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

时间: 新华 五年级教案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将教学计划、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怎样写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这里提供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分享,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1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1页第8题、第22页。

学习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我能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2.我能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难点:

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独学部分的完成情况。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21页第8题。

(1)3个3的倍数的偶数________________

(2)3个5的倍数的奇数________________

讨论:你能说出3个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偶数或奇数吗?

2.自主完成第22页第10题,然后与同伴交流。

3.小组合作,完成第11题,然后组内代表汇报。

4.小组交流“生活中的数学”。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2

设计意图: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的全部劳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又有对学习情感的评价,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评价,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

教学要求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求出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思考并回答:①什么是公约数,什么是最大公约数?②什么是互质数?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回答后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

2、求30和70的最大公约数?

3、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7和218和1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这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求出下列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7和218和1542和1417和19

(2)观察结果:通过求这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9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做后由学生讲评,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看哪几组数是第一种特殊情况,哪几组数是第二种特殊情况,再解答出来。

2.做练习十四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作出判断后再让学生讲明判断的.理由。

3.做练习十四的第9题,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四的第8、10、11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可做练习十四的第13__题和思考题。

课后反思:有的数学问题比较复杂,光靠个人的学习,在短时间内达不到好的效果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小组中搭配上、中、下三类学生,由一位优等生任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如下问题:(1)、一个数的约数与这个数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2)、两个数的公约数与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知道“最大公约数”一课最难理解的就是其算理,我也尝试过多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无论是老师讲解还是学生看书,给学生的感觉大多是:太难懂了,算了吧!这时,何不让学生讨论讨论,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说说?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样,不仅保证了全班同学的全员参与,使每位同学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且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启发、讨论、总结,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想法在逐步完善着,学生个人对最大公约数算理的理解都会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在这里得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在不断增强;当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时,学生也在尽情地享受着交流成功的乐趣。如果学生能把学习当成一件“美差”去做,这不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吗?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3

教材分析

一、主要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学生已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及运算律、整数乘除法、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它是根据整数除法迁移过来的,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将其转化为整数除法,体现了转化的思想。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小数小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增进对相关运算律的理解,提高运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用“四舍五入”法求积、商的近似值,了解除数大于1(或小于1、接近1)时,商和被除数的关系。学生要能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并能举例说明估算在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自然数,倍数与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因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六个情境活动:在“数的世界”活动中,主要是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在“找因数”活动中,利用直观的拼图游戏,让学生体会、掌握找因数的直观方法;在“找质数”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用“筛法”制作质数表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在活动在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史,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在“数的奇偶性”活动中,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法问题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3、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分数大小变化规律、公约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计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分数教学的重点。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九个活动情境:在“分数的再认识”活动中,通过

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解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则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在“分饼”与“分数与除法”两个活动中,学生将知道分数的分类标准,并能掌握带分数与假分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在“找规律”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分数大小不变规律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在“找最大公因数”与“约分”两个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正确地约分,也为后续理解、掌握通分的方法打下了基础;在“去少年宫”与“分数的大小”两个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并能运用这一知识,会正确地通分与比较分数的大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重视结合已有知识和折纸、画图等经验,进一步学习。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能按要求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教法:

我将采用“情境激趣、诱导探究、分组合作式”教学法。

教学学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本节课开始,我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字,并将找到的数进行分类。然后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通过观察、比较等思维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1)。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数。(自然数、负数、小数)

(2)。让学生结合“半个西瓜”说分数

(3)。引导学生把这些数分一分,再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4)。揭示课题

二、小组合作,结合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本环节我设计小组自学活动,通过同伴交流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通过学习的迁移,自己写一个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教师利用“5×4=20”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含义,再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根据算式说说倍数与因数。

(2)。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3)。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与因数含义的基础上,再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18÷6=3”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教学中要向学生说明: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范围限制为非零的自然数。

最后,我抓住学生乘法算式中生成的资源。比如:4×5=20,2×2=4,对比质疑,为什么4一会是一个数的倍数,一会又成了一个数的因数了呢?学生通过反思进一步拓展,让知识得到深化。

三、自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本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有

(1)“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2,7,14,17,25,77

(2)你还能找到7的其他倍数吗?

(3)写出100以内所有的7的倍数。

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有条理的思考,然后发现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估计大多数学生可能用乘法)

再练习写出100以内所有的6的倍数。

四、游戏激趣,巩固应用

学生经过一节课的探索和学习有些疲倦了。练习一共有3道题。第2题我设计了一个“给数字找家”的游戏重新在课堂中掀起____。每个小组一套卡片,在小组内操作。其中一组上黑板演示。把4的倍数贴在一个圈里,6的倍数贴在一个圈里。学生对其中的12和48一筹莫展。老师重新画集合圈,在两个圈中间出现共同的部分,直观的渗透集合思想。同时为学公倍数打下基础。

五、回顾反思,自我评价。

给学生时间回顾总结这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同时能正确评价自己,完善自我。

板书设计:

数的世界

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4,5,6,...这样的数是整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

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从它的1倍开始找起,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的倍数。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5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

配套教与学的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解方程

8x÷2=287(x+3)÷2=28

2(x+17)=406(5+x)÷2=36

2.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

3.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

C=4aS=abS=ah÷2S=(a+b)h÷2……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1)

[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同时,适当地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计算公式,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也有助于展开后续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用一根长为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1)学生尝试。(抽生板演)

(2)分析、交流

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8+x)=28

8+x=14

x=6

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5)检验。

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

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

学生练习并交流。

3.小结:根据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说明:让学生通过尝试、分析、交流、比较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会用方程解的优越性。探究活动开始,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学生会出现方程和算术两种解法;后小组比较、大组交流,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方程与算术解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用方程解的优越性,特别是列方程时的优越性。]

三、巩固练习

1.只列方程不求解

(1)有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00㎡,宽是40m,长应是多少米?

(2)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00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练一练:列方程解应用题

(1)长方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长30米,游泳池宽多少米?

(2)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纸片的底边长6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块梯形草坪的面积是30平方米,量得上底长4米,高6米,它的下底长多少米?

(学生练习并交流。)

3.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布置作业:练习册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身设计图案。

3、同学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同学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同学尽情发表自身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同学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和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安排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图案2

图案3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7

教学目标

1、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

2、通过小组活动并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为了庆祝六一,老师决定在咱班举

办六一儿童晚会,你想表演什么节目呢?

生:唱歌、跳舞……

师:如果老师给你规定三个节目:唱歌、跳舞、朗诵,那你想表演什么节目呢?

生:唱歌、跳舞、朗诵……

师:如果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自己要表演的节目,你还能确定自己要表演的节目吗?

生:不能。

(二)探求新知,合作学习

师:盒子里有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让我们来抽一抽吧!

课件出示:

师:首先,猜一猜你会抽到什么?

生1:可能抽到唱歌

生2:可能抽到跳舞 (多找生说一说)

生3:可能抽到朗诵

师:这时我们都是可能抽到什么时候 (板书:可能)

师:好!现在我们就开始进行抽签。

师拿着箱子,指名生去抽签,并读出自己签上写的节目。

生:抽到唱歌

师:唱歌让生(__)抽走了,你还可能抽到唱歌吗?

课件出示:

生:不可能 (板书:不可能)

师:接下来你再抽,会抽到什么呢?

生1:可能抽到跳舞

生2:可能抽到朗诵 (多找生说一说)

师指名让生前去抽签,并读出自己签上写的节目

生:抽到朗诵

师:唱歌和朗诵都被抽走了,只剩下跳舞了

课件出示:

接下来你会抽到什么呢?不可能抽到什么?

生:抽到跳舞,不可能抽到唱歌和朗诵

师:是可能抽到跳舞,还是一定抽到跳舞

生:一定 (板书:一定)

师:我们在什么地方用到过可能、不可能、一定这三个词语?

生:在生活中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认识了解一下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

(三)自主探究,巩固新知

1摸球抽奖

师:大家都抽过奖吗?

生:抽过

师: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抽奖箱

师:这里面有三个球,三个球的颜色分别是红、黄、蓝,咱们就真的来一次摸球抽奖。那么请同学们来摸球,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就把球和相应的奖品送给你。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说说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1:可能会摸到红色

生2:可能会摸到黄色

生3:可能会摸到蓝色

生4:三个球都有可能摸到

师指名生来摸

生摸出来,集体说黄色

师把黄球和黄色的奖品送给生

师:谁来摸

生:举手

师:指名生并问,你会摸到什么球?

生:可能摸到红色和蓝色的球

师:你会摸到黄色的球吗?

生:不可能

生摸出

师: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什么颜色的球

生齐答蓝色

师:把蓝球和奖品一起送给生

生:谢谢老师

师:不客气,真有礼貌

师:指名生,这次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我一定会摸到红球

师:你还能摸到黄球和蓝球吗?

生:不可能

师:该生的奖品下课再给你

2、师:我这里还有几个箱子,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生:一定是蓝色!

师:请判断

生:正确

师:请坐

师: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生:一定是黄色

师:请判断

生:正确

师:请坐

出示课件,指名生回答

生: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出示课件,指名生回答

生:可能摸到蓝色、红色、黄色

师:说的真好!

今天我们把四个箱子都放在这里,摸哪一个更好呢?

一定要摸出黄色球!

生:2号箱

师:一定要摸蓝色球!

生:1号箱

师:可能摸到红色球!

生:3号和4号箱

师:为什么?

生:因为3号和4号箱里都有红色的球!

师:不可能摸到红色球!

生:1号和2号箱

师:为什么?

生:因1号和2号箱子里没有红色的球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

3、(1)猜一猜,硬币在谁的手中

师:我们做游戏放松一下,这里有一枚硬币,我再找两名同学跟老师一起做游

指名两生

师:在两名同学手中放有一枚硬币,猜一猜放谁手中了?

师:谁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表述一下答案?

生:可能在__手中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现在我们就揭晓答案,让__展开手(空的没有),谁能表述一下答案?

生1:一定在__手中

生2:不可能在__手中

师:回答的真棒!请坐

(2)装球游戏

师:设计要求(每个游戏只能向袋子里放入6个球)

1、2组 设计出“一定”摸出蓝色球的游戏

3、4组 设计出“不可能”摸出红色球的游戏

5、6组 设计出“可能”摸出黄色球的游戏

生:动手操作

师:指名各组生代表上讲台进行作品展示,其他生运用数学语言说说如果摸球,会摸出什么球

师:老师也设计了一个游戏,把不同颜色的跳棋放入了两个盒子里,让大家去摸

出示课件

生:回答

4、小组讨论交流

师:想一想生活中 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可能?

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不可能?

又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一定?

生讨论交流

指名生回答

师:以上几位同学对所学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

师小结:有,不全部是,在不确定的这种情况下是可能;不存在,没有的事叫不可能;100%的事,一点含糊都没有的事是一定。并让生举例子说明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闯关活动

第一关 说一说指针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

答:可能停在蓝色、粉色、绿色、黄色上

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掷一次,可能掷出哪些数字?

答:可能掷出1、2、3、4、5、6

第二关

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是什么?连一连

第三关 判断下列事件(一定的打√,不可能的打×,可能的打○)

2、听故事,体验生活中的可能性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王国的监狱里关着一位犯人,这个犯人即将被行刑。这个国家有一条非常有趣的法律规定:在每个犯人被执行死刑之前给他一次机会,用抽签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在装签的盒子里有两张纸条,一张写着“生”,一张写着“死”。

犯人摸到“生”就释放,摸到“死”就杀头,这两种可能性都有,但是很可惜,这个犯人有一个仇人,这个仇人想要他死掉,偷偷地把“生”这张纸条换成了“死”,结果两张纸条都是“死”,那么,犯人不管摸到哪一张,他的死是可能的还是一定的?临刑前,如果法官让他抽签,你们猜他抽到的是什么?

这个犯人很聪明,当他从好朋友的口中知道了这件事后,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第二天,当他抽到了签,他没有把纸条打开,而是一下子把纸条吞进肚子里,因为剩下的这张纸条是死,法官不知道换纸条的事,根据剩下的是死,所以法官推断犯人吃下的纸条一定是生,现在犯人可能死吗?

师:讲故事并随时问生

生:听故事并回答问题

3、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的数学

(1)地球每天 一定 都在转动

(2)太阳 不可能 从西边升起

(3)花可能 落在每个人手中

(4)谁在撒谎?母鸡一定能下蛋,公鸡不可能下蛋

(5)我上这辆公交车,会不会有座位呢? 可能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可能性

可能 不可能 一定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8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节课抓住关键词,把握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个数分类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质数和合数的特征,经历质数和合数这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质数与合数”。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因数、倍数、奇数、偶数、2、3、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涉及的概念多,“质数与合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抽象易混淆,在生活中运用较少,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概念归纳的数学化过程,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

2.把握整数按因数个数的分类法,理解和掌握质数与合数的特征,能应用概念寻找或判断质数。

3.通过研究质数与合数特征的学习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每生一张。

【教学过程】

活动一: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

1.引导学生按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因数用整数、不用1”。

教师板书“1=”……“20=”,教师不言语,用手势引导学生按要求说出乘法算式。

学情预设:学生中可能出现用1或小数的问题,师用手势提醒“不用1”“用整数”。

2.师:按“用整数、不用1”的要求无法列出乘法算式的数,我们叫它质数;可以列出乘法算式的数,我们叫它合数。

教师依次在这些质数的前面填上“质数”、“合数”,学生自然而然的在教师板书时说出“质数”和“合数”。

【设计意图】

“活动一”全过程教师基本不言语,只用手势或神情来组织教学,给学生一个神秘感,在创设静谧的氛围中静心体会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活动二:讨论质数和合数的特征

1.师:“从这些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出质数都是奇数;对策:教师指出2是质数、15是合数;

合数可以写出乘法算式;如果不用1,质数无法写出乘法算式。

2.教师擦除“不用1”,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再进一步用因数的个数来探讨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师:观察因数的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从乘法算式中,学生很快并能清晰地发现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而合数则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至少三个因数)。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讨论:“1”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有两个因数,一个是1,一个是它本身,1应该是质数;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的本身还是1,所以1应该只有一个因数;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把板书写完整。

5.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设计意图】

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概念归纳的数学化过程,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并尝试根据因数的个数归纳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学会运用质数和合数的特征进行判断,充分感受到知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活动三:应用概念寻找或判断质数

1.继续寻找30以内的其它质数。

2.做一做:出示数字卡片:17、22、29、35、37、87、93、96、1,将数字卡片填入质数与合数相应的集合圈里。

3.下面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⑴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⑵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⑶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⑷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设计意图】

通过不断的寻找、发现与判断质数的练习中,使学生意识可以用合理的方法来判断,巩固质数与合数特征的认识。

活动四:拓展延伸深化概念

1.你知道他们各是多少吗?(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汇报)

⑴两个质数的和是10,积是21,他们各是多少?

⑵两个质数的和是20,积是91,他们各是多少?

⑶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在括号里填上质数:

8=()+()12=()+()28=()+()

3.数学小阅读:哥德巴赫猜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你们正在尝试解决一道世界难题,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这个世界难题就是:是不是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呢?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最先提出的,所以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世界各国的数学家都想攻克这一难题,但至今还未解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请同学们进行数学小阅读:哥德巴赫猜想。课后,感兴趣的同学们也可以查找相关书籍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

在适度拓展中,尝试解决“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数学小阅读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时留有空间,让学生课后探究。

活动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7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3、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等。

学具准备:

每人几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 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

(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   17   54   71   45   48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   0   4   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 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   0   4   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 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10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知道我们学校是一个棋类特色学校,下个月马上又要进行各棋类比赛了,老师打算再(出示一副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你能算一算,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吗?

2、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计算。

3、指名交流,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

可能会有两种情况:

(1)分步计算: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2)综合算式:12×3+15×4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例题。

1、谈话:两位同学用不同的列式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综合算式你同意吗?谁再来说说这个综合算式表示的含义?

(指名交流)

2、提问:比较一下,12×3+15×4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

3、谈话: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含有三步运算的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那么这个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呢?你能自己尝试一下吗?

(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2)指名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说清自己是怎么想的。

4、小结:有加法和乘法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这样的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找出学过的平面图形中互相平行的线各有几组。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完整板书:12×3+15×4

=36+60

=96(元)

答:她一共要付96元。)

(二)练习。

1、出示:240÷6-2×17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说说运算顺序,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校对。

3、提问:这两个混合运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交流。

不同点:三个运算符号不同。

相同点:都是先算两边,再算中间加减法,计算原则是先乘除后加减。)

(三)完成“试一试”。

1、出示:150+120÷6×5

谈话:看一看这个综合算式中有哪些运算?你觉得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不同算法的两个学生板演。

4、指名说说自己计算时是怎么想的,全班校对,及时纠正错误。

(四)小结。

1、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在算式中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交流)

2、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板书:不含括号的)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交流,说说运算顺序。

全班校对。

2、第2题。

(1)学生审题后独立改错。

(2)指名交流,说说错在哪里,分析错误原因。全班校对。

3、第3题。

(1)学生一组一组进行计算,比较上下两题,思考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

4、第5题。

(1)学生审题后理解题意。

(2)鼓励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同学可先分步计算,再根据分步计算的结果列综合算式。

(3)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指名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分析:美术组:18人书法组:18人的2倍合唱组:比两个组多6人

四、课堂小结。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觉得在计算的时候哪些地方要值得注意?

2、布置作业:书本P36的第4、6题。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页例4、“练一练”,练习十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3.2÷86.3÷37.5÷55.6÷4

0.32÷80.63÷30.75÷50.56÷4

提问:商的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指出: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提问:

(1)除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样?除数扩大了100倍呢?

(2)把13.8、4.67、0.725的小数点去掉,和原来的数相比,各扩大了多少倍?

(3)把5.344扩大10倍,小数点应该向哪边移几位?要扩大1000倍呢?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板书: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而且也知道,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今天就要应用这两方面的知识来继续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4。

学生读题。

提问:求平均每小时织多少米要怎样算?(板书算式)

提问:这道除法计算题和上节课学习的除法计算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课题)

先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能不能依据过去的知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让学生先作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现在再来说一说:怎样才能使除数变成整数?(把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也就是要得出原来的商,被除数应该怎样?(被除数也应该扩大10倍)教师在竖式中作出示范。结合说明:要把除数7.5扩大10倍,就是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除数就变成整数了。为了简便,只要把除数7.5的小数点划去。除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变,被除数47.85也要扩大10倍,只要把原来的小数点划去,向右移一位重新点上小数点,使被除数变成478.5。

追问:怎样把刚才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评析:这里的例题教学先引出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问题,启发学生依据旧知萌生相除方法的动机,再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怎样转化,弄清转化的依据,这就不仅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使学生明确算理,增强应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

提问:这题转化后,现在变成多少除以多少了?这样的题在会计算了吗?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完后,教师检查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转化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怎样的除法再计算?是怎样转化的?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只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在前面板书后接着板书:吟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如果被除数不是47.85,而是4.785,除数仍是7.5(板书:

7.5)4.785)怎样把它们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如果被除数是47.85,除数是0.75呢?(板书:0.75·)47.85一)提问:你认为计算除数是小数的&39;除法,关键是什么?(小数点的处理)怎样移动小数点后再计算?

2.进行转化的专项训练。

(1)做“练一练”中的第1题。

(2)小结: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是:第一步,把除数中的小数点划去,使它变成整数;第二步,看除数扩大了多少倍,就把被除数也扩大同样的倍数,只要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若干位。这样,就可以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了。

三、巩固练习

1.试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

学生练习时,教师注意学生在转化时被除数和除数是否扩大相同的倍数,竖式中没有用的“o”是否划去。评讲时,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

2.让学生将练习十的第2题、第4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怎样算?这样算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计算过程中的关键是什么?

五、家庭作业

练习十第3题。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2~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并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学生经历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

4、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究因数与倍数。

教学难点:

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

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

板书课题:数的世界。

2、课件出示情境图。P2图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看一看

1、教师问:图中有哪些数?谁愿意扮演小小售货员向大家介绍一下水果的价格?

2、你知道这些表示水果的价格的数,分别是什么数呢?

3、6和5.8是小数,6和4是整数。

4、问:我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生答:4×5=20(元))

活动二:试一试

1、看书学习什么是自然数和整数。

(1)指名说说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2)教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判断它是什么数?

(3)课件出示练习

2、引入因数和倍数的学习。

课件再次出示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问:在什么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呢?

学生讨论后回报结果(课件出示智慧老人的话: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3、教师任意写一个乘法算式,先判断符合倍数和因数的范围吗?再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活动三:说一说

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3=7514×6=8420×5=100

(1)同桌俩人一人说一人判断。(2)指名汇报。

4、完成课件上两题,再次强调因数和倍数的范围。

三、巩固练习

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

14172577

(1)教师: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数是不是7的倍数呢?

(2)学生答:14÷7=2,14是7的倍数;17÷7=2……3,17不是7的倍数。

练一练

1、完成看谁找的快

2、写出100以内6的倍数

3、把下列数按要求归类

4、先根据算式填空

5、完成判断填空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一练”第2、3题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13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点难点】

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构建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构建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约分与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突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7课时

1.分数的意义3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4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14

教学内容分析:

简易方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教学的,在解方程式,学生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四种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3、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难点】的值,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五年级教案免费下载数学篇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扇形。

教学目标:

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间的对应关系。

2、认识扇形,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3、理解扇形的概念,知道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

教学重难点:

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教具学具准备:

扇子、圆形纸片。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

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圆形纸片)找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生动手在学具上找)

师:大家找得都很好很准确,这就是我们这一单元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圆以及它的两个要素。下面请第一组的同学把你的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部分,然后涂成不同的颜色。请第二组的同学把你的圆形纸片平均分成四部分,也涂出不同的颜色。

(学生动手分并涂色,教师巡回辅导)

师;大家涂得很好,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涂色的部分像什么?

(学生回答:像一把扇子)

师:大家说的很对,像一把扇子或是扇子的一部分。

(教师随即拿出扇子并打开折扇,让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扇子。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看我们是否知道这些物体都分别叫什么?

(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扇形物体)

(学生依次回答:扇贝、扇形藻、折扇)

师:这些物体的名称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说都有一个“扇”字。)

师:大家说的太棒了!都有一个“扇”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扇子形状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图形称为“扇形”。

(板书课题:扇形)

师:现在你能告诉老师,你学具上涂色的部分叫什么图形吗?生:扇形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的一些知识。先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扇形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教学新课

1.认识弧。

(1)在白板上课件展示扇形图

在圆上找出A、B两点,以及黄色的线画出的这两点间的圆的部分。

(2)学习弧的概念。

师指图:这段黄色的线叫做“弧”。因为这条弧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和B,所以称这条弧为“弧AB”,弧是圆上的一部分。

课件出示概念: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2.认识扇形。

(1)继续应用课件演示,连接圆心O与圆上两点A、B,我们知道OA、OB是圆的两条半径,弧AB与半径OA、半径OB所围成的图形就叫做扇形。

(2)总结出扇形的概念。

师指图:这块涂有颜色的图形就是扇形。

师:根据刚才的演示和讲解,大家能说说什么叫扇形吗?

(生回答后,师小结)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3)教师指着屏幕上圆中扇形的另一边空白部分问学生,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生猜测,答案不)

师明确: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端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所以也是一个扇形。

3.认识圆心角。

(1)继续课件显示:OA、OB两条半径,然后问:“两条半径所夹的角∠AOB,它的顶点在哪儿?”

(学生回答:在圆心所在的位置)

师明确:像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2)让学生自己学画一个扇形并找出圆心角,并标上∠1的标志。问:说一说自己画的∠1为什么也是圆心角。

师生共同总结:圆心角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角的顶点在圆心;二是角的两条边是圆的半径。

5.设疑:在同一个圆中,怎样判断扇形的大小?(课件演示)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全班汇报。

师小结: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大的扇形大,圆心角小的扇形小。

⊙巩固应用

1.指出下列物体中的扇形。(课件演示)

2.下面图形中实线围成的图形是扇形吗?在序号下画划“√”。(课件出示图形)

3.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圆心角?在序号下画划“√”。(课件出示图形)

⊙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76页1、4题。

板书设计:

扇形

概念:扇形是圆上的一部分,∠AOB是圆心特征:

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

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