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时间: 新华 四年级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1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老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正音识字,了解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善用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正音识字,了解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善用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迷信千百年来一直迷惑百姓,危害世人。但自古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坚持真理,把百姓的安乐寄托在勤政务实上。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后人明白要靠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换来幸福安乐的生活,他们的名字也因此为后人所敬仰。西门豹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事迹。

二、初读熟读课文

1.作者链接

褚少孙,西汉史学家。他曾是元帝、成帝时的博土,曾对《史记》做过增补工作。本文是他在司马迁《史记》中的《滑稽列传》后所增补的一个故事。

2.背景资料

西门豹,战国时邺令。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道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纪念他。

3.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正音识字。

廷掾缯绮縠衣张缇绛帷弟子趣之簪笔磬折

4.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作答。

如邺城的百姓生活实在太苦了。他们不仅被三老、廷掾的税赋压迫,还要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那时人们普遍缺少知识,容易被封建迷信所欺骗。那些为河伯娶妇的人实在可恶。主人公西门豹的行为让人很感动,

三、精读疏通文意

1、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即娉取娉,通“聘”;取,通“取”;娉取:定婚

②复使一人趣之趣,通“促”,催促

③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傍,通“旁”,旁边,侧边。

2、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浮,使动用法,使……浮。

②民可以乐成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3、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

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好古义:容貌美

今义:多指优点多,使人满意,或指喜欢做某事。或指喜欢做某事。

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

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多指照顾、光顾

4、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

为治新缯绮縠衣(介词,给)

是当为河伯妇(动词,做)

叩头且破(连词,而且)

且留待之须臾(副词,暂且)

即娉取(副词,马上)

即不为河伯娶妇(连词,假如,如果)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为治新缯绮縠衣。译文:给(她)做各种新的丝织品的花衣。(“为”后省略介宾“之”)

②为治斋宫河上。

译文: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宫河”前省略介词“于”)

③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逃亡)

译文: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

④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是、更、后日)

译文: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

⑤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乐、虽、期)

译文: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必定会想起我的话。

6.把握主旨

文章通过西门豹治邺的事迹,刻画出他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光辉形象,也表达出人民对欺压百姓、胡作非为的恶势力的憎恶,对能治理好一方土地、造福于一方百姓的清官的期盼。

四、研读赏析文章

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西门豹为什么不明令惩处官绅、巫婆,禁止祭河伯?

明确:西门豹治巫,就是要从根本上让民众意识到“河伯娶妇”是一场骗局。于是西门豹采取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欲取之,先与之,西门豹也“热心”为河伯娶妇,且亲临现场,调度指挥,以此吸引三老和百姓等,使他的惩治得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应。

2.西门豹都将哪些人投入河中?他为什么这样做?

明确:“为河伯娶妇”是地方官吏和江湖神医狼狈为奸设计的骗局,深受其害的是地方民众。对于这些人,西门豹绝不姑息手软,而是严惩不贷。但是他绝不是滥施淫威的官吏,他自治了制造骗局的几个最大的罪魁祸首,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也达到了唤醒民众的目的,既惩治了元凶、主犯,又得饶人处且饶人,对不敢再作威作福的廷掾等饶过不杀。可见,他是一位执法有度的官吏。

3.怎样理解“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这句话?

明确:揭穿了“河伯娶妇”骗局之后,西门豹马上兴修水利,从根本上解除邺地水患,造福民众。介是,要兴修水利,一定会有民众因“少烦苦”而“不欲”,这体现了邺地部分民众由于受认识水平的限制而不能有长远的眼光,只苦于一时的烦苦,而不能够理解兴修水利是一件造福万代的大事。但是,对于兴修水利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西门豹却“专制”了一次,即使民众不理解,他仍然坚持用他的威严与权势促使工程完成。因为西门豹坚信,“百岁后”,邺地的父老子孙一定会思其言,这正体现出他的远见卓识与治理有方。

4.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何特色?

(1)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2)人物形象塑造生动、丰满。

(3)选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4)语言简练,富有表现力。

五、朗读积累词句

本文叙述的语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如治巫部分,弟子“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寥寥几笔,将祝巫弟子耀武扬威、得意洋洋的刻画出来;“西门豹顾曰”,一个“顾”字,言简意丰,刻画出西门豹威严与从容;廷掾与豪长者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12个字淋漓尽致地描摹出他们惊恐、狼狈的丑态。此外,文中西门豹语言极其简练,短截急促,严肃有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令这位威严的历史人物宛然若在眼前。

除此之外,你还喜欢哪些句子,找出来,小组之间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六、布置作业

复习本课文言知识。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把四季人物化,形象地描绘了四季中的各具特色的景物,生动描写出四季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出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你以前学过哪些童话?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四季童话》,你觉得课文中应该有哪些主要人物?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生字。

澡烤烘蕉橙均匀

喷香彩霞清凉撇嘴滴答叮咚

漂漂亮亮纷纷扬扬色彩斑斓活泼可爱

2、理解文中的词语。

笋芽:竹笋。是竹子从地里钻出的嫩芽。

盐巴:食盐。由海水或咸水湖中的水晒干而成。

桂花:一种叫做木犀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开出的魄或暗黄色的花,供观赏,又可做香料。

恬静:安静;宁静。

三、自学思考。

1、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找出来,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印象最深?你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季节的特点的?

春姑娘爱笑,笑出一个暖暖的太阳。

春姑娘爱哭,一撇嘴就细雨沙沙。

春姑娘爱跳舞,把舞会办的漂漂亮亮。

2、为什么说秋姐姐最喜欢吃果子?

秋姐姐最喜欢吃果子。

秋姐姐挎着篮子,开始采集最香、最甜、最饱满的果子。

3、雪花,纷纷扬扬地撒下。撒的很轻柔,很恬静,很均匀,很有层次。

冬哥哥在用雪作画。

4、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讲述了他们的`什么有趣的事儿?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四季的特点:

春姑娘:美丽、生机勃勃。

夏娃娃:阳光炽热,变化无常。

秋姐姐:过中秋节,收获、团圆。

冬哥哥:白雪覆盖,美丽无比。

四、课文小结

这是一首介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的诗歌。它以拟人的写法,抓住四季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迷人的四季景色。四季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象,你们喜欢四季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喜欢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每人选择课文中的一个部分,组织一次朗读比赛。

六、板书设计

四季童话

春生机勃勃

夏热情似火

秋果实累累

冬白雪皑皑色彩斑斓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4

一、设计理念:

《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其教学核心是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内容浅显、人物个性鲜明,寓意深刻。教学中从古代教学六艺入手,并也故事激趣,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并通过朗读指导与评价感知人物形象,领悟故事中所阐明的道理。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活动中大胆质疑,发表独特见解,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二、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8课的一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回家后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并且要有恒心有毅力。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本课,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直白,故事情节读一两遍就能了解,纪昌的品质也不难体会,重要的是理解“只有练好了眼力,才能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道理,并明白故事的寓意: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并且要有恒心有毅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品读——交流——演练——提升——练笔”五步曲,以有效的突破重难点,达到学习这则寓言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理解“注视”、“聚精会神”等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尝试复述故事。

3、通过比较异同,品味有关词句,体会纪昌专心刻苦、有毅力等品质。

4、了解寓意,明白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并能联系情景发表意见。

四、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揭题:

1、看图猜寓言,小结,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为什么学?向谁学?怎么学?学得怎么样?)

3、解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学?

(1)、课件出示古代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并逐一解答。

(2)、课前小故事:纪昌向飞卫学射的原因。

(故事内容:话说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纪昌也是当时出色的猎手,他听说飞卫被称为天下第一神射手,隐居在鹿台山,就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飞卫想比试比试。他先抽出一支箭,嗖的一声,射下了天上的一只飞鸟,飞卫摇了摇头。接着,纪昌又抽出第二只箭,嗖的一声,射中了水中的游鱼。世人说,这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最难射中的了,可是在飞卫的眼中,这只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抽出一支箭,不经意的那么一射,射中了一片正在飘落的叶子,这片叶子也只是停了那么一下,就继续向下飘落。就这一射,让纪昌心服口服,他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从此下定决心向飞卫潜心学习射箭。)

(设计意图:“兴趣是良师”。从学生熟知的寓言故事入手,让学生看图猜寓言;接着结合课前资料,图文解答古代教育六艺、教师绘声绘色地讲纪昌向飞卫学射的故事,弄清纪昌向飞卫学射的原因。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直奔本课主题,既省时又高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放声读课文。

2、读生字词:虱子妻子百发百中

3、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解决课题质疑的问题,再串联起来回答,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纪昌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个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注重练好基本功的人。)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通过课题质疑,自读课文、交流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主体内容,教师也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小结归纳。)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过渡:纪昌是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从课文哪些自然段给你这样强烈的感受?(2、3自然段)

(一)细读“练眼力”

A、自由读2、3自然段中最喜欢的句子,找出你感受最强烈的语句。

B、找出飞卫向纪昌提出联系要求的句子读。(共2处,点名读)

C、读读纪昌怎么练习的句子(共2处,点名读)

D、找出练习的结果的句子(共2处,点名读)

小结:你们发现两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都用了夸张的写法)怎么写出来的?(先写飞卫提出要求,再写纪昌怎么练习,最后写练习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读找找中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和表达顺序,明白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品读课文,走进“第一次练眼力”。

师:自由读第一次练眼力的句子,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

A、课件出示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B、交流:“睁大”、“注视”,你为什么关注这些词?做注视的动作,在书中找句子,什么才叫注视?

C、师:刚刚你们眨了多次,也难怪你们,眨眼睛是正常的生理活动,我们的眼皮就好像眼睛外面的一副窗帘,它经常要开开关关的工作,正常的人一分钟要眨十多次眼睛,如果你两分钟不眨眼睛,眼睛就会流泪、会发酸的。

D、看动画:纪昌躺在织布机下练眼力的情景。你们的眼睛怎样?你们有什么话要对纪昌说?(不能放弃、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艰苦的练习才能成才……)

E、领读这句话:

教师:第一天(第十天、第一百天、第七百天、第七百三十天),妻子织布时,

学生接读:“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F、就是这个注视,花了730天,两年后,终于有了成果,

课件出示句子:有沙子进入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晚上睡觉,整夜不用闭眼睛了。

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

师:这些都是他联系成果的表述,你认为,你要向他人叙述他的本领高,你最愿意选择哪一个句子跟别人说?为什么?

G、出示句子:

有沙子进入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晚上睡觉,整夜不用闭眼睛了。

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________________

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自己试着读一读,齐读,把这个成果读好)

(设计意图:教学这一环节,让看视频纪昌躺在织布机下练眼力,学生看自己的手指一分钟,层层深入师生配合读,直观教学、学生自己演示、教师激情带读,使学生逐步深入走进纪昌,深入文本,理解纪昌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寓意就在这一看一演一读中不言而喻。)

(三)、品读课文,走进“第二次练眼力”。

我们来看看第二次练眼力,飞卫有提出了哪些要求?

(1)、出示句子: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2)、师:他怎么做的?那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为什么?

(3)、生交流:“每天”、“聚精会神”(什么意思?找出近义词: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4)、师:他聚精会神地盯着虱子,肯定有干扰他的事情发生,你说说看会有哪些干扰他的是呢?(生说)

师领读:A、飞虫叮咬,他依然每天

B、风吹动头发,脸上痒痒的,他依然每天

C、雨滴打在脸上,他依然每天

生接读“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5)、出示句子: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A、你有什么话要说?(生:那只小虱子在他眼里像车轮一样大,课件纪昌的本领很到家了,芝麻打的小虱子在他眼里像车轮一样大,真是不可思议,令人无法想象。)

更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有,原文这样写道:(课件出示)

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B、自由读,你是不是模模糊糊懂了它的意思了?点名说意思,一起读这个句子

C、师生古筝配乐,配合读2、3自然段

(设计意图:纪昌练眼力的部分是寓言的教学重点,在语言表达上也是重中之重,是人文精神与语言发展的结合点,教学分四步:一读,让学生将自己对机场的评价从读中得出;二品,注重重点词句,咬文嚼字;三交流,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四读,从古代原文中体会感悟,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品质与文章内涵。这样有层次的教学,让学生的语言发展与精神感悟得到了同步提升。)

四、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师:是需要这样的练习,但作者写练开弓、练射箭一起写了几句话?在书上找一找。可是连眼力用了两大段,这是为什么?练眼力是学习射箭的什么?(基本功)这说明了练好基本功(很重要)纪昌最终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他的师傅飞卫有百步穿杨的本事,而纪昌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请看原文,说大致意思,读句子。(课件出示):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师:同学们,我们对纪昌的本事赞不绝口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他付出的艰辛。

2、学习了这篇寓言,你向纪昌学到了什么?(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3、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师: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有这件事,我们也会想到其他的学习,

要想写的一手好字,就要()。

要想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要()。

要想学会电脑操作的本领,就要()。

4、课件出示名言,齐读。

师:最后,老师送你们几句话,也许能成为你生活中一个无声的老师,希望这些无声的老师能常伴你的左右,伴你成功!

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成功来自于恒心、毅力,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

万丈高楼平地起,磨刀不误砍柴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五、配乐,小练笔。

师:同学们,据我所知,练射箭,不仅要练眼力,还要开弓放箭,是不是还要臂力呢?第三次纪昌有去找飞卫,飞卫还是不满意,飞卫说了什么?

(1)课件出示:纪昌第三次去拜见飞卫,飞卫说:“虽然你的眼力已经练得不错,但你的臂力还不行,你回家再好好练练吧。”纪昌回家后,有开始练习起来。

_________

小练笔:1、发挥你的想象,怎样练臂力?结果怎样?

2、交流写的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上,设计练笔是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深挖教材,以飞卫练臂力为题材,让学生发挥想象,模仿前面飞卫练眼力的部分写话,学以致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训练了其口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睁大眼睛注视认真刻苦

练眼力射箭能手

(基本功)聚精会神地盯有恒心、有毅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

3、一起看九种景物, 看着看着 ,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

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

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5、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

四、入情入境,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悠然自得的渔夫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

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深探“不须归”。

1、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

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

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不愿归的情感。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

3、我们学过的《江雪》,这首诗的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同是渔父,为什么《江雪》中的渔父如此孤独郁闷呢?有理想却不能实现,只能被迫泛舟江湖。

4、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六、作业。

1、背诵《渔歌子》。

2、根据《渔歌子》想象画面写一篇文章。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生:好听)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走月亮》(板书课题7《走月亮》)走月亮是什么意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

照亮、阿妈、洒满、香味、灰白色、抱着、运载、温暖

二、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听课文朗读录音告诉我你此时此刻的感受。(生谈感受: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我认为这篇课文写的很温暖;太美丽了;我感到母女的感情特别深;我感受到了快乐……)嗯,你们说的可真棒!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来体会它的美吧(学生自由读课文,感悟美丽)。

有的同学觉得这篇课文很美,在柔和的月光下,这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一定有很多地方吸引了你,快快与你的小伙伴来分享吧。谁第一个带我们去感悟它的美?(学生汇报):

(1)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出示小黑板)

师:你为什么觉得它吸引你?

生:月亮圆圆的发出柔和的光,把一切事物照得特别美丽。

师: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应该怎样读呢?

生:声音应洪亮,大点声。

师:是需要大声读吗?

生:应该温柔点,小点声。

师:你们自己试一试吧。(学生自己试读,指名读)

师:谁还想读?想一想这月光还有可能照亮什么地方?

生:有可能照亮荷塘;有可能照亮小溪;有可能照亮草地……

师:多美呀,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生:卵石间有很多小水塘,月亮照在小水塘里,水塘里的水紧紧地抱着月亮,好像妈妈抱着我一样)

师:多温暖呀!那这句话“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是怎么感受的?

生:溪水在流动,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在秋风的吹拂下漂到了溪水上空,随着溪水飘啊飘,月光洒在溪水里,溪水流动月光也跟着动)

师:这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读读它蕴含的感情吧!生读文有的同学说感到母女的感情特别深,那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哪吸引了你?

(3)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生:卵石间有很多小水塘,月亮照在小水塘里,水塘里的水紧紧地抱着月亮,好像妈妈抱着我一样)

师:多温暖呀!

(4)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生: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很快乐。妈妈拉着我就像美丽的月亮拉着小星星;我感到了他们的母女深情)

师:说得可真不错,你能再读读吗?生读这一段。

师:自己再读一读,看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感觉。(生自读)

师:谁愿意给老师和同学们再读读?(学生读)

师:文中还有没有吸引你的地方?

(5)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句话:“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树叶作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你能体会到什么?(生:白天和妈妈在一起,晚上还和妈妈一起去走月亮,很快乐)

三、小结

这诗情画意的文章,把我们带入了爱的天堂,到处充满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让我们再一次细细品读课文吧!(学生配乐读全文,指名读文)

师: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呀?

(生:妈妈,我爱你!妈妈我也想和你一起去走月亮;妈妈我们之间的母子情最深……)

师适时地给以表扬说到亲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么的温馨、幸福和快乐。

四、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摘抄在你的小本本上,或者是把你和妈妈在一起时发生的最快乐、幸福的事情记录下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2、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小猫的淘气可爱”,学习作者胡写作方法。

三、学生分析: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基于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授课老师这节课突出了课文学科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内容分析:

《猫》是作家老舍写的。它以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为四年级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读写范例。教学中我们应从课文本身的特点出发,学习本文具体记叙和真实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在品味语言的运用上多下功夫,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者着眼于猫的性格刻划,先写了大猫的“古怪”之状,后写了小猫的“淘气”之态。作者写猫的“古怪”,是通过“老实”与“贪玩”,“贪玩”与“尽职”、“温柔可亲”与“一声不吭”,“什么都怕”与“那么勇猛”等矛盾性格展现的,而猫的这些矛盾性格又不是同时表现出来的。因此,作者运用“古怪”一词,无非是说猫的性格“变化不定”,“很难捉摸”。作者观察精细,体验独道,准确把握住猫的习性特点,用对比式的描述,全面展示了猫的古怪性格的内涵,给人以饱满流畅、情味浓厚之感。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运用

媒体资源

六、教学实施过程

(一)复习“古怪”。

师:猫是惹人喜爱的动物,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老舍先生家里的这只猫的古怪,它既老实又贪玩、尽职;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它有时胆小,有时候勇猛。

出示:请你选择一组词语同桌说一说猫的性格是怎样古怪的呢?生:根据选择的词语汇报。师:我们听了三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猫的性格的古怪,那么猫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相机板书:古怪。)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观看小猫可爱视频,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把写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讨论:猫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观察下面插图:

3、学生交流汇报。

(1)小猫摔疼了也不哭,作者好像夸它呢,嗯,小猫你挺勇敢的,是不是呀!师小结:我觉得作者太疼爱这只猫了,就好像是表扬自己的——孩子一样。老舍不就是把他家的猫当成孩子了吗,谁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的前4句话。(指名读)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小猫的淘气可爱呀?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2)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体会到小猫的淘气可爱。观察图片师: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呢?(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相机板书:生机勃勃天真可爱

4、指名读、齐读第4自然段,要能读出小猫的淘气可爱。

5、其实我们从课文的很多句子里都会发现写猫的可爱,请大家把全文连起来读一读,找出这样的句子,然后和同桌读一读。

6、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

7、读一读,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指名同学说一说。

(三)领悟情感

师:我们学完了课文,我们发现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既古怪又可爱,他是怎样把这只猫写得活灵活现的呢?把全文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老舍先生写得特别有趣,他把猫当做了朋友,当做了家人,当做了自己的儿女,他特别喜欢猫,只要有真爱,就会活灵活现。

师:同学们在读书时从分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那么,猫对主人有没有感情呢?生:我认为有感情。它还跟主人撒娇呢!

生:课文中写道:“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他抓痒”。这句中的“蹭”字,就看出了猫对主人很亲。

师:“蹭”是摩擦的意思,为什么作者不用摩擦,而用“蹭”?

生:“蹭”的感觉很轻,很温柔。

生:“蹭”就带上了感情,有撒娇的意思,还有耍赖的意思,从作者的嘴里说出来,显得人和猫的关系很亲。

师:看来,一个不起眼的“蹭”字,包含的意思可不少。这一蹭,蹭出了人和猫之间的真情。人爱猫,猫亲人,真是其乐融融啊!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感情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师总结全文学习了这篇课文,在老舍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着他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学习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五)拓展阅读利用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对比阅读这两段,体会不同作者同样的爱猫之情,以及不同作者的不同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老实——贪玩贪玩——尽职

大猫(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也不吭

猫胆小——勇猛

耍个没完

小猫(淘气)摔疼不哭

抱着花枝打秋千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妻、虱”,会写4个生字“昌”字;能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理解“注视、聚精会神”等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复述故事。

3.品味有关词句,体会纪昌专心刻苦、有毅力、有恒心等品质。

4.了解寓意,明白练好基本功及恒心、毅力、名师指点的重要性,能联系情景发表意见。

5.通过2.3两节的学习,明白寓言的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八单元的第一篇29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

2、什么是寓言?指名说说。(如果不知道教师解析:寓是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故事往往是通过一个简短虚构的故事让人们明白一个生活中的道理。)

3、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指名说。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再学习则寓言:《纪昌学射》

4.揭题板书“纪昌学射”,指名试读。教学“昌”字。

观察“昌”字,注意写时下面的日写得要大一些。

齐读课题

5、初步理解课题

从题目看,课文主要讲谁?讲他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

二、感知大意,设疑读文

1、自读课文

师要求:

(1)注意生字,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读完以后,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纪昌想学射箭,他拜了飞卫为师。开始飞卫让纪昌练眼力,先练眼睛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再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的东西,眼力练成后开始教他开弓放箭,最后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教学预设:(如果学生不能把练眼力说具体,教师引导)

(1)由课题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看课题。从题目看,课文写的是纪昌学习射箭的故事,那么课文主要是写纪昌学习怎样开弓怎样放箭事吗?(生:不是)那么课文重点讲了什么?(纪昌练眼力的事,板书:练眼力)

(2)师傅飞卫两次让纪昌练眼力,分别是练什么样的眼力?(第一次:眼睛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第二次: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教师板书:牢牢盯住极小很大

(3)再指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练眼力”悟寓意

1、课文写了他2次练眼力,是课文的哪几节?(找到2、3两节)

出示这两个段落。

2、认真仔细地拿出你的笔默读这两节,批批注注。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整体去感知纪昌的品质)

3、师:从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对纪昌的不懈努力感触最深,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纪昌的坚持不懈与努力付出的呢?请同学们用横线在这两段话中划出纪昌怎样练眼力的句子。

5、学习第一次练眼力。

(1)师:第一次他是怎么练的?(板书:一)

指名,出示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2)师:你觉得纪昌练得怎么样?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3)集体交流:(边交流边板书:躺、睁大、注视、)

睁大、注视

①师:“睁大眼睛,注视着”就是师傅要求的——眼睛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让我们体验一下,请你睁大眼睛牢牢盯住老师手中的粉笔一分钟不眨眼。

②请学生谈体会。

③比较体会。师:我们盯的是静止不动的粉笔而且也才一分钟而已,而纪昌呢?他的目标是什么?这样的练习做了多久?此时,你有了什么样的新感受?

①师:同学们,这就是织布机。出示图片(织布机)这边的横杠上只能坐一个人操纵它,底部的空间非常——窄小。看,这就是梭子,两头尖尖的,人们用它在织布机上来回穿梭织成了一匹匹布。纪昌就是躺在这样的织布机下练眼力的。此时,你想说什么?(织布机下面这么窄小根本没法躺,或是即使好不容易躺下了,他还得睁大眼睛牢牢盯住来回穿梭的梭子,身子一动不动的,他一定累坏了。)

(4)引读。师:同学们体会得多好啊,现在让我们用朗读把纪昌的这一份坚持与努力,这一颗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读出来。听了师傅的话,回到家之后,就练习了起来。

第一天——读(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他感到眼睛累极了,酸极了。

但是他揉了揉酸痛的眼睛,又练习起来。读(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他还是在练习读(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一年过去了,他仍然在练习读(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两年过去了,他依然坚持练习读(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5)理解“相当到家”

师:结果怎么样呢?

出示句子: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他练到了什么程度?(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句中用哪一个词语概括说明了?(相当到家)师:这两处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这个破折号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内容补充说明了“相当到家”的具体程度。

(6)小结:纪昌的这个本领是怎么得来的?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坚持不懈,刻苦努力,有恒心)

6、学习第二次练眼力。

(1)师:纪昌有了这样的成绩真高兴,但师傅说他的眼力还不够。还得练习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才行。如果你是当时的纪昌,听了师傅的这番话,你心中有何感受?

纪昌二话不说听从了师傅的话,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就应该具备谦虚的学习态度。

第二次他又是怎样练的呢?(板书:二)

出示句子: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2)自己默读这句话,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

指名谈,教师一边板书词语:绑、吊、每天、站、聚精会神、盯。

(3)师:练着练着,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有资料载,纪昌这样的练习整整花了三年时间。

师:这次他又练成了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东西的本领。这还是离不开自己的——两年的时间练不眨眼,三年的时间练习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的东西,前后利用五年时间练习眼力,看到这样的纪昌,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知写法,练复述

1、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两节,都是写纪昌练眼力的。它们在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教学预设:(如果学生说不好,或是只说了内容)

(1)教师引读:我们来看这两节,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要求纪昌——听了飞卫的话,纪昌怎么做?——结果?.第二次,纪昌拜见飞卫,飞卫再一次要求纪昌——纪昌怎么做?——结果?——

现在你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特点了吗?

(2)理清条理:先——再——最后——(师板书)

2、教师说明复述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所区别,概括比较简练,而复述则要求比较具体地能把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把它讲清楚。准备复述,指名复述。

五、谈成功悟寓意

(1)眼力练成之后,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最终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纪昌最后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还离不开谁?

(2)师:没有师傅飞卫的严格要求,也许纪昌也成不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同学们知道吗?成语中说的“百步穿杨”故事说的就是飞卫。他可是个真正的射箭能手啊!有了这样的师傅,使纪昌学射事半功倍,这真是我们常说的——名师出高徒啊!

六、回课题,再悟理

1.课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可老师心中却又有了疑问,课文题目明明写的是纪昌学射的事,可为什么课文不写纪昌怎样练习开弓放箭,而却是详细写了练眼力的事的呢?

2.谈一谈。

师小结:是的,练眼力是射箭的基础。是开弓放箭的基本功。所以课文把练眼力这一内容写得那么详细。同样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任何本领都要自己肯下苦功夫,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恒心,先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才行啊!比如同学练书法,要想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必须得扎扎扎实实写好每一个笔画。你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3、积累

师:最后,老师送你们几句话,也许能成为你生活中一个无声的老师。

齐读:

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成功来自于恒心、毅力,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

万丈高楼平地起,磨刀不误砍柴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希望这些无声的老师能常伴你的左右,伴你成功!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采访方式,学会追问问题。

2、能根据问题回答问题。

3、进一步学习接待及采访的礼貌。

教学设计:

一、复习迁移,学会提问

1、听说你的__学得很好,今天特来向你学习,想请你谈谈经验,好吗?

2、特别是哪一点最重点呢?你体会最深呢?

3、你能具体说说吗?

4、你感到今后还要怎样做呢?

二、两人对话:

1、示范(一)提问

甲:听说你作文写得很好,今天特来向你学习,想请你谈谈经验,好吗?

乙:我认为要写好作文,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认真上好作文课,老师进行作文指导时要听得认真,还要多思考。其次,做好作文后要化时间修改补充。另外,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特别是作文书。这样,对自己的作文水平才会有提高。

(二)追问

甲:请你介绍一下如何积累作文材料的?

乙:我平时注意观察、关心周围的人与事,并写好观察日记,这样就不怕没有材料写了。

甲:你认为学习语文与写好作文有什么关系?

乙:读是写的基础,学习语文是写好作文的保证。作文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内容。所以在写好作文必须认真学好语文,从名家名篇中吸取精华,获取写作的方法和途径。

甲:你说得很好,对我深受启发。谢谢。

2、讨论方法:学生交流,教师总结:采访时可以先向人家提出问题,提的问题要简洁、明了,被采访人回答你的问题后你还可以追问。问完后要表示道谢,也可以自己作一些评价后再道谢。

①开头:好的,经验谈不上,只能说是体会。我认为学好__主要要抓住以下几点:1、2、3、4、5、

②重点:特别是有一次,我

③结尾:我就说到这儿,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四、表演说。

1、小组练习,大组汇报。

2、师生评议,评选最佳采访。

五、作业:回去后对某个同学进行一次采访。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画面美,体会月色下的美景。

4、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出示月夜图。

师:同学们,你们和亲人一起在月下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亲人在一起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一起交流分享下吧!

2、生自由发言,说自己和亲人在月夜下散步发生的事情。

1、师简单总结学生发言,引入新课。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看看他们去了哪儿散步,有什么感受吧。(板书课题)

二、检测预习

1、师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师订正读音。

鹅卵俗跃穗镀埂烁

2、师出示字词拼写音频,生观察笔顺、掌握结构,生再次齐读。

3、多音字:载(zǎizài)

三、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量词及词语搭配,课后摘抄积累。(如:一块银毯,一塘新谷,明亮的月盘,古老的传说,月光闪闪的溪岸……)

2、师出示本课词语并解释:坑坑洼洼、汩汩、月影团团、月光闪闪、闪闪烁烁……

3、师指导生对四字词语进行归类,并扩展积累。

AABB式:坑坑洼洼、闪闪烁烁、郁郁苍苍、急急忙忙、蹦蹦跳跳

ABCC式:月影团团、月光闪闪、风尘仆仆、仪表堂堂、千里迢迢

【教学设计】随堂积累,提高学习效率。

四、整体感知

1、生细读课文,想一想:

(1)“走月亮”是什么意思?(在月光下散步)

(2)他们都去哪儿走月亮了?(村边小路、溪边、田埂)

(3)他们走月亮时都看到哪些景色?(点仓山、溪水、鹅卵石、庄稼、果园……)

2、生汇报,师指导订正。

3、出示课件,生填空并齐读: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走过(村边小道),走过(溪边),走过(田埂),走过(果园)……多么奇妙的夜晚啊!

4、生自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3):交代事情背景。

第二部分(4~5):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6~7):写“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8~9):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秋天的夜晚,明月朗照,一个小孩和他妈妈一起走月亮,欣赏着鹅卵石,闻着果香,这一切是多么美好的画面。下节课我们再具体去感知走月亮的美,感知作者的情意。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1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3、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对比引入

1.我们认识了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那只鹅架子十足,是那样的可爱又可笑,今天这只公鹅会有哪些特点呢?学课文之前,我们大胆推测一下。

板书课题:白公鹅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就是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两只鹅到底有什么异同,两位作者的写法又是否一样呢?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同桌或小组互相检查,纠正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学生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对比阅读,讨论异同

1、师:我们先来看看两只鹅有什么异同吧。大家先回顾旧课内容,再度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白公鹅

①姿态

②叫声

③步态

④吃相

⑤玩相

2、合作,将上表填完整。教师抽几组汇报。

3、讨论:两只鹅的“步态”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两只鹅都很傲慢、有派头。

不同点: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

4、师:大家回忆一下,两只鹅,其中一只是怎样吃东西的,另一只是怎样写“玩相”的,学生在课文中划出重点词语来说明鹅的“玩相”。

5、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得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比较写作方法,品味语言

1、师: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两只鹅的异同,接下来再来比较一下作者的异同。比较他们的写作方法。先来找找相同点。

小组合作,汇报,教师总结:

在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进行具体描写。

在描写方法上,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鹅以人的情感,使人读起来比较亲切。

两位作者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语言风趣幽默。

2、不同点,师生讨论总结:第一语言风格不一样;第二叙述的语气不同。

3、师:观察文中插图,想象一下:此时公鹅可能正在干什么?然后试着用作者的口吻把画面说一说。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

(板书: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

(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

板书:(蟋蟀)齐读课题。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要求:

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

3、解决问题:

⑴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⑴选择住址方面:

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板书:选址)

⑵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

(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⑶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画画蟋蟀的住宅,并同桌间介绍一下。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13

《麻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课件出示2)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课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掉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课件出示4)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哑、庞”(课件出示5)

“煞、奈”是上下结构;“嗅、嘶、哑”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课件出示6)

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

嘶哑拯救扎煞奈何嗅到(课件出示8)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课件出示9)(多媒体出现下面三个问题)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课件出示10)默读第4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吃)

指导朗读: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板书:救)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11)

(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

(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板书:强大的爱)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课件出示12)

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课件出示13)

四、拓展作业

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14

教学设想:

在教学本文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境,品读感悟,使学生不仅感悟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美,而且体会到月色下的意境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抓词抓句去重点体会。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避免把文章“讲”没味儿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首先,我们先来观看一段flash动画。

(多媒体播放flsh动画: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一对儿母女悠闲地漫步。此间,配以优雅的音乐。)

师:同学们,这种情景美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走月亮”,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看着美丽的景色,感受着妈妈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深入学习

1.找出文中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朗读的具体内容,随机点拨。)

设想学生找到的语句:

a:“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里呀?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教师相机引导作答。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指导学生读出那种美好的意境,在读中,在倾听别人读中仿佛看到了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秋天月光下的美丽景色。

多媒体出示静态画面:柔和的月光下,高高的山,村头的树,村间的路,一片幽静、祥和的景象。进一步体会自己那种美好的境界,使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秋天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b:“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相机提问: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月光下小溪、山草、野花构成的一幅甜美画面,体会到正是这种语言,才将本无情感的&39;自然之物附着上甜美、欢快、幸福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

多媒体出示动态画面: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淙淙地流着,鹅卵石布满河床,小水塘映着月光。

从而让学生体会“我”和阿妈欣赏到的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师:这么美好的画面,谁能用你的朗读来体会体会呢?

学生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欢快、幸福的语气。

c:“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走过……走过……走过……走过……”“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月光下,秋虫鸣唱,夜鸟飞翔。妈妈拉着“我”的手,走过溪岸、走过石拱桥……漫步的画面。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师: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三、思想感悟,情感体验

师:你们觉得“我”和妈妈幸福吗?体现在什么地方?

使学生体会到:“我”和阿妈在美丽的月光下散步非常幸福,充满情趣

师:你有没有和妈妈或者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或者家人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感受妈妈、家人身上的温暖气息。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总结

《走月亮》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画、如室外田园般的画卷中。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学生轻声感情朗读。

五、尝试着背诵全文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学会了独立行走,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提示:过年过节、生日、爸爸妈妈带你出去玩……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溪边快乐

景美情浓

田埂甜美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15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

1、 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 指导朗读

3、 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

4、 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六、布置作业

1、抄第6课生字组三词

2、《黄冈》第6课

3、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4、完成课外练笔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抓住特点

虎       颜色:嫩红(嫩绿) 观察细致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教后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学生学习很积极。从课前学生(杨丰华)找来爬山虎的实物,到后来的小结环节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