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篇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课本图0.1-1实验[演示]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篇2)
【教材分析】
《科学之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开篇,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课。序言为科学探究奠定了基调,让学生了解物理课程性质、内容、学习方法、以及物理学的重要性是一个主要任务。“科学之旅”主要由有用有趣物理和怎样学习物理两部分组成,教材安排了很多实验,通过几个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的基础,对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他们创新精神有重要意义。教材设计演示实验和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研究的范围;了解观察、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密切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手段。增加了“伽利略对摆动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课本渗透了STSE思想,强调科技的社会意义、科技人文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物理现象,但学生没有把这些现象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也很少或没有尝试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初一生物课等学习上已经接触科学探究,对科学探究环节有所了解。物理实验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而言,既新鲜,又神秘,这正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时机。
【教学目标】
1、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培养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通过观察和实验,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问题,初步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4、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科学家科学精神。
【德育目标】
1、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
PPT课件、视频
教师演示器材:特斯拉线圈+环形灯管+灯泡一套、矿泉水瓶+钉子+笔一套、空气压缩引火仪
学生实验器材:漏斗+乒乓球+纸巾12套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领略物理之美】
环节1:阅读章首图内容,大海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需要我们去发现,物理是怎样一个世界,需要我们去探索。
环节2:科教微视频:物理学研究什么?
总结:物理学研究内容:物理是研究力、热、声、光、电、磁、核等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自然科学。
【板块二:感受物理之趣】
有趣实验一:隔空也能点灯是真的吗?---------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实验
1、提出问题:老师也像同学们一样喜欢上网,最近老师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说法,隔空也能点灯是真的吗?
2、让学生猜想是真的吗?
3、将已经通电的特斯拉线圈藏于展示台下面,将灯泡和或环形灯管靠近,灯亮。
4、同学想知道是什么神秘道具吗,老师拿出神秘线圈(特斯拉线圈)
有趣实验二:水不会从窟窿里流出来是真的吗?-----------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实验
环节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针或钉子扎个孔,将针或钉子拔出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猜想:流出/不流/流一会不流……..等猜测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环节2:老师在原来上面实验步骤换更粗的笔扎孔,再次实验
环节3:老师在瓶子四周扎孔再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第一次实验现象:水流一会不流;第二次实验现象:水不流;第三次实验现象水仍然不流
环节4:教师打开瓶盖,一个漂亮的小喷泉流出,盖紧瓶盖,喷泉不喷。教师可以打开盖子再拧紧盖子几次,一个律动的喷泉形成。
(设计意图:该实验打破学生已有最常见认知:水会从窟窿流出现象,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简单的现象蕴含着神秘的科学道理,等待他们去探索。老师通过环节的巧妙设计,让学生感受物理之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_。)
图1:盖上盖,钉子扎孔图2:拔出钉子图3:换用粗笔扎孔后拔出图4:四周扎多空,打开瓶盖形成小喷泉
有趣实验三:空气压缩引火-----教师+学生参与演示
活动1:老师拆开空气压缩引火仪,给同学展示看构造,让后让一个同学将棉花放入引火仪中,快速按下活塞,棉花燃烧。
活动2:再让其他同学重复实验
(提示注意:该实验现象棉花燃烧时间比较短,需要学生认真观察,第一次实验部分学生会没有看到现象,需要再次实验,部分学生击打活塞较慢,不易燃烧,需要改进击打方法)老师借助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要学会认真观察,学会改进方法,不怕失败,一定成功。
有趣实验四:吹不走的乒乓球------------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实验
活动1:四个组同学,用漏斗口向上托起乒乓球,比赛看哪组同学能把乒乓球先吹吹出去?
活动1图活动2图
活动2: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用力向下吹气,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会下落吗?
(提示注意: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测结果,实验结束后,看结果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学们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勤于动手)
以上述实验和活动基础上,启发学生列举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和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不要停留在好奇层次上,鼓励学生向更高的探索求真的目标前行。
总结:人类创造了文字,发明了汽车,登上月球,在各个领域不断探索着,究竟是什么东西驱动着我们探究着未知的世界呢?人们会对特定的事物感到好奇,一定有某种东西激发着我们,将我们引向各自而着迷的对象-------答案:就是物理,万物之理。
【板块四:认识物理之用】
环节1:微视频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认识物理在生活生产中巨大作用。
环节2:学生交流讨论物理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带来的环境问题,认识到科学在发展过程利和弊,引导学生用科学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STSE思想渗透
环节3:自制玩具:小魔术:手指控制陀螺--------教学方法:教师演示
这个小制作,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物理,让物理为我所用,再次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自制的可自动控制的手指陀螺(目前中学生比较喜好的玩具之一),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励学生要学好物理的愿望,也为下一板块学好物理方法做好铺垫)
【板块五:体会学好物理之法】---------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环节1:阅读课本第5页,怎样学好物理?
环节2:阅读课本第7页,伽利略对摆动研究,初步体会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过程和科学精神
讨论回答问题:
(1)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摆动,发现值得注意现象?
(2)提出什么疑问?做出什么猜想?
(3)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猜想?
(4)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说明了什么?
环节3:视频中学生发明故事:中学生索楠卓玛发明指顶式创可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新闻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细细体会科学家探究问题的历程,感受科学探究精神,通过观看同龄学生发明故事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勤于动手,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总结学习物理方法:
1、实验需要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规律总结: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回归应用: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板块六:体验物理之乐】------课后实践活动
1、【查一查】:
(1)查阅资料:物理科学家故事,感受物理学家研究问题方法,物理学家探究问题的科学精神
(2)查阅资料:物理学发展历程
2、【做一做】:
(1)观察实验:冰棍“冒”出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落?为什么?
(2)动手实验:技术宅---两分钟科学小实验
(3)动手制作:推荐“技术宅小制作”视频
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师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上《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
看完这一段,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同学们讨论发言。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问题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们将一起找到答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纸人跳舞
打开录音机,纸人随着音乐起舞,关上录音机,小人停止跳舞。
学生提出问题
师:通过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实验二:教师演示
(1)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水沸腾。
(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停止沸腾。
(3)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对实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着这样的态度,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学好物理这门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镜看物体;C、纸板托水;D、小试管爬山;E、吹纸。
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测结果,实验结束后,看结果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学们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勤于动手。
多媒体补充实验(纸盒烧水、多彩的太阳光、会变大的鱼、连电路)
师:以上这些实验有趣吗?物理就是研究这些力、热、声、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现象的,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三、物理不仅有趣,也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科学之旅第二站──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生:正是有了电的发明,才使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光明,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
生:正是有了声、光的发现,才使我们的眼中看到了色彩斑斓,五彩缤纷……
生:有了物理知识的大量应用,才能使生产飞快发展,生活质量迅速提高……
师: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广阔,同学们一定都想学好物理,怎样学习物理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三站。(多媒体展示学习方法)
(一)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师: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看看我们的同学是不是个有心人。
问题:1.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竖排的还是横排的?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上面(左边),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下面(右面)?
2.山地自行车后轴有很多的齿轮,上坡时要想省力应该用大齿轮还是用小齿轮?
3.冰棍从冰箱里拿出来时你观察到什么?(冒白气)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上还是向下?
师: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不是我们没看见,而是多数人都是“视而不见”,没有有意识地去观察,如果大家都是有目的去观察,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得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2.本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应着重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讲解物体带电的本质。
3.通过对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从而打破了物体的电中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上了负电荷。过渡到电荷守恒定律,水到渠成,对高中学生而言很容易接受,进一步巩固守恒思想。
4.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电荷守恒定律以及元电荷的概念。同时教学中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5.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远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电学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把初中学过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复习一下。
三、教学方法分析及建议
1.在学生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媒体播放复习并巩固电荷的有关知识;先运用教材上给出的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摩擦后的塑料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猜想作用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然后通过实验定性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并在这个基础上介绍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
2.讲解点电荷时,可以对照质点的概念进行讲解,要讲清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物理发展的重要概念及重大规律的建立都是经科学家艰辛的探索而完成的,都是对原有思维方式突破的结果,体现出了科学家的创造性。如何充分利用这宝贵的素材,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诱思”、“导思”,在本节课中,对库仑定律得出过程进行了尝试。
4.利用“思考与讨论”的问题,比较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异同。
5.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进一步说明电荷守恒定律。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电现象的认识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了解元电荷的大小,了解电荷守恒定律,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3.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常量。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4.渗透理想化思想,培养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实验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学生理解抽象的电荷知识。
2.通过认识科学家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善用类比方法、理想化方法、实验方法等物理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2.通过对比天电和地电、以及定性和定量、神学和科学对电现象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人类对电荷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通过对库仑定律探究过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五、本节要点
1.什么是静电现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什么叫电荷量?
2.什么是感应起电现象?什么叫中和现象?
3.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什么叫元电荷?
4.库仑定律的内容是什么?适用条件是什么?
六、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1.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二)难点
1.对电荷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2.对库仑定律发现过程的探讨。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讲清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说明库仑力符合力的特征,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2.为定性演示库仑定律,应使带电小球表面光滑,防止尖端放电,支架应选绝缘性能好的,空气要干燥。
3.说清K的单位由公式中各量单位确定,其数值则由实验确定。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电磁学的发展史)
古代人已经发现了有关静电现象,主要是梳头或者是羊毛、丝、棉类的衣物摩擦有闪光及声音;古希腊人发现琥珀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英国的吉尔伯特(1544—1603)是最早系统地研究电磁现象的科学家。他发现琥珀和磁铁都能够吸引物体,不过性质不同,经过研究,他发现许多其他物体经过摩擦后也都能够吸引其他小物体。引入(electric)(琥珀体)还发明了可供实验用的验电器。
德国的奥托·格里克(1602—1686),马德堡市市长,1654年曾用自己发明的抽气机做了马德堡半球实验;1660年发明了第一台可产生大量电荷的摩擦起电机。有了这样的机器,因而做成了各种各样的电火花实验;还有让人身体带电的实验;这使得18世纪40年代的德国整个社会都对电现象感兴趣,许多人购买了摩擦起电机做实验作为娱乐,同时也大大普及了电学知识。电学知识在整个欧洲各国都普及起来。
法国电学家诺莱特在巴黎圣母院前进行,他请700个修道士手拉手地排起来,让排头的手拿莱顿瓶放电时,发现700个修道士同时跳了起来,显示了电的强大威力。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证明了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在此基础上,发明了避雷针。
(二)进行新课
1.接引雷电下九天──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1752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这天下午,天色阴暗,乌云滚滚。天空中不时闪烁着青白色的电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眼看一场可怕的大雷雨就要来临了。
“这是最合适的天气!”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
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在它的顶端绑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吸引闪电的“接收器”;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这样细绳被雨水打湿后,也就成了导线;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绸带,作为绝缘体(要干燥),避免实验者触电;在绸带和绳子之间,挂有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连忙乘着风势,将风筝放上了天。风筝,像一只矫健的鸟儿,渐渐地飞到云海中。
父子俩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绸带,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风筝的动静。
突然,天空中掠过一道耀眼的闪电。富兰克林发现,风筝引绳上的纤维丝一下子竖立起来。这说明,雷电已经通过风筝和引绳传导下来了。富兰克林高兴极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触碰一下引绳上的钥匙。“哧”的一声,一个小小的蓝火花跳了出来。
“这果然是电!”富兰克林兴奋地叫了起来。
“把莱顿瓶拿过来。”富兰克林对威廉喊道。他连忙把引绳上的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莱顿瓶上电火花闪烁。这说明莱顿瓶充了。
事后,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收集的雷电,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雷电与普通电完全相同。
富兰克林的这一风筝实验,彻底地击碎了闪电是“上帝之火”、“煤气爆炸”等流行的说法,使人们真正认识到雷电的本质。因此,人们说:“富兰克林把上帝与闪电分了家。”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绝不是一时冲动所做的。早在数年前,他就致力于电的研究,并在当时人们不知“电为何物”的时代,指出了电的性质。
在一次研究的意外事件中,他得到启迪。有一次,他把几只莱顿瓶连在一起,以加大电容量。不料,实验的时候,守在一旁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只听得“轰”的一声,一团电火花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她因此休息了一个星期身体才得到康复。
“莱顿瓶发出的轰鸣声,放出的电火花,不是和雷电一样吗?”富兰克林大胆地提出这个设想。经过反复思考,他推测雷电就是普通的电,并找出它们两者间的12条相同之处:都发亮光;光的颜色相同;闪电和电火花的路线都是曲折的;运动都极其迅速;都能被金属传导;都能发出爆炸声或噪声;都能在水或冰块中存在;通过物体时都能使之破裂;都能杀死动物;都能熔化金属;都能使易燃物燃烧;都放出硫磺气味。
1747年,富兰克林把他的这些想法,写成论文《论雷电与电气的一致性》。他将论文寄给他的朋友、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林逊。可当科林逊将论文送交皇家学会讨论时,得到的是一阵嘲笑。许多科学家认为富兰克林的观点荒唐无比,“把科学当作儿童的幻想”。
对于人士的嘲笑、奚落,富兰克林不予理睬,终于在做好各种准备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做了风筝实验。
富兰克林从风筝实验中,不但了解了雷电的性质,而且证实:雷电是可以从天空“走”下来的。“高大建筑物常常遭到雷击,能不能给雷电搭一个梯子,让它乖乖地‘走’下来呢?”富兰克林想。
正当富兰克林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不幸从俄国彼得堡传来消息:1753年7月26日,科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在操作时,不幸被一道电火花击中身亡。这更坚定了富兰克林研制避免雷击装置的决心。
他先在自己家做实验:在屋顶高耸的烟囱上,安装一根3米长的尖顶细铁棒;在细铁棒的下端绑上金属线;沿着楼梯,把金属线引到底楼的一个水泵上(水泵与大地有接触);将经过房间的那段金属线分成两段,且将两股线相隔一段距离,各挂一个小铃。这样,如果雷电从细铁棒进入,经过金属线进入大地,那么,两股线受力,小铃就会晃荡,发出响声。
一天,电闪雷鸣,暴风雨就要来了。在雷声、雨声的“伴奏”下,守候在房间小铃旁的富兰克林,听到了小铃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他高兴地笑了。
富兰克林把那根细铁棒称为“避雷针”。
避雷针的问世,引起了教会的反对。他们认为:“装在屋顶的尖杆指向天空是对上帝的不敬。”“干涉上帝的事,对上帝指手划脚,是要受上帝惩罚的。”
然而,有一次在一场雷雨之后,神圣的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房屋却平安无事。于是,避雷针的作用被人们认识,避雷针也很快地传开了。至1784年,全欧洲的高楼顶上都用上了避雷针。
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4.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学习重点】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分析下图中,A、B两点的线速度有什么关系?匀速圆周运动中,匀速的含义是 。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分析情况下,轮上各点的角速度有什么关系?
探究四、1)线速度与角速度有什么关系?怎样推导他们的关系?
2)匀速圆周运动的den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之间有什么关系》试推导其关系。
1.有两个走时准确的始终,分针的长度分别是8cm和10cm,历经15分钟,问两分针的针尖位置的平均线速度是多大?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列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B.是角速度不变的运动
C.是角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 D.是相对圆心位移不变的运动
2.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角速度不变 B.线速度不变 C.向心加速度不变 D周期不变
3 一个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它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 )
A 通过的弧长相等; B 通过的位移相等
C转过的角度相等; D 速度的变化相等.
4、一个物体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 B.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C.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D.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小
5. 关于角速度和线速度,说法正确的是
A半径一定,角速度与线速度成反比
B半径一定,角速度与线速度成正比
C.线速度一定,角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D.角速度一定,线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6、如图所示,一个环绕中心线AB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Q两点的角速度相同
B.P、Q两点的线速度相同
C.P、Q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1
D.P、Q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