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创新四年级教案

时间: 新华 四年级教案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流程,从而增强教学自信心。创新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创新四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四年级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解释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5、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

(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

4、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

(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

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学生读课文,回顾所学内容。

二、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三、拓展文本,创编诗歌

1、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板书:丰富的想象

2、仿写诗句

我想把手抚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

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我想——,

这样就能——。

四、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搜集神话故事,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神话的精彩。

创新四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

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钱塘江大潮录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潮是一种怎样的奇妙现象吗?哪位同学能把你所知道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呢?

(潮是大江大海水面发生定时涨落的一种自然现象。)

(板书:潮)

师:一位曾经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

2、听课文朗读,并思考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在听的时候注意:

他描绘的观潮是一种怎样的景象(雄伟壮观)?你觉得文章写得美吗?美在哪儿?

听课文朗读,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

二、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观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读。

师: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学生可回答前两个问题,质疑第三个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快速阅读全文,看一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来。

学生阅读全文,找出顺序,并能按照课文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2、师: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三个情景是一样的吗?下面,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2自然段。

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作者在这一段里交待了什么?

(交待了时间、地点。)

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潮来之前景象和观潮人的场面、心情。)

(相机板书:笼罩烟雾风平浪静)

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3、指名读第3自然段,要求: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⑴作者是按照远→稍近→近的顺序写的。

(板书:远→稍近→近)

⑵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⑶启发质疑:

①远处时,大潮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

②稍近时,大潮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⑷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⑸理解后练习背诵:

指名学生读,其它学生边看课件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背诵3、4自然段。

4、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

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5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拔: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5、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赞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学生小组进行小导游练习。

【板书设计】

潮来前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远声如闷雷远处白线

观潮潮来时稍近拉长变租横贯江面

近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创新四年级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artALet‘slearn&Let’splay&Let‘ssing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rice,chicken,beef,soup,noodles,vegetables。

2.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wouldyoulikefor...?I’dlikesome...。

3.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短的对话。

4.提醒学生不偏食、不挑食,注意营养均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六个单词的听说认读及句型的初步运用。

2.教学难点:

vegetables的正确发音。

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1.Warm-up/Revision

(1)Singasong:Whatwouldyoulike?

(2)Whatdoyouhearinthesong?Pleaseshowittome.学生举卡片说单词,复习学过的单词(不要求全说完)并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

(3)运用PPT展示食物大转盘,然后教师请学生补充其他已经学过的关于食物、饮料、水果等的单词,把它们贴进黑板的菜单上,并有意识地进行分类。

2.Presentation

(1)教师指着黑板上这么多东西,说:WOW!Somanyfoods!I‘mhungry!CanIhavesomerice,please?板书单词,教读“Followme,rice,rice.”升降调。

(2)Ilikerice.Whatwouldyoulike?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并说出答句I’dlikesome...教学beef。板书单词和句型:Whatwouldyoulike?I‘dlikesome...。

(PPT出示beef)教读单词两遍:beef,beef(升降调)(出示卡片),学生跟读两遍。

(3)教学chicken,noodles,soup,vegetables方法同上。

(4)Let’schant

Rice,rice,rice,I‘dlikesomerice.Whatwouldyoulike?

Beef,beef,beef,I’dlikesomebeef.Whatwouldyoulike?

Chicken,chicken,chicken,I‘dlikesomechicken.Whatwouldyoulike?

Noodles,noodles,noodles,I’dlikesomenoodles.Whatwouldyoulike?

Soup,soup,soup,I‘dlikesomesoup.Whatwouldyoulike?

Vegetables,vegetables,vegetables,I’dlikesomevegetables.Whatwouldyoulike?

(5)教师展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单词。听录音,跟读单词和对话。开火车进行Let‘splay的游戏。

3.Practice

(1)Thefoodanddrinkgame

把食物和饮料的卡片贴在教室的不同地方,卡片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说“chicken”。学生必须走向单词卡chicken。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练习完所有的单词。

(2)Aguessinggame

让一位学生站在教室前面,将自己喜欢的食物的卡片放在背后,大家猜他喜欢的是哪种食物。猜的学生说:“Wouldyoulikesomevegetables?”,没猜中,站在前面的学生说:“No.”;猜中了,站在前面的学生说:“Yes.”。猜中的学生站在前面,大家继续猜。

4.Summary

教师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5.Homework

自读本课单词和句子5遍。

教学反思

创新四年级教案篇4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1.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是1万,在什么情况下是2万。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

3.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桌合作学习: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是集体学习: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练习巩固,个性化讲解促进个别化指导。从数的分类和求近似数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并通过个别指导,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清晰所学知识,最终形成技能,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创新四年级教案篇5

Unit5Whereismyruler?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都在九到十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想象能力丰富,对游戏竞赛、唱歌都非常感兴趣。学生学习英语半年多了,大家都能说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如何让他们学习英语有信心,感兴趣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课堂以跨越式模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说,努力听。

教材分析:在上册书Unit2>中我们已经学过句型:Whereis...?在巩固此句型的基础上,学习一些新词和短语。

教学内容:PartALet&39;stalk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Thepupilscanreadandsaythesenewwordsandnewsentences:Whereismycar?Onthedesk.Inthetoybox.Underthechair.

2.能力目标

1)PPT提供一定主题内容的图片,培养学生在keypoints辅助下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2)通过自主说、两两对话、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互相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在学习中培养孩子们的相互协作意识。2)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Thepupilscanreadandsaythesenewwordsandnewsentences.

教学难点:Thepupilscanusethesentencescorrectlyinthelife.教学理念:1、以跨越式教学理念为基础,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2、利用多媒体服务于教学,为教学创设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3、倡导俩俩对话为主、师生对华为辅的交际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4、本节课主要通过图片展示、师生练习、俩俩对话、儿歌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理念:跨越式教学理念

教学资源

1.录音

2.多媒体

3.教学卡片。

教学策略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多媒体与卡片有效结合,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一..Warm-up/Revision

1.Chant:Whereisyourhand?Hereitis.---2.Revisetheoldwords:car,box,plane,.Ask:What’sthis?Doyoulike?二.Presentation

1.师生示范Theteacherputsthecar,doll,planeinthetoybox.T:What’sthis?Ss:It’sabox.

T:Yes,it’sabox.It’satoybox.

Thentheteacherpointsatthecar,doll,planeandsays:Theyaretoys.Helpthepupilsread“toybox.”

2.Theteacherputsthecarinthetoybox,onthetoybox,underthetoybox.Thenteachthesephases.

3.Teachin,on,under.Payanattentiontothesoundofunder.4.Listentothetapeandreadthedialogue.

5.俩俩说。Practisethedialogueinpairslikethis:Whereismypencil?It’sinyourpencil-case.

6.Game:Listenandact.T:Actaballinatoybox.Actaplaneonatoybox.Actacarunderatoybox.7.DoandSay.Twopupilsinagroup.

A:Whereismy---?B:It’sin/on/under---.

三拓展听读。使用拓展材料中的Dialogue1、2、3、4、6。根据时间的安排与学生的理解情况至少听两个对话。

创新四年级教案篇6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在做计算时,总是希望做得又对又快。你要仔细肯定能实现你的愿望,对于有些题目,运用简便方法计算,那将做得又对又快,有兴趣学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1。

①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9页情景图。

②师:李叔叔爱看书,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③生看题,理解题意。

④师:看到第66页,是什么意思?

生:看了66页。

师:请你帮忙算算,还剩多少页没看?

生演算,小组里交流。

⑤生汇报。

生甲:234-66-34 生乙:234-66-34

=168-34 =234-(66+34)

=134(页) =234-100

=134(页)

生丙: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⑥师:他们是怎样计算的?

生甲:我是从左往右按顺序算的。

生乙:我发现两个减数相加得100,再用234减去100,得134,这样算比较简便。

生丙:我发现234-34,刚好得200,200-66得134,这样算比较简便。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算得对。

⑦议一议,你喜欢哪种方法?学生自由讨论。

⑧师:遇到这类比较有特点的题目时,可以采用生乙、生丙的简便算法比较好。一个数连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一个数连减去几个数,如果一个减数与被减数有相同的部分,把它先减去比较简便。

2.完成第39页“做一做”的第1题。

528-53-47 470-254-46

545-167-145

生汇报。

生甲:528-53-47 生乙:470-254-46

=528-(53+47) =470-(254+46)

=528-100 =470-300

=428 =170

生丙:545-167-145

=545-145-167

=400-167

=233

3.教学例20。

①出示教材第40页例2图。

师:看图,说说你所见的。

②师:看左图,这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

生甲: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就知道了。

列式:56+31+19 56+31+24

56+19+24 31+19+24

生乙:我是这样计算的,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再与100元比较,多的钱与哪本书的价钱接近,把它除去,那么另外三本书的总价钱在100元左右。

生按上面的方法试一试。

师:哪一种方法最简便?

生丙:生甲的方法要算四道式题,生乙的方法只算一道式题,都能解决向题。

生丁:我认为生乙的方法好。

师:生甲、生乙的方法都对,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认为生乙的方法比较简便,具体做题时,多动脑,想出好办法来。

③师:看右图,我付100元,买这两套书,找回多少钱?

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生甲:100-48-47 生乙:100-(48+47)

=52一47 =100一95

=5(元) =5(元)

生丙:这两套书的价钱小于50,可以把100分成两个50,50-48和50一47,还剩2+3=5(元)。

师:讨论一下,谁的方法最简便?

生丁:生丙的方法最简便。

师:生丙的方法简便。做具体题时,多分析,想出恰当的办法解决。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你会填。在0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48-868○ (52+ )

1500-28-272= (28○272)

415-74-26= ○( ○ )

2.教材第41页第2题,第39页“做一做”第2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清楚?能和大家交流吗?

创新四年级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

2、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

教学过程:

1、竖式计算39×12(复习、小结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

2、卫星运行动画导入

3、板书课题

4、明确教学目标

5、提问1: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则卫星绕地球运行2圈需

要多长时间?(复习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提问2: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则卫星绕地球运行21圈需

要多长时间?(提出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完成导学案问题1(估算)

6、学生自学课本第30页内容,完成导学案的问题2,要求

(1)时间:5分钟;

(2)学生自己自学,独立完成;

7、分析、解答问题2,注意小结;重点在问题2.

提问3:通过竖式计算114×21,归纳一下“三位数如何乘以两位数”(重点与难点)

8、游戏(把课本第31页第3题练习以游戏的形式呈现)

9、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0、分层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31页第1、2题;

[2](选做题)请你利用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创新四年级教案篇8

《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4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时令、屋檐”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描绘引入

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揭题)

二、初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号,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交流。

4、指7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想描写了哪几处乡村的风景。

第一自然段:屋前的瓜棚;

第二自然段:门前的花、屋后的竹;

第三自然段:房前屋后的鸡群;

第四自然段:屋后的小河;

第五自然段:傍晚吃饭的情景;

第六自然段:瓜架上的纺织娘。

二、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音:指名读、齐读。(重点正音:棚“péng”不读“póng”;率“shuài”翘舌;眠“mián”不读“mín”)

形:采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重点指导“谐”的右下部分是“白”不是“日”;“冠”是上下结构,“寸”应写在“冖”里面;

意:组词。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读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2、想想文中描写了哪几处乡村风景?

3、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找出来并读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4、喜欢同一处风景的同学在一起品读,交换自己的看法。

5、有感情齐读全文,并想像画面。

6、你觉得这篇乡村课文写得怎么样?(形象、生动)

二、积累好词、佳句。

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三、画。

把你喜欢的一处风景的段落多读读,并展开想象把它画出来。

创新四年级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语文要素】

2.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

3.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4.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5.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

2.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积累有关提问的名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重点)

2.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2.交流阅读体验,梳理提问策略。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交流学到的提问策略,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梳理。

预设:

(1)从《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学到了既可以针对课文局部提问,也可以针对课文整体提问。

(2)从《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学到了可以从内容、写法、获得的启示等角度提问。

(3)通过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明白了要提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3.总结运用提问策略阅读的好处。

(1)指名学生汇报自身的阅读体验,交流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

(2)读一读课文中学习小伙伴的话,总结好处。教师相机激励学生在阅读中养成敢于提问、主动提问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提出、交流运用提问策略存在的问题。

预设:针对写法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师把针对《夜间飞行的秘密》的写法提出的问题汇集起来,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再读一读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加深感受。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由读读每一组汉字,读准字音。

2.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1)第一部分由六组读音相同的形近字组成。每组汉字的左边为较熟悉的字,右边为生字;第二部分由三个汉字组成,每组的两个生字偏旁相同,读音和字义不同。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说说自己的发现。

①第一部分生字的学习,引导学生先根据形旁猜汉字的意思,再根据意思组成词语,最后查工具书验证。“驻”和“钞”的形旁表义,马字旁结合古代的交通工具来理解,金字旁结合古代的钱币来理解。

②第二部分的学习,引导学生先说说形旁所表示的意义,再尝试通过组词来理解,最后查工具书验证。如,“账”字,学生可以通过回忆较熟悉的字“财、货”等,猜测含有贝字旁的字与金钱有关。然后尝试着组词“账本、还账”。最后查工具书验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重点)

2.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重点)

3.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难点)

一、词句段运用

(一)反复

1.学生朗读两组句子,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否一样。

2.学生交流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

(1)第一组中的第一句反复运用“没有”,在句中出现四次。第二句中只有一个“没有”;

(2)第二组中的第一句反复使用“叫”,第二句没有反复使用。

3.学生反复对比所读的句子,说说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带给自己的感受有何不同。

预设:

(1)第一组中的第一句更能凸显那时候什么也没有,十分落后。

(2)第二组中的第一句更能凸显那条狗十分爱叫。

4.引导学生尝试表达。如,让学生照样子改写“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水和人烟”。

(二)自问自答

1.学生自由读句子,读后交流三个句子的特点。

2.出示非自问自答的句子:

(1)人类呼风唤雨。

(2)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竺可桢去北海公园是为了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体会自问自答表示强调的效果。

4.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里找出自问自答的句子,并读一读,加深体会。

如,《走月亮》中的“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组织学生仿写句子,进一步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二、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

2.学生自由说说这些句子的大致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讲解。

(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喜欢问问题就会变得知识渊博,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狭隘。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

(3)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提问就不会获得知识。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3.学生熟读、背诵。

4.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名句抄写在卡片上,把卡片放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激励自己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主要突出质疑这一主题,“交流平台”告诉我们“问”的方法,“日积月累”告诉我们“问”的好处。从“交流平台”中的质疑方法到关于质疑的名言、问句仿写,都体现了疑问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我让学生从本单元的主题入手,从整体上树立起质疑意识,注重方法的交流与领会,自己仿写问句,再到借名人名言重申质疑的重要性,遵循了由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讲练结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四年级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单词,特别是对方位介词on,in,under,behind的辨别及使用。

2、通过对话练习,掌握询问某物在何处的表达法“Whereis…?”及相应回答“It’son/in/under/behind…”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3、能够演唱歌曲Kookburra,做到节奏准确和把握演唱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本课方位介词on,in,under,behind和动物类单词spider的掌握。

2、能正确理解和使用介词on,in,under,behind。

3、字母__,Yy,Zz的正确书写格式和相关单词的拼写。

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问候与复习

二、Magicbox单词教学

1、介词in

2、介词behind

3、介词under

4、介词on

5、教学单词spider

三、对话练习

1、出示画有物体及所在方位的图片,如出示画有课桌上的笔椅子后面的书包、箱子中的玩具、床下的课本的图片。让学生看10秒钟,然后收起图画,根据图画提问。

2、做教材54页上的替换练习。

3、游戏:大搜索。

四、Let’ssing

1、放第一遍歌曲,让学生欣赏。

2、熟悉曲调。

3、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大意。

4、朗读歌词。

5、演唱歌词。

6、演唱歌词。

五、教学对话

1、听录音,回答问题。

2、朗读对话。

3、角色扮演。

六、认读和书写字母

1、教师示范__,Yy,Zz的书写方法,强调书写格式和笔画顺序。

2、学生跟随老师书在空中或在书桌上练习笔画

3、书写游戏

4、学生在课本上描红,接着练习书写,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指导。

七、Match,sayandwrite

八、完成《课堂活动评价手册》

创新四年级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附课文: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39;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人类文明史的又一个千年到来之际,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在人类社会舞台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创新四年级教案篇12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了解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经过,学习他奋不顾身排险,把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遇险排险”这部分的内容。

【学习难点】

体会欧阳海这种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学习准备】

收集有关欧阳海的资料,以及当代英雄的事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都有哪些你自己喜欢的名言呢?

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名言。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句,请看(出示)——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看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受

这是欧阳海在自己的日记中写的一句朴实无华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欧阳海。板书课题:“壮丽的青春”。

你对欧阳海有那些认识呢?说说你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自学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自己来读懂,有信心吗?你们准备怎么读懂?

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大家互相启发。

请同学们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出示阅读要求: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查字典的方式解决。

2.自由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遇险排险牺牲)

3.边读边在你的头脑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场面。

4.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抓住文章中人物的动作、神情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弄懂课文内容中你遇到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采取有感情的读、说体会等方式汇报自己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三、重点探究,体会感情

当时的情况“万分危急”具体表现在哪里?欧阳海是怎么挺身而出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1.出示有关句子:

情况万分危急(出示有关句子:列车驶近了……死活不动……就要发生……越逼越近……)

你从那些字词中了解到了情况的危急?读读,谈谈你的感受。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感叹号所表达的感情。

2.欧阳害挺身而出(出示有关句子:箭步飞身……抢……脸不变色……心不跳……推出……)

读一读,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读到这里,我想你一定被欧阳海的精神所感动,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说。再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一场惨祸就这样避免了,可是我们的战士欧阳海却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注意把此时此刻的感受读出来,读出你对欧阳海的崇敬之情,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假如你就站在旁边,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把你要说的话说一说。

交流、评价学生所说的内容。

现在就在欧阳海牺牲的地方有一尊他的塑像,要是你来写塑像的介绍,你会怎么写?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鼓励。

四、总结拓展

1、在紧急关头欧阳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勇气来牺牲自己解救别人?你是怎么认为的,你明白为什么说是“壮丽的青春”?请你来谈谈。

学生谈自己的认识,感受欧阳海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

2、通过进一步学习课文,我们对欧阳海又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再让我们来读欧阳海的那句话——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读后,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请你说一说。

交流学生感受。

3、同学们,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是多么朴实的一句话,让我们饱含激情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五、作业

1、把英雄欧阳海、雷宏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2、抄录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