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教案
教案中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安排,包括导入、授课、互动、练习、总结等环节,确保教学过程有序。写好数学四年级教案是有技巧的,接下来给大家分享数学四年级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1
教学课题:
《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
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数据关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决,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与同伴交流思想。
5.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知识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关系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小桶、小红旗、旗座、玻璃珠
教学过程:
(课前交待插红旗的个人成功体验与小组团结协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巩固统计认识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入课
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生答
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动物园里正准备给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是谁啊?(直接入课)
这么多的客人,他们正给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们也一起来吧!(一起唱生日歌)。(营造气氛)
2、统计客人数量,完成统计表
让我们找找,都来了那些客人?(学生指出,老师点出来形成象形统计图)
数一数各有多少?师课件填表。
3、问题与解决
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再解决。
二、摸珠子事例,教学可能性大小
1、介绍游戏做法
(投影仪投影)游戏方法;游戏规则。
裁评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组玩并做好统计,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巩固统计图的记录方法
3、结果分析,导出结论
请一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次数最多?)再看实物论证。
再次发言,引导形成结论意识。
小组同学根据图表,推测哪种颜色球的多少,再实证。
三、水果事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提出问题
老师有一个水果店,卖了这几种水果(课件出示)。
你喜欢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时来的时候,老师请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把你们喜欢吃的水果都记下来?
2、学生调查
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格。
3、学生发现情况,解决问题
根据你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现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进一点水果?你认为现在可以去进点什么水果才是最好卖的?
四、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统计呢?
班上的同学,看一看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统计学校的老师,知道学校是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
看看什么东西好卖!(市场调查,进货)
天气调查,帮助农业生产!
比多少!
…
五、学习情况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统计学习情况
学生清理小红旗的面数,完成数据收集。
完成统计表(课件)
2、学生发现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师总结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能从方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与位置”在实验教材中的编排结构如下:
具体内容
一下P1第一单元位置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用两个条件确定)
二上P67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简单的三视图(实物)
三下P2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八个方向及描述线路图
四下P17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及描述线路图
五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三视图(规则图形)
六上第一单元位置坐标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和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够通过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和距离来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具体编排如下。
例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生活技能。
三、编写特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1)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2)注意: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师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
2.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注意: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要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2)“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在图
上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
3.例2。
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注意:可以灵活创设教学的情境;对绘制的具体方法不必做统一要求,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绘制的方法;最后,向学生介绍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
4.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3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2)“做一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注意:要让学生充分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一些长方形,并联结对角线,量出各条线段的长度,标出角度,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顶点上进行练习。另外,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东偏南45°”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
5.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4,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做一做”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注意: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条路线,并通过多种方式确定每一段行进的方向、途经的主要建筑物和相应的距离。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由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线路,描述出行进的线路,供课上使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建议
1、教材选取与生活相关的学习素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块知识是有趣、并富有挑战性的。
2、注意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其实就是极坐标的思想,学生开始不习惯,所以要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体会用这种方法判断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并掌握其方法。
3、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本单元在确定物体的距离时,经常用单位长度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如一段表示50米等,两地之间的距离用几个单位长度来表示。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
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六、时间安排:课时划分本单元可以划分为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P18例1P20练习三题1、2
第二课时:P19例2P21练习三题3、4
第三课时:P22例3P24练习四题1、2
第四课时:P23例4P25练习四题3、4、5、6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形成三角形的表象建立三角形的概念,在小组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边的特征。
2、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和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小棒钉子板点子图白纸2号和3号信封
教学过程:
一、呈现生活画面
1、看到画面中的图形了吗?生活中的图形多吗?
小结:的确,生活离不开图形,正是许许多多的图形才构造了生活的美。
「评:通过展示生活画面,使学生感到生活中的图形无处不在,同时感受到图形的美,通过画面的展示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心情」
2、抽取图形,抓住已研究的平面图形切入新课教学。
师:这些画面中都有哪些图形?
小结:为了更好的使用图形为我们服务,我们有必要研究它们的特征。
「评:通过对画面中图形的辨认抽取,让学生对已学平面图形的回顾,同时产生对未知领域探究的欲望」
师:(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从哪些方面研究的?
板书:研究内容:边(角)
(2)我们又运用哪些研究的方法呢?板书:研究方法:量、比、折
「评: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回顾,实质是为研究三角形而进行的一种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渗透」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三角形?
二、动手做三角形
师:(1)想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吗?会做吗?
(2)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做,然后试着做,开始!
1.活动体验:
材料:(1)小棒(2)钉子板(3)点子图(4)白纸
摆围画画或剪或折
2、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1
师:有人用摆的方法吗?老师也摆了一个,大家看看怎么样?
为什么?为什么?
师:三根小棒要怎么放呢?
师:三跟小棒要头尾连接,头尾连接了也就围成了。
板书:围成
师:如果把每根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围成三角形要几条线段?
板书:三条线段
4、汇报展示2
师:有的同学用小棒摆,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围画剪折)
小结:观察你们做的三角形,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吗?
定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的感知并正确建立表象。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摆小棒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楚的认识三角形;一方面以辨代练;另外,结合教师操作的过程和学生的汇报展示很水到渠成的揭示了三角形的概念。」
三、教学各部分名称
1、示范画一个三角形
师:(1)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几条边?
(2)三角形的边在哪里?用手势告诉老师!
小结:(1)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
(2)你认为它的角在哪里?
(3)每个角的顶点都有一点叫三角形的顶点
(4)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评:教师画三角形的过程也是重新解释三角形定义的过程,通过对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共同特征,为后继研究三角形其它方面的特征而奠定基础」
过渡: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共同特征,三角形还有哪些特征呢?能否像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来研究呢?
四、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边的特征
1、材料:4组三角形
师:先思考一下,你想怎么研究?说说你的计划?
2、操作
师:打开(2)号信封,你可以借助这些材料进行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2边相等,3边相等,3边都不相等
「评:利用长形和正方形的边与角研究的方法初步展开对三角形的研究,一方面建立一种学习方法的迁移,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自主的探究,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下节课研究三角形作出了巧妙的预设」
五、小组研究,深入了解三角形边的特征
1、活动材料:4根小棒一张实验报告
2、活动要求:小组研究一人记录研究结果
3、实现小组汇报
4、活动程序安排
师: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放弃无畏的争辩,用事实说话好吗?)
呈现例题:
操作指导1:
师(1)从4根小棒中任意选择3根,你会选吗?
(2)每次有1根不选
操作指导2:
师:你发现三根小棒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师:用小棒摆的时候千万不要手忙脚乱,先确定最长边,然后把两个短边慢慢往下压,明白吗?
呈现实验表格
(一人读实验要求)
师:打开3号信封,小组合作,组长记录,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最好!
「评:通过教师操作前的指导;更加突出表现了教师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渗透,为学生有序的操作实验提供技术支持并节省了学生在操作中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就连表中的数据的从小到大的排列可以看出对教学细节的精心安排。
5、巡视指导
(1)指导小组不要乱操作
(2)4,6,10不作指导
6、汇报研究成果
板书:成功失败
4564610(有争议)
56104510
师(纳闷):(1)4510三根小棒为什么摆不成呢?
我不相信,我要验证一下!
直观演示:
(2)为什么摆不成呢?
板书:4+5<10
(短边相加还没有长边长)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的练习二第4、5、7、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3.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5.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学了怎样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谁来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指名1、2个学生回答)
师让学生自己完整的总结:首先要看数位是否相同,相同的数位就要从位比起,如果不能比较出来,就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如果数位不相同,就看哪一个数的数位多那个数就大。
2.复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100000=110万1210000=121万720000=72万
师:要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要把万后面的零去掉,要加上一个“万”字。
3.做一做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二、复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1.让学生表演地球与太阳(课本例6)。
2.师:“大约130万个”是一个什么数?
生:是一个大概数,近似数。
师:求一个近似数要用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
3.12756≈10000=1万1389000≈1390000=139万
≈13000=13千=1389千
①师:我们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应该怎么做?
生:首先找出万位,再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不满5就四舍,满5就五入,然后在把万后面的数改写成零或加一个万字。
②请同学思考:如果是省略千、百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呢?
做练习15页的“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
生总结:省略哪一个数位上的数要先找出那个数位,然后看到右边下一位是否满5决定四舍五入,但必须在后面加上省略那一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4题由师生对答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2.第5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开火车的形式校正,并要求说明过程。
3.第7题由老师提示,讲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对。投影校对,并让学生提出质疑。
4.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拿学生的课本投影校对,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并答解疑难问题。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习十。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学校门口的两家文具店,左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元,右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0元,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的价格比较起来怎么样?你们是怎么样比较的?
2、为什么2.8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性质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教师投影米尺图),并用整数表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以0.1米为例示范: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图:关于0.10米、0.100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
(3)反馈学生完成情况,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见投影出示: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图: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
(4)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把三幅米尺图投影重叠两次,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把道理讲出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5)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问: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验证性质
(1)同学们自己完成58页“做一做”。
(2)让学生从直观图上比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运用性质
1、教学例2
(1)教师对学生说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板书:化简)
(2)学生自己完成105.0900=x。
(3)学生讨论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全班交流、强调小数的性质中说的是“小数的末尾的0”。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3:
(1)教师说明: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2)学生自己完成。
(3)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4)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的右下面点上小数点。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2题。
3、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讨论下面的3个问题:
A、0.70,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不变?
B、4.08去掉0,会怎么样?
C、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吗?
(2)全班齐读小数的性质,强调性质中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四、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课本58、59页,提出质疑,大家交流解决。
五、巩固练习
1、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不正确的请举出反例。
(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练后问:你认为在小数性质的表述语中,哪几个词语最重要?(教师在"小数"、"末尾"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2、做64页练习十第1、2、3题。
第1题让学生练习后说说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数中的0不论何处都不能去掉;(2)小数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评价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学本节课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
0.4×5=0.2×5=0.6×5=
0.3×6=0.2×7=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6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4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板书设计:略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7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让学生口算。
145158164254245263156147156+15258-25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160159120
3.笔算下面各题。
33)28038)180
独立试做,反思做法,达到灵活运用
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4026=
(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
(4)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然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
(5)教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比较那种方法简便一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选择合适你自己的试商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些?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中除数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试商简便些?
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除数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比较简便。
三、练习
练习十五第512题
第5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6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讨论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7~11题,实际应用的题目。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计算的方法又体会了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12题,是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条件,独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总结。(略)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4~66页,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角,能指出角、边和顶点;能用常用的符号来表示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圆形纸片;一些特殊的角;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射线,请同学们确定一个点,以这个点为端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学生操作后,选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发现从一点引入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看看同学们画的角,是一样大的吗?
学生发现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教师:这些角哪些角大,哪些角小呢?我们除了可以观察和重叠比较外,还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画角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角的意义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由学生画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问题。]
二、进行新课
1.量特殊的角。
教师:角的度量需要量角器,下面我们动手自制一个简易的量角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圆形纸片,把它对折,变成了什么?
学生对折后回答:半圆。
教师:把这个半圆对折后形成什么角呢?
学生操作后回答:变成直角。
教师:这个直角是多少度?
学生:90度。
教师:把这个90度的直角再对折(学生操作),现在这个角是多少度?
学生:是90÷2=45(度)。
教师:请同学们把纸片展开成半圆,发现什么?
学生:半圆上有一些折痕。
教师:把这些折痕画出来,你能在这个半圆的折痕上从左到右找到0度、45度、90度、135度和180度的角吗?
学生找出来后,请学生拿给大家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这个角的。
教师:我们把0度写作0°,把45度写作45°。请同学们用这种写法,在半圆上标出相应的度数。
学生操作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学生的半圆纸片(如图45)。图45
教师:这样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就做成了。同学们可以把书本封面上的一个角放在这个量角器上比一比,看看是不是90°?教师边讲边做示范后,学生把书放在半圆上比。
教师:能说一说比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量的时候要和标有0°的线对齐,并且角的顶点要和半圆上几个角的顶点对齐。
教师:我们把标有0°的线叫做0°刻度线,半圆上几个角的端点叫做量角。图46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量一量自己的三角板上的角,能找到45°的角吗?再用三角板上的一个直角和一个45°的角拼在一起,看量出的角是多少度?
学生量角后,汇报时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量的,让学生掌握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再看另一边是多少度的量角的方法。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用做简易量角器的方法,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认识量角器并且掌握量角的方法,这样不是把知识的教学停留在“教”上面,而是体现在“做”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体现“做数学”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主动获取知识。]
2.量一般的角。
教师拿出一个25°的角问学生:用你们手中的量角器能量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学生:不能。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有更精密的量角器。
多媒体课件出示量角器。
教师:看,这个量角器和你们手中的量角器比,有哪些不一样?
学生直观地发现,这个量角器的刻度更多,并且有内外两圈刻度。
教师:这里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这样的量角器有内外两圈刻度,有两条0°刻度线,方便同学们从两个方向测量角的度数。
教师:同学们测出1号角是25°,这里角的符号我们通常用“∠”来表示,所以可以记作∠1=25°。请同学们用这种方式记你们测出的其他角。学生记角。
教师:量角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从量特殊的角过渡到量一般的角,从而引发需要更精密的量角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放在对量角器的认识和量角上面,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提高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掌握水平。〕
3.做活动角。
指导学生做活动角,然后让学生旋转一条边,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教师:在做活动角的过程中,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后,请学生判断图47中两个角的大小,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指导学生总结出角的大小主要看角张开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结论。图47
〔点评: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做活动角和判断角的大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大小的关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三、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1~4题。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9
教学内容:
教材9-1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异同。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一位小数表示()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4.0.307的3在()位上,表示();7在()位上,表示()。
5.1米=()分米,1分米=()米;
1千克=()克,1克=()千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1、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0.69○0.8
2、引导:运用转化法和画图法可以比较小数的大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大小呢?(运用计数单位的有关知识比较大小)
(二)比较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1、三位选手跳远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
2、引导:因为2.97比3.13和3.08都小,我们知道:整数部分小的那个数就小,那3.13和3.08如何比较呢?
(三)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部分的大小,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部分相同,就从部分的位比起,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在数轴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比大小。
0.839○0.96.07○6.75.45○5.63
4.03○4.0097.217○7.227.19○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5分米=()米37厘米=()米
5元4角=()元150克=()千克
在□里填数字,使它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2)使这个数最接近31,这个数是()。
板书设计:比大小
0.8>0.693.13>3.08>2.97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并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2.结合实际,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3.使学生能按三角形内角的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形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概念。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能正确区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指出下面的角各是什么角。
2.什么叫锐角?什么叫直角?什么叫钝角?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大家都知道角的两边是射线,下面我在这每个角的两边上分别截取一段(老师在每个角的边上点上一点),这样每个角的两边就成了什么?(线段)我再连结这两个端点,看变成了什么图形?(三角形)今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研究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我们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
(2)指名学生说。老师投影红领巾、三角旗、房梁架图,(覆盖片)再掀掉覆盖层,还原三角形原形。
(3)观察这些三角形,数一数,每个三角形中有几条线段?(板书:三条线段)
(4)是不是只要给你三条线段,都可以组合成一个三角形吗?看投影,这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吗?
(5)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老师接着板书:围成的图形)学生齐读三角形的概念;
(6)能不能说:“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为什么?(指名说)
(7)老师指出: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边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看一看,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板书如下)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1)投影电线杆、自行车图。大家观察一下图中哪些部位是三角形的?
(2)这些部位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其它形状呢?我这儿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木框,角上都用螺母固定了,下面我请两个同学上来拉给大家看看,你们就明白了。
(3)指名的两同学先拉长方形框,大家观察,发现了什么?(变形)再拉三角形框,又发现什么?(不变形),这说明了什么呢?
(4)老师指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是三角形固有的特性。正因为三角形的这种特性,所以不少东西都采用三角形的结构。
(5)请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4.教学三角形的分类。
(1)在黑板上贴上一组三角形贴片,请大家说一说每个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2)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些三角形的特征,每两个一组,把这些三角形分成三组?
(3)指名回答,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把归为一组的贴片放到一起)
(4)指出:①⑥为一组,因为都有一个角是直角;②④为一组,因为都有一个角是钝角;③⑤是一组,三个角都是锐角。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6)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看这些三角形角的情况,想一想,不管是锐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它们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点?(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7)我们把所有三角形作为一个整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就分别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老师边讲解边板书)
(8)尝试练:猜三角形的形状。老师揭下黑板上三角形贴片,在一本大书后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三角形是什么形状。
(9)重点说明,只露出一个锐角,你能猜出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吗?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和特性?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着重结合三角形的概念说清为什么。
2.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多指名说。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
只指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4.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这个三角形就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59页例1—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运用猜测、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让学生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大胆猜测。
1.通过商品标价2.50元和3.00元这两个小数尾末有零来引起思考,自然地引出两个问题:0.1米、0.10米、0.100米,它们大小相等吗?0.30和0.3呢?
2.猜一猜。
二、利用工具,检验猜测。
师:老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些工具(一把米尺,一张数位顺序表,两张方格纸),请你们利用这些工具来检验刚才的猜测是对还是不对。先请你们四人一组,选一选、议一议:你们选择哪种工具,准备怎样来验证?
学生动手操作、检验:
⑴学生利用直尺验证:0.1米是1分米,0.10米是10厘米,0.100米是100毫米,他们在尺子上所表示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⑵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验证:把0.30和0.3写在数位顺序表中,从数位顺序表中看出,它们的位数虽然不同,“3”所处的位置相同,所以0.30=0.3。
⑶学生利用正方形图验证:0.30是百分之三十,0.3是十分之三。从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图中取其中的30份,就表示0.30。从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图中其中3份,就表示0.3。从图中很明显的看出0.30=0.3。启发学生想一想:十个百分之一是一个十分之一,三十个百分之一是三个十分之一,所以0.30=0.3。
三、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从刚才的操作中,我们已经知道:0.1米=0.10米=0.100米,0.30=0.3。下面请大家观察这两个等式,什么不变,什么变了?为什么数变了后数的大小不变?
四、概括总结,揭示性质。
⑴谁能用一句话归纳出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就叫做“小数的性质”。
⑵请大家一起读“小数的性质”
五、学生质疑。
六、运用性质,化简改写。
⑴学了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呢?请大家自学课本例3。想一想:什么叫化简?什么叫改写?它们的根据分别是小数性质中的哪一句?并举例说明。
⑵教学例4
出示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①问:0.2和4.08各是几位小数,要把它们改成三位小数应在小数的哪部分添上“0”?各应添上几个“0”?为什么?
②问:整数3改写三位小数,在3的后面添上三个“0”写作3000,对吗?为什么?那么应该怎样写?
③学生汇报结果,师板书:0.2=0.200,4.08=4.080,3=3.000。
七、巩固提高,升华知识。
⑴完成课本“做一做”的题目。
⑵摆数游戏:每个小组利用老师发给的五张数字卡片,按要求摆数:
①用五张卡片摆一个数,这个数中的两个“0”都能去掉。
②用五张卡片摆一个数,这个数中的两个“0”一个能去掉,一个不能去掉。
想一想:怎样摆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八、交流收获,反思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九、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1—6题。
十、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例2:0.70=0.7105.0900=105.09
例3:0.2=0.2004.08=4.0803=3.000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归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正确应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0、1、2、3和小数点,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主题。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三分钟老师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妇女节这天,丈夫给当教师的妻子发38.00元红包,祝妻子妇女节快乐!妻子收到后——
妻子:“谢谢老公,多了点!”
丈夫想既然嫌多,就给妻子发红包3.80元。
妻子:“我是说多了点!(意思是取掉小数点)。”
丈夫心想还嫌多就又给妻子发红包0.38元。
妻子:“我是说多了一点!”
师:不知道大家听懂这个故事吗?谁来说说?
师:看来大家听懂了这个故事。妻子在这里说的“多了点”,意思让丈夫把小数点去掉(发成3800元),而丈夫理解的却是发的多了。这里的“多了点”,在语文修辞中叫“一语双关”,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表意丰富,值得我们去学习。没想到小数点就在我们生活中作用这么大,而且引出这么有趣的故事。
故事讲到这里,老师的问题也就出来,老师也把问题装在红包里,让我们一起拆开红包。
红包问题:丈夫发红包从38.00元、3.80元、0.38元,钱数是多了还是少了?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生:钱数少了,小数点左移动了。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出示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大家一起读课题
师:(教师板书课题的同时问)同学们,我们先做个猜想:大家猜一猜小数点会向哪个方移动(左右),向哪方移动会变大,哪方移动会变小?好,让我们一起寻找规律,验证猜想。
二:复习旧知讲授新课
1、故事引出新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师:大家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喜欢吗?(喜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大话西游》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径庆阳,听说庆阳的香包文化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也分别看中标价为80.00元、8.00元、0.08元和0.80元的四款香包,但他们遇到些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以下问题:
1.化简下列小数。
80.00元=8.00元=0.80元=
2.说出下列各数中每个8所表示的意义。
8080.080.8
3.将下列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8080.080.80
(0.08<0.8<8<80)
小组讨论:
观察下列一组小数,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小数点每移动一位,数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右大)
2、独立思考,总结规律。
(过渡句,大家总结的特别好,刚才大家将从左到右观察,如果让大家从右到左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呢?)
独立思考:
观察下列一组小数,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小数点每移动一位,数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0.08<0.8<8<80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左小)
树立模型思想:右大左小。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同学们能不能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呢?(右大左小。)
同学们,问一问你们喜欢左还是喜欢右,生,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喜欢左还是右?老师喜欢右,因为小时候左手写字,妈妈就批评,所以我喜欢右,而且如果将这38.00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是不是更喜欢了。
(同学们表现真棒,看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砸金蛋,同学们,和平常一样,我们把学生分成三组,谁答对问题加一分,获胜组将的到老师送的意外惊喜哦)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__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2、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
五、课堂独立作业
课本第10—11页7、9、12题。
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指导和帮助。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14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0?250100?2558?29250?19?1533?3+16?7+5
1、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47?28?(735?49+7)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5?(12?12?12+12)
=240?(100?25)=5?(0+12)
=240?4=5?12
=960=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2、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514—389—111
87X201125X88
66X9928X3+28X5+2X28
25X47X40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3、4、5、6P129—1306、7、8、9
数学四年级教案篇1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60×2=
198÷49=50+30=
38×79=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9999×2=9999×3=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9999×7=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