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好的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要怎么写?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供大家参考。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1
教学目标: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60000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习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6407000。
②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850003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的练习二第4、5、7、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3.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5.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学了怎样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谁来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指名1、2个学生回答)
师让学生自己完整的总结:首先要看数位是否相同,相同的数位就要从位比起,如果不能比较出来,就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如果数位不相同,就看哪一个数的数位多那个数就大。
2.复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100000=110万1210000=121万720000=72万
师:要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要把万后面的零去掉,要加上一个“万”字。
3.做一做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二、复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1.让学生表演地球与太阳(课本例6)。
2.师:“大约130万个”是一个什么数?
生:是一个大概数,近似数。
师:求一个近似数要用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
3.12756≈10000=1万1389000≈1390000=139万
≈13000=13千=1389千
①师:我们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应该怎么做?
生:首先找出万位,再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不满5就四舍,满5就五入,然后在把万后面的数改写成零或加一个万字。
②请同学思考:如果是省略千、百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呢?
做练习15页的“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
生总结:省略哪一个数位上的数要先找出那个数位,然后看到右边下一位是否满5决定四舍五入,但必须在后面加上省略那一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4题由师生对答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2.第5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开火车的形式校正,并要求说明过程。
3.第7题由老师提示,讲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对。投影校对,并让学生提出质疑。
4.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拿学生的课本投影校对,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并答解疑难问题。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并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2.结合实际,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3.使学生能按三角形内角的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形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概念。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能正确区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指出下面的角各是什么角。
2.什么叫锐角?什么叫直角?什么叫钝角?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大家都知道角的两边是射线,下面我在这每个角的两边上分别截取一段(老师在每个角的边上点上一点),这样每个角的两边就成了什么?(线段)我再连结这两个端点,看变成了什么图形?(三角形)今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研究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我们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
(2)指名学生说。老师投影红领巾、三角旗、房梁架图,(覆盖片)再掀掉覆盖层,还原三角形原形。
(3)观察这些三角形,数一数,每个三角形中有几条线段?(板书:三条线段)
(4)是不是只要给你三条线段,都可以组合成一个三角形吗?看投影,这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吗?
(5)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老师接着板书:围成的图形)学生齐读三角形的概念;
(6)能不能说:“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为什么?(指名说)
(7)老师指出: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边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看一看,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板书如下)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1)投影电线杆、自行车图。大家观察一下图中哪些部位是三角形的?
(2)这些部位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其它形状呢?我这儿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木框,角上都用螺母固定了,下面我请两个同学上来拉给大家看看,你们就明白了。
(3)指名的两同学先拉长方形框,大家观察,发现了什么?(变形)再拉三角形框,又发现什么?(不变形),这说明了什么呢?
(4)老师指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是三角形固有的特性。正因为三角形的这种特性,所以不少东西都采用三角形的结构。
(5)请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4.教学三角形的分类。
(1)在黑板上贴上一组三角形贴片,请大家说一说每个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2)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些三角形的特征,每两个一组,把这些三角形分成三组?
(3)指名回答,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把归为一组的贴片放到一起)
(4)指出:①⑥为一组,因为都有一个角是直角;②④为一组,因为都有一个角是钝角;③⑤是一组,三个角都是锐角。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6)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看这些三角形角的情况,想一想,不管是锐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它们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点?(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7)我们把所有三角形作为一个整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就分别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老师边讲解边板书)
(8)尝试练:猜三角形的形状。老师揭下黑板上三角形贴片,在一本大书后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三角形是什么形状。
(9)重点说明,只露出一个锐角,你能猜出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吗?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和特性?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着重结合三角形的概念说清为什么。
2.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多指名说。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
只指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4.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这个三角形就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归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正确应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0、1、2、3和小数点,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主题。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三分钟老师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妇女节这天,丈夫给当教师的妻子发38.00元红包,祝妻子妇女节快乐!妻子收到后——
妻子:“谢谢老公,多了点!”
丈夫想既然嫌多,就给妻子发红包3.80元。
妻子:“我是说多了点!(意思是取掉小数点)。”
丈夫心想还嫌多就又给妻子发红包0.38元。
妻子:“我是说多了一点!”
师:不知道大家听懂这个故事吗?谁来说说?
师:看来大家听懂了这个故事。妻子在这里说的“多了点”,意思让丈夫把小数点去掉(发成3800元),而丈夫理解的却是发的多了。这里的“多了点”,在语文修辞中叫“一语双关”,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表意丰富,值得我们去学习。没想到小数点就在我们生活中作用这么大,而且引出这么有趣的故事。
故事讲到这里,老师的问题也就出来,老师也把问题装在红包里,让我们一起拆开红包。
红包问题:丈夫发红包从38.00元、3.80元、0.38元,钱数是多了还是少了?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生:钱数少了,小数点左移动了。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出示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大家一起读课题
师:(教师板书课题的同时问)同学们,我们先做个猜想:大家猜一猜小数点会向哪个方移动(左右),向哪方移动会变大,哪方移动会变小?好,让我们一起寻找规律,验证猜想。
二:复习旧知讲授新课
1、故事引出新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师:大家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喜欢吗?(喜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大话西游》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径庆阳,听说庆阳的香包文化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也分别看中标价为80.00元、8.00元、0.08元和0.80元的四款香包,但他们遇到些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以下问题:
1.化简下列小数。
80.00元=8.00元=0.80元=
2.说出下列各数中每个8所表示的意义。
8080.080.8
3.将下列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8080.080.80
(0.08<0.8<8<80)
小组讨论:
观察下列一组小数,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小数点每移动一位,数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右大)
2、独立思考,总结规律。
(过渡句,大家总结的特别好,刚才大家将从左到右观察,如果让大家从右到左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呢?)
独立思考:
观察下列一组小数,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小数点每移动一位,数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0.08<0.8<8<80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左小)
树立模型思想:右大左小。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同学们能不能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呢?(右大左小。)
同学们,问一问你们喜欢左还是喜欢右,生,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喜欢左还是右?老师喜欢右,因为小时候左手写字,妈妈就批评,所以我喜欢右,而且如果将这38.00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是不是更喜欢了。
(同学们表现真棒,看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砸金蛋,同学们,和平常一样,我们把学生分成三组,谁答对问题加一分,获胜组将的到老师送的意外惊喜哦)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 价数 量总 价
钢笔( )元/支( )支( )元
练习本( )元/本( )本( )元
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
(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
(3)认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 价数 量总 价
列车( )千米/时( )时( )千米
自行车( )米/分( )分( )米
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小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
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
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8、9题。
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
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
0.4×5=0.2×5=0.6×5=
0.3×6=0.2×7=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6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4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板书设计:略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7
教学课题:
《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
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数据关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决,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与同伴交流思想。
5.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知识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关系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小桶、小红旗、旗座、玻璃珠
教学过程:
(课前交待插红旗的个人成功体验与小组团结协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巩固统计认识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入课
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生答
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动物园里正准备给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是谁啊?(直接入课)
这么多的客人,他们正给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们也一起来吧!(一起唱生日歌)。(营造气氛)
2、统计客人数量,完成统计表
让我们找找,都来了那些客人?(学生指出,老师点出来形成象形统计图)
数一数各有多少?师课件填表。
3、问题与解决
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再解决。
二、摸珠子事例,教学可能性大小
1、介绍游戏做法
(投影仪投影)游戏方法;游戏规则。
裁评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组玩并做好统计,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巩固统计图的记录方法
3、结果分析,导出结论
请一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次数最多?)再看实物论证。
再次发言,引导形成结论意识。
小组同学根据图表,推测哪种颜色球的多少,再实证。
三、水果事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提出问题
老师有一个水果店,卖了这几种水果(课件出示)。
你喜欢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时来的时候,老师请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把你们喜欢吃的水果都记下来?
2、学生调查
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格。
3、学生发现情况,解决问题
根据你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现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进一点水果?你认为现在可以去进点什么水果才是最好卖的?
四、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统计呢?
班上的同学,看一看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统计学校的老师,知道学校是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
看看什么东西好卖!(市场调查,进货)
天气调查,帮助农业生产!
比多少!
…
五、学习情况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统计学习情况
学生清理小红旗的面数,完成数据收集。
完成统计表(课件)
2、学生发现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师总结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8
[设计理念]: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内容,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些角;通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生活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渗透分类的思想;同时通过问题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充分展示和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语言达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
2、知道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建立各种角的概念,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
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角。(板书:角)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平角
我们已经知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能形许多不同的角。现在老师手中有把扇子,当扇子旋转到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时,就隐藏着这样一个图形(多媒体演示折扇图1),它是角吗?请大家谈谈自己观点。
指名回答,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角的概念来分析是否是角。
2认识周角。
老师手中还有一把扇子,扇子的一边继续旋转一周,隐藏着另一个图形,这时还是角吗?同学们再谈谈你的看法。
3、角的分类
(1)我们把新认识的角放到角的大家族中,(投影:出示一堆角三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平角、一个周角、三个钝角),让学生感觉凌乱,你想知道些什么?指名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在下面议论什么呢?你现在最想干的是什么?
(我想知道它们每个角的度数;还有它们的.各自的名称;我觉得很乱,可不可以分一分类等。)
好,今天我们就通过角的分类来进一步了解这些角。(教师板书课题:角的分类)观察一下,它们可以分为几类?把你认为是一类的角的序号写在一块。
教师观察分类情况。
让几个小组的代表上黑板将贴纸分类。
(2)通过观察我发现大家对这三个特殊角比较感兴趣,这样吧,我们先研究者几个特殊的角吧。(将直角、平角、周角移开成一列)对于这几个特殊角,你有哪些了解?
同学们,你怎么知道平角是180°,周角是360°?下面拿起你准备好的白纸,跟老师一起来验证吧。
①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用笔标出直角)这个角是多少度?
板书:直角90°
②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如右图。两个直角组成我们新认识的角,它叫平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它是多少度?
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
板书:平角180°
继续问: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角?
③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板书:1平角=2直角
④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
教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度。
板书:周角=360°
你能说说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学生明确(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
(3)今天你们表现的都很棒!真不错。(将移开的角归位)下面我们来看剩下的这些角,同学们,你说这位同学分的合不合理?他是按什么标准分的?独立思考。
我们来看这一类角,它们和直角的关系怎样?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这一类呢,它们和直角的关系怎样?有补充的吗?
从同学们的介绍和图中显示,直角、平角、周角都只有一个角,而锐角、钝角有三个。对吗?钝角呢?平角,周角呢?
好了,这几类角我们都了解了,谁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总结关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现在大家还感觉乱吗?
(三)巩固反馈:
1`指出下面的角各是哪种角
∠1是()∠4是()∠7是()
∠2是()∠5是()
∠3是()∠6是()
2、口答。
(1)80°角与()°角能拼成一个直角。
(2)一个平角与一个钝角的差,一定是()角。
(3)一个直角与锐角的和,一定是()角。
3、已知∠1的度数是124°,你能求出其他角的度数吗?
知识延伸: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相对的两个角互称为对顶角。图中∠1与∠3,∠2与∠4为对顶角
4、今天的表现都不错,下面我们再来挑战一下自己吧,已知∠3的度数为40°,你能求出∠1的度数吗?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9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是“°”。
2.掌握3个特殊角“直角、平角、周角”。
3.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周角、平角、直角”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旋转成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情景导入角的计量单位。(课件演示)
2.“度”是角的计量单位,读作“度”,用符号“°”标示。
3.1度可以简写成“1°”
4.出示37°,“37”表示数值,是“量数”,“°”是“计量单位”。
5.作为计量单位“度”,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水沸腾时为100度,结冰时为0度;正常体温是摄氏37度,高于它就是发烧了;一盏100瓦的灯,连续开10小时,用电1千瓦小时,我们常称作1度电;近视眼患者佩戴300度的眼镜;某种白酒38度;上海位于北纬32度、东经122度,等等。
说明:通过课件的演示和生活中实例的介绍,生动的引导角的度量单位“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直角、平角、周角的定义。
1.请你仔细地读读上面3句话,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2.出示P68、P69出现的定义
i.一点(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A和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ii.直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四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直角;
iii.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二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iv.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3.理解“旋转、端点、射线”。
v.端点——一点(O)、曾经叫做“一个点、顶点”
vi.旋转——利用圆规画圆,体会旋转,绕圆心旋转;
vii.射线——没有尽头,也就无法表示长度,所以角度与射线的长度无关;
viii.重新定义锐角和钝角
ix.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与以前说法一致)
x.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重点理解“小于平角”)
说明:通过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直角、平角和周角。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学习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3.2直角=1平角、2平角=1周角、4直角=1周角;
说明:通过对角之间关系的整理,让学生能够熟知不同类型的角。
四、小练习
1.下列这些是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还是周角?
∠=78°∠=180°∠=123°∠=360°∠=20°∠=90°
2.填空
一个周角=_____个平角=______个直角
3.填“<”、“>”或者“=”。
锐角〇90°90°〇钝角〇180°
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角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
五、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9-1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异同。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一位小数表示()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4.0.307的3在()位上,表示();7在()位上,表示()。
5.1米=()分米,1分米=()米;
1千克=()克,1克=()千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1、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0.69○0.8
2、引导:运用转化法和画图法可以比较小数的大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大小呢?(运用计数单位的有关知识比较大小)
(二)比较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1、三位选手跳远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
2、引导:因为2.97比3.13和3.08都小,我们知道:整数部分小的那个数就小,那3.13和3.08如何比较呢?
(三)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部分的大小,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部分相同,就从部分的位比起,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在数轴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比大小。
0.839○0.96.07○6.75.45○5.63
4.03○4.0097.217○7.227.19○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5分米=()米37厘米=()米
5元4角=()元150克=()千克
在□里填数字,使它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2)使这个数最接近31,这个数是()。
板书设计:比大小
0.8>0.693.13>3.08>2.97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11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让学生口算。
145158164254245263156147156+15258-25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160159120
3.笔算下面各题。
33)28038)180
独立试做,反思做法,达到灵活运用
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4026=
(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
(4)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然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
(5)教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比较那种方法简便一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选择合适你自己的试商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些?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中除数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试商简便些?
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除数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比较简便。
三、练习
练习十五第512题
第5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6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讨论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7~11题,实际应用的题目。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计算的方法又体会了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12题,是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条件,独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总结。(略)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12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1.国庆__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是1万,在什么情况下是2万。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
3.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桌合作学习: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是集体学习: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练习巩固,个性化讲解促进个别化指导。从数的分类和求近似数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并通过个别指导,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清晰所学知识,最终形成技能,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39;发展。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__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__,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__、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__、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__、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__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__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__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13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时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通园片、纸片、、、等。
五、活动设计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走进生活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王阿姨到小明家来了。(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的图,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沏茶的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并选出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尽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那么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设计意图: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顺序,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环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1、出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请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学生回答后并共同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自主设计方案(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如果妈妈、王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B、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卡通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C、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D、学生比较并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E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和最短时间。
F、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这里让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同时把表格填完整。
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也可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趣味。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王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王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践,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烙3张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理解烙3张饼的过程,验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烙多张饼的方法,在组织交流中师生相互又调整了教学的节奏,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上述活动即是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也存在许多的不足,由于时间上的处理前段放长了一些,因此后面在小结时有些匆忙。没有让学生细心观察表格发现每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这一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计算饼的张数只要乘3就是烙饼的最短时间的结论。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14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0?250100?2558?29250?19?1533?3+16?7+5
1、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47?28?(735?49+7)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5?(12?12?12+12)
=240?(100?25)=5?(0+12)
=240?4=5?12
=960=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2、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514—389—111
87X201125X88
66X9928X3+28X5+2X28
25X47X40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3、4、5、6P129—1306、7、8、9
数学四年级教案电子版篇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__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2、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
五、课堂独立作业
课本第10—11页7、9、12题。
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