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

时间: 新华 四年级教案

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这里给大家分享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方便大家写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时参考。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1

—、说教材

1、《语言的魅力》是四年级下学期21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的是抓住文中重点段落、语句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它既是第四单元抓住人物特点描述的延续,又为第六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打下基础。

2、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打动人心的好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在繁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打动人心富有诗意的语句,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开始对老人的冷漠无情,到后来的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从心底显出了喜悦之情。从故事中,人们可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相高发展的关键阶段。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大纲要求,课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语言的魅力》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A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B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有非凡的感染力。

C教育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情感目标:

A学生会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会用引号的用法。

B给课文分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创设更多有魅力的语言。自制警上示语。

3、教学重难点

体会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的魅力所在。

4、教具:CAI课件画面

5、教学时间:1课时

二、说教法

远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通过语言进行联想、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春景之中,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见,利用课件出现的这两幅图画的巨大反差,强烈对比,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将他们的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深刻。利用这种情境教学法,学生对这句话产生的巨大作用就容易理解了。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陶冶情操,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学习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这节课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语言的魅力》一文,现在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读一遍,在这篇课文中哪句话最有魅力?请把它画出来,并概括文章的故事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这句话从重点句子入手和整体文章出发,把握文章的内容,为学习下文奠定了基础。

2、借电脑课件突破重难点

CAI出示一幅春天美景的画面,并配以悠扬的音乐,使学生陶醉在那美丽的景色之中,这时课件出现盲老人衣衫褴褛地站在巴黎的街头乞讨的样子,周围的世界是漆黑一片,与刚才的情景出现强烈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共鸣。

(这样,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阅读,并大胆表述自己观点,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视觉反差,启发思维,读其文句,品其蕴意)

3、设计作业:

填空(感悟其义)

CAI出示填空题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____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____,

当人们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想到____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____,

于是对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______________。

(目的:学生通过看、听、读、品,理解重点句,从而理解其中心思想,体会到盲老人的无助和人们的幸福两种心情,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可以用采访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自悟感情情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情感紧紧地被这句话所打动。学生表演得积极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感受。教师导,学生演,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宗旨。

5、学以致用,向诗人学习,自己创设语言去打动别人,教师给出一定处所范围。如:在学校,有些学生乱踩草坪,随地吐痰,乱扔废纸,请同学们写一句打动人心的话,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校园。

(花在微笑,草在睡觉,手脚留意,别打搅……)

(设计意图:学习在于运用,教给学生方法,重视语文实践,在合作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关注学生发展。)

6、板书设计21语言的魅力

什么也没有得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给钱的人多极了

板书设计抓住了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了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总之,《语言的魅力》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借助、运用电化教学的先进手段,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课堂教学“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当前,教育面临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新课改又注入了生命力。为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加强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重点难点: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十进制单位间的换算。

教师准备:

测量记录表

学生准备:

常见的测量工具,需要测量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二、量一量

1、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2、汇报结果。

3、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

4、汇报:2米85厘米=2  米=2.85米

1米1分米=1  米=1.1米

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三、再量一量。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汇报结果。

四、试一试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五、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试一试1、2题。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1米=10分米=100厘米 20厘米=0.20米

1厘米=1/100米=0.01米

1厘米=0.01米 1分米=0.1米

1千克=1000克 1克=0.001千克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3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例3、例4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操作试验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知道三角形边的关系。

2、借助剪一剪、拼一拼、移一移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建模思想,体验数据分析、数形结合方法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四、教学难点

理解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不能围成三角形,理解“任意”二字的含义。

五、教具准备

“几何画板”制作的教学课件,三角形的每条边可以根据学生生成的数据输入显现,展示围的过程。

六、学具准备

透明彩色喷墨胶片打印线段。

七、教学过程

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再现三角形模型——强化对三角形的认识1、谈话导入,复习三角形概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

2、操作试验,感受三条线段怎样围成三角形,懂得围成三角形的关键是任意两条线段的端点两两相接。

(实物投影:三张印有线段的胶片,胶片的边沿相连。)

师:看屏幕,现在这样围成三角形了吗?

教师:谁来围一围?

(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其他同学观察,评价。)

教师:刚才的没围成三角形,现在就围成了,围成三角形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

学生操作,评价

学生讨论并回答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通过实物投影上三条线段围的变化,一方面帮助学生重现三角形的模型,强化对“每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认识,潜移默化地指导了围的方法。为后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拆解三角形模型——制造冲突,引发思考1、拆解

师:如果从三条线段中拿走一条,剩下的可能是哪两条?

(板书:11、6和11、11)

2、讨论

师:用这两条线段能直接围成三角形吗?能想办法变成三条线段吗?

师:变成三条线段了,就能围成三角形吗?

(板书:能?不能)

学生动手,观察并总结回答在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认识中,想象得到的都是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头脑中也有大量这样的生活原型和抽象的三角形模型。教师通过“从三条线段中拿走一条→两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想办法变成三条→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吗”四个小步骤的巧妙设计,打破了学生头脑中存有的三角形模型,引发学生的思考: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质疑自己和他人已有知识经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审视、思考、疑惑中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研讨。

三、重组三角形模型——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

1、操作试验,明确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1)明确要求。

师:实际情况是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呢?请你动手试试。

要求在动手前,小组内先一起说说打算剪哪一条,怎么剪。组内4个人每人剪的尽量不一样,剪完围围看,然后填在记录单上。

记录单:两条线段11cm和6cm(或11cm和11cm)

剪后的三条线段是()cm、()cm和()cm

围成三角形了吗?(√或×)

(2)小组合作试验。

教师监控:收集试验数据

能围成不能围成

3、8、62、9、6

4、7、61、5、11

5、6、62、4、11

…………

(3)展示交流试验情况,提取数据。

师:谁愿意把你试验的情况给大家看看?(学生说教师板书。)

追问:谁和他的不同?

还有补充吗?

谁用的是11和11,说说你们试验的结果?

师:这两条线段在哪儿相连?

师: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师:到底连没连上,最后边的同学看得清楚吗?看来这儿用学具不容易看清楚,咱们用课件清楚地看看。

师:有没有同学认为这个能围成?到底能不能围成,说说理由。我们通过课件演示来看一下。

(播放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围的课件。)

(4)小结过渡。

师:通过亲自试验,大家知道三条线段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展示结果

情况一:

全是能(或全是不能)的情形。

情况二:

有的能有的不能的情形。

学生将一条线段剪成两条,从理论上分析能够得到无数种不同的剪法,但围三角形的结果只会出现两种:能围成和不能围成。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试验结果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在生生交流中提取典型数据。通过实物投影变焦放大的功能,有助于学生清晰地看到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情况。几何画板课件随学生生成输入数据和动态演示过程,弥补了学具操作的不足,有助于学生达成统一认识。这几个环节的设计,不是就内容说内容,而是让学生在亲自动手试验基础上,补充完善个人和小组的认识,达成共识。学生在剪、围中思考,初步感受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不是在比较每一条线段,而是需要看两条线段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做了铺垫。

三、重组三角形模型——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

2、数形结合,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师:试验前我们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如果继续研究,你想研究什么?

师:你觉得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与什么有关系?

(2)研讨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

师:三条线段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呢?小组同学研究研究。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想法?(课件:输人数据生成三角形演示围的情况。)

(3)研讨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

师:同学们知道了两条短的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的时候一定不能围成三角形。

那三条线段在什么情况下就能围成三角形呢?我们来看这些能围成的情况,一起来分析分析。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不能围成三角形。

小组讨论

学生说想法

课件重现了数据对应的图形,学生借助黑板上的数据、屏幕上的图形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4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

1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2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折磨。

(1)通过引读使学生继续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计较的。“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3学习第2和第3小节

(1)交流事例。u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u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

(2)指导朗读,深入体会。苏武出示说的两句话。请联系文章的内容和苏武的行为,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①“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爱侮辱!”过渡: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②“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u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u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u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

4、补充李陵劝降的资料,深入体会人物形象。u李陵曾称苏武为“义士”,并说:“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引导学生读懂,“义士”的意思是——

5、小结板书。

(1)教师引读板书。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3)在苏武的心中这“旌节”意味着——意味着——

三、感悟苏武“不变”的气节。

师: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

1交流。

2想像:苏武终于又回到了京城,此时此刻,他在心里大声呼喊些什么?

3想像:来迎接苏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

媒体播放赞颂苏武的歌曲及出示词。

附板书:

整整19年匈奴苏武

心坚如铁、毫不动摇气节握抽刀自尽举旌节

痛斥卫律持忍受折磨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5

教学目标:

认识“宅、蔽、弃、慎、择、穴、搜”7个生字,会写“弃、毫、择”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隐蔽、宽敞”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作者笔下的“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领略了植物王国中爬山虎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参观一下大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蟋蟀的住宅》,你们有兴趣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蟋蟀的住宅》。“熟悉”的“悉”字加“虫”字旁,就是“蟋”;“率领”的“率”字加“虫”字旁,就是“蟀”。“宅”字是宝盖头,下面不是“毛”字。写完后,同学们读一读!

什么是住宅?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作者用了拟人的方法,把蟋蟀住所称作住宅,可见作者非常喜欢蟋蟀。)

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让作者如此喜欢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蟋蟀的住址,一起走进多彩的昆虫的世界。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况,教师由书写标题直接导入。学生从题目中发现,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是带着一种喜爱的感情来写蟋蟀的家的。这样他们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并进一步产生了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通读课文。要求: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并思考文章从哪几方面来介绍住宅。

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

(1)出示课文生字语,先同桌互读、互纠,然后全班交流,掌握音、形、义:

隐蔽隐藏搜索选择住址洞穴柔弱倾斜

平坦扒土宽敞随遇而安毫不可惜

(2)师生相互强调易错字:蔽、毫、倾,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特点、建造)

理清文章脉络:哪些自然段写蟋蟀住宅的特点?(2—6)哪些自然段写蟋蟀修筑住宅?(7—9)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出哪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这是第一层面的细读,引导学生迅速捕捉文字传送的基本信息,读出文本主要讲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合理有效地衔接下一个环节)

三、潜心品读,感受伟大

(一)感知特点,初识伟大

1、默读2—6自然段,画出写住宅特点的句子,再用几个词语概括写在旁边。

2、汇报交流

交流一:外部特点

课件出示:▲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1)仔细琢磨,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向阳隐蔽干燥)这些特点好在哪里?

①抓住“骤雨”生发:

知道什么是骤雨吗?又大又急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

②抓住“九寸深,一指宽”生发:

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明白了什么?(一下子就这样的隧道对身长只有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朗读句子。

(2)想象引读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别的昆虫因为没有房子而飕飕发抖,你伏在洞门口,抚弄着触角,舒服地晒着太阳——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其它昆虫找来找去找不到阴凉的地方,热得直喘气,你呢,躺在自己挖掘的隧道里,那里面就像安装了空调一样凉爽——

课件出示:▲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这个句子写法很特别?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想象引读

在明媚的月光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弹琴歌唱时,会唱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对于“蟋蟀的住宅”外部特点一处,教师让学生用完全敞开的心灵去阅读,去感受,把阅读的过程当成自己的生命经历;同时引领学生揣摩言语形式,将言语内容的理解渗透其中,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

交流二:品读“随遇而安”:

过渡:这样一处遮风避雨的好去处,怎么被蟋蟀给找着了呢?联系上下文看看。

(1)谁能说说“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的意思?别的昆虫怎样随遇而安?

指名朗读:“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2)这临时的隐蔽所可能是一些什么样的地方?

这些昆虫只要有一个洞,能隐蔽藏身就感到满足了,不管这个洞穴好还是不好,这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了。

(3)我们又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呢?

教师小结:

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就觉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一直被视为“软肋”。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信息量丰富的词语“随遇而安”,对文本语言精心品味,以此作为学生读书感悟的“发酵母”,再联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融情想象,全身心沉浸于生动鲜活的言语中。)

交流三:内部特点

(1)你感受到内部什么特点?板书:光滑简朴干燥卫生

(2)你觉得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喜爱佩服”等)

(二)解读修建,再识伟大

过渡:同学们,蟋蟀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它靠的是什么?(足与钳子)在你的想象当中,你觉得这种工具是怎么样的,书本上是怎样描述的呢?(柔弱简单)如此简单柔弱的工具,蟋蟀是怎样建造出如此浩大的工程的呢?

1、自读7—9,划出建筑时相关动作的句子,加深理解。

2、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它用前足扒土,还有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止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蟋蟀在建筑时的先后动作是怎么样的呢?

(2)同桌间互读,边读边思考,你觉得难度的是哪个动作,为什么?并相机进行朗读。

(3)课件出示填空:

“它用前足___土,还有钳子____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止___—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_____到后面,倾斜地______开”。

课件出示:结合“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这句话哪个词跳入你眼帘?

(2)自由谈体会并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想像感悟的方法,对蟋蟀建筑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从工程的巨大与工具的简单进行对比,从而感受建筑的艰难与蟋蟀不辞辛劳的品质。)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读到这里,你还认为蟋蟀的住宅仅仅是一个小洞而已吗?(从住宅特点,从劳动工具等方面来谈)

2、总结: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精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我们不禁发出感叹——“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3、你想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蟋蟀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教师紧紧抓住文句中的这一个个韵味点和空白点,让学生将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融入其中,对言语作品进行“具象化”。从整个教学设计来讲,此环节就是第二步引导学生细读去发觉内容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通过朗读,通过想象,通过批注,反复玩味语言,感受蟋蟀的伟大之处。)

四、积累佳句,感悟写法

1、对于蟋蟀如此平常的小昆虫,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如此可爱的小动物呢?你想对作者说点什么?(预设:因为用了拟人、打比方、列数字这些表达方法:因为他观察非常仔细,有耐心……)

2、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设计意图:好的文章是与作者细心观察分不开的,文中作者对自己是如何观察蟋蟀做了简要叙述,在此让学生找出来,品味写法,达到积累与感悟写法想结合。这是第三步引导学生发现言语结构上的秘妙,习得法,激活思。)

五、拓展延伸,亲近生命

1、感谢法布尔,让我们读到了如此怦然心动的文字。在《昆虫记》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

课件出示:哦,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法)法布尔《昆虫记》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想说?各抒己见。

2、推荐书籍

孩子们,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自然界的平凡子民——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让我们像法布尔那样,亲近这些小生命,学会与所有的生灵——和谐相处。

推荐阅读:法布尔《昆虫记》

(设计意图:“语文的背后有有大文化。”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比视觉更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和更深邃的精神价值,过一种和谐的、富有创造意义的生活。本课的收尾,试图通过引导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视界。)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6

学习目标1. 能听懂、会说:what's in the classroom? one blackboard, one tv, many desks and chairs.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2. 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lackboard, light,3. 能听懂并能按照指令做事情。

学习

重难点重点:学习what's in the classroom?及相关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lackboard, light。难点: 1. window一词注意w的发音,不要与v的发音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纠正。

   2. 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时,注意单词复数的读音。

课前准备

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2、 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3、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

学习过程

时间

议课过程 (一)热身、复习 (warm-up / revision)

1. 复习pencil, ruler, bag, book, pencil-case, sharpener, eraser, crayon,pen等单词。

2. 引导学生用以上单词做问答练习,如:what's in the bag? what's in the pencil-case ?

3. 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可再追问:how many pencils/pens…?使学生能用复数进行回答。如:what's in the pencil-case? a ruler, two pencil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师把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贴到黑板上,说:this is a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2. 学生听懂后,教师可先试着让学生回答,能说出英文的学生给与表扬(desk, chair, picture都已学过),也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3. 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有关classroom的内容,教读classroom

4.情境交流。就我们身在的教室提问:

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lack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

当学生只回答出 blackboard, light, desk and chairs 时,教师进一步再问:how many?引导学生说出:a blackboard 或one blackboard. two lights. 教师可以直接把many一词告诉学生。

5. 教师分别指着黑板,灯,桌子和椅子让学生说出单词。

6. 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进行认读。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如观察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和最后一个字母等。(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

7. 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 learn部分的内容。(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8. 教师在学生学习了对话的基础上,扩充词汇量:there are many things in the classroom. what are they?

9.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 学习其它单词。可从已学的单词过渡到新单词。

10.教师指着教室中的相关事物问学生:what's this?让学生回答。

11.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进行认读。(并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

12.看黑板上所贴的单词卡,反复读出单词。

13.让学生做pair work: 根据教室中的实际情况,自编对话

14.学生展示练习情况,教师注意学生对名词复数的运用,及时给与指导。纠正学生错误时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说得很好的学生应及时表扬。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7

《口算除法》是我本学期上的考核课。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口算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倡导新课标教学和创设高效课堂的统一,这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曾思考过,口算除法涉及算理知识,如果运用传统灌输式的教法,直奔主题,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不应有太大问题。但反过来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谈得上高效吗?不可,必须创新,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具体来说,要把握好教学中的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明理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一是可以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过程。以往的计算教学比较枯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何课堂高效。在本堂课中,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分气球”情境,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二是明理。如果我们光说计算有多么重要,很难触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又使学生感知计算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谓事半功倍。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层面上。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口算方法。

三、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中,我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实际问题—-捆扎赠书,让学生通过运用口算除法计算,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8

《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4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时令、屋檐”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描绘引入

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揭题)

二、初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号,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交流。

4、指7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想描写了哪几处乡村的风景。

第一自然段:屋前的瓜棚;

第二自然段:门前的花、屋后的竹;

第三自然段:房前屋后的鸡群;

第四自然段:屋后的小河;

第五自然段:傍晚吃饭的情景;

第六自然段:瓜架上的纺织娘。

二、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音:指名读、齐读。(重点正音:棚“péng”不读“póng”;率“shuài”翘舌;眠“mián”不读“mín”)

形:采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重点指导“谐”的右下部分是“白”不是“日”;“冠”是上下结构,“寸”应写在“冖”里面;

意:组词。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读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2、想想文中描写了哪几处乡村风景?

3、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找出来并读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4、喜欢同一处风景的同学在一起品读,交换自己的看法。

5、有感情齐读全文,并想像画面。

6、你觉得这篇乡村课文写得怎么样?(形象、生动)

二、积累好词、佳句。

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三、画。

把你喜欢的一处风景的段落多读读,并展开想象把它画出来。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积累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潮来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边读边想象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3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设计意图: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附: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感受大潮的特点。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五、作业:

A抄写课文词语表词语两遍。

B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抄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3观潮

天下奇观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越来越大拉长变粗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

白色战马

附录:

钱塘大潮钱塘江,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最好的地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古称浙江、渐江、罗刹江和之江,是祖国东南名川,浙江省最大河流。钱塘江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48887平方公里,流经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江干流在杭州市境内,建德梅城以上泛称新安江,自梅城以下,分别称为桐江、富春江、钱塘江。钱塘江两岸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省最重要的旅游线。钱塘江发源于安徽南部黄山地区的青芝埭尖,流经14个县市,注入杭州湾。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极佳,统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称钱塘江,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形如反写的“之”字,西湖正好是反“之”上的一点,故称之江。现丰钱塘江或之江称全江。钱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杭州湾口南北两岸相距约100公里,至钱塘江口缩小到20公里,再上至海宁盐官,仅为2.5公里。河床纵剖面有庞大的沙坎隆起,从乍浦起以1.5/10000的坡度向上抬起,到仓前附近达到顶点,再以0.6/10000的倒坡伸展到闻堰。此河段受江面束窄、河床隆起的影响,潮波破裂汹涌,形成天下奇观“钱塘江潮”。钱塘江干支流开发历史悠久,沿河两岸许多名山、秀水、奇洞、古迹。在这辽阔的钱江流域,特产富饶,人杰地灵,风土民情,丰富有趣,被称为“黄金旅游带”。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10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认识多音字“难”,重点指导“尊、善”的写法。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积累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

3. 通过想象画面、比较句子等方法,品读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词句,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4. 抓住语言描写中的标点变化及否定词的运用,进一步体会年轻人一次比一次坚定的态度。

5.体会年轻人哈默自尊自强的品质,懂得什么是尊严;学习杰克逊大叔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对哈默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悟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镇长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不算长的人生历程中,磨难何其多!单是近几年,我们就经历了洪水、SARS、雪灾、地震,现在“甲型H1N1流感”又欲席卷全球。人类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着折磨……

(二)解题

逆境折磨我们,我们该如何面对呢?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厄运》和周国平的《直面苦难》都有非常精彩的阐述。本课时的学习,我们要达成以下目标。

(三)展示目标

在比较阅读中,体会深沉的哲理,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四)阅读讨论

1、集体朗读《论厄运》,然后思考:作者主张如何面对厄运?

明确:“征服”、“无所畏惧”、“战胜”、“坚忍”——“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2、浏览全文,讨论:作者主张如何面对苦难?

明确:“咬牙挺住”、“不倒下”、“承受”——以最真实的勇气维护人的尊严。(板书)

(朗读第3——8段)

(五)比较辨析

两文都肯定了逆境对磨练人的意志所具有的价值,都表明了面对逆境不屈服的态度。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就板书展开分析,提示学生:具有“最美好品质”的是什么样的人?以“最真实的勇气”维护尊严的是什么样的人?

两文表述的逆境观有不同,《论厄运》认为厄运中存在希望,要坚忍,在战胜厄运中创造奇迹、实现价值、体现美德。《直面苦难》认为苦难会给人们带来伤害,不应美化和炫耀苦难,而应勇敢地承担苦难,以维护人类的尊严。

(六)各抒己见

评价两种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点拨:英雄可以激励我们,但身处逆境,我们能做什么更为重要。“平民化的逆境观”距离我们更近,更具有启迪作用,因为我们都是平凡人。

(七)总结全文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对逆境,希望同学们能记住两位智者对我们的告诫。这里还有一些有关逆境的名言警句,我介绍给大家,以此共勉。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琼森)

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阿霍蒂诺)

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亚里士多德)

(八)反馈练习

你认为应该如何面对逆境,把你的思考写出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板书设计:

尊严

年轻人 杰克逊

(不劳而获得 (尊重别人的尊严,

到的是施舍, 慧眼识才。)

靠劳动得到的才是报酬)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11

教材分析

1、要求学生能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本节内容是在三年级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本节内容在课本的第三单元第二节安排的,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之后教学。为后面的因数中间有零和因数末尾有零教学做好铺垫。

3、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对计算题学习兴趣不浓,部分学生计算时很粗心,没有验算的习惯。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方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

3.学生认知障碍点:进位时口算错误;书写不规范,影响相加时的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师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积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指名说出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改动情境图,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让学生尝试计算245×12。

2、交流算法,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3、教师设疑,让学生答疑。(引出算理,并同时强调该注意的地方。)

4、初步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情境图中剩下的两个问题)

三、巩固强化,内化新知

1、改错题。(强调难点)

2、看谁是我班的神算手。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总结。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12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

指读,想:

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

⑴先自己读。

⑵再讨论。

⑶汇报:

①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13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神话故事《西游记》。

二、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古时侯的人们往往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9课去验证一下吧!

2、读题质疑,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新词。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⑶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

4、过渡:

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导入学习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⑴齐读第2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结合理解设问句,区别“发现”和“发明”。

⑶过渡:

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那么在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

3、指导学习3、4自然段:

⑴默读3、4自然段:

重点词句圈圈划划,同桌交流。

⑵集体交流:

说说20世纪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理解“依赖自然”、“农耕社会”。)

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你愿意吗?

过渡: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古时侯的人们只能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

⑷结合课文说一说:

古时侯的&39;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

猜一猜:

古时侯的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

想一想:

当时这些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过渡:

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⑸看课件展示(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⑹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⑺出示一组老师收集的资料,交流:

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齐读第4自然段。

⑻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4、总结朗读:

同学们,此刻,我们回过头来朗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过渡:

20世纪,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21世纪,我们人类还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2、畅谈: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创造出哪些奇迹呢?

3、赠言,提出希望。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14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四年级教案免费下载篇15

教学内容:

单词:festival,card,stocking,present,bell

词组:SantaClaus,Christmastree,

日常用语:MerryChristmas!Youtoo.Here&39;sapresentforyou.Thankyou.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听说认读本课单词和词组

2.能使用本课日常用语:MerryChristmas!Youtoo.Here&39;sapresentforyou.Thankyou.

3.能初步了解感受和体验中西方文化

情感目标

能够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策略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在任务中,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

教学重点:

1.能听说认读本课单词和词组

2.能使用本课日常用语:MerryChristmas!Youtoo.

教学难点:

1.Christmas失去爆破的读音

2.festival,stocking,present等多音节单词的读音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录音磁带,单词卡片,圣诞老人服饰、小铃铛、长筒袜、贺卡等

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热身活动)

1.Dutyreport

2.Listentoasongandfollowthesong

step2.reviewingandleadingin(复习并导入新课)

一名学生戴圣诞老人帽从门外走进来(唱歌时老师布置好)

T:Whoareyou?

S:Guess!

T:Whoknowswhoheis?

Ss:圣诞老人。——引出新名词SantaClaus(学习)

step3.learning(学习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朋友送的圣诞卡片——引出新名词card(学习)

2.图片或实物出示Christmastree,stocking,present(逐一学习)

eg:T:(指铃铛)Bell,bell,thisisabell.

T:(指长筒袜)Stocking,stocking,thisisastocking.

1.简笔画进行名词操练

2.学生6人一组,找一组,教师说英文,学生走向图片

eg:Amy,youareSantaClaus.(学生Amy,走向SantaClaus的图片)

3.给一组学生单词卡片,组员迅速站到和自己一致的简笔画旁

4.Learnanewchant——compete

5.T:WhenweblesssomeoneonChristmasDay.Wesay…

MerryChristmas!——学习

6.Listenandrepeat

step4.practicing(操练)

1.Groupwork——show

2.设置情景对话(父母与子女,同学之间,朋友之间)

教师示范:(教师是圣诞老人)

T:Hereisapresentforyou.

S:Thankyou.

T:MerryChristmas!

S:Youtoo!

3.Groupwork——show

4.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礼物

5.Pairwork——用英文表达相互赠送

step5.summary(小结)

1.学会了单词:festival,card,stocking,present,bell词组:SantaClaus,Christmastree

2.学会了日常用语:MerryChristmas!Youtoo.Here&39;sapresentforyou.Thankyou.

3.了解了西方文化

step6.homework(家庭作业)

1.Copynewwords

2.Drawwhatyoulikeandgiveyourparentssaying:“Here&39;sapresentforyou.”

2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