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

时间: 新华 五年级教案

写教案时,需要注重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和记录,以便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好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要怎么写?小编给大家带来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预习题纲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朗读课文三遍。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②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③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或语句多读一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⒉学生在文中画出。

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出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

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⒊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⒋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⒈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⒉指名说说这个传说。

⒊小组内交流。

⒋集体交流。

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课文。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

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无忧无虑尽职稿纸抓痒丰富多腔遭殃蹭责打折腾枝折花落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⑸理解词语的&39;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遭殃:遭受灾殃。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无忧无意:没有忧虑。

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⑴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⑵交流。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1.自学第四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3.教师归纳:

⑴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真是一只

⑵老舍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⑶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⑷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可爱的一只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3

目的要求:

1、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勤劳、快乐。

网络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导语: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㈠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⑵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导语:当黎明到来的时候,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㈡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⑴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赛读这句。

⑸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⑹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导语:真是群自在、快乐的羊啊!

牧民乐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⑵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⑶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㈢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⑶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⑸这是怎样的歌声?

⑹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师的样指名读。

⑺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导语: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这么美的大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⑴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⑵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导语:这堂课小朋友学习得真认真,李老师奖励大家去大草原游览一番。(播放《赛马》)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动作,甩起鞭子,喊起来。)

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4

哥伦布竖鸡蛋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记叙文,写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回到西班牙后,受到达官贵人的藐视,他巧妙地予以回击的事,表现了哥伦布超人的聪明才智,赞扬他在成功面前不骄躁,在讥讽面前不自卑,始终坚定地去探索未知的可贵品格。

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曾向葡萄牙建议向西环航以探索通向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纳。1485年移居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奉西班牙统治者萨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携带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船3艘,水手87名,从巴洛斯港出航。历时10个星期,于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两点,他与水手发现了新的陆地———美洲大陆。以后,他又3次西航(1493年、1498年、1502年),先后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晚年贫病交加,抑郁而死。

课题“哥伦布竖鸡蛋”是一个主谓句,点明本文的主人公、主要事件。鸡蛋是椭圆形的,无法竖着立住,但是,哥伦布却办到了。这使读者产生疑惑与好奇,进而激发出阅读期待。这就是作者拟此题所要追求的引人入胜的奇效。

〔结构分析〕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受到达官贵人的忌妒、藐视与讥讽。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一次酒会上,面对讥讽,哥伦布与达官贵人比赛竖立鸡蛋,获得胜利。这是本文的重点,写了三个层次。其一,酒会上,达官贵人讥讽哥伦布。其二,达官贵人都不能把鸡蛋竖立住。其三,哥伦布稳稳当当地把鸡蛋立了起来。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对哥伦布竖立起鸡蛋的议论。议论有两类,达官贵人讪笑,认为这样竖立鸡蛋太简单;哥伦布认为,简单的事也需要人去发现、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

〔语意理解〕

“他是干什么的?他不是从意大利来的穷海员吗?像他这样的人,能穿洋过海?真是天大的笑话!”

这是达官贵人藐视、讥讽哥伦布的恶毒语言。上文交代了故事背景。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穿越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美洲大陆的航海家。鉴于他的功勋,哥伦布晋升了高官,并且受到国王与王后的重视。于是引起达官贵人的忌妒,有了藐视、讥讽的恶语。“达官贵人”,指职位高的官吏和地位尊贵的人物。达官贵人都属于上流社会,这些人长年吃喝玩乐,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养成严重的歧视贫民的畸形心理。面对哥伦布的出身、功绩与地位变化,自然升起极强的忌妒之心。讥讽的话共4句,3个问句,1个感叹句。第1句是明知故问,意在藐视哥伦布的低微出身。第2句用疑问口气回答第1句的问题,强调哥伦布是外国人,又是穷困的海员。第3句质疑哥伦布航海的业绩的可靠性,在他们看来,这么大的业绩应出自出身高贵的西班牙航海家。第4句是感叹句,污蔑哥伦布航海成功是谎言,是“天大笑话”,表达达官贵人的气愤与强烈的忌妒心。

“哥伦布沉默了一会儿。他从盘子里拿起了一个鸡蛋,对他们说:‘太太们,先生们,你们谁能把这个熟鸡蛋立起来?’”

这是哥伦布对达官贵人的还击。他面对达官贵人的藐视、嘲笑、讥讽,没有采取一般的做法———用愤怒、有力地语言去反击,或愤而拂袖离席。他反击的方法很巧妙,先“沉默了一会儿”,平静一下心绪,思考采取的态度与策略。他的沉默只“一会儿”,说明哥伦布非常聪明、成熟、有涵养,能迅速沉静并拿出对策。接着提出将熟鸡蛋竖立起来的挑战。熟鸡蛋是不可能立起来的,他知道达官贵人必败。以“挑战”对“讥讽”,让他们以简单的事都做不好的惨败而自取其辱,实在是高明。哥伦布说话,既有礼貌,不失一个有修养的“上将”,又有挑战性;既平静,又充满自信和对达官贵人的蔑视。

“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谁能够最先突破。”

这两句话极具哲理性,是哥伦布的传世名言。第1句讲出这样的道理:创造不单指对重大问题的解决,发现并证实简单的未知,也是创造,也是对人类的贡献,因此,也是值得赞扬的。第2句说明只说不做,即或头脑再聪明,也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大胆而积极地去探索,并力争最先成功。第1句讲明创造的本质,第2句承接第1句鼓励人们率先实践对未知的探究。哥伦布用简单的问题抨击了达官贵人的傲慢与藐视,又用这两句话阐述深刻的哲理,回击了达官贵人,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写作特点〕

1.以简驭繁,以事说理。

本文阐述了深刻的道理,但作者却仅写了一个极平常又简单的事例:竖立熟鸡蛋。达官贵人面对一个小小的熟鸡蛋,束手无策,哥伦布却轻而易举地立了起来。最后从这个简单的事例中总结出了一番大道理。以简驭繁,以事说理,容易使人理解与信服。

2.对比的反衬作用。

本文写两类人,一类达官贵人,一类是哥伦布。前者傲慢无礼,愚蠢无能;后者谦和沉稳,聪明机智。前者浮躁妒嫉,后者冷静高雅。两相对比,达官贵人的举止言谈反衬了哥伦布的智慧与气度。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懂得要想创造令人瞩目的伟业必须具备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实践、去发现的精神和自信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哥伦布离席而去时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一个煮熟的鸡蛋。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本课教学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1.激趣导入。

⑴教师拿出一个煮熟的鸡蛋,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竖鸡蛋。

⑵游戏结束,教师设疑,哥伦布是用什么办法竖起鸡蛋的?他为什么要竖鸡蛋?引导学生进入“快乐读书屋”。

2.读书交流。

⑴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⑵集体交流。围绕刚才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3.理解感悟。

让学生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检查识字。(小组交流,集中反馈)

5.实践活动。

搜集一些哥伦布的小故事,进一步了解他的业绩。

资料

〔哥伦布〕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伟大的航海家。他出生于1451年11月25日至1月30日之间。曾四次率领西班牙船队进行远航。1492年10月12日是人类历最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之一。哥伦布踏上了美洲大陆,勇敢地横越大西洋,开创了一个人类社会全方位交往的时代。1502年4月,哥伦布第四次扬起了探求新的土地和财富的航帆,但在航行中被痛风病和恶性疟疾折磨。1504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已精疲力竭了,1506年5月20日,作为海军上将、“印度”岛屿和大陆的国王和总督的哥伦布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5

教学目标

会认本单元生字词,会正确书写,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重难点

对字词要“会读,会写,会说,会用”。

乐学善思办法

运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一、检测预习情况

1.组内交流,由小组长组织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并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梳理。

2.组长汇报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教师点拨

二、检测要求会认的字

1.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轮读,要求读准字音,并能组成词语。

2.个别字正音,多音字。

三、检测要求会写的字

1.采用听写的形式,组内两人互批,成绩汇报组长

2.组长汇报成绩,记录员做为记录

3.奖励前三组

4.教师点拨形近字的区别,理解:缀满、坠满。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6

教材内容

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的一些表达方式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措施及手段

教学用时

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积极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3、“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应关照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7

教材简析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教学目标

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

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⑴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⑵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⑶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⑴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⑵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⑶联系“我的发现”:

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把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⑴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自由读,指名读。

⑵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⑶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⑷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⑸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8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通过反复阅读,知道徐霞客“奇”在哪里,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品词析句,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发展性目标:

1.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学习生字。

3.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徐霞客“奇”在哪里?边读边做批注。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你对阅读大地是怎样理解的?

此时你对徐霞客这位奇人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五、作业超市。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和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文章中对黄河源头水的描写是重点,不仅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些句子,同时知道作者是怎样具体写的,并用心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来抒发强烈感情的。

教学难点:

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则是文章的难点,,要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

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摇篮,是亿万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它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黄河图片,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断),能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说说吗?(一句话或一个词均可)

二、出示语段,自由读

语段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黄河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分别指名读)

师述:的确,说到黄河,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滔天波浪,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是“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的雄壮风采。那么,黄河之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黄河的源头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三、学习3、4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黄河源头的水?

2、自由读3、4自然段,思考:作者眼中的黄河源有什么特点?(摘取文中语句或自己概括)

3、出示语句“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

A、黄河源的有趣是作者意料之中的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B、出示填空,练习说话。

原以为令人向往的黄河源________,没想到竟是这般_______。

C、黄河源究竟是怎样有趣呢?再读第三段,画出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有趣?

步骤:读句子——体会——带着体会再读。

方法:抓住关键词“竟”、“不禁”、“跳”等词和两个比喻句体会。

问题延伸:为什么一块石头竟成了万里黄河“第一桥”?

师述:多么不可思议呀,万里黄河的第一桥居然在我手中诞生了。这种“趣”到哪里还能找得到?或许只有这黄河源头了。

D、再读此句。此时此刻,你是带着什么感情来读这句话的?(喜爱)

E、师小结。(略)

4、令人向往的黄河源仅仅让人感到有趣吗?

5、默读第四段,看看哪些语句最吸引你的眼球,赶紧勾画下来。

预设答案:

①云雾缭绕(师举例)

②像珍珠一样

③闪闪发光

④碧绿

⑥鲜艳

⑦各种各样

⑧奇花异草

6、出示图片,指名读第四段。

7、你能用一个词说说此时的感受吗?(不虚此行、百闻不如一见、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等)

四、学习5自然段

1、此时此刻,作者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指名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

2、指导朗读。

师:看着那一股股涓涓细流,那如棋子般的小石头,我不禁赞叹

生:“啊!……”

师:欣赏着那许多的奇花异草,我不禁惊讶

生:“啊!……”

师:贴近那珍珠似的泉水,我不禁怀疑

生:“啊!……”

3、作者此时的感受,除了喜爱,更有什么情感?(惊叹、赞美与热爱)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这句话。

4、师述:是的,这就是黄河的源头,假如你现在就在黄河源头,你最想做什么呢?

5、“这是多么值得纪念呀!”作者要纪念些什么呢?(生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是啊,值得纪念的太多了,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黄河的奇景会成为真实的永恒。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来读吧!(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五、学习第6自然段

1、师述:黄河从远古走来,它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黄河向未来奔去,它召唤着炎黄子孙,继往开来。

2、指名读第6自然段,同时播放视频。

3、从一个、多个到全班的形式练读,读出黄河奔流的气势。

4、从涓涓细流到奔腾入海,你能联想到什么呢?(生回答)

5、师补充以下资料。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以其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中华民族,传承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孕育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黄河记载着中华民族所经历的一切一切。黄河见证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黄河见证了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的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黄河见证了唐诗、宋词、元曲这些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六、总结谈话

1、师:从涓涓细流到奔腾入海,这一汇聚的过程不正象征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吗?难怪作者对黄河源如此向往,(指板书)因为它不仅——有趣、美丽,而且是我们炎黄子孙母亲河的——发源地,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象征。然而,如今的黄河却伤痕累累,它不仅多处污染、断流,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干涸。同学们,看看黄河美丽的源头,你们有什么想法?(发起保护母亲河的倡议)如果我们连黄河的源头都失去的话,那我们最后一点水会是什么?(自己的眼泪)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让我们用真挚的朗读来表达对黄河源的一片深情吧!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10

一、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深入学习第一个小故事,体会人物形象。

二、教学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

师:今天,让我们随着要学的.这篇课文,走进中国的古代名著,去认识几位中国古代的名人。先一起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

(二)检查词语自学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的预习是不是到位了。

出示词语,指生读,正音,齐读。——名师指点:有些词语应该拿出来让学生理解一下,比如“缶”、“瑟”、“上卿”、“上大夫”、“和氏璧”,这些离我们平时的生活比较远,也不常用,所以教师应强调一下。

(三)、检查课文自学

师:词语过关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题目,结合你的预习,你能不能来谈一谈你对题目的理解。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名师指点:此处时间再少点,不需要再让学生起来讲,就教师引,学生一起答就可以了。现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解决掉。

(让学生理解: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也就是说课文主要讲了蔺相如和廉颇从不和到和好的过程。)

(四)、理清课文脉络

师:那课文围绕蔺相如和廉颇从不和到和好这一件事,讲了几个小故事呢?再给你几分钟时间,打开课文快速地读一读,找一找。(出示要求:读课文,找找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自然段,并给每个小故事加上一个小标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11

教学内容和教时安排:

1、第一教时: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并学习理解课文的前三部分。

2、第二教时:理解课文四、五两部分,紧扣壮字,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崇敬之情。

3、第三教时:检查背诵情况,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并体会课文的详略安排。

第二教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四、五两部分,了解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学习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紧扣壮字,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

3、尝试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设想:

1、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本课我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__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情感升华。

2、重视自主学习,激发主体潜能。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3、鼓励大胆质疑,启发合理想象。

⑴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在读书中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

⑵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一句,我设计了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想想看,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教学过程实录: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前三部分,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说,师相机画悬崖图;板书:接受任务、歼敌诱敌、引上绝路;涂红课题中的壮字。)

二、引导归纳学习目标:

三、自学讨论,理解课文:

㈠、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1:五壮士顶峰歼敌的场面),可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也可以谈谈你看了录像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顶峰歼敌)

㈡课文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四、五两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女同学读:

自学课文四、五两部分:

1.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学生自学、讨论)

检查自学情况:

1、告诉老师,哪些语句让你感动?

a说说看,为什么这些语句让你深受感动?

b.自由品读,体味这些语句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c.同桌对读;师范读后让学生评点;生齐读。

d.师小结: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让大家帮你。

a.学生质疑。

b.学生解疑。

c.播放录像2: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场面,(重点理解词语: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理解五壮士完成任务后选择跳崖的原因。)(师相机板书:英勇跳崖)

3、理解得真棒!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正如课文结尾所说的--(生齐读最后一节)

4、是呀,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行一个庄严的队礼!(生行礼)让我们捧起书本,再次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佩都融入我们饱含__的诵读吧!(生齐读第五部分课文,会背诵的可试着背一背。)

四、总结谈话: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人民永远怀念为国献身的英雄们!

五、课堂练笔:

请同学们照例拿出摘抄本,把本课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

六、自由作业:

学了课文,你们回去想做什么?(生自由说)

你们的想法都很好,喜欢哪项就做哪项,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12

一、情境导入,萌发情感(课件:小姑娘受伤后鲜血直流,晕迷不醒。众人着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8课《她是我的朋友》,“她”就是(小姑娘)。

小姑娘伤势严重,如果不能补足她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的。输血迫在眉睫啊。那是否有人愿意给她献血呢?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式读5—14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课文情景。老师充满哀伤和渴求的朗诵,激发学生用心朗读,用心感悟。)

二、探究表现,体味内心

(一)、有人愿意献血吗?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1、出示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2、看到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提问,归纳三个问题,其他随机解决。

(1)“一阵沉默之后”说明了什么?

(2)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

(3)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3、重温读书方法: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当我们产生疑问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联系上下文读书找答案;小组组讨论;请教老师或同学等等)

4、请大家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先试着自己运用读书方法来解决,解决不了,再用其他办法。(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学。)

5、汇报。

6、指导朗读。

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非常勇敢。你能边做动作边读吗?在座位上试一试。

愿意读的站起来边做动作边读。

(二)由表及里,洞识内心。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板:阮恒),他害怕过,犹豫过,但仍然数他最勇敢。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再把6~10自然段读一读,把阮恒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2、提问,出示4个重点句。

★重点句1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重点句2

出示“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重点句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重点句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3、刚才我们学第5自然段的时候,同学们都很会学,不但能发现问题,而且会运用各种学方法试着解决。你们有信心继续学好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些句子,看又产生什么疑问,自己想想办法解决。

4、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学,提问题,解决问题。

5、汇报。

(设计意图:“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因此,老师努力建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广阔的质疑空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6、指导朗读,深入体会阮恒的内心变化。

(1)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想读好的句子,读一读。

(2)同学们读得真好,请大家推荐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一读。

请同学们看屏幕,边听边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配乐)

(3)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哭了好几次,在这些句子中写他哭的词有很多,你能找出来吗?

(4)“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你能把阮恒献血的过程演一演吗?老师来读句子,大家演一演,体会他内心的变化。

师读,生演。

(设计意图:新课标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5)问:你为什么这样哭呢?

(6)如果你们是医生,你怎么用轻柔声音安慰他?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他以为把所有的血都献给那个小姑娘,让她活下来,自己就要死了,但他为什么还愿意这样做呢?

几名同学讲这句话:“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说的时候,他是怎样想的?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阮恒的这种爱心、对朋友的这种友情(板书)把我们深深感动了。(音乐起)小姑娘得救了,她会对阮恒说些什么呢?小伙伴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十分有益。)

结束语:

让朋友间的这种爱心和友情永远留在我们心间,衷心地祝愿大家友谊地久天长!

四、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

1.小姑娘得救了,阮恒也安然无恙,他们一起在孤儿院里生活、游戏,还会发生什么事。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一个小故事,要写清楚她们的神情、动作、语言等。(难度较大)

2.观察生活中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写在自己的作文或日记里,注意写清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

五、板书设计:

18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献血

爱心友情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13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清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

种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阅读读写例话《分清文章的主次》。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六、巩固识字,记忆生字,读写词语

七、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从课题引入,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写吃花生时的议论这一部分,通过谈体会、做练习、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理解和感悟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清课文的主次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了解有关花生的知识。通过自谈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究课文。

探究活动

辩论会: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教师不要流露倾向性。

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以“我要做哪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14

学习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灵活运用。

2、认记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波、游、戏”3个字。

3、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4、续编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随文识字,自主识字,游戏识字等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6、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陶冶情操,升华感情。

7、培养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题激趣。

1、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首首古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三尽浪,入竹万竿斜。(出示课件引入)

设计理念:运用动画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一开课就感到课的新颖,有趣,从面投入十分的学习热情。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3、读题后(点击课件“图片”)引入本课教学。

过渡语:风常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风?有过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课件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风吹叶动水波荡”,这时课件的出现既再现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与课文内容相联系,配以轻风拂过声,营造出浓浓的诗情画意。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出示“课文”课件,看、听诗歌。(要求学生标清小节,勾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识字(点击“生字”课件)

a.学生利用自制的字卡,与同学互帮互助。

b.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c.集体齐读字词。

d、把字宝宝送回句子中读一读。

设计理念:“生字”课件的及时出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灵活的识记字词。学生动手动脑,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再读全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议一议:诗中的哪些词句能发现风的踪迹?(板书略)

设计理念: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感知文本。体味中华文字的魅力。

三、抓重点词句,精读感悟。

1、过渡:

风就像一位淘气的娃娃,是那样的活泼可爱。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细读品味。

设计理念: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分别指名赏读。(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随机精读感悟三个小节。

a、指名读,集体评议。

b、抓重点词读读感悟微风轻拂的意境:颤动-抖动;林木点头;起波-荡起波纹。

c、指导赏读。(读出对风的喜爱,语气轻柔、愉悦的语调)个别范读、齐读、小组赛读。

d、画一画风(分小组画)、展示评比。

设计理念:三节课件都可以分别点击出重点词语,帮助学生体验情境。同时伴着轻柔的音乐,徐徐送来的微风,在充分的诵读中,让课堂诗意流淌,诗意浓浓,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

3、想一想,这三节诗所描写的是一样的,如果说不一样,请具体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理念:体会三节诗所描写的风力的大小不同,感悟诗人精巧的行诗设计与安排。

四、拓展练习

写一写风,积累背诵我能行。

1、当个小诗人,同桌互说。

2、(出示课件)完整地编一小节,集体交流。

设计理念:此处课件及时出现,可以积极地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积累背诵。(将续写的小诗和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创作成功的喜悦)

4、选读精美的小诗。

A、课件出示。

B、课外自读。

设计理念: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把学校小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才是我们教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三尺讲台、一本教育科书,把学习的语文学习引领入生活,培养会终生学习的学习型学生。

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是重要的。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要让学有余力的孩子跳一跳,摘得苹果。

五、小结。

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风就在我们身边。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细心的孩子一定会找到更多的“自然朋友”。

教后反思:

由于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中感觉得心应手。学生读得有感情,大多数能背诵。识字方法交流时,虽然,发言的孩子不多,但是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好,特别是记“游”的方法:一片水域方方正正,一名男子卧在水面上,有趣又巧妙,学生记忆深刻。

不足之处是:课件的设计有一点问题,动画态的画面运用过多,影响了学生注意力的指向性,冲淡了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后的课件应多以文本的形式,突出语文的特性。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15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学习《职业》《十二点钟》《责备》,理解难词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2、指导同学将“四步预习法”的收获运用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激发同学对《新月集》的阅读兴趣,鼓励同学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学习《职业》《十二点钟》《责备》,理解难词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同学准备:用“四步预习法”预习课文。局部同学填“四步预习记录表”。

观课议课主题:深度预习如何促进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你最想从事什么职业?

2、导入。

二、检查预习,学习《职业》:

1、检查预习:指名说说预习中的字词收获。

2、交流文章的大意。(分层说或总说都可以)

3、默读课文,找出“我”想当小贩、园丁和更夫的原因之句,标上记号。

4、交流句子,体会这些职业的自由自在。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考虑:作者为什么这样向往自由?

(同学结合课文和课外查到的资料谈理解。)

三、自主交流,学习《十二点钟》《责备》:

1、师生总结学习一篇课文的方法。

2、引导同学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十二点钟》。

(教师重点引导同学学习运用方法,引导同学理解难句)

3、同学自主交流《责备》。

4、带着感情读文。

四、总结,优秀书目:

1、指名交流学文后的感受。

2、优秀:《新月集》《飞鸟集》。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1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人们从鹰的活动中能得到不少信息。

2、能认真听录音,按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能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指导学生仔细看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揭示课题。

(二)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明确本次听说训练的`要求。

1、集中注意力听录音,边听边记边思考。

2、能根据提供的要点和词语记住主要内容并说一说。

(三)

进行听说训练。

1)、第一遍听录音,回答课后两个思考题。

交给听的方法:集中注意力听,边听边思考,可以把重要的词语记在书上。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2题中的思考题。

听录音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3题中录音的要点,看看那位同学答得完整,再把这两个思考题完整地说一说。

2、第二边听录音,要求学生能按课后第三题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

听之前,指导学生读读课文第三题的要求和提供的要点。

听录音后,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要点回忆录音的主要内容,然后逐条进行复述。

3、指导学生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读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根据第三题中的要点把这些词语按内容进行分类。

讲第一个要点的:盘旋、飞翔

讲第二个要点的: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头大的冰雹、劈头盖脸;月亮高挂、清风阵阵、长鸣。

指导学生选用提供的词语,选择录音中的一个要点说说。

选用提供的词语,把3个要点连起来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四)把这个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盘旋、飞翔

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头大的冰雹、劈头盖脸;月亮高挂、清风阵阵、长鸣。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17

【词语超市】

对“读一读,记一记”的学习,应该将重点放在读音上。这些词含有本单元的会认字,“澎湃”“眼眶”等字音平时学生容易出错,要重点练习。可以采用自己读、找学生领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训练。

“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具体把握以下几点:1.词语的意思可以让学生查词典,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会。2.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词语,培养学生的语感。3.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4.由学生自由选词造句。

【金钥匙】

这一段文字实际上是阅读、写作的一个小窍门,从肯定、否定两方面去说明同一个问题效果会更好。可引导学生先自己读读这段文字,弄懂它的意思后,教师提问:作者想要说明的问题是什么,文章从肯定方面怎么去说明的,从否定方面又是怎么说的。然后让学生从已知的材料中举例,看是否真正弄懂了。

【语文故事】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沿街乞讨,牌子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一上午他都没有要到一分钱。诗人让·彼浩勒看到后,在他的牌子上加“春天来了,可是”这几个字后老人便讨到了钱。小故事充分表现了语言的魅力,虽然只加了短短几个字,但看起来更易引发了人们的同情心。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读书,看看究竟语言的魅力表现在哪里,先在小组交流讨论,再指名阐述观点。

【自主阅读】

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名作《猫》。文中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儿,既贪玩儿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几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小猫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儿;二是稍大一点儿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其次是老舍先生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认真真地读,用心品味,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还要让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语文生活】

本单元语文生活安排的是写一种喜爱的植物或动物。小孩子通常比较喜爱动植物,因此这项习作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但要写好并不容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有内容可写。

1.课前布置,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植物要注意观察其样子、颜色、习性、用处等,不懂的可以询问家长或查找资料。动物主要观察外形、性格特点、与人的关系等。

2.用些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3.提出写作要求之后当堂写。教师选出优秀的习作读给大家听,以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18

教材简析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爬山虎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墙壁上爬着的一种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吗?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爬山虎

二、初读感知3、

1、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小结过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写得美?你喜欢哪些句子?

3、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4、老师指导读出美感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

5、拓展

为什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美呢?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这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四、学习本课生字。

1、读生字词。

2、注意易错的字。

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