢,记作,斜斜的直直的,后面写1,读作角一。那这个我标记个2,怎么记啊。所有同学举起自己的手,一起和老师写这个角的记作。斜斜的、直直的,后面写个2,读作角二。会写了吗?
师:那请你把你刚才画的角做个标记。是不是只能写1啊?生活动
师: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了几个内容?
三、练习提升
师:看来大家这节课都学的不错,那我们就做几道闯关题好吧?
生:好
师:请看第一关,观察与联想
(判断题,要求孩子们说出错的原因)
第二关线的联想:过一点画直线,时间1分钟。••••
四、回顾整理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8
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18:例2 “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练习五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9
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问题 激兴导入
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
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
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晰,学习目的更明确。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疑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
0.009米=(9)毫米 ①
0.09米=(90)毫米 ②
0.9米=(900)毫米 ③ 9米=(9000)毫米 ④
1、推导右移规律。
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上往下观察
(1)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交流)
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分别把3式与1式、4式与1式作比较再研究提出的问题。
生讨论。
整理并总结出右移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抢答填空题。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3)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2、推导左移规律。
(1)猜测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会变大,猜一猜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有什么变化?
共同验证
整体观察: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越变越小。
(2)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下往上观察
小组讨论交流: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数学语言讲究精确,师强调缩小到原数的 )
分别把2式与4式、1式与4式作比较研究提出的问题。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整理并总结出左移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3)抢答填空题。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4)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3、记忆规律。
(1)用最短的时间记忆规律
(2)和同学们分享记忆小窍门。
(3)、一起总结小数点歌谣
小数点,真调皮,右移一(位)二(位)三(位)……扩大十(10倍)、百(100倍)、千(1000倍);左移一(位)二(位)三(位)缩小十()、百()、千()……
(4)选择性地提问规律。
4、解答课始提出的疑问。
我们课始的疑问有答案了吗?
擦掉问号改成感叹号。
质疑: 小数点无论是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用数字“0”补齐。
三、巩固应用 内化新知
1、帮助师徒四人闯过数学王国的关卡。
2、帮助小猪快餐店解决困难。
快餐店价格中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让价位变低。
(设计意图:多层次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并利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思维习惯)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10
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3.3.32.2.6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总复习三角形的练习卷
复习目标:
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
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
复习过程:
1.复习概念:
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练习讲评:
(一)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
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
(二)填空:
1.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和()个顶点。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三类。
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
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
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
(三)判断:
1、2、3、4、5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
6、7、8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灵活做题
(四)画高:
注:重点也是难点,放慢速度,让学生用幻灯展示作业,大家来评一评做对了没有。
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
2、要标上垂直符号
(五计算
1.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2.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总复习——位置与方向
复习内容:
位置与方向(练习卷)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复习过程:
1.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2.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3.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4.画路线图
注意:
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
结合练习卷5
5.课堂小测
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学生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教学工具
四年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一)复习亿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填空。
(1)82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它与720101的位数()(相同或不相同)。
(2)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3)34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56○12802010○1020
5693○52978064○8046
3.引导学生口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1)先看有几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如果位数相同,那就看左起第一位,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就看第二位,依此类推。
二、合作探究,教学新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招徕各国游客,因此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有课来到我国旅游。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来我国旅游的具体人数。
师出示课件2011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单位:人)
美国:2116100日本:3658200泰国:608000
俄罗斯:2536300印度:606500韩国:4185400
2.正确地读出上面各数。
3.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国家中随意选取两个国家的人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自学提示:试着比较一下数的大小。
5.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归纳比较方法:位数多的数就大。(板书)
(二)初步研究新知
1.两个亿以内不同位数的数大小比较。
216110○608000
师:哪一个数大?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结: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
2.两个亿以内相同位数的数的大小比较。
608000和606500
师:位数相同情况怎样比较?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都是六位数,就比最高位,它们最高位上都是6,就比下一位万位,万位都是0,就比下一位千位,千位上一个是8,一个是6,所以608000大于606500。
找多个学生说。
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3.多个数大小比较
要求:根据到我国旅游人数多少,将这6个国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学生小组内尝试。
小组内交流各自比较方法。
引导比较:分类----七位数相比较---六位数相比较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1)比较每组两个数的大小
92504○10360050140○61340
28906○28890620300○307300
(2)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大小
505005005005500040005
四、教师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与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比大小的方法相比,你发现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方法: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_。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为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___,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五、布置作业:评测练习
板书
亿以内数的认识
位数不同两个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比较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多个数大小比较先分级再分类比较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12
一、教材内容分析
1.第95~97页例1、2
2.计算方法。
3.退位减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计算能力。
3、培养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一般应包括学生的年级段、年龄特征、已有的基础、兴趣、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引入
2、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754+382620__-493
由本单元主题图创设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__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以故事形式动态呈现小数加减法。
与以往教材编写加减法的顺序不同,本例题是先学减法,再学加法,是以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编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轮动作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数减法的学习。接着,要知道“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所以再学习小数加法。这样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计算的兴趣。
三、复习巩固:
四、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4.7-0.50.56-0.451.2+0.81-0.4
0.39+0.157.7+0.63.6-0.84.8-31.7-0.3
2、算一算:
10.52+3.4815.24-3.849.9+10.11100-0.27
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五、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报:
(1)小数点对齐
(2)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13
教材及学情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沟通整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突破方法:
通过理解小数的意义,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在计算中,要把小数点对齐。
教法和学法:
“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观看过跳水比赛吗?跳水项目,一直是中国体育运动的强项,请看大屏。(课件出示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和李婷跳水的视屏)中国队又赢了,这样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庆祝一下祖国的胜利吧。
在体育赛场上,不仅有激烈、好看的比赛,还蕴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同学们,你们想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吗?
2、(课件出示跳水决赛统计图)依次出示中国队第一、二轮的得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3、引出课题:同学们看一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列出的算式都是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小数加、减法的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明确自学任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教师明确自学任务: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自学我最棒。认真自学课本96页例1、97页例2,然后完成自学提纲上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自学开始。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适时提醒:已经完成自学内容的同学就可以在组内进行两两交流。
三、小组讨论,解疑答惑。
1、师:同学们刚才的自学都非常的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自学的成果和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入小组讨论环节。(课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请小组长快速的上来领取你们小组的讨论提纲。让我们比比哪个小组的讨论最积极、最认真,小组讨论开始。
2、巡视:提醒各小组交流要注意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1、师:刚才,老师看到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每个小组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接下来,就让各小组把你们的讨论成果与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起进入下一环节:讨论成果大展示。(课件出示:讨论成果大展示)
2、请第一个组作交流展示。(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3、请第二个组作交流展示。(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4、教师点拨: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列竖式的时候当相同数位对齐了,小数点有什么特点呀?(小数点对齐)所以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对齐,那么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板书:小数点对齐)
5、师:那么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请下一组同学来为我们作一个小结。
6、请第三小组作交流展示。(边交流教师一边用课件出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齐读一遍。(课件一条一条出示,学生读。)
五、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学会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敢不敢接受挑战呀?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争夺冠军,今天谁能成为我们班学习上的冠军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成果大比拼”的比赛中去一决高下吧。(课件出示:学习成果大比拼)
2、请同学们拿出技能训练题,为比赛做好准备
3、第一关:聪明小法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回答,同桌交换批改。(课件出示第一关:聪明小法官)
4、第二关:细心计算我最棒。(课件出示第二关)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批改出每组做得最快的小选手,然后请他来当小老师,帮助批改本组其他同学的作业。
5、第三关:改写小数我在行。(课件出示第三关)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自己批改。
6、第四关:学以致用我能行。(课件出示第四关)小组合作完成后,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说完后教师出示课件订正答案。
7、教师小结:在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我们的数学知识,它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统计一下自己的成绩。夺得本次比赛全部星星的同学请起立。站着的同学们就是我们班今天的冠军了,让老师为他们颁发奖杯。祝贺你们!(课件出示“奖杯”)我们一起为冠军送上热烈的掌声吧。其他没有夺得冠军的同学们可千万别灰心,今天你们也表现得很棒,继续努力,相信我们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冠军。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那谁能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呀?
板书设计: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主尝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2、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注意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学例1中解答“第二轮动作完成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的问题时,教师不宜作任何提示,而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找到适当的解题方法。又如,教学例3、例4时,不需要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解题思路率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28户,高层楼每幢住236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多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小高层楼共可住( )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
(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
(2)学生用竖式计算236×5和48×16。
(3)讲评:谁来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第2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谁来说一下它的计算过程?48乘1,所得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揭示课题
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128×16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例1 学生尝试。做在练习本上。
启发128×16的得数是多少呢,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
(1)指名板演,展示学生做的,让板演学生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提问:你们和他做的一样吗?
(2)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来算这道题的? 128乘16的积应该从哪位写起?我们把这两部分怎样?得数的末尾应该和哪一位对齐?(指算式)这个128实际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楼的住户数?算出的2048其实是几幢楼的住户数?(根据学生回答完成黑板竖式板书)
(3)我们一起来答一下。
(4)刚才是这么算的请举手?
(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老师还没有教,你们是怎么会做的?(引导学生说清计算方法)教师再给你们两道题,会做吗?
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以竖式呈现的四道题:213×32,375×24,309×26,和248×45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写在教者准备的纸上。并注意巡视,以发现学生解题中的问题,并有意进行收集。
(2)集体评析。先引导学生看过程,同意吗?这个结果比较大,怎么读?再出示一份错误作业,他错在哪儿了?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小心。
(3)总结计算法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都是分几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结果的末位怎样?接着说下去。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1.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在书中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核对得数,了解全对人数。
2.做练习五第2题
先判断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再说说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提问:计算三位数乘两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做练习五第4题
学生独立填表,并组织反馈,说明数量关系式,怎样列竖式。
指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试题,在列竖式计算时,交互两个乘数的位置后再乘比较简便。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36 48 128
× 5 ×16 ×16
比较前两个式子和第三个的联系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