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

时间: 新华 四年级教案

教案中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安排,包括导入、授课、互动、练习、总结等环节,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要怎么写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运用猜测、举例、验证等数学方法学习乘法分配律。

2、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用规律简算,增强用规律验算得意识。

设计理念:

1、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堂上灵活处理教材,选择适当的教法。

3、提高了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效性。

4、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个性化的学习。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数学挂图:通过看图,把图意说一说。

二、提出问题,解答质疑。

弄清题以后,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小组讨论)

生答师板书: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怎样解答呢?

(1)要求全长多少千米,可以先求每辆车分别行驶的路程,再求全长的路程。

110 × 2 + 90 × 2 = 220 + 180 = 400 (千米) 还可以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全长的路程。

(110+90)× 2 = 200 × 2 = 400(千米)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合作探讨)

生交流: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110×2 + 90×2 =(110+90)× 2 这是个什么规律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小组合作学习) 生自己举例来验证

生答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乘得的积相加,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生板书: (a + b).c = a .c + b .c 通过学习,让学生思考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可以进行验算。

②可以使计算简便。 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吗? (生小组举例探讨)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第一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快速连接,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第二题:先让生自己解答,然后再组内互相说出师运用的什么定律。

第三题:先观察,再说出对错,然后把错的题重新做出来,集体订 正,并说出错题错在哪里。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10×2 + 90×2 (110 + 90)×2 = 220 + 180 = 200×2 = 400(千米) = 400(千米)

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先把它们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相加,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 a + b).c = a .c + b .c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32×27+32×73。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1)①102×4

②102×45

③……=(100+2)×45  =102×(40+5)

=100×45+2×45  =102×40+102×5

=4500+90     =4080+510

=4590       =4590

(2)①32×27+32×73

②32×27+32×73

③……=32×(27+73)  =864+2336

=32×100=3200  =3200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是什么?

(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

(2)填空。

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练习五第4题:学生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练习五第8题:学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

3.发展练习

练习五思考题,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先在小组中商量解决,最后全班反馈,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4.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3,6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度过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能上好这堂课?真棒!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信心和热情跟老师一起有进数学广角。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PPT投影展示原题。)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抽生回答。(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条脚。鸡和兔各有几只?)(PPT展示今意。)

2、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好呢?(“鸡兔同笼”问题。)板书。其实,鸡兔同笼问题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早在1500多年前就有古人在研究它,我们现代人还在研究它,而且还有很多外国人也在研究它。那么这个流传了上千年的问题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得那么多的人乐此不疲地去解决这个问题呢?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们就会揭开这个秘密。老师再问一次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的&39;内容学好?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探究用猜测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探讨解决这类问题好吗?出示例1

1、师:请大家读题。思考: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分别是什么意思?所求问题是什么?

生:鸡和兔一共有8个头。鸡兔一共有26条腿。求分别有几只?师:还有补充吗?有两个隐藏条件看谁细心发现了?。

生:鸡有2条腿,兔子有4条腿。鸡和兔一共有8个头。鸡兔一共有26条腿。求分别有几只?师评:他还发现了隐藏条件,审题真细心。

2、列表法

(1)猜想

要求鸡和兔各有几只,咱们不妨猜一猜,好吗?(学生猜)

(2)验证:

到底谁猜对了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解决问题要有理有据,不能随意猜。我们应该抓住什么样的条件来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首先要知道鸡和兔一共有8只,其次鸡的腿和兔的腿一共有26只,所以我们必须要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看等不等于26。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是正确答案。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表格把你们的猜测的数据按顺序填到表格中并找到正确答案。学生独立完成表格,之后交流完成情况,出示大屏幕的表格中。

(像这样把我们的猜测按一定的顺序列成表格,这种方法叫列表法)。观察这个表格,你找到答案了吗?答案是怎样的。

活动二:探究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师:列表的方法可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但是如果数据很大,会发生什么情况?(繁琐)。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探讨一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

设全都是鸡,每只鸡有两只脚2×8=16(条)8只鸡共长几条脚?26-16=10(条)表示什么?所有兔子少的脚4-2=2(条)2表示什么?每只兔子少的脚

10÷2=5(只)兔表示10条脚,每只鸡上添2只脚变成兔子,所以共有5只鸡变成了兔子,因此兔子有5只8-5=3(只)鸡表示总数减兔数等于鸡数

可能还有些同学有点迷糊,我们用画图法直观理解一下。

(1)请画8个圆表示鸡,每只鸡2只腿,一共有16只脚。

(2)还差10只脚,每只鸡再加两只脚变成兔子,共有5只鸡变成5只兔子。

(3)最后剩下的3只就是鸡。

现在大家清楚了吗?在引导学生回顾一遍。先怎么想?假设全是鸡,用总脚数减去鸡的脚数求出它们

的相差数是10,再用相差的数除以每只鸡相差的2只脚,就得到了兔的只数,最后用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实际鸡的只数。这种方法好吗?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好呢?假设法。

②:如果假设全是兔,你们会解吗?好这个方法就留给你们课后完成。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很多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假设。所以鸡兔同笼问题又叫假设问题。)

发散思考、加深理解:

现在我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解决古人流传下来的问题了吗?出示:鸡兔同笼,有35个头,94只脚,鸡兔各有几只?学生独立自主完成

小结:现在你能从新总结一下这些方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吗?数目比较小时,用列表法。数目比较大时,列表法计算量大,就有局限性,比较麻烦,最好用假设法比较好。用假设法时要特别注意:如果假设是鸡而先求出的就是兔子,如果假设的是兔子那先求出的是鸡,两者相反。

三、巩固练习

课本105页“做一做”的1、2题。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本106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4

教学内容:

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2、完成第1题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星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

1.师:今天数学游乐园开张了。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只要大家答对门口的几道题,就可以免费进去了,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情境:

0.24+0.1   0.82-0.32  1.54+2.3   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

1、问题情境

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笑笑  38千克

淘气  45.2千克

丁丁  33.4千克

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三、探索算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

2、学生独立探究算法。

3、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数是11.8。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1:我先算出452-334=118,那么45.2-33.4就等于11.8。

师:很好,不过这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

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师: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

生3:我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

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3:(一边板书,一边讲)我把先45.2写在上面,33.4写在下面,要注意小数点对齐,然后2减4不够减,找前一位借1,变成12-4=8,……最后算出来的得数是11.8

师:谢谢你。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呢?

(列竖式)

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

(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择。)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爷爷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请2位学生板演。

3、引导学生评价。

(课件出示情境)

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办?

6、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7、汇报交流。(强调智慧爷爷说的话)

8、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板书。)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和应用

“有奖解答”

1、师:小朋友们都学好了本领,接来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游乐园的“有奖解答”活动,看谁获得的奖品最多?

2、P16第一题。

(课件出示)

(1)看谁算得最准确。

8.25

+1.55

-

7.3

-2.25

-

10

- 2.45

-

教师着重引导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P16第二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名称    单价/元

书包    32.50

文具盒  7.60

4、分发奖品。(星星——贴在光荣榜)

(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五、总 结 回 顾

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分享吗?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

(让学生分享收获,体现了 “反思”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0.05(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0.8+0.80.2+0.2+0.20.4+0.4+0.4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0.8+0.8+0.8=()×()=()

0.3+0.3+0.3+0.3+0.3=()×()=()

0.1+0.1+0.1+0.1+0.1+...=()×()=()(10个0.1)

1.2×2=()+()=()

()×()=()+()+()+()+()(可以怎样填?你发现了什么?)

2、算一算

2×0.40.3×03×1.19×0.80.6×45×0.20.7×1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题中只呈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乘除法式题要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1、师:谁会使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2、出示:386+179=,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3、自己试试看

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屏。

5、计算。

765+469=589×76=3208-2965=625÷25=6848-579+386=

再计算。

946×57×0=100÷5=3028-2965=

估算:99+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6、看谁算的快,练一练。

7、做第26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9999×2=9999×3=9999×4=

2、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9999×7=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3、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

三、练习

(一)基础练习

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198。

321-123=654-456=987-789=951-753=357-159=9856-9658=8745-8547=5412-5214=

(二)巩固练习

1、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这样计算,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

(1)学生用计算器输入数据,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到: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2)看完这些数据,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2、练习三第12题。

要求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注意学生计算后填表时相应数据填写得是否合适、是否正确。

3、练习三第14题。

这是有规律的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计算器还要快,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三)拓展练习。

8765-32×21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操作的?

1、学生独立操作,指名汇报。

2、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8

教学内容:

卫星运行时间(教材33―34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及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演示第一题人造卫星发射实况,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教师接着问:2圈、5圈、10圈呢?让学生计算所需要的时间,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2.思维引导: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列式114×21;

3.揭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提问:你怎么能很快估算出结果?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交流并归纳出估计的方法,对于问题的学生及时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14×21的积比2000多比2500少)

归纳总结:将两个乘数分别按“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再将近似数相乘,所得的积作为估计的结果。

2.引导用其他方法计算。(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①把21看作20加1②把21看作7乘3

114×21114×21

=114×(20+1)=114×(7×3)

=114×20+114×1=114×7×3

=2280+114=798×3

=2394=2394

③把114分成100、10和4④用表格计算

114×2

=(100+10+4)×21

=100×21+10×21+4×21

=2394

3、因势利导,挖掘竖式算法。

以前之学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114×21

⑵算理:乘得的数字该怎样对齐?

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归纳总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⑷课本34页试一试

①54×312列竖式时调换两个乘数的位置:312×54

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三、反馈练习,强化理解

1.填空

①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②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因数的()位对齐。

③在计算整数乘法时,如果因数末尾有0,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然后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④括号里能填几?

600×()<120、1200×()<801

2.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计算280×50,积末尾有()个0。

A.2B.1C.3D.4

⑵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少是()。

A.三位数B.四位数C.五位数D.不能确定

⑶672×53=()

A.670×53×2×53B.672×50+672×3C.600×53×72×53

3、竖式计算。课本34页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口述算法,并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等。)

4、森林医生。课本34页练一练第二题(通过改错,强调易错注意问题。)

四、拓展应用,升华提高

1.列竖式计算。

386×15、407×28、540×30、62×204

2.应用题。

商店从工厂批发了80台复读机,每台140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元?

(140×80列竖式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位添上几个0。

五、作业

1.课本34页第3题

2.课本34页第4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9

教学目标

⒈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填空。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探索新知

学习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 8×9×125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计算)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1)

①61×25×4

②61×25×4

③…… =61×100 =1525×4 =6100 =6100

(2)

①8×9×125

②8×9×125

③…… =72×125 =9×1000 =9000 =9000

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

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最后全班反馈。

要学生认识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

3?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馈。

4?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5?练习四第8题。

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学生判断。

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

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拓展练习

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

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3~6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巩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2、通过练习巩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

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

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

3、角的度量及画法

二、练一练

1、第一题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部分,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

2、第二题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

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思考,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

4、第四题

(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

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

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

小组合作,可画一画。

(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三、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5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2、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11

一、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 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1999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 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可见,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二、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依次是: 单元知识分析 单元教材解读 信息窗1的解读 已学的知识 乘法的认识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 加法运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问题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 数量关系。 本单元新学知识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后续学习的知识 乘法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计算中的推广 用方程解行程问题 (山东版有关行程问题的学习都安排在简易方程单元。) 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 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

1、情景图的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一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真实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张2003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车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统计表。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是2组数据:

(1)平均每天发车的数量

(2)平均每车次的乘客人数。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乘法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

(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第六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12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它原先是奥数知识,是少部分学有余的孩子学习的。而新课程改革后,该内容被选入课本,每个孩子都要参与学习。这时,我们该怎样去组织课堂教学呢?

1、引导学生画图理解。

植树问题的思维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刚接触植树问题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则更有一定的难度了。所以,我觉得让学生画图来理解深化,更好一些。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题意,找到其数量间的关系,而且能很好的培养其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感知三种情况: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树=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等学生找到规律后再解决这类问题就简单多了。

2、创设情境,让数学走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学生初步感知植树问题的几种不同种法的基础上,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以便能更好的理解与植树问题有关的生活题型,如插红旗,安路灯、排队做操等,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理解数学现象,并运用规律解决形式各异的生活问题,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3、加强训练。

数学离不开训练,特别是对小学生,因为他们的忘性较大,很多的知识在课堂上学的很好,但时间一长,就会遗忘。这样,就要求教师注重平时的有意识的强化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

4、这部分虽学得扎扎实实,但问题也存在着。

(1)针对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却无法运用这个规律求路长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以为学生能发现“棵数=间隔数+1”就能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也就是在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间缺少了的链接,我要加强对规律的扩散教学,比如:得出规律时,可以说说“间隔数=棵数-1,路长=间隔数X间隔长”等等知识的扩散。

(2)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即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学生的质疑,间隔长和间隔数之间的区别,两端和两边的区别,应该考虑学生的知识构建,学生的知识认知一般是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没有体验,建构就会显得很抽象。在这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我可以利用线段图或者实例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结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13

一、创设情景、感受旋转

1、出示3张图片:风扇、风车、礼花

师:这些物体都在怎样运动?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

小结:像这样的运动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

师: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旋转现象。(揭题)

出示旋转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顶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二、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出示转杆图片

提问:

(1)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转杆分别是怎样转动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转动例子?

(3)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含义,转杆打开与关闭时,旋转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

三、认识旋转的三要素

出示方格图: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90°

师:“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这个点能动吗?学生自练

师:旋转后的边与旋转前有什么关系?谁能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师:你觉得将图形在旋转时,要确定什么?

出示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观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从6:00到9:00与从9:00到12:00时针都旋转了90度。

(3)如果去掉台秤上的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转盘上的指针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共同小结:要确定旋转后长方形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相交于A点的两条邻边的位置;要确定旋转后小旗图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旗杆的位置。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1)观察每组中的两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2)你能旋转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吗?

(3)你是怎样画的?最后一个图形只旋转一次能成吗?它一共旋转了多少度?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将图形按一定角度旋转时,要注意什么?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重点:

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用具:

课件、盒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

生:玩具车,变形金刚……

师:你们的礼物包装过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过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欣赏包装好的各种礼物)

师:刚刚大家欣赏的礼物怎么样?

师:生活中我们如果要送某种礼物给别人,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更漂亮,要包装一个礼品,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

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师:老师收了这么多的礼物,老师怀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给我的亲人送上一些黄金搭档,(课件出示图片)首先我要送给我的第一个亲人。猜猜他是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小孩,个子长高不感冒,你说他是谁?

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挡送给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长。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师: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帮老师吗?

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

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师用惊奇的表情注视)

师:这个同学真厉害,知道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表面积的大小,你们和他一样聪明吗?试试看,怎么样来计算包装纸的大小了吗?动手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投影出学生答案,并对其进行讲解)

师:来,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个你的结果,你是怎么来算的?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都是这样算的吗?同学们真不错,来,掌声欢送她。

2。师:刚才老师在同学的帮助下,知道包装一个黄金搭挡至少需要1300m2的包装纸,我想我弟弟收到这么漂亮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在这里老师替弟弟谢谢大家了。现在我想送给第二个亲人,我要送给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女士,细腻红嫩有光泽

师:对,同学们真是我知心朋友,老师想送给我尊敬的妈妈。我要送给她两盒黄金搭挡。(手势)师:你觉得可以怎么来包装呢?有几种包装方式呢?你建议老师选择了哪种方式包装?为什么?(手势配合指向屏幕)

师:想想看(凝视5—6钞钟)来,同桌之间借助手中的模型摆摆看。

小组反馈,小组登讲台进行解说。

师:同学们不仅是个爱动手,也是一个爱动脑的好学生。掌声赠送给他们精彩的解说。

师:有3种包装的方法,那你想建议老师选择哪种包装的方法。(第C种)

生1:第C种,因为遮住了的面,所以最省纸。

师:你这个想法真好,很有节约意识,你真是个懂节约的好孩子。(板书:节约用纸)

师:但这种包装方式真的是最省纸吗?(表情怀疑状)有什么方法证明是最节约的呢?

生2:计算出包装后的表面积。再进行比较。

师:真不错,我们试试看。(学生反馈,展示学生计算结果)

找两位学生上台板演,方法不一,并扣留这两位同学,要求学生听听这两位学生的想法,(掌声欢迎我们小老师为我们说说他的想法)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果然是第C种最省包装纸,那现在你能发现包装的秘密吗?

生反馈。

师板书L节约用纸: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三、再次尝试,总结规律: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包装中最省包装纸的学问。现在老师要送出最后一个礼物,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长辈,腰好腿好精神好)

师:我想祝我的爷爷,奶奶身体更加的棒,(动作配合)我要送3盒黄金搭挡。

师:看大屏幕,你能回答这的问题吗?(课件呈现)

师:用你们探索出的包装的学问,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模型摆一摆)

3。小结。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帮我包装出了这么漂亮而精美的礼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母亲节快到了,小明和爸爸为妈妈挑选了一套分为上、中、下集的书,每本书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8厘米。小明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装饰起来,请你为他设计一个装饰方案

五、板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模板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1?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当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点评: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当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学习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概念,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