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好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是有技巧的,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归纳、推理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重、难点);
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课本上的对话请境框。
2.整理、归纳问题,并出示完整的题目。
3.顺势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分数乘法(二)。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巡视、指导小组讨论学习。
2.提问:怎样用算是表示6个1/2?
3.6×1/2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4.归纳小结分数乘法(二)的算式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6×1/3如何计算呢?
6.总结计算方法。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5题试一试第1、2题。
2.组织学生做第6页练一练1-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课本第7-9页分数乘法(三)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点,能判断或写出3的倍数,并能说明判断理由。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获得探索数学结论的成功感受;体验数学充满规律,体会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准备计数器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
1.复习回顾。
提问: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板书: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
2.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上节课通过找2和5的倍数,对找出的倍数进行观察、比较,分别发现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过程,探索、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提出猜想,引导质疑。
引导:我们知道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O.那你能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想法。(按思维惯性,可能许多学生会猜测个位上是3的倍数)
许多同学认为,3的倍数可能是个位上是3.6.9的数。(板书:3的倍数,个位上是3、6、9)
质疑:利用以前的经验学习新内容,是不错的学习方法。今天大家联系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样猜想,想法是很好的,数学学习经常可以这样类推。那这一次的猜想还对不对呢?大家来看几个数:13是3的倍数吗?26和49呢?(根据回答擦去板书内容后半部分)
2.利用经验,组织探究。
(1)找3的倍数。
(2)探索特征。
3.学生归纳,强化认识。
追问:现在你能告诉大家,经过找出倍数、观察比较,我们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结论。
强调: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发现了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反之,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不是3的倍数。
4.阅读“你知道吗”。
启发:当你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时,你对数学有什么感觉?
谈话:是的,数学很神奇、神秘,3的倍数居然和它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数学有许多神奇、有趣的规律,只要我们具有一定基础,认真探究,这一条条神奇的秘密和规律就会被发现和应用。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4页的“你知道吗”,看看会有什么神奇的规律告诉你。
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叫完全数?举例说一说。(结合举例6和28,先板书因数,再板书表示完全数的等式) 现在发现的完全数都有什么特征?
三、练习巩固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五第8题。
4.做练习五第9题。
5.做练习五第10题。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和判断2、5的倍数不同在哪里?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熟练的将分数和小数互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复习准备
通过两个题的复习,为这节课的学习做铺垫,这节课会用到这些解题的方法。
1.读出下面各小数,并说出它们的意义。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题的商。(小数、分数。)
3÷4 15÷45 1÷8
5÷10 9÷10 6÷15
[过渡]:你们见过羚羊和鸵鸟吗?这两种动物跑的都很快,羚羊每分钟跑0.9千米,鸵鸟每分钟跑 千米,你知道羚羊和鸵鸟赛跑谁能赢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和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通过两种动物的赛跑比赛,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发现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
师:想一想,我们该怎么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呢?动手做一做看你能算出来吗?
先让学生自己来做,教师巡视,看学生的计算情况,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然后找学生回答自己的作法。
生1: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9写成分数,0.9= ,这时只要比较 和 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即可。
师:对,这位同学很聪明,他依据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那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生:在比较 和 的大小时,需要先把这两个数通分,它们的公分母是10,所以 , > ,由此可得0.9> ,所以羚羊比鸵鸟跑的快。
师:这种方法很好,是先把小数化成了分数,然后再比较分数的大小。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一齐: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师:对,谁是用这种方法做的,来说一说。
生:把 化成小数是: =4÷5=0.8,0.8<0.9,所以 <0.9,所以羚羊跑的快。
师:通过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在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时,既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也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
[议一议]: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怎么把小数化成分数?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几个例题,通过例题我们来总结规律。(教师演示课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swf”)
三、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熟练这节课所学知识。
课本P86“试一试”: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0.4 1.5 0.12 2.8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五、课后作业
课本P86“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课题:分数、小数互化
1.复习
2.1分钟赛跑
3.例题
4.课堂练习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根据所学的因数和倍数知识,运用自己的座号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的座号是5,5是30的因数或5是1的倍数。
同座互说
指名说。
同学们,我们先去看一场电影,座位号是多少的同学应该从双号入口进。
2、游戏
(1)座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2)座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老师分别将2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左边,5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右边。
3、引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进行研究(板书课题:2、5倍数的特征)。
【反思:设计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学号引入,学习的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确实兴趣浓厚,达到了既激发兴趣,又提供学习素材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左边集合圈里的2的倍数座号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
2、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出示课件:2的倍数的数, 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2、 、 、 的数,都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i)数。
老师指出: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习惯上称它们单数、双数。
4、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 出示课件
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数有:33,355,123,8089,655,881。
偶数有:98,988,0,3678,1000,5656。
【反思:数学思维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归结演绎等等。设计这个片断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根据素材,通过自主学习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但在实际中老师提问:“2的倍数学号有什么特点?”后,学生说:“2的倍数都是偶数”。对于这种生成,是我设计中没有预设到的,于是我反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呢?”学生又说“双数就是偶数”,于是我有些急了,不知所以。我只好进一步明确提问:“这些学号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才说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个位上的数都是0、2、4、6、8等数字”,看来数学课的有些问题不能过于宽泛,要有所指向。同时设计问题时,还要多想想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多预设几个方案。】
【补充设计: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后,我临时补充了一个知识点的自然数分类的教学。老师提问:自然数有无数个,0、1、2、3、4、5、6、7……说说这些数分别是什么数?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自然数中,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指右黑板上集合圈: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
2、学生自己动手在课本上找出5的倍数。
在下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涂上颜色。看看有什么规律。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___或___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 出示课件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
2的倍数:24,90,60,106,130,280。
5的倍数:35,90,15,60,75,130,280,
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90,60,130,280。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收获?
重点指出
个位上是0的数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为什么?(末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意他的说法吗?自己在百数表中找找这样的数?在哪里?
现在问题怎么解决呢?两位同学都想得到它们?
提问:2的倍数有哪些?5的倍数呢?60和90是什么数?
【反思:小学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特级老师张兴华大力提倡“为迁移而教”很有道理。什么是迁移呢?迁移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学科教学之中,先前学习中的知识、技能、积极情感对后继学习产生促进作用的叫做正迁移,否则就是负迁移。5的倍数教学比较顺利,正是由于有前面2的倍数特征探索,学生较好地实现了学习方法的迁移。】
三、练习巩固
谈话: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些知识来练习几道题。
1、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用0、2、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先做第一小题,同桌学生合作摆、写,再组织交流明确方法技巧,然后按照方法完成其余两小题
3、把下表中4的倍数涂上颜色。
4 的倍数是2的倍数吗?今天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4可有点不高兴了,干嘛不研究一下我的倍数的特征呢? 先让学生涂一涂,涂后老师提出:2看了一下4的倍数,可得意了,你们知道2得意什么吗?(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那么4能不能反过来说:2的倍数也都是4 的倍数呢?
4、下面的判断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个位上是2、4、6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个位上是1、3、5、7、9的数都是奇数。
(3)在全部自然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思考: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 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 数的和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特征
5的倍数: 15、30、50、65,,,, 个位上是0或5的数 (偶数)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1、3、5、7、9的数 2的 倍数 5的倍数 作业纸: 在5的倍数中画“ ”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3、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等。
学具准备:
每人几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 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
(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 17 54 71 45 48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 0 4 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 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 0 4 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 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指定条件的图形。
三、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剪刀、三角板
四、教学设计
(一)情境设计,导入课题
1、同学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
2、现在老师有一个平行四边形,我想把它剪成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应怎么剪呢?同学们动手试试。
3、出示课题《动手做》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小组内探讨剪切的方法。
2、师巡视。
3、小组汇报。
4、课堂内总结: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高
1、回忆刚才你们是怎样剪平行四边形的,你们剪得边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2、总结:
(1)平行四边形:从一组平行边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条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2)三角形:从一个顶点到对应边引一条垂线,这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梯形:从上底的一点到对边(下底)引一条垂线,这条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四)巩固练习
1、P21试一试第一题。
学生依次标出各个图形中的高是哪条线段,再找出它所对应的底。
2、P21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
画出给定底的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继续从设计上讲,仍然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学形式,先让学生大胆猜测、推导,从自己的演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2、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1/4×3 4×1/4 12×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对比好门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生做第2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并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每个算式的数学意义。
学生做第3题,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及时对有困难得学生进行帮助。
学生做第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能够区分最少和最多这个数字范围,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480×3/81≤80(千克) 180×5/6=150(千克)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
2. 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理念: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体验学习中通过合作交流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前知识。
教学过程:
一、实践调查
课前让学生在汇景新城作实地调查,调查本小区住户情况
二、课内交流
1、让同学们根据调查所得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2、根据所编的题目独立列式
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1)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
A、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过程
B、师:根据以上的结果你能判断“这栋楼能住150户吗?”
(2)讨论算法
三、习题巩固:
1、试一试
11×43 24×12 44×21
2、练一练:
第1、2题
3、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四、综合应用:
陈老师班上有42名同学,她为同学们购置书包和文具,一个书包24元,一个文具11元,买书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9
教学目标:
探索2、5倍数的特征,初步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发现2、5倍数的特征并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奥运带给我们的除了那种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还有一点那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过一段时间我们学校要举行团体操表演,有哪些表演形式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学生认真看表演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出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信息,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2、活动二:师:我们首先解决“各项表演分别可以选派几人参加”这个问题。请你们想一想,每个方队得人数有没有规律?到问题时要仔细分析、验证,不能轻易下结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学生的思考可能停留在图中呈现的人数上,3个5、6个2、5个3。教师可适时引导:各队的人数与2、3、5有没有关系?
3、活动三;
师: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那些?5的倍数有哪些呢?3的倍数有哪些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主思考后,可能采用无序排列、有序列举、在百数表中 圈出或涂色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4、活动四
师:同学们了不起,用这么多办法找出了100以内2、5的倍数,那你们有没有发现2的倍数、5的倍数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数?
师:像2、4、6、8、10、12……都是偶数,1、3、5、7、9、11……都是奇数。
师:你能再说出几个偶数、奇数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2、5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举例,相互交流。
三、课堂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第3题数学游戏: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看数字卡片说一句话。如:20是偶数,是2的倍数,同时也是5的倍数等。同位两人轮流出卡片,参与游戏。
四、课后小结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小数互相转化的必要性,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计算的方法。
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
3、通过对规律的猜想、验证和总结建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在比较中认识互化的必要性
师(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请观察图表,说一说图的意义。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板书:林林0.4(小时);明明1/4(小时))
师:请同学们比一比,谁用的时间多一些?
(在比较时,可以先让学生估计,然后再精确比较)
生1:我们小组是把小时化成分钟来比较的。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大小的。0.4小时是24分钟,1/4小时是15分钟,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
生2:我们小组用画图的方法来比较的。我画了10个同样的小格,0.4涂4格,而只涂2格半,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
生3:我们小组也是用画图的方法来比较的。我画了100个同样的小格,0.4能涂40格,而只涂25格,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
生4:我们小组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来比较的。0.4是4个1/10,也就是4/10,约分后是2/5,大于1/4,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
生5:我们小组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来比较的。1/4=1÷4=0.25,0.4>0.25,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
师: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案,为什么?
生1:我喜欢分数化成小数那个小组的方案。因为画图太麻烦了,而分数化成小数,直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了。
生2:我喜欢小数化成分数的那个小组的方案。分数化小数有的时候除不尽很麻烦,画图也很麻烦,比较时间能化成分钟来比,如果其它单位的还得又一种化法。所以我喜欢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案。
生3: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大小,分母不同的时候还得通分,也很麻烦,还不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
2、探索分数化小数
师:谁来说一说第5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的?
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想到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的?
生:因为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而分母相当于除数。
师:请你把71页“试一试”第2题这几个分数化成小数。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探索小数化分数的基本方法
师:老师问一下第4小组的同学,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把小数化成分数的?
生:我们是根据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数的。
师:能具体的说一说吗?
生:0.4是4个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四,约分后是五分之二。
师:那0.04,0.004呢?
生:0.04是4个百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四,约分后是二十五分之一;0.004是4个千分之一,也就是千分之四,约分后是二百五十分之一。
师:说的真不错,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一直约分成最简分数。
师:请观察化简前的分数,分母与小数有什么关系?有没有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生1:小数的位数与分母1后面的零的个数一样多。
生2: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
师:请再观察分子与小数有什么关系?
生: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作分子,
师:请按照找出来的规律,把课本第71页“试一试”的第1题做到练习本上。
(二)练习提高
1、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1题,分数化小数。
2、判断是否正确,如果不对,请改正。
3、数学游戏:你说我答:同桌之间一个说分数一个说小数,互相交换着说。
(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结果)
4、比较各组数的大小(主要是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进行练习)。
5、在直线上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三)小结延伸
师: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实践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
五、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电子白板的操作、探究、对边、交流,经历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使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课件、平行四边形模型、剪刀、初步探究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渗透转化。
1.课前通过同学们的谈话,轻松引入主题。师:同学们,你们都玩过七巧板吗?
2.播放制作七巧板的视频。
3.出示一组图形,学生观察,数方格算出面积。拉开幕布,学生们看到露出一点点的图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都跃跃欲试,学生动手逐个拖拽出想拖里面的美丽图案。在学时汇报平移的方法时,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拖动图片平移的功能,直接在屏幕上操作演示,感知割补、平移,转化等学习方法。导出视频,拖动、平移等功能。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电子白板导出两个花坛,比一比,哪个大?
2.揭示课题。学生比一比,猜想这两个花坛的面积大小。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导出两个花坛的课件。
三、对手操作,探究方法。
1.利用数方格,初步探究
2.出示“初步探究学习卡”同桌交流一下填法,汇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图形的面积,是学生熟悉的、直观计量面积的方法。同时呈现这两个图形,暗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探究作了很好的铺垫。导出“初步探究学习卡”
四、白板演示,验证猜想。
1.探索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习过的图形。
2.观察拼出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在班内交流操作,重点演示两种转发方法。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那么面积公式就是s=ah利用白板的拖动功能,根据学生反馈的转发方式,随机演示。白板演示、突出拖动、旋转等功能。
五、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例1
2.课件出示十九第1、2题。学生试做,并说说解题方法,指名板书。通过练习加深面积公式的理解应用。导出课件
六、课堂小结,反思回顾。
回想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点难点】
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构建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构建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约分与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突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7课时
1.分数的意义3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4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习法等。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习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教后记
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五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3、能计算经过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教具:
多媒体、学具钟、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
师:这是几时?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
生1:我猜老师可能在上课。
生2: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
……
师:大家都猜得不错,那为什么有些小同学会猜得不一样呢?
生:有的说的是上午的9时,有的说的是晚上9时了!
师:一天中有几个9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9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上午9时 晚上9时
师:在9时前面加上:上午或晚上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了,那么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吗?
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时计时法?
生2:24时计时法有什么用?
生3: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
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12时……
师:现在几时?
生:中午12时。
师:时针走了几圈?
12小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圈:晚上12时 中午12时 12小时
接着演示板书:
第二圈:中午12时 晚上12时
师:一日有几个小时?
1日(天)=24小时
师:一天有24小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的记录一天的时间呢?
多媒体出示钟面:晚上12时记为0时……下午1时记为13时,……晚上12时记为24时。
3、小练(用小黑板出示):
把下面的时间进行分类
凌晨2:00 2:00 上午 7:00 7:00 中午12:10 12:10 下午1:00 13:00 晚上9:00 21:00
(1)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
互换方法: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24时的时数减12就是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数。
4、应用。
(1)把下面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3:40( ) 中午12:00( )
下午1:00( ) 晚上7:30( )
(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20 ( ) 12:00 ( )
14:00 ( ) 16:30 ( )
三、求经过时间
出示例题:从上午8时到11时,经过了( )小时(课多媒体演示)
四、口答(多媒体演示)
1、选择填空
小赵去看一场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 )
(1) 9时 (2)17时
(3) 9小时 (4)17小时
2、从6时到12时经过( )小时
3、一个展览馆每天8:00开馆, 17:00闭馆,每天开放( )小时
4、许老师今天上午7时进学校,到下午4时离校,许老师今天在学校多少时间?(课多媒体演示)(比较解法)
五、聪明题
1、小华每天7:00分到校,11:30分回家, 13:00到校,16:00离校,他一天在校的时间是多少?
2、爸爸21:00上夜班,工作8小时,第二天几时下班?
六、总结交流。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2、同学们,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去了的时间是永远不会回来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所以,我们从小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学们!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好吗?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上午9时 晚上9时
24时计时法: 9时 21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