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

时间: 新华 四年级教案

教案的编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注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如何撰写优秀的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这里分享一些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写作案例,供大家参考。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39;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板书设计:

花牛歌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2

《特殊的葬礼》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受瀑布昔日与现在的反差,了解瀑布消失的原由。

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在读中悟情的阅读方法。

情感目标:

凭借文本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展开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切入

1、(出示“葬礼”一词)

同学们, 有谁知道“葬礼”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知道葬礼是为人举行的,但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特殊的葬礼”呢?(出示“特殊的”一词)

这是因为葬礼是由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看来,这真是一次特殊的葬礼(板书:特殊的)

2、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课件出示这句话。)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从前,去看看昔日(板书: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吧。

二、昔日的瀑布

1(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这是条怎样的瀑布。(交流)

A、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出示:原来,……一泻千里。)

B、你从哪些词语里体会到这瀑布流量的大了呢?

C、哪个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说你的体会。(细敲: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这几个词语)

D、谁想来读读这句话?(读后让学生点评再读)

E、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景象。

F、这瀑布的气势真是……(引读并板书:雄伟壮观)呀!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瀑布,最真切地去感受瀑布的美吧!

_ 多媒体展示瀑布壮观时的景象

3、师(饱含激情):面对如此美的瀑布,同学们,如果你是游客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表达你对瀑布的赞美,也可以联系以前咱们学过的诗句或文章来说说。(3个学生左右)站在这么壮观的瀑布前面我们都舍不得离开了,课文中有个词语是……(流连往返)

4、是呀!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啊!让我们放开声音来读这段课文,把你想要表达的感情尽情地读出来吧!(生齐读)

三、 现在的瀑布

1、过渡: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气势雄伟壮观,现在(板书:现在)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2、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谁愿意来读?其他同学想想你能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吗?(生读后交流,板书:奄奄一息)

3、奄奄一息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象画面。

4、谁来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瀑布图?

5、看看吧,这就是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

_ 多媒体课件展示枯竭的瀑布景象

6、同学们,如果你是慕名而来的游客,曾经也欣赏过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现在站在这逐渐枯竭的瀑布前,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又会说些什么?

7、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大家都很想留住这瀑布,能用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大家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8、塞特凯达斯瀑布犹如一位慈祥的老人,刚刚还在亲切地与你讲着故事,与你在夜幕下数着星星,可突然,他闭上了眼睛,渐渐离我们而去了…… 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两段文字,回忆一下他的音容笑貌吧!请男同学读昔日的瀑布,女同学读现在的瀑布(出示3、5自然段,分别配乐朗读)

四、探究原因

1、 过渡:原本雄伟壮观的瀑布在短短几年之间就变得奄奄一息,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也不辞而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出示昔日和现在的瀑布对比图,下面写上大大的红字:为什么?)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

2、 找到原因了吗,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吗?(相机显示红色:用水毫无节制;乱砍乱伐,水土大量流失)

3、 你能用上“因为……还因为……所以……”来说说吗?(多媒体出示:因为……还因为……所以……)先同桌之间互相练习一下。

4、 读到这你是什么心情?(伤心、沉痛、愤怒、难过)请读出你的……

5、 小结:由于人们滥用水源、乱砍乱伐,使塞特凯达斯瀑布由原来的滔滔不绝,变成了现在的逐渐枯竭。我们感到很愤怒,很难过。让我们把第4自然段大声的朗读一下,把我们的感情表达出来吧!

五、自由演讲,感悟提升

1、过渡:面对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引读第6自然段:消息传开,许多人感到( ),同时也唤起了( )。……

2、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3、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引发了这样感人的一幕:1986年9月下旬,几十名生态学家、环境学家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到大瀑布脚下,为他举行了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主持了葬礼,在并饱含深情地发表了演讲,他讲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出示)同桌讨论思考:菲格雷特总统的演讲辞会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出示问题)

预设:

回忆:回忆什么?你能来回忆一下吗?(出示: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________)

现在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如今的他_____________)

除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菲格雷特总统还会讲些什么呢?

号召:会号召什么呢?(出示:应该清醒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 ______。)

4、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话想说,假如你是巴西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对巴西人民发表演说,你会怎么说?拿出纸来,把想说的都倾诉进自己的演讲辞里。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拿出一份演讲稿,并推荐一位同学当总统发表演说,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记录。这里老师还给大家提供一种完整的演讲辞的格式,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格式来写演讲稿。开始吧!

出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隆重的葬礼。

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 ,如今的他 。

应该清醒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我们应该 。

谢谢大家!

6、 学生开始练习写演讲辞,教师巡视指导。师:写好的同学练一练,把你当成菲格雷特总统来演讲。

7、 (配乐)请学生演讲(2到3人)

七、拓展延伸,内化情感

1、同学们,菲格雷特总统在演讲的最后说,愿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正在我们国家上演!

2、(多媒体出示图片)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再也没有往日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气势了。黄果树瀑布是我国的第一大瀑布,可是它现在正面临着断流的危险。人们也只能看到一股细流,几行清泪,再也没有“五里之外,即闻瀑声”的豪迈气概了。

3、何止是瀑布啊,看看我们身边的小河,不是在一天天变脏变臭吗?再看看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不正面临严重水污染的情况?

4、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挑其中的一幅图片来说,也可以整体来说说。)

5、我们赖以生存的山山水水正遭受着无情的破坏,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保护地球,从我做起(多媒体出示)

八、作业设计

1、写一句有关环境保护的广告词。

2、完成演讲辞并练习演讲。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3

《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教学重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感受黄河的壮美。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2.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录象。(①播放黄河滚滚东流的录象;②出示“我看到了 的黄河”)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师: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的词汇比较丰富,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也不错。古人云:“语不惊人誓不休”,要想语惊人,首先要注意积累。而课堂正是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今后每一节课上我们都要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好词佳句最多。

4.师朗诵:(继续播放黄河的录象)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就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我们心潮起伏,感情激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读写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1.在黄河滚滚的浪涛中,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上,突然远处漂来了一张羊皮筏子,你的感受如何?而作者的心情又怎样呢?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练习多读几遍,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让别人能够充分感受到。

2.学生自由读课文,巡视指导。

3.羊皮筏子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却坐了6个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是多么惊险呀!但艄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谁来读读看?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艄公的沉着、大胆,乘客的悠闲?)

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着读读看,把该重读的地方做上记号。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读的?(划出该重读的地方)你能连起来读一读吗?

评。像他刚才这样,齐读。

4.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乘客扪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来写一写。(出示写的练习)

①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撑篙的动作写具体。

②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们坐在羊皮筏子的表现写具体。

5.把你写的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6.正因为艄公的沉着,专心致志,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破浪前行,所以乘客们才能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说到这儿,你一定想亲眼目睹一下艄公的风采吧,今天有一位艄公来到了我们的饿课堂上,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提出来。

(同学们采访艄公)

前些天,我们班上的匡媛同学去了一趟黄河,亲身体验了一回坐羊皮筏子的感受。下面就请她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体验。

(匡媛介绍)

7.看来,在黄河上坐羊皮筏子还是很惊险的,乘客重要的是小心和大胆,而艄公——(出示文字)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敬佩艄公吗?那你怎样来读这一句话?齐读,把你的敬佩读出来。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出示: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同学,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__说……

请选择其中一句话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的主人的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

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2.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

预设: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晚:晚秋。

于:比的意思。

四、研读古诗

(一)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结合图片,解释重点词语。

寒山:深秋的山。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二)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风景。

学生结合景物提示,描述风景。

(三)小组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四)抓字眼,晓诗意。

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预设: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然后表达观点。

预设: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入诗境,悟诗情。

1.出示古诗,简析诗歌中的风景。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前两句和后两句诗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预设:

前两句抓住“寒”字,描绘了一种辽阔深远的远景。

后两句抓住“红”字,描写了一种秋比春美的近景。

2.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

预设: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诗采用了非常有新意的对比,用红叶比春花,在美的基础上渲染了一层坚强。诗人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古诗中写秋的诗文大多是悲凉的,而这首诗却表达了一种喜爱的情感。古诗的诗意富有哲理,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富有哲理:把枫叶经霜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这句诗就有了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五、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这首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寒、径、斜、霜”等4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注意讲解“寒”宝盖儿宽,三横紧凑,撇捺要舒展。“径”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又”。“斜”左右结构,注意两部分的高度。注意“霜”的三部分的位置等。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六、指导学习《赠刘景文》

过渡:诗人杜牧抓住了一片红叶,就送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晚秋,其实秋天的美景有很多,喜欢秋天的诗人也有很多。课文第二首诗歌《赠刘景文》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先来认识作者——苏轼。

(一)认识作者。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感知古诗。

出示诗歌,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预设: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想一想:《山行》这首诗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欣赏的。

预设:字、景、情、理。

1.小组长领学生字。

(1)出示会认的生字“犹、傲、橘”。

(2)出示会写的生字“赠、刘……”等7个生字,小组成员每人一个生字讲解,并示范书写,直至完成任务。

(3)小组挑战,听写生字。

2.一起赏景。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预设:荷叶、残菊、黄橙、绿橘等。

(2)联系诗句说一说,诗中的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导悟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作者写枯败的荷叶、傲霜的残菊有什么用意?又为什么写到了橙黄橘绿?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点拨。

预设:刘景文当时已经58岁了,有些迟暮之感。作者写这首诗告诉他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勉励刘景文奋发有为。

4.诗歌中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

预设: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气节。

七、总结提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的名句,其实秋天不只有火红的枫叶,灿烂的菊花、还有很多像橙黄橘绿的美景。秋天多美好,让我们去寻找诗意的秋天吧。说一说你眼里的秋天。

八、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片,观察回答。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什么?这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

板书,齐读课题。

2.解读课题。

夜:夜晚。书:书写。见:看见。

夜书所见: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

二、感知内容

1.认识作者。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2.听《夜书所见》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夜书所见》。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一想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三、研读古诗

(一)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好节奏。

(二)抓住关键字理解诗意。

预设:

萧萧:风声。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了解多音字“挑”。掌握“挑”的意义和用法。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三)读一读诗歌,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1.赏析前两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诗中诗人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孤单忧愁寂寞

诗人的心被思念家乡的情感填满,朗读时要读出来。

2.赏析后两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

诗人看到了明灯,想到了“挑促织”——斗蛐蛐。想起了童年的生活,内心又充满了开心快乐,被幸福感填满。进而有为思想丰富了内涵。

3.诗人的感情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跟读诗歌,读出情感变化。

自由朗读诗文,读出诗人的感情变化。

(四)背诵诗文。

1.根据老师的提示背诵诗文。老师出示诗句中的一个字,学生背出相应的诗句。

预设:送、动、挑、夜。

随文识字,学习生字“送、挑”的写法。

2.这三首古诗都是关于秋天的美文,一定要背诵课文,把美文收到自己的记忆宝库里。

小组检查背诵,比一比看谁的背诵最有节奏感,最有感情。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背诵成果。

四、主题阅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遍地美景的季节,在诗人的眼中,秋的美景是说不尽的。

1.老师这里还有几首古诗也是关于秋天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

出示诗文《秋思》、《夜雨寄北》。

学生自读诗歌,说一说诗中的景,诗中的情。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快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诗歌。

总结:秋天的诗歌有古道西风的苍凉,也有一鹤排云的豪迈。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也能发现秋的美丽。

五、巩固提高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运用几个词语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3、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4、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指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就是最弱小的?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孩子——四岁的萨沙说的一句话。他为什么这样说,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个什么的孩子?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假日,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家会对弱小,对萨沙一家的美好品质更深刻的理解。(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

假日里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度假,森里是那么美好。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森林的美好?

2、学生自读

3、组织交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是野蔷薇美;二是一家人非常温馨和谐。)

4、小结:是啊,森林里的景美,相应投影出示图、文: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看着这一朵粉红粉红娇嫩的蔷薇花,闻着它一阵阵沁人心脾扑鼻芳香,你情不自禁的相对他说句什么话?带着你的这种情感在读这句话。

在森林中有这美丽的蔷薇花陪伴,萨沙一家人聊天、看书,生活是那么温馨美好。

5。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在这时一场大雨突然来临,请同学们读描写雨景的语句,划出体现雨大的词。

①相应出示:大雨如注,“注”是什么意思?(灌入)“大雨如注”就是……?

②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你能说出几个吗?(生回答后再适当补充:)

滂沱大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疾风骤雨暴雨如注

③课文虽只有寥寥三个词,却把雨前、雨中的情景描写得生动逼真。谁能选用大家提供的这些词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指名说,点评。

6、就在这雨中,一场温馨的关爱弱小的传递开始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划出萨沙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说每一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试着在书上做标注。

三、品读对话、体验真情

1、学生默读自学。

2、组织交讨论

谁来和大家交流第一句?生读后交流。

面对萨沙的疑问,妈妈做出回答大家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板书)

面对妈妈的回答萨沙又说了什么?

交流第二句,这是什么句?(反问)可以把它变成这样吗?为什么?(不甘弱小————)

投影出示: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就是反问句的魅力———表达丰富而强烈的情感。

面对萨沙的反问,妈妈笑着说———生读,这下萨沙该怎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生回答,出示投影语段和图

萨沙是一家中最弱小的,把雨衣让给他,我们是懂得的,那萨沙为什么要把雨衣让给野蔷薇呢?

我们来看看雨中的野蔷薇是怎样的?

投影出示图和文: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指名读,并说说:看,雨中的蔷薇花正向我们呼喊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更想做什么?

此时的萨沙做了什么?谁来读?

是啊,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写了蔷薇花带给我们美丽和芳香,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第7自然段又写了大雨中的可怜蔷薇花,需要我们的保护。这样前后照应是要告诉我们弱小者不仅仅是年龄、力气、身体比我们弱小的,一切身处困境急需帮助的人或其他事物都是弱小的,都需要我们的保护。(删掉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中“人”副板书)

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他又说了什么话?

生读————你会把它变成带句号的句子吗?对比读,你认为他这句话里饱含着什么意思?

妈妈又将怎样回答他?你会怎样称赞他?(自豪、自强、自信、善良)

(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萨沙,萨沙又把雨衣披在了野蔷薇身上,因为他们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他们这种自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再次用心用情读这一段话)

分角色朗读萨沙的三次对话

投影出示三次对话分角色读,读好母子对话。

3、总结

父母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而年仅4岁的萨沙内心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而努力的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者更让人感动、钦佩、学习。

四、联系生活,检测导结

1、你会用那些词形容萨沙

()()()()

萨沙只是四岁的孩子,他已经不甘心做弱小者,尽一份自己绵薄的力量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那么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者其他东西呢?

2、投影出示仿写语段:一棵小树正在狂风中剧烈摇晃,它是弱小的,我要保护它,于是······

3、总结:许多都会事物发生了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是不管怎样,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我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6

教学要点:讨论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齐读第四段,请给"出色"、"工程家"标上"……"

3、"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特别好的设计,主持各项工程的专家。

4、请小声读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5、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设想出色(叫水送回)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6、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一段后答,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起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7、可是,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段,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8、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指着灯片上的图说吗?--学生说。

9、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不行吗?你体会到什么?--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0、请小声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先请同学讲,然后课件演示。

11、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12、检查落实后,师生分读,想一想: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讨论。--因果重叠(不要求理性掌握,只是感情认识),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齐读,注意体会联系,强调变化。

1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4、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为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15、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6、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知道吗?

17、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齐读第四段,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18、学到这儿,你的疑难问题都解决了吗?

19、请用"出色"、"熟悉"各说一句话,写在作业本上。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个别词语。(重点)

2、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3、设计有关基础知识的练习题。

4、初步了解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尝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谁得出了这样的结果?

2、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两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

二、小老师检查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预习目标逐项进行

1、对基础知识的检查

(1)小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

(2)小老师用卡片出示词语指名读、解释词语。(针对学困生)

(3)小老师听写典型的词语。

2、对课文内容的检查

(1)课文主要内容写了什么?

(2)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边听课边做记录,检查工作完后作补充、指导、评价)

三、课堂反馈练习

1、分组交流设计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2、评选设计题目优秀的学生并给予鼓励。(特别是学困生)

3、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重点是学困生)

4、反馈课文主要内容。(小黑板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题。)

四、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难困惑

教师做好记录,以待下节课解决。

五、针对课文内容及疑难布置第二课时的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了解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20世纪的科学成就资料。

2.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祖辈们的不同生活。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1.齐读课题。

2.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题吗?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四节,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把相关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一)交流第4自然段:

预设:

(1)生:我是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20世纪的科技十分发达。(相机变字体为红色,出示相关图片。)

(2)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地球似乎变成了一个村子。让我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重点理解“地球村”。1.为什么地球会变成村呢?2.地球怎么会变成村呢?出示图片,师简介)

(3)我是从:“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师小结:“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0世纪科技如此令人瞩目,我们怎能不高兴地说……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其实我们的家庭也享受到了很多科技带来的方便,请随便说一说吧?

师: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交流第3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1)出示课件:“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指名读。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生回答,师相机变红字

说话训练: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展示课件:农耕社会的图片。

(2)祖先的愿望是什么?

生答后,出示课件:“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指读,相机变红字。

师:是啊,他们的生活这样贫乏。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20世纪都帮他们实现了吗?生回答后教师课件箭头显示“千里眼“------望远镜、网络视频;“顺风耳”------电话、耳麦;腾云驾雾------航天飞机。

师:何止这3个幻想,人类上百万年的很多幻想20世纪都一一实现了。你随便代祖先说一个幻想,现在一定能实现。嫦娥奔月------宇宙飞船;去海底------潜水艇等。

师:20世纪上天入地、咫尺天涯都变成了现实。

人类上百万年的幻想,20世纪在短短的100年的时间里都实现了。所以说(手指板书)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古今对比

板书:一百年>上百万年

师:是啊,20世纪的科技成就,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更加幸福。课文中用了一句诗来赞扬20世纪的成就。

(4)体会变化之大。

出示这句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

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从农耕社会到20世纪科技变化之大,之多,之快。

师:20世纪,科技翻天覆地,令人振兴鼓舞,我们可以激动地说……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学习课文第五节

师述:20世纪的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呼风唤雨,英国的一位数学家哲学家这样说……

1.出示波特兰·罗素的名言: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指读,变时间(20__年——20__年)齐读

3.师述: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而且还会带来更多……

4.出示课件:指读最后一节

四、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引用诗句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预设:

生自豪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激动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同学们,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来到。21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六、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这本书是路甬祥先生特意为少年儿童写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请大家去读读。课件展示这本书的简介。

七、小练笔:《孙悟空来到21世纪》

师述:同学们,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连天上的孙悟空也知道了……

孙悟空西天取经后,在天庭时间待长了,觉得很没有意思。又听说凡间已经到了21世纪,便决定去看个究竟。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写,悟空会有哪些奇遇呢?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9

《云雀的心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讨厌”“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贫瘠”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云雀的心愿。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齐读课题。

质疑:初次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二、 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那个夏天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书,你们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最后两段话

板书:沙漠变绿洲

再读这段话,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板书:森林重要

三、精读感悟

过渡:森林究竟有多重要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着小云雀和他的妈妈一起去看看吧!

(一)沙漠

1、指名读2—4自然段,相机评价。

2、方法指导:读文章要边读边想象,把文字读成画面,读人物的语言,要揣摩人物说话的情感。学生练习。

3、展示

4、小结:想象着读,体会着读,就能把课文读好。

(二)大河

1、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体会人物的情感,自己联系5——10自然段。

2、展示

3、采访:小云雀,你为什么挨近了妈妈?

云雀妈妈,你为什么叹一口气?

4、森林的蓄水作用云雀妈妈是怎么介绍的?了解总分总的介绍方法。

(三)森林

1、我们到小云雀的家,你又知道了森林有什么作用?默读11——13自然段。

2、交流。板书:调节温度

3、再来看云雀妈妈的介绍,比较10、13自然段,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点?

(四)总结拓展

乱砍滥伐,森林变沙漠,黄沙漫天飞舞,洪水泛滥成灾;有了森林,冬暖夏凉。森林的作用何止这些?谁还知道森林有什么作用?

老师也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来读一读?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补充资料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迁移训练

1、冬去春来,小云雀邀请小伙伴到沙漠上去种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小云雀,请你根据课文内容邀请你的小伙伴,可以选用下列词句,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话语。

2、师生共同邀请。

总结:听了小云雀的话,今后该怎么做,让我们用行动来回答。

五、指导写字

你觉得最难写的是哪个?要想写正确,需要注意什么?要想些漂亮,需要注意什么?

范写——描红——临写——反馈评价。找同类字,再写。

小结。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10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观察(或查找)家禽──鹅、复习唐朝骆宾王《鹅》、了解作者丰子恺、自学课文。

2、教师准备:

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课

1、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

(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

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39;画《白鹅》,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3、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

4、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

教师板书课题:

白鹅

(学生可以简单介绍丰子恺。)

二、营造氛围学课

1、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

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

2、读生字及词语:

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3、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课文。

全文主要写了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

三、生字以及词语的处理

1、读音:

有“颈、吭、倘、供、郑”(后鼻韵)、“饮、邻等”(前鼻韵)。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

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坑、躺、共”;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郑”。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

指导“厉、餐、侍、脾、蹲、邻”时,要注意、它们与其他字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3、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理解课文

1、想想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又是怎样展开写的?你有发现就可以与同伴交流,你有疑惑也可以去与朋友讨论。

(学生分组可以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课件出示: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来理解这一句话的。

2、课件出示: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句话同学们交流之后的感悟是什么?

3、是啊!全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来展开的,那现在你对“高傲”这个词语有了哪些不同的理解。

4、作者写“高傲的白鹅”表达出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5、作者经过仔细观察,认真了解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后,用生花妙笔表达了自己的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你想从本课中,学习些什么呢?

同学们相互启发议论。

6、主要内容:

⑴词语通俗、准确:

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

⑵句子生动有趣: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⑶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来写:

“鹅是高傲的动物”。

⑷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

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

二、感悟课文,并拓展

1、课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在作文时借鉴的地方?

2、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它的特点、外形、脾气、以及它是怎样进食的、怎样嬉戏、休息等等。

3、把说的内容整理一下,然后写下来。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11

《自由路漫漫》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品读曼德拉在狱中不懈的斗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分析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中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感受曼德拉为了追求自由而倾注毕生心血,努力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心中向上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初学了22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2课。

2、学生朗读课题

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课文中的身份是一个(囚徒)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在书本中,电视中,你见过囚徒吗?他们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

2、学生交流

3、是的,囚徒的生活是艰苦的,是痛苦的!读读课文一、二两节,你也能体会到曼德拉作为一个囚徒他这种艰苦的日子吗?

4、学生读书,交流(苦役;艰难的时日;狭窄的牢房)

5、师:越是狭窄的牢房越是没有自由,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

6、那么,在如此艰苦的时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

7、交流:洗洗衣物------

8、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想方设法为每天的生活寻找些许慰藉;使狱中生活充实一点)

9、出示上面两句话,让学生体会他这样做的目的。

10、教师:虽然这样的慰藉是很少的,但是作者还是“想方设法”找寻,能使生活充实“一些”,从中你却感受到曼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啊?

11、板书:乐观向上、积极

12、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三、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一)

1、是啊!曼德拉是一个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对菜园情有独钟的人。

2、曼德拉对菜园的情有独钟是课文第六小节描写的,请一个学生朗读第六节,其他学生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作者对菜园的情有独钟?

3、朗读

4、交流:(亲密接触)读好这句话

5、是的,作者对菜园一直以来就是如此“情有独钟”,以至于他刚到罗本岛,他就要求_允许他在监狱的院落里开辟一方菜园。但是,这一方菜园他得来容易吗?读读课文第三小节,再来说说。

6、学生朗读第三小节,交流(多年来,一直拒绝,但是最终)

7、你从中又觉得曼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呢?

8、板书:坚持不懈

(二)

1、对这来之不易的菜园曼德拉格外珍惜,格外爱护。他为菜园做了些什么呢?自己读读课文四、五、七按节,边读边做做记号!

2、交流

a)成天都在地里不停地挖掘

(谈谈自己的体会,抓住红色的字;朗读体会)

b)首先选种了---

(说说他这样做的原因;从产量增长中,你有什么感想)

c)订阅书籍,学习耕种,了解方法,更加可贵的是作者不怕失败

3、在曼德拉的辛勤劳作下,作者的菜园一片生机盎然,收获的季节到了,曼德拉来到了他的一方菜园。他看到了什么,他情不自禁地说----(出示图画,学生练习说话)

(三)

1.是啊!多么美好的一切啊!曼德拉辛勤耕作这一方菜园,收获的不仅是硕果累累,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读读第八节,谈谈自己的感受。

3.理解"一丝自由的滋味"(少有的;一方)

4.朗读第八节

四、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作者收获的不仅是心里上的自由,更加获得了生活中深刻的哲理。

2.收看录象

3.要更好的理解这段话,我们必须联系曼德拉本人的生平与经历。出示曼德拉本人的生平与经历,指名学生朗读

4.四人小组讨论,联系实际,说说你们的理解

5.指名交流

6.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课文

1.让我们一起记着这位为了黑人的解放事业,穷尽毕生心血,坚忍不拔的伟大领袖曼德拉,记着在菜园中发生的感人的故事。

2.记着他的这段响亮世界的话语:"斗争就是我的生活,我会继续为自由而战,直至我死。"

板书设计:

22、我的菜园

积极向上

坚持不懈

不辞艰辛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12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己体会均可。

4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石

郑燮

板书:

咬定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

二、解题,知作者:

(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

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示简介)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

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

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

1、画景物: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各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用笔画出来。(画景物汇报)(板书:残阳、江、露、月)

2、品诗句: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近江边。齐读一二句。PPT

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

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

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换好不好?

“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

“铺”(简图)(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暖,柔和,舒服,亲切)(学术说法: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大家跟着来,用他的方法读读。齐读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绿色的玉石,诗中形容江水没有被夕阳照到时所呈现的青绿色。)(删除,课堂不讲)

这里写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在你的想象中,江水红得像什么?绿得像什么?

(生:红得像一块红绸子。似乎有人把红墨汁倒进了江中。江水另一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让生尽情说,答不到也没关系)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呀!一个“瑟瑟”,一个“红”字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上,那种鲜明的色彩美,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变那么鲜艳、明快。你能否将这种奇特的美感读出来?

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那么,江面为什么会呈现出半绿半红的景象呢?(引导、简图)(教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对比,他多像一个大画家,用他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我们祖国自然风光的色彩美。以上两句,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的词《忆江南》。这首词中也运用了色彩对比的写法,同学们想想是那两句呢?(生答)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在写法上多么相似呀!一个写了秋天、夕阳下的江水;一个写了春天、朝阳下的江水。都描绘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带着刚才的理解,想象着画面,再将这种神奇的美读出来。

三四句: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留恋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有一个词尽显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可怜。为何说“可怜”?是不是很可怜的意思呢?(拆开组词:可以怜惜。)

“可怜”:可爱“真珠”:珍珠

什么可爱?哪些景物让你觉得很可爱?怎样的露珠、月亮让你觉得很可爱?

你能将这种可爱读出来吗?(个读、齐读)

老师觉得作者写得还不够可爱,在你们的想象中,那些亮晶晶的露水、皎洁新月还像什么?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露似()月似()()似()()似()

(露:宝珠、玛瑙、水晶月:像金钩。像小船。像眉毛。像镰刀。)从颜色、形状方面进行点拨。江似明镜月似船。

同学说得多传神呀,多贴切呀!你们将天上的月与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面对这样美的景色,诗人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齐读)

六、感情朗读:

在白居易的眼里,远处的残阳美,近处的江水美,脚下的露水美,天上的新月美,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前面讲到诗人是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因为着不能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中,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带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再次漫步江边。(配乐齐背诵)

七、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

题: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PPT

八、拓展延伸:

学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种景色最美丽?你还能背背写这种景的古诗来吗?(学法)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14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3、从文中找出描写孩子表现的句子,并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让我们当起双桨》

(目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感受伙伴们荡舟游玩的愉悦心情,也与本单元主题“舟船”联系起来)

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开始今天的学习。上课!问好!

一、整体单元简介

同学们,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舟船)板书:舟船

这单元有哪些课文?

(学生快速浏览,了解本单元的大概内容:《跳水》、《沙漠之舟》、语文天地中的两首古诗,还有开卷有益中的一首诗歌《初航》和一篇新闻。

师:对,这些文章文体不同、内容不同,借助“舟船”的主题组合起来,告诉我们船上发生的故事、船周围的风景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跳水》。板书:跳水

二、读题,了解作者

1、读课题,了解作者

一起读,(跳水)作者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你了解他吗?

(有则让学生说,但大多数学生不了解)

来一起看!(指名读)

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作品大多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

2、再读课题,质疑

再来读课题,(跳水)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

教师梳理,在黑板左侧板书:

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师相机鼓励,评价: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一起读)课件出示:

1、认识2个生字,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3、从文中找出描写孩子表现的句子,并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师:有没有信心完成?(有)自信是成功的动力!

四、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用笔圈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词语,5分钟后比一比谁掌握得又快又好!

(这是根据第一个目标“认识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给学生的指导,并且明确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紧张、主动地学习,为下面的交流做准备。)

好,开始!

(学生自主读、圈画、描红等5分钟)

2、检测:

来,看看掌握得怎么样?

(1)词语(幻灯:词语)

a、指名一竖行读(分三行读),指导:词语也有感情色彩的!

b、齐读(再一起读)

(2)多音字(想想“咽”还有那些读音?)在语句中掌握多音字

a、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b、人们清醒过来后,发现他们已倒在血泊中,一发弹片正中咽喉部。

c、今天的饭菜很香,我狼吞虎咽地吃着。

(生读----指名读)

自己读这三个句子!一字多音,中国的汉字就是这样博大精深!

(3)写字

师:光会读不行,课后还有8个字要求会写。金钥匙告诉我们:同学之间可以自己出题、测试、评阅,互相检查学习字、词的情况。来,

大家挑两个比较难的字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比如:“逃”、“端”,学生评价,老师引导要注意它在田字格的位置,写规范)

(4)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有,则让学生互相解决)

师:课文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五、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扫清了字词障碍,我相信一定能把课文读流利!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做批注笔记。)

交流:

1、指名说,了解文章大意。

2、文中有几个角色?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相机板书:猴子、孩子、水手、船长、

a、先后指名2人到讲台上用箭头边画边解说人物关系,师相机让生补充,说正确: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b、师用课件演示人物关系

c、自己练说。

小结:可见,事物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这也就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你看,大家很轻松地就解决了开始提出的问题!

老师并相继擦掉黑板左侧“六要素”,即由课题质疑的问题。

(这样让学生更明晰,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六、浏览课文,完成最后一个教学目标

过渡: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1、找句子

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孩子表现的句子,并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2、读句子

3、谈体会

小结:猴子的挑逗和水手的哄笑让孩子由“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最后走入绝境。在这危急时刻,船长救了孩子,那文中是怎样写船长的?你对他有什么看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跳水

课堂检测:达标检测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跳水》这篇小说主要讲在一艘轮船上,由于()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它更加放肆;又拿()取乐,使孩子去追猴子,促使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由于()的机智、沉着和水手的勇敢,使孩子脱险。

二、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táotuōdòuduān

(恶)(挑)(顶)

wùcuòkòng

(醒)(不知所)(制)

2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