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

时间: 新华 四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写好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9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新型、陈列、博物馆、急促、企图、犯罪、特殊、即使、打碎、改变、集中、对付”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抓住并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通过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你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吗?它们有什么用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玻璃的课文:新型玻璃

“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那么这篇课文中有哪些新型玻璃呢?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各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同时划出不懂的词语。

明确:本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有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2.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同时画出本课生字。

3.重点讲解下列词语。

企图:图谋,打算。

藕断丝连:这里指玻璃虽然破碎了,但里边的夹丝没有断,把碎玻璃片连在一起。

安然无恙:没受一点损伤。

磅: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磅合453.59克,一百磅,合45公斤多,合90多市斤。

分贝:计量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在大、中城市的繁华街道上都有这种计量装置;科学家说,声音超过54分贝就称为噪音,对人体有害。

4.认读生字,指导读准平舌音(促cù罪zuì踪zōng)、翘舌音(殊shū)重点分析“恙、型、罪”三个字的字形。

5.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篇课文中的五种新型玻璃各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来逐段学习课文,首先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概括段意。

明确:这一段主要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2.默读这一段用“_________”在文中画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用“”划出它的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种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罪犯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是它的特点。

它的用途: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3.这段课文中开头三句话讲什么?这三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开头三句话讲的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破获一起防盗窃案,这样写更能突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4.改变人称,练说《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自述》

教师:现在老师想分别请几个同学来扮演一下这种玻璃,向大家进行一下自我介绍,这也叫做自述。说一说你的特点和用途,自述时必须用第一人称。

例文:我是夹丝网防盗玻璃,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在银行、珠宝店等存放重要物品的建筑物中如果使用我,就可以防盗,因为我是一种特殊的玻璃,我的身体里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所以罪犯划破玻璃,碰着金属丝网,警报就会响起来。

5.总结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学法

(1)读——概括段意

(2)读——画特点、用途

(3)讲——新型玻璃的自述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自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二)自学第二、三、四、五段

1.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学二、三、四、五段课文,思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用途?

2.填写表格

3.检查自学情况。

(1)分别请同学根据自学时填写的表格说说每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①这节共有三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二句为第一层,讲变色玻璃的第一个特点,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这一特点的说明,即具有这一特点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②“会随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的意思是: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些,室内光线就暗;阳光弱,玻璃颜色就谈,室内光线就亮。所以说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

分别请同学按以上表格概括段意,练说几种新型玻璃的自述。

(三)练习朗读第一至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第六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意思?

明确:一句话,中间用了分号,是两个分句,讲了两层意思,一层是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层是人们不会创造出更多品种的新型玻璃。

3.理解“正在”和“将会”两个词。

4.最后这句话在全文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五)归纳写作特点

1.段与段之间过渡  自然,句式多变化。

2.每段都先讲各种玻璃的特点,再讲各种玻璃的作用。

3.语言生动有趣。

(六)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不少新知识,希望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同学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长大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布置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2.选字组词

(噪澡)音(综踪)合(制治)止

洗(噪澡)行(综踪)(剥治)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

夹丝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

变色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

吸热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

吃音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2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因此,应让学生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诱发阅读期待

师:《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人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促进汉藏民族团结的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多媒体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图,并简要概述这一历史故事)不过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讲述的故事远比老师刚才讲述的更具传奇色彩,相信大家一定愿意读一读。

(老师恰到好处的导入,能较好地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与文成公主进藏有关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两点读书要求认真读课文,像学习《寓言两则》一样边读边想,争取读二至三遍后就能达到要求。

2.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自学课文。

(学生可默读,可轻声读,完全进入到边读边画的自学活动之中;教师一边巡视了解学情,一边指导个别同学的读书活动。)

(教师提出的读书要求清楚明白,学生在读书要求的引导下开展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与文本对话从容充分。)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臣、婚、绢、豌、沼、吉、祥”后,分别请几名学生依次读课文,对错读、误读的地方教师给予即时纠正,个别难读的句子可组织全班同学齐读。)

2.在检查学生对课文中故事的整体把握上,教师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课文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哪些事情?(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理清先后顺序。)

第二步:文成公主进藏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第三步:同学们按照文成公主进藏前、进藏中、进藏后给课文分段。(学生先自由思考,再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正确分段为:第1~4自然段为第一段;第5~13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4自然段为第三段。)

第四步: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如果大家能够按照顺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就很棒了。为了让大家讲得更流畅一些,可以先对照课文做一做准备,重点关注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学生先自由准备,接着同桌进行了交流,最后老师请两位同学来讲述故事,师生可对两位同学的讲述进行点评。)

(层层推进的教学,降低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为进一步学习铺垫了认知基础。)

四、巧设话题,交流阅读感受

1.设置话题。

师: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

2.自读自悟。

师:请大家任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边读边体会,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

3.交流感受。

(学生在交流感受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了体会,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4.画龙点睛。

师:文成公主进藏加强了内地与西藏的往来,请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西藏的哪些变化?

(学生发挥想象,畅谈西藏因为文成公主进藏发生的系列变化,深入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

(开放的话题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现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比较体会,渗透文学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的是一个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与老师刚上课时讲述的历史故事相比,是不是更神奇更有趣?(生:是!)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其中的原因。

(学生通过交流体会,明白用树枝搭桥、剪羊毛铺路、背走乃巴山等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样写的&39;目的是为了增强文成公主进藏的神秘感,以及对文成公主的崇拜与爱戴,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略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文学启蒙教育,让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六、扩展阅读,丰富文本感悟

教师下发教师用书中的“相关链接”——文成公主进藏的另一个传说。

(通过不同版本的阅读,提升学生对同一故事的感知深度。)

七、课外拓展,深化阅读进程

师:下课以后,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两个民间故事,也可以广泛阅读其他资料上的民间故事,然后在班级读书会上进行交流。

(让略读课文成为联系课内课外的纽带,体现阅读资源的整合意识。)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课后反思: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时间活动中又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习作:

1、精彩回放:

·读一读:上节课整理好的好词佳句。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教师启发思路。

·教师个别指导。

·同桌互相交流

·推荐代表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

·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展或照片。

课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 动人的旋律 悠扬的乐声

郁郁葱葱的森林 蜿蜒 多姿的多瑙河

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

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五、记忆背诵,感悟积累

1、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背背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诵。

六、拓展迁移,热情献艺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的音乐特长,并推荐一人上台表演。

2、想对“音乐之乡”说点什么?

七、总结

师: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音乐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们的精彩!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

4、选择阅读相关的文章,并选择一篇体会较深的,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将各部分连起来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掌握自主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

难点:抓有感受的句子,能联系课文、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到大自然给人的警示,学会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树立自觉维护生态平衡原意识。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引导初读。

1、看到《“打扫”森林》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板书问题)

2、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在课文中探索你想了解的内容,注意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正确。

3、认读生字词和多音字

遭殃 扫帚 灾难 腐烂 土壤 栖息 营巢 逞凶 繁殖 腐殖质

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4、说说读了课文,你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吗?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二、深读研究,实践语言。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过渡段。

出示句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2、可是事实并不如林务官所愿,自然界有它的生存规律,再读课文,找出大自然带给我们启示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原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3、小组合作,用生物链的形式画画说说森林里枯枝败叶、灌木丛、杂草和森林的联系。汇报时用“因为……所以……”进行语言训练。

全班交流后,根据对本文的理解画“生态平衡”图。

增强 增多

枯枝败叶→土壤肥力→森林、灌木、野草→昆虫、(鸟类)、兽类

(害虫)←←← 吃、咬、钻

(灌木砍了野草锄了)→(鸟儿飞了)→(害虫逞凶)→(树林毁灭)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态平衡”的事例?

4、咬文嚼字,培养语感。

读第6自然段,画出第23句中的动词“吃、咬、钻、毁”等后,师问:这几个词语能调换位置吗?先试着把调换位置以后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原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生试读,比较,说感受。)

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第5、6自然段,好好记住这个大自然的启示吧!(指导朗读)

三、拓展阅读,积累信息

课件出示: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资料。体会军事设备与响尾蛇有什么关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具有热定位功能,即使爬虫、小兽等在夜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都能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根据

官响尾蛇这一奇特功能,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

教师介绍:仿生学

四、总结延伸,引导实践。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一起记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警示,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推荐阅读《蛇与庄稼》、《鹿与狼的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课程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品读体验

(一)分析第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五)巩固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闹心耆死顺隼础?;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生生相互讨论)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抓住三处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上,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那三处对话。在学生谈体会时,我发现但学完后,我觉得学生对“尊严”的理解大多还是停留在“要靠劳动获得食物”上,所以,后来我也稍做了补救,总结时,告诉学生,在恶势力面前不低头,在有钱人面前不低头哈腰,在金钱面前不受诱惑……这都是“尊严”,课后,我让学生再阅读“尊严”的故事,加深对这两个字的里理解。我想,上课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

2、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四、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六、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的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8

教学理念: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揣摩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田园风光

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具准备:

挂图

自主预习:

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提练主线:

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激发兴趣

师: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简单描术牧场之国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画面。)

(意图:“望文生义”这一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尤其是描写景物和场面的语言文字来说尤其重要。通过对题目的想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师:你能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提取关键词语:辽阔美丽、悠远宁静、马牛成群)

(意图: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该环节旨

观看画面,领略牧场风光

就让我们跟随画面去领略那迷人的牧场风光吧。(辽阔无垠的草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此时,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赞荷兰吗?

和作者对话,体会写法

作者的千言万语在课文中汇成一句话,你发现了吗?课文中的这句话像一钉清新的线索,将课文的各个自然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素养训练

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有体验的读,有兴趣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合作探究

真正的荷兰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把课文中你认为特别美成印象特别深的句子画出来,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多读几遍,细细感受荷兰的独特魅力。

1、学生自由默读,品味课文,教师巡视

2、引导不家务事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想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出示句子:牛群吃草时——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们比作什么呢?

(意图:结合对比喻句的学习体会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

出示语段:最后一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意图:在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这一教学环节中,语段的出现由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现。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两点:一是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读书;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从中汲取自己有用的知识,借鉴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指导朗读时,主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和准确合理想象画面。

3、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介绍荷兰的其他特点?

2、同声赞美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五、课后反思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启发得不够灵活,所以学生没放开,没能达到活而和谐的境界。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9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组织学生玩“蒙眼听声寻人”游戏。

2、引导学生谈发现和体会。

在眼睛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用耳朵与其他东西配合起来,也可以发现目标。

3、导入新课。

为了发现目标,同学想出了办法,那么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觅食昆虫的蝙蝠是靠什么本领来去自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有趣的发现之旅。(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

4、课文哪个部分揭示了蝙蝠夜行的奥秘呢?科学家又是怎样揭开这一生物之谜呢?

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3??6自然段,谈谈自己的发现。

1、一边读一边思考: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顺序: 条件: 经过: 结果: 证明:

3、师引导学生语言训练:

(1)第一次试验是在什么条件下做的?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4、学生自由读第6节,并思考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飞行的?

5、教师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来探路飞行的。(用复合、抽动片演示,边演示 边讲解)并指明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6、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文字片:

蝙蝠的嘴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板书)7、教师小结:

(出示雷达图片)蝙蝠的这一特异功能被成功揭秘后,经过研究开发,人类发明了雷达,它被广泛地用于军事,科考等各个领域。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吧!

五、合作阅读,前后联系,突破重难点

1、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谈谈自己的发现。

2、教师出示雷达工作情况的图象资料,引导学生表述清以下的问题:

(1)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2)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夜行的秘密之间有什么具体联系?

教师相应板书:

天线

障碍物

无线电波

荧光屏

3、生根据两处内容的板书,理解“模仿”一词。

4、引导学生填写课后练习题,说清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 )。

六、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给飞机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夜航了,而雷达的发明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所以我们的课题就叫:蝙蝠和雷达。(齐读课题)

(2)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3)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使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4)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

导入课文。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些国家情况。

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画面展示荷兰风景)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什么最吸引你。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

剽悍强壮

憨态可掬

悠闲漫步

默默无言

万籁俱寂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小组交流反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深入品味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2、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教学。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奶牛的颜色。

①用曲线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

②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B、奶牛的姿态。

①用横线画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牛犊卧在草地上,憨态可掬;老牛悠闲漫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陶醉、喜爱)。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出示绵羊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①播放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②思考: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人——默默无言奶牛——沉默安详自然——寂静

③默读,思考:从这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

④交流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六、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1、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旅游。

要求:

(1)任选一个景点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学生在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3、指名学生介绍,评价。(配相应荷兰风光片)

七、总结。

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逸,感受到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向往。建议大家:

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2、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较、感受、积累。

3、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1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中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

3、激发学生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感受新型玻璃的神奇。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新型玻璃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看看没有,摸摸倒有,似冰不化,似水不流。

说说日常见到的玻璃有哪些种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玻璃家族,认识一些新成员吧!

二、出示学习任务

1、朗读课文,读准生词,勾画出玻璃家族中新成员的名字。

2、试着从对话片段中概括这些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

3、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话片段,在小组内与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说话语气。

三、自学、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学习

四、展示

1、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哪些新成员?

2、新成员还真不少,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新成员?

3、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文中的角色之一,试一下,看谁读的!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补充资料

2、如果你是玻璃厂的设计师,你想为玻璃家族增添哪些新成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3、同学们,你们设计的玻璃一定会问世,你们都是未来的科技新星!

六、课后反思

这节课,始终以读为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不足的是,学生在学的环节中,思想不集中,导致自学时间过长,这需要平日多加训练,养成教育很重要!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

课时划分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雪景,质疑导入

1、配乐欣赏松坊溪雪景图,导入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3、带着你的疑问,让我们和作家一道去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松坊溪的雪景,让作家郭风印象深刻,他用非常优美的文字记录了那片雪景。让我们来读读他的作品,读了课文,松坊溪的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雪的?先写(下雪)时的景色,再写(雪止)时的景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开始欣赏美文吧。

3、课文哪些段写下雪时的景色?哪些段写雪后的景色?

三、研读课文,感悟景美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雪中美景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最好能讲讲喜欢的原因,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感受。

2、朗读、交流。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交流得也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咱们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分别投影重点句子点拨:

(1)“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来读句子。抽读。学生相互评价,是否读出雪花的美、雪的大。再全班读。

(2)“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岸。”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还会像什么呢?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看谁想得最美妙。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4)你们看,置身于这么美的雪景中,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下雪了……落在松坊溪上了”,读出欢快喜悦之感。

(二)研读雪后美景一层。

读书是做“学问”的,边学边问,边读边动脑。让我们来看看描写雪后景色的有关段落,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读出你的感受来,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来。

重点研读:

1、“我看见溪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溪中映着雪白的世界,雪白的世界又在溪水旁,不禁使人想到“这样的山倒映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围绕着这样的山”的句子。这样美丽的画卷足以和桂林山水媲美。这不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吗?真是“画意在眼前,诗情在心中”啊!诗一般的文字怎么能让它只躺在书里呢?让我们美美地读读吧。配音乐朗读第9段(诗情画意,无限深情)。

2、水中还有小生灵呢,溪鱼又有什么特点?(多、美、活。)

小鱼儿们是那么漂亮,那么活泼。同学们,如果将你们自己想象成这一条条小鱼儿,那么你们在这么美丽的溪水里畅游,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你最想对你的家园松坊溪说什么?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呢?

这样描写使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鱼儿们使这原本恬静、雪白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了。鱼儿们,你们继续向前游吧,去饱览松坊溪周围无限的冬日风光吧。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呢?又能听到什么呢?请写下来好吗?

4、交流赏析。

5、同学们写得真棒,让老师身临其境了,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这样吧,请允许老师用作者郭风的一首散文诗来表表心声吧。(师读散文诗)

四、积累拓展,读写迁移

1、这么美的雪景,这么生动的文字,让我们牢牢地记在心里吧!选择你最喜欢的句段读背。

2、教师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写雪景的诗文或作家郭风的作品,课后可办成小报。

板书设计

8 松坊溪雪景

下雪了:雪花 轻盈柔美

溪石 千姿百态

石桥 洁白如玉

雪止了:村庄 溪水 溪鱼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13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①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三、教学具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①生字新词。②重点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读顺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①谈话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②悬疑读文:读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带疑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自主识字。

a.提示学生利用窍门,读准字音。找出难读难写的字,研究特点。

b.同桌交流,相互识认。

c.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难认难写的字,并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法,落实识与写)

读课文。

a.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中点拨学生在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或与同学合作读。

b.交流练读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自然段读,相互推荐读,老师注意给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机会。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求其他人认真倾听,读完后由学生自己有重点地点评。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词句,教师要让学生读到位。

整体感知。说说初读课文的印象或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再让其组织语言来说。尊重学生自己初步的读书感受和见解。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认识字词,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读课文,读出自我发现

①自主探读: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读出重点,读出感情,与作者情感共鸣。提示学生联系课后连接语提示的内容读课文。

②心声吐露:

a.与同桌相互交流;

b.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做要点板书。

(设计意图:资助交流自己的看法,不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口语表达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

①着眼学生感悟,抓点精读。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问学生有什么问题)

a.学生提问并品读: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是“我”见到幼龟的动作后的猜测,但并不了解真的是这样)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突然”“啄”“拉”)向导怎么做?

b.学生提问并品读:向导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面对的是“焦急”、是责怪──“不能见死不救”、情况十分紧急)

c.理解“自然之道”并导读(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延迟评价,从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导入故事发展的相关内容),那么,“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愚在哪儿?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②着眼学生体验。

a.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本文经典句子,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对本文的主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收获。)

(四)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①导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②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拿出活动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选定组长,搞好分工,排好时间,并作好相关记载──可以以日记、活动报告、行动纪实等形式反映)

③学生分组行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结合后续的学习内容进行)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14

【设计理念】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计特色】

使用计算机,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思路】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3、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恐龙的不同特点,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导入: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一只身材小巧的恐龙。

再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一只飞翔的恐龙。

科学家经过漫长的研究发现: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最想了解什么?

二、网上学习

1、读课文: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课文的三、四段,看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你最想了解的问题。

2、反馈: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呢?

3、查找资料:

还有这么多问题,怎么办呢?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反馈:

同学们学得兴致勃勃,肯定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⑴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⑵解决了吗?是怎样解决的?

师:借助网络资源,同学们解决这么多的问题!看来网络资源给了我们不小的帮助啊!同学们到底学得怎么样呢?想不想进行自我检测。

5、做测试题:

学生点击测试题,自我检测。想做哪一题就做哪一题。

三、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汇报交流:

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很快完成了练习题。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师:地球上出现的第一种恐龙究竟什么样呢?

2、练习一:

第一种恐龙的特点:

⑴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

⑵它们有什么特点?

⑶小结:

课文从恐龙的大小、行走的方式向咱们描述了地球上第一种恐龙的模样,让我们再读读这一句,边读边想象它们的样子。

⑷学生齐读第二段:

师:就这样,经历了数千年之后,它们变了吗?变成什么样了呢?

3、练习二:

了解恐龙的庞大家族:

⑴谁能读读这一句?

⑵读了之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⑶小结:

曾经如狗般大小的恐龙,经过数千年之后,大小、行走方式、甚至连性情都发生了变化,繁衍成了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用什么词形容这样一个家族最合适呢?

(形态各异)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恐龙真是太有趣了。你们喜欢它们吗?你对其中的哪些最感兴趣呢?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它们?

⑷进入交互平台,点击相关资料,看看能不能查到你感兴趣的。

⑸反馈:

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⑹多么有趣的大家族啊!让我们再好好的朗读这一句。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恐龙,最后都幸运地飞上蓝天了吗?

4、练习三:

了解猎食性恐龙:

⑴说说猎食性恐龙的特点。

⑵这一句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

⑶其实,猎食性恐龙能具备滑翔的能力,并最终飞向蓝天,这只是一部分科学家的推测、假设,你们相信他们的推测吗?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有一点是不用咱们怀疑的,请大家齐读:“不管怎样,……崭新的生活天地。”

5、练习四:

总结全文:

读完之后,你喜欢恐龙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不仅已经喜欢上了恐龙,而且已经深深地被作家笔下的文字而吸引。想不想把作者这样精彩的描述背下来呢?

6、练习五:

练习背诵1~4自然段:

老师引背,学生跟着背。

7、过渡:

同学们,我们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已经对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大家不仅已经喜欢上了恐龙,而且被作者有趣的文字所吸引。在即将告别恐龙世界的时候,科学家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告诉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很多想说的话。让我们一起来参加网上论坛吧。

四、网上论坛

1、学生点击参加讨论。

2、指名读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4、交流第一个讨论题:

⑴选择了这个话题的同学真不少!想说的自己站起来大胆地说吧!

⑵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5、交流第二个讨论题:

⑴很多同学认为科学家的愿望一定会实现,能不能说说理由呢?

⑵不认同的同学也发表你们的看法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概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简介对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预习交流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四、学习生字

1.同桌交流识记字形并组词。

2.汇报交流。

3.组内交流指导写字,互评。

4.针对难点板书指导书写。

五、初知内容

1.小组内轻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34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