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 新华 五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优秀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s版)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习作的不同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是作者感受爱的经历的记叙和描绘。在表达方式上,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叙事生动,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感情真挚,是一篇读了使人易于理解、易受感染的好文章。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含义。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

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懂得表扬和批评都是爱,让学生正确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3)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通过课堂自学,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渗透以下几个理念:

1、以读为本,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

全课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整体感知时的浏览,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等等,以读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绘声绘色地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融为一体。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入,语文素养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发展。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辩论的环节,通过对“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哪一种更好?”的辩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而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为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热烈后气氛中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力求做到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使他们在快乐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达激情,在创造中增长智慧,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立足课内,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这篇课文中的事情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极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多处设计“假如你是巴迪,你的心情怎样”“假如你是巴迪,你会怎么说”等问题,把教材放到生活中,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在课外延伸中,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父母对自己的爱让教材走进生活,使学生理解爱,明白鼓励和警告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4、注重语言积累。

“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因此,在本节课结束时,我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这本书,让学生课后阅读,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开放性、自主性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可贵的尊重。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悟”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爱”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这篇课文中,我先让学生谈谈:在他们的生活中谁的爱最使他们难忘?为什么?让学生重温那_,从中感受“爱”。

(二)交流品读,感知“爱”

1、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由于课文1-14自然段语言比较平实,贴近儿童生活,易于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试着把母亲和父亲评价这首诗的具体语句找出来,并谈谈巴迪的表现。

为了使学生融情入境,我指名学生模仿母亲或父亲的语气、语调,有感情地读出他们的评价,并相机引导学生想一想:假如你是巴迪的母亲(或父亲),你为什么给巴迪这样的评价?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的理解,我让学生讨论:你比较赞同母亲的评价?还是赞同父亲的评价?为什么?在充分的讨论中,他们形成了各自的观点,于是,我又趁热打铁,举行“小小辩论会”(正方:赞同母亲的评价。反方:赞同父亲的评价)。

这样,既让学生对父母两种不同评价有了充分的理解,又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接下来,我又抓住描写巴迪感受的句子“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看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使学生在习作中养成遣词造句反复推敲的好习惯。

2、设想情境,加深理解

为了巩固加深学生对不同形式爱的理解,我让学生设想情境:后来,巴迪成为世界著名的剧作家,假设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他感慨万分,那么你觉得巴迪会感谢谁呢?为什么?

3、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听录音范读16、17自然段,边听边思考:你觉得哪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划出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读、找、品、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中,我着重讲解了“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的理解。

4、联系生活,感悟“爱”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巴迪把这样一句话送给了自己的父母,是因为他懂得爱了,这时,我就相机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你父母又是如何爱你的?你能够理解吗?

学生在畅谈中,再次感悟父母的“爱”,于是,我让学生把刚才那句话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并引导:

(1)这句话你还想对谁说?为什么?

(2)对给过你爱的人,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3)你想用什么方式回报他们吗?

就在这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爱的认识、理解,并学会感恩、回报。最后,我还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学生,使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

风雨是成长的.伙伴

快乐地享受阳光

勇敢地接受风雨

学会理解,懂得感恩

让我们在温柔的呵护中成长

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五、作业快乐屋

1、诵:喜欢诵读的你,请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吧。

2、作:心灵手巧的你,请把你学后的感受也用或小诗的形式写下来,并制成小卡片送给爱你的人。

3、写:热爱写作的你,也写一写你所感受到的爱吧。

4、集:懂得收集的你,请把自己觉得课文中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写在《我的采集本》里。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教材特点: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写猫的古怪性格。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分段读课文,了解内容

1、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背诵第二段。

2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3):介绍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满月的小猫可爱。

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二学习第一段

1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怪”是形容猫的性格特别,很难捉摸。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的性格有些古怪:

[1]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2]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不理不睬,一声不坑;

[3]猫即胆小,又勇猛。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的耳中会是“丰富多腔”的?(展开讨论,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二段:思考完成。

[1]用()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2]抓词语说理解,谈体会。方法:读句子,话词语。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可爱,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画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小猫。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再读课文,用串连各段段意义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板书:猫

~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一性格古怪胆小,勇猛喜爱耍个没完之

二淘气摔疼了也不哭天真可爱摔交打秋千

作业:

一组词

1形近字组词

性()忧()职()凝()

姓()优()织()疑()

痒()稿()淘()耍()

样()搞()掏()要()

跌()辟()跤()凭()

秩()僻()校()算()

2多音字组词:

的折

二填空组成词语

无()无()生气()()性格()()闭息()()

变化()()()()可亲

三造句

无忧无虑

四背课文(第4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了解人物的内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由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江姐的英勇无畏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词,导入新课,了解江姐

1 师激情朗诵《红梅赞》一词,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从这首词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指生畅谈,感受红梅傲雪的精神。)

2 出示《红梅傲雪图》和《红梅赞》一词,生有表情地朗诵。

3 讲述梅花的品质。继而引出: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是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江姐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板:江姐)

4 出示关于江姐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抓住资料中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文字谈感受,了解江姐。

5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江姐的一个片段,看这个片段又能带给你哪些心灵的震撼。

二走进文本,感知文意,了解故事起因

1 轻声细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

2 读后交流:

(1)出示文中生词和一些较难读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老师口头解释“渣滓洞”、“阴丹士林布”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浏览全文,看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是江姐临刑前发生的事情)

3 哪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找出来读一读(生读第1段)。

4 这一段中,点明故事起因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转移)对江姐来说,这次转移意味着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让学生明白江姐转移的实质)

5 作者为什么还要在这一段开头交代当时的天气情况,有什么别的用意吗?

6 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接下来,我们将与她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深入她的内心世界。

三抓好事件,品读细节,感悟江姐的品质

1 用心默读2?5自然段,思考: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都做了哪些事?

2 读后交流。(师相机板书:塞好提纲梳妆打扮)

3 再次细细咀嚼这几段文字,哪些细节最让你心动,就在相应的文字旁写下自己的体会。(在这一环节中,重点交流江姐“梳妆打扮”的细节(出示),师做好朗读指导)

4 过渡:就在江姐梳妆打扮的同时,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于是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下文就是江姐与同室难友深情话别的场景。(板:深情话别)

(1)出示7—15段(11、12、13、14段用省略号代替)在音乐的伴奏下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注意人物说话的表情、语气),练读完毕,再在全班展示读。问难友扮演者:作为江姐同室的难友,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问江姐:能告诉大家你此刻的心情吗?(让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2)老师提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词语(第8段中的“接过”和“递还”)这一接一还,接还的仅仅是一个布包吗?(交流感受同志之间的深情厚谊。)

5 引导学生找出省略号省略的部分,并把教学重点锁定在第12、13自然段——鼓励战友的细节(出示),通过朗读交流,感受江姐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板:激励战友)

6 江姐又是怎样做的呢?一起走进最后一段。(出示,指生读)(1)透过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江姐和这些革命志士身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生谈感受)(2)伴着《红梅赞》歌老师作激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再读资料,升华感情

1 看板书总结全文,感受江姐的品质。

2 出示关于江姐的第二段文字资料(写给亲友的信),让学生明白:无数的革命后代会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而奋斗,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3 让课文留下思考(作业):

(1)想对包括江姐在内的革命先辈们说些什么,动笔写下来。

(2)课外阅读《红岩》这部小说。

板书设计

塞好提纲

梳妆打扮从容不迫

江姐深情话别视死如归

激励战友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收集作者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2、读诗题,理解诗题。

3、创设情境,教师激情诵读。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再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1、抓住“客”字,理解诗人孤独寂寞、思念家乡之愁。

2、介绍作者,补充资料,理解诗人人生求索之愁、忧国忧民之愁。

3、诗人的愁绪,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4、从哪些景物中,你能感觉到诗人的忧愁?

5、创设情境,朗读、背诵。

(四)开阔视野,拓展延伸。

1、你想对满怀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2、在诗意的氛围中,齐声诵读诗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乐于和同学交流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与评价。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敢于追求新生活,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围绕这两颗星,我国劳动人民为它们创作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牛郎织女》。这个故事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这个故事的作者是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品是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文章各段表示时间的词句,试着理解该段大意。

3、学生汇报。

板书:

很久很久以前一天晚上第二天黄昏一天一天从此以后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

4、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一句话简单讲述该段大意。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五、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六、作业

书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从相识、被迫分离到一年一次鹊桥会的全过程,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二、逐部理解,深入体会。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板书:

鹊桥相会

织女被抓

相识→结婚→生儿育女→老牛诀别

2、你能够利用文章中各段的重点词句来概括一下故事的内容吗?

(指导学生抓住各段的重点词句来概括一下故事的内容)

3、教师引导:故事中的角色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你们喜欢这则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作业:

收集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再用笔记下来。

板书设计:

鹊桥相会

织女被抓

相识→结婚→生儿育女→老牛诀别

哥嫂待他不好老牛指点男耕女织话别留皮趁机抓走鹊桥相会

照看老牛周到相识成婚幸福美满天河相隔

教学反思:

1、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文章的细节,如“披上的牛皮没有能量,怎么能够把他们三个人带上天空呢?”“为什么不能够从天河上飞过去?”“披着牛皮飞不过天河,为什么喜鹊能够飞过?”等产生质疑,说明学生对民间传说并不够了解。

2、让学生收集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再用笔记下来,但学生囿于条件所限,无人给他们讲,也鲜有接触的机会。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6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9课,课题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生齐读)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巴迪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看后惊喜地夸奖他“精彩极了”,可父亲看了之后却评价说“糟糕透了”。后来,作者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自己深深的爱。)

导语:为什么说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研读课文,感悟“爱”

1、研读1—14自然段。出示阅读提示:

(1)默读1—14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用横线划出。(2)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句子的旁边。

2、学生汇报

(1)师:你找到了哪些词句?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师:这段话从哪些方面描写巴迪的母亲?

生:语言。(板书语言)

师:那你来读读母亲的话。

生读。

师:你从母亲的话感受到什么?生:兴奋、惊讶、高兴、夸奖巴迪......

师:现在你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母亲的话?指名读。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生评。

师:谁也想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这段话中除了语言描写还有别的描写吗?

生再读课文。

生:描写了母亲的神态。(板书:神态)师:哪个地方是写母亲的神态?

生: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师:你真会读书!这里除了神态描写,还有什么描写?(板书:动作)哪个词是动作?(嚷)能把嚷字换成“说”或“喊”吗?(不行)为什么?(因为“嚷”字更能体现母亲的兴奋)

师:还有表示动作的词吗?(搂)被母亲搂着是什么感觉?(很幸福)

师:刚才发言的这几位同学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那就是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来,让我们再一次把这热情洋溢的鼓励送给巴迪吧。一起读!

生:齐读。

师:这真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慈祥的母亲,十分关爱儿子的母亲。(板书:慈祥)

(2)师:这位慈祥的母亲呀,给予了巴迪这么高的评价,此时的小巴迪最想的是什么?(立刻让父亲看看他写的诗)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自豪、迫不及待。)

师:父亲终于回来了,可是,巴迪听到的却是: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师:他还听到?

生: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这句话写了父亲的什么动作?

生:扔。

师:从“扔”字你体会到什么?

生:父亲很生气、父亲很失望。

师:父亲“扔掉”了什么?生:父亲扔掉了巴迪的自信心。

师: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父亲?(板书:严厉)

师:这时候的巴迪有什么样的表现?

生: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课件出示)

师:你能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吗?拿出笔把它标出来吧。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动词?(课件出示)

师:从这些动词可以看出巴迪的心情怎样?

生:心情不好,伤心,痛苦,难过,失望......

师:你们真是巴迪的知己!刚才巴迪还是(自信满满)(得意扬扬),此时他却(失声痛哭)(非常伤心),如同从云端坠入谷底,带着这种感受,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

师:他读得真棒,大家就学着他这样读吧。全班齐读。

3、研读15自然段

师:面对同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巴迪的这首诗写得到底怎么样呢?请大家来裁决一下。

生:写得很糟糕。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读: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师:当年父亲的评价真是(实事求是)。

4、研读16—17自然段

师:成年后的巴迪取得哪些成就?

生: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师:我们一起看看巴迪的资料吧。(出示巴迪的资料)

师:成功的巴迪与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巴迪又是怎样看待的呢?(出示阅读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16、17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巴迪对父母的爱深有体会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生:读默读

16、17自然段。边勾画边思考。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生: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师:是呀,巴迪的确很幸运,因为他有个慈祥的母亲,总是给他(鼓励)(板书),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还有个严厉的父亲,对他严格要求,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课件出示:一个作家—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师:母亲的鼓励会给巴迪带来什么?

生: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师:灵感是什么意思?(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

师:母亲的鼓励也可能带来什么?

生: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师:歧途又是什么意思?

生:错误的道路。

师:这时候还需要(

)的力量来平衡?生:警告。(板书警告)

师:需要有人时常……

生: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师:警告的力量和提醒来自谁?

生:父亲。(板书警告

师:不管是母亲的慈祥还是父亲的严厉都出自对巴迪的……

生:爱(板书爱)。

师:在这两种爱的沐浴下,巴迪不断地走向了……

生:成功!

(出示: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正如课文所说,生活像一艘船,我们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

生:小船。

师:使它不被……

生:哪一股风刮倒。(板画小舟、画箭头)

师:哪一股风指什么风?

生:“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师:成名以后的巴迪,他的人生之路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出示:“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同学们,那么当巴迪的作品连连发表而且好评如潮的时候,他才终于明白!

生:“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当他的作品受到读者的批评甚至遭到拒绝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明白。

生:“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孩子们,让我们怀着对生活的感激,对父母的感恩,从心底里铭记。

师生:“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三、拓展延伸,升华“爱”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伴随着父母的爱成长起来的,父母的爱似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父母的爱如良药,虽然苦口但有利于我们成长,我们一起来读《成长》这首诗吧!

(课件出示诗《成长》)

四、小练笔

你在家里有被父母表扬或者批评的经历吗?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下来吧!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词句,背诵

并抄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课外阅读:(自由选读)

巴德·舒尔伯格的小说《码头风云》。

朱自清的《背影》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7

【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着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定读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思、说、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文章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受到过的表扬语批评,想一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2、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一个小朋友童年就听到了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示课题,齐读)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读课文前,先琢磨琢磨题目的意思,“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从文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得正确、流利并自学生字。

3、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并把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进行交流。

4、汇报交流识字成果。

5、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成果:

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

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谨慎极端

6、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三、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1、认真读、认真想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更是一种会学习的表现。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分为几部分来理解?现在,我们就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2、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3、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即把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来理解。)

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精读童年的故事这部分内容。

1、默读课文:

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么样?父亲是怎么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画出表现表现父母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母亲慈祥、和蔼、亲切的语气;父亲的话读出严厉的语气;“我”的话内容活泼,读出平缓的语气。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为什么面对“我”童年写的一首诗父亲和母亲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17236