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

时间: 新华 四年级教案

教案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为教师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教学指导。优秀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带来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小时候做毽子的方法,步骤。体会那个时代孩童的生活乐趣和纯真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做毽子的方法,从中体会到自己动手做毽子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工具和材料:鸡毛、包装袋两米、垫圈、线、索线、布条、剪刀等

2.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毽子

3.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毽子的故事或相关资料

4.课件让学生玩一玩踢毽子

教学思路: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课间爱做什么游戏,大家既然这么爱踢毽子,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个呀?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做毽子的步骤。

2.小组内互读,有疑问的地方标在书上。

3.结合实物,理解课文。

(1)出示插图和毽子,引导学生通过读、议、画的方式,明确毽子是如何做出来的,什么样的毽子既美观又好踢。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4.拓展延伸。

你还会做什么游戏用具,从中有什么感受?

5.检查识字。

“黏”是多音字:zhān,粘贴;niān,同“黏”。

6、推荐作业。

(1)、说一说做沙包的过程。

(2)、课间进行踢毽子比赛,共同感受活动的乐趣。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抗战中军民是如何以民族大义为重,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文中要求识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书指导

1.解题:为什么会有“缺口”?谁留下的“缺口”?

2.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读顺。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随机纠正,指导。

4.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讨论

讨论问题:

1.大胡子为什么要为饥民跪下?

2.大家在如此饥饿的情况下,为什么又将抓到手的馒头默默地放到车上?

3.当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站到尤小翠的坟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你们此时心情如何?

讨论方式:

1.自主读书感悟。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三、积累内化

在文章中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

四、识字指导

“触、栓、搐、振”是翘舌音不要念成平舌音。

五、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

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

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

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

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西门豹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段。

(二)自由读第二段

1、前后讨论、读完这段后,你们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都扔到河里去了……)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有关段落)

2、出示投影或小黑板、理解句子含义

(1)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另外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把巫婆投到河里去。)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了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3、那么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呢?

(这是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若有其事似的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就这样,西门豹用看河伯娶媳妇的办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从此“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说明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关系。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4、这段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层,请同学们给这段分层并说出层意。

(①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②③西门豹借口姑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④⑤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站着,迫使官绅们磕头求饶;⑥老百姓终于明白巫婆、官绅的骗局。)

(三)过渡语:

西门豹破除迷信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1、西门豹又做了些什么?(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2、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这种照应方法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

3、再找一找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开头巫婆、官绅们的态度是“急忙迎接”,后来“提心吊胆,气不敢出……”这是前后对照的句子。)

4、说说这些坏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开头他们以为西门豹真的是来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后来发现西门豹是将计就计,严惩他们,所以态度变化极大。)

(四)总结全文

1、指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3、通过全文的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4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

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5年属于21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

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

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⑴纠正不良读音。

⑵强调读音:

后鼻韵──程耕幻控。

翘舌音──程、哲。

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习:

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⑴难点词释义:

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⑵易混词区别:

发明──发现:

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

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写什么,并能判断文章的重点。

4、懂得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知道酒驾的危害是很大的,我们要珍惜生命。

重点难点:

1、懂得遵守交通法则的重要。

2、了解课文主要写什么,并能判断文章的重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花语中白玫瑰代表纯洁、高贵、天真的爱。

2、请同学们为“白玫瑰”加上一个量词。

(枝、束、捧、篮……)

3、读课题。

4、师介绍:小说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威廉姆斯·科贝尔。

二、整体感知

1、师:这堂课,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一枝白玫瑰》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仅5岁的小男孩和一位与男孩素不相识的老人。

2、自学课文。

3.交流。

(1)接龙读课文。

(2)理解词语。

(3)分段并概括段意。

(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5)根据课文内容,继续填空。

师:小男孩的家庭遭遇到了这么大的不幸,真是令人同情。

三、复习巩固

1、齐读课文,要求读通、读正确。

2、用几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小男孩的家里究竟遭遇了什么不幸,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课文。

课后小结

四、复习巩固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中许多的情景都没有展现出来,让我们想象这个不幸却又懂事的小男孩会说些什么:

3、师:母亲和妹妹走得很匆忙,但是她们是带着爱走的!妈妈,让洋娃娃捎去浓浓的兄妹情——让照片留住您对我的思念——让这一枝白玫瑰永远维系着我们母子的骨肉亲情吧!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幻灯片,收集与本课相关素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组际比赛背诵关于思乡的古诗词。

2.家乡,是每个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谁一触动它,就会发出最缠绵的思念之音。今天我们就随着古诗《泊船瓜洲》,与王安石共弹一曲思乡曲吧!

二、学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揭题讨论:

⑴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吗?“瓜洲”在这里指哪里?

⑵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谁来介绍一下。

⑶师相机介绍王安石。

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⑴学生自由试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正音:正音:间、数、重、还。

⑶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或师范读。

⑷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品词析句,体会感情。

⒈反复品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⑴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7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蟋蟀实物收集蟋蟀的有关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五、总结布置作业:

听写划记的生字新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9

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第七册的一篇课文。众所周知,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即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上节课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课文请同学们:

1、齐读课题。

2、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哪个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吗?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生动地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边读边画。(这里随机,学生讲到那一段我就从哪段开始讲,根据学生情况而定)

2、古今对比感受成就:

(一)交流第4自然段:

预设:

(1)生:我是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20世纪的科技十分发达。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2)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地球似乎变成了一个村子。让我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电视新闻让我们了解世界;电话使人们的联系更方便。不管你在那个国家都可以通过电话来交流、沟通;网络就更方便了,在网上可以和地球上所有的人进行交流,对话。我们班转学温州的田王磊,老师就在网络上与她聊天。还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她。这网络比千里眼还千里眼。地球真成了一个“村子”。)

(3)看课件感受20世纪的伟大成就。(我们一起来看看20世纪的科技成就。)

师: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为20世纪自豪吧!你能读出自豪感来吗?

(4)指名读、齐读。

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交流第3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1)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类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指名读。

(2)祖先的愿望是什么?是啊,他们的生活这样贫乏。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20世纪都帮他们实现了吗?课件箭头显示“千里眼“------望远镜、网络视频;“顺风耳”------电话、耳麦;腾云驾雾------航天飞机。

何止这3个幻想,人类上百万年的很多幻想20世纪都一一实现了。你随便代祖先说一个幻想,现在一定能实现。嫦娥奔月------宇宙飞船;去海底------潜水艇等。

20世纪上天入地、咫尺天涯都变成了现实。

人类上百万年的幻想,20世纪在短短的100年的时间里都实现了。所以说(手指板书)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古今对比

分组对比读3、4段

跟祖先比,20世纪的科技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生:舒适和方便

师: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引导学生第3和4自然段对比,联系生活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体会现代生活的方便和舒适。)从电视、因特网、mp3、mp4带来精神生活变化。电话、手机通讯发达。火车、飞机出行方便!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师:是啊,20世纪的科技成就,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更加幸福。课文中用了一句诗来赞扬20世纪的成就。大家一起读出来。

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齐读诗句。

这句诗讲的是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

如果把20世纪的科技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

感受20世纪变化快、大。

感情朗读(把变化快变化大读出来。)

(4)20世纪还有很多成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拓展内容)

如此伟大的成就让我们不得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了解说明方法

师:这两段话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作者用了什么办法来说明的呀?

举事例和作比较

那些是举事例哪些是作比较?

(祖先的幻想就是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课文中还有哪里有对比?跟王公贵族比,说明现在生活的美好。)

师: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师:这些方法、这些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更加生动了。

对比两段话,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简洁。

三、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引用诗句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__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预设:

生自豪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激动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同学们,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来到。21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从小学科学,爱科学。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本书是路甬祥先生特意为少年儿童写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请大家去读读。

2、“21世纪是______________的世纪。”

请你说一说,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z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与小组合作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难点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课前准备:

1、课件

2、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1.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原来是一架飞机在夜航。(课件出示朗读,学生闭着眼睛听。)同学们,在漆黑的夜晚,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呢?要弄清这个问题,请继续往下看:(屏幕出示蝙蝠)认识它吗?[蝙蝠(齐读正音)]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

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揭示课题:蝙蝠与雷达(齐读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初读的感受。

1、同学们真会思考,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下面就带着你们的问题默读课文,在默读课文的时候带着笔在课文中画一画写一写试着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2、读后汇报,指名同学说说读后知道些什么,开始指名中下一的学生回答,课文的大概内容指名较好的同学回答。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1、今天我们就当一回科学家,找出课文中蝙蝠与雷达有关系的一句话(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让学生读并提问题。过度:是啊科学也是一样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但实验一做就不可能一定会成功,找出科学家辛苦工作的一句话。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句话并说说理由。体会科学家的发明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仔细品味反复和终于。

2、哪些句子是描写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读读并说说理由,用即使也仿照着说说话。有新问题吗?(蝙蝠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

3、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张实验表。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第一次蒙上眼睛铃铛不响不靠眼睛

第二次塞上耳朵铃铛响要靠耳朵

第三次封住嘴铃铛响个不停要靠嘴

4、研究结果表明蝙蝠夜间飞行不用眼睛,是用耳朵和嘴巴配合起来探路的。有新问题吗?(怎样配合探路的?)接着再找找并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指名同学起来说并说说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学生说教师板书。教师出示课件让同学上台解说。

5、受到蝙蝠夜间飞行的启示把雷达应用到飞机上,读读相关的段落。模仿老师的课件在课文的图上画一画边画边说。让同学演示演示,教师板书。教师出示课件让同学上台来解说解说。飞机就能在夜空安全驾驶了。

6、观察板书说说发现了什么?说说蝙蝠和雷达的联系。再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它们的科学联系及其依据。所以课题用和联系起来。

四、巩固课文,齐读课文。又从课文中有哪些新体会。

五、总结:

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将来为人类造福。

六、扩展练习:

课后阅读有关发明创造的书籍,把收集到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帖在教室后边的墙上作为墙报一起分享。

七、板书:

11蝙蝠和雷达

嘴超声波无线电波天线

蝙蝠障碍物雷达

耳朵超声波无线电波荧光屏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1

教学分析:

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及其子孙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人感受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介绍精卫填海的原因。第二段讲精卫用什么填海。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主要讲述了海神和精卫之间的对话。这段文字与课文中的插图相呼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海神的样子是愤怒的,感受到这种情绪,应注意在读这一段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精卫平静、坚定的表情中能感受到读精卫的话时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在朗读中体会精卫那种坚强不屈的性格。第四段写的是精卫的子孙们日夜坚持填海。从“不管多大的浪,仍日日夜夜地填海”可以体会到精卫的子孙们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7个字。

2、注意积累词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神话故事,感受精卫及其子孙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个字,会写7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精卫及其子孙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本剧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本课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激趣导入,释题

1、出示词语:神话

誰认识这个词,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同学们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到字典中查找一下

神话:远古人们集体创作的神导故事

大家说一说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2、读课题,释题

精卫:神话传说中的小鸟相机学习生字“精、卫”

那么,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神话故事吧!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纠正字音

4、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和生词认读(指名读、领读、齐读)

传、淹、夺、勇、传说、淹没、夺去、勇敢、精卫

(2)分析字形并结合字义组词

左右结构的字:传、精、淹

上下结构的字:夺、勇

独体字:卫

5、写字指导

勇:第四笔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完成课后题(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作业: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故事的内容?②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精卫不怕困难、意志坚强、舍己为人的品质。

板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帝、少、曰”等6个生字,会写“帝、曰、溺”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图画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

(课件出示2)(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3、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精卫填海)

4、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精卫是干什么的?

生:精卫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

生: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示例: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帝、少、曰、溺、返、堙”(课件出示3)

“少”是多音字,在文中读“shào”;“曰”比“日”稍扁一些;“返”—“饭”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帝、曰、溺、返、衔”(课件出示4)指导书写:“帝”的中间要宽一些;“曰”要扁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衔”各部分要匀称。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很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欣赏成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成语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指名讲故事。)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板书:精卫填海)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到同学们上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课件出示6)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堙”:填塞。(课件出示7)

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提问: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小树枝和小石子)投进哪里的大海里?(东海)(课件出示8)

(板书:精卫小树枝和小石子东海)

3、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孩子去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课件出示9)(生自由发言)(板书: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4、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假如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自然灾害的发生呢?(生发言)

5、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吧。

6、全班齐读课文。

7、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总结:当我们做事情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或者没有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用来鼓励人们。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2、编新“精卫填海”。

板书设计:

13精卫填海

精卫

小树枝和小石子东海

善良勇敢、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3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铺搭石用的石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学习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自己学习收获,对课文进行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质疑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2.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问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解质疑

1.在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这道题理解了,其它的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是什么意思?

师:是啊,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不错,我们的班的同学真会读书,找出了文中描写搭石美的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

(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相应指导学习,师简笔画)

2.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排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课件:课间同学在操场做游戏,做得很高兴,可看到地上有纸张,他们都会停下来把纸拣干净。

①谁能用书上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说说这件事。(小组交流)

②“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通过对照亲身体验,感受乡亲们美好的心灵】

3.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简笔画)

【简笔画勾勒,再现人性之美。研究表明,看一遍比听一遍所获得的信息多1.66倍。单凭听觉,一份材料3天后只能记住15%;单凭视觉3天后只能记住40%;如果视听结合,3天后则能记住70—75%。通过简笔画把老人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在搭石前互让、背老人走搭石一道道亮丽山村风景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感受山村搭石的美,感受乡亲互帮互助的心灵美。简笔画在给学生传递信息的同时也给学生想象空间。】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老师这儿也有一排搭石,谁敢来走一走?

(学生一个个争相上来走搭石,师随机抽几个上台走搭。)

A(一个人走)

师: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

B(两个人走)

师:你想办法超过他?

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抢路。

C(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

师:他突然上步会造成什么情况?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突然上步。

D三人依次走。

师:这就叫……(协调有序)

【情景演示,展示人性之美。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节器有序,对于没见过搭石,更没走过搭石的城里的孩子,单靠读文是很难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研究表明识别一种东西,用语言描述,要用2.3秒;用线条符号和图示要用1.5秒;用黑白照片,要1.2秒,用彩色照片,要用0.9秒;用实物要用0.4秒。因此在课中请一个学生走,后师问:“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生:“保持平衡,不会摔倒。”无需教课开讲解,看到眼前的情景学生自然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再请两个学生一起走搭石,让后面学生想办法超过前面的学生,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生:“搭石太小,我没处落脚。”师:“所以走搭石……”,生齐:“不能抢路。”;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后面的学生从搭石上落下来,这就是不能突然止步;最后让一行学生依次走过搭石,这就叫协调有序。在情景展示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出示画面,这是什么美?)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搭石的美?

师:你再给大家读一下,同学注意听这一句写什么?(简笔画)

师:还有呢?

“假如遇到……”

师:“理所当然”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会看成“理所当然”?

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是应该的?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亲之情,读起来让人感到多么亲切。谁能把这亲切感读出来?谁能读得更亲切一点?指读。

6.老师跟你们配合读好吗?老师读前面的词语(如果……,总会……。假如……年轻人总要……)停下来后你们接着读。

【读中感悟,领会人性之美。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灵感、__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实现语文课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强调通过读以获得感悟的教学方法。“一读”领会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二读”找出文描写搭石美的句子;“三读”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这些句子领悟乡亲心灵美的情感;“四读”,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读时做到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把读书、理解、表达融为一体,做到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

师:刚才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逐一把已解决的问题擦掉。)

7.学习、了解了作者家乡的搭石,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是赞美什么?

师:还赞美搭石的什么?

师:乡亲哪些美好的情感?

(小结:摆搭石、走搭石、互让、背老人过搭石板书:心美)

三、布置作业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心灵的美;

2.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写一件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21搭石美好的心灵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此本课教学从以下三各方面着手:

1.质疑问难。本课教学从指导从质疑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梳理学生的质疑以“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统领学生的问题。这样做:①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②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老师教学有的放矢。

2.情景展示。什么是搭石对于城里的学生是陌生的,更没有走搭石的体验,因此课堂教学通过简笔画勾勒搭石、让学生走搭石感受家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把家乡搭石美丽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3.读中感悟。本可教学不仅重视朗读指导,更重视读中感悟,四次朗读每次要求不同从初读到欣赏陶醉感悟搭石那种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精神,以及乡亲们为他人着想互帮互助的人性之美。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记忆,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在妈妈的节日或生日里向妈妈表达爱的场面,以及学习亲手制作送给妈妈的节日或生日礼物。

2、进一步练习记忆画的构思、构图步骤,灵活运用造型手法来表现人物及其活动情节。

3、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妈妈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呵护关爱,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渗透母慈子孝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愿望,并敢于在一幅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生活经历进行认真加忆,对形象素材予以合理组织,提高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彩笔、绘画纸、蜡笔、油画棒、胶水、剪刀、彩纸、彩色厚卡纸、刮画纸、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彩笔、绘画纸、胶水、剪刀、彩纸、彩色厚卡纸、刮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集体交流: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母亲节、三八妇女节及妈妈的生日)

小组讨论:在妈妈的节日里,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祝福)?

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将自己小组创设的情景表现出来,同学们进行讨论评述。

三、随堂欣赏

1、浏览一组场景图片,启发学生回忆和构思。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欣赏马蒂斯、夏加尔等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体会其画面的构成与主题的表达。

四、绘画制作

鼓励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把自己为妈妈做的一件事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注意构图、色彩搭配等问题。

1、在表现“妈妈,我爱你”这个主题时,可先让学生将“我在干什么”或“我送给妈妈的礼物”放在画面的显著位置上,可以用绘画或拼贴加添画的方式来表现。为学生提供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等一般家庭常见物的图片资料,提示注意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彩搭配。

2、向学生展示一幅表现妈妈的画,展现这幅画是怎样“变”成一张贺卡的。可以将绘画内容内折,让绘画纸的反面成为贺卡的封面,然后添写上送给妈妈的话,写上名字。

五、完成作业

1、根据记忆画出给妈妈的惊喜。

2、独立或合作完成送给妈妈的手工礼物,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展评

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经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妈妈。

七、课堂小结

妈妈是无私伟大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妈妈。课后每个同学为妈妈送上一句温馨的话。提醒学生收拾整理桌面,打扫教室卫生。

四年级上册语文简单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生活,学会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3.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过程与方法】

创设交流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真观察家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

发现并理解生活中亲人的爱,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的习作。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写自己的家人。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想想自己的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

难点

真实感受该怎样去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动物,每个小动物也都有不同的个性,它们能反映出你的生活态度、处事原则和人生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你的家人最像哪种小动物吧。

二、明确要求,选择内容

1.明确习作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明确要求。

(4)总结与板书。

内容:我的一家人

要求: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2.交流素材,确定内容。

(1)交流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有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确定写的内容。(如果多数学生说的内容相似,教师要加以引导)

三、整理思路,点拨写法

1.整理思路,拟写提纲。

(1)你想怎样写,在脑海中列出一个框架,打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2)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3)学生自己试着拟写提纲。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不要统一学生的思路,教师要鼓励有新意的想法)

2.重点指导,点拨写法。

(1)怎样才能写出家人的特点?

(2)指学生回答。在交流中明确:要抓住人物的&39;动作、语言、表情等进行描写。

(3)要通过描述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具体、生动的事情,来突出他们的个性与特点。

四、个性表达,下笔成文

1.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给自己的习作起个新颖的名字。

2.教师巡视中做个别指导或疑难解答。

板书设计:

小小“动物园”

明确要求→交流素材→下笔成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互评互改、自评自改,使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2.引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互评互改、自评自改,使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难点

能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写出家人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回顾要求,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同学们也已经完成了习作。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习作要求,根据习作要求,进一步完善习作。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习作要求。

二、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1.集体评改,回顾方法。

(1)回顾修改习作的方法,全班交流。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放到投影仪上,全班同学针对习作提出修改意见。(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方式去修改。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自读自改,完成习作。

(1)自读习作,没完成的接着写完整。

(2)读自己的习作,按照习作要求和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3)教师巡视指导修改情况。

3.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议。

(2)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作重点,评价事例是否具体,表达情感是否真挚。

三、再次交流,布置作业

1.指名读修改后的习作,引导学生交流改后的感受。

2.布置作业。

回家后,将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3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