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案是指每节课教师所写的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什么才算好的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愚不可及、颓丧”等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③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猜测“自然之道”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
2.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道路?道理?道德?学生发表认识,教师不置可否)
(二)初读课文,感知“自然之道”
1.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释义
从同学们的表情,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
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
筑巢孵化:这个新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响彻云霄:这个“彻”字可不要读成“切”音
3.现在请你说说“自然之道”的意思
学生发言预测:
也许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也许是海龟有自己的办法,我们不用多加干涉
也许是每一种生命都要经历的,这是海龟无法躲得过的劫难
(三)切己体察,揣摩“自然之道”
1.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先自读3-4自然段。
2.当你置身于岛上,看到嘲鸫啄食海龟这一幕,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难受,着急,紧张)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4.出示画面及文字研读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5.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
“啄”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
你们说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它这么担心有没有必要啊?(理解嘲鸫的凶狠)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
6.感情朗读人物的不同反应
(1)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2)“‘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他们会怎样话劝求向导的呢?
(3)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
7.推演自然情境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嘲鸫和幼龟之间的故事将如何发展?请你根据课文的有关语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描述你想像的情景。
(四)谈话总结,感慨“自然之道”
是啊,多么智慧,多么勇敢的海龟,本来它们可以顺利地实现入海计划,可是由于我们的出现,我们的干涉,这一巢的幼龟就完全改变了命运。我们下节课再去面对我们不忍面对的惨状。
(五)直面惨状,感同“自然之道”
师: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看到这番情景,我们的心情怎样?又是怎么做的呢?
1、请同学们结合插图,读读7至8自然段,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划出来。
⑴ 生划词语。
⑵ 交流: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⑶ 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赶紧、迅速、气喘吁吁)
⑷ 朗读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体会“欢乐”“悲叹”等词语的意义:
⑴ 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若不是因为我们的错误决策,幼龟们就不会白白送死了。)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比较句子:
⑴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⑵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你读出了什么不同?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叹?(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六)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1.感情朗读
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惨痛的结局。这3个自然希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复杂的感情。好好读读,读出我们的悔恨、痛苦
2.此时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你现在对“自然之道”有更深的了解了吗?你想给人类怎样的忠告?
(学生自由发言,中心意思是我们不应是认识自然之道,更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了解伊拉克战争或其他中东战争情况。
2、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如沙漠本来的情景与战争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祈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3、读读想想: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2、交流: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四、阅读示范
(根据对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呼唤不理解或感悟不深刻。因此,可选择学生最熟知的对“夜空”的描写一节,指导学生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默读第三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夜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五、自主阅读
1、按阅读第三节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升华总结
1、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说。
2、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七、作业
阅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板书设计: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希望 祈盼
↙ ↘
制止战争 呼唤和平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一、学习目的:
1、积累课文中的词句,并学习“镶”“嵌”等八个生字。
2、通过默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学习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三、学习重点:
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五、教学结束: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概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简介对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预习交流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四、学习生字
1.同桌交流识记字形并组词。
2.汇报交流。
3.组内交流指导写字,互评。
4.针对难点板书指导书写。
五、初知内容
1.小组内轻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理念: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揣摩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田园风光
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具准备:
挂图
自主预习:
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提练主线:
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激发兴趣
师: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简单描术牧场之国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画面。)
(意图:“望文生义”这一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尤其是描写景物和场面的语言文字来说尤其重要。通过对题目的想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师:你能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提取关键词语:辽阔美丽、悠远宁静、马牛成群)
(意图: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该环节旨
观看画面,领略牧场风光
就让我们跟随画面去领略那迷人的牧场风光吧。(辽阔无垠的草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此时,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赞荷兰吗?
和作者对话,体会写法
作者的千言万语在课文中汇成一句话,你发现了吗?课文中的这句话像一钉清新的线索,将课文的各个自然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素养训练
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有体验的读,有兴趣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合作探究
真正的荷兰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把课文中你认为特别美成印象特别深的句子画出来,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多读几遍,细细感受荷兰的独特魅力。
1、学生自由默读,品味课文,教师巡视
2、引导不家务事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想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出示句子:牛群吃草时——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们比作什么呢?
(意图:结合对比喻句的学习体会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
出示语段:最后一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意图:在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这一教学环节中,语段的出现由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现。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两点:一是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读书;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从中汲取自己有用的知识,借鉴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指导朗读时,主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和准确合理想象画面。
3、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介绍荷兰的其他特点?
2、同声赞美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五、课后反思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启发得不够灵活,所以学生没放开,没能达到活而和谐的境界。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6
(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
课件
:(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7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如“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铺路”
2.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甘为人民的公仆的崇高品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
2.把握人物的角色的形象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试换小标题,训练学生从文章中抓出重点句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从徐帅教育子女的话中受到自立自强的思想教育。
2.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和观看视频课件,感受徐帅朴实无华,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使少先队员增强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和爱戴之情,继承革命前辈的革命传统和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重点研读《看门老人》,《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两个故事,感受徐帅朴实无华,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和体会三个小故事中蕴涵深意的词句,如“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铺路”等。
2.使学生体会到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崇高品质皆源于时时用“人民的公仆”来勉励自已, 甘为人民的公仆是这一切品质形成的内在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座右铭演示导入:
1. 师板书:人民的公仆。试问生什么是人民的公仆?明确:同学们,人民的公仆就是能够严于律已,平易近人,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2.师述;曾经有这样一位共和国的元帅,他亲笔书写了“人民的公仆”5个大字,并把这5个大字悬挂在办公室的墙上,做为自己的座右铭来时刻勉励自己。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3.(演示徐向前元帅头像)他就是我们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元帅,徐向前元帅革命一生,功高盖世,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着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为此人民也亲切的称他为(生答预设:布衣元帅)
二、新授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讲了有关布衣元帅的几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的标题是什么?
2.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三个小故事,去感受一位共和国元帅的布衣情怀和公仆形象!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结合小标题说一说每个小故事写了件什么事?哪个故事最能体现题目说的“布衣元帅”?
(二)精读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
现在就让我们随一位曾在徐帅身边工作过的干部和他的新娘一起去看望徐帅。
1.默读“看门老人”这个故事,看看新娘在去见徐帅时想到了什么?令她没想到的是什么?在想到和没想到之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动笔画一画,做下标注.完成自学要求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不但新娘会这么想,我们每个人都会这么想。
(2)可是令新娘没想到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徐帅的住处、衣着、态度几方面去回答,并体会出朴实无华,生活俭朴,平易近人)故事中写新娘用了几个没想到(令学生读读后师引读:新娘怎么也没想到,新娘做梦也没想到,体现引读)
3.换小标题“比普通人还普通呢!(敬爱的徐帅啊,您的朴实无华,您的生活俭朴,您的平易近人,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您比普通人还普通的布衣情怀,难怪人们会亲切的称您为——布衣元帅,那么通过今天我们的学习,我们也要亲切的称您为-------布衣元帅。)
(三)学生分角色读第一和第三故事(重点研读故事三)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第一个故事《一块地毯》和第三个故事《路是自已走出来的!“》,从徐帅和秘书,徐帅和女儿的对话中,你又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一心想着国家建设,弃小家,顾大家;对子女严格要求,如“告诫”“审问”“继续追问”“常常”“反复解释”)
3.换第一个故事的小标题“每元钱都应该用到建设上”
在故事三的教学中教师相机点拨:
(1)引导体会“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有成功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终能在人生这条路上,走出一片灿烂辉煌的成功来!同学们!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的,不是因为别人,学会自立学会自强,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者。徐帅的这句话教育子女,教育身边的人,教育我们)
(2)“铺路”(文中有:靠着爸爸的名声要房子;搞不正当的活动为个人谋取好处)
(3)引导体会“审问”分角色读审问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读的评价)教师换位与学生延续继续追问(续审)
三、总结升华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位不图享乐,心系国家的元帅,他认为每元钱都应该用到建设上,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位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元帅,他比普通人还普通,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位严格要求子女的元帅,他告诫子女“路是自已走出来的!”,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徐向前元帅,(同学们,老师不仅要问,你认为徐帅能做到这些的根源是什么?因为他的心里时刻牢记,他要做“人民的公仆”)敬爱的徐帅啊!“人民的公仆”是您的座右铭,我们现在可以高声的说,您堪称“人民的公仆”
四、课件演示结束
同学们,徐帅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生前那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高大形象却始终在人们的脑海中浮现,大家想看一下徐帅生前的音容笑貌吗?
课件《布衣元帅》
敬爱的徐帅,您一生金戈铁马,叱咤风云,战功赫赫。然而,您功高不自傲,位高不自矜,德高不自居,您心系百姓,朴实无华,“人民的公仆”就是您一生品质的写照。敬爱的徐帅啊,您是一座巍峨的山,永远耸立在我们心中!请起立少先队员们!敬爱的徐帅啊!请接受少先队员最真挚的敬礼(音乐: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8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因此,应让学生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诱发阅读期待
师:《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人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促进汉藏民族团结的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多媒体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图,并简要概述这一历史故事)不过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讲述的故事远比老师刚才讲述的更具传奇色彩,相信大家一定愿意读一读。
(老师恰到好处的导入,能较好地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与文成公主进藏有关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两点读书要求认真读课文,像学习《寓言两则》一样边读边想,争取读二至三遍后就能达到要求。
2.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自学课文。
(学生可默读,可轻声读,完全进入到边读边画的自学活动之中;教师一边巡视了解学情,一边指导个别同学的读书活动。)
(教师提出的读书要求清楚明白,学生在读书要求的引导下开展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与文本对话从容充分。)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臣、婚、绢、豌、沼、吉、祥”后,分别请几名学生依次读课文,对错读、误读的地方教师给予即时纠正,个别难读的句子可组织全班同学齐读。)
2.在检查学生对课文中故事的整体把握上,教师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课文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哪些事情?(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理清先后顺序。)
第二步:文成公主进藏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第三步:同学们按照文成公主进藏前、进藏中、进藏后给课文分段。(学生先自由思考,再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正确分段为:第1~4自然段为第一段;第5~13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4自然段为第三段。)
第四步: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如果大家能够按照顺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就很棒了。为了让大家讲得更流畅一些,可以先对照课文做一做准备,重点关注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学生先自由准备,接着同桌进行了交流,最后老师请两位同学来讲述故事,师生可对两位同学的讲述进行点评。)
(层层推进的教学,降低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为进一步学习铺垫了认知基础。)
四、巧设话题,交流阅读感受
1.设置话题。
师: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
2.自读自悟。
师:请大家任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边读边体会,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
3.交流感受。
(学生在交流感受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了体会,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4.画龙点睛。
师:文成公主进藏加强了内地与西藏的往来,请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西藏的哪些变化?
(学生发挥想象,畅谈西藏因为文成公主进藏发生的系列变化,深入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
(开放的话题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现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比较体会,渗透文学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的是一个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与老师刚上课时讲述的历史故事相比,是不是更神奇更有趣?(生:是!)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其中的原因。
(学生通过交流体会,明白用树枝搭桥、剪羊毛铺路、背走乃巴山等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样写的&39;目的是为了增强文成公主进藏的神秘感,以及对文成公主的崇拜与爱戴,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略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文学启蒙教育,让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六、扩展阅读,丰富文本感悟
教师下发教师用书中的“相关链接”——文成公主进藏的另一个传说。
(通过不同版本的阅读,提升学生对同一故事的感知深度。)
七、课外拓展,深化阅读进程
师:下课以后,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两个民间故事,也可以广泛阅读其他资料上的民间故事,然后在班级读书会上进行交流。
(让略读课文成为联系课内课外的纽带,体现阅读资源的整合意识。)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领情课文脉络,初知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三、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五、课堂小结
1、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录音范读。
出示提示,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老师亲自做了一件小蓝裙送给最努力的小女孩;第二部分: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令人高兴的变化。)
3、课文讲了一见什么事?
学习生字:读生字,重点指导。
抽读生字卡,给生字组词。
4、指定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小女孩得到了小蓝裙说明了什么?
你能理解什么是“贡献”吗?
5、老师在学期结束时,亲手做了一条小蓝裙给了一个对班级贡献的小女孩。下面会发生什么?下节课我们去了解。
读课题。
质疑课题。
6、听录音。
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根据提示,学习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8自然段。)
7、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口述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
8、小女孩对班级的贡献最多。
“贡献”就是为集体做的事情,为班级着想。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3.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做个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感悟明明的聪明和富有爱心。
【教学难点】
感悟“番茄太阳”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说出段意。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
【课前预学】
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好奇心。你能针对课题提出什么问题?
2.番茄来自西方(番是外国的意思),茄科植物,形状像柿子,果实红色。
二、理解“番茄太阳”。
1.介绍作者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字词:番茄、盲童、天使、清脆、颜色、捐献、亲戚、忙碌、角膜、复明
(2)课文朗读:分自然段朗读,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读熟课文。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再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按时间顺序理清线索)
一(1—4)“我”在菜市场上,看到盲童跟父母看摊位,父亲常帮她通过抚摸来认识各种蔬菜。
二(5—14)盲童明明,是一个聪明富爱心的小女孩。
三(15—17)明明将接受复明治疗时说要把自己的腿献给“我”,“我”感到无比激动。
(3)分段朗读,将“我”的内心变化与盲童明明对我的&39;影响联系起来体会。我原本心情如何?后来呢?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3.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话中的“番茄太阳”指明明心中的太阳,第二句话指明明的笑脸。第三句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三、检测评学:朗读课文,摘录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四、作业设计:看拼音写词语。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1
一、学习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学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2
一、文本解读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就是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课文讲了一个关于巨人的花园的&39;怎样的故事,知道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先勾画再交流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采取默读与适当方式的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巨人的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体会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认读生字,了解故事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读童话,相信这篇童话你们也读过几遍了,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地读这个故事,因为还有好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地读文。
2、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3、指名读文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指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三、深入读文,品味探究。
1、默读课文,想一想,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句,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班内汇报:
(1)巨人的花园,鲜花盛开,是孩子们的乐园。
(2)春姑娘没有光顾巨人的花园,仍是冬天的景象,因为巨人不喜欢孩子们到花园里玩,筑起了高墙围住花园。
(3)花园迎来了春色,因为孩子们从小爬进园子,巨人也意识到自己太自私了。
(4)春天跟着孩子们来到了园子,因为巨人拆了围墙,和孩子们快乐地玩着。
2、引导学生思考
①花园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孩子们为花园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春意)
②想一想巨人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开始很自私,后来知错就改了,因为巨人感受不到春色,他也不快乐,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也分享了欢乐)
四、拓展延伸(课后练习三)
巨人要和孩子们一起为花园起个好听的名字,请你也来参加吧!再为巨人花园里的告示牌上重新设计一句话吧!
五、指导书写
1、“旅”字注意右半部分的笔画,可跟“派”字对比学习。
2、“瓦”要写端正,注意写好第三笔。
3、“恼”可以和形近字“脑”对比学习。
阅读链接《爱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课前准备: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搜集有关爱的词语。录音机。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1、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首歌,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放歌曲《爱的奉献》
2、师:谁听出来了,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歌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呀?
找2-3名学生说一说。
二、提示课题,点明中心。
1、师:那么,什么是爱呢,下面我们打开书81页的内容,认真读一读,一会我来找同学说一说。
同学们自由的朗读。
2、师:通过刚才的阅读,爱是什么,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还可以用哪个词?
3、师:下面我请一名同学来有感情地读一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这封充满爱意的信。
4、师:在这封信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师:对于“关注”的内容,你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学生说出无私奉献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6、师:为什么说“分享”也是一种爱呀?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
7、师:既然爱可以是赞美,关注,分享,那么爱还可以是什么?还可以用哪些词来概括?下面就请大家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我们全班进行交流。
三、感受真情,爱无处不在。
1、师:一把倾斜的伞,让我们感受到爱的传递与延续,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们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用心,无人看管的桃林,让我们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情……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同学们,你们说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爱是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四、真情流露
1、师:这说明亲情无时不在,就要看你有没有感觉得到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真情留言写下来,与大家共享。
2、师:找几个同学读一读。并找同学说一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师:一句知心的话语,可以使亲情迸发出灵性的火花,让我们大家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与我们的家长进行沟通,你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3
【设计理念】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计特色】
使用计算机,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思路】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3、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恐龙的不同特点,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导入: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一只身材小巧的恐龙。
再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一只飞翔的恐龙。
科学家经过漫长的研究发现: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最想了解什么?
二、网上学习
1、读课文: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课文的三、四段,看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你最想了解的问题。
2、反馈: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呢?
3、查找资料:
还有这么多问题,怎么办呢?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反馈:
同学们学得兴致勃勃,肯定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⑴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⑵解决了吗?是怎样解决的?
师:借助网络资源,同学们解决这么多的问题!看来网络资源给了我们不小的帮助啊!同学们到底学得怎么样呢?想不想进行自我检测。
5、做测试题:
学生点击测试题,自我检测。想做哪一题就做哪一题。
三、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汇报交流:
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很快完成了练习题。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师:地球上出现的第一种恐龙究竟什么样呢?
2、练习一:
第一种恐龙的特点:
⑴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
⑵它们有什么特点?
⑶小结:
课文从恐龙的大小、行走的方式向咱们描述了地球上第一种恐龙的模样,让我们再读读这一句,边读边想象它们的样子。
⑷学生齐读第二段:
师:就这样,经历了数千年之后,它们变了吗?变成什么样了呢?
3、练习二:
了解恐龙的庞大家族:
⑴谁能读读这一句?
⑵读了之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⑶小结:
曾经如狗般大小的恐龙,经过数千年之后,大小、行走方式、甚至连性情都发生了变化,繁衍成了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用什么词形容这样一个家族最合适呢?
(形态各异)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恐龙真是太有趣了。你们喜欢它们吗?你对其中的哪些最感兴趣呢?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它们?
⑷进入交互平台,点击相关资料,看看能不能查到你感兴趣的。
⑸反馈:
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⑹多么有趣的大家族啊!让我们再好好的朗读这一句。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恐龙,最后都幸运地飞上蓝天了吗?
4、练习三:
了解猎食性恐龙:
⑴说说猎食性恐龙的特点。
⑵这一句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
⑶其实,猎食性恐龙能具备滑翔的能力,并最终飞向蓝天,这只是一部分科学家的推测、假设,你们相信他们的推测吗?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有一点是不用咱们怀疑的,请大家齐读:“不管怎样,……崭新的生活天地。”
5、练习四:
总结全文:
读完之后,你喜欢恐龙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不仅已经喜欢上了恐龙,而且已经深深地被作家笔下的文字而吸引。想不想把作者这样精彩的描述背下来呢?
6、练习五:
练习背诵1~4自然段:
老师引背,学生跟着背。
7、过渡:
同学们,我们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已经对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大家不仅已经喜欢上了恐龙,而且被作者有趣的文字所吸引。在即将告别恐龙世界的时候,科学家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告诉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很多想说的话。让我们一起来参加网上论坛吧。
四、网上论坛
1、学生点击参加讨论。
2、指名读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4、交流第一个讨论题:
⑴选择了这个话题的同学真不少!想说的自己站起来大胆地说吧!
⑵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5、交流第二个讨论题:
⑴很多同学认为科学家的愿望一定会实现,能不能说说理由呢?
⑵不认同的同学也发表你们的看法吧。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4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2、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说说“沙漠”、“绿洲”
1、教师:“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绿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可以用词语、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来描绘你脑海中的“沙漠”和“绿洲”,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自己读全文。
3、交流“沙漠”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 白茫茫一片 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 教师相机板书:恶劣、不毛之地 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不毛之地…… 咸而板结 环境十分恶劣。
(2)看图,进一步感受环境的恶劣。 教师: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3)指导读好句子
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4、交流说说“绿洲” 教师相机板书: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良好的生存环境 出示图片,看图进一步感受美好。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教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
2、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
4、再好好地读读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困难是巨大的;建设绿洲的代价是巨大的,但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决心是坚定的。 板书:花大代价培植
5、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4、5、6自然段。
1、自己读4、5、6自然段,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引导学生理解“侍弄”?
3、再读课文,你从哪里体会到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花草树木。圈圈画画词、句。
4、交流句子,指导读好句子。
(四)总结课文。
1、教师: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那么,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个城市绿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罗棋布)
2、教师: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 所以,后来,2000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
用来奖励在改善居住环境做出杰出贡献的范例。 (中国的广州、周庄也获得了此奖项)
三、教学结束: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文插图)
2.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3.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叫青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雪屑”——“屑”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三、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知,教师再补充。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冬季快要来了,青铜和妹妹葵花去采芦花,他们一家子为了生计,要做一百双芦花鞋来卖钱。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青铜为了家里生计,冒雪到镇上去卖鞋。幸运的是,有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部买去了。最后青铜甚至连自己脚上的鞋子也要卖出去。
四、品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