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方便大家学习。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1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能力训练点: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德育渗透点:使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4、美育渗透点: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谈话法,导读法。
2、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3、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已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也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水浒传》,你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你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
2、《水浒传》中有个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理清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以及每部分内容相对应的段落:
(1~4)武松进酒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
(5~6)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7~11)武松打虎的经过。
(12)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小标题:
⑴喝酒。
⑵上冈。
⑶打虎。
⑷下冈。
四、精彩段落讲解
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家交流,谈谈自己的理由。
1、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就是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⑴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⑵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五、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特点。)
4、这一段不是重点段,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六、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理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精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精力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作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更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七、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
(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是──
(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过有大虫。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
(武松耗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4、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对理解武松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2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扑掀剪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闪闪闪豪放
劈跳掀无畏
按踢打
四、下冈(略)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3
教学目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学会向娃丽学习。
教具准备:小黑板一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利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二、用三步教学法学习课文。
A、初读课文,独立学习
活动步骤: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2、学生独立思考并复述课文。
3、学生互相讲课文故事。
4、由学生推荐一人完成课文复述,其他人补充。教师整理。
B、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活动步骤:
1、学生小声、快速读课文。
2、阅读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一封邮递员投错的信,哥哥哥什提亚和妹妹娃丽各是怎样对待的?他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妹妹娃丽为什么能够拿到跟哥哥一模一样的钥匙呢?可见爸爸对妹妹的态度有何变化?
(3)对于哥什提亚和娃丽,你认为谁更值得学习?
3、师生对话,讨论上述问题,结论:哥什提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娃丽——急他人之所急。
C、三读课文,创新学习
活动要求:学生能够明辨是非,知道该怎样向娃丽学习。
活动步骤:1、学生有感情地读“娃丽送信”的段落,体会她送信的艰难。
2、与学生讨论两个话题:
(1)用自己的话赞美娃丽。
(2)你身边有像娃丽这样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今天以后,你将怎样向娃丽学习呢?
3、教师小结,结束学习活动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5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学习重点】
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学前准备】
1、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学习时间】
1课时
方法指导: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来想象诗的意境意、体会诗的&39;主旨。
2、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来赏析“明月之诗”,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
3、学会对关于明月进行美的想象和描写。
4、你是课堂的小主人,请你大胆与老师对话,此堂课你表现棒吗?你学到了什么吗?你是怎样学到的?你学得快乐吗?
5、诵读、默写故事是积累古诗的重要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1、我会读这首诗:
2、我会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美景:
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生轻声吟咏,走进诗中,回答: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3、请你看下面《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请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我要补充的是:
“”字用得好,好在:
“”句写得好,表达了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六)诵读此诗,比赛默写: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6
《鸟的天堂》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单元要素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因为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去感受大榕树之美,群鸟雀跃,欢乐的场面,通过图片直观的引入使课堂效率大增,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会文中动态美和静态美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通过多样的朗读形式展开榕树部分的学习,感受课文是从多角度来描写榕树的静态美。
第二、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如何写鸟儿的变化过程,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动态美。
第三、对比朗读,感受动与静的交融。抓住树和鸟的几个重要段落和句子,进行对比朗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鸟儿在枝头欢唱的画面美。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留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太少,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精炼,教学中评价这一环节做得欠佳,在今后的讲课过程中,我要多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想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课件出示生字,一些重点句子及训练的句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把生字新词画下来,标下段落序号。
2、认字读词。
①教师呈现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②教师呈现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重点句子,请学生读句。
③指导写字。
师:你们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两个字最难写?谁来教老师写。(着重指导“豫”、“趟”的写法,学生可能认为其它字难写,可以顺势指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导书写。)
④读通课文。
师:大家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桌之间合作读书,每人一段轮流读,互相听评,帮助对方把书读得更通顺,更好。
四、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自读自悟。
师: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能否把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弄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读文,并结合课文,交流感悟,教师注意评价多样性的引导。作者把书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次,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有新的发现。说明“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板书:常读常新)
3、感悟方法,拓展小练笔。
①感悟方法。
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她在读书过程中是怎样读的?(生读第7自然段。)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体会: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小结收获、想象)
(板书:思考、品味、小结……)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体会“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这一过程,简单理解,重点读中感悟。)
②关注练笔。
师:读了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一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平时也读了许多书,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请大家拿出习作本,写一写,注意用上“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③展示练笔。选择几篇学生习作,请学生上台朗读交流。
④小结。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读书的方法。参照作者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实践、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过程中,抓住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落。同时,让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对话,交流自己读书经历与方法,让学生展示自我阅读的成功,激发学生动脑、动口的表达欲望。读中学写,既整合了教学内容,又体现了扎实的语文实践学习。]
五、当堂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8
知识与能力:
1、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帕尔曼的人格魅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人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解表现帕尔曼“人格魅力”的句子及联系生活实际来了解帕尔曼的人格魅力,并深层次理解“不用搀扶”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深刻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从而对帕尔曼产生敬佩之情。
2、充分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关键语句,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不用搀扶”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的赞叹之情。
教法与学法:
读中领悟、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直接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再次看到这个课题,你能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吗?
2、播放音乐会现场视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作者敬一丹一起了解了杰出的小提琴家帕尔曼,相信你们对他肯定充满了神往。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他的音乐会现场去听听,好吗?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这是你们的感受,那我们的作者敬一丹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帕尔曼,去感受一下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吧!
二、品读句子,感悟魅力
导语:我们都知道帕尔曼4岁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靠拄着拐杖艰难行走,他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终成一代音乐大师。在我们去感受帕尔曼的人格魅力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
1、游戏体验残疾人站起来的艰难
请同学们起立,单脚站立一分钟,大家自己可以计时。准备开始,时间到,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是啊,同学们,当我们把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脚上时,是多么不容易的。由此可想,身体有残疾的人,他们的行走是多么艰难啊。然而,我们的帕尔曼就上演了一场让人意外而感动的一刻,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那意外而感动一刻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
2、出示学习要求
(1)个人学习:个人自由读课文,用“——”画出帕尔曼终于艰难站起的语句,用“()”括出具体描写观众反映的句子。
(2)在句子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和小组成员交流你的感受,并分工进行表演朗读,一人扮演帕尔曼表演站起来的动作,其他的成员带着感受读句子。
3、交流后出示课文片段
一曲终了,他用拐杖支撑自己试图站起来。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
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4、小组汇报
a、你们从中读出了什么?(帕尔曼站起来是多么艰难啊)
b、你们能把这种艰难读出来吗?
师:帕尔曼精美绝伦的表演结束以后,他希望用自己完美的谢幕来感谢喜欢艺术并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观众,所以,他希望自己可以完美地站起来,于是他决定——起来
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帕尔曼第一次跌坐在椅子上,你是什么心理?谁来读读第一句?(期待—担心)当看到他第二次又没成功时,这时你又是怎么样的心理?读出这种感受。(紧张)然而他第三次又失败了,这时你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着急、担心)读出这种感受。
c、小组表演读这三句话,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分组读,男女读。
5、讨论:如果你生活或学习当中,有一件事情失败了三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想想结果会怎么样?
6、可是,面对三次的失败,在同伴和观众热切地望着中,“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超常的毅力和勇气,不用搀扶的精神,身残志坚的精神)怎样读出他的勇气和毅力呢?先自己试试,再读给同桌听。
让我们带着对帕尔曼的敬佩和感动,齐读这一句。
7、指导朗读:破折号前面的高昂、缓慢,破折号后面的低沉、快速。男女生读,小组读。
三、角色转换,领悟魅力
过渡:是啊,在帕尔曼站起来的那一瞬间,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震憾了每一个人的心,此时的会场——
1、句子: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
我们来听听这雷鸣般的掌声吧?这掌声里有什么?引导学生说感受。
多么真切的感受啊!多么真实的反应啊!他站起来的那一刻,牵动了多少人的心,人们的眼神都凝聚在了那一刻。
2、句子:“乐队的百双眼睛,大会堂的万双眼睛,电视机前的亿双眼睛,都注视着帕尔曼站起来。”
他的这一举动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的目光?(表现了众人对帕尔曼这一举动的关注与期待,更表现了帕尔曼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表现出来的非凡的勇气和毅力)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1)个人读,把你认为要重读的地方加上点,(排比句)因此,要读得铿锵有力,语势强烈。
(2)男女赛读,齐读。
小结:这短短的一瞬间,帕尔曼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都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他的人格魅力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要为他的琴声鼓掌,更要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
3、句子:“这位音乐家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魅力上。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也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
提问:仔细读读这句话,作者更看重和赞叹的是帕尔曼的琴声还是他的人格魅力?
生:人格魅力。
师:人格魅力是什么意思?
生: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而帕尔曼的人格魅力就在他的——生答“不用搀扶”上。
解析“不用搀扶”的含义。
“不用搀扶”不仅是一个(),更是一种()。
师:帕尔曼的“不用搀扶”精神是什么?
生自由答,师相机引导。
师:所以不用搀扶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精神,一种面对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
4、小组讨论:对于“搀扶”和“不用搀扶”,你一定有你的看法,你能说说吗?
过渡: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爱心。但不用搀扶,何尝不体现着被搀扶者的自尊、自信、自强呢?人们伸出手去搀扶时,是出于同情;而面对着不用搀扶者,唤起的是尊敬。“不用搀扶”的帕尔曼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不仅仅是冬日里的琴声。让我这位不懂的音乐的人,也想对他说一声——谢谢!
齐读:
“帕尔曼走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那冬日里的琴声。为这个,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您!”
(1)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谢谢帕尔曼?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面对帕尔曼,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四、总结全文,延伸魅力
过渡:帕尔曼不但给我们带来音乐的盛宴,还给我们带来精神的财富。回响耳畔的是那无与伦比的琴声,让人铭记的是那永不言败的四次站起。音乐会结束后,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帕尔曼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成功来源于自己,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只要你想做。
是啊,就是凭借这样的自信和勇气,他成功了。
1、说一说:你还知道有哪些身残志坚的人呢?
2、总结:一代音乐大师帕尔曼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高超的表演艺术,更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作者最后情不自禁地对这位音乐大师说了一声:谢谢您!在听着他那优美的琴声中,来!我们也一起来,大声地对这位音乐大师说:谢谢您!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那么,就让我们用帕尔曼的人格魅力影响自己,做一个自强乐观,不用搀扶的人!
板书设计:
10、不用搀扶
起来——跌坐
再起来—又没成功独特的人格魅力
不用搀扶:又试——又失败
又试第四次——终于站了起来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9
第一课时
扣题眼,顺势导入
①查字游戏。师板书“窃”字,看谁最快查到。
②指名读字音、记字形、说“窃”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释。
③师接着板书“读”,过渡: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初感知,整体把握
①自由读课文。师: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
②指名答。
③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④指名答。
⑤小结:原来课文记叙了(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⑥齐读课题。
再读题,鼓励质疑
①再读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②质疑。
③师将问题的大致意思板书于黑板上。
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偷偷的读书呢?“我”是怎样窃读的呢?“我”这样子读书又是怎样的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④师: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你们能提出这么多好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懂这篇文章。
⑤师: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品词句,积累内化
①你最感兴趣的上哪个问题呢?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吗?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机动教学。
a.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呢?
(1)指数名学生答。
(2)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课件展示)
◆“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3)师:再用心读读这些句子,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一句或几句都可以,感受长短不限。
(4)学生练习在书上批注。
(5)全班交流批注心得,指名答。
(6)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学生扣住“挤”“钻”“贪婪”“装着”重点词语以及“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个句子。
(7)指导朗读。指名读,肯定性评价;分组读,激励性评价;分男女生读,感悟性评价。
b.“我”这样子读书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①过渡:读书在我们面前是何等的简简单单,而文中的“我”却是怎样一番滋味“涌上心头”呢?
②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抒发作者“窃读”感受的句子。
③指名答,师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件展示)
④师:我们都知道,朗读讲究抑扬顿挫。那么你在朗读时,会怎么处理呢?可以打上朗读记号并写出这样处理的理由。
⑤生边练读边打上记号。
⑥指名读。
生:“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你为什么把“我很快乐”读的重些呢?
生:因为“我”在窃读时感觉到了读书的快乐,所以强调了“我很快乐”。
师:明明是“偷偷摸摸”的,也能感受到快乐吗?你是从课文哪里读懂的?
⑦生答相关句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急匆匆”“急切地”“饥肠辘辘”“依依不舍”“最令人开心的就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等重点的词句中感悟。
⑧再指名读。
生:“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你读的又和其他的同学不一样了,能说说原因吗?
生:我强调的是“惧怕”的感觉,因为作者一直是提心吊胆地在读书,怕店主发现把他赶走。
师:是吗?都担心成了这个样子还能读书吗?
生:能。他很聪明,一直在假装,象下雨天假装成没办法离开的样子,其实是巴不得呢。
师:“假装”这个词说的好!“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呢?
⑨生答相关句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样的句子中感悟。
⑩师:心里想的和做的不一样,这就是──
生答:心口不一、口是心非。
师:那这几个词用在这里恰当吗?
生答:不恰当。为什么呢?
师:明明就是做一套想一套呀?
生答:可是,他这样做也只是为了读到书呀!为了能读书呀!
师:哦,只是为了──
生答:能读书。
师:只是为了──
生答:读完书!
读全文,整理思绪
①师:那么此时文中的“我”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学生呢?
②指名答。
③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共同感受一下这个“嗜书如命”的孩子吧。
④齐读。
第二课时
听写字词,加强积累
(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析词句,感悟写法
①齐读“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这个句子,你喜欢它吗?能说说原因吗?
②指名答。
③小结:写得多好的句子呀,它写出了──生答:作者的动作和心理,它写出了──生答:矛盾的言和行,正是这样截然相反的描写,将一个想尽一切办法读书孩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④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能学着样子写上几句吗?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⑤学生练写。
⑥交流点评。
诵语句,升华情感
①过渡:“我”一放学就急匆匆地赶到书店,“我”一读书就是二个多小时,我腰酸腿疼肚子饿得饥肠辘辘,而这一切都是源自国文老师的一句话──生答:“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想。
③师:古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今有论:“我们要终身学习。”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呀,就象是鱼儿离开了水,生命离开了阳光。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至理名言吧。
④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⑤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不吃美味佳肴,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象一匹“饿狼”,他为了读书更可以──生答:“口是心非”!而这个“口是心非”一定是打了引号的,因为他和我们一样!我们都一样明白了──生答:“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辨字行,熟记书写
①交流熟记字行的方法。
②观察书写位置。
③学生书写。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10
《白鹭》是我国诗人郭沫若写的的散文,郭老用诗一样的语言介绍了白鹭那精巧的外形,韵味无穷的动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清新简约,读来韵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要运用文本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因此在课堂中,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总领全文的句子,指导学生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再带着“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悬念朗读课文,通过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导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积累语言。
但真正读懂一篇课文,仅仅从文字上下功夫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意图,如果《白鹭》只是作为一篇美文来帮助学生欣赏,教学是不深入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深入。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11
父母心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为川端康成。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的轮船上。一位贵夫人要领养一对穷夫妻的孩子,并答应给一笔可观的酬谢。初始,为生活所迫的穷人把大儿子交给贵夫人领养。后来又三次反悔。最后一个孩子也没放手。贵夫人也被感动了,把那笔酬金送给他们作为做生意的本钱。故事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
〔结构分析〕
故事共19个自然段,依发生、发展与结局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讲贵夫人要领养穷人的孩子。先交代故事的主人公———贵夫人与穷人。贵夫人很富有,但却无子嗣;穷人很穷困,却有4个儿女。贵夫人产生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的念头,穷人答应了。这是故事的发生。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讲穷人一开始答应了贵夫人领养孩子的要求,后来却反悔的过程。穷人先把大儿子送给贵夫人,继而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接着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最后把小女儿领回,决定一个孩子也不放手了,退还酬金。这部分生动地描述了穷人在获得金钱与保持亲情之间的矛盾心理。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了穷人夫妇最后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送人。贵夫人也深受感动,把酬金送给穷人当做做生意的本钱。这是故事的结局。
〔语意理解〕
“轮船从神户开往北海道。”
“神户”,日本第二大港(次于横滨)和的工业中心之一。“北海道”,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和第二大岛。从神户到北海道直线距离约长1000千米以上,从海路乘船更远,需几天时间。因时间很长,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当船驶出濑户内海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年近40岁、气质高雅的贵夫人格外引人注目。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濑户内海”,日本本州、四国、九州三岛间的内海。与太平洋和对马海峡相通。它是日本近海航运的要冲。神户是濑户内海北岸的港市。从神户到北海道须先驶出濑户内海。“甲板”,轮船上分隔上下各层的板,本文指船最上面的一层板。乘客可以在上面观望、散步或作其他活动。“华丽”,美丽而有光彩。“衣着华丽”,本文指贵夫人的穿戴漂亮、贵重。“气质”,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高雅”,高尚,不粗俗。“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女佣”,女仆人。“侍女”,有钱人家雇用来使唤的年轻妇女。“女佣”和“侍女”都是有钱人雇用的做服务性工作的人。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十分富有、颇有教养的贵夫人,这为下文迫切要领养子提供了条件。“年近40岁”仍无子嗣,才知道自己不可能生儿育女,只能领养;十分富有,才领养得起;“气质高雅”,才知书达理,才可能有后来的对穷人关爱的行为。
“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狠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在送养孩子这件事上,穷夫妻前后三次反悔。每次反悔都找出了不同的理由,这段话是第三次反悔时父亲陈述的理由与解决办法。第1句是表示歉意,反映父亲很有礼貌。第2句解释领回小女儿的理由:孩子太小,舍不得。第3句进一步说明,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表现出做父母的心太狠了,这是用批评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忍割舍亲骨肉的情感。第4句提出解决办法:退还酬金,领回孩子,即解除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同。第5句表白不送养孩子的决心,宁肯一起饿死,也不送养孩子。经过三次反复,这对夫妻终于明白了,送养孩子,表面看似乎减轻了经济负担,得到了金钱,但却背上了“情债”,父母的良心将一辈子受到谴责。得到一笔大酬金,可以生活一段时日,但这是以父母永远心痛为代价的。“一夜没合眼”,足见他们对这件事经过了反复思考,权衡利弊,认识到送走孩子,得到酬金,这简直是一笔可耻的交易。所以最后选择了全家生死永远在一起,这样虽苦犹乐,生活重压远不如精神重压可怕……这段话揭示了故事主题的一个方面:赞美了父母对子女的爱。
“都是我不好。我虽然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这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当做你们在北海道做生意的本钱吧!”
这段贵夫人对穷夫妻说的话,宣布了对领养孩子与送养孩子事件的最终解决办法。贵夫人自我检讨,不该引发这件令人伤心的事。接着阐明对父母怜爱子女的理解。再接着赞扬父母那博大、深沉的亲子之情。最后提出具体解决办法:退回孩子,酬金照旧留下。贵夫人的解决办法,表达了她对穷人的关爱。当然这也是在穷父母的浓重亲情的感召下产生的结果。实质上是借贵夫人之口说出了世上稍有同情心的人对这件事的态度,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件事的处理态度———出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同时也揭示了故事主题的另一方面:关爱他人是高尚的品格。
〔写作特点〕
1.人物对话的表现力。
本文大量地记叙的人物对话,起到了表达人物情感,推动事件矛盾冲突发展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本文没有大量铺展事件的发展过程,也不去写人物的内心与行动,而是着力记叙了人物的语言,用人物的语言来反映人物心理,揭示故事主题。作者写了老佣人与穷人的对话,既简要地介绍了穷人与贵夫人两个家庭的家境,又议定了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约。以后写穷夫妻三次反悔的过程,也都凭借对话。特别是最后两段对话,在情节发展上交代了事件的结局,主人公在金钱与亲情权衡的最后选择,有力地表现了文章赞美亲情重于金钱这一主题。
2.把事件锁定在特定的时空中。
故事发生的场所是特定的———轮船上。议定领养关系是在船的甲板上,以后送大儿子、换大儿子、换二儿子、领回女儿都在贵夫人的客舱里。故事的时间是特定的———乘船的几天中,第一天议定领养与送养的关系,送大儿子给贵夫人;第二天清晨,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第二天傍晚,用小女儿换二儿子;第三天上午领回小女儿。在这个特定的空间中,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发生了这么一件震憾人心的事情,这些巧妙的安排,足见作者概括生活组织材料的功力。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
4.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当有人要领养穷夫妻的孩子时,他们内心的痛苦。他们同意领养出于被贫穷逼得不得已,并不是不爱孩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建议本课采用默读体会、对话朗读或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要以读促理解。
1.导入新课。
可以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父母对自己的爱或你心中的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
2.默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
要让学生充分默读,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说一说读完这篇文章的体会。
3.再默读或自由读文,讨论汇报。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一是这对穷夫妻起初为什么忍心把孩子送给贵夫人,是他们不爱孩子吗?是冷酷吗?不是。是为贫困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二是这对夫妻几次调换送人的孩子,说明了什么?最后又停止了这种做法,说出了“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又说明了什么?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穷夫妻的做法是不得已,他们还是爱孩子的,送出哪一个也舍不得。所以最终选择了不送走,一起受穷。
对故事中的贵夫人也应该全面评价,她开始想领养孩子,是出于富人的自私,认为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经过与穷夫妻打交道,最后也被他们的父母心打动、受到了教育,转变了态度,对穷夫妻给以资助。她的做法也可看做是许多人(也包括作者)对穷夫妻爱子之心的认可和赞许。对以上问题的理解可以小组讨论后汇报。
4.扩展延伸。
说一说父母对你的爱,要举出具体的事例,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资料
〔川端康成〕1899年生,大阪人。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毕业,同年创办《文艺时代》。
川端康成是新感觉派、唯美主义的作家。他写了100多篇短篇小说及大量随笔和文艺评论。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日本民族气息,贯穿着日本古典文学的纤细、感伤的情调和东方佛教的虚无色彩。他以丰富的感情、敏锐的感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他的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浅草红团》系列、《山之音》等。1968年,他因《雪国》《古都》《千鹤》三部代表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诺贝尔奖的亚洲人。1972年,川端康成逝世,终年73岁。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12
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依托动词,表演感悟。
《稚子弄冰》一诗运用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诗意弄明白,然后找出诗中孩子的动作“脱、穿、敲”,然后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孩子进行表演,也来做一回无忧无虑的“稚子”,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表演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了解到:稚子弄冰也是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一块普通的冰,在孩子眼里是“银钲”,是“玉磬”,是“玻璃(古代玉石)”,而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没有把孩子的这份珍惜之情表演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趁机闹腾,经过这样的“抓动词——表演——评价”,学生真正理解了“稚子”的天真可爱。
2.教学收获(思得)
(1)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由画入境,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诗的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我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学生会说出很多答案:插秧、收割、犁地、积肥等,想象诗人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然后同桌互相练习,互相表演,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达到较好的效果。
(2)古诗所描写的什么季节,是我们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一个知识点。在教学《村晚》时,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句、诗意中进行推理。学生从“山衔落日”判断出是傍晚,从“草满池塘”可以推断出是夏天,再从“寒漪”推断出是秋天,最后综合起来,正是“夏末秋初”,这样让夏末秋初更加形象化。
3.不足之处(思失)
教学《四时田园杂兴》中,我引导学生借注释,明诗意,悟诗境时,教学策略过于简单。学生们对诗歌的第四句“也傍桑阴学种瓜”最易理解,也最容易感受孩子的勤劳,但对诗中体现的孩子的天真可爱,学生不容易感受。教学时,我以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感悟是不可取的。用何种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到孩子的天真可爱,应该下功夫琢磨。教学策略的单一,导致这一教学环节没有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进入诗歌的意境。
4.改进措施(思改)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以一篇带多篇”阅读,使之形成能力。古诗中像这样描写儿童活泼可爱的诗篇还有很多,应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己搜集,自己积累,并开展“赛诗”会。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积累这方面知识。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13
课题写写自己的体验或感受课时2
1、根据教材提供的四个题目,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自己命题)。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重、
难点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措施与
方法一、激发情趣、指导选题
二,明确训练要求、拟题列提纲
三、师生互动,描摹观察体验
四、回顾写法、草稿。
五、讲评修改深化习作感受
课前准备
预设教与学的过程第一课时
1、审题。
(1)启发谈话:今天出示的几个作文题,大家看看,你觉得应该怎么写?(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写写自己的体验或感受。A我喜欢的一篇课文。B有趣的一次实验。C冬天。D盼春节。
2、指导。(1)回忆你的生活,谈谈你自己的看法。(2)个人谈谈,在小组中交流。(3)在班级里谈,老师和同学交流。
3、范文启发
1、教师出示搜集到的范文,分发。
2、同学们阅读,寻找灵感,汲取创作的源泉。
3、师生交流。
4、朗读,指导。
5、分篇谈构思,谈写作意向。
第二课时
一、指导选题
1、在这些作文题里,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2、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文章题目,确定你要写的内容。
3、小组讨论,确定自己打算写的作文题目,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构思。
4、小组交流后,推荐一个同学参加全班的交流。
5、师生交流,然后评点。
二、拟题列提纲
1、把你想些的作文题写下来。
2、自拟一个新颖的题目。
3、写出你的提纲。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三、写作评点
1、写草稿。
2、老师巡视,指导。
3、自读自改。
4、同座互读互改。
5、老师选择好的作文全班讲解,评点。
五、讲评修改
1、针对同学习作进行讲评。
2、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讲评进行修改。
板书:1、抓住人物(景物)的特点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作业与练习配置
习作:选题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学习课文2-4自然段,了解小艇的样子,感受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它在威尼斯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小艇之奇特。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继续畅游威尼斯。同学们大声一起告诉老师威尼斯的什么最出名?
学生们回答
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大文豪马克吐 温先生是如何向我们介绍威尼斯的。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一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文字)
指名朗读。读了这段,请你说说小艇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板书:小艇的特点 长 窄 深
出示大屏幕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谁来谈一谈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使我们感到小艇被描写得生动形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
谁能具体说一说
小艇又窄又深,比做独木舟;把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的形状,比做天边的新月;把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比做田沟里的水蛇。
因为有了这些比喻句所以我们感到小艇被描写得生动形象,既然是比喻句就会有比喻词,同学们我们来找一找这些比喻词。
同学们找出的比喻词:……有点儿像…… ……像…… ……仿佛……
用不同的比喻词可以让句子更生动。
这么美丽的小艇同学们想不想坐上去感受一下?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点名读课文。
同学们来表演坐在小艇上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二、 赞叹驾驶技术之自如。
刚才我们学了小艇,新月一样的美丽,水蛇一样的灵动,但是再美再灵活的小艇如果没有船夫的驾驶也没有灵气,接下来就请一位同学们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其余同学从文中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船夫的驾驶技术吗?
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文字。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板书:船夫驾驶技术 操纵自如
总结:河上行船速度极快的时候——操纵自如,不手忙脚乱;急驶的时候——能够拐弯;拥挤的时候——能够挤进挤出;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够穿过去。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教师引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
他动作灵活──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
他速度极快──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2)讨论这个段落的写作手法
总结:总分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三、威尼斯人的生活 如诗如画的夜晚。
威尼斯的小艇很奇特,坐在船舱里很舒适,小艇行驶过一座座石桥,打开窗帘,耸立在两岸的建筑映入眼帘,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同学们自学课文第5、6自然段,并填表。 教师配乐。
时间 什么人 干什么
坐着小艇
白天
晚上
如果你就是威尼斯人,那么你想乘坐小艇去哪儿?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名读课文。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这样漂亮的小艇,技术这么娴熟的船夫,那么在威尼斯旅游肯定是一种享受,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享受威尼斯的夜晚。教室播放背景音乐。
夜晚的威尼斯有什么特点?白天的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白天喧闹,有生气;晚上宁静,如诗如画
为什么威尼斯的白天和夜晚大相径庭呢?
因为小艇,白天小挺多,所以喧闹,晚上小艇停靠在岸边,不活动了,所以安静。
一动一静,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板书:对比和反衬。
晚上,人歇了,船停了,城市进入了梦乡。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行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人们的生活寸步也离不开小艇,这就是给威尼斯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小艇,难怪作者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学生和教师一起读):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四、归纳文章写作方法。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写是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五、读写结合小练笔。
要求
1、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字迹清晰,无错别字。
3、不少于50字。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的特点 长 窄 深 外观
船夫驾驶技术 操纵自如 活动
重要作用 息息相关 风情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15
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发现。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这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品读课文,真畅优美的语言文字,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语文课堂的喜爱。
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欣赏美。让学生去发现美,去欣赏美,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在读中享受白鹭“色彩搭配和谐,身段大小适宜”的形体美;在读中感悟白鹭“诗申有画,韵味无穷”的意境没,并在诗意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申培养学生的语感。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学会创造美。在“读中品味白鹭精巧如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着力从对白鹭外形的三处描写入手,根据个体阅读的感受寻找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受可言。在“读中品味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的教学中,又引导学生读中遐想白鹭韵味无穷的生活画面。并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提炼自己独具匠心的“画名”,根据自己的感受为画配上“画外音”,再给课文想象补白,加上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
在极其开放、自由的对话平台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魅力四射。孕育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想象,美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孕育出充满浓浓语文色彩的快乐课堂!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16
本课是的作家郭沫若先生的作品。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孩子应学会这样的“发现”:发现食物的特点、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心灵的感动、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发现情趣,发现细节、发现学习的快乐、发现人生的目标、发现努力的方向。
教学中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孩子自我发现,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人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信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1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6分钟后看谁学得!
三、检测学情
1、认读生字与写字:
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4、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2)、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当堂训练。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3、解释划线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4、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认真阅读课文。
2、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并同桌交流体会。
8分钟后看谁学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谈各自的体会。
2、重点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①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3、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当堂训练:
1、填空:
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是什么?
3、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贪婪害怕
开心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依依不舍
麻木轻松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篇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感悟窃读的复杂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借助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受窃读的复杂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情
1、认读生字与写字: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4、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2)、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当堂训练。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读一读,写一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3、解释划线的词语: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4、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认真阅读课文。
2、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并同桌交流体会。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谈各自的体会。
2、重点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①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3、默读5~10自然段: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⑵“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三、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当堂训练:
1、填空: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贪婪害怕
开心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依依不舍
麻木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