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

时间: 新华 四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写好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直观感受,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好地方。

2.学会按一定顺序、运用恰当的修辞等写作手法把这个地方怎么好写清楚,写具体。

3.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写清楚推荐这个地方的理由。

2.通过一些表达方法写出这个地方的特色,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在课前回想自己游览过的地方,从中确定要推荐的那一个。

学生:

1.各地美丽的风景照、美食、人物照等,名家描写风景的优美文段。

2.简单记录各地的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各地优美的风景照,激发学生回想自己游览过的好地方。

教案 导语:同学们,看看这些照片,是不是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欣赏过哪些迷人的风景呢?

2.指名学生说说欣赏完这些照片后的感受。

思考:这些照片展示的是哪里的风景?这些风景有什么特点?你有怎样的感受?

3.教师结合本单元主题,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小结:通过对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欣赏了“天下奇观”钱塘潮,体验了走月亮的优美意境,感受了繁星满天的奇妙景象。可谓处处都有好风景。那么同学们都游览过哪些地方?它们有哪些吸引人的独特之处呢?你对它们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本次习作,我们就来向他人推荐一个好地方,使人听了之后能迫不及待地想去游览一番。

二、明确要求,交流展示。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欣赏教材给出的图片,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思考:

(1)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明确:推荐一个好地方。)

(2)教材给出的四幅图分别展示的是哪里的风景?各有什么特色?(明确:第一幅——江南古镇,水乡人家;第二幅——游乐场,乐趣无限;第三幅——书店,藏书丰富,知识力量;第四幅——小树林,树木繁茂,快乐天堂。)

(3)本次习作的要点是什么?(明确:写出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写清推荐的理由。)

2.学生自由分组,交流讨论本次习作可采用的写法。

明确:

(1)选择印象最深的地方来写,容易把握。

(2)抓住特点来写,突出吸引人的地方。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生动。

3.引导学生选取重点,写作片段。

明确:

(1)写江南古镇,可突出的重点是古镇的美,可以采用的写作思路有①描写古镇的风景,表现风景之美,突出喜爱之情;②描写古镇上人们的生活,悠闲、有格调,引人向往;③描写古镇上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突出表现古镇带给游览之人的美的享受;④总结,激发人们去一探究竟。

(2)写游乐场,重在突出游乐场的好玩。可以描写的内容包括游乐场里的各种游乐设施,这些游乐设施为什么好玩,它们受欢迎的程度等。

(3)写书店,表现书店给人的精神滋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写,如简单介绍书店的历史;详细描写书店中书的种类、每一类的大体内容;重点选取某个点,突出人们看书的热情之高。

(4)写小树林,突出林中的风景带给自己的愉悦感受。可以写写林中的风景,这样的风景对人的身心的净化作用等。

4.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写作的片段,教师听完后给予点评、指导。

片段一: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非常喜欢并常去游玩的一个地方——黄龙溪古镇。古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区西南部边缘,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及旅游风景区。古镇不光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还是驰名中外的摄影基地。古镇的主要特色有古街、古树、古庙、古水码头、古建筑和古朴的民风民俗,让我们可以感受历史。黄龙溪古镇还是由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

片段二:相信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游乐园吧,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我最常去的游乐园。这个游乐园的环境非常好,绿水环绕,树木葱郁,一进入园中,整个人都感觉非常轻松。游乐园里有很多游玩设施,我最喜欢的就是水滑道了。它是利用水力推动的一种游乐设备,从几层楼高的水滑道起点直接俯冲至下面的池中。在俯冲的过程中,整个人感觉旋转如飞,真是让人“惊心动魄”。

片段三:我喜欢看书,最常待的地方就是书店了。在我们小区对面就有一家小小的书店,它没有奢华的装饰,没有美妙的音乐,也没有24小时的暖气提供,但我依然喜欢它。书店虽小,但书籍的种类却很全,“少儿读物”“幼儿读物”“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等书籍都整整齐齐地摆在书架上。从书中,我汲取精神养分,收获成长的欢乐。没事的时候,去书店转转,翻翻那些散发着墨香的书,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惊喜。

片段四:我向大家推荐的是郊外的那片小树林,尤其在夏天,小树林里可热闹了。外面骄阳高照,小树林里却能带给人凉爽、惬意。树木郁郁葱葱,枝叶密密层层,一缕缕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间照射下来,形成了许多影子。孩子们在这里乘凉,知了在树上欢叫,小树林可热闹了!

点评要点:①是否描摹出图片上的内容;②是否突出这个地方的特点;③描述是否生动,能不能激发他人的游览兴趣;④是否有条理。

5.教师总结归纳。

小结:经过讨论和片段写作练习,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本次习作的要领,在片段叙写中同学们也出色地展现了自己的语言功底。下面我们就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完成本次习作。

三、精选素材,完成初稿。

1.学生翻看自己搜集的资料,回想自己游览过的地方。教师巡视检查。

过渡:同学们,爸爸妈妈肯定带我们去过很多好玩的地方,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里呢?请大家仔细回想并将这个地方记录下来,推荐给其他同学。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这个地方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生1:我去过黄山,那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奇”,奇松、怪石,在别的地方真的很少见。

生2:我去过大草原,绿草如茵,一碧千里,牛马欢腾,活力无限。

生3:我去过丽江,那里的风景真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美”,每一个去过那里的人都会流连忘返。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交流内容进行记录,打好草稿。

4.教师巡视,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投影出示几篇习作,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

(1)中心是否突出;

(2)记叙是否有条理;

(3)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地方。

2.教师点评完后,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

(1)删掉或精简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

(2)改正不通顺的语句;

(3)改正用错的字、词、标点等。

3.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优秀习作范文】

范文一

水浒城,带你去穿越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要向你们隆重推荐一个地方,那就是水浒城,它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太湖之滨。①

一踏进水浒城的大门,你就会萌生出一种穿越的感觉,这不是《清明上河图》里的场景吗?②上自皇宫相府,下至民宅草屋,风格统一而又形式多样。迎风飘扬的酒旗,古色古香的小店,身着古代服饰的店家,琳琅满目的商品,宋代的气息扑面而来,徜徉其中,怎不叫人慨叹历史悠悠,时光匆匆呢?③

如果你读过《水浒传》,或是看过这部电视剧,那么,你会在这里得到另一种感悟。水浒城里每天都会上演精彩的节目,它们都是根据《水浒传》中的有关片段精心编排的,既精彩刺激,又生动感人。有大型攻城演出《义取高唐州》,有活泼的街头表演《兄弟相会》《杨志卖刀》,还有展示中华武术文化的《燕青打擂》《武松醉打蒋门神》等。在这里随时随地都可看到水浒故事,真是令人流连忘返。④记得我去的那一次,观看了《燕青打擂》这部剧。高高的擂台庄严大气,擂台中央,一面旗帜迎风招展,旗子上绣着个霸气十足的“擂”字。擂台上,一群少年亮出剑,挥起斧,拔出刀,尽显男儿的勇气。

当然了,水浒城好看好玩的可不止这些啦!如果你是一个追星族,那么,也许你能在这里邂逅一些明星,这可不是逗你玩的哦!这里可是全国的影视拍摄基地呢!没准,你还能客串一把群众人物,过过演戏的瘾呢!

如果你是一个对古代生活特别感兴趣的人,我建议你可以去皇宫里留个影。那皇宫和故宫一般,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殿上,刻着龙游祥云的图案,威严的龙座上也是刻龙雕凤,庄严而华丽。身穿皇帝的服饰,端坐在龙椅上,是不是特别威风?⑤

如果你想出去玩,我相信,洋溢着浓郁的宋代风土人情的水浒城定是你的选择!⑥

句段赏析

①开门见山,点明要向大家推荐的地方——水浒城,并交代了具体地址。

②一句话点明水浒城给人的感受。

③用生动的语言突出了水浒城中的宋代的民俗风情。

④列举水浒城中上演的节目,并以“流连忘返”一词写出游玩者的感受,更加突出了节目的“精彩”。

⑤邂逅明星,身穿天子服显威风,简单描写,突出了水浒城的好玩,也使文章显得详略得当。

⑥结尾表明水浒城是出游的选择,并再次突出了其具有浓郁的宋代风土人情的特色。

总评:小作者向大家介绍无锡的水浒城,从感受宋代的风土人情,到欣赏《水浒传》中的精彩片段,再到邂逅明星、在皇宫留影,一步一特色,饶有趣味,又层次井然,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让人蠢蠢欲动,文章的妙处正在这里。

范文二

那真是一个好地方

我的家在海安七星湖生态园边,那真是一个好地方。①

七星湖生态园占地上百亩,纯内陆人工湖。园内辟有荷塘、湖泊、亭台、广场等景观。它因象征吉祥征兆的天象“七星拱月”而得名,寓意海安人民七星高照、幸福安康。②

春天我要带你走进七星湖畔的花海。③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迎春花都在迎风吐艳。走进粉红色的世界,桃花张着嘴,倾吐着芳香,桃树枝干遒劲有力,一棵桃树就是一个盆景,桃枝擎着粉红色的花,真是妙不可言。再走进那片雪白的天地,花瓣随风摇曳,就像下雪似的,浪漫无比。真不知春姑娘是怎样调出这迷人的色彩来的。④如此的美景怎能辜负,那么,还等什么呢?来吧!

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在湖边烧烤,怎一个乐字了得?全家人一起出动,架上烧烤盘,带上一次性手套,爸爸负责穿肉穿菜,妈妈负责调制蘸酱,孩子嘛,就负责烧烤和吃了!看着那一串串香气扑鼻、油光焕发的牛肉、韭菜、鸡翅,你一定会忍不住口水直流的。那么,不要再等待,来吧!

七星湖畔的运动区更是我们的乐园。爬上弯弯的绳索,踩上松松的木板,不知不觉已有几层楼那么高了。脚在晃,心在慌,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⑤那是勇敢者的游戏。想来体验一番吗?快来吧,我等你!

不必说那美丽的风光,不必说那烧烤的乐趣,更不必说那勇敢者的体验,单就那普普通通的游湖也是一番享受。⑥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只只形态各异的游船在水面上悠闲地徜徉。坐在里面,体会“惊起一滩鸥鹭”的快乐,你会倍觉心旷神怡。

七星湖是人们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是一个放飞心灵的好地方。快来吧,听我的,准没错!⑦

句段赏析

①开头简明扼要,交代“我”要介绍的好地方的地址。

②简单介绍七星湖生态园及其名称的由来,激发读者的兴趣。

③该段中心句,下文将具体描写花。

④抓住色彩来写花,七星湖真是美丽无比。

⑤长短句交织,描写生动。

⑥“不必说……不必说……更不必说……单就……”,用关联词串联起上文内容,巧妙至极。

⑦结尾总结七星湖的“好”,并再次发出邀请,呼应文题。

总评:读罢此文,每个人都会被小作者家乡的七星湖生态园所吸引,因为小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在七星湖生态园赏景、烧烤、运动体验、游湖的真实感受,突出了它的“好”。相信读者读完后一定会萌生出去七星湖生态园走一走、看一看的念头。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并誊写在作文本上。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所学,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向他人推荐一个地方,关键是要写出其值得人欣赏的地方。教材中给出了四幅图片,我们通过品赏,掌握了本次习作的要领。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思考,多方探讨,也都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地方,表达出了对美丽的风景的赞赏。同学们要将这种勤于思考的精神应用到平时的生活中,相信你们会发现更多美丽的风景。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大家通过回忆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发现了它的特别之处,并生动地将其介绍给了其他同学。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在这次习作中学习到的写作技巧、用词诀窍以及修改作文的方法等,使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写景作文的写作技巧:

①仔细观察,写出景物的特色;

②描写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③写景中也可以交代一下与之相关的人和事,使人、事、景三者有机融合;

④有意识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感受,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部分。其中第

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图。第一部分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讨论:如何写好作文?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分组讨论。交流。小结。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日记的书写及格式讨论交流。

四、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深深父爱的怀念之情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不一般的父爱

二、教学重点

理解真正的父爱,背诵第5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

理解真正的父爱

四、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谈话法、讨论法、交流法、、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体会与汇报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回顾课文内容,复习新字词。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回顾的过程,并且对生词有一个温习的过程,为读文打好基础。

二、抓文中的重点动词,体会父亲不一般的爱

虽然父亲执意要与我一起制作音箱,我们的关系也进一步缓和,而我依然不理解父亲的做法:花在材料上的钱足够买一个音箱,为什么偏要自己做呢?为后文埋下伏笔。

三、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我”心情的前后变化,进一步体会深深的父爱。

教学时,注重读文的训练,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升华情感。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默读思考;结合课后第三题,进行朗读体会。默读与朗读反复交叉进行。第五自然段含义深刻,是父爱深深主题的很好体现,应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四、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父亲对自己的爱。

这个话题并不难,学生也能感到有话可说。在生活中,每一位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那么,他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父爱的呢?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感受到的父爱。然后,再在一首歌曲中体味父爱,使父爱的含义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五、学生要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记录下来,哪怕只有一句话。学生在听完歌之后,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自己的小练笔上,这也是对作文的一点积累。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一个字,那就是:爱。爱让我们健康地成长,爱让我们学会与人分享,因此,爱是一个恒古不变的主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本文语言流畅,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交流,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们的的美好心愿。

2.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学习本课生学词。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刘玲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课前查阅了《儿童和平条约》了吗?知道的请举手。

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情况。

教师简要介绍和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

2.个别学生读课文

3.学生齐读课文

三、讨论学习课文内容

1.读了课文,你觉得宣告是什么意思?

2.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没有战争、破坏、仇恨,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创美好的生活。)

3.你从这个条约,想到了什么?

可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进行,让学生说说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听到的存在战争、饥饿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希望,使学生们感受到世界和平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读后感

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学生读课文,互读,指名读,齐读,自读。

三、学生生字词

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学习中,重点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多加指导。需要注意字形的字:予(四笔写成),惧(右边是八笔)。

四、布置作业:书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儿童和平条约

没有战争、破坏、仇恨

共享大自然的恩惠

共创美好的生活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5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2.了解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及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

3.体会文中自然美与人文美相融合的特点。

4.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

二、教与导设计

0学法指导

这篇的语言描写既简洁又生动,学习时要体会这一特点。从形、声等不同角度由远及近描摹钱搪江潮的壮观,非常形象准确,表现了其雄豪的气势。接着对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描写,更令读者如身临其境。

在阅读本文时,要求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领会这些内容及特点。

O重点与难点

1.的脉络。

第一段: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描写钱塘江潮的雷霆之势。

第二段:写教阅水军的奔腾分合之势。

第三段:描写吴中健儿迷人的弄潮身姿。

第四段:描写观潮者之多。

2.本文的&39;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之所以生动而形象,主要在于:

一.能准确地运用动词,如“披发文身”中的“披文”,‘净先鼓勇”中的“争、鼓’等。

二、文中善用比喻张等修辞方法。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岭”是比喻,“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则用夸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势如同亲见,感受很深。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读音和区分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3.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具准备

1.查资料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生平。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0)

1.自读课文,留心生字新词的读音。检测正音。

2.提出自身还不理解的词语,交流理解。

3.用自身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简介扁鹊生平。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20)

1.同学们想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吗?

(引导明确要演好故事,必需先精读课文。)

2.自由分组,研读课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干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读悟结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发现时间的变化,即时间顺序: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天以后。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时恶化:病在皮肤——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鹊拜见蔡桓公神色动作的变化:站了一会儿——只好退出——连忙退出——立刻掉头就跑——最后跑到秦国。

(鼓励展开想象。注意精读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语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②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③满脸不高兴。

④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

⑤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

⑥病死。

(注意透过这些词句走进蔡桓公的内心世界,指导读出感情。)

三、课堂小结(3)

四、安排作业(5)

1.写本课生字新词。

2.复述课文内容。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8)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书写。

2.指名用自身的话讲述故事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扮演评价(20)

(强调扮演和评价都要紧扣课文内容,最好能展开想象。)

1.小组合作,分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彩排。

2.扮演评价:是否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是否鲜活等。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7)

1.这个寓言告诉俺们一个什么道理?

(讳疾忌医十分有害)

2.你从故事中还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方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自身的坏习惯、坏毛病要尽早改掉等。)

四、安排作业(10)

1.看拼音,写汉字

shìtàngpàiyāobài

解()敷()指()()请()见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扁鹊第()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告诉蔡桓公皮肤上()。过了十来天,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发现他的病已经发展到()之间了。十来天之后,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的病已经发展到()里。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因为蔡桓公的病已经(),无药可治了。

板书设计

扁鹊的诊断蔡桓公的反应

扁病在皮肤豪不在意

鹊病在皮肉之间假装没听见讳疾忌医

治病在肠胃里满脸不高兴十分有害

病病在骨髓觉得奇怪

结局在意料之中浑身疼痛而死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重、难点

1.再识字300—500个,会写字达到150-200个。

2.练字:练钢笔字,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毛笔字,写正楷。3.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练默读,默读重在练习速度和理解大意。5.习浏览,练阅读速度和信息查阅能力

6.习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学习仿写。

7.会修改自己的习作,会用标点符号(如冒号、引号)。

8.习作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可开展限时作文及专门书写速度训练。9.简单的读书笔记,学会写内容梗概。10.书信格式,学会写书信

11.用普通话交谈;学会倾听、请教,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12.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13.会转述,能生动的.讲述故事。

四、教学措施与方法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4.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要措施有: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解难。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5.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1)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

(2)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功夫,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杂书”,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3)在指导写字和朗读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和书写水平。六、时间安排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画一画这两句。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五、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2、背诵全诗。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

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你知道洞庭湖吗?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老师送一组词: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二、精读会意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看一看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语文课上学习了一首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图,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之后,我还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

看来,只有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8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__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理解意思并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能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这一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以配乐朗诵导入新课,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让孩子们感受这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的人的心声,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失明者的同情及对捐赠者的感谢,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奠定一个情感基调:爱就是永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初读课文,从整体人手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在读文中老师可以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并进行多音字的讲解。在这一环节老师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完成课后出现的表格练习,初步了解作者一家为盲人所做的事情。并随机板书:琳达母亲父亲温迪。

三、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读中品味,领悟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读书,找出描写琳达和温迪首次听到器官捐献时是怎样反应的有关语句,然后以情境朗读的形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温迪的反应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有关父亲的语句,理解父亲所说的话,再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谈谈对“最珍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礼物会给盲童、盲童的家庭、捐赠者家庭带来美妙、自豪和骄傲,这份礼物也就显得格外的珍贵。

本环节的设计以父亲的话为中心,从全文的前后照应中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读中感受,读中思考,读中升华。文中父亲的无私奉献、博爱的情怀如涓涓流水渗入学生心田,使学生受到刻骨铭心的熏陶和感染。

2.心灵体验,深化情感。

父亲的无私奉献、博爱的情怀也感动了温迪,这时老师适时过渡:琳达会为父亲所作的一切感到骄傲,还有谁会感到骄傲?接着出示句子

孩子热泪盈眶,走过去紧紧拥抱外公。

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温迪激动的泪,骄傲的泪。然后学生分角色读温迪与母亲的对话,再次感受这份“骄傲”。

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悟,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重点语句,出示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怎样的一种骄傲!

父亲的一番话曾给琳达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此时此刻,女儿的话又给她怎样的触动?怎样的一种骄傲!这时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通过这一小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温迪的骄傲来自于外公的无私捐赠,来自于母亲为外公所做的一切。琳达的骄傲缘于14岁女儿那激动人心的肺腑之言,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只有抓住关键词“骄傲”,上引下联,左叩右击,在语言环境里品味、内化,读懂“骄傲”,读懂“有意义”的深刻内涵,让每个学生都为这一幕留下永恒的记忆。

学到这里,学生已经能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失去父亲仅仅两周之后,琳达又失去了她那可爱的、令人自豪的女儿温迪,这将是多么大的打击呀,此时此刻的琳达,已不像刚听到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将要捐献给别人时那样痛苦和极不理解了,而是像父亲那样,平静地面对这一切,再一次签署了器官捐献同意书。

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怀着感激之情给琳达读一封来自远方的信,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样设计安排,旨在激发学生的强烈情感,在对温迪一家的深深敬佩之余,获得对永生的理解,触动心灵,升华情感。

四、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回归课文,用心记住那些触动我们心灵的话语,再读感悟。然后课件出示、交流有关的资料,让每个学生懂得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同时,培养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和热心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到这些惊人的数字,联系一下课文内容,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是一段心灵感悟,也可以是一首小诗。

结尾的升华旨在唤醒学生的一种意识,树立起对生命的热爱,具有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愿望和热情。

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母亲 捐献角膜

琳达 父亲 为他人着想

女儿 精神永存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感受太阳对自然、对人类博大、无私的爱。

3.背诵和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太阳给予我们的无私的馈赠。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他在孩子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希望。”(结合课后题2)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将课文读准读通,并给生字注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问: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你想对太阳说什么?

2.板题、读题。(指导读出对太阳的问候之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检查读音。

山巅铺满棕色寄托

2.练习写“铺”字。

教师重点指导写好右半部分,注意不能丢掉点。

3.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

4.指名读文,相机纠正字音。

5.同桌相互检查读文。

6.齐读课文。

7.说一说文中的语句有什么特点?

8.说一说你懂了什么?

三、练习写字。

1.练习写字。

(教师提醒注意“善”字的写法。)

2.学生自评、互评。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请父母评一评。

2.找一找、读一读与太阳有关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全文,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2.交流汇报。

3.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4.交流,针对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朗读感悟。

如学习第2—6自然段。

①学生先交流读这几段的感受。

②自读第2—6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③练读,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④指名读,读前大家提出朗读小建议。

⑤引读,体会拟人手法的妙处。

⑥男女生轮读这几段。

5.质疑解疑。

(结合课后题2)

二、拓展延伸。

1.想一想:太阳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你能用拟人手法描绘出来吗?

2.拓展阅读(教师推介说明文《太阳》和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对比它们在写法上的异同。

三、积累背诵。

1.读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摘抄好词好句。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11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有关情况

师: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观潮》,钱塘潮的奇妙、壮观令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大自然的景观十分丰富。今天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同样神奇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出示图片,介绍雅鲁藏布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情况。

我们学地理时,知道了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的藏文意思是“从顶峰上流下来的水”,是世界上海拔的河流。

雅鲁藏布江在青藏高原上冲刷出了一条很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旁。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雅鲁藏布江流到扎曲村后,突然在高原上出一个呈U字形大拐弯的,而且转向南流。峡谷旁的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端峰,此处峡谷深达6000米以上。大拐弯峡谷以雄伟峻险、奇特的转折闻名于世。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长度超过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深度超过了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秘鲁科尔多峡谷,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和最深的峡谷。它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辛考察后发现的,以其宽、深、窄成为世界一大奇观。

二、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是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动画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重点掌握:

3、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

4、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

5、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重点掌握:穆、堪

6、掌握以下词语的读写与含义

咫尺:比喻相距很近。

堪称:堪,能够;可以。堪称即可以称为、可以算作。

皑皑:形容洁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

美誉:美好的名誉。

四、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示范读。

2、分组朗读课文

3、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段意的句子,并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提示:

(1)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2)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

(3)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里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答,老师补充并板书:

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高峰与深谷为邻强烈的地形反差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在第二自然段里,作者是怎么说明的?运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列数字——长:504千米,平均深:2268,最深处:6009

作比较——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作者用列数字与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它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还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除了最深最长,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哪些奇异之处。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水:万年冰雪、沸腾温泉、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千姿百态

山:热带雨林、皑皑白雪——神来之笔

生物:九个垂直自然带,从北极到赤道分布的动植物——神奇美丽的画卷、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上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可展示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相关的报道)

提示: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世界海拔的河流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喜乌拉雅山东端峰南迦巴瓦峰作神奇的马蹄形大拐弯。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环境极为艰险,峡谷核心地段是多处无人区、其内侧的墨脱县因受喜玛拉雅山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包围阻隔,成为高原上有名的孤岛。因为这一切,大峡谷成为地球上为数不多的人类难以涉足的神秘禁地之一,被视为“死亡峡谷”。真正能深入峡谷的人寥寥无几。1998年,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这块人类探险最富神秘感、危险性的地区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科学考察。通过徒步穿越大峡谷,精确测绘大峡谷各地段的深度、宽度,测定大峡谷中瀑布的特征及数据,考察大峡谷环境资源状况,研究建立大峡谷科学实验基地等,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科学数据。1999年,国家测绘局首次公布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精确测量数据,即长504.6千米、最深6009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确立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最长最深的峡谷,改变了人们关于峡谷的世界之最的认识,并为人们初步展现峡谷奇特的景观与突出的科学价值,因此是上世纪最重要的地理发现。

师:作者预测雅鲁藏布大峡谷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为什么他这样说?

首先,雅鲁藏布大峡谷地理风貌与生物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有很高的科学考察价值,其科学价值不言而喻,必将吸引众多的科学家到此进行科学考察。其次,雅鲁藏布大峡谷资生物资源丰富,潜在的电力资源价值突出,将吸引政府加大这区域的资源开发。第三,雅鲁藏布大峡谷具有独特的魅力,有很高的旅游探险价值,吸引了探险家与旅游爱好者。

三、小结

师:这篇课文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

作者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形成了壮丽景观。

接着,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进一步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然后,作者从水、山、生物三个方面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象,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丰富性,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奇异的景观。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12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国庆_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_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

整体教学设想:

一、读文解题,感知全文

1.板书课题:检阅

试问学生:什么是“检阅”?

2.基于学生不甚理解,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检阅。

3.交流: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检阅”了吗?

4.出示插图,看这就是在七月,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举行的一次检阅流行。

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随机指导朗读文中有关描写检阅隆重场面的句子。

随机读词:博莱克截肢拄拐等,了解博莱克

二、再读课文,了解故事

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队员们发生了什么事?

2.汇报交流,理清脉络:

(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捡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在交流中随机指名读相关段落,及时正音,如:鸦雀无声羡慕沉默的局面情不自禁等。

三、走进故事,品味语言

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得整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你想说什么呢?(我知道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但依然走得很好。)

大家都想表达这一个意思,对么?好。下面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去体验一下,他“棒”在何处。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

(一)走进博莱克

1.一生读。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2.生自由读,边读边想:哪些话让你感受博莱克棒。

3.交流

重点品读: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①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博莱克棒?(根据学生回答,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②想象当时博莱克在想什么?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体会人物心情,引导有感而读。)

③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博莱克说句什么话呢?(进一步指导朗读)

4.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好!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

生再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二)走进儿童队员

1.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2.没考虑这个问题是么?没关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出示课文2——9段)读一读,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3.交流。

预设情况如下:

生:我知道了在讨论时同学们因为要不要博莱克参加这件事很为难。

师:从哪感受到大家的为难?

生:从“大家都鸦雀无声”感受到了,谁都不愿意说这件事。

生:一个队员说:“这是一件棘手的事。”说明很难办。

生:我从这一段感受到的:“劝他不去?要不把它放在队尾?……怎么跟他说呢?”

师:是啊,这一段有6个问号,多为难哪。谁能把你的为难传递给大家?

生读。

师:这我就不明白了,博莱克左腿截肢,很不适合参加这次检阅,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么?相信他会理解的,还用为难么?

生:不能直接告诉他,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的。

师:哦,原来是怕博莱克伤心,自卑。这可怎么办呢?队长,队长在哪里呢?你可是儿童队的核心啊!你有好主意么?

(生不敢举手,终于有一只手怯怯的举起来。)

师:好!队长在这里,想说什么呢?

生:队员们,如果我们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出示队长的话。)

师:这么好的主意怎么说的声音这么小?来,自信得说一遍,注意是用“洪亮”的声音说。

声再读。同学们踊跃尝试!

师:队长的话音刚落,马上有一个队员接口说——

生: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这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师:你好像是在朗诵,不是说话呀!一名队员激动地说——

生说(很激动的样子)

师: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

生:队长的主意真高!

师:也有的说——

生:不愧是队长!博莱克一定会高兴的。

师:还有的说——

生: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师:大家都夸队长的主意好,但好在哪里呢?我怎么不知道?谁来帮我解决这个疑问?

生:队长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给了博莱克信心。

生: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人一个样,他们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

师:说得好!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的儿童队员是一样的,这就是队长主意的高妙之处。

4.我知道博莱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走得那么出色。让我们再来看看检阅队伍中的博莱克。(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睁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再次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四、走出故事,升华认识。

1.教师诵读最后一节。

2.这长时间的掌声是送给谁的?

3.虽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但你知道他们还会议论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升华课文主题。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

五、巩固积累,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博”、“截”、“默”、“羡慕”

六、课外练笔,引申主题。

1.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也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2)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1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教材主要围绕“诚信、真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文章,其中《比金钱更重要》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了诚信的魅力,而《父爱深深》一文则用朴实的言语,抒写了人间真爱,字里行间流露出父爱的深沉和含蓄以及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怀念。此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探讨了什么是真正的人间真爱,既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又能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写作的技巧。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和新课标准要求以及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验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创设情景,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与写中升华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感悟父爱的深沉,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爱。

3、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命题为父爱深深,因此引导学生体会做音箱的不容易和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是达到感受深深父爱的重点。而理解作者的心情由“窘”变为“自豪、幸福”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的全过程,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用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真情的感悟;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感情朗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把握父爱的真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让学生掌握到学习的技巧。

三、说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所以,课前让学生预习文章是达到教学效果的必要铺垫。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对于父亲的深情和关爱,教师只要把握生活本色,稍加点拔,学生便会感受深刻。

(以上均制作成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出示课件:教学程序: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即:“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出示课件):

(一)、情景导入,在视听情景和对比读题中——“入情”。

本色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开启学生真情实感的“闸门”。为了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形成强烈的欲望和关注心理,我是通过“创设视听情景”和“对比读题感悟” 导入新课的。(课件出示教学片断)首先播放《父亲》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父亲的爱心,然后通过课题的两次板书和学生的两次对比读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父爱的深沉。(课件出示教学片断)这样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出示课件):

(二)、感受文意,在初读课文和合作探究中——“动情”。

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相连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在导入新课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读后的信息反馈,全体学生都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即:文章讲述的是“我”和“爸爸”一起做音箱的故事。接着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过渡到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学习这两段主要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教学片断二),解决“爸爸为什么要和我一起做音箱”以及“我们是如何做的”两个重点问题。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质疑、合作探究以及找重点语段和关键词等方法,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做的这只音箱来之不易,为文章里这位父亲的举动而动情,而且开启了学生学习的“窍门”,培养了他们的朗读、理解、质疑和合作学习等能力。

(出示课件):

(三)、创设情境,在精读课文和交流感悟中——“移情”。

移情,是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的体现。教师应牢牢把握学生的兴奋点,顺势推进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从细读进入精读,把学生的情感移入到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深刻体会到父亲的爱是“深深”的。

主要教学策略有:

1、提出目标,孕育铺垫。

在学生自读之前,首先用多媒体出示精读第三、四自然段的要求:划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并思考我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学生自主探究引路。

2、创设情景,交流感悟。

一是创设表演情景。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由“窘”变为“自豪”与“幸福”的这一引入深层关键处的心情变化过程,在教学时,我从 “窘”字入手,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窘”从何而来。为了达到目的,我让多名学生上台表演朗读【出示课件:朗读表演的场景。】这句话:“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在同学的表演和老师的点拔下,学生深深的体会到了作者的“难为情”。二是创设生活情境。在上个环节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另一个学生的“羡慕”与“妒忌”,我引导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生活中与父母一起欢度美好时光的事例,交流感悟自己父母的真爱,【出示课件:联系生活实际的场景】。学生说的真,感的深。同时在说的过程中了解了作者由“窘”变为“自豪”和“幸福”的原因。

3、理解填空,体会情感。

为了体会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真爱之情,我用多媒体出示:我会地说:“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让学生填空,很多学生分别用到了“自豪、骄傲、大声、幸福”等词,并带着这种神情去读,【出示课件:学生理解填空的场景。】与先前的“窘”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到“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这种前后对比朗读感悟法,为理解课文、激发情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舒缓气氛,配乐朗读。

当学生学习兴趣进入高涨之后,需要舒缓下来,让学生慢慢回味,细细感受。在学习第五、六段时,我采用配乐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舒缓的氛围中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并解答:父亲为什么和“我”一起做音箱,然后我又一次让学生饱含深情的吟咏课题“父爱深深”,学生读起来感情真挚、意味深远,再次升华了他们的情感。

(出示课件):

(四)、回归生活,在描写父爱和拓展延伸中——“抒情”。

文中有情,人更有情。在这个环节里,我为学生设计了一张“真情卡”,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畅想父爱:(课件出示:真情卡)首先我再一次为学生播放歌曲《父亲》,在音乐的感悟中让学生把自己爸爸关心“我”的话语,关心“我”的事儿,记在这张卡片上。之后,将学生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样,学生在想一想、写一写、展一展、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来自爸爸最深最真的爱,并迸发出感恩于父爱的真情。之后,我采用拓展延伸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感恩父爱的卡片作为礼物献给自己的父亲,让学生在对父亲的感激中结束课文的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1、板书

父爱深深

爸爸我

真情

2、板书设计脉络

该板书设计抓住了课文描写事件的脉络,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教与学的思路,“真情”则是体现了教学的重点,是课文教学的缩影和教学目的的体现。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14

【学习目标】

1、会人5个生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学习过程】

一、录象揭题

1、小朋友,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部队首长、国家领导人、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

2、瞧,这是我们中国的检阅仪式。(看阅兵式录象)

3、看了刚才的录象,画面中的军人、部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今天,我们要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内容: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仪式上,让()的博莱克走在()。_时,他们的队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

3、指名说。

4、读了课文,你感觉课文中向我们描述的这次检阅和我们刚才录象中看到的检阅有什么不一样?

三、学习课文第12段:博莱克的表现

1、你瞧,这就是博莱克,他在队伍中,表现怎么样?

2、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博莱克的。指导朗读12段,读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莱克。(自由读、指名读讲评、男女读、全体站起来读。)

3、看到博莱克的表现,你想怎么夸他?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读一读)

4、那为什么有的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2~9段

1、这些小伙子更棒的表现是在检阅仪式之前。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检阅之前的情况吧。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9段,思考:检阅仪式之前,这些小伙子在讨论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加检阅仪式?)

3、该不该让博莱克去,为什么要讨论呢?分析:

如果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可以具体看出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3~6段,找出表现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

5、四人小组交流:你找了哪些句子?

6、全班汇报: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怕伤害了博莱克)

终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

鸦雀无声(表面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心里呢?)

第6段中连续6个问号。指导读出为难、犹豫不决的心情。

7、这么为难、这么难办的事,称为()的事?(板书:棘手)

8、这么难办的事最后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呀?再次看图。再次朗读第12段。怪不得,博莱克那么努力地表现自己。此时,他在想什么呀?

9、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加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他的同学们,能让博莱克这么有自信地站在_队伍中的是他的同学们。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些小伙子真棒!(朗读句子)

五、小结

这次检阅,不但检阅了小朋友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山巅”“滋润”“寄托”等词语意思。

2、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3、引导学生感受太阳公公博大无私的爱,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像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4、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教学重点:

1、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2、品读课文,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像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孩子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解和希望”这句话的意思,感受作者借太阳的目光表达对孩子们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

是呀,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让我们满怀心中的感激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遇到生字时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生自由初读。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①(多媒体出示生词)指名认读生词,教师相机正音,指导认清字形,同桌互读检查。

②齐读生词。

4、检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你从这段话中明白了什么?(这是文章的总启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去写)

2、观察一下,你从句式上明白了什么?(这是一个排比句,句式整齐)

3、指导朗读

4、那么太阳究竟看见了什么,听说了什么,又知道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们的想象说吧。

第二课时:

一、品读吟诵,读中感悟

(一)学习2——6自然段

1、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他看见的东西最多,他听说过的故事最多,他知道的事情也最多。他会看见什么呢?(河流、大海、森林、人类、动物……)他又会听到什么呢?(河水哗哗流、小鸟在唱歌、小朋友在欢笑……)

过渡:他知道我们小朋友的哪些事情呢?他又为小朋友们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学习第2自然段。

2、导学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读)

(2)孩子们,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板书:思)

(3)交流感受。

(4)你能把你的感受批在这一段的旁边呢?(板书:批)

(5)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吧!(板书:读)

3、总结学法。

4、自主选择学习第3——6自然段。

按照刚才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从3、4、5、6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按读——思——批——读的顺序自主学习,行吗?开始吧。

5、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反馈。(注意:相机交流指导)

(1)第4自然段

①学生交流汇报。

②教师指导:认真读读这段话,想想有什么问题吗?

③学生提问:为什么不写“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而是写“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课件出示:

叫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

叫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④能读出心中那甜如蜜的滋味吗?

⑤从“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你还体会到什么?(孩子们的欢乐、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那甜蜜的心情、那流露出的甜蜜的笑容等。)

⑥小结:一个“甜”,一个“蜜”,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瓜果的甜,还感受到了孩子的欢乐,家民伯伯丰收的喜悦,这种写法真妙呀!让咱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吧。(齐读这一段)

(2)第6自然段

①体会“滋润”的意思。

A孩子们,当你非常口渴时,喝一杯清凉的水,感觉怎样?

B水分充足,感到非常舒服,这就是“滋润”的意思。

C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滋润了鸟儿的歌喉,让它快乐地歌唱;滋润了山川,让山川充满生机;它还滋润了什么?

②小结;

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滋润了世间的万事万物,给小鸟创造了一个多美的家呀!让我们和小鸟一起用自己满心的爱歌唱大自然,歌唱那滋润了万物的太阳公公吧!(齐读2——6段)

7、当当小诗人。

太阳公公还知道什么,还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谁来当小诗人继续往下说。

课件出示:

太阳公公还知道小朋友喜欢( ),就发出光来,放出温暖来,让( )。

8、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给咱们带来了一个多美的世界呀!让我们满怀心中的感激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学习7——13段

1、太阳公公就这样每天微笑着行走在天上,(师引读第7段)他最爱小朋友了。他爱——(生接读)也爱——(生接读)爱—(生接读)也爱——(生接读)。

2、师:其实,孩子们也是同样爱着太阳,你能从文中的语句中感受到吗?引导读8-13自然段。

3、 让我们读出来吧,把我们的心里话向太阳倾诉吧!

师生分角色读,指导学生读好“太阳,你好!”

4、你还相对太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

二、回顾全文,拓展延伸

1、没有饥饿、没有战争、热爱和平,向往和平,让世界充满和平,这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希望,而要实现一切美好的愿望需要我们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去共同创造。所以,太阳公公在孩子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想和希望,所以,太阳公公最爱孩子,一切来到太阳下的孩子他全都爱。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对太阳公公的问候,带着对太阳公公的爱,带着心中的感激,再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生再次齐读课题)

2、太阳公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写下来吧!

3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