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物理教案 >

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

时间: 小龙 物理教案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中学物理教案设计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篇1

(一)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以及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

(三)[教学重点]

电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用对比法讲解电压。

(五)[教具]

支架,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伏打电池,小电珠,开关,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电灯为什么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因为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怎样才能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作持续不断地定向移动呢?

必须有电压。

(二)新课教学

1.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电压,先了解水压的作用。

取两个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内装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在原图上根据需要逐步添画,最后完成的图如图1所示。

这套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连通器。

若把阀门k打开会有什么现象?

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

因为两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压强pa>pb,在压强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动,所以整个装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若在f处装一架小水轮机,则水流对水轮机做功使它转动。但水流无法持久工作下去。当a、b两液面高度相同时,水流停止,水轮机也停止转动。这是因为压强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为了保持它的压强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办?

可以在a、b间装置一架小水泵p,不断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间的水位差。这样小水轮机f就可连续转动。它们之间的水压形成持续不断的水流。

由式可见: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而流动的水可以做功。

2.电压形成了电流

演示:取一个伏打电池,把它的两个极板分别与小灯泡相连,当开关闭合,小电珠发光。表明有电流通过。

演示后,教师边讲、边画。最后板书。

伏打电池的正极a板(铜板)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它是高电位。负极b板(锌板)聚有大量负电荷,它是低电位,a、b两板间存在有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使得正电荷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金属导体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这样电路中的自由电荷由b向a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小灯泡发光(电流做了功)。如果负极锌板上的多余的自由电子全部移到了正极铜板上和正电荷中和完毕,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了,小灯泡也停止发光。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正极、负极各自始终保持有大量的正电荷及负电荷,使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了持续电流存在。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源保持(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

由此可知,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则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也不相同。

电压用u表示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简称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需熟记的有几种电压:

1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电压为2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

其他见教科书第75页图6-4。

(三)巩固新课

提问:电压的作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填写教科书第75页练习。

2.观察了解你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但要注意安全)。

(七)[板书设计]

由此可知: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

由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压的符号u

电压的国际单位:伏特(v)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篇2

滑轮(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2、 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三)教学准备

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一、总述

学好本节应注重实验。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体会各种简单机械的特点。在探究活动之前,先画出简单机械的草图,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会有什么结果,然后再用实验验证。如果有出入要去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请老师参与。例如,探究定滑轮的特点时,先画草图、再分析:一根绳子,通过定滑轮转了一弯,估计不能省力,但明显能改变力的方向,然后实际做做看。做后我们发现实际情况与分析有出入,想想是什么原因?(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有问题)找出原因就是提高了自己。

二、引入

让同学们观看书上的漫画。问:为什么瘦子却拉不住这个物体?

三、定滑轮和动滑轮

1、介绍滑轮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2、请学生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学生自由组装)

这个时候学生应该会出现不同的方法。在学生实验完成后,选取不同的类型放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1) 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2) 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右图,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

重要的,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

移动。

分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在省力的同时,却费了一倍的距离。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用杠杆的知识分析一下,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滑轮本身有重力,和绳子有摩擦,结果可能不太一样,教师应交待清楚。并提出在动滑轮中:F=G物+G动2

四、滑轮组

动滑轮可以省力,却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却不能省力。有什么办法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吗?引入滑轮组。

1、 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轮组。

让学生自己组装,教师巡视指导。(要求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再让学生用测力计测量一下,归纳其特点:

2、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五)小结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课后总结

第二节 滑轮(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 巩固简单机械有关的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轮轴与斜面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

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

带钩的木块、细绳、测力计、木板。

(四)教学过程

一、 斜面

阅读《科学世界》自己进行探究:斜面是不是真的省力?

通过实验后,教师分析:FL=Gh。

即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请学生举例说明:盘山公路,我们骑自行车时上坡比较困难时就骑S形等。

二、 轮轴

介绍书上的一些例子,说明人作用在轮上省力。(F1R=F2r)

三、 练习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用扳手拧上螺钉: ; b、用改锥拧下螺钉: ;

c、汽车走的盘山公路: ; d、挑东西的扁担: 。

4、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轮轴 D、斜面

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 )

A、省力 B、省距离 C、改变力的方向 D、工作的方便

6、如图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组装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7、如图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识有 ,其目的在于 。

8、如图中的滑轮是 滑轮,如果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力F= N,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的好处在哪里?

9 、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合理的辘轳,直到现在,也还有些地方在使用它,去查找资料,看它是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用?是属于哪一种简单机械?

10、如书上的图,观察这幅漫画,并回答:

①这幅科学漫画有什么科学道理?

②如果你是图中的瘦子,为了防止图中出现的尴尬场面,你会如何改进装置?(画图说明)

11、小红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发现,所有的简单机械“省力、必然费距离”,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如果想省一半的力,是否就要费一倍距离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她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①实验中不用刻度尺能行吗?

②应该记录的数据除砝码和滑轮的总重外,还应有哪些?(画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③探究结论,有可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12、在研究斜面特点的探究活动中,小红找来一块木板做了一个斜面,测得斜面高为10cm,长为30cm.此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木块重2N,小红想,要把木块直接提到10cm高的斜面上,需要用力为2N,如果沿斜面拉上去,根据前面议论过的“力”与“距离”的关系,这个拉力大约是直接提上去所用力的1/3。通过实验:小红发现这两个力相差不大,根本不是1/3的关系。

①帮小红画出这个实验的草图。

②帮小红评估一下,实验结果与分析不一致,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错误,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能提出改进实验的合理化建议。

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篇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计算方法。

2.掌握左手定则。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在掌握磁感应强度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

2.计算磁场力时,对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不同空间位置,正确地运用不同的三角函数和题目提供的方位角来计算是难点。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磁感应强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磁感应强度是由产生磁场的场电流的大小、分布和空间位置确定的。

2.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是什么?

3.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在什么条件下才成立?

成立。

4.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的通电导线长L=1cm,通电电流强度I=10A,若它所受的磁场力F=5N,求(1)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是多少?(2)若导线平行磁场方向。

答:因通电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所以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

5.若上题中通电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该磁场中,那么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大?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是多少?

答:当电流仍为I=10A,L‖B时,该处磁感应强度不变,仍为B=0.5T,而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F为零。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板书)

我们已经了解到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磁场,它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可以得出:

F=BIL

当通电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它所受的磁场力为零。看来运用F=BIL来计算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大小是有条件的,必须满足L⊥B。

磁场力方向的确定,由左手定则来判断。

提问:如果通电导线与磁感应强度的夹角为θ时,如图1所示磁场力的大小是多少?怎样计算?

让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果。

我们已知,当L⊥B时,通电导线受磁场力,F=BIL,而当L∥B时F=0,启发学生将B分解成垂直L的B⊥和平行L的B∥,因平行L的B∥对导线作用力为零,所以实际上磁场B对导线L的作用力就是它的垂直分量B⊥对导线的作用力,如图2所示。即

F=ILB⊥=ILBsinθ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板书)

大小:F=ILBsinθ(θ是L、B间夹角)

方向:由左手定则确定。

黑板上演算题:下列图3中的通电导线长均为L=20cm,通电电流强度均为I=5A,它们放入磁感应强度均为B=0.8T的匀强磁场中,求它们所受磁场力(安培力)。

让五个同学上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若有做错的,讲明错在哪儿,正确解应是多少,并把判断和描述磁场力方向的方法再给学生讲解一下(如图4示)。

例1.两根平行输电线,其上的电流反向,试画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如图5所示,A、B两根输电线,电流方向相反。通电导线B处在通电导线A产生的磁场中,受到A产生的磁场的磁场力作用;通电导线A处在通电导线B产生的磁场中,受到B产生的磁场的磁场力作用。我们可以先用安培定则确定通电导线B在导线A处的磁场方向BB,再用左手定则确定通电导线A受到的磁场力FA的方向;同理,再用安培定则先确定通电导线A在导线B处的磁场方向BA,再用左手定则确定通电导线B受到的磁场力FB的方向。经分析得出反向电流的两根平行导线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是斥力。

完成上述分析,可以让同学在课堂作业本上画出电流方向相同的平行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力,自己得出同向电流的两根平行导线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是引力。

例2.斜角为θ=30°的光滑导体滑轨A和B,上端接入一电动势E=3V、内阻不计的电源,滑轨间距为L=10厘米,将一个质量为m=30g,电阻R=0.5Ω的金属棒水平放置在滑轨上,若滑轨周围存在着垂直于滑轨平面的匀强磁场,当闭合开关S后,金属棒刚好静止在滑轨上,如图6,求滑轨周围空间的磁场方向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多少?

解:合上开关S后金属棒上有电流流过,且金属棒保持静止,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金属棒静止在滑轨上,它受到重力mg1和滑轮支持力N的作用,因轨道光滑,二力金属棒不可能平衡,它必然还受到垂直于滑轨平面的磁场的安培力作用才能平衡,根据题意和左手定则判断出,磁场方向垂直滑轨面斜向下,金属棒受到磁场的安培力沿斜面向上,如图7所示,由进一步受力分析得出,若金属棒平衡,则它受到的安培力F应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量mgsinθ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mgsinθ=0……①

又 F=BIL代入①得BIL=mgsinθ

(三)课堂小结

1.当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时受到磁场的安培力,F=BIL;当通电直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时受到磁场的安培力为零。

2.当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导线与磁场方向间的夹角为θ时,通电导线受到磁场的安培力F=ILBsinθ。

3.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来判断。(其内容在书中p.226)

课外作业:物理第三册(选修)p.227练习二。

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篇4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三、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2、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式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六、课时计划:

第六章:电压电阻6课时

第七章:欧姆定律6课时

第八章:电功率6课时

第九章:电与磁7课时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4课时

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篇5

课题

功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2)能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有叫科学技术应用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重点

功率的概念

难点

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

【新课导入设计】

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⑴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⑵你认为这两种上楼做功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___       

【重难点突破环节】

一、关于功率的概念

1.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

回答预习题1、2、3

教师强调讲解公式的意义及用法

 

     W相同t小P大

            t相同W大P大

 

可变型为W=Pt   和     t=W/P

 

 

2.学生回答预习题4

 教师强调单位

P——功率————瓦特(W)或千瓦(KW)

W——功—————焦耳(J)或千瓦时(KWh)

  t——时间————秒(s)或小时(h)

 学生回答预习题5和6

5.根据上面所学,试着完成下面几个比较简单的判断题:

(1)做功快,功率大;做功慢,功率小;(   )

(2)做功多,功率大;做功少,功率小;(   )

(3)做功时间短,功率大;做功时间长,功率小;(   )

(4)相同时间内做功多,功率大;相同时间内做功少,功率小;(   )

6.马用15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2×103N的车子,在水平公路上10分钟内匀速前进3×103m,求:⑴ 车子受到的阻力。⑵ 马做了多少功?⑶ 马的功率多大?

 

 

 

 

 

做课内探究的2、3

2.功率的计算公式:               

例题1: 一个体重为400牛的学生在10秒内跑上4米高的楼,则

(1)这位同学所做的功为多少

(2)功率是多少?

 

 

 

 

3.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叫         ,简称       ,用符号    表示。1W=           

 

例题2:甲机器做功时的功率是5000W,它的物理意义:表示这台机器________________.

乙机器做功时的功率是0W,它的物理意义:表示这台机器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台机器中          机器做功快, 

 

 

二、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见课本)

 

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记住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          W.

 

【小结与回顾环节】

 

学生回答这节课的收获

 

【拓展延伸环节】

推导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

说明用这一公式也可以计算功率,若v是某一时刻的速度,,还可以用它计算某一时刻的功率。

一辆小轿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该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6000N,则(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

(2)则5秒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

 

 

 

 

 

 

 

 

【巩固测评设计】

1、单位时间内            叫做功率,它用来比较               。在正常情况下,人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    瓦,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2、某人在30sS内把60N的重物搬到12m高的楼房上,此人对重物做的功是    J,做功的功率是     W。

3、两台起重机的功率之比是1:3,如果它们完成的功相同,则它们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互动方式

 

 

 

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

 

 

 

 

 

 

 

 

互动方式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互动方式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

 

 

 

 

 

学生计算

 

 

 

互动方式

 

 

 

 

 

 

学生回答

 

 

 

 

 

 

 

 

 

 

 

教学反思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