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大多数学生,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的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1
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⒈从生活中感知圆,并抽象出圆。
⒉通过不同办法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并认识圆心、半径。
⒊认识圆规并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⒋通过认识圆、画圆和欣赏圆,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圆并建立圆的初步概念,认识圆心、半径。
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个图形?
2。揭题: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贴: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用简单工具画圆。
(1)你会画圆吗?你准备怎样画圆?
问: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圆的?
也就是工人师傅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根绳子用女同学的橡皮筋行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说也就是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学生尝试画圆。
你会像工人师傅那样的方法画圆吗?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钉和短线,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先画,一人帮忙,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原来一定要拉紧这根绳子。没拉紧绳子,也就是长度不相等。
(3)老师画圆
老师也来画画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认识圆心和半径
认识半径:绳子的长度在圆中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半径。
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
问:我们画圆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径就可以了?
认识圆心: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
提问:这个圆中有几条半径?
小结: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规,学会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刚才我们小组合作才画了一个圆,用绳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较低。聪明的工人师傅发明了这个工具来画圆,它叫圆规。
(2)尝试用圆规画圆
下面请你用这个圆规来画画看,想想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尝试画
圆规的两只脚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首先要定圆心,也就是把圆心固定好;还要确定长度,也就是半径的长度不能有变化;最后绕着圆心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1、画圆
(1)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提问:
小结:原来半径不一样圆的大小也不一样。
(2)现在老师规定好半径的大小为2厘米,你会画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2.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3.接下来,老师请你在刚刚画的那个圆上,或者圆的边上任意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作品,如果涂上颜色的话会更漂亮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出示媒体)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连除计算题中的简便算法。
2.能让学生灵活的计算试题,养成灵活的解题技巧。
3.培养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除式题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对于加法、减法、乘法计算的题目,找到了一些简便算法,对于除法式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有,是怎样的?想知道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植树画面。
师:植树需要买什么?
生:买树苗。
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你会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吗?
(2)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生甲:1250÷25÷5 生乙:1250÷25÷5
=50÷5 =1250÷(25×5)
=10(元) =1250÷125
=10(元)
(3)师:说说,你们先算什么?
生甲:我先算每个小组种的树苗花多少钱。
生乙: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
师:你们说得很好,也算得对。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里交流。
(4)生汇报。
生丙:我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5)师:你说得真棒!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有几道题你想做吗?
2.试做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2题。
出示:2000÷125÷8 1280÷16÷8
生汇报。
生甲:2000÷125÷8 生乙:1280÷16÷8
=2000-(125×8) =1280÷(16×8)
=2000-1000 =1280÷128
=2 =10
师:你们同意这样做吗?你是这样做的吗?
大家都很聪明,老师非常高兴。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①1280÷16÷8 25×(4+8) 5×99+5
2.小明用3个星期把一本习字本写字,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吗?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吗?老师祝贺你.你学会了什么?谁的表现最棒?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3
学习内容:
人口普查-写多位数
学习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前置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56900读作:()
40080500读作:()
370600读作:()
1459032700读作:()
你能说出这些数的读数方法吗?
2.说一说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七十七百零八 九千零五十
讨论:这些数是写法是什么样儿的?把数的写法写下来。
二、探究学习
(一)整万数的写法。
1.问题:结合刚才写数的方法,想一想下面的数应该怎样写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再试着写一写。
七万写作:()
七十万写作:()
七百零八万写作:()
九千零五十万写作:()
小结: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的数,所以把数写在级上,然后在级写就可以了。
(二)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写法。
1.刚才是整万的数,如果你已经会写了,再试试下面的数你能不能写出来。
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写作:()
想一想:你是怎样写这个数的,把你写这个数的方法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吧。如果自己没写出来的话,要
仔细听听别人方法呀。
小结:我们发现这个数含有---级,要先写---级上的数,再写级上的数,每一级上的数都按照
的方法来写。
(三)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灵活运用探索出的规律。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具:数字卡片。
一、导入课题:
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一个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板书:.)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小数点可真是个调皮的小家伙,它告诉同学们,今天,小数点要搬家了,这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童话故事)
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
1、动画:
2、(flash动画)小数点来到森林里玩,看见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脸地坐在窗前。小数点看见快餐店门前的价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数字,就跳了上去(¥288.)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家了!”于是小数点搬到了8和8的中间(¥28.8)。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价格便宜了。)
3、(flash动画)小数点笑着地说:“看来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师:山羊的快餐店,原来是一个客人都没有,可是现在生意兴隆。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再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生说)
那么从原来的288到28。8再到现在的2.88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生说)
假如小数点再往左搬一次家成为0.288,与原来的288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探讨。
4、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一下。
5、是不是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呢,我们能想法验证吗?小组交流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根据刚才的故事,你能猜出小数点右移的变化规律吗?你来验证想法严整自己的猜测。
小结:现在我们又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这个规律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神奇的小数点”或“小数点的自述”说一说。(通过学生构思数学作文,整理变化规律)
三、初步应用。
你想试试吗?(游戏)
拿出你的数字卡片,摆一个的三位小数(9。879)扩大10倍,100倍 1000倍。1000倍(引导学生在缺的数位上补0)
摆一个最小的两位小数(0。12)缩小10倍。20倍(学具袋里的0不够用,引导学生几人合作,共同完成)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我做小法官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原数就缩小了1000倍( )
(2)3.69扩大2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
(3)把23。0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5位后,再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变成了230。5
(4)去掉1。04的小数点,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
2、下面的数与0。285比,扩大或缩小了多少倍。
3、小花猫要去水果店买水果,可不会做题,过不了河,你能帮助它吗?
4、小花猫说谢谢,可到了水果店一看,水果店的标价有点奇怪?你都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能找出最贵的两种水果吗?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5
一、情景引入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
2、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内容。
2、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3、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
4、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
5、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6、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 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三、巩固应用
1、说说小数点搬家会怎样?
2、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全课总结
1、 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2、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能在电脑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
2、通过在电脑画图操作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欣赏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图案,感受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
2、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图案,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和艰辛,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
2、画图过程中对图形平移距离和旋转度数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1、欣赏学生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思考:(1)你收集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是什么图形平移旋转绘制成的?
2、欣赏老师收集的图案
(电脑出示)。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3、导语:大家刚才说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有关图案欣赏的数学课。(揭示课题:图案欣赏)
二、图案欣赏 感悟新知
1、出示教材图1 五角星图案:
观察思考:这个图形是怎样拼摆而成的?
2、观察五角星的旋转过程:(动画演示:呈现由三角形→五角星图案的全过程)。
3、学法指导:对,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可以制作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4、呈现教材中其余五幅图案。(电脑出示)
思考:图2~6是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怎样绘制的?
5、师进行动画演示。
6、小结:大家说的非常好。刚才大家共同感知了这几幅图案的排列规律,并且明白了它们的绘制原理,体会到了图形的美。现在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三、动手操作 强化感知
小组活动①:
1、基本图形的制作:大家看前面这个基本图形是怎么得到的?(电脑出示):。
2、小组合作:用这个基本形拼一拼,看谁能制作出美丽的图案,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求按一定规律涂色。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同学们拼出的图案真漂亮,富有一定的创意。想不想再利用图形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图案?
小组活动②:
1、这些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电脑出示)
2、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设计花边。
3、展示学生作品,你想把它应用在什么地方?
小组活动③:
设计你喜欢的图案,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四、知识拓展 发散思维
1、欣赏教师搜集的图案。(电脑出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来说一说它们是怎么得到的?
2、总结:古人说“美源于生活”,而我认为“美源于创造”,是人们将心中美好之物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希望我们同学也能将今天所学用于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7
一、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为指导,以教务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为标准,遵循数学教育的规律,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数学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二、班级情况:
结合上学期的工作总结及学生成绩,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查缺补漏,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采取针对性的教育。
本学期。我力争多在数学教学中多下些功夫。对于像X这样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多做些提高分析能力的综合性强的智力题,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于中下等学生则是要他们理解地掌握基础知识,做到能正确运用,同时把辅导的重点放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力争保证合格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优秀率。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重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在教学的方法和侧重点上也要及时的进行改进和变动。
三、工作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从小树立刻苦学习的理想。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正确地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3、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学期的重点之一。
4、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概率和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四、工作措施:
1、从学生的听课抓起。通过观察,我发现本班大部分比较聪明,但他们的学习习惯相当差,课堂上至少有半数学生不会听课,自主学习意识更加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我从教他们怎样学会学习,怎样探索开始,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做学习的小主人等措施。从而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2、从基本功抓起。想方设法方法训练学生,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与学生互动,相互找错、纠错等活动强化学生基本功的提高。
3、紧抓学生作业不放,想尽办法杜绝不按时交作业的现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拖欠作业的问题,现在基本杜绝拖欠作业的现象。
4、培优辅差。这学期我本着培优辅差的工作思路,对本班的数学优等生,注重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多提供展示的平台,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树信心、培训兴趣、加强基本技能的补习与训练,以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5、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可更有效地发挥教育作用。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98页练习十八6、7、8、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及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2.通过动手画垂线和平行线,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过直线外的`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教师: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相交和平行,其中垂直是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平行。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怎样的相交才是垂直?
学生:相交成直角就是垂直。(板书:相交成直角)
教师: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学生动手操作,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范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然后学生比对是否和老师画法相同。
教师:当两条直线垂直时,它们的交点叫什么?
学生:垂足。
教师在黑板上相应位置标明垂足,同时要求学生也在所画的图形中标明垂足。
教师:那什么又是平行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教师板书:永不相交)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
学生动手操作后,展示优秀作品。
以上环节完成后,形成如下板书:
二、基本练习,巩固知识
1.数学书98页6题。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到台上视频展示台上或上指一指,说一说。
2.数学书98页7题。
同桌交流后,上台在视频展示台或上指一指,说一说。
3.数学书98页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到视频展示台或上汇报展示,说说自己的操作步骤。
三、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数学书98页9题。
学生小组交流后,上台指一指,说一说,最后展示互相垂直的线。
2.数学书98页思考题。
学生分组完成后,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最后展示:平行线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单位转换:填一填
0.5米=( )分米 3平方分米=( )平方米
0.08平方米=( )平方分米
2.口算:
20×40= 4×6= 7×6= 8×9=
2×4= 0. 4×6= 7×0.06= 0.8×9=
[设计意图]在接下来的新知探究环节,我要让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计算方法,其中就用到通过单位转化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小数乘整数是学生第一课时学的内容,复习这一知识,为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广场图)同学们看,这是一张会宁县城的街心广场图,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了?
(板书) 广场 花坛 瓷砖
长: 30米 3米 0.3米
宽: 20米 2米 0.2米
2.他们的面积你会算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谁来说说你算到的结果是多少?(完成板书)
要算广场和花坛的面积,很简单,算得都不错。瓷砖的面积你算到多少呢?是怎样算的?
4.这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听听同伴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
5.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计算0.3×0.2的方法?你听明白了吗?
6.学生交流:0.3米=3分米,0.2米=2分米,2×3=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0.2×0.3=0.06(平方米)
是啊,根据这样的方法,我们发现0.2×0.3=0.06,真了不起!
7.从老师摘录的数据中,你有没有发现这组数据比较特殊,他们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呢?
8.引导学生观察广场和花坛的数据:30变成3,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20变成2,也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结果600变成6,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联系这个规律,你能说说还可以怎样得出瓷砖的面积吗?
9.施工人员觉得用长0.3米宽0.2米的瓷砖太小了,想改成长0.5米宽0.3米的瓷砖,这样每块瓷砖的面积又是多少呢?(学生独立计算)
10.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算式、结果)
11.回过头再来看看我们课开始时口算的几道小数乘法题,
观察0.2×0.3=0.06,0.5×0.3=0.15等一些算式,老师发现一个问题,都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结果是一位小数,有的结果却是两位小数呢?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12.全班交流:原来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中小数位数有关,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完成这张表格:
算式 | 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 | 第二个乘数的小数位数 | 积的小数位数 |
0.2×0.3=0.06 | |||
0.5×0.3=0.15 | |||
7×0.06=0.42 | |||
0. 4×6=2.4 |
现在看起来更加清楚了,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13.到底同学们得出的这个结论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法呢?请大家举个像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看看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是不是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交流)
(学生举不出0.5×0.2这样的例子,就由教师引出,讨论。)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运用转化的策略算出0.3×0.2的结果,在学生初步会计算0.3×0.2的基础上,及时巩固计算0.5×0.3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算式并质疑“同样都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结果是一位小数,有的结果却是两位小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根据表格体会到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后,创设了验证的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结论的认识。运用猜想——验证——概括的模式,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街心广场 长30米宽20米
花 坛长3米宽2米
地板砖 长0.3米宽0.2米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3个算式:
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
花坛: 3×2=6(平方米)
地板砖: 0.3×0.2=?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1、讨论:街心广场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总结:长与宽都扩大到原来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到原来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缩小到原来的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2、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花坛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所以它的积也会缩小到原来的100倍。结果是0.06平方米。
3、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一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
1、试一试:根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填一填: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第一个小数的位数与第二个小数位数加起来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
花 坛: 3×2=6(平方米)
地 板 砖: 0.3×0.2=0.06(平方米)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板演:
2 6×8= 0.85+2.4=
(注:找学生板演同时口算。)
2、口算:0.2×3= 5×0.01= 3.2+2.3= 10-5.5=
2.5×10= 32.6÷10= 3.25×0= 4.8+1=
(提问:0.2×3= 2.5×10= 怎么算的? 5×0.01= 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新授过程:
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
(1)、谁会列式?( 2.6×0.8=)
(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齐。)
(4)、根据它你能推想出2.6×0.8的多少吗?
2 . 6 扩大到10倍 2 6
× 0 . 8 扩大到10倍 × 8
2 . 0 8 缩小到1/100 2 0 8
(注:让学生根据自主探索。)
(5)、小结:做小数乘法时,先把它看成什么乘法来计算呢?
3、课件出示题2: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需要多少元?
(1)、谁来列式?(0.85×2.4=)
(2)、你能估算出买彩带需要多少钱吗?说说理由。
(3)、看老师列竖式:
0 . 8 5
× 2 . 4
(注:给学生一个错误信息,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并与板演的小数加法竖式题进行比较,为此加深怎样列小数乘法竖式的印象。)
(4)、计算0.85×2.4的竖式时,计算谁乘谁就可以了?(看成85×24。)
(5)、再想一想0.85×2.4的积是多少?为什么?
(6)、小数末位有零怎么办?
(7)、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
4、观察:
(1)、看黑板的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小数乘法。)
(2)、计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再看看,这两道题的积的小数点是怎样确定的?(课件出示: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5、质疑问难:
(1)、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是书中第44页,请打开书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共同做一道题:1.12×1.4= (找学生板书。)
(3)、小结: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
1 .3 6 0 . 7 8
× 0.8 × 0 . 0 4
(强调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
2、直接得数。
0.6×0.7= 0.9×0.1= 0.8×5=
3、判断题:
①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
②因为8×2=16,所以0.8×0.2=1.6。( )
③一个数除以0.8等于0.7,这个数是0.56。( )
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
4、用竖式计算:
4.8×0.25= 0.32×1.2= 9.8×0.5=
5、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1.2倍,体重是蒙古牛的1.4倍。草原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 数 乘 法
0.85+2.4=
2.6×0.8=2.08(元) 0.85×2.4 = 2.04(元)
2 . 6 扩大到10倍 2 6 0 .8 5
× 0 . 8 扩大到10倍 × 8 × 2.4
2 . 0 8 缩小到1/100 2 0 8 0. 2 4 0
答:需要2.08元。 答:需要2.04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1)、课前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授前,在板演中出现的26×8,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探索到与2.6×0.8的关系。使教师毫不费力让学生明白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理解了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再者,板演中出现的0.85+2.4,与0.85×2.4进行对比,列竖式的不同之处,加深了小数乘法怎样列竖式的印象。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很容易地解决问题,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很容易掌握。
(2)、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掌握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步课堂教学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出示题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出示题2,解决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及积的末尾有零要去掉;最后,通过两道题的对比,完成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逐层深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很快地掌握。
(3)、练习巩固,围绕知识点,增强挑战。
本节课是学生刚进入竖式小数乘法计算的知识。在新授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富有变化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充满激情地挑战性中,进一步地巩固知识点。
本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下,课堂教学的“脚步”一步跟一步,师生间合作紧密。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地“动”起来了,思维真正地“活”起来了。让学生在对比中学知识;在观察中明方法;再发现中学会探究。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在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急于让学生说好而浪费了时间。其实,第一课时学生刚接触小数点的确定,应该多给些提示,多给些时间。我想,这样的教学,从旧知导新知,从旧知比新知,从旧知探新知,使学生很容易学会,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还有思维的训练及个性的张扬。我也受益匪浅。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12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如下表:
课题内容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主题图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1北京天坛图。呈现首都北京市人口数。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例2读含两级的数。
亿以内数的写法
例3写含两级的.数。通过电视新闻呈现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渗透环保教育。
例4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5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例6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数的产生
介绍古时人们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介绍阿拉伯数字,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
介绍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上数的认识
例1读含三级的数。
例2写含三级的数。
例3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计算工具的认识
介绍算盘、电子计算器。
用计算器计算
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3.教学重难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反馈
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有关中括号的视频,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交流要点: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2.预习单中的问题交流。
订正错题。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看来同学们学得很不错。
二、疑难突破
那,在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问)
师问: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引入中括号?也就是中括号到底用在哪儿?是否是只计算来用?
当然不是了,很多时候,咱们学习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那这节课,咱们就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中括号
三、合作提升
1. 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巧克力的单价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
小明带了80元,根据这个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买多少盒巧克力?)
2. 那个问题怎样解决?请你列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将学生的做法写在小板上,贴出来。分步正确的,综合错误的,综合正确的三种)
3. 交流
谁来说说你每步求的是什么?
辨析
80÷ (8+12)×2
80÷[(8+12)×2 ]
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是呀,第一种算式只套了一个小括号,这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们应该先算乘再算除,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小括号了,再不能套小括号,那样就乱了,为了避免混乱,所以就用一个中括号。
是呀,在已经有了小括号的式子里,当再次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就出现了。
对比: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哪种算式书写更简洁?(综合算式)是呀,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发明中括号了,它既能改变运算顺序,同时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加简洁。
4. 引申
你会用中括号吗?来试一试吧。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
5. 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运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
(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72人。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小洁包的个数是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6. 拓展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一说吧。
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加大点儿难度。
象老师这样说
180÷4+2 ×3,我们可以说180与4的商加上2与3的积,和是多少?
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
(180÷4+2)×3
180÷[(4+2)×3]
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
四、梳理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 )”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中括号“[ ]”。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
课堂检测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正负数。
知道了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但是还有零度。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
二、新课教学
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像5,7,6,20,100,……都是正数,有时我们在正数的前面添上“+”,如+5,+7,+20,+100。
相反我们都给负数的前面加上“-”。例如:-2,-56,-5……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那么这些数该怎样读呢?
谁愿意来读这些数
教师出示数。
三、课堂练习
1.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米;海平面的高度为()米。
2.如果小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2500元那么她家这个月水,电,煤气的支出200应记作()元。
3.如果电梯上升15层记作+15,那么下降6层记作()层。
4.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2球记作()
四、课堂练习
见课本87页练一练
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鼓励性的总结。
板书设计:
正负数
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做+5、+6、+12、+100。
-2、-3、-15、-123都是负数。
5或+5读做正5,-2读作负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年级上册免费数学教案篇15
一、巩固准备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5÷742÷680÷439÷363÷956÷8
45÷596÷854÷672÷664÷451÷3
3×204×1227×245-39
2、谁最棒
47-(23+14)63÷(14÷2)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说说我们在计算中,见过那些括号?
(2)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
2、教学例题。
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这道算式,(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⑴认真观察,全班交流讨论
⑵汇报观察的结果,全班交流讨论
⑶教师提问:有了中括号的参与,你明白了运算顺序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规范的进行算式计算的板书
3、算一算、比一比
请学生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
1、教材上的练一练
2、补充练习
为支援受灾学校的学习,新华小学部分学生开展了捐书活动,四年级捐书120本,
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20本,六年级捐的书是五年级的3倍,根据新华小学捐书的本数,25所这样的学校可以捐书多少本?
问: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谁?
2、说说带有中括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中括号
47-(23+14)360÷[(12+6)×5]
=47-37=360÷[18×5]
=10=360÷90
3÷(14÷2)=4
63÷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