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活动教案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讲解、实验、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怎样才能写好四年级活动教案?这里给大家提供四年级活动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2、使学生平安上学和放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上四年级了,有的同学能够独自一个人或者和小伙伴上学、回家了,但是从家到学校的路上会有很多的危险,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做一个让爸爸妈妈放心的好孩子。
二、教授新课
1、要遵守交通规则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2)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老师总结一些交通规则。
(3)齐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安全儿歌。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抢红灯。
2、坐车时不要抢座位
(1)你们每天是怎么上学来的?有几个同学使自己坐公共汽车上学来的,你们能说说坐车时要注意什吗?
(2)师生共同总结坐车时应该注意的安全。
(3)分组表演“坐车上学的路上”
3、不要在街上打闹或者游玩
(1)我们中午或者晚上排队回家,在路上除了遵守交通规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2)有的同学比较贪玩,看见街上很热闹,就想去玩一会儿,你们说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3)为了减少发生危险的可能,放学后一定要早早回家,不要在街上游玩。
(4)如果家里没有人,也要在家的附近等爸爸妈妈回来,不要离家太远。
4、要远离高空危险物行走
(1)我们在上、下学的路上,经常看到一些广告牌、电线等,这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为了防止砸伤,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高空危险物,尤其是在刮风下雨的天气,能绕行。
三、师生共同总结
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2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我”童年的一次难忘经历:“我”在一次班级演出中扮演老虎,因不会豁虎跳遭到同学嘲笑,自己却一直不明原因。课文语言平实,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我”成长中的困惑。
课文文字兼美,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描写细致、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挚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童年时期执着的向往。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看视频,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引导让学生把本文归纳为三部分即: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参加演出没有成功、寻找失败根源,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循着怎样演老虎这条贯穿始终的矛盾明线和以“我”排演、演出时“窝囊”的暗线,去探究演出失败的原因。
我在教学中,不断地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在课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排练前老师告诉“我”怎样表演—段,写得具体明确,作者仅用“爬”“站”“叫”“扑”“追”“躺”六个动作把老虎怎么演写得具体明确。指导学生圈出动词,品味用词的&39;准确。再创设情境:老师扮演故事中的老师,学生扮演文中的“我”,进行对话,使得文中的情境再现,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把表演动作写清楚、写具体,并为“我”到底演的如何做了评判。
在教学中,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本文由于课文篇幅很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学生们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心理活动,所以回答问题偏离了要达到的目标。
在本文的学习中,对于一些学生不明白的词语,为了节省时间,我都是将意思原汁原味味的告诉学生,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对于被动记忆的这些词印象不深刻,效果非常不好。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3
教学目的:
●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用具:
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二、新课:
1小组活动:
(1)出示小片子,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2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的内角.……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3按边分的情况:
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2.87页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
四作业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相交与垂直的基本概念,掌握互相垂直、垂足、垂线等内容,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的知识要点,掌握作垂线的基本技能。
2、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领悟相交与垂直的内涵,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感知、实践作垂线的方法。
3、通过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建立抽象的互相垂直的概念,让学生掌握作垂线的技能。
一、导入
老师拍摄了一些漂亮的照片,大家想看吗?这些直线都有一个特点,它们都(相交)。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相交的线,相交的两条直线会组成角,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相交有关。
二、新授
1、两根小棒相交可以得出角,大家想动手玩玩吗?(要求)同桌合作摆小棒,摆好后把两根小棒相交得出的角在中画出来。
2观察一下这些直线,相交后线与线之间形成了(角)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你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摆的角是直角吗?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书的角去比……)。(课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
这三组直线都相交成什么角?(板书:成直角)它是由几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板书:两条直线相交)
3.揭示概念
像这样,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什么?(相交成直角)
4.质疑:对于互相垂直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互相”是什么意思?
师举高一根小棒,能不能说这根小棒垂直?(不能)必须有另一根小棒与它垂直。
我们以图①为例,为了区别它们,在直线上取一点。我们不能说线段OA是垂直的。
应该是OA垂直于OB,还可以说OB也垂直于OA。记作:OA⊥OB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叫做垂足。
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4、进一步认识概念
(1)让学生举出见过的物品中哪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2)判断并指出下列图形哪几个图的哪两条直线是相互垂直的?为什么?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3)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互垂直。
学生试折,再汇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折。)
3、变换形式,强化概念
(1)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
(2)我说你摆:课本21面练一练第1题。
(3)看一看:课本21面练一练第2题。
三、应用------画垂线。
1、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先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对齐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另一条直线。)
2、过直线上一点作垂线。
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平移三角尺使已知点A与三角尺的另一条边也重合,沿三角尺的另一条边(过A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
方法同2,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4、实践感知: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四、解决问题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上课引入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找到小明到公路边的最短路线。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5
本节课是Unit1lesson2,它是在学生理解词汇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故事内容,了解词汇的用法,然后进行模仿、并注意词汇书写形式的把握。能运用whatdoes……?句式对职业提问。因此,无论是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上,还是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1、班级人数多。
2、学生认知水平不同。
3、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能用英语正确的表达和书写第四页的职业名称,并运用whatdoes……句式进行问答。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动作、猜单词、听录音等,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关于职业名称的学习
教学过程:
1、simon说
用这个活动复习学过的课堂用语:standup……
2、情境引入
提问学生:你的父亲是干什么的?当你遇到坏人时向谁求救?当你生病时找谁?等等。引出单词afarmer……放一遍录音,让学生重复,不放录音,指着录音或插图,引导学生说出单词。
3、卡片活动
师指着卡片问:whatdoes……把句子写在黑板上,并解释句子的意思。
4、进行活动,巩固知识
活动一:听录音抢答
老师把带有职业名称词汇的卡片发放到不同学生手中,然后放录音。让学生听到职业名称的把卡片举起来,并用英语大声读出来。这样使学生在竞争中很快掌握这些职业名称的读音。
活动二:猜一猜
让学生看到课本第4页底部的插图,在放录音前让学生猜一猜可能听到的内容。如猜对给予鼓励。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在娱乐中反复操练,并培养了学生的听力。
活动三:找朋友
将学生分成两组,并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卡片,在另一组必定有一人持有一张含有相对应的英语职业名称的卡片。游戏开始第一组同学依次说出卡片上所写的职业名称。找对的加1分。最后看哪一组获胜。这样能使学生在真实快乐的情景中学习。
活动四:一起说
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表演对话。看着课本第4页下半部分插图。一人问,另一人答。再一人问,另一人答。然后,组与组之间互问互答。最后,师与生互问答。这种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操练中掌握句式。
5、唱一唱
放录音,让学生学唱英语歌曲。鼓励学生边唱边听节拍。
6、布置作业
让学生把歌曲唱给家长听。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融入故事情境,以故事情节为载体,通过观察、预测、提问、讨论、小组活动、分角色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材第五册Unit2IlikeBobby的第一课时,即故事教学。课文讲述了主人公Ann、Ken在树林里遇到Bobby,Bobby给他们介绍自己的兔子朋友,最后Bobby在关键时刻赶走狐狸,帮助了他的朋友的故事。整个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故事中出现了Ilike…和Idon’tlike…以及Doyoulike…?的结构,是本节课主要理解的主要内容。
学生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四年级4班的34名学生。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中等偏上,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善于模仿,喜欢表达,但也存在个别胆小的孩子,不敢发言。经过学生以往的学习,学生已对部分简单的动物词汇有所了解,并在一年级的时候,接触过Doyoulike…?的句型,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式:
启发式、谈话式及探究式相结合,体验式和小组合作学习均有所运用。
教学手段:
情境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技术准备:
1.视频展台;
2.能够播放音频及动画的电脑操作系统。
教学目标:
(一)技能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主认读主题故事。
2、通过对主题故事的学习,能够表达个人的喜好。
(二)知识目标
1、通过课文文本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主题故事。
2、在学习主题故事的过程中,理解alot,socute的含义并认识单词wearing,glasses和fox。
3、能够初步运用本课的句型Doyoulike…?来表达个人的喜好。
(三)情感、策略、文化意识目标
教学内容:
学习生词:too,expensive,store,skirt,clothes,trousers,shorts,size,cheap,medium,only
学习句子:Doyouhaveany…。?Yes,wedo.No,wedon’t.Whatsizedoyouwant?Medium.
教学目标:
1、要求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提供的场景和信息帮助学生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和使用。
2、要求学生整体把握,通过教师提问,观察故事插图,听故事录音理解故事内容。再从理解到模仿。
3、对于新词和结构,应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
4、要让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及运用有关购物的语言知识。
教学难点:
功能句的熟练掌握与运用。
教具准备:
课件,头饰,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Hello,students.Today,we’lllearnUnit3.
(二)导入
1、[教师拿出衣服的图片介绍]Look,they’reclothes.Whatarethey?(学生说出图中衣服的名称)adress,ashirt,asweater,socks,[学习新单词]askirt,trousers,shortsshoes,
2、讲解:Everyclotheshassize.now,look.Ihavesomeshirts.Thisoneissmall.Thisismedium.Thisislarge.Wealsocallthem:small(S)medium(M);large(L)
3、看着图片,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Whatsizedoyouwant?(Medium)[板书]让学生跟读教师又问:Doyouhaveanyshirts?(Yes,Ido.No,Idon’t.)
[板书]让学生跟读。教师给与一个情景:在服装店里,我是顾客,你是售货员。师生进行对话:Doyouhaveanyshirt?Whatsizedoyouwant?教师问:接着,会怎样对话呢?(该谈论价钱了。)让学生试着问价钱:Howmuchisit?[出示价钱]It’sonly20yuan.Oh,It’stoocheap.教师说:Iwantashirt,askirtandshoes.Howmucharethey?
They’re300yuan.Oh,they’retooexpensive.教师带着复习数字1---100
(三)新授
1、教师介绍:Today,Ken,Annandmum.Theywillgoshopping.Then,whathappensthere?Now,let’slisten.
2、看故事课件。
3、看后提问
P1:WhodoyouthinkAnnandKenarewith?
P2/3:Whataretheydoing?
P4:WhatisAnnlookingat?
P5:Whatiswrongwiththepants?
P6:WhatisKenwearing?
P7/8/9:Whatishappeningnow?
4、让学生听录音,逐句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
5、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小组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纠正发音。
(四)巩固练习
1、学生跟读。
2、分角色进行朗读。
3、让学生表演对话。
(五)作业
1、跟录音机读熟。
2、与同学合作表演对话。
板书设计:
Unit3It’stooexpensive!(1)
Doyouhaveany…。?Yes,Ido.No,Idon’t.Whatsizedoyouwant?Medium.(Size10.)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口算有关除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学会并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合作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变化,商不变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想、概括以及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体验发现乐趣,增强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2)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规律;
(3)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引探讨发现规律的过程;
(2)用语言正确表述变化的规律。
学生情况:
兴趣是的老师。而且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四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喜欢探究新的知识内容。学生之前已分别掌握了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和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情况。有了这些认识基础,再利用知识的迁移,他们一定能经过探索,发现并总结规律。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谈话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与老师的点拨作用,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利用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四年级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用故事导入新课,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中来。
(1)找两名学生学生,一个扮演孙悟空,一个扮演猪八戒:14块饼平均分,2天分完;140块饼平均分,20天分完。
(2)教师提问:真的像猪八戒想的那样,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知道啦。
板书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大屏幕出示如下的算式。要同学们先计算出商,再从上到下观察这些式子,注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5分钟时间,小组交流讨论。讨论出结果后,用行动告诉老师。
(2)小组讨论。小组成员激烈讨论,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发现规律。
(3)汇报交流。等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安静坐好后,教师先找两位同学说出他们分别计算出的上面式子的商,然后找位于班级不同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表述他们组发现的规律。
把几个算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经过对比,学生们会很容易地发现规律。先找班里左边的小组表述规律,他们会说“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也乘一个数,商不变”。这时,老师要教师适时加以评论表扬,说“你们组发现了被除数和除数乘一个数,商不变。有了这么棒的发现,真不错。”再找其他组进行补充,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全班有21个讨论小组,教师找10个组不断地进行加工补充。10个组占了全班将近50%的学生,经过这么多同学的补充和教师的引导,同学们最终会完整地说出这样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4)教师质疑:还有其他问题吗?引出条件:0除外。为什么是0除外呢?生: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老师引导学生:你们觉得在这个规律中,哪几个词比较关键?学生会发现:同时、相同、0除外。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从而得出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的方式把这个规律表达出来。
教师板书
(5)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发现并总结规律和过程,再从下到上观察这些式子,注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有了刚刚总结规律的方法,相信同学们能很快发现并说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教师在刚刚板书的位置下面一行板书
(6)教师总结: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全班学生齐读并背诵这两条规律。
(7)学生们发现了这两条规律,再回看课堂导入过程中分饼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在刚才的故事中,孙悟空正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教育了贪婪的猪八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题目的设计都是商不变的规律的灵活运用,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学以致用。
1.我来问,我来答
(1)被除数乘2,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除数除以10,被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判断对错。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5,商就应乘25。()
(2)两数相除的商是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3,商还是6。()
(3)已知14÷2=7,则(14×5)÷(2×3)=7。()
3.从上到下,根据第一行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4.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直接由第1个式子到第4个式子,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用第2个式子和第3个式子作为过渡,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得知第4个式子该如何填写了。
4.自主评价,促进反思
和大家分享一下,本节课你的收获吧!只要学生说出和本节课有关的学习内
容,教师都适时加以表扬鼓励。让同学们自己反思学到的知识,既注重了学法、情感等方面的总结,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五、说练习的内容
课堂作业:课本P955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回答:
0.4米=()分米0.06米=()毫米
4分米=()厘米=()毫米
0.6米=()厘米=()毫米
2.比较下面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84和0.8402.54和25.4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教师:小数点告诉我们小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小数大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教学例1.
出示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板书:0.004米)
教师提问: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了多少米?(板书0.04米)
同桌讨论:把0.004米的小数点转化为0.04米,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让学生把0.004米和0.04米化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数.
(教师板书:0.004米=4毫米
0.04米=40毫米)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从4毫米和到40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认识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扩大10倍.
教师提问: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得到什么样的小数?
教师让学生把这两个小数转化成为毫米为单位的数.
(板书0.4米=400毫米
4米=4000毫米)
小组讨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使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1000倍.
(2)让学生从上往下观察这四个式子,并把二、三、四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3)完善结论.
教师提问:在例题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教师总结概括: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4)练习.
下面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37237.2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l)教师提问:例1中的四个式子,如果从下往上看,4米变化为0.4米,0.04米,0.004米,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原来的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3)引导学生概括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4)做一做.
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0.50650.60.0506
4.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填书.
5.教学例3.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填书.
三、巩固发展.
1.下面的数,如果去掉小数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70.250.0060.5062.4
2.下面的数,如果小数点都有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6.85.417.295128.6
3.填空题.
(1)6.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位是60.3,扩大()倍.
(2)84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缩小()倍.
(3)去掉1.04的小数点,原来的数就()()倍.
(4)将128.6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右下角,原来的数就()().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五、布置作业.
把3.54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
0.35435.40.03543540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8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学目标的设定,遵循的是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原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并朗读let’s read部分的对话;
能完成书本中的排序练习。
(2)能力目标:学习“问路”及“指点方向”用语,并能在具体的情景中使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使学生愿意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本课时是一堂阅读教学课,其中涉及到的词汇句型比较多,通过对教学目标以及六年级学生情况分析,我认为重难点应该这样把握: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 部分的对话。
2.本课时的难点是能够理解对话中出现的新时态和指点路线的新语言,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school? Get off at the cinema .Then walk straight for three minutes.
三、说教法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时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基于以上认识,我以新课程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游戏、对话、思考,观察等来体验语言,体验生活,体验学习的过程与快乐。
(1)情境法。通过呈现地图创设问路情境,让学生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运用新知。
(2)任务型教学法。每一个环节我都设计了不同的活动任务,,使学生在“说“与”做“中达到“用”的目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3)视听法、表演法、讲授法、对话法相结合,以“听、读”为基础,“交际”为主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完成阅读,并学会指路用语。
(4)多媒体等辅助法。运用课件,板书等直观的现代教学手段,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加课堂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了将近四年的英语,已掌握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但他们仍然具有儿童的一些基本特性,如好奇心强,好表现,善模仿等。游戏、活动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考虑到学生这样的特点,我设计了循序渐进,动静结合的教学环节。通过对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通过听课文录音,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培养学生听力与分析短文的能力;通过小组,两人对话,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设计排序作业,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针对英语课堂的特点,我采用多媒体辅助结合简洁的板书设计来呈现我的课堂。
六、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过程不单是传授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生的认识状况及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自由对话完成之后,我直接运用游戏:课件快速呈现一个单词,让学生说一说,拼一拼。我呈现的是两种词汇:一个是本单元已经学习过的地点词汇,另外一个是本节课需要了解的一些词汇,这些词汇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通过游戏再次出现,为本课时教学作铺垫。
设计意图:游戏是小学生很喜欢的一种活动。但是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比较成熟,唱唱跳跳的游戏不是很适合他们。采用猜单词这样的游戏,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时为教学做铺垫。时间安排在4-5分钟左右。
第二环节:活动教学,巩固句型
首先我呈现一张街区地图,让学生熟悉各个地点之后,问学生excuse me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学生会回答:It’s near /next to…示范之后,我让学生来做一做小交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个学生做小交警,另外三个问路。 S1:excuse me ,where is the …..?S2:It’s near /next to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我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看地图,并巩固询问和指点方向的句型where is the …..?以及回答 It’s near /next to …..把枯燥的句型问答放入一个合适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就会增大。同时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结有爱的精神。时间安排在5分钟左右.
第三环节:借助地图,学习新知
教师在学生全面了解了地图中各个地点的位置之后,问学生 I want to see animals. Where can I go? How can I get to the bookstore?在教学短语want to的同时,为学生输入语言see animals。学生会用 You can go to the bookstore. You can go on foot.回答。接着同样问学生 I want to see a film. Where can I go? How can I get to the cinema?引出短语 by No.3 bus.学生体会乘坐几路车的说法。同样用 I want to post a letter.. Where can I go? How can I get to the post office? 引出get off at the cinema.教学短语get off,同时教学它的反义词get on。
最后教师问:I want to by a pair of shoes after school. Where can I go? How can I get to the shoestore? 引出walk straight for three minutes教学。这个句型应该重点进行操练。因此我设计了一个chant来巩固。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把我们课文的另一个难点也设计进去,即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school? I want to…..因为我上面已经说了很多可以做的事情,I want to…学生在这里就会聪明地运用进来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逐步击破新授课重难点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想做的事情,问学生应该上哪里去,一步一步引出乘坐公交车、上下车、笔直走的英语说法。 “Be going to “句型是个新内容,因此要让学生有所感知,我设计的是一个采访任务,学生在采访中互相了解,增加友谊,完成学习目标。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但是也不能一下子习得多有的东西,因此我从易到难,听说结合,让学生学会思考、观察,循序渐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时间安排15分钟。
第四环节:听说结合,回归课文
这个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回答6个问题:
What is Mike going to do?
Where is he going?
Where is the shoe store?
Which bus can he take?
Is the hospital on the left ?
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课文中的重难点,因此在听录音的时候能够大体听得懂。回答问题之后我让学生跟读课文,并进行表演,进一步巩固新知,最后完成课本的排序练习。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最终要回归文本,学生学习课文才会对整节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通过听录音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通过表演对话的形式,培养学生说、演的能力。通过排序练习,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时间安排10分钟。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巩固拓展
这一环节我这样设计:课件显示海盐镇区域图,其中有我们的学校以及一医院,电影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师生就这些地点进行问答练习:Where is the ….?How can I get to the …? You can take the No…. bus. You can get off at the …. . You can walk straight for minutes. 在问答完成之后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句子,让学生根据我们镇的地图进行排序。
设计意图: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进行运用。课堂中的知识联系实际,运用到实际中,学生更加感兴趣,同时实现了最终教学目标。同时课堂作业是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反映,我设计通过让学生看地图进行排序的作业,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能及时给教师反馈。时间安排5-6分钟。
第六环节:课下作业设计
课下作业设计了必做题与选做题两个内容。这样的设计我是考虑到了学生程度的不同,每个学生都会尽力去完成自己能够做到的作业。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我遵循简洁易懂,重点突出的原则。因此,我把重点及地图呈现在黑板上。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及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能运用本课新词说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新词卡片;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将其制成课件。
学生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爷爷;收集银杏树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1、读课文题目,说说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叶圣陶、银杏树的资料。
3、师再配以相关画面或图片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勾画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3、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你体会到作者对银杏树的一种什么感情?
三、检查初读效果
1、字词的检查。注意“投”、“没”、“设”3个形近字的区别,“裸”的易错点,“烫”、“鹰”的写法。小组交流,全班互动,注意提醒大家你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银杏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了解银杏树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1、你最喜欢银杏树的哪一部分,你就品读那一部分。
2、读时注意勾画、旁批,说说喜欢的原因。
3、小组交流、补充、评价。
4、全班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对内容的体会,其余同学注意补充。
建议重点评析以下词、句、段
(1)默读第1段,思考:你从词句中了解到什么?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以及欣赏的原因。
a这段描写了三棵银杏树的生长位置:屋后空地,临河靠墙处。(投影适时打出画面,让学生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b本段中第2~4句值得欣赏。体会这3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描写的内容,并想象画面的美丽。2、3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4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这3个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而且从后一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想象空地中间的两棵树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三棵银杏树,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呀!教学这一段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c美读本段,感悟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2)自读第2段,思考后交流:从哪儿体会到银杏树是古树,且生长缓慢?“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体会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父亲说的话。
(3)自由轻声读第3~7段,思考交流。
a这部分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银杏树的`?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
b银杏树干、叶、花、果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品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干:直、弯、古怪。叶:折扇形、绿荫、黄蝴蝶。花:白里带蓝黄、可爱。果:绿玉一般、清香。
c说说这三棵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欢乐。
d品析“经过的船常常停泊……袅袅地升起来”和父亲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
e拓展: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除了文中所介绍的,还有许多,作者并未一一写出,请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在树荫下度过欢乐时光的例子。
f有感情地读读第3~7段,品味人们对银杏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点评:评出学得最好的,要求阐述理由。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感悟。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再次熟读课文
六、总结全文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银杏树外,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也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板书设计:
2三棵银杏树(带来欢乐)
生长空间美形态美干、叶、花、果
(形、色、味)
意境美鹰停秃枝天空背景喜爱赞美情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10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1.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是1万,在什么情况下是2万。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
3.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桌合作学习: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是集体学习: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练习巩固,个性化讲解促进个别化指导。从数的分类和求近似数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并通过个别指导,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清晰所学知识,最终形成技能,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1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五、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七、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四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
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五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3、交流讨论。
三、总结全文
1、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2、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学校旁的小溪。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的比喻句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声形
潮来前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观潮潮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白色城墙
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水涨船高
盛赞钱塘潮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12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2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篇1
课题 简易方程课型新授教法讨论、讲解、演示 教学目的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方程的意义。 备课人教具 简易天平、砝码、小方木块 授 课 过 程 授 课 过 程 授 课 过 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我国的珍稀动物。谁能说一说你了解哪些珍稀动物?出示信息窗一,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信息。学生观察主题图,认真阅读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适当板书,如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等。活动二:探究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x±a=b)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鳍豚__年的只数与1980年只数的关系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或全班交流。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①__年的只数+300=1980年的只数。②1980年的只数-300=__年的只数。③如果用字母a表示__年的只数,可以写成a+300=400。师:一般情况下,用字母χ表示未知数。我们可以把它们之间的相等关系用χ+300=400来表示。活动三:借助天平理解等式。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把图中数量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了。我们还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等式。师介绍天平功能、结构、使用方法等。1、借助天平理解已知数量间的相等关系。10克+10克=20克2、借助天平理解含有未知量的相等关系。20+χ=503、借助天平示意图理解例题中的相等关系。出示天平示意图:左盘是χ和300,右盘是400,天平平衡,用等式χ+300=400表示。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一说对天平的认识,老师补充完善。分组实验:①天平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可以用式子10<20表示;②在左盘再放上1个1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用等式10克+10克=20克表示。分组实验: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不知重量的方木块,右盘放一个50克的砝码,一成天平平衡,用等式20+χ=50表示。学生根据实验经验理解χ+300=400。活动四:探究用含有χ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aχ=b)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类似的问题吗?学生看信息,自主提问题。可能会提出“怎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大熊猫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只数的关系”、“怎样用含水量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东北虎__年的只数与__年只数的关系”。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好。我们先来解决“怎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大熊猫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只数的关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用式子表示出来:①人工养殖的只数×10=野生的只数。②用字母χ表示人工养殖的只数,用等式表示为χ×10=1600。出示天平示意图:左盘是10个χ,右盘是1600,天平平衡,用等式10χ=1600表示。活动五:探究用含有字母χ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ax±b=c)师:你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怎样用含有χ的等式表示东北虎__年的只数与__年只数的关系”吗?学生自主探究,然后交流。教师可出示天平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活动六:概括方程的意义。师: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χ+300=400、10χ=1600、3χ+100=1000,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谈想法:生1:我发现它们都是相等的式子。生2:我发现每个式子里都有χ。生3:……小结:像χ+300=400、10χ=1600、3χ+100=10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活动七:自主练习1、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师:你认为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小结:同时具备“含有未知数”、“相等的式子”这两个条件才是方程。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说出判断的依据。)2、看图列方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先找出图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独立列出方程。(集体交流)3、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再进行交流。)活动八: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并找出不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χ+300=40010χ=16003χ+100=10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方程的意义课型练习课教法练习法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结合生活实际,能用方程表示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及关键 用方程表示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备课人教具 天平 授 课 过 程 第4题是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理解方程意义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再进行交流。交流时重点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师要注意:学生所说的等量关系要与所列的方程一致。第5、6题呈现了北京到广州的路程的有关信息和山东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要求学生用方程表示其中的等量关系。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山东省的人口状况,体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练习时,要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第8题是以统计表的形式展示了大豆与豆腐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解决第二问时,学生可能找不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师可提示学生,从表格中寻找数量间变化的规律,根据规律找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即大豆数×3=豆腐数,然后再列出方程。第9题是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列出方程的题目。练习时,同样先让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然后再列方程。该题既是对方程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又是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巩固。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9、4x=36(5+x)x2=14 教学反思 课题 解方程 课型新授教法讨论、讲解、实验 教学目的 1、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重点、难点及关键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备课人教具 天平、小物品 授 课 过 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国家的一些珍稀保护动物,你知道吗,金丝猴也是我们国家的珍稀动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它的一些情况。二、探索方法。1、出示情景图,学生读上面的信息,并说说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说出算式:860-600=260(只)3、如果用未知数x表示增加了得只数,你能用方程表示出__年的金丝猴与1993年的金丝猴的数量的关系吗?学生列出方程:600+x=860看着这个方程,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求x?)4、引导学生借助天平研究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任成立。学生实验(1)x=20 x+10=20+10 (2)x+10=10+10 x=105学生小组合作.在前面实验,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6、师生共同概括得出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7.`给学生介绍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书写格式:先写出“解:设……”,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求方程的解,最后检验、写答案。8.根据以上探索过程,教师向学生说明: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三、解决问题1、__年白暨豚大约有多少只?学生独立解决2、课后练习1:巩固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 布置作业:自主练习2 板 书 设 计 解方程解:设大约增加了x只金丝猴600+x=860600+x-600=860-600 x=260答:__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260只。 教学反思 课题 解方程练习课型练习课教法练习法 教学目的1、巩固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重点、难点及关键 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备课人教具 天平 授 课 过 程 第2题是解方程的题目。练习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解方程的格式,一般情况下先要写“解:”,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依据,并提示学生别忘了检验。第3、4、6——8题都是利用方程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形式活泼新颖:有对话、有图表、还有文字;内容丰富多彩:有体重、有部分省份的人口数量、有全国小学学校数量、有计算机知识、还有环保内容。这样安排,既可以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方程,又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时,都需要引导学生先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同时,要求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其中第3题的第(2)题,既可以根据“标准体重+重(轻)的千克数=现在体重”的等量关系列方程,也可以根据“现在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现在体重)=重(轻)的千克数”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6题中“野生动物园的动物共计200余种”是多余信息,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列方程。为了扩大学生视野,在用足、用活教材提供的练习素材的同时,还可以密切联系当地实际,寻找身边合适的问题去研究。第5题是选择正确的方程的解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学生既可以用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检验的方法进行判断,也可以把方程解出来之后再选择。同时,也可以向学生说明方程的解一般写成如“x=2”的形式。 板书设计解方程练习6、解:设二级保护动物有x种54+x=11654+x-54=116-54 x=62答:二级保护动物有62种。 教学反思 课题解方程 课型新授教法演示,实验、讨论 教学目的1、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 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及关键 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备课人教具 天平,小物品 授 课 过 程 授 课 过 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一下珍稀动物,出示情景图二、自主探索: 1、学生读信息图,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如:我国现存黑鹳多少只?2 、让学生独立列出方程:3x=1500 看这个算式,你会求出方程的解吗?3、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实验研究此方程的解法。 x=20 __4=20x4 3x=30 3x__3=30__34、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等式的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5 、根据上面的结论学生试着求出3x=1500的解3x=1500 3x__3=1500__3 x=500学生独立检验方程的解6、学生自主解答:我国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有多少只?先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10χ=1600,再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交流。交流时,重点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三、自主练习:1、第1题是判断对错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错并改正,然后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明错误的原因及矫正的方法和依据。2、第2题是选择正确的方程的解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学生既可以用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检验的方法判断,也可以把方程解出来之后再选择。四、小结:这节课你解决了哪些难题?五、作业:课后3、4 板 书 设 计解方程解:设我国现存黑鹳x只3x=1500 3x__3=1500__3 x=500答:我国现存黑鹳500只。 教学反思 课题 解方程练习课型练习课教法练习法 教学目的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重点、难点及关键 熟练的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备课人教具 授 课 过 程 1、第3、4题是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以及解方程的过程和依据。2、第5、6、10题是解方程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充分交流,交流时选择几道典型题目说一说解方程的依据。比如:第5题中的两道题,第6题中的1.2χ-1.4=8.2、2+4χ=3.6,第10题中的χ+28=36、2χ=4.6等等。同时,注意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3、第7、8、9、11、13题都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通过交流进行订正、体会不同的解决策略,同时进行自评和互评。其中第7、9、11题,学生解答时用算术法是可行的,但是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应该重视让学生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第13题数据比较大,要注意计算的正确性。4、第12题,提供了华氏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公式。练习时,先引导学生弄清f=1.8c+32所表示的含义,解决第1个问题可以用算术法解决,因为这个问题属于顺向思维,可以直接套关系式:f=1.8c+32;第二个问题是已知华氏温度求摄氏温度,属逆向思维的问题,可以用方程解决。 板书设计 解方程练习12、解:设摄氏温度是x1.8x+32=94.11.8x+32-32=94.1-32 1.8x=62.1 x=34.5 教学反思 课题方程解决应用问题课型新授课教法演示、讨论、讲解 教学目的1、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2、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变——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 重点、难点及关键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应用问题备课人教具 多媒体、学具 授 课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上海野生动物园信息图观察信息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这个问题“东北虎和白虎各有多少只?”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想一想,有想法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学生交流想法(可能出现算术法和方程,重点介绍方程)教师借助线段图分析解法。设白虎的只数是χ只,东北虎的只数是白虎的7倍该怎样表示(7χ只) χ只白虎: 16只 7χ只东北虎: 列出方程:χ+7χ=16这个方程该怎么解呢?试着解方程交流解法:先算出7个χ加上1个χ等于8个χ,再算出χ等于2。算出白虎2只再根据7χ求出东北虎有14只。教师强调书写的方法。 三、自主练习1、 看图列方程19页第一题,对第二幅图重点引导“40表示的是哪一部分”2、 解方程19页第二题,注意学生的算法,对后进生加强辅导。计算完后提倡检验。四、小结:师:通过研究说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五、作业:课后3 板书设计 方程解决应用问题解:设白虎有x只,那么东北虎就有7x只7x+x=16 8x=16 x=27x=7x2=14答:白虎有2只,东北虎有17只。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解方程课型练习课教法练习法 教学目的1、巩固用方程解决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及关键用方程熟练解决问题备课人教具 无 授 课 过 程第3题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先确定设为x的量,并说明理由。再找出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第4、7题是循环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第1个问题可以直接根据减法意义解决,第2问是顺向思维,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比较简单。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第4题与第7题的第(2)题进行比较,明确在单一量已知的情况下,用算术法解决比较简便,在单一量未知的情况下,用方程解决比较简便。第8题是一道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如果用算术法解决,很容易出现如845-38+24这样的错误。如果用方程解决,根据图中信息很容易找出“原有人数+转入人数-转出人数=现有人数”的等量关系,把上学期的人数设为χ,列出方程χ+38-24=845。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该题用方程解决起来比较容易。第9题是一道星号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做统一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我学会了吗?”呈现的是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有关信息,通过解决问题达到综合复习和反馈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测和反馈。板书设计解方程练习9、解:设叶子赢了χ盘。2χ+(10—χ)×1=14 2χ+10-χ=14 χ+10=14 χ=4答:叶子赢了4盘。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2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分析(青岛版)
课 题: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天平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与对话
说 明
评价重点
一、 创设情景:
出示珍稀动物白鳍豚情景图
数学信息:1980年约有400只,比__年多300只
解决问题
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究
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把图中的数量间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我们还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等式。
师介绍天平的功能,结构,使用方法。
1借助天平理解已知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2借助天平理解未知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借助天平理解例题中的相等关系。
三解决信息窗二的问题:
1能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猫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只数间的关系。
2能在天平上表示出来吗
四、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怎样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东北虎__年的只数与__年只数的关系吗
师可出示天平示意图
五、概括方程的意义
观察黑板上的式子,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总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六,自主联系
1判断那些式子是方程
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看图列方程
七总结
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出示: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鳍豚__年的只数与1980年支数间的关系.
学生交流:可能有以下情况
__年只数+300=1980年只数
1980年只数-300=__年只数
字母表示:a+300=400
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放不知重量的木块,右盘放50克砝码,天平平衡,得出20+x=50
生表示出例一的关系:
生自己交流:
1人工养殖的只数x10=野生的只数
生自主探究,然后交流。
生自由谈想法:
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说出判断的依据。(生自己概括)
自主练习2,3
让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在进行交流。
生谈收获,并找出不懂得地方。
关注学生能否独立的思考,合作探索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
关注学生参与操作,观察,试验活动的积极性和归纳概括能力。
关注生能否独立分析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
关注学生的归纳,概括水平。
关注学生能否依据方程的意义来进行判断。
观察学生能否正确的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写处方程。
课 题:等式性质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与对话
说 明
评价重点
二、 创设情景:
出示珍稀动物金丝猴情景图
数学信息:金丝猴的数量从1993年的600多只,增加到860多只。
解决问题
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求x呢?
二.
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
三,那么天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天平会如何呢?
四、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600+x=860吗?
五、同学们能解决出:__年白鳍豚的只数吗?
六,自主练习
七总结
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出示:__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只金丝猴
学生交流:
1993年只数+增加的只数=__年只数
字母表示:600+x=860
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左右盘放相同重量的物体,天平平衡,得出x=20,然后方程两边各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10克,发现了什么?
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生自己交流,体验。
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生共同解决,加深印象。
总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生做自主练习1,2
课 题:等式性质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引入对ax=b和ax+b=c这类方程方法的学习。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与对话
说 明
评价重点
三、 创设情景:
出示珍稀动物黑鹳情景图
数学信息:国外仅存1500只左右,约是我国现存黑鹳只数的3倍
解决问题
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求x呢?
二.
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
三,那么天平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天平会如何呢?
四、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3x=1500吗?
五、同学们能解决出:
1, 我国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有多少只。
2,__年繁育基地有多少只东北虎?
六,自主练习
七总结
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出示:我国现存黑鹳多少只?
学生交流:
我国现存黑鹳只数x3=1500
字母表示:3x=1500
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左右盘放相同重量的物体,天平平衡,得出x=20,然后方程两边各放上4个相同倍数的砝码,发现了什么?
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生自己交流,体验。
得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生共同解决,加深印象。
总结:等式性质二
生做自主练习5,6
生自己感受,在充分体验后提升。
关注学生参与操作,观察,试验活动的积极性和归纳概括能力。
放手让生自己体验。
2是将等式性质一二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知识。
课 题:解较复杂方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引入对ax+bx=c这类较复杂方程的学习。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与对话
说 明
评价重点
四、 创设情景:
出示珍稀动物东北虎情景图
数学信息:截止到__年,一共有成年东北虎和白虎16只,东北虎的只数是白虎的7倍。
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
同学们的方法真多,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那种方法最简单,最方便。
师提倡同学们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解决7x+x=16的解法
师适时引导:7个x加上1个x等于8个x
四、总结:线段图的画法和倍数方程的设法。
五,做练习:6
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出示:东北虎和白虎一共有多少只?
学生交流:根据设的不同,可能有以下情况7x+x=16 x+x/7=16等等。
生达成共识:7x+x=16,也就是说设白虎的只数为x只,最简单。
生自己探索。得出
让生通过线段图自己得出7x+x=8x
应注意以下几点:1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增加一些单项练习,2遇到未知数时,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数量设为x
关注学生能否独立的思考,合作探索,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
让学生充分体验出党有倍数关系时,设倍数小的最为简单。
线段图的作用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方程。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我感兴趣的段落。
3、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恐龙的演化过程,激发探索求知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恐龙的有关资料、文章的相关段落。
设计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时,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一问题,设计了课件、学习表格,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边读边悟,透过重点词句的分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会学习,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走近恐龙,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由恐入题,引出恐龙,由恐龙导入课题。从学生最熟悉的生字入手,既学习了生字,又考查了学情,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师:请看黑板(教师板书“恐”)谁来读?看到“恐”你想到什么?(恐惧、恐怕、惊恐、恐龙)说说你对恐龙的了解。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加深对恐龙的了解。)
师:是呀,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笨重、迟钝的马门西龙,那他们和轻灵的鸽子、五彩斑斓的孔雀这些在蓝天自由飞翔的鸟儿有什么关系呢?(教师相机板书“鸟”)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教师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读得再抒情一些《》
读得再响亮一些《》
读完课题你最想明白的是什么?
生: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师:那恐龙是如何飞翔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直奔主题。)
二、走进恐龙,探究演化。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最先找到答案?
好,谁来说?
生:读相关段落。
师:找得又快又准,读得很流利。谁与他的答案相同?让我们用最美的姿势最响亮的声音齐读。
师:读完后,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恐龙的形态各异;我明白恐龙的形体变化;我明白恐龙是怎样学会飞翔的……(学生自由交谈)
师: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此刻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有各种各样的姿态。
师:恐龙到底有哪些形态呢?(学生齐读投影)有些__,有些则__
师:你明白了恐龙的哪些形态?(指名回答后,再次齐读投影。)
师:有些恐龙像他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则”是什么意思?
生:不一样
师:对,不一样,就用这个“则”字强调。比较不一样,会用“则”强调,也能够用自我的语气,语调来强调(谁来读)这句话介绍了恐龙的哪种形态?(行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两类。
师:谁来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身材、性情)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明白吗?读书要把书读薄,看,课文介绍了恐龙的六种形态,我们透过分析给概括成了三类,一下子变薄了,也好记了。有这种潜力的同学请大声朗读。(自由背诵)会背吗?(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表格。)我们明白恐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难道只有这些形态吗?
生:(联系自我已有的知识回答)有些恐龙__,有些恐龙则__(提醒学生仿照文章的格式说一说其他的形态)
(设计意图:进行阅读教学,必须要多读少讲,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比较多的时光留给学生读书,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由轻声读课文再至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练习默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师:同学们的知识可真多。请看(课件播放:在《爱不会绝迹》的音乐中观察恐龙的形态)你看到了什么?是呀!恐龙这个庞大的家族,又有什么变化呢?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请之后读)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动画片主题曲《爱不会绝迹》,勾起学生对恐龙的记忆,同时在简单的音乐中进行课间休息。)
生:齐读
师:恐龙的形体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师:这是恐龙的形体变化(板书)骨骼__,身体__;脑颅__,行动__(填空练习)
不仅仅如此,它们还学会了飞翔。
生:齐读相关段落。
师:不管怎样,有一点(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师:毋庸置疑,什么意思?
生:不用怀疑。
师:毋庸置疑,就是不用怀疑。为什么我们能这么肯定地说,有证据吗?
生:有
师:那是什么?
生:化石。
师:是呀。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超多恐龙与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但相关化石一向没有找到。直到20世纪末期
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齐读。
师:(投影出示再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化石是首次发现,是在辽西发现……(学生交流)
师: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
生:高兴到了极点,就要发狂了。
师:研究者们为什么会如此地高兴?
(设计意图:由点带面,透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感受科学家的艰辛与执着。)
生:自由交谈。
师:同学们,一个世纪多少年?
生:一百年。
师: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接近2个世纪,他们找了近200年,时光。在这200年的时光里,科学家们在干什么?
生:寻找证据:化石。
师:那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到哪些地方?他们会到__,会到__还会到__
师: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交流)时光之久,困难之多,怎能不让他们欣喜若狂。带着这种感觉再读?
生:齐读: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师:请打开课本152页,看,这就是辽西发现的化石。如果你是研究者你会大声的向世界宣布__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你会__如果你是古生物学者你会__这一切太让人激动,太让人欣喜若狂,所以辽西的发现,齐读二段最后一句(理解“点睛之笔”)此时此刻你想对那些孜孜不倦的研究者们说些什么?
生:你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感动……
师:是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投影出示语文园地八的日积月累)
生:学生齐读。
师:这就是科学工作者的精神,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宇宙的奥秘,恐龙的奥秘还有很多,如果你想对恐龙有更深的了解,你能够看《恐龙的世界》(介绍书),此外在许多电影中也会发现恐龙的足迹《金刚》……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这天我们学习了恐龙的演化过程。透过学习我们明白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1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的例2及“做一做”题目,练习二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多位数法则的运用。
教学关键: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的个位要与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完整回答下列各题。
(1)70里面包含有几“十”?260里有几个“十”?
(2)140是几个十组成的?几个十组成280?
2、口算。
4×7+33×7+67×9+8
6×8+57×5+97×8+3
3、专项训练。(要求学生正确填写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所得数是多少个“十”。)
二、新授。
1、引言: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如果被乘数是三位数,该怎样乘呢?分几步计算?这是今天例2所要研究的内容。课题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板书)
2、教学例2。212×34
(1)学生试算。
(2)分析讨论:
提问:例2用乘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各位上的数,各乘了几次?为什么?(各乘了三次,因为被乘数是三位数。)
3、例2与例1比较。
(1)不同点:例1,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例2,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2)相同点:乘的笔算方法相同。
帮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归纳笔算法则。
先用乘数的()位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位对齐;再用乘数的()位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位对齐;然后()。
三、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7页“做一做”题目。
1、板演:
(1)提问:963是什么与什么相乘的&39;积?
(2)继续把题做完。
(3)训练学生口述笔算法则:
321乘以13的笔算分三步算:第一步用乘数3去乘321得963;第二步用乘数1去乘321得321个十,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第三步把两次乘的得数加起来。
2、独立做另外2道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该注意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数对齐。
五、作业。
做练习二的第6-10题。
四年级活动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词,分层理解部分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朗读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生自由谈喜欢的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那种动物?
师:看来,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你知道吗,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经过仔细观察,创作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2. 欣赏丰子恺《白鹅》图,了解“鹅”字的衍变;出示课题。
师:这是的画家丰子恺老爷爷(课件,)请欣赏他画的鹅,(白鹅画)仔细看看。
师:这是鹅字的另一种写法,大家看,人骑在鸟身上,太不公平了,现在废除了。变成左右结构,人和动物平等相处,真好。
师:丰子恺爷爷还为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也叫《白鹅》,(师板书),今天我们就走近
这只白鹅。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走近白鹅
1. 初读课文
师: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大家把书翻到63页,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师巡视提醒:注意呀,课文里藏着金钥匙,它总的告诉我们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爱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找到。
2. 从中心句、过渡句入手,理清脉络。
师:说说看,你们找到了哪句话?
(1)生1:“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谁也找到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你读懂作者喜欢白鹅什么?
师:真会读书,文章围绕白鹅的“高傲”来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是文章的中心句(点击课件)。
(2)师: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师:从中你读懂作者喜欢鹅的什么?你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看书,发现了吗,这句话的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的….,生齐,(出示中心句),后半句引出课文的第三、四、五段,提示高傲表现在哪三方面呀?板书:叫声、步态和吃相。它像一座桥,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后半句引出下文的内容,这段话就叫过渡段。
师:我们读书时,可以先找找文章里的中心句、过渡句、过渡段。有了它,就能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课文,这是阅读的金钥匙。
3.学习生词,整体把握。
师:哪个小组来开火车读一读。全班小朋友读一读。
师:预习得不错,做个游戏吧,大家对照课文,想想这些词分别描写白鹅哪方面的,帮助他们找找家,谁来把词语送回家。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课文围绕鹅的“高傲”来写,高傲表现在姿态中,…..高傲更表
现在叫声中:……;高傲表现在步态中……高傲表现在吃相中:……
(点击课件白鹅图)通过读书,这只白鹅慢慢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品读课文,走进白鹅
1. 初识高傲
(课件:p4 ---1,白鹅画) 师; 再认真看画,对照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大作家用哪些
语句描写图上的鹅?
师:这姿态,给丰子恺爷爷的第一印象是——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如果他这么说,“一个高傲的动物。” 请大家比一比哪句好,好在哪儿?
生交流。
师:好,现在老师来读,你们留心少一个好字,多一个好字,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好”字融进了作者对白鹅的喜欢、欣赏。这个“好”字用得真准哪,让我们把作者喜爱鹅的情感读出来。生读。
2. 欣赏高傲
(1)欣赏高傲的叫声:师:(比划板书)欣赏了鹅的姿态,我们再来听听鹅的叫声吧,再读词语。我们把它们送进课文读一读,大声读第三自然段,白鹅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叫?
(2)读中感受白鹅的尽职,感悟作者喜爱之情。
师:听过鹅的叫声吗,谁来叫叫?师: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是怎么叫?
师:不是这样的,看来还不明白词语意思,其实,汉字非常有趣,它是有声音的, 数一数“嚣”字,有几个口,听到声音了吗?这声音怎么样?汉字是有表情的“厉声”,叫的表情,声调是…
生3,请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一生读,齐读“厉声叫嚣”,…
师:汉字是有形的,吭:喉咙,看到引吭的样子了吗,
生4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齐读“引吭大叫”
师:现在我们全都是白鹅,来,拍拍翅膀,伸伸脖子,叫一叫——说话练习。
师:读懂了白鹅的心声,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这叫声凶巴巴的,真是不亚于狗的狂吠,咦,明明写鹅,为什么提到狗?
一生自由说,读读书,鹅和狗比什么?结果怎样?
师:看来,这句话表面上写白鹅很凶,实际上是夸它对主人尽职,夸她对主人有感情。我们再读这句话。
(3)欣赏步态的高傲,品读赞赏之情。
师:声声叫声,让我们感受到了“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人们常说鹅行鸭步,可是,善于观察的作家却发现,他们步态的不同。默读第四自然段,请细细欣赏。
A读书贵在有疑。那些词不理解画一画?(出示文本,课件红字标识,)生自由提问。看是否要梳理,
B解惑: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播放课件(课件视频1鸭鹅走路;视频2净角出场。有意思吧,谁也能演一演净角出场,评价。
C你们能把课文里白鹅请出来吗。读一读
师:傲然的意思是?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说说看从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师:傲然这词,看出爷爷对这只鹅的赞叹,它敢与人斗,多么勇敢,甚至还要人,多么神气,把我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比较阅读,升华情感
(1)师:这是丰子恺爷爷笔下的鹅是高傲得很,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走来了。出示课件,一生读。这只白鹅给我们的印象是: 。
(2)中国古代诗人的骆宾王的《咏鹅》。这只白鹅给我们的印象是: 。齐读。
五、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白鹅高傲的叫声、步态,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丰子恺爷爷去看看鹅的一丝不苟的吃相。
六、家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
2.课后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四年级语文上册白鹅教案4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考查本课生字及新词的掌握情况,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能力训练点: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3、德育渗透点:自主感悟,体会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4、美育渗透点:让学生在生活中,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表达美。
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2、学生学法:读中感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白公鹅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与《白鹅》的对比阅读,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了解“反语”的写作特点。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活动设计:激趣导入,组织学生阅读感悟与讨论、交流,提供媒体展示;相机点拨。
2、学生活动设计:阅读感悟、小组讨论、汇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白鹅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是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白鹅会有哪些特点呢?
3、板书课题:在白鹅的中间加一个字鹅。白公鹅齐读课题
让学生说说今天的课与上一节课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
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生字和好词好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朗读情况:指名逐段读文。
3、阅读提示: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
4、小组学习汇报。
师板书:姿态叫声步态吃相玩相
师:好一只用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呢?
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列表,引导对比阅读
⑴再读课文划出重点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⑵从表中你发现什么?
(相同点、不同点)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
⑶小组讨论:
同是白鹅,但不同的作家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⑷生汇报,师归纳总结:
相同点:抓住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
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突出其高傲。后者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荣膺,再解释说明中写出白鹅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也应抓住事物特点,突出其特点。
2、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文中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表示注释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表示话题转移。
四、品读词语,体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